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唐雎不辱使命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唐雎不辱使命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唐雎不辱使命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22 唐雎不辱使命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怫.(fú)然怒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 C.怀怒未发,休祲.(jìng)降于天 D.流血五步,天下缟.

(gǎo)素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3)岂直.五百里哉( ) (4)以头抢.地耳( ) (5)秦王色挠.

( ) 3.区别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1)以{以大易小( )

以君为长者( )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2)之{愿终守之( )

天子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3)与{轻寡人与( )与臣而将四矣( )

(4)于{受地于先王( )

请广于君( )

仓鹰击于殿上(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秦王不说

5.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

6.课文描写了唐雎和秦王你来我往的斗争过程。在针锋相对中,秦王的态度由“怒”到“谢”,请

结合下面图示认真梳理情节后,在课文中提炼出能概括斗争变化过程的短语,并依次填写在下面的

横线上。

A. B. C. D.

7.填空。

(1)文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2)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唐雎维护领土的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

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仓.鹰击于殿上( )

(2)天下缟素

..( )

9.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11.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1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3.(2015·泰兴期末)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文学本身的魅力被传达出来,我以为这是中

国文化复兴前夜的

chén xī

,它成为我们一

直渴望寻找而终于得以见到的文化价值的标准之

一。感谢田维!感谢这文字所

chénɡzài

的对

生命的感动!

——“名著荐读”之《花田半亩》

·山东兖州实验中学模拟)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战国策》。

B.《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C.陈寿的《隆中对》选自《三国志》。

D.《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15.(2015·辽宁鞍山期末)某市委宣传部为了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决定开展一次城市形象标志设计

活动。宣传部邀请部分城市标志设计者和投票者召开一个座谈会。作为一名学生代表,你参加了这次会议。座谈讨论中,领导特意表扬了你的积极参与。会后,市电视台记者采访了你。面对记者,你会怎么说呢?(40字左右)

·山东莱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20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

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

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长跪而谢.之( )

(2)寡人谕.矣( ) (3)亲尝教以兵.( ) (4)许由无天下之累.

(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时宿于野

D.{若士必怒王若无兵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9.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20.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21.(2015·安徽)九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

①【A】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

②【B】处画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

(2)小军同学做事拖拉,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写几句话,劝说他改正缺点。

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完没了。

(3)班级采风小组到王岭村搜集歇后语。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C 解析:“休祲”的“祲”应读“jìn”。

2.(1)用交换(2)平民(3)只,仅仅(4)撞(5)屈服

3.(1)用把凭借(2)代指安陵国土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疑问语气助词加上(4)从让到

4.C 解析:A项,“仓”通“苍”;B项,“错”通“措”;D项,“说”通“悦”。

5.B 解析:A项,“易”是“交换”的意思;C项,“故不错意也”的意思是“所以不打他的主

意”;D项,句子的意思是“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6.A.天子之怒 B.布衣之怒 C.唐雎挺剑而起 D.秦王色挠

7.(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

练提能

8.(1)“仓”同“苍”,青色(2)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9.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0.(1)你们最好是听我的话,不然我一发怒,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1.参考答案:(1)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士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义士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义士,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最后,唐

雎“挺剑而起”。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同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

(2)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解析:唐雎让秦王屈服的过程分三步,先是以“士之怒”对抗“天子之怒”;接着用三个义士行刺的事例暗示秦王,自己将视死如归,与之同归于尽;最后“挺剑而起”,秦王至此“色挠”屈服。由此

可知,唐雎具有勇、智、敢于献身等性格特点。

12.示例:(1)墨子用智慧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让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想法。(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

王自取其辱。

练模拟

13.晨曦承载

14.A 解析:此题是对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考查。刘向是西汉末年的人。

15.答案示例:您好!很高兴能接受采访。作为一名学生,很乐意参与这项活动,并期待从中学到新的知识。今后,我还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谢谢!

解析:此题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要围绕活动主题,表达上谦虚有礼,语言要得体。

练真题

16.(1)道歉(2)明白,懂得(3)兵法(4)牵累

17.C 解析:A项,都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项,“尝”二者都是“曾经”的

意思;C项,第一个“于”的意思是“从”,第二个“于”的意思是“在”;D项,两个“若”都是

“如果”的意思。

18.(1)而安陵国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19.参考答案: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解析:此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文段塑造人物的侧重点不同,【甲】侧重塑造唐雎的“勇”;【乙】侧重塑造郑同的“智”。

20.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参考译文:【乙】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见教?”郑

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呢?当然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把

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

欢兵法。”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他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来

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

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

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不受侵扰,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

祭祀吗?’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勇武,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他们都不会听从,

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大王您如果

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寡人请求您多加指教。”

练培优

21.参考答案:(1)①制造创造②谚语形象、生动,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

(2)示例:小军同学,“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完没了”,做事不拖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

养了好习惯,不是一举两得吗?

(3)示例:①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②从学

校出发,一直向前到十里铺,左转到染坊村,再沿着右边的路走就能到王岭村。

解析:第(1)题,①“语言”不能“制造”,“语言”是“创造”出来的。②注意“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的语序特点。第(2)题,小军与说话者是同学关系,故劝说时可直呼其名,

然后引用提供的谚语做道理论据,分析出“拖拉”的坏处、不“拖拉”的好处即可。第(3)题,先理

解所给示意图的意思,再结合方位关系,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路线即可。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伯牙善鼓琴》一文,所讲的内容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不陌生的,因为小学的课外阅读里有现代文的《伯牙绝琴》的故事,七年级上册音乐书里有《高山流水》的乐曲,相信有许多学生对内容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前提下学习这篇文言文,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2.熟读成诵,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知己难求,知音难觅。【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准确翻译课文,并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知己难求、知音难觅的感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解题导入: 1.上学期学过的《卖油翁》里说“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谁还记得“善”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伯牙善鼓琴》(板书课题) 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几个字。 (明确:先秦时期的著名乐师伯牙擅长弹琴) 二、读文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初次感知一下《伯牙善鼓琴》。 在初读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比较迟疑,应该是有些字音在作怪,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看看你会读吗?并且知道什么意思吗?谁会谁上黑板写出来。 ①辄穷其趣②卒逢暴雨③善哉 ④援琴而鼓⑤霖雨之操⑥更造 2.解决了“拦路虎”,读起来就会流畅很多,大家再次放声朗读。 3.这次就比第一次声音大了很多,看来字词没问题了,那同学们,古人写文章是不加标点符号的,这去掉标点的文章你会读吗?谁来读读,你想读到哪里停就停,并且指名让下一位同学接着读。大家集中注意力,看会不会点到你的名字。 4.谁愿意单独来朗读一下课文? 三、赏文识句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过几遍文章之后,想必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同学们认为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谁来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2.那我们首先来看看文章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的?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现“善鼓”的句子。 (明确:志在登高山,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陈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鸥与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八条;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三十一条。 过程与方法 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在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爱,所以海鸥以爱回报老人,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鸥对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你们和李老师一起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其实,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这节课我将和你们一起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我到村小上的一堂公开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堂课将由我带领他们去学习】 二、研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研读要求(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出课文中哪些部分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怀? (2)勾画出你最感动的部分,想一想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动手动脑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3、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学习所获。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交流: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预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词语在语句中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 最可爱的人(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精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 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练习题 1、田野献上(),()举起(),蓝天飞着()的鸽子,()奏起()。十三亿孩子()这()的日子,()月()日——()妈妈的生日。 2、北京是我国的(),是一座()的()。 3、天安门在北京城的(),红墙、黄瓦,又庄严,又()。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 4、道路(),(),鲜花盛开。 5、()的()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6、北京有许多()和()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7、天(),大得很哪! 8、()不是春,( )春满园。 9、雪中送炭(),()献爱心。 10、人人献出一点爱,()。 11、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叽叽喳喳,(),一会儿(),一会儿梳理蓬松的()。 12、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扑棱棱,(),捕捉(),()翠绿的()。 1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来放鸟巢。崭新的木牌上写着(),小鸟在枝头高唱:()真好! 14、一只()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船尾拖着一条()。 15、()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还有变幻的山峦。 16、小洁紧紧攥着(),生怕它()湖里。

17、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18、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19、平常我在()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里奔跑,在()里跳舞,(),()。 20、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 21、()的桥洞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22、()、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我们要好好()它们。 23、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的()真大!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 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 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20题; 共112分) 1. 按拼音写汉字méi yǒu xiàn zài shén me biàn huàmiàn tiá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看拼音写字词jīng qiǎo xùn qī lǎn duòpíng hémg yǔn nu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________ ②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________ ③春天,万山丛中的鲜花向我们微笑。________ 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________顿时________ 宽阔________奇特________ 关注________美誉________ 5. 花落谁家。喜嬉________戏________爱 ________闻乐见________皮笑脸 6. 画龙点睛。________至________

来 ________塞________开________ ________天下独________一________ 古________古________ 如________似________ 7. 按要求写句子。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马说:“一条河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我过不去。” 同桌________地说:“这次运动会,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8. 火眼金睛。 踏________ 鬓________ 窥________ 疵________ 沓________ 宾________ 规________ 病________ 9. 抄写词语鞭炮水泄不通销毁10. 缩句①抗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 ②冼星海倾吐了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 11. 解释下列词语。 ①流逝②绚烂12.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你应该知道这件事。②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13. 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递给小王一本书。②书被我仍在地上。 1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世世________ 独树________ 郑重________ 15.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父亲是镇上的名人。②他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黄继光

黄继光 阅读提示:你知道黄继光的故事吗?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1课

总第课时21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_人教新课标

第21* 课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词语,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的教学方法,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2、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 ?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 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由V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六、拓展阅读,迁移延伸。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板书设计:21、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老师的特点独特的教学方法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的怀疑精神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首先我认为关键在于学生阅读。只有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课上通过默读、放开声音读、指名读、老师引读等方式引导学学生多读课文。这样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其次在于老师的引导。学生对于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这个我采用了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同位两个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这样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独立” “怀疑”的含义。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能通过读课文理解字面意思,但要真正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思考、论证”的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知道这是都是学生自主去思考的;另一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怀疑能力”,“怀疑能力”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并非是以后就不相信书本和权威了,而是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要提出理由或根据论证。 最后是通过学生写对朋友的解释,进一步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课文。语文是文学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读写结合可以内化学生的理解,学以致用也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引导学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21.文言文两则》课文知识点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21.文言文两则》课文解析 伯牙绝弦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 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钟子期为其知音。 ②方:正在。 ③鼓:弹。 ④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 ⑤曰:说。 ⑥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⑦巍巍:高。 ⑧少选:不一会儿。 ⑨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 ⑩破:摔破。 ?以为:认为。 ?足:值得。 ?复:再次。 ?者:……的人。 【参考译文】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道理】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书戴嵩画牛 【原文】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_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

21.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板书——《我最好的老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读,理解 4、交流上面的两个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围绕提示,共同探讨 1.快速读课文,思考:“怀特森先生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 怀特森老师故意编造了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我们全部在随堂测验中得了

0分 2、你如果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说?齐读“不用说〃〃。。。。。。算哪门子老师?(改为陈诉句) 3、既然怀特森连老师都不算,作者为什么还说他是最好的老师呢?快速默读课文,在书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1)“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迷信能改为相信吗?为什么?(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子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怀特森先生是怎样说的) (2)“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现在想想,我们为什么得0分?说明了怀特森不是不学无术,而是用心良苦,这用心良苦不仅让我们明白道理,还有什么)(3)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这种冒险是什么冒险? 4、小结。(齐读)现在我全明白了:怀特森老师他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所以他是最好的老师。 四、提升感悟,拓展延伸 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希望你们也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时刻保持警惕的头脑,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独立学习!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怀疑精神,敢于质疑权威的人和事吗?(小牧童与大画家、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五、学习写法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1)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2)对“我”的影响很大,教育“我”不要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培养“我”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知识点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斗.()牛,力在角.()。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所宝以百数。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三、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锺.子期(zōnɡ) 蜀.中(shǔ) B.谬.矣(miù) 尾搐.(chù) C.汤汤.(shānɡ) 拊.掌(fù) 四、生字词拓展。 1.“一日曝书画”中的“曝”读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这个含“曝”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这个含“数”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五、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六、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表现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成语不能表现深厚友谊的是( )。 A.管鲍之交 B.莫逆之交 C.忘年之交 D.相敬如宾

七、读句子,解释全句。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回忆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 1.《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以( )为线索,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 A.《斗牛图》 B.牧童的发现 C.杜处士和牧童的笑 2. 俞伯牙和锺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 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 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 3.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书戴嵩画牛》一文最后阐明的“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是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 )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子期不幸去世了,伯牙心情很复杂,悲伤、失望、寂寞……交织在一起。( ) 3.伯牙擅长弹琴,子期善于倾听,伯牙的善奏因为有了子期的善听,才显得更有价值,其人生也才更具幸福的体验。( ) 4.与“伯牙鼓琴”相关的成语是“琴瑟和鸣”。( )

(小学教育)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拔高练习 冀教版

《再见了,亲人》拔高练习 一、阅读下面片段,回答问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驶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短文中的省略号表示的是()。 A.列举的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重复词语的省略 2、短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语意转折 B.表示说话中断 C.表示解释说明 3、仿照文章开头的一组排比句,请你写一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什么才是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A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 【教材分析】 《我最好的老师》应该说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课文结构清晰简洁:先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而后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写了“我”从中发现的道理和得到的启发。在写法上属于“一事一议”的文章,这是本组课文共同的一个写作特色,同时也是练笔的训练点。这篇文章主题明确,倡导了一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生很有启发。 【教学理念】 首先,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敢于否定,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可惜对中国学生来说尤其是在农村的基层小学里,无疑是相当缺乏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从题眼“最好”入手。于是,课前,我跳过语文园地五,而是对《难忘的小学生活》的四篇涉及教师题材的文章先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心里记住教师的好,然后在开始讨论,讨论的对象侧重于外来生及学困生、留守儿童。让他们说出自己心中“最好”的标准,从此切入课题,达到引起共鸣。 其次,探明原因,理解“最好”。教学中,我以探明怀特森独特教学方法的原由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撒谎、让学生考试考“0”分的原因;让学生领悟怀特森老师用这种独特教学方法的“良苦用心”,从而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独立思考、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进而达到感悟课文中的“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真谛。 最后,在理解了怀特森赢行“最好”的美名的基础上,升华拓展文章的主题——什么样的老师可以赢得“最好”两字的美名。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昔日的老师风采,侧重引导外来生、留守儿童回忆与老师的一起生活、学习的画面,让他们明白有老师的陪伴是种幸福的享受,进而让学生发现其实“最好”的老师并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教学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 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 4.指导课文朗读。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组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组第21课《我最好 的老师》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9分) 1. (6分)我会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街串巷天津损伤晾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签耽误甩出赚钱 2. (10分)我会填。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表情 ________的鲜花 ________的苹果 3. (3分)看拼音写句子。 wǒ men shēng huózài kēxuéjìshùrìxīn yuèyì de shídài. ________ 4. (5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蜿蜒________ 明艳________ 昏暗________ 好奇________ 仿佛________ 观赏________

5. (10分)趣味阅读,收获多多。 “数学”题 一个教授面试时,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1、 3、 7、 8) (2、 4、 6) (5、 9) 你能说出这3组数字是按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吗?(提示:每一组数字都有一个相同的条件)答案是…… 1,3、7,8的读音都是一声, 2,4,6的读音都是______声, 5,9的读音都是______声, (1)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1,3、7,8的读音都是一声, 2,4,6的读音都是________声, 5,9的读音都是________声, (2)读完短文,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 6. (5分)缩句。 ①我们应该通过有选择的读书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②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41分) 7.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全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 教学难点:探究怀特森先生使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说一说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最好的 老师?(严格要求、关心爱护学生、教学方法独特、把学生当成自己 孩子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学生回答后小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家 大卫、欧文认为谁是他最好的老师呢? 板书:怀特森先生 3、导入新课:为什么这位老师是作者最好的老师?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位最好的老师?让我们看看导语给我们提出的要求,画一画。

4、教师导读: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只要大家认真阅读,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3.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词: 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 出人意料侃侃而谈目瞪口呆想方设法深信不疑饶有趣味受益终身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的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三、探究个性,质疑“最好” 1、看来作者认为最好的老师就是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但作者 一开始就这么认为吗? 出示句子:怀森特算哪门子老师? 思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种老师不算什么老师。这种老师不配当老师。这种老师根本不符合好老师的标准。……) 2、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堂实录)

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一、导入 1.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人们常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人的一 生要找到与自己心心相息的知己的确不容易,春秋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己的呢?让我们一起到《伯牙鼓琴》中去探讨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揭示课题: 1.谁来读一读课题?(读得好)咱们一起读。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非常棒!“鼓”是什么意思?(弹) 2.你怎么知道的?(看文后注释) 3.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伯牙弹琴) 4.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板书:1.借助注释)大家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我们学文言文就要学会变通。(板书:2学会变通) 三、范读引路: 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篇古文,读不懂的词句就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然后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自己读自 己的。 2.古文已经和我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 3.你们数数这篇文言文有几句话?只有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所

以说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涵意深刻,所以 它们读起来有点深奥。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 发现它很美有很有意思,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 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这样吧,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4.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板书3反复诵读) 5.检验朗读: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 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 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给这位同学鼓鼓掌。请四人小组朗读。看来, 同学们的朗读没问题了,我们一齐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鼓琴”,读。 6.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虽 然没有读到百遍,四、五遍总已经有了,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 经自现了呢? 四、研读交流: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