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练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练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练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是一种由有效走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三环节即:引导帮助,合作探究,复习巩固。五步分别为“预习检测”“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精讲解惑”“当堂训练”。它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当堂检测反馈,当堂训练巩固”等。最大限度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三环节五步”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实施一段时间,就语文课堂来说,我们也进行了最初的关于环节的调整,每一环节较恰当的安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研讨并予以重新定位,现在基本上能做到较熟练的运用,但是要达到“随心所欲”还是相当的有难度,也需要更长的时间。现在我就五步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谈点我自己的认识。

语文教学中的五步教学过程是“预习检测”“合作交流”“精讲解惑”“拓展延伸”“当堂训练”五个环节,每一环节对课堂来说都是重要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且有层层递进之趋势。

第一、预习检测。预习检测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复习相关知识,检测预习情况,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程引入做好准备。对学生而言,起到了“回忆旧知识,做好上课准备”的作用,能在课堂上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教师而言,教师是上课的引导者,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了铺垫。可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语文预习和理科的预习有很大区别,理科预习比较直接,需要认真看、仔细钻、深理解。而语文的预习学生比较困惑,“老师,预习时我划出重点词语,归纳出主旨就行了吗”,“我读几遍课文就行了吗?”“文言文会翻译课文就行?”类似的问题会经常被问出,我发现问这些问题的学生是不会预习语文,觉得无从下手。我教给学生方法,第一点要读。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

“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如:(举例)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这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第二,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句话,“似乎”与“确凿”两个词意思相反,用在一起看似矛盾,而在这里,作者将它们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直线划出来,再打上问号,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你就可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再比如“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行道树》张晓风)这个句子,句中的“堕落”一词如果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就应该通过工具书去理解它的原义及引伸义等,阅读时可结合上下语境进行理解,再不能理解的话上课时就应有所侧重地听老师讲解。第三要明确目标,发现不了问题,也就找不出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语文,我让他们首先要明确每个单元和每篇课文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带着目标预习就不会偏离方向减少了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我在预习《背影》一课的预习学案时,首先告诉学生,《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

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把“亲情、孝道与感恩”作为本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预习题,1.文章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或“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2.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任务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实情感。文章中还有很多出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自己找一找,体会一下。3.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不乏关爱你的人,请你说说让你感动的人和事。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围绕几个问题去思考、理解,从情感上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尊敬和爱。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

第四要思考。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以《最后一课》为例:可以把描写韩麦尔老师的语句、表情、动作、服饰的句子,和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划出来,有的可以打上重点符号,并在书旁注上自己的评点。再如《金黄的大斗笠》一文中的拟人化的描绘语句十分有特色,预习时就可以将其划出来,特别是一些关键的、生动的词语。这样,在自己的赏析下,再经老师课上的点拨,领会就更快了,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应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在进行预习思考时定要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如在预习说明文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出作者是抓住事物(事理)的哪个主要特征进行细致说明的,在这说明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的表述中起到个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做笔记。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