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辆头
吨副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案)(2)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案)(2)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十个生字,读写“规模、需求、翻山越岭、泥泞、不畏艰险、不辞辛苦、保证、满怀深情”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认识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所起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认识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淮海战役资料、图片教学流程一、导言: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四《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了解一下支前大军都做了哪些贡献。

(板题)二、自读自悟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轮读课文,互相检验一下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4.指名回答思考题。

5.师:解放区人民在运物资、弹药、转运伤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选择你印象深刻的部分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做出批注,写出你的感受。

6.指名读感受深刻的部分,并说出各自的感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7.生评价读文情况,看是否读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8.这些不辞辛苦、克服重重困难大力支援前线的解放区人民,是淮海战役胜利的根本保障。

对此,陈毅曾深情地说(齐读最后一句)9.指导朗读这一句。

10.小组合作交流: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体会。

11.朗读全文12.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三大战役的资料。

13.播放歌曲《解放区的天》三、识字教学跋、涉、输、超、昼、胶、肿、疮、拄、誉指名读字、组词、造句。

集体订正。

四、总结解放区的人民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你用真诚的话语去称赞一下他们。

正是这些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才会使中国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五、拓展阅读《狱中联欢》六、作业将此文讲或读给家长听板书: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运物资运弹药↓转运伤员。

淮海战役支前的感人故事

淮海战役支前的感人故事

淮海战役支前的感人故事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的一次决定性较量。

在淮海战役中,某个支前部队的感人故事让人们铭记。

在淮海战役期间,一支勇敢而顽强的支前部队奉命负责补给和支援前线作战的解放军部队。

该部队由一些年轻的热血青年组成,虽然物资匮乏,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毅的士气和不屈的意志。

这支支前部队的士兵们在艰难的环境下展现出了极大的毅力和创造力。

由于交通不畅,他们需要通过陡峭的山路将补给品运送到前线。

而这条山路陡峭且危险,常常发生运输物资翻车摔毁的情况。

尽管如此,士兵们仍然毫不畏惧地扛着沉重的物资,艰难跋涉着,确保他们的战友们能够得到所需的补给。

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这支支前部队还面临着敌军的搜索和袭击。

为了确保物资安全,士兵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正确的伪装和隐蔽。

他们时刻保持警惕,采取措施避开敌军的注意,成功地将补给品送达给需要的地方。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这支支前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有些士兵在运输补给物资时不幸殉职,他们用生命换取了部队胜利的希望。

这些牺牲者的英勇事迹让人们深为感动,他们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淮海战役支前的感人故事,不仅展现了解放军士兵勇于承担责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体现了他们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他们面临的艰难环境并没有动摇他们,反而激发了他们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这支支前部队的感人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壮丽的历史,更是对那些默默奉献的人的崇高赞美。

他们为淮海战役的胜利默默奉献,在保障部队运输和供应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壮举将会永远铭记于心,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通过淮海战役支前的感人故事,我们向这些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2张PPT)

河北
辽宁
解放东北全境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9 2021/8/ 9Monday, August 0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92 021/8/9 2021/8 /98/9/2 021 11:42:15 AM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延续了 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蒋介石退往台 湾登机的场景
为什么共产历党史能之在迷短思短? 三年间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国民拥党有:军队
430万人 共产党:130万人
①统武治器腐装败备,失接去收1民00万心日军①的战略基战本术上是运步用枪得当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8/92 021/8/9 2021/8 /9Aug-219-Aug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 8/9202 1/8/920 21/8/9 Monda y, August 09, 202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9 2021/8/ 92021/ 8/98/9/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8/9202 1/8/9A ugust

浅析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运动

浅析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运动

浅析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运动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打得最有声有色的一场战役,被誉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其中支前运动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前运动是指在战争时期,军队和地方政府组织和动员全社会支援前线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保障军队的生产和生活,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运动是整个解放战争中非常成功的一次支前运动,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析。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运动体现在军队的后方保障工作上。

在淮海战役之前,解放军在江苏、安徽、山东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支前运动,为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军队的后方保障工作主要包括物资储备、医疗救护、军需工业生产等方面。

在支前运动的组织下,军队积极开展军需工业生产,解决了军需物资的短缺问题,确保了部队的后勤供应。

医疗救护工作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伤员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护和抢救,大大提高了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运动还体现在军民融合的方面。

在支前运动的组织下,地方政府和军队积极宣传动员全民支援前线,号召全体革命群众参与到支前运动中来。

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政府和军队在农村开展宣传工作,号召农民支援前线,同时也组织农民开展军需物资的生产和运输工作。

这些措施不仅保障了军队的后勤供应,也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巩固了解放区的根据地。

军民融合的支前运动,形成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局面,壮大了解放军,也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运动还体现在发动群众参战的方面。

在支前运动的组织下,解放军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战斗中来,组织地方群众成立民兵队伍,参与到战斗中去。

这样一来,解放军在战斗中不仅增加了兵力,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提高了战斗的胜算。

在淮海战役中,民兵队伍和地方游击队发挥了重要作用,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为解放军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运动还体现在士兵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面。

支前运动的开展,不仅保障了军队的物资供应,还为军队提供了良好的后方保障环境,这对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淮海战役幕后的支前大军

淮海战役幕后的支前大军

淮海战役幕后的支前大军作者:张昆明来源:《档案天地》2021年第11期1948年冬,苍莽辽阔的淮海大地上,寒风凛冽,千里冰封。

夜幕降临后,原野上一盏盏油灯亮起,灯火相连,蜿蜒曲折,一望无际,犹如一条神奇的长龙,给夜色平添了几分魅力和神气。

这是淮海战役支前大军乘夜运输粮食弹药的一幕场景。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歼敌人数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解放军以60万兵力与国民党80万大军决战,最终取得了歼敌55.5万人的辉煌战果。

而在战役胜利的背后,离不开后方庞大的支前大军做后盾。

负重前行的“赤脚队”为支援淮海战役,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五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投入到支前工作当中。

中共中央中原局大力开展动员,号召全区党政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

各地动员和组织民工,迅速投入到支前运输当中。

不少民工来自灾区,家庭贫困,穿着单薄的衣裳,有的连一双鞋都没有,赤着脚赶路。

河南雪枫县(今永城市)阎集区区长看到一些民工衣着破烂,而他身上穿着三件单裤,便脱下两件给民工穿。

之后,他又动员其他干部捐出三十多件衣裤。

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经县里批准,又拿出一部分面袋作布料,为民工缝补衣裤,让民工们深受感动。

在支前运输中,很多民工就是单衣赤脚,顶着寒风,冒着雨雪,爬山涉水,将粮食等重要物资送到前线。

途中,因为地形复杂,环境艰苦,粮食供应紧张,一些民工只能吃随身携带的秫面或黄豆面。

就是这样一支支的“赤脚队”,靠着背扛、肩挑、车推、人抬等传统方式,将粮食、弹药送到前方子弟兵手中,出色完成了支前任务。

江苏滨海县一等功臣康展桂,号称“钢铁脚”,在支前运输中,他赤着一双脚,翻山越林,走了五百多里山路。

因天冷,他的脚上生了疮,可从不叫一声苦,成为民工中的榜样。

江苏宿迁大兴区组织上千民工,推着九百多辆小车,冒雨顶雪,行走四昼夜,将9万多斤大米送到了最前线。

行途中,不少民工赤着脚,趟过四十多里的泥泞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4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43张PPT)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55万余人
3.三大战 役的意义
基本消灭了 国民党军主 力,大大加 速了解放战 争在全国的 胜利。
相关史事
4、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1949年3月5日—13日 地点: 河北西柏坡
内容:见书。毛泽东告诫全党
“夺取全国的胜利,这 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 一步”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 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3、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
C 军主要是( ) ①东北解放军 ②华北解放军
③中原解放军 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B 4、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
结,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战略大决战:(1)辽沈战役
时 间 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
地点
东北
部 队 东北解放军
指挥员 林彪、罗荣桓
概 况 解放了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
(1948.9.12 --1948.11.2)
辽 北 长春 吉 林
关围
门锦
热河
锦州

沈阳
黑山

打打
塔山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政策。
2.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内容: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 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 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 分配土地。

大学生毛概ppt

大学生毛概ppt

解放战争2 平津战役
第三阶段
傅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在张、 津、塘相继解放后,防守北平的二十五万 国民党军陷入了重围的境地。中共中央为 保护古城北平,力争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接 管;同时又要求部队不放松强攻的准备。 经双方多次谈判,以及中共北平地下党组 织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配合工作,于1 月21 日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22日,傅作 义所辖八个军二十五个师全部开出城外, 听候改编。1 月31 日,人民解放军入城, 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政治上

国民党政治上的危机随着军事上的失败,进一步加剧,派
系间的权利争斗,趋于白热化。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于 1949年元旦发表新年文告,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然而 此时,要和要战的主动权已不在国民党手中了。行政院院 长孙科未经蒋介石批准,就率行政院迁往广州,宣布迁政 府于广州,并表示反对与中共谈判,四面楚歌的蒋介石, 在这样局面下,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经过精心策划 和部署,于1949年1月21日 宣布下野引退,将总统之 职交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 自己回到家乡浙江奉化溪 口, 在幕后遥控指挥。

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 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 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 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 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 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 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 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 本上打倒了。”
战役三: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 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 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 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 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