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导学案

合集下载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掌握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分析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因素,探讨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3.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因素4.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三、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乾隆盛世的基本情况。

2.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讨论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因素。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乾隆盛世的景象,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讲解:讲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介绍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讨论:组织学生就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因素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乾隆盛世的危机因素和矛盾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参与水平进行评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

2.作业评定:安置相关作业,如写作、钻研报告等,评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3.小组展示:评判学生小组讨论的效果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展示团队合作的效果。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乾隆时代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因素和矛盾问题。

3.开展相关主题钻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乾隆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探讨乾隆时期的危机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历史奠定基础。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学导课堂教教案设计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学导课堂教教案设计
学习本课,必须使学生有史料作为学习的依托,能依据史料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和探讨,才能彰显这节课的意义,力求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和历史认同感,培养历史意识。在学教方式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习资料和问题作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为学生提供史料,联系书本提供的资料,精心设计核心问题,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提出有价值的生成问题,使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体会乾隆盛世的表现以及盛世中隐藏的危机,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惨痛的教训,未尽的自省(中国错失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机遇留下的历史遗憾)
学习任务:
1、根据教师提供的鸦片战争下的晚清(PPT: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联军侵华;1860年,火烧圆明园;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国家主权、领土、经济、外交上全面受挫。),独立思考: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通过学生课前研磨史料,根据史实设计历史小品剧,在课堂中角色扮演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体会马戛尔尼访华时双方的目的、对策、处境、感受,理解中华文明在清朝面临与世界文明冲击的遭遇。
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了解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的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察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乾隆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乾隆盛世”。

然而,在这璀璨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危机。

本次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乾隆盛世的内在矛盾与潜在危机,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二、作业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乾隆时期的基本历史背景,理解盛世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危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献阅读、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钻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多维性,培养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客观评判历史的态度。

三、作业内容与要求1. 阅读材料:提供关于乾隆时期的史料、钻研论文等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

2. 主题探究:学生需盘绕“乾隆盛世的危机”这一主题,选择一个具体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如经济危机、政治腐败、文化保守等。

3. 资料搜集: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丰富探究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钻研效果,形成小组共识。

5. 撰写报告:每个小组需撰写一份探究报告,字数不少于1300字,要求内容详实、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四、作业实施步骤1. 导入阶段:教师简要介绍乾隆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阅读与笔记:学生自主阅读提供的材料,记录关键信息和自己的思考。

3. 主题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材料内容,确定探究的具体主题。

4. 资料搜集: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搜集资料,为探究报告做准备。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资料和观点,形成小组报告的框架。

6. 报告撰写: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撰写探究报告,确保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度。

7. 报告展示:每个小组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接受同砚和教师的评判。

五、作业评判标准1. 内容深度:报告是否深入分析了所选主题,揭示了乾隆盛世的危机本质。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按时完成能力训练
点此进入
(3)文化上: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 结,如《四库全书》 ;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学 作品,如《红楼梦》 。
二、透视“盛世阴影”
1.人口增长过快,社会负担严重。 2.官场腐败。
3.连年出现文字狱,思想控制严密。 4. 工业化水平低, 18 世纪末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
◆知识拓展 这些危机中最严重的是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 此时, 欧洲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而清朝统治者却还在竭 力维护专制统治,对内“重农抑商” ,对外采取闭关政 策, 清朝的工业化水平依旧保持在农业社会的水平, 与 西方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乾隆帝对英使首次来华极为重视。1793 年 8 月, 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大沽, 旋由接待大员陪同经北京前往 热河行宫。关于觐见礼节,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军 机大臣和珅在热河约见使团, 马戛尔尼称病不见, 只派 副使斯当东前往要求举行谈判。 乾隆帝称该使“妄自 骄矜” ,对其来华别有所图更具戒心,但仍表示可“顺 其国俗” ,行免冠屈一膝深鞠躬礼。
1.乾隆盛世: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 济迅速恢复发展。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 史称“乾隆盛世” 。
2. “乾隆盛世”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和发展, 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2)经济上: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对 外贸易居世界前列;GDP 在世界份额中占到将近 三分之一。
三、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 1.马戛尔尼使华时间:1792 年。
2 .马戛尔尼使华的目的:名义上是为乾隆祝寿,实际上 是要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 3.马戛尔尼使团的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岛屿、 改善贸易关系等。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乾隆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进步的特点;2. 精通乾隆时期的盛世和危机并存的状况;3. 能够分析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4. 提高同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沉思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乾隆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2. 乾隆时期的经济进步和财政状况;3. 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4. 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乾隆时期的盛世和危机并存的状况;2. 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 小组谈论;3. 视频资料观览;4. 教室互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乾隆盛世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乾隆时期的政治局面,引发同砚对乾隆盛世的熟识;2. 讲解:讲解乾隆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强调其特点和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乾隆时期的政治事件,让同砚了解政治局势的动态变化;4.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乾隆时期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优缺点,并展开互动谈论。

第二课时:乾隆盛世的经济进步和财政状况1. 导入: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乾隆时期的经济茂盛景象,引发同砚对乾隆盛世的沉思;2. 讲解:讲解乾隆时期的经济进步和财政状况,探讨其原因和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乾隆时期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措施,让同砚了解经济状况的变化;4.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乾隆时期经济进步的影响和启迪,并展开互动谈论。

第三课时:乾隆盛世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1. 导入:通过文献资料展示乾隆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引发同砚对乾隆盛世的爱好;2. 讲解:讲解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探讨其特点和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乾隆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现象,让同砚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4.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乾隆时期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的变化,并展开互动谈论。

第四课时: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1. 导入:通过历史资料展示乾隆盛世和危机并存的状况,引发同砚对乾隆时期的沉思;2. 讲解:讲解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探讨其内在联系和进步趋势;3. 案例分析:分析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让同砚了解盛世和危机的干系;4.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乾隆盛世的持续和危机的爆发,并展开互动谈论。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 掌握乾隆盛世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3. 分析乾隆盛世的危机原因和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 乾隆盛世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3. 乾隆盛世的危机原因和影响;4. 学生自主选择并深入钻研一个与乾隆盛世相关的话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乾隆盛世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2. 进修:教师讲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及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该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乾隆盛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展示他们的钻研效果;4. 教室展示:学生展示自主选择并深入钻研的乾隆盛世相关话题,分享他们的钻研效果;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乾隆盛世的危机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作业要求1. 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原因和影响;2. 选择一个与乾隆盛世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钻研并撰写一份钻研报告;3. 参与小组讨论并展示钻研效果,积极参与教室展示。

五、评判方式1. 作业质量占总成绩的50%;2. 小组讨论和展示占总成绩的30%;3. 教室表现和参与度占总成绩的20%。

六、参考资料1. 《中国历史大事记》2. 《乾隆年间的社会变迁》3. 《乾隆帝的治国理政》七、备注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危机,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取得优异成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教学设计5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理解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

(2)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3)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清朝前期与历代盛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

(4)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5)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马戛尔尼的角度,运用多种资料,分析清朝前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尝试比较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特征、学科特质本课面向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各种形式的历史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也已经获得一定发展,这为史料分析、综合探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的思维多停留于表面事物,透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现历史逻辑与本质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质,概括为16 个字“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对于初中的孩子,历史课堂应该有生动的历史细节,有逻辑的历史故事,最后在给学生有意味的历史思考。

2、已有知识、学习方法通过第五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高度膨胀的皇权以及与西方文明对比下的中华文明所潜伏的危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例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朝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教学目标(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理解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

(2)测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清朝前期与历代盛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

(3)运用各种手段,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4)从马戛尔尼的角度,运用多种资料,分析清朝前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尝试比较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

(5)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客观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教学难点:盛世下隐藏的危机。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课题导入,引发质疑,关注社会,探索历史。

今天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借助哪些资料来认识历史。

学生回答:图片、视频、历史文献……下面请同学针对本节课的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思考并进行同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乾隆盛世是一个怎么样的盛世?乾隆盛世有着哪些方面的危机?危机对清朝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潜藏着这样的危机?马戛尔尼为什么使华,2 个国家距离太远了?评价:你们的问题很深刻,颇为政治家的风范。

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思维很活跃。

我们一节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老师把问题归纳如下:盛世表现,盛世危机,危机原因。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去解决这些疑问。

设疑为标,分层探究,逐层解决首先请大家看一段历史文献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 年间没有沉没。

它那么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

假如来了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都完了。

船将不会立刻沉没,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h8050401 主备人:胡晓杰研讨时间:2016年2月22日审核人:安城中学八年级社会学科学习导引
课题: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课型:新授课)
班级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理解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

2.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清朝前期与历代盛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

3.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4.从马嘎尔尼的角度,运用多种资料,分析清朝前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尝试比较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

5.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知道乾隆盛世的主要表现及社会危机的表现。

【学习难点】掌握马嘎尔尼来华的目的及清政府的态度、影响。

【合作探究】
回望“盛世余晖”
1、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及P26资料1、资料
2、资料
3、资料4,说说“乾隆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透视“盛世阴影”
2、阅读P27资料1、资料2、资料
3、资料4,以上资料反映了乾隆时期哪些方面的危机?
3、这些危机中,哪些危机的后果最为严重?说说你的理由。

从马嘎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
4、阅读书本P27段二、段三回答:年马嘎尔尼使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当时的清政府对外采取的是什么政策?
5、阅读P28观点1、观点2,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6、阅读P28段一、段二,回答:在你看来,马嘎尔尼携带这些礼品有怎样的用意?
7、阅读P28段一、段二,回答: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8、阅读P28和P29的资料1、资料2、资料3、资料4、资料5、资料6,上述资料分别反映了中西方哪些方面的差异?
理一理:上述资料中反映中西文化习俗差异的有,反映中西发展程度差异的有。

以上哪些差异会对中西双方实力的对比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请为本课内容写一段观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