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查
水环境卫生细菌学检测—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2.2 平板涂布法
先制作平板;
取样品(无菌水)0பைடு நூலகம்1ml放入平板 上,涂抹棒均匀涂抹平板表面,直至 无残存样品(无菌水);
翻转放置。
平板涂布
2. 3注意事项
保证无菌操作要求,同时注意不得影响样品中的微生物(培养基不得 太烫,取样时不要离火焰太近);
制作平板时培养基不得沾附底面之外的侧面甚至盖上,未凝固前不得 翻转;
混匀器
四、接种培养
1.培养数量
不稀释样:样品、无菌水(无菌对照),共2 个培养,每个培养需培养3个平板(重复);
需稀释样:最大稀释样及前两个稀释样、无 菌水,共4个培养,每个培养需培养3个平板 (重复);
预先在培养皿底面标记清楚培养稀释度、操 作人、时间等信息。
培养皿标记
2. 接种平板
2.1 混合平板法
三、样品的稀释
主要针对样品中含较多微生物的水样(水源水、污水);
自来水、饮用水一般不需稀释,可直接取样培养。
1. 分装无菌水 取数支无菌试管,标记10-1、10-2、……,每试管分装9ml无菌水 或无菌生理盐水。 (也可分装好后再灭菌)
稀释所需的数量级根据样品中微生物量的估计而定,一般轻度 污染水稀释到10-3,重度污染水可稀释到10-5、10-6。
对于不利于细菌生长的污染物,常需检测对应专门微生物及污染 物含量的直接检测。
二、稀释平板培养计数法
细菌的个体微小,直接观察、计数困难; 单个细菌经过培养可长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要设法避免多个细菌长成1个菌落,常需对 样品进行稀释处理。
稀释平板培养菌落
1.测定的程序:
样品稀释 接种平板 培养 菌落计数 报告
不同稀释度不得使用同一移液管,防止交叉影响及污染;
实验6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2012-4-6
6
5.
EMB平板划线 平板划线
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 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 用灭菌的接种环沾取菌悬液少许; 用灭菌的接种环沾取菌悬液少许; 用接种环在EMB平板上划线(约平板 ), 平板上划线( 用接种环在 平板上划线 约平板1/4), 将接种环加热灭菌,并旋转平板( 将接种环加热灭菌,并旋转平板(约80~ ~ 90°),继续划线。如此反复进行 ~4次; 继续划线。 °),继续划线 如此反复进行3~ 次 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 倒置于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观察结果。
2012-4-6
7
2012-4-6
8
五.
1.
实验结果报告与思考题
平板菌落计数:统计每个稀释度 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 平板菌落计数:统计每个稀释度2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 求出平均值,并按讲义P 数,求出平均值,并按讲义 27~ P28 所述原则计算出 菌液中细菌含量; 菌液中细菌含量; 大肠菌群数测定:观察每个稀释度中 管的生长 管的生长( 大肠菌群数测定:观察每个稀释度中3管的生长(变混 )、产酸 变黄)和产气(杜氏小管上端有气泡) 产酸( 浊)、产酸(变黄)和产气(杜氏小管上端有气泡) 情况,记录,并查找讲义P 情况,记录,并查找讲义 26大肠菌群细菌的最近似数 检索表,计算所给菌液中大肠菌群细菌数。 检索表,计算所给菌液中大肠菌群细菌数。 EMB平板划线分离:观察每个区菌体生长情况,是否 平板划线分离:观察每个区菌体生长情况, 平板划线分离 有单菌落出现,出现在第几区以及菌落形态、 有单菌落出现,出现在第几区以及菌落形态、颜色和 表面色泽。 表面色泽。 思考题:讲义 思考题:讲义P20 6; P25 2 ; P28 4 ;Leabharlann 2012-4-61
水细菌学检测

实验目的
1)学习水的细菌学检查方法及原理
LOGO
2) 学习水样的采集方法,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 用水中的平板计数原则及其在饮用水中的重要性。 3)整个实验操作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培养学生 的实验设计及动手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原理
LOGO
饮用水是否合乎标准,通常通过水中细菌总数和 大肠菌群数来确定。细菌总数是指1毫升水样在 普通琼脂培养基中,37℃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 的菌落数。一般规定,1毫升自来水的总菌数不 得超过100个。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菌落总数cfuml100logowww1pptcom实验原理如果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道病原菌污染而引起伤寒痢疾霍乱等肠道病的流行但肠道病原菌在水中数量较少又易变异与死亡故从水中特别是自来水中分离出病原菌常常有困难
杜氏小管:装满乳糖发酵液后倒置于发酵试管中,不能有气泡。
小试管:装满乳糖发酵液后倒置于三角瓶发酵管中,不能有气泡。
本节需准备的材料
LOGO
A
B
C
50mL三倍浓缩的三角瓶发酵管2个;5mL 三倍乳糖蛋白胨发酵管10支;25毫升移液 管1支(包扎、塞棉花);无菌三角瓶1个 (塞棉塞) 50mL三倍浓缩的三角瓶发酵管2个;5mL 三倍乳糖蛋白胨发酵管10支;25毫升移液 管1支(包扎、塞棉花);无菌三角瓶1个 (塞棉塞) 50mL三倍浓缩的三角瓶发酵管1个;5mL 三倍乳糖蛋白胨发酵管1支;10mL乳糖发 酵管3支;25毫升移液管1支(包扎、塞棉 花);无菌三角瓶1个(塞棉塞);1mL无 菌枪头2支;4.5mL无菌水2支
医学:水的细菌学检查-细菌总数的测定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01
03 0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培养基
普通肉汤培养基
用于一般细菌的培养,含有适合细菌 生长的营养成分。
选择性培养基
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特定细菌的选择性 培养基,以筛选和鉴别特定细菌。
实验设备
灭菌锅
恒温培养箱
显微镜
移液器
用于培养基和实验器具 的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用于细菌的培养,保持 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观察细菌形态和染色情 况,进行细菌鉴定。
取适量水样,加入培养基中, 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并记录菌落数。
实验日期
XXXX年XX月XX日
实验材料
水样、培养基、无菌吸管、培 养皿
实验结果
菌落数分别为XX、XX、XX、 XX、XX。
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 得出水样中细菌总数 的数量。
分析细菌总数高的可 能原因,如环境污染、 水质处理不当等。
将细菌总数与国家标 准进行比较,判断水 样的卫生质量。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取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 染、培养基的质量问题、 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等。
误差控制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确保 培养基的质量,提高实验 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
误差消除
重复实验,取多次测量的 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 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根据细菌的生长速度和培养基的特性,确定培养时间,一般为18-48小时。
结果观察
观察内容
在培养期间,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记录菌落的数量、形态等信息。
结果判定
根据菌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判断水 样中细菌总数的多少,并评估水质的 安全性。
水的细菌学检查

24h和48h产酸产气的初发酵菌落均需在 伊红美蓝琼脂或复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 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出阳性菌落。
3.复发酵试验 阳性菌落经涂片染色鉴别为G-,无芽 孢杆菌者,再经过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 基进行复发酵试验,经24h培养产酸产气 者,可确认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
三.实验用品
培养基: (一)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二) 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制成平板)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则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 倍数进行报告。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 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进行报告。
四、实验操作
(二)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的大肠菌群 1. 水样采集 2. 自来水检查 (1)初(步)发酵试验 (2)平板分离 (3)复发酵试验
2.细菌总数的测定 (1)自来水 (2)池塘水、河水或湖水 ①水样稀释 ②吸取稀释后水样加入平板 ③向平皿内倾注培养基(15~20mL) ④37℃温箱,倒置培养24h,进行菌落计数
水样稀释 取1ml水样加入到9ml无菌水的试管,振 1 荡混匀,得稀释度为10-1; 从10-1管中取水样1ml加到第二支9ml无 菌水的管中,振荡混匀,得10-2……
大肠菌群的测定 若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 道病原菌污染,然而肠道病原菌在水中容 易死亡与变异,因此数量较少,要从中特 别是自来水中分离出病原菌常较困难与费 时,这样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指示菌,此 指示菌要求是大量出现在粪便中的非病原 菌,并且和水源病原菌相比是较易检出的。
若指示菌在水中不存在或数量很少,则 大多数情况也保证没有病原菌。最广泛 应用的指示菌是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 大肠菌群的定义是: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杆状细菌,并在乳糖 培养基中,经37℃,24~48 h培养能产酸产气。 根据水中大肠菌群的数目来判断水源是否被 粪便所污染,并间接推测水源受肠道病原菌 污染的可能性。
实验八九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例次
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10-1
10-2
10-3
仅有一个稀释度在此范围: 1365
164
20
菌落数×稀释倍数 有两个稀释度在30-300之间 菌落数之比<2,取平均值
2760
295
46
有两个稀释度在30-300之间 菌落数之比>2,选较小值
3890
271
60
所有稀释度均>300 取稀释倍数最大者
入装有10ml普通浓度乳糖蛋白胨 发酵管中。另取10ml原水样 ,注入装有5ml 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混匀,37 ℃培 养24h,24h未产气继续培养至48h。
普通浓度发酵管中参加20%乳糖0.55ml,3倍浓缩发酵管中参 加乳糖0.75ml
实验方法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
3.平板别离: 〔1〕制备伊红美蓝平板: 45 ℃,无菌,倾注15ml 〔2〕选产酸产气的发酵管,接种至伊红美蓝平板〔分区划线
无法计数 1650 513
所有稀释度均<30 取稀释倍数最小者
27
11
5
没有任何稀释度在30-300之间 无法计数 305
12
选最接近该范围者
两个稀释度 菌落之比
菌落总பைடு நூலகம் (CFU/ml)
——
1.6×104
1.6
3.8×104
2.2
2.7×104
—— —— ——
5.1×105 2.7×102 3.1×104
实验八-九 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数 的测定及计数
目的要求
1、学习检测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方法 2、掌握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水中细菌总数 的方法 3、学习使用大肠菌群检索表
水的细菌学检查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则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 倍数进行报告。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 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进行报告。
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制成平板)
四、实验操作
(一)细菌总数的测定 1. 水样采集
自来水 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min灭菌,再拧开水龙
头流水5min,以排除管道内积存的死水,随后用已 灭菌的三角瓶接取水样,以供检测。 池水、河水或湖水
将无菌的带玻塞的小口瓶浸入距水面10~15cm深 的水层中,瓶口朝上,除去瓶塞,待水流入瓶中装 满后,盖好瓶塞,取出后立即进行检测,或临时存 于冰箱,但不能超过24h。
• 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 个;
• 若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 源水,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 个;
• 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作生活饮用 水的水源水,其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 超过10000 个
• 检查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多管发酵法与滤 膜法两种。
• 多管发酵法使用历史较久,又称水的标 准分析方法,为我国大多数卫生单位与 水厂所采用;
• 在人粪中粪大肠菌群细菌占总大肠菌群 数的96.4%;在外环境中粪大肠菌群不易 繁殖,因此,粪大肠菌群较总大肠菌群 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意义更大。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样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2.掌握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3.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与生活饮用水的
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一)细菌总数的测定 水中的细菌总数可反映出水体被有机
卫生微生物检验 (2)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检测水中的细菌具有十分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主要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及粪肠球菌检测。
细菌总数是指每克(每毫升)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及成分、温度、时间、PH值、需氧性质等),得到1ml检样所包含的细菌菌落总数。
细菌总数的测定是以检样中的细菌细胞和琼脂混合后,每个细菌细胞都能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假定为基础的。
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再普通营养琼脂中发育、嗜中温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细菌菌落总数。
因检验过程中采用35℃需氧培养,不能测出检样中实际的总活菌数,如厌氧菌、嗜冷菌及有特殊营养需要的细菌在此条件下不能生长。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经过35℃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具有指示菌的一般特征,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评价饮水及食品的卫生质量。
粪肠球菌是混血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丛。
粪肠球菌中,动物来源的占很大比重,故水源中查到粪肠球菌不一定是人体粪便的污染。
一般用粪大肠杆菌与粪肠球菌之比(FC/FS)作为判断粪便污染来源的指标。
FC/FS比值大于4.1可人为污染来源于人体的粪便,小于0.7来源于动物的粪便。
水的卫生细菌学标准为:每毫升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总大肠菌群数每升水不得超过3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中,一级水源总大肠菌群≤1000个/L,二级水源总大肠菌群≤10000个/L。
游泳池水中,细菌总数≤1000个/L,大肠菌群数≤18个/L。
水样的采集、保存于运送1.采集水样时应无菌操作,以防污染,盛水容器需灭菌后备用。
2.采集自来水水样前应将水龙头用清洁布拭干,再用酒精灯烧灼灭菌,然后打开龙头放水5~10分钟,再将水龙头关小,采集水样。
3.采集水井、江河、湖、水库、蓄水池、游泳池等的水样时,应将无菌采样瓶浸入距水面10~15cm深处,拉开瓶塞采水,待盛水至采样瓶容量的4/5后,盖好瓶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水质恶化 影响水厂供水 影响水产养殖 对旅游业的影响
第四节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
含氮量 含磷量 BOD5 ﹥0.3mg/l ﹥0.02mg/l ﹥10mg/l
第三节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一、细菌总数测定
制作培养基平板 定量接 种水样 37℃下培养24h 计数菌落
第三节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
•发酵法、滤膜法
1、发酵法 初步发酵试验(产气否?)
平板分离(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革兰氏阴性
复发酵试验(可疑菌落是否产气菌?)
实验操作步骤
初步发酵试验
革兰氏染色观 察。阴性
三步法图示
37℃ 培养48h 37℃培养24h 取产酸产气的发酵管 中培养液在伊红美兰 平板上进行划线 取有核心和带金 属光泽的深紫色 菌落进行革兰氏 染色
镜检(革兰(阳性) 结果与否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大肠菌群测定
产酸判断:紫色培养液变成黄色 产气判断:发酵导管内有小气泡,如轻轻打动试管有气泡沿管壁
第二节 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
二、大肠菌群作为卫生指标的意义 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 肠道正常细菌 肠球菌群 产气荚膜杆菌群 产气杆菌 枸椽酸盐杆菌 副大肠杆菌
比较:形态、数量、培养、水体存活时间
大肠杆菌
第二节 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
三、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
细菌总数 ﹥105个/l 叶绿素a ﹥10*10-3mg/l
第四节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截外源 除内源 抑制藻类利用营养物 凝集沉淀 抑藻杀藻 硫酸铜:杀藻,去活藻体的臭味
漂白粉:去死亡藻体的臭味
明矾:
9
7 6 4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伤寒沙门氏菌 伤寒杆菌 水 中 病 原 微 生 物 副伤寒沙门氏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痢疾杆菌 副痢疾杆菌
痢疾杆菌
霍乱弧菌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沙门氏菌
伤寒沙门氏菌 副伤寒沙门氏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人畜共患病
形态
革兰氏阴性菌,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具周生鞭毛。 不分解乳糖;可以柠檬酸盐作为唯一碳源
样品稀释后,选 择三个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接种 三管乳糖蛋白胨 液体培养基发酵 管。37℃培养24h, 观察是否产酸产 气。
平板分离
将产气发酵管培 养物转种于伊红 美蓝琼脂平板上, 37℃培24h,观察 菌落形态。进行
复发酵
接种乳糖发酵管 37℃培养24h,观 察产气情况。
根据证实为 大肠杆菌阳 性的管数, 计算每升水 样中大肠菌 群的MPN 值。
上浮,应考虑可能有气体产生,需进一步试验。
挑选菌落特征:黑紫色、有光泽或无光泽菌落;
红色、粉红色菌落。 抑制剂:胆盐、煌绿、十二烷基硫酸钠。
计算方法
MPN=
1000×为阳性结果的发酵管(瓶)的数目 为阴性结果的水样体积(mL)×全部水样体积(mL)
如对一自来水厂出水进行检验,初发酵一般在10支小发酵 管和两支大发酵瓶内进行,复发酵在 5 支小发酵管内进行。 以 300mL 进行初发酵实验,其中 100mL 的水样 2 份(分状 于2个大发酵瓶中),10mL水样10份,(分状于10支个小 发酵管中)。实验结果: 100mL 的 2 份水样为阴性结果, 无大肠杆菌存在;10mL的水样中有5份为阳性结果,存在 大肠杆菌。则:MPN=?
生化反应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60℃下,半小时可杀死 5%石炭酸5钟后致死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痢疾志贺氏菌 副痢疾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
形态 生化反应
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
多数不分解乳糖
对理化因素的低抗力
60℃ 10分钟 死亡 0.1%石炭酸仅生存10~15min。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志贺氏菌 引起的中 毒性痢疾 病
水体不同层次微生物分布
阳光
层次化湖泊生态 Ecology of a Stratified lake
表层输入(河流) 产氧光合
表层输出
蓝细菌、藻、水生植物 好氧层 动物、原生动物、好氧细菌 嗜甲烷菌、无机化能细菌 不产氧光合 厌氧层 发酵 厌氧呼吸菌 产甲烷菌 沉积物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病原菌在各种水中生存时间(d)
第八章 水的卫生细菌学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 第三节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第四节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来源:土壤、空气、污水及有机残体 影响微生物在淡水中分布的因子:营养物质、温度、溶解氧等。
• • • • • • • •
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少,以自养型为主 腐败型水生微生物:异养微生物占优势 分布 水平分布规律:近岸多,离岸远的少 垂直分布规律:上层:好氧细菌 中层:光合细菌、厌氧细菌 底层:厌氧细菌
第四节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防治
含磷量大于0.02mg/l,含氮量大于0.3mg/l,藻类大量生长繁殖
水体富营养化
藻类等过量生长,产生大量的有机物
异养微生物氧化这些有机物,耗尽水中的氧, 使厌氧菌开始大量生长和代谢 分解含硫化合物,产生H2S,从而导致水有 难闻的气味 鱼和好氧微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出现大量沉淀物和异常颜色
第三节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 2、滤膜法
第四节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一、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措施 • 1、污水的处理 • 2、做好水源的卫生防护 • 3、生活饮用水的消毒 • 加氯消毒 • 臭氧消毒 • 紫外线消毒
氯消毒原理
Cl 2+ H2O HOCl 问题:
.游离性余氯 ≮0.3mg/l;≮0.05mg/l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霍乱弧菌
形态
弧型或逗点状菌体,具鞭毛,革兰氏阴性,无荚膜
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对理化因素的低抗力
60℃ 10 min杀死
1%石炭酸 5min 霍乱弧菌 (V.cholerae)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霍乱病人
第二节 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
一、选作卫生指标的要求 生理特性的相似性 数量多 检验技术简单
4~183
— — 12~92 0.5~92
1.5~107
— — — 1~92
水中病原微生物: 存在于水中或通过水的传播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
水温对伤寒杆菌在水中生存的影响
温度(℃) 一周后细胞存活率(%) 细菌灭绝时间(周)
0
5 10 18
46.0
14.0 0.07 0.04
HCl+HOCl H+ + OCl-
HOCl和OCl-起主要消毒作用的是? 与细菌的带电性有关。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PH T
臭氧消毒
1、 臭氧特性 常温常压下呈淡蓝色、强烈的刺激性气体 密度为空气的1.7倍,易溶于水。臭氧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2、 臭氧的产生 臭氧发生器,在现场用空气或纯氧通过臭氧发生器高压 放电产生。 3、臭氧消毒的特点 既是氧化剂,又是消毒剂 主要靠·OH的作用,它的氧化作用极强。但作为消毒剂,由于 臭氧在水中不稳定,易散失,因此在O3消毒之后,往往需要投 加少量的氯等以维持水中剩余消毒剂。臭氧消毒的副产物比氯 消毒时少,但也有可能产生三卤甲烷,溴酸盐等副产物,此外 臭氧消毒的生产设备复杂,投资较大,电耗也较高,目前我国 很少应用。
大肠菌群(MPN)/100ml 不得检出
细菌总数(CFU)/1ml饮水≤ 100个
细菌学指标(4项)2006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细菌总数 100 (CFU/mL) 总大肠菌群 每100mL水样中 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CFU/100mL) 每100mL水样中 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氏菌(CFU/100mL) 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菌名 大肠杆菌 灭过菌的水 8~365 被污染的水 — 自来水 2~262 河水 21~183 井水 —
伤寒杆菌
甲型副伤寒杆菌 乙型副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霍乱弧菌
6~365
22~55 39~167 2~72 3~392
2~42
— 2~12 2~4 0.5~213
2~93
— 27~37 15~27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