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适应症

合集下载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自体输血[编辑本段]【概念】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

[编辑本段]【优点】1、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2、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3、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4、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使病人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5、自体输血可以缓解血源紧张的矛盾。

[编辑本段]【方式】(一)回收式自体输血方式。

常采用自体输血装置,抗凝和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

可分为外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在下列情况可采用:①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②估计出血量在100 ml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肝叶切除术等。

③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回输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一般仅能回输术后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

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最好限制在3500ml内,大量回输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多血小板血浆。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

临手术前自体采血,用血浆增量剂去交换失血,因而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变,而血液处于稀释状态。

所采取的血,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补给。

适量的血液稀释不会影响组织供氧和血凝机制,而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只要没有禁忌证,血液稀释回输对预计术中失血达1-2L的大多数手术都适用,具体方法是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开放二条静脉通路。

一条静脉采血,采血量取决于病人状况和术中可能的失血量,一般为病人血容量的20%-30%,以红细胞不低于25%,白蛋白30g/L以上,血红蛋白100g/L左右为限,采血速度约为5分钟200ml.在采血同时,经另一条静脉滴注血浆增量剂,如电解质平衡代浆、羟乙基淀粉氯化钠代血浆和右旋糖酐氯化钠代血浆。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病人的血容量正常。

采集的血液可保存于40C冰箱内,如果手术时间短,也可保存于室温条件下。

2024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2024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2024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导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输血管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输血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过程,直接涉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输血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2024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加强我国临床输血管理工作,提高我国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一、输血适应症的规定1. 严格控制血液临床使用指征,临床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给予合理的血液治疗。

2. 制定血液适应症指南,规范使用不同血液成分的适应症,避免过度输血或不必要的输血。

3. 推动临床用血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用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血液安全管理的规定1. 加强血液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确保输血前的血液质量安全。

2. 完善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血液质量档案,追溯血液的来源和处理过程。

3. 制定严格的血袋和血液组分存储管理规定,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性,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 加强供血者病史调查和献血者筛选,排除潜在感染风险的供血者。

三、输血操作和监护的规范1. 输血过程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完善输血操作规程,规范输血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避免人为失误。

3. 加强输血监护工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四、输血风险管理的规定1. 加强输血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中的风险因素。

2. 建立血液事故报告制度,对输血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3. 制定输血事故应急预案,确保输血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救治。

五、建立血液管理信息系统1. 建立全国性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跨区域和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同步更新。

2. 加强血液管理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 优化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和功能,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输血适应症及评估模版

输血适应症及评估模版

一.输血指征参照标准一、红细胞( >14 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 Hct<,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 Hct<,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 ,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芥蒂、呼吸机、 >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样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 Hct<,扩容后病情稳固◆Hb70~80g/L ,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 ,伴有:急性大失血( 50%血容量 /3h 、150ml/min )伤口创面伴连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芥蒂、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连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思疑患者血液浓缩致使血惯例结果Hb 假性偏高应第一采纳适合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惯例。

● 输血前血惯例:最靠近输血决准时间的血惯例报告;●输血后血惯例: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 24 或 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惯例,依据输血后血惯例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 或;● 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起码出现过一次切合输血的指征,既能够判断输血合理:●对于检测偏差,判断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本性或获取性凝血功能阻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迫抗衡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批输血(≥自己血容量),PT或 APTT延伸>倍,创面洋溢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 INR> 2 或获取性凝血功能阻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增补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1 、搭配血:整个住院时期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依据“2U红细胞 +200ml 血浆”或近似处方,或当日输2U 红细胞,次日输200ml 血浆,二者频频轮替输注。

静脉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静脉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静脉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一次出血<500ml时,可由组织间液进入血液循环而得到代偿;失血量在500-800ml时,需立即输血,一般首选晶体液、胶体或少量血浆制剂;>1000ml,应及时补充全血或血液成分。

血或血浆不宜做扩容剂,晶、胶结合扩容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方案。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严重感染:切忌使用库存血。

凝血功能障碍
禁忌症
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恶性高血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极度衰竭及对输血有变态反应者。

输血ppt课件

输血ppt课件

输血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输血技术的无创化发展
02
研究开发无创输血技术,避免输血过程中的穿刺和疼痛,提高
输血治疗的舒适度。
输血技术的细胞治疗方向发展
03
研究细胞治疗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实现通过细胞输注治疗
某些疾病的目的。
输血教育和培训的加强
医学院校开设输血医学课程
在医学院校开设输血医学课程,培养专业的输血人才,提高输血 专业水平。
血液制品的疗效提升
通过研究和技术创新,血液制品的治疗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如高 效血浆置换技术、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等。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保障
随着血液制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的规范化,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将得 到更好的保障,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输血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输血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01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输血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
02
输血前的准备
输血申请和审核
输血申请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向血站 申请输血。
输血申请审核
血站审核输血申请,确认是否符 合输血指征和相关规定。
备血和取血
备血
根据医生开具的输血申请单,准备相 应血型的血液。
取血
在备好血液后,由医护人员前往血站 取回血液。
输血前的核对和观察
核对
在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血液种类和输血量等。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
输血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输血后的记录和随访

1输血的意义及主要适应症

1输血的意义及主要适应症

第五章输血
1.输血的意义及主要适应症
答:输血可以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免疫力和凝血功能。

主要适应症有:急性出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
凝血机制障碍。

2.如输血发生溶血反应,治疗措施包括哪些?
答:立即停止输血;扩容抗休克;保护肾功能,碱化尿液防止肾下管阻塞;
若DIC 发生,应用肝素;血浆交换以彻底清除红细胞及有害抗原-抗体
复合物
3.自体输血包括哪些方法?有什么优点?
答:自体输血的方法包括:预存自体库存血;血液稀释回输;术中失血回输。

有简便、安全和有效的优点。

4. 输血反应及早期并发症。

5. 外科输血适应症是什么?
6. 常见输血并发症是哪些?怎样处理?
7. 目前使用的血浆代用品有几类?
填充题.
1.输血包括输入全血、成分血和血浆增量剂。

2.输血的主要作用有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免疫力和
改善凝血功能。

3.经输血传播的疾病有:肝炎、爱滋病、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梅毒、疟疾。

4.血浆增量剂包括: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类代血浆。

医院临床输血适应症指南

医院临床输血适应症指南

临床输血适应症---陆晓柒为了规范指导临床各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临床输血适应症。

(一)内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CCI>10者为输注有效。

三、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四、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五、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六、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七、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八、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静脉输血的目的、适应症及血液制品分类

静脉输血的目的、适应症及血液制品分类
7.排除血浆中的自身抗体
溶血性反应、重症新生儿溶血病
三、静脉输血的原则
1、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2、无论是输全血还是输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输注。
3、患者如果需再次输血,则必须重新做交叉配血实验,以排除机体已产生抗体的情况。
四、血液制品的种类
名称
分类
适应症
保存环境
保存时间
全血
新鲜血
血液病患者
恶性高血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肾功能极度衰竭
对输血有变态反应者
3.补充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和控制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
4.补充血浆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液生成渗出和减轻水肿,改善营养
低蛋白血症的病人
5.补充抗体、补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严重感染、细胞或体液免疫力缺乏的病人
6.排除有害物质,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
一氧化炭、苯酚等化学物质中毒
4℃
1周
库存血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4℃
2-3周
成分血
血浆
新鲜血浆
凝血因子缺乏
保存血浆
血容量及血浆蛋白较低
冰冻血浆
—30℃
1年
干燥血浆
5年
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
携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
洗涤红细胞
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及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
红细胞悬液
中小手术及战地急救
白细胞浓缩悬液
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感染
4℃
48小时
血小板浓缩悬液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性出血
22℃
24小时
各种凝血制剂
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为word格式
输血适应症

血液科输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Hb>60g/L不需要输血;Hb<60g/L并伴有严重
代偿不全症状或在安静时也有贫血症状时可考虑输血;血小板减少有
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倾向或出血指征时,应考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或
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地中海贫血: 轻、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无症状时不必输血;中间
型α或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伴有感染、妊娠而贫血显著加重时才考虑
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有规律的进行输血治
疗,维持Hb在60g/L~70g/L的安全水平。

(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贫血症状严重,Hb<40g/L,或住
院后仍有显著血红蛋白尿者,或溶血且 病情危急者可一次输注2单
位红细胞,症状未缓解,可考虑第二次输血。 (4)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AIHA): AIHA患者出现如下症状:Hb< 40g/L或Hct<0.13,
在安静状态下有明显贫血症状;虽Hb>40g/L,但因急性起病并进展
较快,伴有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出现嗜睡、反应迟钝及昏迷等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者; 因溶血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状,可选择输洗
涤红细胞。输血时要少量多次输注或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 疗。

(5)白血病:一般情况下,Hb< 60g/L伴明显贫血症状者或Hb>70g/L
需强烈化疗者,可根据需要输 注红细胞;血小板计数<20×109/L,
整理为word格式

或化疗时血小板计数<40×109/L,可考虑预防性输 注血小板;中性
粒细胞<0.5×109/L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也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缺乏
症),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立刻输注浓缩粒细胞。
整理为word格式
(6)血友病:主要根据患者自发性出血、关节积血、外伤性出血或
手术前后预防出血症状进行预防性输血。甲型血友病出现轻度出血时,
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10~15IU/kg,维 持3天;中度出血时,给
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20~30 IU/kg,维持3天;重度出血或大手术
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40~50 IU/kg,维持4~14 天或直到伤
口愈合。也可用冷沉淀治疗,常用剂量1.5IU/10kg,或新鲜冰冻血
浆,按每毫升血 浆内含Ⅷ因子约0.71 IU输注。乙型血友病以凝血
酶原复合物治疗最佳,剂量与因子Ⅷ浓缩剂相同。用血 浆替代治疗
时,最好应用因子Ⅸ浓缩剂。血管性血友病治疗首选冷沉淀或新鲜冰
冻血浆。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对于血小板计数<20×109/L伴
有活动性出血,可能危急生命者,或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者,
以及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可选择大量输注血小板,一次可输注两
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若患者体内存在自身血小板抗体,则应进行
血小板配合试验,选择相合血小板输注。

(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DIC患者可选择输注新鲜的红
细胞,新鲜冰冻血浆15ml/kg,以补充凝血因子。伴出血症状时,可
输注1.5~2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
整理为word格式

(9)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浆细胞病的输血:原则上与白血病类似,
高粘滞血症较严重时可进行血浆置换。其他内科输血:(1) 红细胞:
当血红蛋白<60g/L或血细胞比容<0.20时可考虑输注红细胞制剂。对
于可能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血浆中某些成分过敏、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
尿患者应给予洗涤红细胞。(2)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L,一
般不需输注;当血小板在10×109/L~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
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
防止出血。在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CCI>10
者为输注有效。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
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3)冰冻血浆:各种凝血因子Ⅱ、
Ⅴ、Ⅶ、Ⅸ、Ⅹ、Ⅺ或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新鲜冰
冻血浆。输注量为10~15ml/kg。如果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可
输注普通冰冻血浆。(4)白细胞: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
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 <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生素治
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5)冷沉淀:冷沉淀主要用于
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 维蛋白原缺乏症及
凝血因子Ⅷ缺乏症。严重甲型血友病患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整理为word格式

外科输血:急性失血少于血容量的20%(相当于失血800~1000ml),
经晶体液扩容后,如果循环血容量稳定、HCT≥0.30,则不必输血。
急性失血超过血容量的20%~30%往往需要输血,部分病人可能需要大
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血容量)。急性失血性休克时先给予晶体
液20~30 ml/kg或胶体液10~20 ml/kg加温后5分钟内快速输注。晶
体液用量至少为失血量的3~4倍,失血量>30%血容量时可以考虑胶体
液,晶体液:胶体液比通常为3:1~4:1。如果循环血容量接近正常,
血红蛋白<70g/L,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考虑输红细胞纠正贫血。但在
扩容恢复心排血量和组织血流灌注后,如果患者较年轻、心肺功能良
好,可以不输血。血小板:受伤或手术中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
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时,如血小板计数<50×109/L,或血小板计
数在50×109/L~100×109/L之间,但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或
者手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血小板功能低下时均需输注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指证为: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时间(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
浓缩红细胞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出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患者病
史或临床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
凝血作用。 烧伤外科中,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全
身血容量下降,而血液浓缩会导致微循环淤滞,影响组织和器官灌注,
临床上出现心排出量下降、血压下降、少尿或休克等症状,因此输注
晶体液是首选。烧伤早期也不宜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或促进伤
口愈合剂,在后期治疗中因凝血因子损耗可以考虑输注补充,也可用
整理为word格式

于大面积烧伤时的各种凝血因子补充。烧伤患者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
贫血,但治疗后期,在血红蛋白<70g/L或HCT<0.25且供氧不足时可
考虑输血,且以红细胞为主。 红细胞制剂:血红蛋白>100g/L,可以
不输注红细胞制剂;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
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
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整理为word格式

妇产科输血:妇女怀孕时,由于妊娠产生的生理改变,产妇大出血
时,低血容量休克临床特征并不明显,除非失血量相当大,才容易判
断。因此,准确判断失血量是诊断治疗的关键。一般根据检验报告中
血红蛋白每下降1g,估计失血量大约400~500ml,或者根据红细胞计
数每下降1.0×1012/L,Hb下降3~4g。也可根据临床实际测量丢失
血量与估计的失血量,并结合病人临床表现估计总失血量。对于此类
产妇急性失血输血时,要考虑由于妊娠期血液学的改变导致纤溶系统
受到抑制,血栓形成变得容易,需要用晶体液维持血容量,同时预防
DIC。也可用肝素等阻断凝血,预防产妇DIC。一旦出现DIC,在早期
不考虑输注冷沉淀或浓缩血小板等血液制剂,以防血液的凝集加速。
紧急输血时可直接选用与受着相同血型的红细胞,亦可用O型红细胞,
输血同时应同步进行交叉配型,确认所输血液。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