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

合集下载

2023年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

2023年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

2023年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劳动合同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第三条劳动合同法所称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由劳动者为完成劳动任务,以获得报酬,并受用人单位管理、监督、调遣的人事法律关系。

第四条国家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推行全民劳动合同制,明确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用人单位的义务,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第五条国家鼓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的基础上,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平诚信地与劳动者协商订立劳动合同,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劳动合同采用口头形式的,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合同成立之日起30日内将劳动合同文本的主要条款以书面形式报告劳动者。

第八条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九条劳动者按照合同约定正常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并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第十条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规章、规定的劳动纪律。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第一节订立劳动合同第十一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向劳动者说明下列事项:(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二)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三)劳动报酬及其支付办法和支付期限;(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五)劳动合同期限或者劳动任务的时间;(六)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七)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应当依法履行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写明下列事项:(一)劳动合同期限的约定;(二)劳动合同内容与劳动者的供职任务相适应的;(三)用人单位聘任劳动者为全日制工作的,就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事项与劳动者约定;(四)工資支付办法和支付期限;(五)聘任劳动者执行工務報酬的內容及标准、支付方式;(六)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七)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

2023年劳动合同法全文(新版)(2024精)

2023年劳动合同法全文(新版)(2024精)

2023年劳动合同法全文(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

第三条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解除后补偿等,当事人可以根据平等、自愿的原则约定。

第四条劳动合同订立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注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激励劳动者提高工作技能。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提供工作岗位,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劳动报酬,确保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和劳动条件等权益,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第七条劳动合同订立应当采取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应当共同签订劳动合同,并应当在劳动合同订立前向劳动者明确告知有关劳动条件。

1.劳动合同的当事人;2.劳动合同的期限;3.劳动合同的工作岗位;4.劳动合同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5.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及支付方式;6.劳动合同的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保障和劳动卫生保障措施;7.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条件;8.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第九条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除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以外,当事人可以约定。

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过当事人协商一致,并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事由和解除程序,也可以根据下列情形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期满;2.劳动合同约定的解除事由发生;3.加入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增加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4.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当事人,解除通知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

第十四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当事人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协商一致约定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

发生劳动合同解除时,劳动者享有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

劳务合同中的法律责任

劳务合同中的法律责任

劳务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它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劳务合同的实际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违约行为,从而导致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劳务合同中的法律责任。

一、用人单位的责任1. 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百以下的经济补偿。

2.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3. 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例如,用人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工作环境或者劳动保护措施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改正或者赔偿损失。

二、劳动者的责任1. 未按约定提供劳动劳动者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

如果劳动者未按约定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合同或者支付违约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未按约定提供劳动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侵犯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劳动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侵犯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如果劳动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侵犯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违约责任1. 违约金在劳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

如果一方当事人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合理,不得超过实际损失。

2. 损害赔偿如果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法律责任

(9)招用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 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情形 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 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法律责任: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 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补充: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身份证件,档案等物 品以及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 劳动者收取财物的法律责任
情形1 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身份证件 法律责任 由劳动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
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 情形2 用人单位扣押档案等物品以及要求劳
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 财物
法律责任 (1)由劳动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
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 处以罚款;
(2)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 责任。
(2)劳பைடு நூலகம்者违反的法律责任
大家好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 责任
➢ 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 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 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 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 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律责任形式
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8)违法解除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合同 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 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
➢ 原告江益群从2007年7月起在被告赣州市章 贡区天马设计有限公司工作,任副经理职 务,每月工资1800元。天马公司一直未与 江益群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江益群要求天 马公司补发2008年6月至9月的工资,补缴 各项社会保险,并支付未与其签订劳动合 同期间的双倍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24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24精)

劳动合同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二条《劳动合同法》适用于境内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适用于在境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劳动者自愿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第四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劳动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的,也可以是无固定期限的。

第五条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残疾等理由拒绝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第七条劳动合同订立时,应当约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工作地点、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假休息等事项。

第八条劳动合同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届满前三十日提出终止。

用人单位有权随时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依法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九条劳动合同订立后,一方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条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公司规章制度的;2.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3.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支付劳动者两倍工资的经济补偿,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2.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费的。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同时,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法履行解除程序。

第十三条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继续工作的,即为劳动合同延长。

第十四条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并依法办理离职手续。

第三章劳动报酬第十五条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标准,按时支付劳动报酬。

第十六条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与其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相对应。

第十七条劳动者有权知道用人单位的经济状况,有权参与用人单位的利润分配。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并完善劳动报酬制度,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法全文更新版(2024)

劳动合同法全文更新版(2024)

劳动合同法全文更新版(202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七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八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书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第十条: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以实物或者货币形式替代劳动报酬。

第十一条:劳动者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2023版新《劳动合同法》全文

2023版新《劳动合同法》全文

2023版新《劳动合同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法律目的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定本法。

第二条法律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境内的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相关事项。

第三条定义和解释一、劳动者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以获取报酬的教育、培训等相关人员。

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指提供工作岗位,并支付劳动者报酬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经营者、外国投资者、外资企业和其他组织。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四条合同书面形式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纸质合同和电子合同。

第五条合同内容一、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内容:1.劳动合同的名称;2.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和住所(营业场所);3.劳动合同生效的日期;4.劳动合同期限;5.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6.劳动报酬和支付方式;7.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8.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相关事项;9.其他双方约定的内容。

二、劳动合同可以附加内容:1.责任的约定;2.福利待遇的约定;3.保密的约定;4.竞业禁止的约定;5.定制培训的约定;6.违约责任的约定;7.泄露商业秘密的约定。

第六条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者以个人名义签订;劳动者未满18周岁的,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签订。

第七条合同变更和解除一、合同变更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限的变更;2.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的变更;3.劳动报酬的调整;4.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等内容的变更;5.其他双方约定的变更。

二、合同解除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2.协议解除;3.达到法定解除条件;4.解除事项发生变化。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第八条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劳动合同义务。

第九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权利:1.获得劳动报酬;2.获得休息休假;3.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4.获得劳动安全和卫生保护;5.参加工会组织。

新版劳动合同法全文

新版劳动合同法全文

新版劳动合同法全文新版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处理劳动争议等。

以下是新版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一章总则1.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明确劳动合同法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 适用范围:规定了劳动合同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形。

3. 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强调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协商一致、合法合规等原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1. 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2.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

3.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 试用期的规定:对试用期的期限、工资等进行规定。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1. 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劳动合同的变更:规定了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和程序。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2. 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明确了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期限和手续。

3. 劳动合同的终止:规定了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如合同期满、劳动者退休等。

4.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对经济补偿的条件、标准和支付方式进行规定。

第五章特别规定1. 集体合同:对集体合同的订立、内容、效力等进行规定。

2. 劳务派遣: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权利义务、劳动者权益保护等进行规定。

3. 非全日制用工: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工资支付等进行特别规定。

第六章监督检查1. 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规定了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劳动合同栏目为您精心准备的,请收藏本站(ctrl+D
即可)!
第八十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一条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
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
的,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
财物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
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
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
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

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第九十三条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四条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五条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
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