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集团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案例(万向集团)

战略管理案例(万向集团)

万向集团的战略设计与战略管理一、万向集团简介:众所周知,起步于乡镇企业的万向集团,被誉为民营企业中的常青树,用现代管理中常讲的话来说,就是一家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家发展速度相当快的绩优企业、著名企业。

中国民营企业数以千万计,能做拥有这份成绩实属不易。

她的当家人鲁冠球更是理所当然地被誉为中国企业家中的常青树。

他曾被CCTV评为2001年十大年度经济人物之一,同时又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21位企业领袖之一,这使他的常青树色彩更为鲜明。

万向是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

现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252.15亿元,利税12.40亿元,出口创汇8.18亿美元。

万向主业为汽车零部件业,经历了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的发展轨迹。

现有专业制造企业32家,在国内形成了4平方公里制造基地,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三十六年间,万向的发展持续、稳健,自1969年以来尚无季度亏损记录。

在此期间,万向以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为基础,实现了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主导产品国内占有率达65%以上,在海外8个国家分别设立了18家公司,产品进入了美国通用、福特等国际级大汽车公司的生产线,覆盖了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万向的企业精神是“讲真话,干实事”,企业宗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

万向的用人观是“有德有才,大胆聘任;有德无才,委以小用;无才无德,自食其力;无德有才,坚决不用”,万向鼓励员工“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倡导员工“外树诚信形象,内育职业忠诚”,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钱尽其值,各尽其能”。

这些文化理念,是万向发展三十六年的结晶,更是万向未来发展的依托。

萧山万向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萧山万向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萧山万向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2021年6月14日晚,萧山区万向集团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深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减少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对此次火灾事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过程1. 调查组组建为了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我们组建了专门的调查组,由资深的消防专家、建筑安全专家、法律顾问和舆情专家组成,分别负责相关领域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2. 证据收集我们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检查,收集了大量的现场照片、视频和相关文件资料,包括万向集团的建筑设计图纸、消防设施验收报告、日常维护记录等。

3. 相关人员采访我们对事故中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包括万向集团的管理人员、员工、消防人员和目击证人等,了解他们对事故发生的看法和描述,收集相关证词和证言。

4. 资料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和证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等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形成初步的事故调查结论。

三、事故分析1. 事故概况事故发生在萧山区万向集团的一栋办公楼,初步估计起火面积约2000平方米,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3人死亡,10人受伤。

2. 可能的起火原因根据现场勘察和相关人员证言,事故可能的起火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气设备故障:据一名目击证人称,起火当时他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随后楼内电灯和电器都停止了工作,推测可能是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的火灾。

- 日常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据万向集团管理人员介绍,该办公楼的消防设施一直在进行维护,但由于人员不足和管理不到位,导致了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可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 建筑结构安全隐患:根据建筑安全专家的勘察,这栋办公楼存在一些隐患,例如建筑外墙防火材料老化、楼内防火隔离不到位等,可能加剧了火灾的扩散和危害程度。

3. 相关责任方根据事故的调查分析,可能涉及以下相关责任方:- 万向集团相关部门:由于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可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相关责任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国际投资学案例分析—万象并购美国A123

国际投资学案例分析—万象并购美国A123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收购师傅”鲁冠球与万向的并购之路
1990年代末期,万向就开始收购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美国汽 配企业。 2000年4月,收购美国舍勒公司,10月,收购美国LT公司35% 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3年9月,收购美国洛克福特公司33.5%的股权
Title in here 技术的压力 A123美国专业开发,现有技术至少领先国内市场五六年时间
市场的考验 究竟哪种电池更加安全高效还没有定论
Thank You!
万向收购美国A123公司的讽刺
因锂电池技术具有军民通用特性,A123系 统公司董事会担心美国军方、美国政府及美 Text in
here 国国会的政客们从中作梗,2012年楞是将万
向集团的“美意”拒之门外,濒临破产。 2013年中兴、华卫、三一重工收购美国资 有所犹豫。
产所遭遇的种种“美式阻拦”,万向集团也
收购后的经营协同与效果
中美协同占领全球市场
美国A123系统公司简介
A123于2001年在麻省公司 简介理工学院(MIT)成立,总 员工数只有5人,资金来源于 美国能源部的科技项目经费 feature 10万美元。 A123锂离子电池一直以高 功率,高性能,当然还有高 价格占据着汽车,军事,政 merit 府项目大半市场份额。 也同时与GM汽车和奇异共 同开发汽车与公交车用的磷 酸锂铁电池模块。 necessity
2005年,收购美国PS公司60%的股权
2007年,并购全球最大的传动系统零件制造商DANA虽然业务 与万向并不直接相关,但是接手后通过整合之后出售给私募资
本,获得溢价。
万向美国公司并购的共性与个性

万向集团:“反向OEM”国际化

万向集团:“反向OEM”国际化

万向集团:“反向OEM”国际化来源:新财经发布时间:2006年11月06日16:02 作者:郑磊万向集团最早是一家由农民经营的“铁匠铺”,三十多年后发展成为中国汽配业的龙头企业,拥有近120亿元资产,在美、加、英、德等国设立了十多家子公司。

万向走上国际化的道路,是在当时经济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

最初为拖拉机、卡车供应万向节,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供应轿车的万向节。

当时国内市场狭小,同类企业有五十六家,竞争非常激烈。

乡镇企业没有国家计划,内销没有市场,要想绝处逢生就只有出口。

1984年,万向实现了第一批产品出口——为美商舍勒贴牌生产3万套万向节。

通过十几年跳跃式的发展运作。

2005年,万向海外收入已经占到集团主营收入的26%以上,被海外同行视做主要竞争对手。

万向国际化的成功对非消费品制造企业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

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万向在技术、质量上比不过优秀的同行;在国内,万向在成本、价格方面比不过小厂。

万向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形成了跨国企业必备的能力——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有效配置,使资源在嫁接、转移、互换中,得到了有效地放大和提升。

传奇般的并购整合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优势,使中国成为欧美跨国公司转移生产基地的最佳选择。

同时,随着全球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零部件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又无法转嫁给整车制造商,微薄利润率使其难逃破产或濒临困境的命运。

雪上加霜,跨国公司纷纷增加在中国的采购额,万向正是借此机会,以极少的现金和低成本的制造优势,通过并购挽救了那些濒临倒闭的欧美同行。

万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出色地完成了几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并购战役,使其国际化充满了传奇色彩。

传奇一:低产高出。

美国舍勒公司是全球拥有万向节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具有强势的品牌和销售渠道。

万向曾为其贴牌生产长达十四年,后来舍勒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差,1998年被万向以难以想象的42万美元的低价收购了品牌、专利技术、专用设备和市场网络。

万向集团案例分析

万向集团案例分析

万向集团案例分析【篇一:万向集团案例分析】万向集团采用了何种技术创新模式?答:万向集团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缺少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所以万向集团必须走一条以技术创新求生存发展的道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更是一个企业的关键。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体,工业经济创新发展必须以企业为主导,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利益主体。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而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则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这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更是提高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集中力量搞专业化,模仿进口产品,进行再改良,通过设备更新和改造提高万向节产品的质量。

万向集团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现状, 1990 年末,组建了浙江省万向机电集团公司,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以万向节为主业,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技术战略导向*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万向培养自身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及核心市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从组织上保障各种技术创新的有效性。

公司考虑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其定位设置、运作方式直接关系到集团的跨世纪战略发展问题。

通过建立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整个集团的技术创新资源,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万向集团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正走向一个心得、趋于成熟的阶段。

万向集团采用实施那些技术创新战略?答:技术创新战略是通过计划工作来实施的,而技术创新战略实施计划的制定,又必须基于对企业经营战略与总体目标以及技术创新目标的理解分析。

技术创新战略本身是一种较为抽象的长期计划,因而它的实施又要求企业领导者运用计划的职能来加以具体化。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建立由中间计划、行动方案(行动计划)、预算、程序等构成的战略实施体系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使各级相关管理人员(甚至一线工人)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2)使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呈现出阶段性和协调性;(3)提供评价各级相关管理人员绩效的更具体的标准。

对冲平衡型管控模式案例

对冲平衡型管控模式案例

对冲平衡型管控模式案例一、模式定义和特征案例一:万向集团的管控模式万向集团从基本战略、发展战略出发,建立起了“发展、控制、组织”的母公司功能定位,并依此为基础,推进“H+M”型管理模式,即控股公司制与事业部制并行,通过波动操作、子公司内部交易,实现多元化业务的对冲组合,形成产业型的控股公司,具有自己的产业形象和战略方向,是典型的对冲平衡型管控模式。

一是交融型资本组合模式。

万向集团以顶层引导构建以汽车零部件、模块生产为基础,新能源汽车制造及万向系金融板块为方向的对冲产业组合,去波化运作单一产业带来的运营风险,并通过对实业、金融、投资等各板块子公司的控股,实现以体系设计、法理预埋、运行干预等多维影响强化对子公司平衡管理。

万向集团的交融型资本组合模式侧重于进取型导向,集团总部设立提名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将集团重要的管理权限收归总部,形成对子公司强大的管控力量,并通过明晰的产权划分母子孙的权限,放权的同时约束并指导子公司完成对冲组合的具体运作。

二是知识型服务模式。

万向集团通过制度安排,过程参与,以及审计委员会对结果的管理和立体审计,监督各子公司的运营,通过战略委员会的整体统筹实现对冲组合的最优配置。

万向集团的知识型服务模式侧重于知识输出型导向,除了对子公司战略制定进行统一的输出外,还对战略的执行进行管理输出,成功利用万向钱潮、美国万向等公司完成并购、海外布局等运作,实现平衡化集团板块布局。

三是绩效型管理模式。

万向集团通过在总部设立自然资源事业部、电池事业部、电动车事业部、金融事业部、人力资源事业部、财务部、通信事业部,承接、补偿、延伸交融型资本组合模式和知识型服务模式,规范子公司具体运作,保障对冲运作的最大化绩效。

万向集团的绩效型管理模式侧重于激励型导向,以零部件制造为基础,新能源汽车、万向系金融为重点发展方向,子公司不再追求单纯的自身价值最大化,而是以集团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形成了以万向钱潮为核心的工业板块和以万向财务为核心的万向系金融板块。

对冲平衡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

对冲平衡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

对冲平衡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案例一:万向集团的运作模式万向集团以汽车零部件制造销售为主业,旗下涵盖工业制造、电动车制造、三农、万向美国(海外)、房地产、万向系财务公司六大业务板块。

集团从有效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对外,通过工业、农业、金融业多元化布局业务板块,有效规避产业周期带来的波动风险;对内,以主营业务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依托,向新能源汽车生产等领域延伸,寻找新的增长极,同时,着力构建万向系金融体系,为板块内部交易、盘活集团现金奠定了基础,通过平衡化发展实现子公司之间的结构平衡、风险对冲,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具有典型的对冲平衡型集团运作模式特征。

一是模式定位。

集团通过整体顶层设计实现工业、农业、金融业的平衡化发展,同时子公司通过专业化经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主业的工业板块;以种业研发、远洋捕捞及海洋产品深加工为主业的农业板块;以万向财务、通联资本为主的涵盖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11块牌照的金融板块。

各版块专业化经营,提升多元对冲的有效性。

二是模式路径。

万向集团以股权投资为抓手,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

在国内,通过旗下上市子公司万向钱潮对集团的其他三家子公司进行控股,实现万向集团的子集团万向工业集团整体上市;在国外,通过以万向美国为核心的海外基地,开展本地化生产,成为美国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的一级汽车零部件及模块供应商,并通过并购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万向通过平衡化专业化运作及全球资源配置,提升了母子、子公司之间的风险—价值组合。

三是模式价值。

通过万向集团对零部件及模块制造,万向金融板块及海外业务的顶层设计,结合各板块基层首创,降低子公司自身运营风险。

通过旗下万向钱潮控股集团其他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业务的合并、成本的压缩、效率的挖掘,获取负向价值;通过海外并购加国内生产、强势总部的打造以及能力建设提高资源配置能力,获取运营价值;通过集团工业、农业、金融板块的协调互动获取结构价值。

[推荐]母、子、孙公司结构架起--万向集团模式揭秘

[推荐]母、子、孙公司结构架起--万向集团模式揭秘

[推荐]母、子、孙公司结构架起--万向集团模式揭秘母、子、孙公司结构架起(1)资本经营载体在这里,我们要谈一个与万向资本经营相关的话题,这与上述的母子公司和事业部制密切相关,所以,尽管在上一章说过了,但我们还要再次提一提。

为了实现伟鼎提出的企业重组和资本扩张的思路,这就需要在组织结构上形成资本扩张的架势,架起资本经营的载体,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一级控制一级,从而达到以少量资本控制大量运作资金的目的。

这样通过企业重组,在主业汽车零部件这一块,由上市公司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万向旗下的其他零部件公司,让万向机械、万向轴承、万向传动轴等都成为万向钱潮的子公司,以后新的零部件企业都归万向钱潮旗下。

这样,万向的结构又成了以下更为复杂的结构:该图中还不包括外埠公司和其他的辅助企业。

对于当时一个销售仅为7亿元的集团,这样的结构显然有点太复杂了。

权且不论万向钱潮本身是不是事业部,比如主管养殖的自然资源事业部其实旗下只有一个公司,即合作的龙山鳗业有限公司;置地事业部下只有2个公司。

这2个事业部下的3个企业其实完全可以独立面对集团公司,中间这层根本没有必要。

主机部事业部的汽车产业还不存在,只是一个项目组。

而现在零部件事业部下倒是有许多企业,而且将来企业会越来越多。

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原先已经道不清、理还乱的母子公司关系又多出了一层孙公司,这也罢了,却还要雪上加霜炮制出谁都搞不懂的事业部。

现在的问题是,零部件事业部下的那些孙公司、曾孙公司的老总都是跟鲁冠球一起打江山的老臣,资格都比钱潮公司或事业部总经理们老,他们会按照孙公司总经理——子公司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总裁(伟鼎)——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这样的汇报链条汇报吗?他们多半会跳过中间层次直接向鲁冠球汇报,如果这样的话,中间的那几层就尴尬了,这也是伟鼎对这些老臣们恼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事业部本来就是独立经营某种产品或产业的,但现在是“产、销”都在子公司或孙公司,“人、财、物、供应”都集中在集团公司管理,万向事业部的定位是什么、管什么呢?事实上,对于钱潮公司和其他零部件公司的母子公司制重组应该说是正确的、英明的,但由于大学生们和伟鼎的不成熟,致使凭空出现了“事业部”这么个怪物,以至于万向到1999年才扭转过来,结束了万向在这个阶段的空前大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向集团案例分析【篇一:万向集团案例分析】万向集团采用了何种技术创新模式?答:万向集团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缺少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所以万向集团必须走一条以技术创新求生存发展的道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更是一个企业的关键。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体,工业经济创新发展必须以企业为主导,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利益主体。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而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则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这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更是提高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集中力量搞专业化,模仿进口产品,进行再改良,通过设备更新和改造提高万向节产品的质量。

万向集团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现状, 1990 年末,组建了浙江省万向机电集团公司,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以万向节为主业,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技术战略导向*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万向培养自身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及核心市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从组织上保障各种技术创新的有效性。

公司考虑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其定位设置、运作方式直接关系到集团的跨世纪战略发展问题。

通过建立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整个集团的技术创新资源,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万向集团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正走向一个心得、趋于成熟的阶段。

万向集团采用实施那些技术创新战略?答:技术创新战略是通过计划工作来实施的,而技术创新战略实施计划的制定,又必须基于对企业经营战略与总体目标以及技术创新目标的理解分析。

技术创新战略本身是一种较为抽象的长期计划,因而它的实施又要求企业领导者运用计划的职能来加以具体化。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建立由中间计划、行动方案(行动计划)、预算、程序等构成的战略实施体系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使各级相关管理人员(甚至一线工人)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2)使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呈现出阶段性和协调性;(3)提供评价各级相关管理人员绩效的更具体的标准。

纵观万向走过的技术创新路程,那就是生存型多元化,发展型专业化,上台型多元化,到做大做强型非相关多元化。

在每一个阶段,万向发展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如生存型多元化,初期通过请师傅,用土方法制造设备,万向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使用技术。

企业的生存之道是“:社会需要什么产品,就生产这种产品,采用船小好调头的多角经营方式。

而发展型专业化,在1979 年,企业初具规模,产品达到十余种。

但资金力量和技术力量的不足,迫使万向改变战略,集中力量搞专业化,走“小而专,专而精”的发展道路,这一阶段,万向德技术创新战略只要是模仿进口产品,进行再改良的战略。

万向集团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关键是什么?答:大、中型企业为了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必须在生产系统以外,单独设置从事项目开发的机构。

在我国,实现r&d与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有效联结是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

万向集团的成功经验主要有:1.以技术创新求生存发展。

2.建立以技术为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组织保障体系。

3.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为技术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

4.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提供协同发展的平台。

5.积极引进外部智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6.强调用户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7.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主开发能力。

8.消化国际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品。

9.企业家精神是促进万向集团技术创新的灵魂。

在技术战略或研发战略方面鲁冠球从未懈怠。

为寻求对万向“母战略”的技术支撑,鲁冠球从1980 万套万向节报废入手,最先提出了“先生产后生活”的技术路线,规定每年税后利润的80%必须用于技术投入,改十五年折旧为七年折旧,集中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后来更是提出了技术战略的“四高”政策,即“高起点投入、高精尖设备、高层次人才、高档次产品”。

在追求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鲁冠球成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该中心现已成为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2001 年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技术中心。

同年,通过提升产品技术与品质档次,加快主导产品品质国际化进程,共完成科技攻关项目 247 项,新产品、新品种设计投产902 个;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国家级火炬项目、国家级创新基金各一项,获“九五”国家技改优秀项目和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共项;34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权。

2001 年,万向被评为国家863 计划cims 应用示范企业、全国cad 工程应用示范企业;零部件实验室获得国家审批;有4 家公司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篇二:万向集团案例分析】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研究基于万向集团的案例分析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研究基于万向集团的案例分析摘要目前,我国尚不健全的外部资本市场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和激励摩擦,这严重限制了企业在外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活动。

为了克服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来解决资金筹集问题成为企业的理性选择。

企业集团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高级发展形式,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对企业集团的优势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从企业集团的角度出发,以万向集团为例分析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

本文首先描述了万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过程,并针对万向集团涉及的多元化行业,探讨了万向集团多元化行业在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

万向集团以汽配主业为支撑,为多元化发展和内部资本市场构建提供充足的现金流;以农业发展为踏板,为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扩展空间;以面对万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在缓解融资约束方矿产资源行业为后备力量,为内部资本市场注入资金;以金融行业为平台,为内部资本市场资金运作提供服务。

然后,本文从缓解融资约束功能和资金配置功能两个方面,万向集团以万向钱潮为支撑,以万向财务为平台,利用组合投资和全球资金来缓解整个集团融资约束,增加了整个集团的融资能力。

在资金配置方面,本文从配置行为、配置效率和配置效果三个方面对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功能进行了分析。

万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行为主要包括协同型股权转让、整合型股权转让和设置财务公司等资本运作方式。

配置效率的衡量借助于 maksimovic 和 phillips (2000)提出的现金流敏感性法,计算出万向集团及其控股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敏感性数值,结果发现除 2004 年外,2003-2006 年间,万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是有效的,但是配置效率较低,需要提高;而万向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效率尚未稳定,有待加强。

通过对万向钱潮和华冠科技两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业绩的分析,说明万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效果,结果发现,万向钱潮与华冠科技的经营业绩与配置效率部分计算的结果相似,从侧面证明配置效率计算的正确性和万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有效性。

1 昀后,本文基于前人研究,通过万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万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与万向集团多元化投资相关;(2) 通过构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缓解整个集团的融资约束;(3)资金配置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说明万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约束资金配置 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exist serious information problems and inspiration conflicts in china between the imperfect external capital market ecm and the enterprise, which have seriously limited the financial activities of the enterprise on ecm.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certitude and 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s, the enterprises rational selection should be to solve the financial problem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cm. being an advanced developing form of modern corporation, the business group owns a strategic si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eform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ic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advantages exertion of the business grou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icm from the point of business group and in a case of the wanxiang business group. first of all, it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icm of wanxiang business group and analyzes the roles of p>对于企业集团来说,资金始终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

特别是在企业扩张过程中,资金问题更是一个瓶颈。

解决资金的困局,一方面企业集团可以依靠外部融资活动和企业融资约束实现,另一方面则依赖于企业合理的使用资金,实现资本优化配置。

如何缓解融资企业融资约束,如何在企业内部优化资本配置,如何创新企业内部投融资体系,这一切问题均有赖于建立企业内部资本市场。

而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尚不完善、代理问题比较严重,势必影响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

因此,深入地研究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缓解融资约束功能和资金配置功能,从而更好地规范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理论背景与意义 alchian(1969)、williamson(1975)、myers 和 majluf(1984)等人认为, 内部资本市场能够避免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降低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作为一种与外部资本市场相辅相成的企业融资途径,内部资本市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