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石油天然气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行方案一、山东省地方炼化产业现实状况本省炼化企业重要有中央企业、央企控股企业、地方企业3类,一次加工能力合计1.89亿吨。
其中,中央企业一次加工能力3700万吨,占19.6%;央企控股企业3950万吨,占20.8%;地方企业11265万吨,占59.6%。
(一)规模效益明显提高地方炼化是本省石油化学工业旳重要产业之一。
2023年经国家清理整顿后本省保留21家地方炼化企业,近几年,有9家企业被中央企业吞并重组。
到2023年终,本省共有地方炼化企业49家,一次加工能力合计11265万吨,平均规模230万吨,整年完毕加工量410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0亿元、利税210亿元(不包括在海关缴纳旳燃料油消费税约160亿元)、利润50亿元。
与2023年相比,本省地方炼化一次加工能力增长25.5倍,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75.7倍、35.8倍、18.2倍,一次加工能力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占全国地方炼化旳70%以上,规模、效益在全国居首位。
(二)布局构造深入改善为适应国内外石化产业发展趋势,本省地方炼化产业加紧了向油区、港口和石化园区集中旳步伐,布局构造深入改善。
东营、菏泽、淄博、日照和滨州5市是地方炼化企业较为集中旳地区,其总能力占全省地方炼化产业旳93.6%,其中,东营市约占50%(见表1)。
表1 各市地方炼化企业分布表同步,上述5个市炼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较为明显,初步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关键,产业协同发展旳局面。
东营市炼化能力在400-700万吨旳企业有5家,其总能力到达2810万吨,占全市炼油总能力旳50%以上;菏泽东明县以东明石化为关键,形成了炼油、化工协调发展旳产业体系;日照市发挥港口资源优势,集中布局石化产业,4家炼化企业总能力到达1130万吨。
(三)骨干企业竞争力深入增强通过数年培育发展,本省涌现了东明石化、海科集团、利华益、东营华联、汇丰石化、京博石化、金诚石化、垦利石化、恒源石化、滨化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2023年一次加工能力均到达了300万吨以上,总能力合计6030万吨,占全省地方炼化产业旳53.5%,对全省地方炼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旳引领作用,在国内化工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见表2)。
“双碳”愿景下CO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4 年 2 月第 43 卷 第 1 期Feb. ,2024Vol. 43 No. 1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2306023“双碳”愿景下CO 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张成龙1 王瑞景2 罗翔3 张斌斌4 刘廷1 马梓涵5 刁玉杰1(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 保定071051;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三厂,青海 海西816400;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长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710018;5.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163453)摘要: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 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 2-EOR )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
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 2-EOR 研究侧重于CO 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 2-EOR 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 2-EOR 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 2-EOR 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 2-EOR 工程选址遵循“CO 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 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 2-EOR 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 ),以期为油藏开展CO 2-EOR 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CO 2-EOR 工程;场地选址;评价指标;地质要素;工程要素;安全要素;经济要素中图分类号:TE357.4;TE38;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2024)01-0158-10Evaluation of CO 2⁃EOR project site selection indexesunder “dual carbon ” visionZHANG Chenglong 1,WANG Ruijing 2,LUO Xiang 3,ZHANG Binbin 4,LIU Ting 1,MA Zihan 5,DIAO Yujie 1(1.Center for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Surve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aoding 071051,China ;2.Development Company of PetroChina Xinjiang Oilfield Company ,Karamay 834000,China ;3.No.3 Oil Production Company of PetroChina Qinghai Oilfield Company ,Haixi 816400,China ;4.Changqing Industrial Group Co.,Ltd.,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 ’an 710018,China ;5.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Daqing Oilfield Co.,Ltd.,Daqing 163453,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ic vision of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and “dual carbon ”, CO 2-EOR sequestration that can promote oil and ga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achieve “low carbon ” and even “negative car⁃bon ” becomes the preferred technology and the most realistic choice. In respect of no matter test and numerical sim⁃收稿日期:2023-06-14 改回日期:2023-08-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中和专项“咸水层CO 2封存盖层的力学−化学长期作用机制与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4214101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与资源化利用调查”(DD12120113006600)。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说明书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述 (2)1.1前版燃气规划综述 (2)1.2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2)1.3规划依据及编制原则 (3)1.4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4)1.5燃气专项规划编制的原因及必要性 (4)1.6燃气专项规划的设计原则 (5)1.7规划目标 (5)1.8主要规划指标 (6)第二章城市概况 (7)2.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 (7)2.2自然条件 (7)2.3社会经济 (7)2.4大气环境状况 (8)2.5城市规划介绍 (8)2.6城市能源现状 (9)第三章气源规划 (11)3.1气源选择 (11)3.2气源组分和参数 (14)第四章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16)4.1天然气利用方向分析 (16)4.2各类用户耗热指标 (16)4.3各类用户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18)4.4储气调峰 (23)第五章天然气输配系统规划 (25)5.1输配系统总述 (25)5.2天然气次高压管道布置 (25)5.3天然气中压输配管网布置 (27)5.4天然气管道穿越、跨越障碍物 (30)5.5管道防腐 (31)5.6已建中压管网利用 (32)第六章天然气场站规划 (33)6.1场站规划 (33)6.2LNG储存气化站 (33)6.3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 (34)6.4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36)6.5天然气储配站 (40)第七章天然气综合管理系统 (41)7.1天然气综合管理概述 (41)7.2SCADA系统 (41)7.3GIS系统 (42)7.4MIS系统 (42)第八章液化石油气规划 (44)第九章安全供气保障 (45)第十章安全防火篇 (47)10.1规划依据 (47)10.2工程概述 (47)10.3火灾爆炸危险分析 (47)10.4防火、消防以及安全生产措施 (47)10.5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49)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54)11.1概述及编制依据 (54)11.2工程概况 (54)11.3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54)11.4主要防范措施 (55)第十二章节能专篇 (57)12.1编制依据 (57)12.2能耗状况和能耗分析 (57)12.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7)第十三章组织结构、劳动定员和后方设施 (60)13.1组织结构 (60)13.2劳动定员 (60)13.3后方设施 (60)第十四章主要工程量及建设实施计划 (62)14.1六安市主要燃气项目工程量 (62)14.2建设实施计划 (62)第十五章投资估算 (64)15.1编制范围 (64)15.2编制依据 (64)15.3项目建设投资 (64)15.4资金筹措 (64)15.5其他说明 (64)15.6附表 (64)第十六章效益分析 (67)16.1经济效益 (67)16.2社会效益 (67)16.3环境效益 (67)第十七章结论和建议 (68)17.1结论 (68)17.2几点说明 (68)17.3建议........................................................... 68 附件:附件1:关于编制燃气专项规划的委托书附件2:六安市燃气专项规划评审意见前言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9′,北纬31°46′。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燃气工程规划 (3)第一节气源规划 (3)第二节天然气供气规模 (3)第三燃气调压器气调压器天然气输配系统 (4)第四节天然气场站工程规划 (8)第五节液化石油气规划 (12)第三章投资估算 (13)第四章规划实施 (14)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15)附件:附件1:关于编制燃气专项规划的委托书附件2:六安市燃气专项规划评审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3)《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4)《六安市产业承接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2030)》5)《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总体规划(2010~2030)》6)《六安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燃气专项规划(2005~2020)》7)规划基础资料(包括气象、环保等资料)第二条编制原则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实行分期气化、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为远期留有一定发展余地。
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用户市场调研,科学预测各类用户的燃气需求量及发展梯度,并满足其工业发展的需要。
3)规划气源以清洁环保、优质经济、长期稳定供应和安全可靠为原则。
输配系统统筹解决调峰问题,满足各类用户的用气需要。
4)管网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并根据气源位置和各类用户用气量综合确定;规划地下燃气管网主干管道走向,符合城市道路长远规划和各类用户分布的要求,尽量避免在管道可用期限内开挖道路致使改建或重建燃气管道,做到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5)以满足市场需要、安全、可靠、稳定供气为目的,统筹考虑,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燃气设施,合理配置全市燃气资源,优化系统方案。
6)合理规划六安市各类用户用燃气工程建设分期,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扩大供气范围。
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关系,以近期为主,做到近、中、远期相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7)坚持科学的态度,运用详实的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规划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切实可行,造福于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鲁政 字  ̄ 2 0 1 7 3 1 2号
省住房城 乡建设 厅 : 你厅 《 关 于报请批复 ( 山东半 岛城 市
群发展 规 划 ( 2 0 1 6 —2 0 3 0年 ) > 的请 示 》 ( 鲁建办 字 [ 2 0 1 6 3 6 8 号 )收悉 。现 批复
共 享 ,推动城 乡统筹协调发展 ,构建 网络
山东省人 民政府
2 0 1 7 年1 月2 1日
化 、开放式 、一体化 的山东半 岛城 市群发
展新格 局 。
三 、各有 关 市 人 民政 府 要 按 照 《 规 划 》确定 的 目标任务 ,加强组织领导 ,加
( 2 0 1 7年 1月 2 1日印发 )
确定 的各项任务落 到实处 。省住房城乡建 设 厅要 牵 头做 好 《 规 划 》的 组 织 实 施 工
八大 和十八届 三 中、四中、五 中 、六 中全
会精神 ,以及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城 市
工作会议要求 ,牢 固树 立创新 、协调 、绿 色 、开放 、共享 的发展 理念 ,推进基础设
展 的具体政 策 ,在有关规划编制 、体 制创
新 、政策实施 、项 目安排 、资金投入 、土
规划 ( 2 0 1 6 —2 0 3 0年 ) 》 ( 以下 简 称 《 规
划》 ) ,请 认真组织实施 。
二 、《 规划 》实施要全 面贯彻党 的十
地保 障等方 面 给予 积极 支 持 ,将 《 规划》
如下 :
一
大工作力度 ,落实 责任 分工 ,完善政策措 施 ,抓紧 制 定 具 体 实 施 方 案 ,依 法 落 实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
《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四、发展任务 (16)(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6)(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7)(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0)(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3)(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4)(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4)(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5)五、重点工程 (25)(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26)(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29)(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0)(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1)(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2)(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2)(七)科技创新工程 (33)六、保障措施 (34)(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4)(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4)(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5)(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5)(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36)(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37)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38)(一)环境效益 (38)(二)社会效益 (39)一、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SWOT分析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133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SWOT分析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齐龙梅1 邓若绮2 1.中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以中石油的低碳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其低碳发展的SWOT和创新发展路径为研究目标。
首先,对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其发展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这两方面进行了探究;其次,利用SWOT分析法对中石油低碳发展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了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创新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石油;低碳发展;SWOT分析;创新一、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现状分析1.低碳发展成果分析。
中石油企业在进行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为促进煤层气实现规模化开发与利用,中石油提高了对其的资金支持,②着重研究和探索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水溶漆等的利用;③针对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氢能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密切跟踪;④对生物质能源进行稳步发展;⑤强化对非常规资源如页岩气等资源方面的评价;⑥针对地热资源,中石油开始着重探究其综合利用问题。
2.低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而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污染了空气,从而降低了空气质量。
另外我国石油行业的低碳创新能力也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因而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较为落后。
二、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SWTO分析1.S分析。
即优势分析,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方面具体专业技术和核心技术支撑,由于中石油在我国石油行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而其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具备一定的低碳发展经验,其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低碳发展战略,而且还成立了专门研究新能源和低碳能源开发的管理部门;2007年,中石油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乙醇汽油调配中心,由此可见,在低碳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中石油具备一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就为其实现低碳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未来用气规划、预测(至2020年)

一、山东省天然气现状1.1 LNG的基本特点LNG液化天然气目前是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优质清洁燃料。
它具有储存,运输效率高,杂质含量少,燃烧清洁高效,气价低平稳定、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其特点为:1)液化天然气场站建设不受城市燃气管网的制约;机动灵活,投资少,见效快;是理想的汽车,工业生产、电力和民用燃料。
2)天然气经冷冻液化后其体积缩小600倍,极大的提高了储存运输效率,有利于天然气的推广普及。
3)天然气的气相密度为0.72 kg/ m3,比空气要轻,稍有泄露,即可上空挥发,因此使用相对安全。
4)LNG储存效率高,占地少。
投资省,10m3LNG储存量就可供1万户居民1天的生活用气。
5)LNG作为优质的车用燃料,与汽油相比,它具有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发动机寿命长。
燃料费用低。
环保性能好等优点。
它可将汽油汽车尾气中HC减少72%,NOx 减少39%,CO减少90%,SOx、Pb降为零。
6)LNG汽化潜热高,液化过程中的冷量可回收利用。
7)由于LNG组分较纯,燃烧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它是很好的清洁燃料,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城镇污染。
1.2天然气利用基本情况2010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47.40亿m3,天然气生产量9.8亿m3,生产量占天然气消费量的20.67%,外购天然气37.6亿m3,占天然气消费量的79.33%。
1.2.1 CNG利用情况(1)CNG消费情况根据山东省2009~2010燃气运行基本情况统计年报表,可以得到2010年全省设区市及所辖县市加气母站、加气常规站和加气子站现状CNG的用气量为6.35亿m3,占全省天然气用气量的12.93%,年替代汽油约48.85万吨,占全省年汽油消费量670.8万吨的7.3%。
全省CNG的用气量如表1-1所示。
CNG的用气比例保持在用气总量的18%左右,需用气量约为36亿m3。
2)液化天然气近期到2015年,液化天然气的用气比率从目前的1.5%左右提升到用气总量的15%左右,需用气量约为16亿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积极推进天然气广泛高效利用..................................... 26 1、积极推进居民和公共服务设施用气.............................. 26 2、逐步推进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气.............. 27 3、合理发展工业燃料用气...................................................28 4、积极稳妥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 28
前言
石油和天然气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资源和基础能源。加快石油天然气发展,对于提高能源保障 能力,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确保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的完成 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工作总要求,适应经济 发展新常态,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总体目标的实现,根据山东 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山东省发改委开展了山东省能源 中长期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本规划是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 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4627.59
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33730.56
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累计产量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22968.38
累计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累计产量
天然气 (亿立 方米)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2912.00 845.40
2267.37 716.88
644.63 128.52
3
累计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二)环境保护措施.................................................................. 30 (三)环境保护效果.................................................................. 31 七、保障措施............................................................................ 32
2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 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成效显著。 ——勘探开发。形成了以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为主的油 气勘探开发主体,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截 至 2014 年底,全省原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54 亿吨,居全国 第二位,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14 亿吨,累计探明经济可 采储量 13 亿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2912 亿立方米, 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845 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经济可采储 量 694 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年均开采原油 2700 万 吨,天然气 5 亿立方米。
专栏 1 油气勘探开发成果表
分类
项目
合计
已开发
未开发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538954.12
468432.71
70521.41
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143926.13
134196.71
9729.42
原油 (万吨)
累计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当年产量 累计产量
131036.10
126408.51 2747.19
108679.37
(三)加快应急储备调峰设施建设..........................................22 1、LNG 接收站........................................................................ 23 2、天然气地下储气库...........................................................24 3、LNG 应急储备调峰站........................................................24 4、油库建设........................................................................... 25
693.81
当年产量
累计产量
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348.35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196.76
注:数据来源《2014 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
657.98
35.83
5.39
497.05
累计探明技
——资源供给。形成省内自产、外省调入和国外进口多 渠道油气资源供给格局,供给量逐年增加。原油供给以省内 自产和进口原油为主,2015 年原油供应量 8507 万吨,高居 全国首位,其中省内自产原油 2608 万吨,净调入量 5899 万 吨。油品供应以省内炼厂供给为主,剩余炼化产品调往省外。 天然气供给以省外调入和进口为主,形成了以中石化鄂尔多 斯气田气、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伴生气、山东 LNG 进口气, 中石油长庆气田气、中亚进口气,中海油渤南气田气为主的 多气源、多类型、多方向供应格局,2015 年天然气供应量 80 亿立方米。
(五)加快炼化产业转型升级..................................................29 六、环境影响评价.................................................................... 30
(一)环境影响分析.................................................................. 30 1、勘探开发........................................................................... 30 2、管道输送........................................................................... 30
(一)发展现状............................................................................ 3 (二)主要特点............................................................................ 5 二、发展要求.............................................................................. 7 (一)面临形势............................................................................ 7 (二)需求预测............................................................................ 9
1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山东省城镇燃气发展规划(2014-2020 年)》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山东省 2013-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2016 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 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5 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5》 《山东省统计年鉴 2016》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全省 17 地市《燃气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