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结合传统文化家校协作合力育人案例

结合传统文化家校协作合力育人案例《家校协作,共谱育人华章》嘿,你知道吗?咱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就像一座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智慧和珍宝。
咱今儿就来讲讲传统文化里家校协作合力育人的那些事儿。
比如说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不厌其烦地搬家,这多了不起呀!这不就像现在的家长们,为了孩子能读个好学校,操碎了心。
再看看我们现在,学校和家庭不也应该像孟母那样齐心协力吗?记得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和家长们坐在一起讨论怎么教育孩子。
有个家长就说啦:“哎呀,我家那小子调皮得很,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老师笑着回答:“这孩子调皮说明他有活力嘛!咱可以从传统文化里找找办法呀。
就像《弟子规》里说的,‘父母呼,应勿缓’,咱们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长辈,遵守规矩。
”大家一听,纷纷点头,都觉得这办法好。
接着,家长们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了,有的说要给孩子讲讲古代的孝子故事,有的说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诗词。
这场景,不就像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为了孩子的未来出谋划策吗?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传统文化活动,让孩子们穿上汉服,学习古代的礼仪。
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一个个都学得有模有样。
回到家,孩子们还主动给家长展示自己学到的礼仪,家长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这就是家校协作带来的效果呀,多棒!咱再想想,如果学校和家庭不配合,那会怎么样呢?就好比划船,一个往东划,一个往西划,这船能前进吗?肯定不能呀!所以呀,家校协作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吧!我们一定要把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利用起来,让学校和家庭像两条腿一样,齐心协力地带着孩子往前走。
总之,传统文化就像是我们的根,家校协作就是滋养这根的土壤,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难道不是吗?。
古韵新声 润泽心灵(传统文化进校园案例)

古韵新声润泽心灵——传统文化进校园案例在海东县阳山镇天一初中,传统文化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入校园,滋养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一、打造传统文化展示空间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
长廊的建设精心细致,从设计到内容选择都饱含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设计上,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元素,如飞檐斗拱的造型装饰。
长廊的墙壁上,书法作品展示区,所选取的书法作品涵盖了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每一幅作品都是老师从众多学生和书法名家作品中精心挑选的,旁边还有对字体特点和书写内容的详细解读。
国画展示区里,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描绘着山水花鸟,从工笔到写意,每一幅都有相应的画家介绍和绘画风格解析。
传统故事展板则生动地呈现了从神话传说到历史典故等内容,这些故事都是经过教师团队筛选和改编,使其更适合学生理解,每个故事配有精美的插画和简单易懂的白话文讲解。
课余时间,学生们漫步其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设置1.书法课:每周安排固定课时,书法教室配备了专业的书法桌椅和文房四宝。
老师从基本的握笔姿势开始教起,比如针对毛笔的五指执笔法,详细讲解每个手指的位置和作用。
在书写内容上,从简单的笔画练习,如横、竖、撇、捺,到简单的汉字,再到经典诗词。
课程中还会穿插书法历史的讲解,介绍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生平事迹和他们的书法风格特点,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领略书法的艺术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国画课:同样有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室布置充满艺术氛围,摆放着各种国画工具和名家画作仿品。
教学从国画的基本工具认识开始,如毛笔的不同种类(羊毫、狼毫、兼毫)及其用途,宣纸的特性等。
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线条勾勒练习,如画兰叶、竹叶的线条,再到色彩的运用,如水墨的浓淡干湿变化,最后学习如何描绘山水花鸟等完整的画面。
老师会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比如观察校园里的花朵、树木的形态和色彩,再将其呈现在画作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润物细无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

润物细无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发表时间:2020-05-11T16:37:08.8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作者:谭光利何美华[导读] 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是立德树人,同时也是国家层面的最高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是立德树人,同时也是国家层面的最高要求。
新时代要求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是前提,也是核心。
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弘扬国学精髓就抓住了德育的魂。
数年以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德育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重智力的开发轻德育的教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片面追求效益及教育的市场化等等,浮燥的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初步显现。
今年4月以来香港年轻一代人的国家认同理念的缺失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长此以往,不敢想象!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不少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根源所在,并提出了应对策略,那就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教育回归理性,重塑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体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
在此过程中,承担义务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校责无旁贷。
具体来讲,学校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加以落实呢?首先,学校的管理团队应该高度重视。
弄清教育的本质,弄清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怎样培养人这些重要问题。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才为教育指明了方向。
同时,应该知道,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把握要领,有的放矢。
其次,学校教师要积淀丰厚的国学精髓,弄清背后的精神实质,方能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春秋战国时期展开的百家争鸣局面掀起了大中华第一次思想文化学术领域大争鸣、大探讨、大发展的高潮,最直接的结果是使儒家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为后来的秦汉大一统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和淡漠,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减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以爱心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案例,以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这个传统文化教育案例是在小学开展的一场爱心细雨促成长的活动。
活动以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祭祀的含义和意义。
接下来,学校组织了一次追思活动。
学生们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寻找并扫墓祭拜一些名人或英雄。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自体验祭祀仪式,感受到传承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学校还组织了一次传统手工制作活动。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制作纸钱、纸鹤和纸船等传统的祭祀用品。
通过亲手制作,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祭祀的意义和过程。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一次文化交流活动。
学生们前往当地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参观,并邀请了一位民间艺术家为同学们进行传统文化表演。
学生们通过观摩、学习和互动,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
最后,学校还组织了一次家庭亲子活动。
学生们被要求在清明节期间带家长参观扫墓祭拜,以家人的陪伴感受传统文化的亲切和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更深入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这个爱心细雨促成长的传统文化教育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精选)春风细雨润物,传统文化育人

春风细雨润物、传统文化育人——博白镇二中德育工作总结我校是地处县城与乡村结合地带的一所半县城半乡村学校。
学生来源较广,有本校服务区学生,也有来自不是本校区的外地学生;有来自县城一、二、三、四小毕业的学生,也有来自乡村农民子弟,还有农民进城务工带来的学生,因此,学生思想较为复杂,成绩也参差不齐,加上学校周边一些不良村风习俗的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极不稳定,因一点小事就打架了,晚上睡不着就爬墙外出上网通宵了,随意破坏公物了,学生厌学了,老师一批评就辍学了等等。
近年来,学校在德育方面下了功夫,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了学校德育常规工作队伍,具体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利用传统文化等有效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种活动,现在,我校的学风、纪风已成良性循环,教学出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因此,学校被评为博白县文明庭院、玉林市文明单位、广西区德育先进集体。
归结起来,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构建德育常规工作队伍,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力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已是大家熟悉的口头阐,它的意思是一个机关,一个单位要有成绩,要有效率,必须的有一支积极向上的领导队伍,在前面冲锋、带领,否则,从上到下一坛死水,没有朝气的集体,是干不好事情的。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98%以上从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寄宿,对学生的管理问题是学校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面对这个庞大的群体,加上他们的生活背景,家庭状况,社会关系,思想状态,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性格气质,情感爱好,法制意识,纪律观念,还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取向以及与人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等等的不同,意味着教育,引导和管理都有极大的困难。
为此,学校把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优先考虑,我们从学校位置、规模、现状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组建德育工作团队。
首先,选派好班主任队伍。
全校30个班,从130多位上课教师中挑选30个骨干教师担任无班主任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和风细雨育桃李 爱心雨露孕成功

和风细雨育桃李爱心雨露孕成功【摘要】和风细雨育桃李,爱心雨露孕成功。
本文从文中观点和主题概述开始,探讨了和风细雨育桃李的意义和爱心雨露的作用。
在分析了成功的要素和孕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提出了孕成功的方法。
结论部分强调了培养桃李的重要性,爱心和关怀的价值以及成功的必然性。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和风细雨和爱心雨露都是育人的重要元素,在孕育成功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经过努力和关爱,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
愿我们都能以爱心和关怀,孕育出更多的桃李,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和风细雨育桃李、爱心雨露、成功、孕成功、培养桃李、关怀、价值、必然性、爱心、成功的要素、关键因素、方法、意义、重要性、主题概述、文中观点1. 引言1.1 文中观点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更需要一种特殊的力量来支持。
本文将讨论和风细雨育桃李、爱心雨露孕成功这一主题,在探讨这一话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观点:成功并非是孤立的结果,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起起伏伏,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中的成长和经验积累。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久的坚持,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和风细雨育桃李的意义、爱心雨露的作用、成功的要素、孕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孕成功的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探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成功的道路,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光辉之路。
1.2 主题概述本文将探讨和风细雨育桃李和爱心雨露孕成功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我们将探讨他们对成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我们也将探讨成功的要素和关键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爱心和关怀实现成功的必然性。
最终,本文将强调培养桃李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成功的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
师爱化细雨,育人细无声

师爱化细雨,育人细无声“师爱化细雨,育人细无声”。
这句话形容教师的爱心如细雨般滋润着每一个学子的心灵,教师的教育工作又是默默无闻、细致入微的。
下面,我将从教师的爱心教育以及细致无声的育人工作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教师的爱心教育是塑造学生优秀品质的关键。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性格、品德和情操。
教师的爱心是引导学生正确品德的力量源泉。
教师以真挚的爱心对待每个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疏导学生情感、解决学习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的爱心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火花,让他们在困难面前不言放弃,在挫折中奋发向前,在成功中更加努力。
正如细雨润物,教师的爱心教育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的育人工作是默默无闻、细致入微的。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为人师表的楷模。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职业操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教师关注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和变化,及时为他们指出错误和不足,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倾注心血进行熏陶和引导。
教师的育人工作就像一种细致无声的艺术,通过种种细小的事情,点点滴滴的关怀,唤起学生内心的潜能。
教师的育人工作无处不在,无声无息,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积极的影响。
师爱化细雨,育人细无声,正是教师对学生的深深关怀和细致教育的体现。
教师如同春雨细细飘洒,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他们不求回报,只愿看到学生茁壮成长的喜悦。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教师的付出,努力学习,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投身到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去,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激励每一个学生,塑造我们国家的未来。
传统文化育人优秀案例

传统文化育人优秀案例在我们小镇的小学里,有一个超级有趣的传统文化育人故事。
话说有个叫小明的小捣蛋鬼,这孩子上课老是坐不住,注意力就像风中的柳絮,飘来飘去。
成绩嘛,自然也是不太理想,老师们都为他头疼不已。
这时候,学校开展了一个书法兴趣班,说是要弘扬传统文化。
小明呢,一开始是被他爸妈半推半就弄进去的。
你猜怎么着?第一次拿起毛笔的时候,小明就像个手握金箍棒的小猴子,兴奋得很,但完全不得章法。
毛笔在他手里就像个不听话的小怪兽,墨汁到处乱溅。
可是书法老师特别有耐心,从最基本的握笔姿势开始教他。
老师说:“你看这毛笔啊,就像咱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小使者,你得尊重它,好好跟它打交道。
”老师开始给小明讲书法背后的传统文化。
告诉他每个笔画都有来历,就像“横”这个笔画,平平直直的,代表着做人要正直。
小明眼睛瞪得大大的,感觉像在听一个神秘的故事。
慢慢地,小明对书法着了迷。
他开始每天主动练习,以前放学就想着玩弹弓、爬树的他,现在一回家就奔向自己的小书桌,铺开宣纸,蘸墨挥毫。
而且,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他在课堂上居然能坐得住了,注意力就像被定住了一样集中。
因为他发现,书法需要耐心和专注,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稳稳当当的,少一点耐心,字就写不好。
随着书法水平的提高,小明的自信心也爆棚了。
学校有书法比赛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
当他站在赛场上,拿着毛笔的那一刻,就像个小书法家一样镇定自若。
他的作品居然得了奖。
全校师生都对他刮目相看。
这还没完呢。
因为书法里学到的传统文化,小明整个人都变得有礼貌、懂事了。
以前他可是个小霸王,抢同学的零食,现在他懂得了谦让,因为书法告诉他,谦逊是一种美德,就像那些伟大的书法家,虽然技艺高超,但依然虚心学习。
通过这个书法兴趣班,小明从一个调皮捣蛋、成绩不好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礼貌、成绩也慢慢进步的小明星。
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啊,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孩子成长的新大门。
在城市的一所中学里,有一个关于传统文化育人的超棒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一、背景介绍:
中高职学生,大多是中考、高考落榜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选择职业教育本来就是无奈之选。
他们文化知识基础差,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好多学生在初高中就是学校的刺儿头、问题学生。
能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能否掌握与和能否顺利就业。
因此,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工作中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下面是我教学工作中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改变行为习惯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 [行为表现]: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每一届都会遇到那么几位“调皮捣蛋”的“刺儿头”“问题学生”。
这类学生大多父母离异或家庭教育缺失。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一届音乐专业班上有一位名叫俞馨茹(化名)的女生,很有缘,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我学校舞蹈队的队员,歌也唱得很好。
因此,我建议她转报音乐专业。
她中等个子,性格活泼,个性张扬,情感丰富、待人豪爽,不拘小节,给人一种假小子的感觉。
如若单是和她交流,给人的感觉是调皮、可爱。
根本没有什么异样感觉。
在入校一个多月后,专业课也学得很好,专业老师也都很喜欢她。
我也感到很欣慰。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开始化妆,脸涂得很白,把眉毛画得上翘,感觉很另类。
我还教育了她几次,她也能认真接受,我们之间的关系相处得还是很融洽。
后来发现她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令所有任课教师和同学都头疼的情况:上课旁若无人地聊天,睡觉,玩手机;有反映她上课喜欢钻到课桌下面吃东西的;有反映她脾气暴躁和同学、任课老师吵架的。
有一天,班主任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叫家长,我看到她居然和班主任吼,对年迈的奶奶大喊大叫地吵架,话语中没有一丝尊重,当时我就制止了她。
再到后来,我没收了她在琴房充电的手机。
我正准备和她谈心时,她突然就歇斯底里的冲我发火,又吼又叫,语言骂得非常难听。
我没有吭声,等她发泄完------
看着她愤怒而又迷惘的眼神,我非常痛心。
但当时我没有和她谈,只是让她回家冷静冷静。
事后我找过她谈了几次话,她都乐于接受我的批评教育。
当时答应得很好,但事后效果不明显。
三、[案例分析]:
我是看着她成长的,在感情上她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很早就知道在她出生几个月父母就离婚了,父母谁也不要她,本来要送人,还是年迈的爷爷和奶奶抚养她长大。
爷爷奶奶没有固定收入,日常生活主要靠打零工维持。
父亲常年在外从不回家,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没有父母的孩子。
我还戏称自己就是她的妈妈。
平时尽量给她争取县团委、妇联的捐助,生活上也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她,鼓励她。
在我印象中那个聪明、可爱的乖女孩俞馨茹为何突然变成这样?为何总是像个刺猬一样带着叛逆的情绪和同学、老师、奶奶、甚至还有“我”这样相处?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反应吗?还是有其他原因?带着痛心和诸多疑问,我先是从她身边要好的同学、朋友身边着手进行了解,我想知道在我离开的近三年她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后来我还多次到她家去,调查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查找原因。
四、[问题来源]:
这个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孩子进入青春期,对爷爷奶奶的唠叨不想听了。
看着孩子大了,父亲母亲又想弥补这十几年对孩子缺失的爱。
面对迟到的父爱母爱,孩子觉得这是父母亏欠她的,她可以随意索取,这也是十几年来父母必须受到的惩罚。
她认为只有这样对父母的报复和惩罚才能抵销她十六年来失去关爱的痛苦。
因为爱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就算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也不肯接受批评,还表现出仇视、抵触的心理,久而久之,便造就了现在另所有人都“头疼”的性格。
在学校,她又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重视,无奈的是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她的不足和缺点,而没有尝试着用心去抚慰这颗幼小的、饱经摧残的心灵。
心理学中有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渴望赞扬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
美时,她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学生更是如此。
对于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无异于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干旱时的一阵从天而降的甘霖。
面对同一个学生,处理同样的一件事,引导恰当与否,其结果往往会有霄壤之别。
在深入地了解了俞馨茹的家庭状况、过往表现、兴趣爱好情况之后,我们开始了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的过程]:
1、用师爱抚慰受伤的心灵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经过反复思量,她的“恶习”除了她自身的因素之外,与其家庭的教育和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对待这样的孩子必须要改变教育策略,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扪心自问,我们课任教师以往都没有经常地与她心平气和地交流,都是以教师的威严对待她,把教师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使她产生抵触心理,必须要改变教师的角色。
于是,我积极转变了以往对她的教育方式,努力捕捉她的闪光点,让她感到成功的喜悦。
课下视她为朋友、玩伴。
经常创造机会接近她,与她聊天,倾听她的诉说、帮助她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难题,了解她在想什么、干什么、喜好什么。
有不开心的事或想不通的事必须第一个跟我商量,不是因为我是老师,而是因为我是他最知心的妈妈。
2、以心换心,打开封闭的心扉
谈心,这是我采用的基本方法。
我定期找她谈心,了解她的喜怒哀乐,解决她的内心困惑,我还有目的地推荐她读一些传统文化故事如:《增广贤文》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她知道: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恩惠莫过于得到生命,是父母赐予子女血肉之躯,把我们带到这个五彩世界,所以父母应当是我们最大的恩人。
我们要感谢父母生育之恩,感谢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没有爷爷奶奶的日夜操劳就没有你的今天。
我们要试着去理解原谅父母,好好学习以此回报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
我还适时在班里开展了“心怀感恩共筑成长”德育活动课,在课上她
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当她流着泪把自己对爷爷奶奶的愧疚和今后如何报答家人和老师的决心告诉大家时,教室里想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知道,这掌声里面有开心,有鼓励,有赞许,更多的是衷心的祝福。
在大家的带动下俞馨茹喜欢上了阅读,“言必信,行必果”她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自己修身的标准。
同时我们还鼓励她积极为班级“效力”,让她重新找回自我,让她感到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她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的孩子,引导她重拾自信、自尊。
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我们的师生感情更深了。
渐渐地她变了,能接受大家的“建议”,在一点点地弥补性格中的不足。
后来,她成为我校弟子规武术操表演队的成员。
六、[教育效果]:
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与俞馨茹同学沟通、交流、悉心帮助,使她感受到这个家处处有温暖,时时有爱心。
原来的自由散漫、放任无束逐渐少了,调皮捣蛋等一些不良习惯渐渐改了,学会克制了,再也不乱发脾气了,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并有勇气回答问题了,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
较之以前,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她还告诉我,等她毕业后挣了钱一定要好好孝敬爷爷奶奶。
[案例反思]: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思想,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
再把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规范的言行,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俞馨茹同学的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于很多班级里。
班级里出现了此类情况我们教师应当积极地去面对它,要静下心来思考它,找出解决问题的良策。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问题,潜心地研究问题,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对这类学生加以积极地引导和充满人性的教育,一定能使他们得到转变,使他们看到自己人生的春天!
身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包容一切孩子,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师爱抚慰他们疲惫
而脆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