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转移瘤,肺转移瘤的症状,肺转移瘤治疗【专业知识】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肺转移瘤在X线胸片上一般表现为多发性结节阴影,常为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
结节密度常为均匀的高密度,周围可见包膜,有时结节内可见斑点状钙化。
CT扫描CT扫描是肺转移瘤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手段,其高分辨率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细节。
肺转移瘤在CT扫描上表现为多发、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圆形实性结节。
结节常呈均匀高密度影像,边界清晰。
部分病例可见结节内部的坏死或出血。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常用于肺转移瘤的进一步评估,尤其适用于评估脑转移的情况。
MRI可显示转移灶的精确位置、大小和形态,对于判断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CT两种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全身代谢和解剖信息。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可以更准确地定位、评估病灶的代谢水平,有助于鉴别肺转移瘤和其他良性结节。
胸腔镜检查胸腔镜检查是一种微创手术,可直接观察肺转移瘤,并取得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胸腔镜检查对于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类型和恶性程度。
诊断要点1. 肺转移瘤通常呈多发性结节状影像学表现,结节大小不一,边界清晰;2. 结节密度常为均匀高密度,周围可见包膜;3. 钙化、坏死和出血等可见于部分病例;4. CT扫描是肺转移瘤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手段;5. MRI适用于评估肺转移瘤脑转移的情况;6. PET-CT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CT可提供全身代谢和解剖信息;7. 胸腔镜检查对于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诊断在肺转移瘤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X 线胸片、CT扫描、MRI、PET-CT和胸腔镜检查等多种方式,在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肺转移瘤的性质和范围,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肺部转移瘤的射频消融治疗

+
首次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肺肿瘤
21例患者,其中7例为肺部恶性肿瘤,每人接受1-5次射频 消融,后续的切除及尸检病理证实肿瘤大范围坏死,仅少 量残留。其中1例肺肿瘤完全灭活
LeVeen射频电极
JAMA. 1976 May 17;235(20):2198-200
肺部肿瘤消融治疗特点
Int. J. Hyperthermia, December 2012; 28(8): 721–728
+
患者基线情况及中位生存期
Int. J. Hyperthermia, December 2012; 28(8): 721–728
+
患者总生存期的多变量分析
肝肺肺内血转转病清移移灶A瘤F瘤控P最水数制大平目情径与况与O与OSOSS
鼻咽癌肺转移瘤患者射频消融的生存分析比较
A: 射频消融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是77.1月 ,非射频消融组为32.4月,p值为
0.009,有统计学意义). B:肺转移瘤射频消融组和手术组之间的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Pan CC, Wu PH, Yu JR, et al. Comparative survival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metastases from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Eur J Radiol 2012;81(4):e473-7.
胸部增强显示主动脉旁病 灶不规则,长2.2 cm,强 化不明显,主动脉弓旁多 个小淋巴结影,其中可见 钙化
全麻下行VATS辅助下左上肺
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肺转移瘤怎样治疗?

肺转移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肺转移瘤的治疗方法,治疗肺转移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肺转移瘤应该吃什么药。
*肺转移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手术适应证多发性肺转移瘤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手段。
理论上,如果没有其他部位的转移,肺转移瘤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许多肿瘤对于化学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放疗)均不敏感,如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从经济学的角度,手术的成本、效果比值也更高。
在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中,预计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5年) 。
孤立性肺转移结节并不一定是全身性或不可治愈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终阶段。
肺转移瘤切除术患者需要满足的手术条件包括控制原发肿瘤、能完整切除所有转移、没有胸外转移以及心肺功能足以耐受手术。
对于肺转移瘤患者,控制原发癌,排除胸外转移,完全切除所有可触及的转移瘤意味着延长生存期。
肺转移瘤切除术也可用于再分期,提示预后,指导进一步治疗。
也有化疗后再行肺转移瘤切除术。
两侧肺出现广泛转移的病例没有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对少数病例肺部仅有单个转移结节,或虽有几个转移灶但均属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内,如原发肿瘤经治疗后已得到控制,无局部复发,身体其它部位经各种检查又未发现另有转移病灶,全身情况可以承受肺切除术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但肺切除术的范围应尽量保守,一般仅作楔形或肺段、肺叶切除术。
术后按肿瘤的病理诊断适当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
有的病例转移病变切除后,经过数月或数年肺部又出现新的孤立性转移病灶,只要其它器官组织仍无转移则尚可再次作肺切除术。
*2、手术方法肺转移瘤切除的手术以剔除术为主,病灶切除时使肺膨胀,尽可能保留肺组织,保证足够的边缘。
应避免肺叶或全肺切除术。
1、胸骨正中切开术:胸骨正中切口常被用于肺转移瘤切除术。
优点是通过一个切口行双侧胸腔探查,疼痛轻;缺点:靠近肺门后中份病灶,左肺下叶暴露差。
胸骨正中切口可以一期完成双侧胸腔的探查和切除术。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一、背景介绍
肺转移瘤是指原发肿瘤在身体其他部位发生转移并侵入肺组
织形成的瘤块。
影像学诊断是肺转移瘤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
绍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步骤。
二、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
⒈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常用的初筛手段,可以检测到
肺部结节、肿块、阻塞等病变,但对细小转移瘤的检出率较低。
⒉CT检查:CT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能够明确肺
转移瘤的大小、形态、分布情况等,并且可以进行增强扫描,帮助
鉴别肺内结节的性质。
⒊MRI检查:MRI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软组织对比度,对于
肺转移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擅长检测小的转移病灶。
⒋PET-CT检查:PET-CT结合了代谢和形态信息的检查方式,能够明确肺转移瘤的代谢程度,提高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
三、影像学诊断步骤
⒈了解患者病史:包括原发肿瘤种类、治疗史、症状等信息,有助于对肺转移瘤进行初步判断。
⒉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进行肺转移瘤的详细检查。
⒊影像学表现分析:通过对影像学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判断
转移瘤的数量、大小、分布、形态等特征。
⒋鉴别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排除其他
肺部疾病,进行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⒌诊断报告:将影像学所见和诊断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详细
的诊断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参考。
附件:
⒈附件1:肺转移瘤影像学示例图片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转移瘤:原发肿瘤在身体其他部位发生转移并形成的瘤块。
⒉影像学诊断: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
肺转移瘤症状、治疗和预防

肺转移瘤症状、治疗和预防对于肺转移瘤来说,此疾病主要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逐渐转化而形成,可以是淋巴道转移和血行播散以及邻近器官直接侵犯。
此疾病多见于乳腺癌和绒毛膜癌,另外,还见于肝癌和恶性软组织肿瘤以及胰腺癌与骨肉癌等,也比较常见于肾癌和甲状腺癌以及肾胚胎癌还有前列腺癌等。
通常情况下,血行转移为最常见,其主要是患者的肿瘤细胞经过静脉回流到心而逐渐转移到肺。
当瘤栓到达毛细血管以及肺小动脉后,经过浸润逐渐穿过血管壁,并在肺泡以及周围间质中生长,最终形成肺转移瘤。
对于淋巴道转移来说,主要是由血型转移到毛细血管床以及肺小动脉,当穿过血管壁之后侵入支气管以及周围淋巴结,在淋巴内癌瘤不断生长,最后在此情况下形成多发的小结节病灶,在肺内通过淋巴管进行不断播散。
在临床中,肺转移瘤的常见症状多以原发癌为主。
在早期肺转移瘤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刚出现病变时有可能会出现血痰和干咳以及呼吸困难等情况,甚至会并发大量胸腔积液和癌性淋巴管炎以及肺部张还有上腔静脉压迫,患者的呼吸十分困难。
另外,在继发感染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
转移性鳞癌可以形成非典型的癌性空洞。
生长比较缓慢的转移性乳腺癌,可以逐渐的形成弥漫性的肺纤维化。
肺转移瘤在早期有较轻的呼吸道症状,或者是没有呼吸道症状时,常在根治性放疗或手术半年到三年之间复发时被发现。
肺转移瘤转移发生在肺间质时,一般情况下并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还有一部分为肋骨转移的患者,在临床中经常会出现胸痛的情况。
当患者的支气管粘膜受到侵犯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小量的咯血,如果绒膜癌肺转移则十分可能会出现大咯血。
当转移瘤对胸模和主支气管以及邻近的结构进行侵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咳嗽以及痰中带有血丝,同时还会伴有胸闷胸痛以及气急等情况。
另外,患者因为受到肿瘤所产生的影响奇免疫力会十分低下,十分容易被感染。
奇胸膜腔因为受到病菌的感染,则十分容易形成脓胸。
患者此时会出现呼吸急促和胸痛以及脉快,还有发热与食欲不振等症状。
肺部肿瘤的治疗方法,肺部肿瘤治疗详解

肺部肿瘤的治疗方法,肺部肿瘤治疗详解肺部是我们身体重要的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的呼吸交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大气的污染以及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人们的肺部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肺部肿瘤。
肺部肿瘤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呢?★一: 小细胞肺部肿瘤的治疗1: 小细胞肺部肿瘤属于未分化癌,生长最快,转移发生最早,恶性程度也最高,首选全身治疗。
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和中医药治疗。
2: 小细胞肺部肿瘤对化疗药物特别敏感,咳嗽、咳血、闷气等症状很快缓解,肿瘤缩小;但毒性大,损伤免疫功能。
故选用化疗药时尽量选用免疫抑制轻微的药物,保护病人免疫功能。
3: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阻止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减轻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免疫力等。
4: 因此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小细胞肺部肿瘤的最佳方法。
日本学者陈瑞东报道用中药十全大补汤等加减治愈晚期卵巢肿瘤等。
★二: 非小细胞肺部肿瘤的治1: 对低分化的鳞肿瘤或腺肿瘤,疗法同小细胞肺肿瘤,先中西结合全身治疗,待原发肿瘤缩小,病情稳定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手术或放疗局部治疗,最后给予全身治疗,这样可明显提高低分化鳞、腺肿瘤的治疗效果。
2: 对于高中分化的肺鳞或肺腺肿瘤,应先局部治疗,后进行中西结合全身治疗方法。
这种高中分化的鳞或腺肿瘤、生长慢、转移晚、恶行度低,确诊时多数局部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局部治疗后进行全身治疗,可消灭全身可能扩散的肿瘤细胞。
三: 上面就是对肺肿瘤的治方法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
由于肺肿瘤的情况相当的复杂,不同患者的病情有极大的不同之处,在患上这种疾病的之后,最好是选择一家技术性强的医院,诊断清楚自己的病情,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全面性的医治。
肺肿瘤健康宣教

等
02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
访谈、观察等
03
评估周期:定期评估,
持续改进
04
评估结果:分析数据,
提出改进措施,优化
健康促进计划
6
健康促进计划评 价
评价指标
健康知识知晓率:了解肺肿瘤相关知识的比 例
健康行为形成率:采取健康行为(如戒烟、 锻炼等)的比例
健康服务利用率:接受健康服务(如体检、 咨询等)的比例
肺肿瘤的病因包括 吸烟、空气污染、
职业暴露等。
04
肺肿瘤的症状包括 咳嗽、胸痛、呼吸 困难等,早期诊断
和治疗是关键。
肺肿瘤的常见类型
01
肺癌:最常见的肺肿瘤类型,分为小细胞 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02
肺肉瘤:起源于肺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包括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等
03
肺淋巴瘤:起源于肺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健康教育目标
提高公众对肺肿瘤的认 识和了解
A
帮助公众掌握肺肿瘤筛 查和诊断的方法
C
B
增强公众对肺肿瘤预防 和早期发现的意识
D
提高公众对肺肿瘤治疗 和康复的信心和期望
健康教育内容
01
介绍肺肿瘤的发病 原因、症状和危害
04
介绍肺肿瘤的治疗 方法和康复过程
02
强调早期发现、早 期治疗的重要性
05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 心态,配合治疗
04
分析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 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相 关性分析等
06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 调整和优化健康促进计划, 提高其效果
评价结果
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后,肺肿 瘤发病率降低
肺癌骨转移症状,肺癌骨转移治疗

肺癌骨转移症状,肺癌骨转移治疗
一、概述
大家都知道癌症是非常严重的恶性肿瘤,如何患了这个疾病,一定要在方便的早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在手术之后一定要注意身体方面的保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但是到了中晚期出现了转移的现象,治疗的方法主要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为主,避免出现其他方面的感染。
二、步骤/方法:
1、肺癌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或者会出现咳血的症状,也可能会到这个小糊涂的症状,有的人患了肺癌,这个疾病可能会引起骨质方面的转移,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患者都会出现骨折的现象,也可能会引起偏瘫的现象。
2、肺癌的患者会出现身体亚健康的症状,所以应该及早的进行调理,如果出现了恶心呕吐或者是身体乏力的症状,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肺癌这个疾病如果到了中晚期,出现了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将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
3、肺癌的患者如果出现了恶性肿瘤的转移可能通过使用放疗的方法或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避免出现了全身性不适的症状,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该有一个好的生活规律,有一个好的心情。
三、注意事项:
肺癌的症状比较明显,患上这个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平时应该有一个好的生活规律,如果出现了一些癌细胞的扩散,想要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应该引起重视,一定在发病的早期到医院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转移瘤,肺转移瘤的症状,肺转移瘤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原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道或淋巴道转移到肺的相当多见。
据统计在死于恶性肿瘤的病例中约20~30%有肺转移。
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的时间早晚不一,大多数病例在原发癌肿出现后3年内发生转移,亦有长达10年以上者,但也有少数病例肺转移灶比原发肿瘤更早被发现。
转移到肺的原发恶性肿瘤多来自乳腺、骨骼、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
肺转移性肿瘤大多为遍及两侧肺的多发性病灶,大小不一,密度均匀,对这些晚期癌肿病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少数病例肺内只有单个孤立的转移病灶则可考虑外外科治疗。
疾病病因一、病因肺转移瘤是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其途径可以是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或邻近器官直接侵犯。
以绒毛膜癌、乳腺癌多见,恶性软组织肿瘤、肝癌、骨肉瘤和胰腺癌次之;还有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肾胚胎癌等。
肺转移瘤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血行转移为肿瘤细胞经腔静脉回流到右心而转移到肺。
瘤栓到达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后,可浸润并穿过血管壁,在周围间质及肺泡内生长,形成肺转移瘤。
淋巴道转移多由血行转移至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床,继而穿过血管壁侵入支气管血管周围淋巴结,癌瘤在淋巴管内增殖,形成多发的小结节病灶。
常发生于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小叶间隔及胸膜下间质,并通过淋巴管在肺内播散。
肿瘤向肺内直接转移的原发病变为胸膜、胸壁及纵隔的恶性肿瘤。
肺部转移性肿瘤较小时,很少出现症状,特别是血行性转移,咳嗽和痰中带血并不多见。
大量的肺转移可出现气促,尤其是淋巴性转移。
通常起病潜隐而进展较快,在数周内迅速加重。
胸膜转移时,有胸闷或胸痛。
肺部转移性肿瘤变化快,短期内可见肿瘤增大、增多,有的在原发肿瘤切除后或放疗、化疗后。
有时可缩小或消失。
症状体征一、症状肺转移性肿瘤的症状症状轻重与原发肿瘤的组织类型、转移途径、受累范围有密切关系。
多数病例有原发癌的症状。
早期肺转移多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肺部病变广泛,则可出现干咳、痰血和呼吸困难。
如并发癌性淋巴管炎、大量胸腔积液、肺不张或上腔静脉受压时,则呼吸困难更为明显。
继发感染可有发热。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和杵状指比原发性肺癌少见。
转移性肺肿瘤的X线表现,最常见的是在中下肺野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样病灶,直径1~2cm,边缘较光滑。
随着病灶增大和增多,可相互融合成巨块。
绒毛膜癌常呈棉花团的球形灶。
来自消化道的转移性肺癌可呈弥漫性粟粒样或网状阴影。
转移性鳞癌,偶可形成不典型的癌性空洞。
少数生长较慢的转移性乳腺癌,可形成弥漫性肺纤维化。
女性转移性癌所致胸腔积液,多来自晚期乳腺癌。
1、一般无明显症状,大多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
2、少数病人有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
肺转移瘤早期呼吸道症状较轻或无。
常在胸部常规X线检查时,或在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6个月到3年间复发时被发现。
就是说症状随转移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转移发生在肺间质,为孤立性结节时,常无临床症状;如果转移灶位于支气管内膜,患者可出现呼吸道症状。
临床出现胸痛常见于同时有肋骨转移者;少数病例的支气管粘膜受侵犯可出现小量咯血,但绒膜癌肺转移可发生大咯血。
当转移瘤侵犯胸膜、主支气管或邻近结构时,可出现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相同的症状,如咳嗽、痰中带血丝、胸痛、胸闷、气急等。
症状出现较早时,提示转移灶累及支气管。
如果同时伴有纵隔转移,患者可表现为音哑、上腔静脉综合征、膈麻痹及食道或气管压迫症状,偶有肿瘤引起急性肺栓塞,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用药治疗一、西医1、手术适应证多发性肺转移瘤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手段。
理论上,如果没有其他部位的转移,肺转移瘤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许多肿瘤对于化学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放疗)均不敏感,如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从经济学的角度,手术的成本、效果比值也更高。
在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中,预计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 大于 5 年) 。
孤立性肺转移结节并不一定是全身性或不可治愈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终阶段。
肺转移瘤切除术患者需要满足的手术条件包括控制原发肿瘤、能完整切除所有转移、没有胸外转移以及心肺功能足以耐受手术。
对于肺转移瘤患者,控制原发癌,排除胸外转移,完全切除所有可触及的转移瘤意味着延长生存期。
肺转移瘤切除术也可用于再分期,提示预后,指导进一步治疗。
也有化疗后再行肺转移瘤切除术。
两侧肺出现广泛转移的病例没有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对少数病例肺部仅有单个转移结节,或虽有几个转移灶但均属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内,如原发肿瘤经治疗后已得到控制,无局部复发,身体其它部位经各种检查又未发现另有转移病灶,全身情况可以承受肺切除术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但肺切除术的范围应尽量保守,一般仅作楔形或肺段、肺叶切除术。
术后按肿瘤的病理诊断适当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
有的病例转移病变切除后,经过数月或数年肺部又出现新的孤立性转移病灶,只要其它器官组织仍无转移则尚可再次作肺切除术。
2、手术方法肺转移瘤切除的手术以剔除术为主,病灶切除时使肺膨胀,尽可能保留肺组织,保证足够的边缘。
应避免肺叶或全肺切除术。
1、胸骨正中切开术:胸骨正中切口常被用于肺转移瘤切除术。
优点是通过一个切口行双侧胸腔探查,疼痛轻;缺点:靠近肺门后中份病灶,左肺下叶暴露差。
胸骨正中切口可以一期完成双侧胸腔的探查和切除术。
胸骨放疗后伤口愈合差,是胸骨正中切开术的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包括过度肥胖和胸壁受侵。
应使用气管内双腔插管,分别让肺萎陷,用手触摸发现并切除转移瘤。
楔形切除转移瘤时,可以使肺复张,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肺组织。
可以实施左肺下叶切除术,但心脏的遮挡增加了操作难度。
通过悬吊心包,旋转手术床,改进左肺下叶的暴露。
也可以在萎陷肺下填棉垫,抬高左肺下叶,或使用乳内动脉撑开器。
常见并发症包括呼吸功能不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再次手术、出血、脓胸、伤口感染、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
2、胸廓切开术:优点:入路熟悉,暴露好;缺点:只能暴露一侧胸腔,常需要切断肌肉,疼痛明显。
很少同期实施双侧开胸术;相反,双侧胸腔探查多须分期手术。
另外,近年来横断胸骨双侧胸廓切开术,单侧胸廓切开术伴部分或完全胸骨正中切开用于肺转移瘤切除。
在此切口下可以行双侧胸腔探查,改进下叶暴露,便于探查纵隔病变及胸腔的情况。
该切口牺牲了乳内动脉,可能增加痛苦。
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再次手术、支气管胸膜漏、膈神经麻痹、伤口感染。
3、胸腔镜手术(VATS) :目前VATS仍然是诊断、分期和治疗孤立性肺结节,包括肺转移瘤的常用术式。
由于肺转移瘤位于外周或胸膜下,适用于VATS。
VATS的优点是胸膜表面显示清楚、疼痛轻、不适感少,住院时间短和恢复快。
并发症很少,包括肺不张、肺炎、肺漏气持续1周以上和未能完全切除病灶,如切缘有癌或转移瘤取出时的胸膜种植。
不足之处:不能看见肺实质内的转移瘤,不能双手触摸肺,无法发现从肺表面不能看见的或CT未能查出的病变,增加操作距离,可能增加住院费用。
VATS作为诊断或(和)治疗手段已用来辅助胸骨正中切开术。
由于能改进心脏后左肺下叶的暴露,因此VATS最适用于诊断转移瘤,改进胸骨正中切开术的暴露,或明确转移范围。
二、中医1、中医疗法:痰结是中医中药治疗肺转移瘤的病理基础。
《难经》云:“肺之积,名曰息贲……令人洒息寒热、咳嗽、发肺壅”。
《素问·奇病论》云:“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病名曰息积”。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详细记载了晚期肺癌发热、胸痛引肩背、恶液质的症状,指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
可见,“息贲”、“肺壅”、”息积”、“肺积”均可归为支气管肺癌的中医病名范畴。
肺转移瘤的病因病机,《杂病源流犀烛》论述得较为中肯,认为:“邪积胸中,阻塞气逆,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
该文深入认识到痰结而致胸中有形结块的病机。
而无论是正气内虚、脏腑失调,还是外邪侵肺、寒热太过,均经过肺气贲郁,积聚成痰的病理过程。
无痰,则无以生肺积,故痰结于肺是肺癌的病理基础。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脾气虚,阴阳失和,受于风寒或风热之邪,初未能成积聚,正虚祛邪不力,日久留滞成痰,痰气胶结,乃成肺积。
痰瘀化热,灼伤血脉,则咳唾痰血。
痰凝着于皮下,则见缺盆结核,流着于骨,则成骨痹,流于脑,则头痛目瞑。
肺癌的脏腑病机与肺、脾二脏密切相关,痰结贯穿于肺癌由原发到转移的整个病程。
根据肺转移瘤的病理机转,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特点,中医治疗肺转移瘤时大体分为肺郁痰热、气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个常见的临床证型。
其辨证要点和施治方法分述如下。
1)肺郁痰热型症咳嗽不畅,痰中带血,胸胁痛或胸闷气促,唇燥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脉弦或弦细。
本证为肺气贲郁,血瘀痰壅。
治宜宣肺理气,化瘀除痰。
2)气虚痰湿型症咳嗽痰多,胸闷短气,少气懒言,纳呆消瘦,腹胀便溏。
舌质淡黯或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或滑。
证属肺气虚弱,子病及母,脾失健运,痰湿内阻。
治宜补气健脾,除痰散结。
3)阴虚痰热型症咳嗽少痰,或干咳,咽干不适,或咯痰带血丝,胸满气急,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
舌质红绛、苔光剥或舌光无苔,脉弦数无力。
本证为肺肾阴虚、痰热互结,治宜滋肾清肺,除痰清热。
4气阴两虚型症干咳痰少,咳声低微,或痰少带血,消瘦神倦,口干短气,目瞑失寐,烦躁心悸,纳差体乏,舌红干或嫩红、苔白干或无苔,脉沉细。
证属肺脾两虚,肾阴枯竭。
治宜益气养阴,扶正除积。
预防和护理一、预防1)在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等。
2)适当的加强身体上的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拒绝不良的个人嗜好等。
4)预防以积极治疗原发肿瘤为主。
一、护理预后长期生存的肺转移瘤切除术后患者通常肺结节数量少,肿瘤倍增时间长及有较长的无瘤生存期。
不同恶性肿瘤的肺转移瘤表现各异,患者生存时间也不相同。
1991年,评价肺转移瘤切除术长期效果的国际性肺转移瘤注册机构成立,并首次报道了5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完全切除术后5, 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是36% , 26%和22% ,预后最好的是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而转移性黑色素瘤预后最差。
最重要的预后指标,往往是反映开胸术后能否长期生存的惟一指标,即肺转移瘤完全切除。
如果所有转移病灶能够切除,避免并发症发生,尽量保留肺组织,那么就能获得长期缓解和生存。
所有实体肿瘤开胸手术不能完全切除意味着术后生存期缩短。
年龄和性别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而原发肿瘤的分期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在原发肿瘤均被完全切除的情况下,分期晚与分期早者的生存期可能不同。
无瘤生存期短表明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14 ] 。
其他可能的预后因素,有转移瘤个数、转移瘤直径、转移瘤的部位(单肺或双肺) 、倍增时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分期等,但仍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