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鉴别是否患有肺转移瘤的方法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范围】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 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 .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 )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一)高危人群有吸烟史和/ 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 如石棉) ,年龄在45 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
(3) 胸痛。
(4) 发热。
(5) 气促。
15项常见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常见15项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介绍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
以下简单介绍15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甲胎蛋白(AFP)意义:AFP是与肝癌有关测肿瘤标志物。
1)诊断原发性肝癌:检测AFP的含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联检AFP+AFP-L3。
较目前较常用的诊断肝癌的B型超声波、同位素扫描和血液生化测定等方法敏感;cutoff值>400ng/mL。
2)动态监测以鉴别诊断肝癌(继发性)、急性肝炎、肝硬化:cutoff值<400ng/mL,多数在300ng/mL 以下,一般急性肝病,可随病情好转AFP含量下降或正常,肝硬化可呈下降或持续低水平,肝癌则逐渐上升(很少超过100ng/mL)。
3)预后评估。
4)疗效监测:(联检HCG)术后、放疗、化疗期间和治疗后,以小于5日的生理半衰期速度较快降低,表明肿瘤被完全切除;若速度较慢降低,应考虑代谢障碍、伴有肝脏疾病或残留,应严密监测。
5)复发和转移判断。
其他意义:妊娠期先天性疾病的初诊,确诊需进一步羊穿或B超:与孕周不对称的升高,联合B超检查可判定无脑儿、脊柱裂、胎儿窘迫综合征和胎儿宫内死亡;孕中期AFP mom>2.5为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高危,进一步联合羊水、B超做出诊断。
价值在于对患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者胚胎细胞恶性肿瘤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监测。
已广泛用于肝癌、生殖细胞瘤高危人群的普查、诊断、临床随访、疗效观察以及预测复发和转移。
2.铁蛋白(Ferritin)意义:Ferritin储铁指标,恶性肿瘤标志物之一(主要指肝癌、血液肿瘤、淋巴瘤、胰腺癌、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乳腺癌、卵巢癌)。
1)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肝癌标志物:尤其早期诊断AFP阴性的肝癌的又一敏感标志物。
2)辅助诊断肝转移性、肺转移性、乳腺转移性肿瘤:76%肝转移患者Ferritin会高于400ng/mL;87%肺转移患者Ferritin会阳性。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要点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要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15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其中新发病例约78.7万,死亡病例约63.1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区域差异,东北部最高,其次为中部、南部、北部、东部,西北部最低。
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肺癌的筛查一、筛查人群的选择(一)年龄段(2A类推荐证据)本指南推荐在45~75岁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
2015年全国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及死亡率在45岁之后显著增加,因此,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75岁之后,肺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考虑到75岁以上人群的预期寿命、合并症、手术耐受性及筛查成本等因素,对于>75岁人群的肺癌筛查获益可能较小,因此,推荐肺癌筛查的终止年龄为75岁。
对于无法耐受可能的肺癌切除手术或罹患严重疾病预期寿命较短的个体不建议进行肺癌筛查。
(二)肺癌的危险因素(2A类推荐证据)肺癌筛查的获益随着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而增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目前国内外筛查指南的共识。
本指南对于高危人群的选择充分考虑了除年龄外的肺癌危险因素,结合中国肺癌的发病特点,推荐在符合年龄段的基础上,含有下列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1. 吸烟:吸烟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2. 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亚洲人群中非吸烟女性的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推测可能与二手烟暴露和厨房等场所的环境油烟暴露有关。
3. 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更易罹患肺癌。
石棉暴露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另外,二氧化硅和煤烟也是明确的肺癌致癌物。
4. 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作者:刘青清周锐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04期“早诊、早治”是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
因此,国内卫生医疗部门和该领域专家们反复强调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实现肺癌患者“早诊、早治”的基础,是降低其病死率并且减轻国家诊疗负担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倡导的肺癌早筛方法为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筛查是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的重要途径。
许多肺癌患者起病初期并无任何不舒适感,且常规形式的年度体检往往不包含肺部CT项目,仅靠X线胸片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极低。
基于这个原因,关于肺癌早筛方法的研究,关注于胸部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報道称如此将肺癌的病死率下降了20%。
所以,结合国情推荐高危人群使用这项检查进行肺癌筛查。
哪些人是肺癌高危人群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是指年龄达到或超过40岁并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指数达到以下标准:吸烟≥400支/年(或20包/年或曾经吸烟≥400支/年(或20包/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氢等接触者)。
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
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出,吸烟有明显促进肺癌发展的作用。
临床医生通过吸烟指数粗略量化吸烟总和(一般以每年平均吸烟数与吸烟年数乘积表示)。
此外,被动吸烟、烹饪油烟以及空气污染也是不容忽略的因素。
肺癌筛查技术主要分为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1.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经济、简便、普及范围广、放射剂量较小是该检查最突出的优势。
但若存在正常器官与病变叠加,胸片无法体现其中的结构,尤其早期肺癌基本是小结节病变,不建议用于肺癌的筛查。
胸部CT胸部CT比X线胸片能反映更微小的病灶,对被心脏、骨骼遮挡的病变都能很好体现。
尤其是CT能否反映病灶的影像学特点,比如肿块内部是否合并钙化、坏死,边缘是否有毛刺,是否对胸膜、大血管有侵袭。
76例肺转移瘤CT非典型征象分析

结果 :0例患者 手术前 后椎 体前 、 3 后缘 高度 及 C b s角 ob 变化见表 1 。平均 随访 1 月 , SA分 级 由 C级恢 复至 D 2个 AI 级1 , 例 恢复至 E级 2例 ;D级 6例 均恢复 至 E级 。经 1l 1 .
灶 3例 。
与女性生殖器肿瘤 , 其余 为癌 腺瘤 ( 肠及 乳腺 等 ) 结 。空 洞
易造成脊柱不稳 定。本研 究采用后正 中微 创皮肤切 口, 术后 行皮 内缝合 , 口愈合美 观 ; 中不剥离 椎旁肌 肉, 切 术 可减少肌 肉损伤 、 出血 , 大限度减 轻术 后肌 肉纤 维化 ; 最 该术式 不破坏 小关节及韧带组织 , 最大程度保 留脊柱后柱 的稳定 结构。通
过 C型臂 x线机导航确定 e 角及 进钉点 , 增加 了椎 弓根螺钉
临床资料 :6 7 例肺 转移瘤 患者 , 4 例 , 3 例 ; 龄 男 3 女 3 年
1 8 6~ 2岁 , 平均 5 8岁。原发病为肺 癌 2 3例 , 乳腺 癌 8例 , 胃
癌 6例 , 结肠癌 5例 , 直肠 癌 、 肉瘤 、 骨 前列 腺癌 、 胰腺 癌各 3
度 、 小均 匀的粟粒影 , 大 如针尖或米粒大小 , 此种表现可 能为
小切 口切开皮肤至 背部深 筋膜 层 , 沿深筋 膜层 潜行 分离 , 并
向外 牵拉暴露椎旁肌 肉。将椎 弓根 螺钉 于 C型 臂导航 技术
引导下 , e角角度进钉 , 当螺钉 由椎 弓根眼 睛外缘进 到 内缘 , 侧位相上椎弓根螺 钉 正好 由椎 弓根后 缘 进 入到前 缘 ( 螺钉 植入) , 后 用止血钳沿椎 旁肌 肉撑开隧道 , 将预弯 固定棒沿 肌 肉隧道放人椎 弓根螺钉 钉槽 内, 再拧紧锁帽 , 双侧同步进行 ,
肺部恶性肿瘤ppt课件

扩散范围
随着病情的发展,肺部恶 性肿瘤可以扩散到其他器 官和组织,如淋巴结、骨 骼、肝脏等。
肿瘤对肺功能的影响
呼吸困难
肺部恶性肿瘤可能导致肺功能受 损,影响呼吸通气功能,使患者
感到呼吸困难。
咳嗽
肺部恶性肿瘤可能导致咳嗽症状, 通常为持续性干咳或痰中带血。
胸痛
随着肺部恶性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症状,疼痛程度 轻重不一。
肺部恶性肿瘤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概述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检查方法 • 治疗方法 • 预后与生存质量 • 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01 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肺部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肺部的 癌症,是常见的呼吸系统肿瘤之 一。
分类
根据组织学特点,肺部恶性肿瘤 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 癌两大类。
肺不张
肿瘤压迫或堵塞支气管,导致 肺组织萎陷,需要针对肿瘤进 行治疗。
胸水
肿瘤侵犯胸膜或淋巴回流受阻 ,导致胸水生成,需要胸腔穿 刺引流。
继发性感染
由于肿瘤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 ,患者容易发生感染,需要使
用抗生素治疗。
04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物 质,通过血液或尿液样本可以检 测到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
康复与支持治疗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呼吸锻炼等,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支持治疗
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07 研究进展与未来 趋势
新药研发及临床试验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
肺癌的早期诊治

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治概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数十年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趋势。
肺癌治疗效果在近十年中没有显著的提高,其中主要原因是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影像学和痰液脱落细胞学的进展,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
肺癌的治疗应是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药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一、肺癌的早期诊断(一)肺癌的早期症状早期肺癌一般无明显症状,所以又叫无症状期,短则数月,长则几年,因人而异,此时患者很少就医,所以临床上很难发现,部分肺癌早期症状只是干咳、胸痛、低热、咳血等一般呼吸道症状,这些症状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混淆,很难引起患者注意。
除了那些症状外,由于肺癌对其他神经之类的压迫,多数外在体征上也会有所表现,患者及家属应多加留意,并及时就诊。
1、咳嗽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特点是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主,无痰或少量泡沫白痰。
2、咯血也是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呈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偶见大咯血,血色多鲜红。
咯血持续时间不一,一般仅数日,但也有达数月者。
3、胸痛肿瘤累及胸膜,可产生胸部钝痛;肿瘤侵蚀胸壁肋骨或压迫肋间神经,则胸痛尖锐剧烈,且有定点或局部压痛,并随呼吸、咳嗽、变换体位而加重。
4、发热有21.2%的肺癌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发热有两种,一是肺癌压迫、阻塞引起的炎症性发热;另一种是因癌组织变性坏死引起癌性发热。
5、气急由于肿瘤压迫、阻塞,气管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阻塞导致肺不张或肺癌广泛播散时,可出现气急。
另外,随病情发展,肺癌患者还可出现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正常情况下肺部增强ct确诊癌症准确率是多少呢?

正常情况下肺部增强 ct确诊癌症准确率是多少呢?肺癌在现代医学上的诊断状况肺癌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这种病症具有极强的隐秘性,尤其是在患者初发病时,不会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患者即使有少部分症状,也与感冒症状有较高的相似度,很多患者都认为是感冒而不引起重视,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局部晚期或晚期,所以在临床上主要选择手术或放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总体来说效果并不理想。
这种病症的诱因较多,可在感染、化学、物理、过敏的多种外界影响因素下发生。
这种病症以支气管黏膜以及腺体为主要发病区域,这种病症往往并发血液传播以及淋巴结转移现象,在目前临床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种病症在早期发病时,其症状与感冒症状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故而这种病症具有极强的隐秘性,大多数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已经进入病情中晚期,延误了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期,所以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保证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肺部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对我国民众造成影响的常见疾病。
就目前来说,肺部肿瘤患者在治疗时通常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但合理明确患者的临床病症是开展后续治疗工作的关键。
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运用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理变化,是保证患者后续治疗以及康复的关键。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影像学诊断方式属于一种无创伤的诊断方案,但由于部分患者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如果频繁的应用影像学诊断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理发展进行判断,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患者的病情有可能出现各种负面情况,所以需要对影像学的扫描方式进行完善,通过增强扫描来对患者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良好的诊断准确。
增强扫描相较于普通扫描来说,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方式来提高病理组织和周围组织的,对患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进行鉴别的效果。
这种扫描方式的诊断时间较短,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入院后,由于治疗和检查时间较长,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jbk.39.net/
有效鉴别是否患有肺转移瘤的方法
怎么有效鉴别是否患有肺转移瘤
一、鉴别
从总体上来说,肺转移癌与其他疾病的主要鉴别点是:变化快,短期内可见
肿瘤增大、增多,有的在原发肿瘤切除后或放疗、化疗后。有时可缩小或消
失。
对于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进行:
一、表现特殊的肺转移瘤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结核球:常单发、空洞,
多呈厚壁裂隙样,可见局限弧形、环形或弥漫性斑点状钙化。与肺门间常有索
条状阴影相连,附近肺野有卫星灶。
(2)金黄色葡萄菌肺炎:特点是起病急,临床症状重,高热,为首要表现可出
现肺气囊、气液平面等。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快。
(3)囊状支气管扩张:常咯血,病灶沿支气管分布,呈葡萄串样,表现较典
型。
(4)肺霉菌病:无特征表现,与转移瘤鉴别较难,需结合临床病史或痰检确
诊。当病变出现典型空气新月征时,病变已处于中晚期或吸收期。
二、临床经常遇到非典型肺转移,就需与其他肺部非恶性疾病相鉴别。其放
射学表现包括:空洞、钙化、瘤周出血、气胸、含气间隙病变、肿瘤栓塞、支
气管内膜转移、单发转移、瘤内血管扩张、灭活性转移瘤(sterilized
metastases)、良性肿瘤肺转移。
(1)空洞
空洞较少见,仅占4%,,较原发肺癌发生率(9%)低,其中70%为鳞癌转移。但
最近有研究表明,在CT上腺癌和鳞癌发生空洞性转移的几率无显著性差异。此
外,转移性肉瘤也可发生空洞,同时合并气胸。化疗也可导致空洞形成。空洞
的发生机制常难确定,一般认为是肿瘤坏死或向支气管内侵犯形成活瓣所致。
空洞以不规则厚壁多见,肉瘤或腺癌的肺转移可为薄壁空洞。肉瘤转移可伴有
空洞,但常合并有气胸
(2)钙化
肺结节发生钙化常提示为良性,最常见于肉芽肿性病变,其次是错构瘤。但
有些恶性肿瘤的肺内转移性结节也可发生钙化或骨化,可见于骨肉瘤、软骨肉
瘤、滑膜肉瘤、骨巨细胞瘤、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的肺转移和
经治疗的转移性绒癌。钙化机制包括:①骨形成(骨肉瘤或软骨肉瘤)。②营养
不良性钙化(甲状腺乳头状癌、骨巨细胞瘤、滑膜肉瘤或经过治疗的转移性肿
瘤)。③黏液性钙化(胃肠道和乳腺黏液腺癌)。CT是发现钙化的准确方法,但
不能区分转移性结节与肉芽肿性病变或错构瘤内的钙化。
(3)瘤周出血
http://jbk.39.net/
比较典型的CT表现是结节周围出现磨玻璃样密度或边缘模糊的晕(晕轮征)。
但晕征不具特异性,还可见于其他疾病,如侵袭性曲霉菌病、念珠菌病、
Wegener肉芽肿、伴咯血的结核瘤、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淋巴瘤等。胸片上表现
为边缘不规则的多发结节。血管肉瘤和绒癌的肺转移最易发生出血,可能因为
新生血管壁脆弱而易破裂。
(4)自发性气胸
少见,文献报道骨肉瘤的肺转移最易并发气胸,见于5%~7%的病例。其他肉
瘤或易发生坏死的恶性肿瘤发生气胸也有报道。发生机制可能是胸膜下转移瘤
发生坏死形成支气管胸膜瘘所致。骨肉瘤病人发生气胸时应高度警惕肺转移。
(5)含气间隙病变
腺癌的肺内转移可以类似细支气管肺泡癌,沿完整的肺泡壁向肺内蔓延。放
射学表现类似肺炎,可表现为含气间隙结节、伴含气支气管征的实变、局灶或
弥漫的磨玻璃密度、伴晕征的肺结节。可见于胃肠道腺癌、乳腺癌和卵巢腺癌
的肺转移。由于这种类型的转移瘤在组织学上与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相似,因
此在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之前,应先除外肺外腺癌的存在。
(6)肿瘤栓塞
实性恶性肿瘤病人尸检中有2.4%~26.0%可在镜下见到瘤栓。瘤栓常较小,
常位于小或中等肺动脉分支内。恶性肿瘤病人如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和
低氧血症,而胸片正常,则常提示肿瘤栓塞的可能。此时行放射性核素灌注扫
描常常显示出多发、小的周围性亚段灌注缺损。典型的肺动脉造影表现为段肺
动脉充盈延迟及三、四级肺动脉分支突然截断和扭曲,偶可见亚段肺动脉内充
盈缺损。瘤栓的CT表现为周围亚段肺动脉分支多处局限性扩张、串珠样改变,
并可见肺梗死所致的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实变影。CT和肺动脉造影能发现主、
叶或段肺动脉内的较大瘤栓。原发瘤常见于肝癌、乳腺癌、肾癌、胃癌、前列
腺癌及绒癌。
(7)支气管内膜转移
发生率低,肉眼可见的大气道内转移仅见于2%的病例。原发瘤常为肾癌、乳
腺癌和结肠直肠癌。多表现为肺叶或一侧性肺不张,CT上可能见到圆形支气管
内膜转移灶,但难与原发支气管癌相鉴别。支气管内膜转移的途径有:①通过
吸人肿瘤细胞、淋巴或血行直接播散转移至支气管壁。②淋巴结或肺实质内的
肿瘤细胞沿支气管树生长,并突破支气管壁形成腔内病变。
(8)单发转移
无恶性肿瘤史的病人单发肺转移的发生率低(0.4%~9.0%)。有胸外恶性肿瘤史
的病人发生单发肺结节时25%~46%为转移瘤。其中有头颈部、膀胱、乳腺、宫
颈、胆管、食管、卵巢、前列腺及胃癌瘤史的病人发生原发肺癌的几率远多于
单发转移性病变;而黑色素瘤、肉瘤和睾丸癌发生单发肺转移较原发肺癌多见。
(9)瘤内血管扩张
增强CT上转移性肺结节内有时可见到扩张、扭曲的管状强化结构,为肿瘤血
http://jbk.39.net/
管,常见于肉瘤如蜂窝状软部肉瘤(alveolar softmdash;part sarcoma)或平滑
肌肉瘤。
(10)灭活性转移瘤
有些转移性肺结节经充分化疗后大小不变或轻微变小,手术切除后发现为坏
死性结节伴或不伴纤维化,没有存活的肿瘤细胞,称为灭活性转移瘤,常见于
绒癌、睾丸癌转移化疗后。这类结节在放射学上难以与残存的有生命力的肿瘤
相鉴别。生物学标志物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mdash;HCG)、甲胎蛋白(AFP)的
检测有助于确定其活性。PET检查结节的生物学活性也有助于鉴别诊断,必要
时可行穿刺活检。
(11)良性肿瘤肺转移
肺外良性肿瘤发生肺内转移罕见,在组织学上仍为良性。常来源于子宫平滑
肌瘤、葡萄胎、骨巨细胞瘤、成软骨细胞瘤、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和脑膜瘤,在
放射学上难与恶性肿瘤肺转移相区分。与恶性肿瘤相比,良性肿瘤的转移性肺
结节常常生长缓慢。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http://jbk.39.net/fzyl/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