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有效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只传染病,严重影响着养猪行业的发展。

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概述,并详细介绍了其临床症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较易在猪只群体中发生暴发流行。

对于该病的防治,可以采取隔离感染猪只、加强环境卫生、注重饲养管理等措施。

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至关重要,在当前养猪业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治策略,保障猪只健康和生产效益。

【关键词】仔猪传染性腹泻,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防治措施,防治策略1. 引言1.1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概述仔猪传染性腹泻(PED)是一种由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疾病,主要影响仔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属于科罗拉多病毒科,是一种非包膜的正链RNA病毒。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猪群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目前尚不清楚PED的确切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但病原病毒在猪体内主要感染肠上皮细胞,导致肠上皮细胞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最终引起严重的腹泻症状。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和水质的卫生水平,采用消毒和隔离措施等综合防控措施。

加强对仔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对于减少疫情发生,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临床症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是非常明显的,通常在仔猪感染后就会迅速出现。

主要症状包括:1. 腹泻:腹泻是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主要表现之一,猪只会出现水样便或黄色稀便,频繁排便,甚至出现腹泻失禁的情况。

2. 呕吐:有些仔猪在感染后会出现呕吐的症状,特别是在病情恶化时更为明显。

3. 食欲不振:感染仔猪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不愿进食或者进食量明显减少。

养猪场地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措施汇总

养猪场地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措施汇总

养猪场最实用、最全面地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措施汇总猪流行性腹泻(PED)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临床上以猪的急性肠炎、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以及哺乳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

各个阶段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日龄越小伤亡越严重,7 日龄内哺乳仔猪发病率70%-90%,发病后常因脱水而死,病死率50%-100%,耐过的哺乳仔猪康复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且在保育阶段PED 耐过的仔猪死亡率可达50%-70%,仅剩少量可以育肥出栏。

育肥猪和母猪感染后死亡率很低,大多数感染后呈隐性或一过性腹泻,病死率1%-3%。

PED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并呈现地方流行性和间歇性发病,规模化猪场发病后一次疫情期约为30-50d。

PEDV 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使得本病传播周期很长。

常见的传播载体有:1)病猪,病猪仍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最常见的为母猪造成的传播,如母猪生产后通过母乳等将病毒传递给仔猪,母猪断奶后将病毒传递给妊娠母猪;其次为仔猪,由于仔猪栏消毒不彻底,腹泻仔猪粪便不能及时清洁与消毒,造成同窝或邻近窝仔猪发病。

2)猪舍工具、器械,如猪舍内工作使用的拖把、铁锹、扫把等,不同猪舍之间公用工具使得病毒在不同猪舍之间进行传播。

3)人员,包括本场工作人员以及外场购猪等人员,人员流动使得疾病在不同场内或者不同区域内进行传播。

PED 目前仍不时在我国一些猪场发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无论是现有的流行性腹泻灭活苗还是活疫苗,其免疫效果均有限,不能很好抵抗目前流行毒株的感染,这给PED 的现阶段防控带来很大困难。

本文根据笔者在规模化猪场工作的经验就PED 的防控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供同行参考。

1、加强生物安全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应该包括以下 3 个方面: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猪场内流行以及扩散至其他猪场。

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进出,制定细致的进场人员和物资的消毒程序,确保生物安全制度的跟踪落实。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及养殖业发展的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高度传染性、急性发病、粪便水样便血、呕吐、发烧等症状。

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围绕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和防控措施展开介绍。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1. 高度传染性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的方式传染。

感染猪往往在发病后症状严重,传染性极强,容易引起猪群快速传播和蔓延。

2. 急性发病患病猪出现急性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温升高、消瘦等症状,病程短,发病死亡率高。

对养殖户来说,猪流行性腹泻的急性发病特点往往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3. 粪便水样便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感染猪的肠道,引起猪的肠道炎症,猪出现水样便血、粪便有臭味、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4. 快速传播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疫情,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蔓延到整个猪群,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及时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和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1. 强化场区消毒对猪场的饮水设备、饲料槽、栏舍等场所进行定期的消毒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如漂白粉、过氧化氢等对场地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病毒,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

2. 加强猪群管理加强猪群的管理是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手段。

合理配饲、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减少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对猪的干扰,可以有效地提高猪的免疫能力,降低患病率。

3. 提高猪场卫生水平猪场卫生水平对防控猪流行性腹泻至关重要,要定期清理猪舍和消毒,防止病毒在猪场内的传播。

定期更换饲料槽、喂食器等饲料设备,保持猪场内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是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的有效措施。

4. 辅助免疫预防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疫苗预防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1、什么是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又称猪瘟、猪伪狂犬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2、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感染猪只的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食用被感染的猪肉及接触被感染的环境等。

3、如何预防猪流行性腹泻?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是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环境,做好隔离措施,确保猪只饮水卫生,控制粪便散发等。

4、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热、呕吐、腹泻、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痢疾,甚至死亡。

5、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主要是辅助疗法,包括输液补液、抗生素治疗等,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6、猪流行性腹泻的防疫措施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的防疫措施包括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对新引进的猪只实行隔离观察等,确保猪群的健康。

7、如何识别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可通过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及排泄物等来识别是否患有猪流行性腹泻。

8、对于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只应该如何处理?一旦发现有猪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加强环境消毒,避免病毒传播,控制病情蔓延。

9、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是怎样的?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接种一般在猪只出生后30天龄左右,采用皮下注射或滴鼻等方式进行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10、如何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首先要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做到定期消毒、隔离管理等,同时密切监测猪只的健康状况。

11、猪流行性腹泻对养猪业的影响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一旦发生,会导致猪只死亡率增高,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同时对养猪户造成经济损失。

12、应急响应措施在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中的作用是什么?在猪流行性腹泻发生时,需要立即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包括隔离患病猪只、加强环境消毒等,尽快控制病情蔓延。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它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亦可引起猪的传染性腹泻)。

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在一定浓度下都能杀灭该病毒。

猪舍的环境温度可影响猪体内病毒的繁殖,在8~12℃的环境中比30~35℃的环境中产生的毒价高,这可能是本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不稳定,56℃加热45分钟,65℃加热10分钟即死亡。

相反在4℃以下的低温,病毒可长时间的保持其感染性。

放在阴暗处历时7 天仍保持其感染力。

肠道内的病毒在-20℃可保存6个月,在-18℃保存 18个月仅下降一个对数滴度。

病毒在PH4~8稳定,PH2.5时则被灭活。

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即被灭活。

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

三、流行病学猪流行性腹泻病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即11月至翌年4月之间。

有时夏季也可发生该病。

该病目前仅感染猪,未发现感染牛、羊等其它动物。

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 100%,成年母猪为15%~19%。

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病死率可达50 %以上,但以两周龄内哺乳仔猪易感染、死亡率最高。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相似,但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程度较轻、传播速度稍慢。

一般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死亡率不高,有一定的自限性,经1个月左右流行恢复痊愈。

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和康复后带毒猪。

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体液和排泄物(如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的气体等),但以病猪的小肠粘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含毒量最高。

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组织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当高。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见于猪群中,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流行性腹泻,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疫苗
接种、猪舍环境管理、生物安全措施和养猪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
措施。

一、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养殖场需要根据猪群的实际情况,制定
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保障猪群的免疫水平。

二、猪舍环境管理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因此猪舍的环境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猪流行
性腹泻至关重要。

要保持猪舍的干燥和通风,避免潮湿和闷热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的传播;
要定期进行猪舍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在猪流行性腹泻疫情发生时,需要加强对猪舍环境的
消毒工作,杀灭潜在的病毒污染源;要加强对猪群的生活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减
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三、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措施是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加强对外来人员和车辆的管控,避免病毒通过人员和车辆等途径传播;要加强猪群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病毒的存
在并进行处理;要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和紧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现疫情,能够及时采取有
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四、养猪管理
在日常的养猪管理中,也需要加强对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要合理制定猪群的饲
养计划,保证猪的营养需求,提高免疫力;要加强猪群的密切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要加强猪群的屠宰和销售管理,避免病毒通过猪肉的传播而进一步扩散。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体是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其中,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尤其是转录病毒和诺如病毒,主要感染小肠和胃。

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体极易通过直接接触、污染食物和饮水、接触感染物品等途径传播,因此对于畜禽养殖业,尤其是猪的养殖业,进行综合防控,防止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1. 确保栏舍干净卫生,定期消毒保持猪舍的干净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基础。

要定期对栏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障栏舍的卫生。

清理栏舍地面的粪便和固体物,确保栏舍内的环境清新无异味,有利于猪只的健康和生长。

对栏舍进行消毒可以杀灭病源和细菌,减少疾病的传播。

消毒时要选用安全、有效的消毒剂,按照消毒剂的说明进行消毒,确保消毒的效果。

2. 段隔管理,分批养殖为减少猪只之间的交叉感染,生产管理人员应采取分段养殖的措施。

即按照不同生长阶段、不同饲养条件来将猪只分隔开来,并对不同栏舍间进行有效隔离,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此外,分批养殖还可以有效地合理利用栏舍内部的空间和猪只资源。

3. 饲养环境优化,提高猪只免疫力对养殖环境进行优化,创造良好的生活和饲养条件,有利于提高猪只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要确保猪只的养殖环境温度、湿度、气氛等适宜,同时要保持充足的饮水和清洁卫生环境,避免猪只的营养水平不足和抵抗力下降。

4. 积极预防,及时诊断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是综合防控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猪群的监测,对可能发生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时期和场所进行预告和预防,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情的加重。

对已经患病的猪只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减轻猪只的痛苦和病情。

同时要根据疾病的情况辨别病原体,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以便更好的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永远要保持警觉,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控流行性腹泻的传播。

只有严格的卫生管理、优化的饲养环境、及时的诊断防治等综合措施,才能更好的保障畜禽养殖的健康发展及国家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蓝天白云。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预案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预案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PEDV 既可通过粪便经口传播,也可以形成气溶胶后经空气传播,猪场存栏量越大,分布越集中,猪群流转速度越快,PED 越难控制。

PEDV 一旦侵入猪场,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很难清除,表现为常年间歇性发病,或季节性发病。

据统计,初生仔猪对PED 有较高的发病率,首次流行时的发病率可达100%,流行期发病率在50%以上。

母猪的PED 发病率高低不一,首次暴发时,母猪群中近70%的母猪会出现水样腹泻症状;长期感染的母猪群一般不超过10%的母猪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在死亡率方面,1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会出现持续腹泻,3~4 d 后会因脱水而死亡,3日龄内、1周龄以内、10日龄以上、15日龄以上的仔猪死亡率分别为100%、50%以上、30%以内和10%以内;年龄越大死亡率越低,较大年龄的猪大约1周后康复。

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一样,控制PED 的指导方针为: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防控。

当发生PED 时,减少损失的关键点有:提高母猪的抗体水平;防止母猪回奶;推迟发病年龄;防止继发性感染;脱水维持治疗。

根据以往的PED 控制案例以及PED 的发病规律,形成以下防控预案。

1 日常巡防在日常巡查中,猪场场长或技术员应注意猪群的以下典型症状:水样稀粪,呕吐,脱水,喜卧,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疾病传播迅速;仔猪粪便表现为水样腥臭,不自禁流出;母猪、育肥猪的粪便呈水样腥臭,稀粪喷射或不自禁流出等。

2 采样部位当发现猪群行为异常、怀疑发生PED 时,宋团伟(1.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上海 201302;2.上海种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2;3.上海市浦东中图分类号:S815.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0769(2022)06-0124-04摘 要: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流行性腹泻的有效防控措施
迅达康兽药畜药技术部宁旭杰
伴随着东北寒冷的冬季,猪场杀手也悄然进入猪场,呼吸道、肠道疾病开始蔓延,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流行性腹泻等疾病开始大面积出现在猪场,今天就猪流行性腹泻跟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猪流行性腹泻跟传染性胃肠炎很是相似,但流行性腹泻主要以呕吐、水样腹泻、食欲下降为主。

在宝利一家养殖户家里就发现了类似情况,一开始育肥猪出现拉稀,只有个别的出现,但两天后猪群开始大面积出现水样腹泻,呈灰绿色,有的猪开始呕吐,呈黄色水样,伴有油浮,聚堆,有的猪体温升高39.5℃-40.5℃;母猪体温正常,奶水质量下降,采食量降低,精神沉郁,灰绿色水样腹泻;哺乳仔猪也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死亡。

猪只整体消瘦,踩压腹部可出现出门喷出黄色水样粪便,剖检可见,肠道膨胀扩张,充满泡沫状黄色液体,肠壁变薄、透明,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下面是我给养殖户的一些建议:
一、做好饲养管理和预防工作:
1、加强保温工作,特别注意昼夜温差;
2、平时保持猪舍干爽,垫草要保持干燥;
3、保持饲料的营养充足;
4、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5、在此病高发季节可提前用1kg季季安+800g优舒克拌1吨
料预防;
6、母猪围产期可用能过奶的1kg季季安加800g优舒克拌1
吨料,通过奶水预防仔猪腹泻及母猪产后三联症;
二、针对流行性腹泻的治疗:
1、饲料加药:季季安(2kg)+优舒克(800g)拌料1吨
2、卡维舒+免疫肽饮水
3、每天对猪舍进行消毒
4、中午气温高时可进行猪舍通风
5、在病猪恢复期可用常源舒(2kg)+免疫肽(1kg)每吨饲料,拌
料一个月,然后减半长期使用;
在使用此治疗方案后猪的腹泻三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5天基本痊愈,病猪采食量开始上升并趋于正常采食量。

下面是个人一点小方案:针对哺乳仔猪在病发期应该葡萄糖+庆大霉素+Vc进行灌服防止仔猪脱水死亡;空怀母猪在严重时可静脉注射人用诺氟沙星6瓶(250ml\瓶),两天基本痊愈,怀孕母猪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