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 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教学设计 教案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 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教学设计 教案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1912年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3、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懂得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教师相机出示喻培伦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黄花岗起义烈士喻培伦。
6、除了喻培伦,黄花岗起义中还有一位著名的烈士,叫林觉民。
出示林觉民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烈士林觉民。
指生讲一讲烈士林觉民的英雄事迹,进一步体会林觉民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7、除了喻培伦和林觉民之外,黄花岗起义中还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下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他们的英雄事迹。
预设:
在广州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
在广州市,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叫中山市。
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等。
在他的家乡广东省中山市翠亭村,建立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6、教师分别展示中山大学、中山市、全国各地的中山街道和中山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之情。
2、出示课本55页武昌起义的油画和其他有关武昌起义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武昌起义。
3、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55页上面的一段文字,进一步了解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和武昌起义的意义。
4、教师引导:武昌起义胜利之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三课时)》优质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三课时)》优质教案

《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8课课时安排:3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三课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初步了解民主与专制的区别,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通过了解民主共和渐入人心的过程,感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所作出的努力;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树立为振兴中华接力奋斗的信念。

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重点)2、感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所作出的努力。

(难点)3、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树立为振兴中华接力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1、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2、民主共和渐入人心的过程。

3、孙中山为实现民主共和所作出的努力。

教学难点:1、感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所作出的努力。

2、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树立为振兴中华接力奋斗的信念。

课前准备:1、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入课题。

2、相关历史资料和课件。

3、课堂活动的材料。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三课时,主要讲述中华民国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民主共和渐入人心的过程,以及孙中山为实现民主共和所作出的努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三课时,这节课主要讲述中华民国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民主共和渐入人心的过程,以及孙中山为实现民主共和所作出的努力。

首先,我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请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学生:是一个古代的皇宫。

教师:对,这是古代的皇宫,皇宫里住着一个皇帝,他统治着整个国家,他的权力是无限的。

那么,你们知道这样的统治方式叫什么吗?学生:专制。

教师:很好,这就是一种专制的统治方式,而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学生:民主社会。

【大单元教学设计】道法五下 第3单元 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大单元教学设计】道法五下 第3单元 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2.通过观看“感动中国”等栏目,说说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成就,知道文明道德风气的不断弘扬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一种表现。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观看视频,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4.通过演讲等活动,说说我们作为青少年肩负的使命以及怎样做新时代好少年。
1.结合资料,准确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可能通过影视、报刊、书籍等各种途径,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所了解,但学生尚不具备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2.通过交流讨论,说说井冈山道路的意义,学习井冈山精神。
3.通过观看视频,知道遵义会议,说说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学习践行长征精神。主动维护国家荣誉,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1.观看视频,小组交流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2.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意义。
成功标准:(1)介绍内容完整,要点突出(2)小组全员参与,声音洪亮,表现大方得体
1.列举列强恶劣行径,细数中国人民顽强斗争史
成功标准:准确对应列举三条
待成功标准:列举两条及以下
2.小组探究,汇报中国遭受欺凌的原因
成功标准:结合实例,举出两条受欺凌的原因
待成功标准:未结合实例或原因不足两条
3.故事会-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
单元任务群
任务二
课型
新授课(2课时)
学习内容
课本内容: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统编版 五 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020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8.3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练习卷D卷

2020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8.3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练习卷D卷

2020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8.3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练习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进京赶考”指的是()。

A.七届二中全会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七届四中全会
2 . 以()事变为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

A.七七B.九一八C.西安D.推翻蒋家王朝
3 . 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列不属于其对中国的影响的是()。

A.侵略者烧杀抢掠,给中国带来了灾难
B.火烧圆明园,致使精美的皇家园林毁于一旦
C.给英法两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二、判断题
4 .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______)
5 .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民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______)
6 . 圆明园是被八国联军烧毁的。

(_____)
三、简答题
7 . 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圆明园的盛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判断题
1、
2、
3、
三、简答题
1、。

新部编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二课时

新部编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二课时
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从直观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便于学生理解。
讲授新课
话题一: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1.播放视频《中华民国成立》。
2.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亚洲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那究竟什么是民主呢?什么是民主共和呢?说说你的理解。
板书
第八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结束封建帝制
中华民国成立
(第一个共和制)民主
民主共和理念共和
一律平等
延伸拓展
话题三:辛亥革命不算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并能说它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是什么原因呢?课后查阅资料,同学间讨论,找出原因。
课后延伸查找资料,同学交流。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从国家管理、政治的角度用简单理论解释“民主共和”治国理念。帮助学生理解。
介绍孙中山治国理政的理念。
清楚中华民国的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念就是民主共和。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整理信息了解中华民国成立过程。
了解中华民国的法令,突出强调“中华民国之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理解民国与封建王朝人们的地位有本质的区别。
3.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意为人民。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

为民主共和而战教案新部编本

为民主共和而战教案新部编本
(4)但它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




一、革命原因
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5
二、过程
1、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2、君主立宪派掌权(第一阶段)
《人权宣言》核心内容:人权和法治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前夕
经济上:农业经济居首位;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等级制度森严()
思想上: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指出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就是三级会议的召开
二、热月政变
1、君主立宪派掌权(第一阶段)
1789年7月14日巴黎革命爆发后,国王路易十六失去了对政权的控制,巴黎出现了许多政治组织,其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斐扬派)控制了政权。在人民的推动之下,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吉伦特派掌权(第二阶段)
4、雅各宾派上台(第三阶段—高潮)
5、热月政变—结束1794.7
三、历史意义




《人权宣言》的内容:人权与法治
基本内容就书本阅读,由学生总结人权的内容;法治的思想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主权源于国民,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3)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革命发生的基本规律,了解了几大要素因此对于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过程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第3课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课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第3课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课件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所在地
出席会议代表省份及人数
1912年1月 孙中山 南京
17个省45名代表
这部法令都提出了哪些规定?你能理解其大概意 思吗?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 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个规定的提出 和封建王朝时人们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中华民国政府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 族人民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主 权应该属于全体国民;而封建王朝属 于君主专制,权力属于君主,其他人 只能听从君主。
作业布置
国家的兴亡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今天的 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继承革命先驱的精神?
(3)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握手礼。 (4)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 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1) 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 (2) 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 (3)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 出现“解放脚”。 (4) 影响:使女性摆脱了落后封建文化的迫害, 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 提倡女权的先声。
答案:B
二、选择题
2.对右图的法令认识正确的是( ) A这是新中国成立时颁布的 B这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 C有了这部法律,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答案:A
二、选择题
3. (多选题)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很多新风尚,下列属于新风尚的是 () A禁缠足 B剪发辫 C废跪拜
答案:ABC
拓展提高
三、简答题
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剪发辫、易服饰、改 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
(1) 剪辫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去旧的标 志。
(2)孙中山颁布限期剪辫令,剪辫深入城乡。 (3) 剪辫的影响:改变了旧的落后的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 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民族觉醒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二课时)教案
4.孙中山担任大总统时明确表示:“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听懂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5.孙中山这句话清楚表明中华民国政府之设立,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应该属于全体国民。
话题二: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又是怎样实现民主共和的,做了哪些积极地探索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延伸拓展
话题三:辛亥革命不算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并能说它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是什么原因呢?课后查阅资料,同学间讨论,找出原因。
课后延伸查找资料,同学交流。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资料一:阅读资料,填写学习单。
学习任务清单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所在地
出席会议有()个省的()名代表。
2.资料二:阅读资料,试着理解文中内容。
3.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很多法令,书中提到的是哪部法令?这部法令都提出了哪些规定?你能理解大概意思吗?
4.“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个规定的提出和封建王朝时人们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从国家管理、政治的角度用简单理论解释“民主共和”治国理念。帮助学生理解。
介绍孙中山治国理政的理念。
清楚中华民国的治国理念就是民主共和。
自主学习,培养解中华民国的法令,突出强调“中华民国之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理解民国与封建王朝人们的地位有本质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头的剪发辫到脚的放足运动。
教师继续提问:你了解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
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1.剪发辫(1)剪辫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去旧的标志。(2)孙中山颁布限期剪辫令,剪辫深入城乡。(3)剪辫的影响:改变了旧的落后的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第3课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教案
第3课时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课题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单元
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5
学习
目标
1.知道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两千多年的帝制,知道辛亥革命的影响。
2.了解辛亥革命后社会出现的新风尚。
重点
知道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教师继续提问: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清政府怎样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亚洲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那究竟什么是民主呢?什么是民主共和呢?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意为人民。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
2.易服饰(1)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2)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褂袍;女子礼服——褂裙。(3) 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4)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3.改称谓(1)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2)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总结语中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板书设计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1.1912.1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影响
课堂练习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难点
理解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中华民国建立》
学生观看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的事件,你了解多少?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视频中的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那么,你了解这一事件吗?知道这一事件带来了什么影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6.倡女权(1)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从军参政;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2)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中华民国建立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同学们对建立中华民国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建立中华民国这一重大事件,那么你知道具体情况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中华民国成立相关资料
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废跪拜(1)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2)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3)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握手礼。(4)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5.禁缠足(1)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2)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现“解放脚”。(4)影响:使女性摆脱了落后封建文化的迫害,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讨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民主共和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成立
帮助学生了解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做法
帮助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
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影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成立民主共和国,清帝退位,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教师提问: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又是怎样实现民主共和的,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多媒体展示表格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所在地
出席会议代表省份及人数
多媒体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图片和资料2资料
教师提问:这部法令都提出了哪些规定?你能理解其
大概意思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个规定的提出和封建王朝时人们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但影响巨大,你知道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华民国政府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应
该属于全体国民;而封建王朝属于君主专制,权力属于君主,其他人只能听从君主。
多媒体展示资料3资料和图片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剪发辩、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