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大分析测试中心简报-广东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合集下载

沉降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沉降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 二 题目: 沉降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第16周 星期 三 第 10-12 节(一) 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用沉降法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2.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二)实验原理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空气中也不例外。

虽然空气不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但由于气流、灰尘和水沫的流动,人和动物的活动等原因,仍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存在。

当空气中个体微小的微生物落到适合于它们生长繁殖的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时,在适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一个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就会形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即菌落。

观察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就可大致鉴别空气个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

(三)实验器材1、 试剂牛肉蛋白胨培养基配方:牛肉膏 1.0g, 蛋白胨 2g ,NaCl 1g, 琼脂粉 4g 水200mL ,pH 7.2~7.42、仪器及其他用品高压灭菌锅,操作工作台,三角瓶,培养皿,酒精灯,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倒平板:按常法配置上述培养基,装于500mL 三角瓶中,高压灭菌备用。

冷却至45-47℃左右,在超净工作台,倒8个平板备用。

2、暴露取样在指定的地点各放2皿,将平板皿盖打开,在空气中暴露5min 和10min,时间一到,立即合上皿盖。

3、培养观察: 细菌置于37℃培养,培养48h 计数平板上的菌落,观察各种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4、计算1m 3空气中微生物的数目奥梅染斯基(Омелянский)曾建议:如面积为100㎝2的平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置于37℃培养24小时后所生长的菌落数,相当于10L 空气中的细菌数。

X=2100100r N π⨯⨯ X :每m 3空气中的细菌数N :平板暴露5分钟,置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菌落数r :平皿底半径(㎝)(五)实验结果1、列表比较不同放置地点空气菌落种类以及数量的差异?X=01001002=π⨯⨯rN (六)思考题1.对沉降测定法的结果,进行分析。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用房分配标准及管理办法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用房分配标准及管理办法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用房分配标准与管理办法广工大设字[2004]6号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用房的配置和使用,更充分、合理、高效、公平的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教学、科研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用房指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园、东风路校区和龙洞校区所有建筑目的为实验室的建筑。

实验室面积以室内有效使用面积计算。

第三条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实验室用房的直接管理部门。

凡是实验室用房的分配、调整、使用、日常维护和室内装修改造等,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

第四条 学校关于实验室用房的分配标准、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实施。

第五条 实验室用房分为实验教学用房、科研用房和实验行政办公用房。

实验教学用房包括公共基础课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科研用房包括科研办公室、研究生用房和科研实验室。

第六条 实验室用房的分配标准主要依据各学院及有关单位所承担的本科生实验教学基本任务、研究生的基本规模和科研队伍的基本结构以及所承担的科研基本任务,并综合考虑各学院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 教学实验室用房面积分配标准 (一)公共基础课实验室面积标准A j1公共基础课实验室主要指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机械设计原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含有机、无机、分析和物化实验室)和力学实验室。

100/1A 11⨯⨯=SK j N K (平方米)其中K 1是考虑不同专业性质的调整系数,K 1取值如表1所示;N SK 是按学校教学计划该实验室承担的教学实验年人时数(如承担实训,按实际使用实验室时数); 表1 考虑不同专业性质的调整系数K 1j2100/4A 22⨯⨯=SK j N K (平方米)表2 考虑不同专业性质的调整系数K 2j3单独计算。

第八条 科研用房分配标准 (一)科研办公室面积标准A k1 以各学院教学、科研队伍的基本结构为基数,并考虑职称及学历结构因素。

课程思政融入《表面分析测试技术》的教学探索

课程思政融入《表面分析测试技术》的教学探索

2021年第10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44期 · 275 · 课程思政融入《表面分析测试技术》的教学探索吴起白1,张丹枫2,曾国勋1,王文广1*(1.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工业大学学位办公室,广东广州510006)Teaching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intoSurface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Wu Qibai1, Zhang Danfeng2, Zeng Guoxun1, Wang Wenguang1*(1.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2. Diploma Offi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Surface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is an applie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ies of materials surface morphology,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ntent of the course naturally, students can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while maste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ng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surface analysis;teaching reform;engineering courses;teaching exploration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专业课教师有必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科学合理地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互交融,发挥隐性教育的特色,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引领互促共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和工匠精神[2-3]。

广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模板

广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题目:《机械转子底座的振动丈量和剖析》实验报告姓名 + 学号:冯云凌(2111601211 )、实验时间:2016 年10 月24 日实验班级:专硕二班实验教师:邹大鹏副教授成绩评定:_____ __教师署名:_____ __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以前达成)1.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1.掌握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色和应用。

2.掌握振动的丈量和数据剖析。

实验要求: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丈量出电机的转速;而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丈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对丈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剖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2.初定设计方案 :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丈量出电机的转速;而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丈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利用获取的数据,使用MATLAB对丈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剖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3.实验室供给的仪器设施、元器件和资料本次实验的主要仪器设施有:机械转子系统,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USB 数据收集卡,计算机等。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简介:OD9200 系列振动速度传感器,可用于对轴承座、机壳或构造有关于自由空间的绝对振动丈量。

其输出电压与振动速度成正比,故又称速度式振动传感器。

其输出能够是速度值的大小,也能够是把速胸怀经过积分变换成位移量信号输出。

这类丈量可对旋转或往复式机构的综合工况进行评论。

OD9200 系列速度振动传感器属于惯性式传感器。

是利用磁电感觉原理把振动信号变换成电信号。

它主要由磁路系统、惯性质量、弹簧阻尼等部分构成。

在传感器壳体中刚性地固定有磁铁,惯性质量(线圈组件)用弹簧元件悬挂于壳体上。

工作时,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上,在机器振动时,在传感器工作频次范围内,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在线圈内产生感觉电压,该电压值正比于振动速度值。

广工实验报告

广工实验报告

广工实验报告广工实验报告引言:广工实验报告是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进行实验并撰写的一份详细报告。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并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写作等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讨论等方面对广工实验报告进行探讨。

实验目的:广工实验报告的第一部分通常是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和观察。

例如,在电路实验中,实验目的可能是研究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测量和计算这些物理量。

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和准确性对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广工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它解释了实验现象和结果的科学原理。

实验原理通常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公式和实验设备的介绍。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实验原理可能涉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学生需要在实验原理中准确地描述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化学或工程原理,并引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广工实验报告的具体操作过程。

学生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实验步骤应具体、准确,以便其他人能够根据报告进行相同的实验。

在描述实验步骤时,学生应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广工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数据、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实验结果应以表格、图表或图像的形式展示,以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

同时,学生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实验报告的质量至关重要。

讨论:讨论是广工实验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可以在这一部分对实验进行评价、总结和展望。

学生可以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分析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此外,学生还可以探讨实验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研究方向,展示对实验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广东工业大学-InGaAs-APD特性研究及1310nm单光子探测

广东工业大学-InGaAs-APD特性研究及1310nm单光子探测

p h o t o n d e t e c t i o n , b u t t o o l o w t e m p e r a t u r e i s n o t g o o d f o r d e t e c t i o n b e c a u s e o f a f t e r p u l s e a n d t h e b r e a k d o w n v o l t a g e . We a l s o d e s i g n e d t h e s i n g l e p h o t o n d e t e c t o r u s i n g t h e t r a n s i m p e d a n c e a m p l i f i e r , w h i c h i s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越来越低。 一种能够彻底防范第三者窃听的技术,己经越来越成为军事、 外交、商贸等领域的迫切需要。量子保密通信是密码学和量子力学相结 合的产物,它的安全性由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一一测不准原理和单量子态 不可克隆定理所保证 ,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量子通信的关键技
术之一就是红外 ( 1 3 1 0 n m. 1 5 5 0 n m)单光子探测, 这是因为光量子密钥
c r y p t o g r a p h y t o e n s u r e t h e s e c u r i t y o f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 T o d a y ' s
c r y p t o g r a p h y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v e r y s a f e , h o w e v e r ,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广东工业重点大学

广东工业重点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简介广东工业大学是具有50多年历史的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总面积3348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37余万平方米,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等多个校区。

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要求组织教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近300人,副高级职称700余人;设有19个学院和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6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45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和外国留学生。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教授评审权,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17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并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二级)5个,省重点扶持学科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广东省名牌专业1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建有各类研究所和教育、研究中心。

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计算机13000多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4.36亿元。

图书馆拥有藏书317万册、电子图书384GB,并采用共享方式,多渠道、大幅度拓展了信息资源使用范围。

学校不断改善的办学条件为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尤其重视对学生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19307338_中国“芯”与大湾区的“双向奔赴”——专访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

219307338_中国“芯”与大湾区的“双向奔赴”——专访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

14EDUCATOR 中国“芯”与大湾区的“双向奔赴”—— 专访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文 | 石依诺集成电路,被称为电子产品的“心脏”、国家的“数字粮食”,身居信息技术产业发展“C位”。

这一领域虽大有可为,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国每年要为进口芯片耗费2000多亿美元,国内市场对“中国芯”的需求与呼声越来越高。

直面挑战,广东工业大学于2021年整合“微电子学院”与“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成立集成电路学院(以下简称广工集成电路学院),攻坚“卡脖子”技术,切实服务粤港澳制造业,有效破解产教融合“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困境,实现“中国芯”与大湾区的“双向奔赴”。

学院在挺起地方院校发展脊梁的同时,亦为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燃起了“芯”希望。

这份“双向奔赴”的背后,是人才培养的横向与纵向融通——横向打破专业壁垒,以“2+2”“3+1”学制探索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纵向打通校企合作渠道,以IC班、匠心班等特色班紧密对接大湾区产业需求,为助力广东地区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输送高契合人才。

从战略谋划到实际落地,院长熊晓明是广工集成电路学院从创立到发展的主要执行人。

对于地方特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融合,他带来了新思路。

中国心打造“中国芯”,横向融通击碎学科壁垒在美国工作25年后,熊晓明决定辞职回国教书。

“个人的事业成就再大,其社会价值也比不过为祖国培养人才。

”熊晓明认为,中国集成电路专业急需高层次人才,以毕生所学培养几代学生为国家作贡献,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带着对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思考回国,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与多元的西方经验碰撞出一套中西合璧的育人理念,并将这份理念融入集成电路特色专业建设中。

他牵头创建了本科“2+2”“3+1”学制(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专业班),即学生入学后的前两年或三年在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习,在大三或大四参与学院的选拔,集中进行集成电路培养。

集成电路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物理学、材料学、计算机学等相关知识,这种跨学院、多专业的横向交叉融合培养模式,大大提升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工大分析测试中心简报2017年第1期(总第2期)要目1.中心建设工作2.仪器设备安装进展3.设备试运行服务概况4.网站及仪器共享平台建设5.工作展望1. 中心建设工作1.1. 办公环境改造中心办公与实验场地位于大学城校区科技楼北楼,分布在首层南侧、三层和四层。

档案室、实验室、人员办公室、多功能会议室、参观走廊等设计方案经内部装修于2017年8月基本实现,达到预期效果。

中心工作人员于2017年9月顺利进驻办公。

实验与办公场地实景(左上:档案室;左下:实验室;右上:人员办公室;右中:多功能会议室;右下:参观走廊)分析测试中心大楼(科技北楼)1.2.人才队伍建设中心在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学校相关部处的支持下,中心在人才引育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组织了多次招聘面试。

2016年12月,中心向校长办公会申请,引进一名来自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吴焱学博士。

吴博士于2017年10月入职,暂负责中心微区分析室相关工作。

吴焱学2016年11月、12月,2017年4月、11月,中心先后面向社会人员公开招聘实验技术人员(雇员制),累计接待面试44人次,先后确定了九名雇员。

侯婉儿杨春晓李夏潘成强陈瑜梁少霞李航李静林微甜2016.11至2017.11期间引进雇员2016.11至2017.11期间引进雇员一览表 序号入职时间 姓名 岗位 学历 毕业院校 12016.11 侯婉儿 质谱 实验员 硕士研究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2016.11 杨春晓 光谱 实验员 硕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32017.5 李 夏 物性 实验员 硕士研究生 兰州理工大学 42017.6 潘成强 质谱 实验员 硕士研究生 广东工业大学 52017.6 陈 瑜 物性 实验员 硕士研究生 中山大学 62017.6 梁少霞 质谱 实验员 硕士研究生 中山大学 72017.11 李 航 核磁 实验员 硕士研究生 江汉大学 82017.11 李 静 生物 实验员 硕士研究生 大连大学 9 2017.11 林微甜 微区实验员 硕士研究生 暨南大学2017年4月,面向社会人员公开招聘实验技术人员(事业编),面试和接待13人次。

此次招聘的应聘人员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最终确定上报学校审批四人,但遗憾的是最终这四位人才因各自原因均放弃了入职机会。

至2017年11月,中心共有职工16人,其中在岗在编职工6人(含主任和副主任),雇员(含项目雇员)10人。

根据2016年第九次校长办公会纪要,中心编制暂定为23人,目前中心仍需加强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通过内培外引壮大和发展中心的测试队伍。

1.3.制度建设在中心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多方调研和学习,对比分析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等各大高校分析测试平台有关情况,拟定了《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收费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学校审批。

此外,中心的大仪设备与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办法也在调研讨论中,已形成《广东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试运行管理办法》、《分析测试中心绩效工资分配实施细则》、《分析测试中心低值品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和《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园分析测试中心中央空调使用暂行管理规定(2017)》等文件初稿。

随着设备的验收完成,中心也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将在后续工作中不断探讨和完善相关管理细则。

1.4.标徽设计结合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和中心的建设定位,完成中心标徽的设计。

中心以“一流的仪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服务”为宗旨,坚持以服务为本,以委托测试和自助测试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大型仪器高度开放共享,本着科学、公正、高效、准确的原则,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检测服务。

将中心发展理念凝聚成一个具体而醒目的标志对于增强人员凝聚力和提高中心知名度是十分必要的。

中心通过多方努力,在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专家教授指导下,经过多次讨论推敲和修改完善,确定了中心标徽。

标徽释义:(1)标徽以图形和英文字母构成,整体构成为圆形,与广东工业大学校徽享有共同图形“木棉花”,以示标徽的所属性。

标志的蓝色象征了中心对于分析测试理性、准确的态度。

(2)标徽中的主视觉“A”广东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标徽为分析测试中心首写英文字母,体现了中心以一流的设备和技术,提供一流测试服务的目标和宗旨。

(3)标徽“A”字母中呈现向上的趋势的浅蓝色带预示中心将不断发展,成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发展与融合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1.5.学术交流活动为不断加强中心测试队伍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确保中心服务水平的提升,中心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2016年9月至今,中心参与校内外与仪器功能应用和开发相关的会议和培训班有40余人次;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分析测试相关学术交流4场,参与讲座师生达500余人次。

中心主要学术交流活动一览表 序号时间 主题与内容 12016.9 成立专家委员会,召开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中心发展规划。

22016.9 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的梁齐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的谢峻林教授举办实验人员与仪器管理专题讲座。

32016.11 参加国家认监委举办的2016年GLP 培训研讨及技术交流会。

42016.12 参加全国食品与环境分析测试学术研讨会。

52017.3 推荐两位老师参加广东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预备评审员培训。

62017.3 推荐三位老师参加高校实验室内审员培训、内部校准人员培训,并顺利获得内审员资格。

72017.3 参加微观分析固态样品培训课程。

82017.4 参加电镜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技术交流会。

92017.4 参加赛默飞世尔科技材料科学应用解决方案华南理工大学专场研讨会。

102017.6 受邀参加岛津2017年大型分析仪器技术研讨会。

112017.6 参加日立电镜新产品发布会。

122017.8 参加HORIBA 拉曼及荧光光谱技术研讨会。

132017.8 参加ULVAC-PHI 表面分析应用与技术用户会议。

142017.8 参加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152017.8 参加第三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

16 2017.8 邀请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姚文清高级工程师,以“电子能谱技术与纳米材料表征”为题,交流学习。

17 2017.10 邀请安徽大学电镜专家林中清高级工程师以“扫描电镜的基本认识”、“弥漫在扫描电镜中的迷雾-探头分类及选择”、“扫描电镜在化工及材料领域的应用实例及展望”为题,交流学习。

18 2017.10 入选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

19 2017.11 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前来中心参观指导,以“测试中心的发展与高质量的技术服务”为题,交流学习。

20 2017.12 参加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为更好把握中心发展脉络,2016年9月中心成立分析测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并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专家组成员由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授、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分析测试机构同行专家和我校相关学院的二十几位专家组成。

分析测试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大会2017年10月,中心主任许燕滨入选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常委,来自包括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全国24所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青年骨干共同形成了首届青年部委员会,广东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是唯一入选的地方院校。

中心主任许燕滨入选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常委邀请梁齐教授和谢峻林教授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邀请姚文清高工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邀请林中清高工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邀请朱永法教授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左上:ULVAC-PHI 表面分析应用与技术用户会议;左下: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右上: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右下:微观分析固态样品培训课程)参加2016年全国食品与环境分析测试学术研讨会参加第三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2.仪器设备安装进展中心购置的首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52台套,合计10900余万元,分属五个检测分室:微区分析室、物性分析室、光谱分析室、质谱分析室和生物分析室。

中心本阶段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仪器设备的安装条件确认和实验室改造、设备进场和安装、设备培训和试运行。

2.1.设备安装条件确认和实验室改造从2016年起,中心上下为实验室整体装修建设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为保证每一台设备的安装要求,中心全员参与装修过程,无论周末、节假日,还是暑假,坚持逐一确认每台仪器的安装条件与要求,做到精准对接,大大提高了后期设备安装的效率,同时保护了设备。

实验室装修改造总体进度装修改造后实验室现场实景(1)确认安装场地条件:中心把52台套仪器根据规划分配到五个分析室中,由各分室负责人落实每台仪器的具体安装环境要求,并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逐一确认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仪器所需条件完成施工。

与仪器厂商确认后的安装条件资料(2)水电气路的细化设计:水、电、气的隐蔽工程的验收和每台仪器的用水(包括超纯水)、用电(强电、弱电)和用气(如高纯氮气、氩气、干燥压缩空气)的需求均经过仪器厂家和老师的细致检查与确认。

纯水系统和集中供气系统(3)接地和电磁屏蔽系统:中心的大部分仪器设备都需接地来保证仪器的运行安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需要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以便进行电磁试验,或者进行操作。

针对不同仪器的运行需求,中心完善了接地装置和电磁屏蔽系统,并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合格,之后方可安排仪器进场。

(4)新风系统: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对室内空气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各分室对实验室新风系统进行严格把关,保证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为仪器设备正常有序地运行提供保障。

新风系统(5)中央空调系统:中心经多方对比和调研之后,决定安装中央空调系统,以满足仪器设备的存放、安装、使用和维护需求。

2017年8月,中央空调系统建设完成并开始试运行,目前展示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中央空调系统(6)门禁和监控系统: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跟进门禁与监控系统的建设。

门禁和监控系统分别于2017年8月和9月完成安装调试后投入使用,目前运行稳定并取得预期效果。

门禁和监控系统2.2.设备进场安装和调试培训在设备安装条件确认和实验室改造的同时,中心老师与设备供应商保持积极联系,确认每台设备到货时间,以确保在实验室改造完成的同时,设备可及时进场安装调试。

设备进场和安装调试现场截至2017年12月,到货且完成安装调试和相关培训的有51台(98.08%),已通过验收的有36台(69.23%),培训人员达310余人次。

设备具体到货安装与培训验收情况详见附表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