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的进化历程

被子植物的进化历程
被子植物的进化历程

植物进化的历程

最古老的植物

藻类是所有植物中最古老的。大多数藻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每个可见的个体都没有根、茎、叶的区别━━是一个叶状体。藻类的体形差异很大,如生活在海洋中的硅藻就非常小,它是浮游生物中的浮游植物,而海带属就是一群很大的海藻,这些褐色海藻可长达4米,而果囊马尾藻则可长达几十米。藻也有不同形状:一些呈简单的线状(直线的或有分支的),另一些是扁平的形状或球形,并有凸凹不平的边缘。

按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

藻和红藻。绿藻(如海莴苣和水绵)只有绿色色素

━━叶绿素;褐藻(如墨角藻属植物)只有褐色和黄

色色素;红藻则含有红色和蓝色色素。藻类用色素来

获得能源,它们的生长也需要水和光。褐藻只能生长在海水中,绿藻和红藻也可

以生长在淡水中。有些藻类设法离开了水,如绿球藻

属生活在树皮或潮湿的旧墙上。

藻类进行繁殖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非常复杂。

一种长在岩石上的褐藻━━墨角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墨角藻可以是雄性或雌性的,或者同时既是雄性又是雌性的。在一定时间,叶状体的边缘出现膨胀,包住用来生产繁殖细胞(或叫配子)的繁殖器官,而生产出来的繁殖细胞被释放到水中,在水中受精,即雄配子和雌配子融合,形成单个细胞━━受精卵,再由受精卵长成新的植物。

我国学者一般将藻类分为11门:蓝藻、红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褐藻、裸藻、绿藻、轮藻。

最早的陆地“生产者”

美国古植物学家列塔里亚克在对宾夕法尼亚州晚奥陶纪古土壤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了某些环节动物或节肢动物从地表进入土壤深处的足迹化石。根据这些化石推测,供养这些陆生动物的陆生植物早在奥陶纪就已经出现了。由于在这些古土壤中没有发现任何大植物化石和微古植物化石,只有重结晶的钙质管状微粒,列塔里亚克认为,这些微粒是某种藻类。可见,在奥陶纪时,虽然陆地上还没有高等植物,但是却已经存在着陆生藻类植物;而且,陆生高等植物很可能就起源于这些陆生藻类的某些类群,而不是起源于逐渐迁往陆地的水生高等植物。

实际上,在前寒武纪就已经存在了古土壤,其中还发现了有机物的遗迹。

在地球历史上,由于古气候等因素的变化,海平面发生过无数次的上升与下降。对于陆地来说,当海平面上升时,一些低洼地区就被淹没,造成海岸线向陆地深处推进,这一过程称为海浸;当海平面下降时,这些低洼地区又露出海面,造成海岸线向海洋深处退回,这一过程称为海退。

就在前寒武纪海浸-海退过渡带,科学家发现了远古的微生物,其形态很象现代的陆生藻类。科学家推测,这些最早上陆的藻类,则很可能起源于太古代末或元古代初。而它们的后代地衣类植物,则很可能在早古生代就已出现;在志留纪沿海边缘,已经发现了它们的遗迹。

地衣实际上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藻类被菌丝包裹在里面,以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真菌享用;而真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提供给藻类。地衣附着在岩石上生长,能够产生石蕊酸,使岩石表面逐渐分解成为土壤,为其它陆生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因此,地衣可能为其它陆生植物由水上陆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真菌类由于不具有光合作用功能、营腐生或寄生性生活的特点,现在一般都被列为单独的一个界,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它们是某种原始的藻类植物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后不断演化出来的一个大门类,因此也把它们同藻类、地衣类一起列入低等植物的范畴。

最早的高等植物——蕨类植物从志留纪晚期开始在陆地上出现。

叶子长得像羊的牙齿的植物——蕨类

现代的蕨类植物的叶子都长得像羊的牙齿一样,因此最早研究它们的科学家就把它们也形象地称为“羊齿植物”。在地球自然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羊齿植物”实际上是最早的高等植物,它们在志留纪晚期已经开始在陆地上出现。

这些最早的陆生蕨类被称为顶囊蕨或光蕨。此后,蕨类植物分化为两支,其中一支经志留纪向泥盆纪过渡时期的工蕨发展到后来的石松类;另一支经泥盆纪早期的裸蕨发展出后来的节蕨(也叫木贼或楔叶)和真蕨。此外,在泥盆纪还发现有一类称为瑞尼蕨的植物,它们与高等植物一样具有维管束,同时又与低等植物一样没有气孔器,因此目前还很难确定它们的真正系统分类地位。

到了晚泥盆世,在早、中泥盆世盛极一时的裸蕨逐渐灭绝消失了,但是石松、节蕨和真蕨类开始走向繁荣。这些进化了的蕨类植物已经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可以使植物体得到稳定并深入到土壤下层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茎一方面使植物体能够直立起来,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维管束结构的形成为植物体产生了更为完善的输导系统以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输送;叶则成为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因其表面积的大大增加而使植物体能够更多地吸收日光中的能量。正因如此,蕨类植物在古生代后期将“地球园林”装点得分外秀丽。

数都是草本植物。但是在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蕨类

植物当中属于石松类的鳞木和属于节蕨类的芦木却都是

高大的乔木型木本植物。

鳞木可达三、四十米高,树身直径可达2米;它们的

树干与裸蕨一样两叉分枝;狭长的叶子可长达1米,叶子

上有明显的中肋;叶子呈螺旋状排列在树干上,长在其基

鳞木

部的叶座上;叶座突出于树干表面,一般呈菱形,由于排

列成螺旋状,当叶子脱落以后它们看起来很像鳞片状的印痕,鳞木即因此得名。 芦木生长在沼泽里,高达三、四十米,树干直径可达1米,叶子轮生在分枝的节上。芦木的叶子与鳞木的叶子起源不同,它们是由小枝变化而来的。

真蕨类比石松类、节蕨类更能适应陆地生活。它

们的叶子较大,又扁又平,而且分为上下两面,叶脉

分支也多,这样更扩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和效率。真

蕨类一般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生活在沼泽中,还有的

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数杈上。真蕨类中,生活在石炭纪

末期到二叠纪初期的树蕨有很大的树冠,密集成林。

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早二叠纪晚期至晚二叠纪早期,

云南及我国南方和西南的几个其它省份分布着一种叫做六角辉木的树蕨,有十几米高,树干直径超过20厘米,羽状复叶型的叶子很大,有两、三米长。六角辉木的茎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其树干的横切面上可以看到外部的皮层和极为复杂的组成中柱(根和茎的中轴部分)的维管束。维管束的直径约为10厘米,由七个同心环组成,最里面的一个呈圆形,其余的呈条带状。因此,这样的树干横切面看起来就形成了五光十色的六角形,这就是“六角辉木”名称的由来。

蕨类植物的大发展,促成了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原始森林的出现,使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脊椎动物由水上陆奠定了物质基础。

六角辉木树干横切面

赤裸着种子的植物--裸子植物

当古生代的蕨类植物形成地球上第一次原始森林的时

候,比蕨类植物更加进步的裸子植物已经在泥盆纪晚期悄然

出现了。但是在当时,地球上的气候温暖潮湿,蕨类植物的

发展更为顺利,裸子植物还不能获得优势。到了二叠纪晚期,

气候转凉而且变得干燥,蕨类植物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新

环境,逐渐退出了植物王国的中心舞台,裸子植物开始发挥

出其潜在的优越性而得到了大发展,并将它的繁盛一直持续

到白垩纪晚期。可以说,爬行动物王国里的植被是以裸子植

物为特征的。 裸子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在此之前出现的藻类和蕨类则都是以孢子进行有性生殖的。裸子植物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用种子繁殖上。 二叠纪晚期之前,蕨类植物之所以能够得到大量繁殖,主要依靠其孢子体产生大量孢子,飞散到各处,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很容易萌发成为配子体;配子体独立生活,在水的帮助下受精形成合子,合子萌发后形成新一代的孢子体。但是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孢子很难萌发成配子体,萌发出的配子体也不易存活;特别是,没有水不能受精,这就使蕨类植物的繁殖不能正常进行。

裸子植物的配子体不脱离孢子体独立发育,而是受到母体保护;它的受精不需要水作为媒介,而是采用干受精的方式。受精卵在母体里发育成胚,形成种子,然后脱离母体。此时如果遇到不利条件,种子可以不马上萌发,但却继续保持着生命力,待到条件合适时,它们再萌发成为新的植物体。因此,裸子植物保存和延续种族的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裸子植物起源于既有真蕨类特征,又有裸子植物特征的植物,即前裸子植物,其中包括古羊齿类和戟枝蕨类。古羊齿类生活在4亿多年前的晚泥盆世,主茎有

1.6米粗、35米高。戟枝蕨类生活在中泥盆世到晚泥盆世,有主茎和枝系之分,可高达10多米。

爬行动物王国 植被景观

在晚泥盆世,由前裸子植物进化出一支乔木状的

植物。它的叶子大多是典型蕨叶型的羽状复叶,但是

却有种子,因此被称为种子蕨。种子蕨虽然有了种子,

但却没有胚;虽然有了花粉粒,但是还没有花粉管,

也就没有花。这一方面证明了种子蕨是处于原始状态

的种子植物的先驱,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植物系统发育

中种子的出现早于花和果实。 在此基础上,裸子植物分化出了苏铁类和松杉类两大类,并在中生代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爬行动物王国里植被中的优势成员。

被子植物

——“有花植物”中的佼佼者

如果你到植物园去游玩,你一定会被那里各式各样姹紫

嫣红的花卉吸引;每年春天,伴着暖暖的春风绽放在田野、

山坡、庭院和路边的大大小小的花朵,也总是最使人感受到

春天的气息。作为生活在新生代的生物,人类是幸运的。我

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各种植物提供给我们的食物,还可以享受

到鲜花带给我们的美丽。因此,自古以来人类就对鲜花分外

感兴趣。在美术家的笔下和刻刀下,花朵永远是他们描绘或

雕琢的一种主题;在诗人和文学家的作品中,对花儿永远有

歌颂不尽的词句。而对于植物学家来说,花也是他们研究的

重点,甚至被他们当作了一个分类学中的术语——“有花植物”这一名称长期以来被当作种子植物的同义词,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有花植物”中的“有花”是指有“花被”或“孢子叶群”,但是实际上,蕨类植物里已经有了孢子叶群,而裸子植物却并没有真正的花被。因此,严格地来说,“

苏铁叶子化石

鲜花盛开的大地

花植物”并不能真正代表种子植物,因此这一名称已经渐渐地不用了。但是正是由于被子植物的花具有真正的花被,因此花成了它们区别于其它植物的最重要的器官。因此一提起花,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被植物学家分类在被子植物中的这一大类群。而且,正是因为被子植物拥有包括进步的花在内的各种进步特征,它们成为了从新生代开始直到现代地球上植物界中最占优势的类群。可以说,被子植物是有花植物中的佼佼者,而且也是整个植物界的佼佼者。

那么,被子植物“佼佼”在那里呢?

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一样是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囊(即胚珠)是裸露的,以后发育成的种子外面没有包被,也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胚珠包在子房里,以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种子被果实包在里面而不再裸露。这样的差别是这两大类植物最重要的差别,因此就成为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各自名称的由来。而这种差别本身已经体现了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进步的特征--具有保护的种子更有利于传播和发育成

新一代的植物体。

此外,被子植物还具有一系列其它的进步性。

作为生殖器官,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看起来很像是它们的花,但是与被子植物的花比起来,它们就原始得多了。它们或者只有雌蕊群、或者只有雄蕊群,一般只是果鳞集合而成的球状体(如松树的球果)。二叠纪时,某些裸子植物虽然也长有花被,但是这种花被比起被子植物的花被要简单得多。被子植物的花起源于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但是却比孢子叶球进步得多。一个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萼、花冠(二者合称花被)、雄蕊和雌蕊组成。花冠由花瓣组成,花瓣则是由小的孢子叶退化而形成。花瓣的的细胞内含有多种花色素和芳香油,因此花朵才色彩鲜艳、姹紫嫣红、香气四溢。花瓣的基部还有蜜腺,能够分泌甜蜜而芳香的汁液,这更增添了花朵的芬芳。花朵的这些艳丽色彩和芳香气息,能够招致各种昆虫光顾;昆虫在从花朵中寻觅、采撷或汲取养料的同时,就为植物进行了受粉工作。从此,植物界的有性生殖过程中除了靠风力的传粉之外,由多了一种有效的途径。这一途径实际上体现了植物与昆虫之间互利关系的建立,这种互利使得植物和昆虫能够共同进化,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为被子植物和昆虫的进化发展都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此外,被子植物在遗传、发育的许多过程中以及茎叶等结构上都体现了进步性。

花开花落几春秋

——被子植物的进化历程

在距今1亿4千万年前白垩纪开始的时候,更新、更进步的被子植物就已经从某种裸子植物当中分化出来。最原始的的被子植物的花粉发现于早白垩世地层中;近几年来,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许多可能是最早的被子植物的花的化石,为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最新的资料。

被子植物从早白垩世出现到早白垩世晚期只产生了20余个科,到了晚白垩世初期就已经有了45个科。

进入新生代以后,由于地球环境由中生代的全球均一性热带、亚热带气候逐渐变成在中、高纬度地区四季分明的多样化气候,蕨类植物因适应性的欠缺进一步衰落,裸子植物也因适应性的局限而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这时,被子植物在遗传、发育的许多过程中以及茎叶等结构上的进步性、尤其是它们在花这个繁殖器官上所表现出的巨大进步性发挥了作用,使它们能够通过本身的遗传变异去适应那些变得严酷的环境条件,反而发展得更快,分化出更多类型,到现代已经有了90多个目、200多个科。正是被子植物的花开花落,才把四季分明的新生代地球装点得分外美丽。

在被子植物的系统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是单子叶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出现。

最原始的被子植物是木兰目植物(木本),它们以及随后出现的其它一些被子植物都是双子叶植物。直到晚白垩世初期,单子叶植物泻泽目和百合目才出现。单子叶植物由双子叶植物分化出来,主要是由于适应不利气候条件而产生的形态上的某种变化所至。它们的茎中,许多维管束散布在薄壁组织里,不产生形成层。有些单子叶植物叶子中维管束很多,叶脉平行封闭,这样可以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加快输导作用的速度。单子叶植物主根不发育,却长有许多不定根。这些特征都有利于在一年中比较短的时间里快速地发育生长。有些种类的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中的甘蔗、玉米等,光合作用效率比其它植物高,其机理是吸收二氧化碳后先形成一种含有四个碳原子的糖(因此它们被称为四碳植物),而不是象其它植物那样先形成含有三个碳原子的糖(这样的植物被称为三碳植物)。四碳植物是比三碳植物更加进步的类型。

原始的被子植物都是木本植物,到了晚白垩纪初期出现了灌木和草本类型。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受到气温下降、气候干旱的影响。例如在高山和北极地区,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很难度过严冬,于是草本植物产生了地下茎,可以储存营养,度过严冬,待到第二年春回大地时地下茎又发芽生长出新的地上植物体。在干旱地区,草本植物则把一年中积累的营养集中储存在大量的种子里,并使种子富有顽强的抗旱性和生活能力以保证物种的繁衍,自身则在产生了种子以后死亡。由此,一年生草本植物就发展起来了。

此外,落叶性被子植物的出现也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原始的被子植物是常绿的。早白垩世晚期以后,被子植物转向北温带发展,在接近热带的中纬度南部干凉地带,开始出现了落叶植物。落叶可以减少水分蒸腾,用叶芽的形式储存养料,可以避免低温冻害。

在被子植物的进化过程中,还从原始的两性花分化产生了单性花。单性花先是雌雄同株,后来又出现了雌雄异株。从此,异花授粉取代了自花授粉,产生的种子可以接受双亲的遗传性状,增强了后代的生活力、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

附:

植物多数都是有花植物,也就是被子植物。世界上约有25万种(美国教材:26万-30万)有花植物,种类非常繁多。有花植物还可按照子叶数目,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双子叶植物则有两片子叶。

禾本科植物及其他单子叶植物的叶子通常又长又窄。约有4 000种有花植物是单子叶的,它们的花瓣多是三瓣,或是三的倍数。除了禾本科植物之外,单

子叶植物还包括香蕉、棕榈树、球茎植物如都金香、兰花。大多数有花植物都是双子叶的,叶子也都较为宽阔。双子叶植物,如枫树的叶子,都有从大维管束分成小组管束的叶脉,这些植物的花瓣通常是四或五的倍数。

科学家认为单子叶植物出现于8 000万~1.2亿年前之间,从双子叶植物演化而来。部分专家认为单子叶植物原本长在水中,有宽阔的叶子。这些早期的单子叶植物的叶子渐渐成为叶基与叶柄(连接叶子与茎部之处)。叶柄运输水分给叶子,而叶子渐渐就演化成如今细长的青草形状。

除了子叶数量之外,双子叶和单子叶之间还存在着其他很大的不同,尽管这些主要是指单子叶植物分支和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间的不同。许多早期分歧出来的双子叶植物会有些“单子叶”的特征,例如散乱的维管束、三基数的花朵和非三沟的花粉。此外,某些单子叶植物亦会有着“双子叶”的特征,如网状的叶脉。

种子:单子叶植物的胚胎有一个子叶,而双子叶植物的则有两个。

花朵:单子叶植物的花瓣为三的倍数,而双子叶植物的则为四或五的倍数。

茎:单子叶植物茎部维管束是散乱的,而双子叶植物的则是环状的。

次生长:单子叶植物的茎很少会显示出次生长,而双子叶植物的则很常有次生长。

花粉:单子叶植物的花粉有一个沟或气孔,而双子叶植物的则有三个。

根:单子叶植物的根是偶发成长的,而双子叶植物的则是长自胚根中。

叶子:单子叶植物的叶脉是平行的,而双子叶植物的则是网状的。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教案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 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 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 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 本节中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 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通过学习松树

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 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为什么裸子植物适于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 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要让学生观察球果,并 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进行对比;还要观察松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要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 本节组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 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 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生殖过程了解很少,这样对了解两 类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 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绿色开花植 物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 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 较长又不易观察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只作为选学内容,不必让学生了解的过于详细。 三、教法建议 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种子植物的实物,裸子植物要带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实。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找 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这样 它们都隶属于种子植物。然后找出它们最突出的区别, 即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在所有种子植物中还可以再分为两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这两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种子这一构造,但这两类植物又有许多重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生在果实里面,除了当果实成熟后裂开时,它的种子是不外露的,如苹果、大豆即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则不同,它没有果实这一构造。它的种子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决不会把种子紧密地包被起来。在马尾松的枝条上,会结出许多红棕色尖卵形的松球,当仔细观察时,会看到它是由许多木质鳞片所形成,它们之间相互覆盖。如果把鳞片剥开,可以看到在每一鳞片下覆盖住两粒有翅的种子。在有些裸子植物中,如银杏,它的种子外面,连覆盖的鳞片也不存在,种子着生在一长柄上,自始至终处于裸露状态。具有这些特性的植物,都称为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实包被住。但当我们检查某一植物是属于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时,并不都要去察看一下它们种子的情况,通常从其他一些特点来判断。首先看它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如果是草本植物,那毫无疑问,一定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全部是木本植物。如果碰到的是木本植物,那么先看看有没有花,有花的则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的。如果碰到没有花的木本植物,则可看叶片,裸子植物的叶片,除了银杏以外,叶形通常狭小,呈针形、鳞形、条形、锥形等。银杏叶片虽宽,但呈展开的折扇状,叶脉二叉分枝,也很容易识别。其他少数裸子植物叶片稍宽一些,也仅仅呈狭披针形。这一部分叶片稍宽的裸子植物也不会同被子植物相混,因为这些裸子植物的叶脉,除中脉外,侧脉都不明显,叶片质地也较厚,都是常绿植物。

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的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柔软。按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一般为一年生、二年生植物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数在生长季节终了时,其整体部分死亡,包括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如水稻,萝卜等。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的根、根状茎及鳞茎等能生活多年,如天竺葵等。与木本植物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他们茎的支持力量,草本植物的支持力量为膨压。(细胞吸水膨胀时对胞壁产生的压力。提供植物细胞的支持力,使它能维持形状。其中草本植物由于缺少木本植物所拥有的坚硬木质素,故其支持力依赖膨压。)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他们茎的结构,草本植物的茎为“草质茎”,茎中密布很多相对细小的维管束,充斥维管束之间的是大量的薄壁细胞,在茎的最外层是坚韧的机械组织。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也与木本植物不同,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分布在外侧而韧皮部则分布在内侧,这是与木本植物完全相反的,另外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不具有形成层,不能不断生长,因而树会逐年变粗而草和竹子就没有这样的本领。相比于木质茎,草质茎是更进化的特征。 木本植物 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具有形成层。 植物体木质部发达,茎坚硬,多年生。木本植物因植株高度及分枝部位等不同,可分为:①乔木②灌木③半灌木

“裸子植物”复习题

“裸子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球果 2. 种鳞 3. 孑遗植物和活化石 二、判断与改错 1.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前者具大孢子叶,后者具心皮。( ) 2. 裸子植物中无草本植物。( ) 3. 裸子植物的叶均为针形或条形。( ) 4. 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进化,而裸子植物的颈卵器却更为退化。( ) 5. 裸子植物无柱头、花柱,花粉不必萌发即可抵达胚珠,所以不形成花粉管。( ) 6. 裸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只具一个精子,所以不能进行双受精。( ) 7. 铁树叶为羽状复叶,均集生茎顶。( ) 8. 铁树胚具2片子叶,为双子叶植物。( ) 9. 银杏的外果皮肉质。( ) 10. 马尾松仅具一种叶型,即针形叶。( ) 11. 马尾松无短枝。( ) 12. 松科仅松属植物叶成束状着生。( ) 13. 冷杉不属于杉科,水松不属于松科,竹柏不属于柏科。( ) 14. 水杉叶对生,柳杉叶轮生。( ) 15. 柏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叶、珠鳞对生或轮生,水杉有此特征,却被置于杉科。( ) 16. 现代松柏纲有3科。( ) 17. 罗汉松种子下方紫红色的膨大部分为种托。( ) 18. 罗汉松种子下方的种托由珠托发育而来。( ) 19. 三尖杉属又称榧树属。( ) 20.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具颈卵器,裸子植物是颈卵器植物,而买麻藤科植物虽无颈卵器却仍属裸子植物。( ) 21. 买麻藤纲植物的大孢子叶称为盖被,盖被发育成假种皮。( ) 22. 草麻黄为裸子植物中唯一的草本植物而买麻藤科植物是裸子植物中仅有的一类藤本植物。( ) 23. 百岁兰是产于非洲西南部的旱生植物。( ) 三、填空 1. 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征为、、、 和。 2. 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常发生变态。铁树的大孢子叶为,银杏的为,松柏类的为,红豆杉科的为,罗汉松科的为。大孢子叶在被子植物中称。 3. 裸子植物具多胚现象。多胚现象可分为和两类。 4. 裸子植物通常可分为、、、和等五纲。 5. 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纲,目,科,属,种。其中引种栽培的有1科7属51种。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区别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区别 植物界大约有50万种植物,其中种子植物有近25万种。 裸子植物 1.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2.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叶 3.多数为直根系 4.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 5.都是木本,多乔木 6.单轴分枝式占优势 7.茎端无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有管胞,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有木射线,木薄壁组织或有或无 9.管胞有大型单列或双列的具缘纹孔,有眉条,有纹孔塞,有交叉纹孔场(松柏类) 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或含有射线管胞 11.茎中常有树脂道 12.韧皮部一般无筛管和伴细胞,有筛细胞和蛋白质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常聚集成群,很少有韧皮纤维 13.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14.形成层细胞比较长,平均长度约为3.6毫米 15.形成层不表现出叠生层次 16.营养叶的形态构造比较简单,多为针形和鳞片形,构造上多具旱生叶的特征 17.叶通常无叶鞘和托叶 18.有孢子叶球,而无真正的花 19.孢子叶球的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 20.主要是风媒传粉,传粉时有传粉滴 21.花粉管是用于吸收珠心的养料或输送精子,有些种类的精子具鞭毛(如苏铁)。传粉和受精的间隔时间长 22.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雌配子体永远被包裹在胚珠里 23.雄配子体比较复杂,多样化,有原叶细胞 24.雌配子体都起源于一个单倍体的大孢子 25.雌配子体的最初发育阶段的游离核数目很多,时间长。产生颈卵器26.胚胎开始发生时有游离核时期 27.无双受精作用,受精时有新细胞质形成 28.胚乳就是雌配子体(母本的),很发达,受精作用前就存在,是单倍体29.胚珠具有一层珠被 30.大多数种子内有强烈的多胚现象 31.不形成果实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区别

裸子植物 1.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2.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叶 3.多数为直根系 4.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 5.都是木本,多乔木 6.单轴分枝式占优势 7.茎端无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有管胞,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有木射线,木薄壁组织或有或无 9.管胞有大型单列或双列的具缘纹孔,有眉条,有纹孔塞,有交叉纹孔场(松柏类) 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或含有射线管胞 11.茎中常有树脂道 12.韧皮部一般无筛管和伴细胞,有筛细胞和蛋白质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常聚集成群,很少有韧皮纤维 13.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14.形成层细胞比较长,平均长度约为3.6毫米 15.形成层不表现出叠生层次 16.营养叶的形态构造比较简单,多为针形和鳞片形,构造上多具旱生叶的特征 17.叶通常无叶鞘和托叶 18.有孢子叶球,而无真正的花 19.孢子叶球的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 20.主要是风媒传粉,传粉时有传粉滴

21.花粉管是用于吸收珠心的养料或输送精子,有些种类的精子具鞭毛(如苏铁)。传粉和受精的间隔时间长 22.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雌配子体永远被包裹在胚珠里 23.雄配子体比较复杂,多样化,有原叶细胞 24.雌配子体都起源于一个单倍体的大孢子 25.雌配子体的最初发育阶段的游离核数目很多,时间长。产生颈卵器 26.胚胎开始发生时有游离核时期 27.无双受精作用,受精时有新细胞质形成 28.胚乳就是雌配子体(母本的),很发达,受精作用前就存在,是单倍体 29.胚珠具有一层珠被 30.大多数种子内有强烈的多胚现象 31.不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 1.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 2.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3.直根系和须根系均有 4.根尖顶端多为3层原始细胞 5.有草本也有木本 6.主要是合轴分枝式和假二叉分枝式 7.茎端具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有导管、管胞、木射线、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 9.有细小而多的具缘纹孔,无眉条,无纹孔塞,无交叉纹孔场 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

生物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公开课教案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说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通过分析资料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学习难点:了解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 :起作用 菜豆种子:由四个部分组成 子叶:片 :起作用 :由四个部分组成 玉米种子有(储存营养物质) 子叶:片 根据子叶的数目,我们又能将种子植物划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划分方法对种子植物进行分类了?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片:不同植物种子的着生位置 2、阅读书本82-83页,思考以下两题: ①种子植物可以分为哪两类?为什么这样划分? ②哪一类植物的进化程度高?为什么?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如油松、苏铁、云杉。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如荔枝、木瓜、桃。 (绿色开花植物) 3、分析与讨论 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起什么作用?

②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4、果实利于传播的特点 结论: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三、课堂小结 裸子植物 1、种子植物区别:有无果皮包被相同点:都有种子 被子植物 2、果实=果皮+种子 3、果实利于传播的特点 4、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四、课堂练习 1、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来自种子的() A、胚 B、胚乳 C、子叶 D、胚芽 2、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桃树种子裸露,没有果皮 C、松树的球果包被着果皮 D、松树种子裸露,没有果皮 3、种子的主要部分,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的是() A、种皮 B、胚 C、胚芽 D、胚乳 4、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保护种子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是() A、胚根 B、果皮 C、种子 D、子叶 5、以下属于被子植物的一组的是() A、椰子葡萄水稻 B、银杏松树白杨 C、水杉苏铁油松 D、银杏桃小麦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2知道植物进化历程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3说出化石和地层的关系 【技能目标:】 尝试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的探究过程,掌握对比的研究方法 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动植物化石与较晚的动植物化石进行对比,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教学方法:】阅图分析 对比讨论 【教具准备:】有关化石方面的证据资料 化石 进化的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二节 生物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导入 讲述:地球上生活着丰富多样和生物,有绿色开花植物,有脊椎 动物,有无脊椎动物……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类群,是怎样由地球上 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 讲述: 生命诞生之初,地球上只有最简单的单细胞藻类和单细胞动 物。而今的地球上,到处是丰富多彩的各类生物。那么现今的生物是 从哪里来的呢?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一直以来,神创论的观点占据 主导地位,认为人类和各种生物都是上帝或者神创造的。到底是不是 这样呢? 直到人类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化石以后,生物进化的观念 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化石是什么呢?生物是怎么样由简单进化到 现在复杂的各类生物的呢? 1.生物进化的证据 提问: 化石是什么? 回答::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讲述: 地质年代:地质学家将地质历史从老到新分成冥古代, 太古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编写:八年级生物备课组

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

关于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在哪些方面更加完善的讨论 作者:杨继敏 摘要:在所有种子植物中还可以再分为两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这两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种子这一构造,但这两类植物又有许多重要区别。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但到了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就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自新生代以来,被子植物就在地球上占有绝对优势。本文将对被子植物相对于裸子植物占有优势的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结构、功能、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正文 简单说来,顾名思义,裸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从而裸露在外的植物;而被子植物则是指种子植物中,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的植物。但若要对两者进行清楚完善的认识,还是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对两者的细微方面进行学术性分析。以下内容将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个部分进行论述。末尾将进行综述。 一、营养器官 (1)根 裸子植物多数为直根系,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而被子植物直根系和须根系均有,且根尖顶端多为三层原始细胞。直根系的特点是主根明显,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从外观上看,主根发育强盛,在粗度与长度方面极易与侧根区别,而侧根的发育就相对较弱。须根系由许多粗细详尽的不定根(由胚轴和下部的境界所产生的根)组成。在根系中不能明显地区分出主根。须根系的特点是种子萌发时所发生的主根很早退化,而由茎基部长出丛生须状的根,这些根不是来自老根,而是来自茎的基部,是后来产生的,称为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s)。不定根的数量非常惊人,如一株成熟的黑麦草有1500万条根及根的分支,根总长度达到644km,根表面积有一个排球场大,还有0.57立方米的土壤。从这一点上看,被子植物能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更容易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例如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就属于须根系。而且被子植物的根尖顶端比裸子植物的根尖顶端多一层原始细胞,能更有效的保护被子植物的根尖。 (2)茎 裸子植物都是木本,多乔木;单轴分枝式占优势;茎端无原套-原体;次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有管胞,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有木射线,木薄壁组织或有或无;管胞有大型单列或双列的具缘纹孔,有眉条,有纹孔塞,有交叉纹孔场(松柏类);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或含有射线管胞。茎中常有树脂道,韧皮部一般无筛管和伴细胞,有筛细胞和蛋白质细胞。韧皮薄壁组织

第一节“裸子植物”复习题

第一节“裸子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球果 2. 种鳞 3. 孑遗植物和活化石 二、判断与改错 1.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前者具大孢子叶,后者具心皮。( ) 2. 裸子植物中无草本植物。( ) 3. 裸子植物的叶均为针形或条形。( ) 4. 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进化,而裸子植物的颈卵器却更为退化。( ) 5. 裸子植物无柱头、花柱,花粉不必萌发即可抵达胚珠,所以不形成花粉管。( ) 6. 裸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只具一个精子,所以不能进行双受精。( ) 7. 铁树叶为羽状复叶,均集生茎顶。( ) 8. 铁树胚具2片子叶,为双子叶植物。( ) 9. 银杏的外果皮肉质。( ) 10. 马尾松仅具一种叶型,即针形叶。( ) 11. 马尾松无短枝。( ) 12. 松科仅松属植物叶成束状着生。( ) 13. 冷杉不属于杉科,水松不属于松科,竹柏不属于柏科。( ) 14. 水杉叶对生,柳杉叶轮生。( ) 15. 柏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叶、珠鳞对生或轮生,水杉有此特征,却被置于杉科。( ) 16. 现代松柏纲有3科。( ) 17. 罗汉松种子下方紫红色的膨大部分为种托。( ) 18. 罗汉松种子下方的种托由珠托发育而来。( ) 19. 三尖杉属又称榧树属。( ) 20.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具颈卵器,裸子植物是颈卵器植物,而买麻藤科植物虽无颈卵器却仍属裸子植物。( ) 21. 买麻藤纲植物的大孢子叶称为盖被,盖被发育成假种皮。( ) 22. 草麻黄为裸子植物中唯一的草本植物而买麻藤科植物是裸子植物中仅有的一类藤本植物。( ) 23. 百岁兰是产于非洲西南部的旱生植物。( ) 三、填空 1. 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征为、、、和。 2. 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常发生变态。铁树的大孢子叶为,银杏的为,松柏类的为,红豆杉科的为,罗汉松科的为。大孢子叶在被子植物中称。 3. 裸子植物具多胚现象。多胚现象可分为和两类。 4. 裸子植物通常可分为、、、和等五纲。 5. 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纲,目,科,属,种。其中引种栽培的有1科7属51种。 6. 铁树的精子是生物界中最的精子。 7. 银杏的大孢子叶球仅有1长柄,柄端有个形的,称为。 8. 如今处于野生状态的银杏仅见于。 9. 银杏雄株长枝伸展,大枝基部具,雌株长枝,无。银杏叶形,长枝上的叶大都具,短枝上的叶常具。 10. 松柏纲植物因叶多为针形,故称为,又因孢子叶常排成状,也称为。

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案第十五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第二课时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型:新课执笔:种少敏审核:种少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 根据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1、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1、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四、教学过程: 一、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探究 请阅读课本48页有关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探究内容,思考为什么加拉帕戈斯群岛各岛屿上地雀的喙具有明显的差异? 图3达尔文环球航行示意图

图4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喙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的大致历程。那么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 阅读课本52页内容,大致说出植物、动物的进化历程。 活动: 展示经过修改的生物进化树图片,并发给每组学生一种动物的号牌,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自己的号牌应该放在哪个号码上,放在上面的原因是什么? 播放生物进化大致过程 问题:1、学生根据动植物特征表和动画分析生物进化树,你得出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什么? 2、你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规律? 小结: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习题反馈: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裸子植物练习题

一、填空(1空1分,共10分) 1.颈卵器植物包括()()()。 2.藻类有性生殖包括()()()三种。 3.苔藓植物可以分为()()和()三个纲。 4.蕨类植物的主要营养体属于()体。 二、选择题(1题2分,共10分) 1.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A.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B.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C.有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D.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B画有两性花和单性花之分 C用种子繁殖后代,受精作用脱离了水的限制 3.D可通过缝合昆虫传粉 4.苔藓植物孢子体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茎 B、孢蒴 C、蒴柄 D、基足5.观察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时,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有根 B.都能固着在海底生活 C.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与人类关系密切,都能供人食用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有() A.一般都具有根、茎、叶、种子B.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宜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C.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并且都属于种子植物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苔藓植物基本特征

2.裸子植物主要特征 四、论述体(40分) 为什么被子植物占主导地位 一、1.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2.同配、异配、卵配 3.苔纲、藓纲、角苔纲 4.配子体 二、B C A C A 三、1.有类似茎叶的分化 生殖器官多为细胞结构具不育壁层 受精卵发育成胚假根无维管组织分化 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小型非维管植物 生活史具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多生活在阴湿陆地上 2.孢子体发达,乔木为主 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其颈卵器构造 孢子叶聚生成球花 具裸露的胚珠和种子 形成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 具多胚现象 四、(1)具有真正的花(2)具雌蕊雌蕊由心皮所组成,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 3 部分。胚珠包藏在于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为果实。它的进化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3)具有双受精现象在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雌雄识别机制:雌雄孢子体的识别发生在花粉和柱头之间,雌雄配子体的识别发生在花粉管与退化助细胞之间,这些识别机制实质上是雌雄性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卵细胞是自动的参与受精活动,是双受精的一主要方面。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受精方式是双受精4)多数具有导管,导管由于横壁的消失而成为植物体内上下畅通的管道。5)孢子体高度发达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在形态、

人教版七年级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中有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知识。本章教学内容,新教材做了较大的改变,不再要求讲述详细的分类学知识,而突出在“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绿色植物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学生在小学时初步学习过此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种子植物有一定的感性、并且对此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具有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这一章节的第一课时,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整体设计思路确定为: 课前: 师:收集与本节课有关的大量图片资料制成投影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和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录象。 生:每人带一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每组尽量不同。 课上: 创设情境,导出问题:采用音画情景,引发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重点问题。 自主反思,回顾总结:谈收获、说体会、讲应用。 发展个性,拓展问题:鼓励创新思维,增长课外知识。 课下: 认识我们周围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位置;了解果实对种子传播的作用。继续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的演讲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2、通过观察果实和种子的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3、通过推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谁更适应现在的环境培养学生由已知知识对未知知识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设计、组织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裸子植物 1.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2.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叶 3.多数为直根系 4.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 5.都是木本,多乔木 6.单轴分枝式占优势 7.茎端无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有管胞,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有木射线,木薄壁组织或有或无 9.管胞有大型单列或双列的具缘纹孔,有眉条,有纹孔塞,有交叉纹孔场(松柏类)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或含有射线管胞 11.茎中常有树脂道 12.韧皮部一般无筛管和伴细胞,有筛细胞和蛋白质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常聚集成群,很少有韧皮纤维 13.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14.形成层细胞比较长,平均长度约为3.6毫米 15.形成层不表现出叠生层次 16.营养叶的形态构造比较简单,多为针形和鳞片形,构造上多具旱生叶的特征 17.叶通常无叶鞘和托叶 18.有孢子叶球,而无真正的花 19.孢子叶球的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 20.主要是风媒传粉,传粉时有传粉滴 21.花粉管是用于吸收珠心的养料或输送精子,有些种类的精子具鞭毛(如苏铁)。传粉和受精的间隔时间长 22.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雌配子体永远被包裹在胚珠里 23.雄配子体比较复杂,多样化,有原叶细胞 24.雌配子体都起源于一个单倍体的大孢子

25.雌配子体的最初发育阶段的游离核数目很多,时间长。产生颈卵器 26.胚胎开始发生时有游离核时期 27.无双受精作用,受精时有新细胞质形成 28.胚乳就是雌配子体(母本的),很发达,受精作用前就存在,是单倍体 29.胚珠具有一层珠被 30.大多数种子内有强烈的多胚现象 31.不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 1.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 2.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3.直根系和须根系均有 4.根尖顶端多为3层原始细胞 5.有草本也有木本 6.主要是合轴分枝式和假二叉分枝式 7.茎端具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有导管、管胞、木射线、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9.有细小而多的具缘纹孔,无眉条,无纹孔塞,无交叉纹孔场 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 11.茎中通常无树脂道 12.韧皮部通常有筛管和伴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分布多样化,常有韧皮纤维 13.无限维管束与有限维管束均有 14.形成层细胞比较短,平均长度约为0.6毫米 15.有叠生形成层和非叠生形成层两种类型 16.营养叶的形态多种多样,构造复杂,旱生、水生和中生叶的类型均有 17.叶通常有叶鞘或托叶 18.具有真正的花 19.花的各组成成分多呈轮状排列 20.有风媒、水媒、虫媒和鸟媒传粉,传粉时无传粉滴 21.花粉管是用于输送精子,精子不具鞭毛,传粉和受精的间隔时间短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

初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活动教案学设计

生物进化优质课说课稿 说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2节第一学时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北师大版的书,在我县已经应用多年,该书编排比较便于学习,活动的安排及彩色插图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主要以陈述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接受,这是北师大教材的一大亮点,这也是我对北师大教材的认识。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生物课学习,爱学习的已经有一定的生物基础,而不爱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还很欠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给予教学,既要关注学困生,也要注重培养优等生,让大家能共同完成学习。 说课题: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2节生物的进化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进一步复习巩固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对地层、化石、始祖鸟的比较,认识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设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激励学生保护生命,热爱生物圈,形成生 物圈是一个大家庭的观点。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2)、通过化石资料的分析,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难点:通过完成化石资料分析,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说教法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说教学资源准备: (1)生物化石课本图片和课件相结合进行教学 (2)动植物化石及始祖鸟化石课件复原模型 说课时本节教学内容安排3课时,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谈话导入课题 活动1:认真观察图片资料,分析什么是化石? 2,:从对生物化石的学习研究中,我们得到什么信息? 3:通过学习知道生物进化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什么? 活动2:介绍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过程,同时展示始祖鸟化石复原模型或图片。 思考:1、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古代爬行动物有哪些相同点? 2、你能对始祖鸟的发现做出什么推测?

动物进化历程

简述动物界演化的历程 一、无脊椎动物的演化历程 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多细胞动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演变而来的。一般认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原始的鞭毛虫类,因为它们有许多种类表现出向多细胞状态发展的倾向,如团藻、空球藻等。 低等多细胞动物有多孔动物和腔肠动物。它们具有内外两胚层。内胚层是由囊胚细胞内陷或移入形成。在多孔动物,内胚层围的原肠腔不具有消化能力,只有细胞内消化,被认为是进化过程的侧生动物;而在腔肠动物,原肠腔即消化循环腔,原肠胚的开口则成为将来的口。腔肠、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动物等各门动物都为原口动物。 扁形动物是无体腔的三胚层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在个体发育上都有担轮幼虫期,被认为是由原始的担轮动物祖先演变而来的。 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有许多共同特点,如相似的体形,两侧对称,分节现象,链状神经系统,因此节肢动物被认为是由古代的环节动物演变而来的。 在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它们的口是在原口的相对的一端发生的,原口封闭为肛门,而在相对的一端发生口,故称为后口动物。 后口动物中棘皮动物虽体呈辐射对称,但幼体是两侧对称的,这说明其祖先仍然是两侧对称的动物。棘皮动物的幼虫和半索动物的幼虫很相似,这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 二、脊椎动物的演化 从进化的过程和规律看,脊椎动物应该是从无脊椎动物演化而来的,其间一定具有许多中间类型的阶段。由于无脊椎动物没有坚硬的骨骼,所以只有从比较解剖学和比较胚胎学方面的材料来寻找演化的线索。 脊椎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脊索、咽腮裂和背神经管,因此脊椎动物与原索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即原始无头类,推测可能发生在寒武纪。原始无头类演化出前端具有脑、感官和头骨的原始有头类,即成为脊椎动物的祖先。而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可能是原始无头的两个特化分支。 脊椎动物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水中的演化;从水中到陆地的演化——两栖类、爬行类的演化;鸟类和哺乳类的演化。 (一)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原始有头类可分为两支:一支比较原始,无上下颌,如出现于古生代奥陶纪的甲胄鱼,兴盛于志留纪和泥盆纪,它们的身体外被笨重的骨甲,

裸子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态结构对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难点:松的形态结构与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设计思想: 学生对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由于上一节学习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对于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的这方面内容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 手段:以学生观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问题:带硬壳的松子是松树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学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种子后,出示松树带种子的雌球果(已裂开)和杏的果实(可用刀剖开),引导学生观察松子和杏仁分别长在松和杏的什么结构上?种子是否裸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总结: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实。 (2)杏的种子长在果实内,种子是不裸露的,属于被子植物。松的种子长在雌球果上,种子是裸露在外的。这一类种子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松的生活环境: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自然界,在电影电视中所见到的松树的情况,说出松树的生活环境,使学生了解松树不仅广泛生活在陆地上,而且还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甚至是岩石的缝隙中。 (二)松的形态结构: 1、出示有关松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松的根、茎、叶等结构的形态特征,分析松为什么能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 2、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3、总结、补充:松树的根系十分发达;茎杆高大、粗壮;叶呈针状。 4、出示录像或挂图:简单介绍松的生殖过程。 注意:由于学生没有较多有关传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绍的内容一定要很简单。 重点强调一点: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种子,且种子是裸露的,带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介绍我国的裸子植物。 2、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总结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纠正和补充。 (四)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和经济意义: 1、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出示有关介绍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

生物的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历程》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生物的多样性”主题之下。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前一章学习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公众普遍关心的科学话题。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在课本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化石。很多学生对化石不是很了解,但又有很大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好奇心,也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涉及到的生物种类及其主要特征虽然基本上都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已经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遗忘。而且还有一些动物没有学过,比较陌生。 根据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能够掌握比较法进行研究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比较法在研究生物中的重要作用。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1、通过对地层、化石、始祖鸟、各种细胞色素C的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通过完成进化树排列出生物进化顺序,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化石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态度。2、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物进化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2、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难点:1、比较法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渗透启发和引导,配以多媒体放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法:阅读、观察、分析、讨论、比较、归纳,掌握方法才是首要的。 六、教学流程 导入:原始生命的产生,揭开了生物进化发展的新纪元。经过几十亿年的发展,今天,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是一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世界。在这个生命世界中,生存在大约二百多万种的生物。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怎么样产生的呢?我们通过一个简短的片子初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资料(2mins) 这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生物进化的历程。(板书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是没有人能够经历这段历史,科学家需要进行科学的推测,那证据呢? 学生:化石。 教师: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什么是化石?和普通的石头有什么区别? 资料一: 第一组图片:三叶虫的化石图(遗体) 恐龙蛋化石图(遗物) 琥珀(生活痕迹) 教师阐述化石的概念: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第二组图片:地层结构图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强调学生对照文字说明仔细观察不同地层生物的类型) 学生观察后思考: 1、越深的地层形成越早还是越晚? 2、通过比较不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你能说出哺乳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的进化顺序吗?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 1、后来者居上!

动物进化历程讲解

简述动物界演化的历程 生命在地球上演化的历史漫长而神秘。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动物的始祖在哪里?是怎样进化的?我经过查阅有关资料,现对动物界的演化历程做以简要概述。 一、无脊椎动物的演化历程 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多细胞动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演变而来的。一般认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原始的鞭毛虫类,因为它们有许多种类表现出向多细胞状态发展的倾向,如团藻、空球藻等。 低等多细胞动物有多孔动物和腔肠动物。它们具有内外两胚层。内胚层是由囊胚细胞内陷或移入形成。在多孔动物,内胚层围的原肠腔不具有消化能力,只有细胞内消化,被认为是进化过程的侧生动物;而在腔肠动物,原肠腔即消化循环腔,原肠胚的开口则成为将来的口。腔肠、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动物等各门动物都为原口动物。 扁形动物是无体腔的三胚层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在个体发育上都有担轮幼虫期,被认为是由原始的担轮动物祖先演变而来的。 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有许多共同特点,如相似的体形,两侧对称,分节现象,链状神经系统,因此节肢动物被认为是由古代的环节动物演变而来的。 在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它们的口是在原口的相对的一端发生的,原口封闭为肛门,而在相对的一端发生口,故称为后口动物。

后口动物中棘皮动物虽体呈辐射对称,但幼体是两侧对称的,这说明其祖先仍然是两侧对称的动物。棘皮动物的幼虫和半索动物的幼虫很相似,这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 二、脊椎动物的演化 从进化的过程和规律看,脊椎动物应该是从无脊椎动物演化而来的,其间一定具有许多中间类型的阶段。由于无脊椎动物没有坚硬的骨骼,所以只有从比较解剖学和比较胚胎学方面的材料来寻找演化的线索。 脊椎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脊索、咽腮裂和背神经管,因此脊椎动物与原索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即原始无头类,推测可能发生在寒武纪。原始无头类演化出前端具有脑、感官和头骨的原始有头类,即成为脊椎动物的祖先。而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可能是原始无头的两个特化分支。 脊椎动物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水中的演化;从水中到陆地的演化——两栖类、爬行类的演化;鸟类和哺乳类的演化。 (一)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原始有头类可分为两支:一支比较原始,无上下颌,如出现于古生代奥陶纪的甲胄鱼,兴盛于志留纪和泥盆纪,它们的身体外被笨重的骨甲,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不久就被淘汰。现存的只有七腮鳗和盲鳗等少数,由于无上下颌,只好过着半寄生的生活。另一支产生了上下颌,能主动的生活,成为了鱼类的祖先。 最早的原始有颌鱼类是盾皮鱼类,出现于古生代的志留纪,兴盛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题: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年级:七年级授课类型:新课课时:1课时 主备:杨琼审核:编号: 班级:姓名:第几组: 学习过程教师备课或学生笔记栏【学前反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裸子植物?什么叫做被子植物?并且能够区分裸子植物和被 子植物? 2、了解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 【新知探究】 1、什么叫做种子植物? 2、种子植物包括哪两大类群? 3、什么叫做裸子植物?请你举例三种? 4、什么叫做被子植物?请你举例三种? 5、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是什么植物? 【基础演练】 完成《学法大视野》P39页基础闯关的第4题、第6题。 【综合提升】 1、平时我们所吃的银杏的“白果”是它的果实,还是它的种子? 2、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阅读书本83页)

3、完成《学法大视野》P39页的基础闯关第8题。 提示:在生物学中,果皮指的不仅仅是果实最外面的一层皮, 还包括我们所食用的果肉部分。 【知识梳理】 回忆前面学习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知识点,完成《学法大视野》 P39页—40页的能力提升的第9题表格。 【当堂检测】 【课后反思】 1.学习状态:①很认真;②还可以;③还要加油 2.参与程度:①展示了__ _次;②质疑、补充了 ___次;③板书了__ _次。 3、今天的学习目标你达到了吗? 【知识链接】 裸子植物保护种类 初步查明,中国裸子植物绝灭种有崖柏(Thuja sutchuanensis,现已重新发现,并未灭绝);仅有栽培而无野生植株的野生绝灭种有苏铁(铁树)(Cycas revoluta)、华南苏铁(C. taiwaniana)、四川苏铁(C. szechuanensis);分布区极窄,植株极少的极危种(critically endangered)有多歧苏铁、柔毛油杉(Keteleeria pubescens)、矩鳞油杉(K. oblonga)、海南油杉(K. hainanensis)、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元宝山冷杉(A. yuanbaoshanensis)、康定云杉(Picea montigena)、大果青杄(P. neoveitchii)、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短叶黄杉(Pseudotsuga brevifolia)、巧家五针松(Pinus squamata)、贡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lanceolata)、台湾穗花杉(Amentotaxus formosana)和云南穗花杉(A. yunnanensis)等。濒危和受威胁的裸子植物约63种,约占种数的28%,其中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和台湾穗花杉(Amentotaxus formosana)被列入世界最濒危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