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18-19版: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创新设计)

18-19版: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创新设计)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预习导引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

2.认识爱因斯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重点:爱因斯坦及其主要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

2.难点:相对论的提出及影响。

一、提出狭义相对论1.成长历程(1)出身:1879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一个犹太血统家庭。

(2)童年:善于思考,对自然界的现象总爱寻根问底。

(3)中学:被赶出校门,坚持自学。

(4)大学: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主修数学和物理。

迷上了物理学,为以后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2.提出狭义相对论(1)提出:1905年6月,发表了《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2)内容: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3)意义: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知识点拨]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二、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1.广义相对论(1)标志:1916年发表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内容①等效原理,即在一个加速运动的系统里,物质会自动改变运动状态,而改变这种运动状态的力,就是惯性力。

②广义相对性,即在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可以运用到时空中的各种物体运动上。

(3)意义: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

2.推动量子力学发展(1)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解释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

(2)1921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3.其他成就: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误区警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标志,而吹响现代物理学第一声号角的是量子论。

相对论广博,量子论实用并且最早用于技术研究,如果说相对论作为时空的物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时空观念,那么量子论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实践。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人教版选修4)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人教版选修4)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人教版选修4)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爱因斯坦及其主要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难点相对论的提出及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分不同的主题向学生介绍了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和科学精神: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879年3月14日他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

后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

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

他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课引言概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突出贡献。

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引文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

今年(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多少周年?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布朗运动三篇传世佳作一百周年。

全世界为之进行了隆重纪念,那么人们崇拜爱因斯坦是崇拜他的名望地位,还是崇拜他的智慧对人类的贡献?爱因斯坦又是怎样从凡人到成为科学巨人的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提出狭义相对论”教材以爱因斯坦的生平为线索,讲述了其卓越的思维品质和勇于创新、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对世界科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1)成名前的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发表初始,科技界的名人们多半还以惊愕不解和迷茫的眼光看待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

的确,当时的爱因斯坦不过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他却呼应了一代宗师普朗克黑体辐射中的量子论,普朗克也发现了爱因斯坦,于是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一代宗师,使人类进入了原子能时代和光电时代。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设计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第五课课题:《感悟爱因斯坦体会成功奥秘》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史料教学等方式,力求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促进时空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

简述爱因斯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和平进步而斗争的史实。

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理念,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学等手段,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的了解,认识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社会的的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的精神,认识科学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

感悟爱因斯坦维护和平的努力和品质。

认识科学是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的一种手段。

三、教学重点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及其维护和平的努力和品质四、教学难点相对论的提出及其影响五、教学策略史料教学、合作探究、自主阅读归纳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每个人一生之中会经历很多不同的阶段,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现在大概是16岁、17岁花样年华,你们正在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学习,请大家设想一下,10年后的自己是可能怎样的状态呢?学生活动:畅谈10年后的自己。

师: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人生,我们今天这堂课要了解的主人公爱因斯坦在大概26岁的时候已经在科研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感悟爱因斯坦,体会成功奥秘。

(多媒体展示课题:感悟爱因斯坦体会成功奥秘)(设计意图:师生互动,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迅速切入主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5《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5《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设计(共1课时)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探讨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开展科普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让学生深入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
5.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爱因斯坦的崇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通过讲述爱因斯坦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学习他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2.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认识到科学进步需要不断地质疑、创新和突破。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激发为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为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价值观。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及其对现代科学的影响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途径,深入探究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
5.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科学家,树立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信念。
-谈谈自己对爱因斯坦科学精神的感悟和启示。
2.设计一道与相对论或量子力学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例如:
-请结合相对论,分析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并阐述其对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3.查阅资料,了解一位我国科学家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要求如下: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案7: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学案7: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1.简述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感受他对科学的创新精神,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对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爱因斯坦取得成功的原因,提高阅读材料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科学创新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了解科技的力量以及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认识伟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从而树立对社会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学习的重点是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学习的难点是相对论的提出及其产生的影响。

联系必修3中的“相对论”的内容,组织“科学改变世界、科学家创造未来”的探究活动。

基于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以及他的嘉言懿行,理解科学探究的范式及其优秀品质,体会爱因斯坦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1.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爱因斯坦是怎样从普通人变成为科学巨人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2.教学的侧重点不在于对科技成就的理解与分析,而在于分析历史人物的特性,要结合时代背景,选择经典故事来介绍爱因斯坦的成长与科学发现;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家的人物传记、交流读后感、编写小报和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评说爱因斯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出狭义相对论1.出身:1879年,出生于德国南部乌尔姆的一个①血统家庭中。

2.童年:十分善于思考,探究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3.少年:被赶出校门仍坚持自学,后考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主修②和物理。

4.大学:迷上了物理学,为其奠定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5.相对论的提出:1905年6月,在《物理学纪事》上发表《③》,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6.狭义相对论的内容:一是相对性,二是④原理。

7.狭义相对论提出的意义:(1)改变了⑤的时空观念;(2)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3)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

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六单元第5课教案课程目标: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简述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感受他对科学的创新精神,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对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识爱因斯坦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整合教材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提供情境材料来体验感知历史、理解历史,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历史学习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采用合作教学的手段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的了解,认识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创新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使学生懂得科技的力量,以及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感受伟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从而树立对社会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感受他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精神。

难点: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受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全世界科学家一致公认:他的天才思想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炫目的技术革新,100年间的变化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

计算机、人造卫星、通讯技术、激光、电视和原子能,无一不与他所揭示的理论有关。

”——李政道毫不夸张地说,根据爱因斯坦创立的科学理论而衍生出的发明创造,几乎涵盖了现代文明的每一个角落。

电脑游戏、公共汽车、数码照相机……我们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都闪现着爱因斯坦的影子。

一、提出狭义相对论1、童年时代:1879年,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一个犹太血统家庭中。

儿时的他很少讲话,却十分善于思考,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总要寻根究底地问一问原因。

爱因斯坦5岁时,有一次,父亲给他拿来了一只罗盘针玩。

他发现,无论盘子怎样转,其中的那根小红针总是指向北方,这是为什么?他的叔叔做了解答,但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什么是磁力,又是怎样吸引罗盘针的?在某次吃晚饭的时候,爱因斯坦打破了沉默,他说“这汤太烫了。

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4 第6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4 第6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目标导航] 1.了解爱因斯坦早年的成长历程,分析其在科学方面能够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2.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内容,分析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之间的关系。

3.概括爱因斯坦为争取和平而进行的重要活动,认识其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提出狭义相对论1.成长历程(1)出身:1879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一个犹太血统家庭。

(2)童年:善于思考,对自然界的现象总爱寻根问底。

(3)中学:被赶出校门,坚持自学。

(4)大学: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主修数学和物理。

迷上了物理学,为以后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2.提出狭义相对论(1)提出:1905年6月,发表了《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2)内容: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3)意义: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思维点拨]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起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成为现今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图解图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实际上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关系用图示表示如下:二、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1.广义相对论(1)标志:1916年发表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内容①等效原理,即在一个加速运动的系统里,物体会自动改变运动状态,而改变这种运动状态的力,就是惯性力。

②广义相对性,即在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可以运用到时空中的各种物体运动上。

(3)意义: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

2.推动量子力学发展(1)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

(2)1921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高中历史《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狭义相对论提出的标志、主要内容、两条基本原理和意义;广义相对论的标志、两条原理及其意义;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要研究成果;光电效应研究的意义;爱因斯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和平进步而斗争的史实。

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根本性变革。

③运用: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爱因斯坦的成功的原因。

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爱因斯坦的重大发明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理念,采用合作教学的手段,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情的了解,认识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创新精神事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天才出自勤奋;科学事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的手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爱因斯坦及其主要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难点:相对论的提出及其影响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同时也是他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

100年前,年仅26岁的毛头小伙爱因斯坦,以他卓越的思考力、非凡的洞察力,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传统经典物理学由此彻底改变。

这一种颠覆是多么激动人心,为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暨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这是联合国首次为一个学科确定的全球规模的纪念活动。

爱因斯坦,这位在许多国度千年人物(1001-2000年评选中都居榜首的俊杰,绝不仅仅是因为在物理学上的成就。

他既是伟大的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更是杰出的思想家,他是一幅视野开阔的思想宽银幕。

爱因斯坦是天才吗??新课教学:一、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阿尔伯特o爱因斯坦(1879——1955 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 895年到瑞士,1896年考人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1900年毕业。

19 02——1909年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技术员,创立狭义相对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狭义相对论提出的标志、主要内容、两条基本原理和意义;广义相对论的标志、两条原理及其意义;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要研究成果;光电效应研究的意义;爱因斯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和平进步而斗争的史实。

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根本性变革。

③运用: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爱因斯坦的成功的原因。

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爱因斯坦的重大发明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理念,采用合作教学的手段,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情的了解,认识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创新精神事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天才出自勤奋;科学事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的手段。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爱因斯坦及其主要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难点:相对论的提出及其影响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同时也是他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

100年前,年仅26岁的毛头小伙爱因斯坦,以他卓越的思考力、非凡的洞察力,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传统经典物理学由此彻底改变。

这一种颠覆是多么激动人心,为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暨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这是联合国首次为一个学科确定的全球规模的纪念活动。

爱因斯坦,这位在许多国度千年人物(1001-2000年)评选中都居榜首的俊杰,绝不仅仅是因为在物理学上的成就。

他既是伟大的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更是杰出的思想家,他是一幅视野开阔的思想宽银幕。

爱因斯坦是天才吗??新课教学:一、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95年到瑞士,1896年考人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1900年毕业。

1902——1909年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技术员,创立狭义相对论。

加入瑞士国籍。

1913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1933年10月迁居美国,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 1955年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

1、童年时代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四岁还不会说话;行为迟钝,他说话所用的时间比起别的孩子要多得多。

五岁时一次生病,父亲送他一个指南針,他发觉指針无论如何只会向着同一个方向,令他开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小时候不愿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总喜欢一个人玩,并且老是陷在沉思之中,如痴如呆。

2、中小学时代六岁时他进入了国民学校,是一个十分沉静的孩子,喜欢玩一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例如用纸片搭房子。

十岁进入中学,学业也不突出,除了数学很好以外,其他功课都不怎么样,尤其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他对古典语言毫无兴趣。

在整个中小学时代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

(1)少年时代的选择:当时的德国学校必须接受宗教教育,开始时爱因斯坦非常认真,但当他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后,认识到宗教里有许多故事是不真实的。

12岁时他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并对所有权威和社会环境中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并发展成一种自由的思想。

爱因斯坦发现周围有一个巨大的自然世界,它离开人类独立存在,就象一个永恒的谜。

他看到,许多他非常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时,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于是,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就选择了科学事业,希望掌握这个自然世界的奥秘,而一旦选择了这一道路,就坚持不懈地走了下去,从来没有后悔过。

(2)早年被开除学籍爱因斯坦比较孤独,不喜欢说话。

学校的运动,他不会参与。

他很讨厌上学,经常装病缺席。

在上课时,经常神游四方,思考一切他喜欢的问题。

他甚至与老师争执,还被老师教训说:“你(爱因斯坦)的出席破坏了全班对我的尊敬。

”最后因此而被开除学籍。

爱因斯坦之所以不喜欢上学,是因为他无法接受德国当时那种混合了威权主义和百科全书式的填鸭教育。

他后來写道:“现代教育事业竟然没有扼杀了研究的好奇心,真是一项奇迹。

因为这脆弱的小树苗需要鼓励和自由,否则它将枯萎。

主张规范和责任感能引发观察和研究乐趣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

”“一只再健康的驯兽如果不断地用鞭子威胁它,逼它在不饿时进食,它也会丧失胃口。

”(3)自学能力强爱因斯坦没有因不上学而减少学习知识的机会。

他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几何、数学,以致哲学。

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开始钻研大量要读的书籍。

他经常和叔叔研究有关数学的理论。

在当时,他的家人对爱因斯坦的智慧和消化力,感到吃惊。

3、大学时代(1895年他放弃了德国国籍)1896年,爱因斯坦正式成为一个无国籍的人,并考进了联邦工业大学。

大学期间,爱因斯坦迷上了物理学,一方面,他阅读了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基尔霍夫、赫兹等人的著作,钻研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马赫的力学,并经常去理论物理学教授的家中请教。

另一方面,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去物理实验室去做实验,迷恋于直接观察和测量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他仍然不是“好学生”:曾被数学教授称为“懒狗”,曾因做实验出事故受到处分,还曾被物理教授认为不适宜学物理而应当改行。

大学毕业时几位同窗好友都留校当了助教,他却因得不到教授们的赏识而遭到了“毕业即失业”的命运。

这种种亲身经历,使爱因斯坦对教育的总体印象一直不佳。

正因为如此,成名后的爱因斯坦通过自身的体验和长期的观察,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

”这是爱因斯坦对于学校教育的基本看法。

他反对把学校仅仅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反对把学生“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

他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二、主要贡献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因为大学里老师都不大看得起他,不愿意把他留下来做助教,他几次去请求,人家也不要他,他甚至于有几次几乎要失业了,几次在中学里面求职,最后在专利局里面找到一个职位,他每个星期要在专利局工作大概40多个小时。

但尽管如此,这一年是他最辉煌的时期,因为他做出了二十世纪物理学史上最辉煌的几项贡献。

这一年他26岁。

材料(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身不懈的追求。

――爱因斯坦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因此全力以赴才能精通――爱因斯坦材料(二)有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

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E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我们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哪些科学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1)光量子假说: 1905年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1921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狭义相对论(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不是绝对的(即固定不变的)。

爱因斯坦指出,随着物体(观察者所见到的)线性运动速度的加快,时间会变慢。

使用同步原子钟已证实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将一个钟表留在地面上,而携带另一个以很快速度移动(如在喷气式飞机上),随后进行比较,静止的钟表总比另一个稍微快一点。

什么是狭义相对论?相对论的例子:一卷录音带,如果在地面上播放需要一个小时;在快速飞行的宇宙飞船里播放,宇宙飞船里的人测定也是一个小时。

但是由地面上的人员,来测定在宇宙飞船中播放的时间呢?根据牛顿的理论,因为时间是绝对的,所以也是一小时;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则认为应该是一个多小时,因为时间是相对的,在不同速度下测量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相对论,后来称作狭义相对论,以光速永不改变、相对性原则来推论,得到“时间”会因速度快慢而改变的结论。

(3)广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

他解释了引力作用和加速度作用没有差别的原因。

他还解释了引力是如何和时空弯曲联系起来的,利用数学,爱因斯坦指出物体使周围空间、时间弯曲,在物体具有很大的相对质量(例如一颗恒星)时,这种弯曲可使从它旁边经过的任何其它事物,即使是光线,改变路径。

过渡: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和平、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为人类和平等进步而斗争。

(4)关注和平爱因斯坦在一战时就参加了仅有4人参加的反战宣言,一战后又因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而奔走,却被反犹主义者列入谋杀的黑名单中。

1933年,希特勒掌握政权,迫害犹太人,这时爱因斯坦正在美国访问,为逃避希特勒的悬赏暗杀,他定居在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高等学术研究所的教授。

因为担心德国纳粹政府抢先造出原子弹,为维护世界和平,1939年,爱因斯坦应美国一些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的请求,写信给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集合科学界的力量,发展原子弹。

这就是著名的曼哈顿计划的起源。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畸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对无辜平民的伤害也同样令全世界震惊。

爱因斯坦为此非常懊悔。

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如何对待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能造福人类,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教师展示下列材料:“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爱因斯坦“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却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们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一个人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

我将这些伦理基础为猪倌的理想……”――爱因斯坦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能感受到爱因斯坦有哪些崇高的人生品格?乐于奉献精神,对社会有崇高的责任感,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淡泊名利,生活节俭,热爱生活,也挚爱人类等……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看下列诗歌,让学生朗读:我们全部都获益不浅,及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

那专属于他个人的东西,早已传遍广大人群。

他像行将陨灭的慧星,光华四射,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连结。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于普林斯顿。

遗嘱执行者用歌德悼念席勒的诗结束了那朴素的葬礼。

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课后习题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从这些科学家们的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共同品质?对于今天的你感触最大的是什么?板书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