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意见领袖

合集下载

微博时代草根阶层意见领袖的地位变化

微博时代草根阶层意见领袖的地位变化
40
2 0 1 4 年( 第4 3 卷) 第1 期
信. 皇, 技 术
分子 ,他们在各 自的兴趣领域积极地传播消息和表达 观点 , 凭借发言的质量和频率成为网络舆论 的引导者 , 对其他网民施加个人影响 。受传统意见领袖概念 的启 发, 研究者们将这类网民命名为网络意见领袖[ 5 1 。 据笔者观察 , 担 当初期 网络意见 领袖的大多为善 于勤于笔耕 、 影响较大的各 网络版主网民等 , 他们不是 由组织任命或选举产生 的, 而是 自然形成的。总之 , 网 络意见领袖虽然比普通群众拥有更多的信息来 源渠道
络社交平台就社会 、 政治 、 经济和生活各个领域 的问题 展开讨论。 在参与讨论的过程 中, 存在着这样一群活跃
是指在人际传播 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 ,同时对 他人施加影响的“ 活跃分子” 。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 的
作者简 介: 岳剑洁 ( 1 9 8 8 一 ) , 女, 汉族 , 陕 西 西 安人 , 硕士 , 从 事 新 闻传 播 学 研究 工作 。
媒体时代 , 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即是该领域 的“ 活跃分
子” , 出自 基层民众之间。
1 . 2 微博 出现前 后 。 其 它 网络 平 台 网络 意 见领 袖 的构 成及 特点
1 “ 意见领袖 " 在 不 同时代与空间 中的定义
1 . 1 传统 媒体 时代 , 意见领 袖 之本 意即在 于“ 草根 ”
和丰富的网络经验 , 谙熟网上表达技巧 , 并凭借其较高
息传播的“ 微博热” 。而 中国的微博对 比其他国家 同类 型的网络社交平 台, 如t w i t t e r 等, 以及对比国内经营很 久的主流网络社交平 台, 如人人网 、 天涯社区 、 豆瓣等 ,

微博运营基本规则

微博运营基本规则

!运营 Tips
a.对话内容设置 【发博时间指导建议】
还要,选择对的发布时间……
区域商家官方微博发布信息规律
地方商户发博时间建议: - 尤其需要重视周末的营销 - 工作日-下班前和晚间应得到重视 - 周末–商家应该关注晚7点之后的互动
内容发布时间建议:
jiehe
!运营 Tips
b. weibo活动设置技巧 【weibo常见活动形式】
语言表达情绪化,个人情感成为推动传播的重要驱动因素
处理反馈 反馈意见收集困难、缓慢
危机处理的效果反馈更加及时,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二次危机
危机公关 @ 三亚旅游局
# 三亚危机事件 # 危机事件的企业微博公关
01 导火线
网曝5条投诉博文产生危机
02 引爆热点
三亚市政府新闻办的“回应”
03 舆论硝烟
事件舆情综合分析
b. weibo活动设置技巧
! 1. 活动设置要符合营销目的
基本
2. 操作尽量简便,易参与
要素
3. 奖品设置悬殊不要过大/获取难度不要过高
4. 善用APP、活动平台
5. 配以相应的推广资源
精心设计的微博内容及活动,犹如骨架
企业需要更有效率的操作方式让自己的肢体灵动起来…
通过账号矩阵与用户管理, 提升与粉丝对话及沟通的效果!
70.49%... 并不断滋长的负面情绪
不僅明智的選擇了直面解決危機,誠懇的應對化 解危機,更敏銳的發現了逆境中的商機,一款
“傑瑞的蛋糕”,借勢熱銷開來。
危机公关
社交媒体时代危机公关的传播特点
传统媒体时代的危机
社交媒体时代的危机
传播速度 传播速度通常以小时、天、周为单位 传播速度甚至以分、秒计算

政务微博的意见领袖分析

政务微博的意见领袖分析
第3 3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月
情 报


Vo l _ 3 3 No . 1
J OURNAL OF I N I ELL I GE NC E
J a n . 2 0 1 4
政务徽 博 的意 见领 袖分 析
孙厚权 王冬冬 张俊丽
(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摘 要 武汉 4 3 0 0 6 8 )
关键 词 政务微博 G 2 0 6 意见领袖 中心性 UC I N E T 社会 网络 分析 内容分析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1 9 6 5 ( 2 0 1 4 ) 0 1 - 0 1 2 4 — 0 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1 0 . 3 9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9 6 5 . 2 0 1 4 . 0 1 . 0 2 3
f a n s d i s t r i b u io t n,r e l e a s e i t me s ,d i s t r i b u io t n o f c o n t e n t s nd a c o mme n t s ,a t t i t u d e s o f c o mme n t s nd a r e p l i e s . F i n a l l y,r e l e v nt a s u g g e s io t ns nd a o p i n i o n s re a p u t f o r wa rd
(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i c s , P o l i t i c s&L a w, H 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Wu h a n 4 3 0 0 6 8 )

微博互动机制的实证研究

微博互动机制的实证研究
窃御}
证 Βιβλιοθήκη 地2 朋I 徽博冉论形 成 垃穗 横曩
影响规模 -

如图 1 所示 , 在微波舆论形成 的过程模型中, 随着零碎的 消息逐渐 出现,在一定时间 内聚变演化成受关注的话题。公
众通过意见领袖获取信息, 对其进行转发和评论等行为, 散播 其中, 微博影响规模 由公式 ( 1 ) 计算所得 , 微博主发布微 信息, 引导话题形成舆论热点, 随着传统媒体的跟进, 通过议
微博主的影 响规模,主要 由发布微博的被转发数和被评论数 决定。 体现其对事件的影 响力 ; ( 4 ) 微博主是否为认证用户, 这 可体现其身份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 ( 5 ) 微博主发布微博的频率: 主要是指在舆论事件发生过程 中发布相关微博 的频率,这可 体现其对事件的关注度。
葶 E l锶 博中怎见领袖的译估标准
研究数据搜集的时间为 2 0 1 3 年7 月l 7 日至 2 0 1 3 年8 月
微博已成为重要 的新型舆论场 , 本文 以新浪微博 为平台, 选取 2日, 即是事件发生到平 息的时间段。 在此期间共搜集数据样 2 O l 3 年7 月份的舆论热点事件“ 湖南临武城管当街打死瓜农” 本3 l 5 条, 其 中有效数据样本 2 9 9条。
关键词 微博 舆论 意见领袖
文献 标 识码 : A 中 图分 类 号 : G 2 0 6
人可以发声” 的时代。 根据新浪公布的最新数据 , 截至 2 0 1 2年 l 2月底, 新浪微博注册用户 已超 5 亿, 较上一年增长 了 7 4 %。
微博平台带来信息传播方式 的变革, 世界进入 了一个“ 人 博的频率 由公式( 2 ) 计算所得 2数 据 分 析
敏博 数 粉丝触 影响规 j I ‘ 是罾铁证 发布相关敏博

微博升堂背后的舆论场域构建

微博升堂背后的舆论场域构建

声屏世界2022/1传媒e 时代点击新媒体摘要:社交媒体、移动和互联三重革命正在影响中国的网络空间,庞大的信息数据使得用户的媒介接受习惯正在变迁。

近年来,微博升堂现象在社交平台上泛滥成灾,用户信任被消费,平台吸取“毒流量”现象明显。

文章基于该现象,对微博舆论场域构建提出了策略。

文章表明,微博舆论场域构建与客户端、媒体、用户离不开关系,微博平台的转型将推动舆论场域的良好运行,维护舆论生态网。

关键词:舆论场域微博升堂意见领袖微博升堂背后的舆论场域构建阴宣田恬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一股新生的媒介力量打开全民市场。

在微博上,所有人都可以表达自我和陌生人社交,发布与浏览信息……微博自由开放、即时交互的特点,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利用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可以发出个人声音,聚集社会力量,通过操控舆论甚至可以决定事件的走向。

近年来,“微博升堂”现象愈演愈烈,网络舆论生态网络被破坏。

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微博舆论场域,是一个亟需以系统视角探析的议题。

本文将从“微博升堂”现象出发,由群体情绪切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基于该现象,提出平台监管制度、媒体舆论引导、重视草根用户等建构策略,由此推进微博舆论场域的良性运行。

关键概念界定微博升堂,就是微博用户通过讲述个人或他人遭遇进行传播来凝聚社会力量,以便实现维护个人权益的目的。

所谓的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是指网络舆论。

微博用户借助舆论对遭遇进行夸大,其他网民则把自己放在互联网法官的地位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致使舆论发酵。

“微博升堂”的维权方式,有时可以成为推动公平正义的“利器”,有时也有可能成为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戾器”。

微博升堂现象的兴起微博升堂的产生。

首先,微博监管机制下舆论的过度自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信息的传播每秒以上千万条在传播。

随着微博热搜的兴起,任何热点、爆点新闻都能进入互联网使用者的视线,一些涉及到犯罪的社会事件,网民就很自然而然地当起了“法官”,在上面拼尽全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数据时代的意见领袖与思潮旗手

大数据时代的意见领袖与思潮旗手
理论研究 I L i L u n Y a n J i u
[ 文 化]
大数据 时代 的意见领 袖与思潮旗手
文 /齐 冰

B S 意见 领袖 、 S N S 意见领袖 发展到 了 数 据时代 的到来 让越来 越多 的人类 活动和 变 领袖 由最初 的B
/ / 化成为 了可被 记录 和分析 的数 据 。很 多看 似 微 博意见 领袖 。微博 意见领袖 与前两 种有所 不 同 , 杂 乱无 章的数 据 , 可 能暗示 着某种新 的人 类活动 的 不 再受 限于一个 小 的群 体 , 而 是可 以通过转 发和评
实现发布消息 的迅速扩 散。所 以, 随着 自媒体 的 规律, 其 中蕴 含着极 大 的商业价值 和社会 效益 。英 论 , 意见领袖也逐渐 为人所熟知 , 成 为一大 热 国学者 维克托 说 , 大数据 就是 以一种前所 未有 的方 发展壮大 , 式, 通过对海 量数据进行分析 , 获得有 巨大价值的产 词 。 品和服务 , 也 包括深刻 的洞见 。大数据 时代 的到来 , 微博 意见 领 袖 在现 实 生 活 中的影 响 力不 可 小 使得 意见领 袖悄 然发生着 变化 , 而意见 领袖 与思潮 觑 。2 0 1 1 年学者 于建嵘 号召 的“ 微 博打 拐” 、 邓 飞呼 免费午餐 ” 、 2 0 1 2 年的“ 表哥” 杨达才事件 , 在全 旗手之 间似乎又存在着某种联 系。在这种时代背景 吁的“

目的是为了满足粉丝 的窥 私欲 , 其 中不乏 定的 人格魅 力 , 具 有较强 综合能 力和较 高 的社会 示和宣传 ,
商业 界 人士 。一 些财经 地位 或被认 同感 , 在某些 社交场合 比较活跃 , 与受其 商业运 作和炒 作 。第 二种 ,

微博舆情地方化的应对与管理

微博舆情地方化的应对与管理

微博舆情地方化的应对与管理摘要:微博舆情就其影响范围而言可划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两类,地方政府更应重视常态化的地方微博舆情。

地方化微博舆情呈现微群圈子化、强连带传播、意见领袖影响弱化和群组易于对立等传播特性。

为有效应对地方化微博舆情,政府应提高博弈能力,完善民意微博和政务微博的建设,重视传统媒体和意见领袖的作用。

关键词:微博舆情;地方化;微群;强连带;意见领袖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147-03微博舆情实质上就是发生在微博这一网络平台上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它起源于某一公共事件,作用于微博平台,参与主体是微博用户,针对的是政府及相关公共权力部门。

微博舆情之所以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在于:一是微博用户数量庞大且仍在不断增长;二是针对公共权力部门,广泛影响着人们对政府的态度和看法;三是微博舆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

一、微博舆情的地方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微博用户达2.74亿,网民使用率为50.9%,远超过42.9%的世界平均水平。

在这个微博迅猛发展的年代,正如美国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所言:“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年代——一个全新的交流年代正在替代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

在这个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1]因此,如何面对微博舆情这一新事物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微博舆情,就其影响范围而言,可以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两种类型。

全国性的微博舆情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众,对政府应对和解决的能力要求高;地方性的微博舆情影响范围小,仅及于本地区,且参与者大多为本地用户,政府的应对和解决也相对容易。

但是二者并非是截然区分的,正如学者所指出,每一起舆情热点事件的产生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态度或价值观。

自媒体时代意见领袖格局和影响力

自媒体时代意见领袖格局和影响力

形成网络舆论 ; 而网络舆 论更会通 过主流 媒体的报道进一步而扩大 , 对现 实问题 的
视台” 的 自媒 体时代 的到来 , 意见领 袖呈
现 新的发展 态势 , 而 微 博 作 为“ 杀 伤 力 最
二、 微博与传统 媒体联袂共舞
意见领袖并没有被完全重新定义, 在 解 决起 到助推作用 。3月 1 7日黄渤在微
息桥、 信 息传播媒介等 多功 能于一体的多 众媒体 开通微博 :央视 新 闻粉 丝 4 0 0多 势 , 开辟 了新 闻报道 的新方式 , 与传 统媒
重 社 会 角 色 。在 某 些 新 闻 报 道 中 , 草 根 即 万 , 新华视 点粉丝 5 0 0多万 , 它们仍 承载 体在议程设置上开始 了双 向流 向的阶段。 意 见 领 袖 逝型的意见领袖因处于信息源的上端 , 成 着 信 息 源 和 信 息 桥 的双 重 作 用 ,

的“ 合力’ ’ 产生舆论的事件越来越 多。
热议 。

微 博意见领袖社会身份 的多重性
1 、 媒体 人推 动的 “ 微博媒 体” 。据统
微博 中意见领袖尤其 是草根群 体, 影
响了网媒的议程设置, 微 博 话 语 场 中 的 意 见 领 袖 不 仅 扮 演 计 , 微 博 意 见 领 袖 以 媒 体 从 业 人 员 网媒也抛弃 了单一 2 8 . 7 %) 、 娱 乐 明星 ( 1 8 . 7 %) 为主 。传 统 大 复 制 新 闻的 方 式 , 转 而 发 挥 新 闻链 接 的优 着信息 中介的作用,也成为集信息源 、 信 (
强 的舆论载体 ” , 已成为大众介入社会公 众 多网络议题 中, 媒体扮演着最 为主要 的 博中曝光一次性筷子, 粉丝 的疯转 引起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意见领袖的简要分类
微博意见领袖是指有效粉丝数达到1000以上的微博用户。
1. 按是否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话语权分类
这一分类标准是描述其意见领袖身份在现实中与微博中是否统一。
2. 按微博是否加V认证分类
是否加V可描述其在微博上的信度,加V用户可信度较高。
3. 按其所属意见领域分类
包括政治性、商业性、娱乐性、休闲性等。
4. 按其性质分类
包括媒体、政府、组织/企业、名人、热门草根、普通公众等。

微博对二级传播模式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许多我们长期以来的传播观念,微博是其中一个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
有人说,如果你有100个粉丝,你就是一本内刊;如果你有1000个粉丝,你就是一个布告
栏;如果你有1万个粉丝,你就是一本杂志;如果你有10万个粉丝,你就是一份都市报;
如果你有100万个粉丝,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如果你有1000万个粉丝,你就是一家电
视台;如果你有1亿个粉丝,你就是CCTV了。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微博对二级传播模
式的挑战。

1. 剥离把关人的角色
由于微博是个开放的平台,只要注册了微博帐号即可发言,大众媒体、意见领袖及普通公众
在接收信息和表达信息的权利上没有差别。而管理者的关键词筛选及监控的事后审查制度也
不能做到完全的信息把关。因此,公众不需要经过大众媒体和意见领袖,而是可以直接接触
信息,并且拥有随时转发和评论的权利。

而这也是微博较易产生舆论风险的原因。尤其在危机中,各种信息未经把关即可迅速传播,
给谣言提供了一个温床。

2. 突破传播层级的限制
以往我们总是将传播类型分为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自我传播几大类,
并且其传者和受者的身份及相互关系是确定及显而易见的。但在微博中,这个界限已经不明
显了,传播层级也被打破。从本质上说,微博中的所有传播行为,都可定义为群体传播。在
微博上,决定传受关系的只有关注及被关注这一因素。传者的传播范围只在于他的粉丝这一
圈子内。大众媒体在微博上的表现也不例外,它的信息也只能传递给它的粉丝,再由它的粉
丝推送出去,而不像实际生活中,大众媒体可以直接推送到每一个人。而微博上的人际传播,
由于其公开性,即使你只@了一两个人,你的信息也一样会被推送到一个群体中。因此,微
博将一个等级分明的传播模式变成了一个扁平的传播平台,大众媒体、意见领袖及普通公众
都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可以直接发生联系,不再有分明的传播层级。

因此,信息的流动呈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危机发生时,信息的流向也显得尤为混乱。一方
面,各种未经把关的信息迅速传播;另一方面,由于大众媒体不能直接将信息推送给每一个
受众,只能通过跨群体传播达到效果,对谣言的控制就丧失了速度和力度。

3. 从单向传播到双向或多向传播
拉札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模式是“大众媒体→意见领袖→普通公众”的单向传播,而新媒体,
尤其是微博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模式,使之成为双向甚至多向传播。在微博上,任何一个普通
公众可以只用一个简单的符号“@”,便可直接呼叫名人或媒体,并与他们对话。而根据“六
度传播”理论,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跟着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发生联系,而微博为这种可能
提供了更多机会。而媒体也可直接通过这个平台向公众采集信息。意见领袖与公众的互动则
更加频繁和紧密,与媒体的沟通也更为方便。

4. 话语权的来源及归属改变
在传统媒体中,由于媒体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往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才拥有话语权。
但在微博中,普通公众包括社会困难群体、边缘群体拥有话语权成为可能。正如哈贝马斯笔
下的“公共领域”一样:网民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聚集在一起,作为平等的参与者面对面地
交谈;任何具有言说及行动能力的人都可自由参与对话;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权力提出任何他
想讨论的话题,对别人的观点加以质疑,并表达自己的欲望与需求而不受任何外在的权力或
者意识形态的影响。

但是,虽然微博上人人都有表达的权利,但并非人人都有影响力。微博传播的影响力只和你
的粉丝数有关,你的粉丝数越多,你就越有影响力。而现实生活中,影响力来源于身份、地
位、经济实力、政治权力等。换句话说,即使你在现实生活中掌握着权力,在微博上,如果
你没有粉丝或者粉丝极少,你有没有影响力可言。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个名不见经传
的小人物,只要你有足够的粉丝数,你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新浪微博中各种热门草根微
博(如@经典语录、@当时我震惊了等),拥有百万级别的粉丝,每条微博都有上千条转发,
然而你却不知道它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谁。一个著名的案例是一个名为@若小安 的微博用
户,以一个妓女的身份在微博上发布信息,短时间内就获得大量粉丝,但最后被警方查出该
微博用户实为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子。但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地位也会对微博粉
丝数产生影响,例如名人、媒体等,在微博上依然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微博网友是由于
对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有所了解且产生兴趣或信任而关注他们,但要注意的是,他们的
影响力直接来源于微博粉丝数,而与现实中的身份、地位等并不发生直接联系。
微博对意见领袖的影响
1. 意见领域的界限被打破
在现实生活中,意见领袖有其特定的话语领域,只能对某一方面的议题产生影响。例如,与
娱乐明星有关的大多是绯闻和八卦或者其唱片、电影信息,媒体并不会对他的政治热情、公
民意识等进行过多的采访和报道,公众也不会感兴趣。但在微博上,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
对任何议题发表意见,同时因为他在某一领域是意见领袖而获得大量粉丝数,他对于其他议
题的看法也会被受众所关注。然而,由于其他方面并非其专业领域,其意见有时并不可靠,
但他的粉丝已经对他产生信任,因此并不能分辨。例如娱乐名人@朱丹,在日本地震时也转
发了关于“辐射云”的谣言,引起大量粉丝转发。她在接收信息和判断信息时是以一个普通
公众的身份,而由于其粉丝数量众多,其转发行为也就必然造成意见领袖传播的效果。

2. 意见领袖的门槛降低
意见领袖的形成价值、信源、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社会地位等六个因素,但在
微博上,对意见领袖的要求已不再那么严格。对其责任感、人际交往、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无
特别限制。意见领域的分野被打破使意见领袖作为意见领袖和普通公众的身份重叠,削弱了
其作为意见领袖的责任感。微博上的意见领袖也不需要认识很多人,只要你发布的内容能引
起受众的兴趣,获得他人的关注,你即使永远不和你的粉丝说话,也不会降低你的影响力。

3. 信息流削弱,意见流加强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内容进行传播,一种是信息流,一种是意见流。这里,
信息是指那些由各种组织或个人发布纯新闻或者信息,意见是指由信息所直接激发的主观认
识和观点。由于微博信息的开放和自由流动,普通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已与意见领袖
无异,因此意见领袖传递信息的功能已经弱化。但是面对如此冗杂和海量的信息,普通受众
并不具有甄别、筛选和判断的能力,于是更加依赖意见领袖,因此意见领袖的支配和引导以
及协调与干扰功能则更为突出。

当危机来临时,意见领袖的这一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4. “少数人”易形成群体且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
在现实生活中,与所谓的“主流”群体相背离的“少数人”总是孤独无依,但在网络上,这
些“少数人”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的同伴并很快形成自己的群体,在群体中自然培养出若干
意见领袖,使得边缘群体拥有某种话语权成威可能。在微博中,这些通常被传统媒体所排斥
的群体,他们话语权的获得将可能创造一幅真正理性和能动的公共话语图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