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小数练习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小数练习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小数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小数练习题

一、填空

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右边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个()是0.06;0.83里面有()个0.1和()0.01。

3、70.707这个数中,左边的“7”在()位上,它表示7个();中间的“7”在()位上,它表示7个();右边的“7”在()位上,它表示7个()。

4、4角5分是1元的(),写成小数是()。

5、2个10和7个0.01组成的数是()。

6、一个数的百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非颠倒,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7、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将0.78改成四位小数是(),0.0580改成三位小数是()。

8、1里面有()个0.01;0.9里面有()个0.1,有()个0.01。

9、0.84里面胡()个0.01;()个0.001是0.01。

10.160千克=()吨 2085克=()千克

11、80700006400读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亿。

12、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13、保留三位小数

0.6800=( ) 5.6=( ) 2.0800=( ) 5=

( )

40.1=( )

30=( ) 0.7040=( ) 5.2000=( )

14、把75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把98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15、6.3958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百分位()。

16、用7、5、0、0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按要求组成数。

(1)组成一个最小的三位小数:

(2)组成一个最大的两位小数:

(3)组成只需要读出一个零的两位小数:

(4)组成两个零都要读出的小数:

(5)组成一个零都不需要读出的小数:

17、把0.078、7.08、7.80、0.807、0.78、0.708、0.87、0.08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判断

1、把30改写成一位小数是3.0。()

2、5.62米小于5.63元。()

3、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计数单位不变。()

4、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0.1。()

5、3个十和7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30.07。()

6、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7、把6写成两位小数是0.06。()

8、大于1.2而小于1.3的小数有无数个。()

三、选择

1、在下面各数中,把数中的0去掉而大小不变的是()。

A 10.03

B 300

C 3.150

D 0.008

2、49948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A 200

B 159

C 3.150

D 260

3、用1、2、3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的小数中,最小的数是().

A 12.3

B 1.23

C 0.123

D 123

4、支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比原来()。

A 大

B 小 C不变 D 无法确定

5、去掉600末尾的两0,则原数缩小100倍;如果在0.6末尾添上两个0,那么原数()

A 扩大100倍

B 缩小100倍 C大小不变 D 无法确定

四、按要求写数

1、把下面和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32= 40= 0.07020= 17.4=

2、把下面的小数化简。

6.0800=

7.250= 2.0100= 4

8.00=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684900= 720300900= 47万= 20万= 4、精确到十分位。

48070=()万≈()万 2074950=()万≈()万932000000=()万≈()万

26090000=()万≈()万

精确到百分位。

580=()万≈()万 79540=()万≈()万599800000=()万≈()亿

345600000=()万≈()亿

(五)解决问题

1.小军、小玲和小东三人赛跑。小军用了10.29秒,小玲用了12.94秒,小东用了9.17秒,最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为什么?

2.一个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得3,这个一位小数能是哪些数?

3.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得2.4,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哪些数?

4.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得3.00,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哪些数?这些数中,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

5.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2.4,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最大和最小之间相差多少?

6.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约等于3.25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相差多少?7.小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了二十万零四十五。原来的小数,其小数和部分只读出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 教案 (五年级上册) 学科 学校 教师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

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 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南京 0℃ 师: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三亚 20℃ 师: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三亚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哈尔滨零下 20℃ 师: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样? 同时出示南京、三亚、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 20℃和零下 20℃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零上 20℃可以记作“+20℃”;零下 20℃可以记作“-20℃”。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20”读作正二十,再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 “-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 20。(教师板书) 师:现在,你知道“+20℃”和“-20℃”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 4.尝试练习 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出示教科书上的例2情景图。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小数

认识小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第28-29页例1和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1—5题。 教材简析: 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例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例2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 分数、小数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 1分米=()米 2角=()元 1厘米=()米 1分=()元 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零点零五 0.48 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思路: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1 100 ;0.05元是5 分,是5个 1 100 ,也就是1元的 5 100 。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48 100 。 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1 100 ;0.48元是 48分,是48个 1 100 ,也就是1元的 48 100 。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 1 100 米, 1 100 米可以写成0.01米。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卷(最新)

五年级数学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展示一下你的数学才华,相信你会十分出色的! 一、计算。(计30分) ⒈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计6分) 1.4+3.6=0.3×0.3 =0.49÷7 =7.2÷100 = 3.6÷0.6=1-0.7 = 4.2÷3=15×0.4 = 1÷0.25 = 0.23×0.5= 9.6+0.4-9.6+0.4= 1-0.8÷2= 2.用竖式计算(每题3分,计12分) 19-0.07= 0.63×3.6= 9.45+0.65= 5.15÷86≈ (保留两位小数)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每题3分,计12分) 6.8+0.98+0.2 43.5+43.5×99 1.25× 7.2 11÷[(0.4+ 0.04)×0.5] 二、填空。(第7、10每题2分,其余每空1分,计24分) 1. 6.05吨 =( )千克 2.4公顷=()平方米 80 公顷=()平方千米 3.3 厘米=()米 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0 1 2 3

3. 阳光小学上学年六年级毕业学生586人,记作-586人。新学年招收一年级新生512人,记作( )人。现在学校的学生人数与上学期相比()了。(填“多”或“少”) ⒋我们生活的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是40075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是()万千米,将改写的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个位是()万千米。 5.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一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8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分米。 6.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 7.5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7.体育课上,同学们排成一排做游戏,按“女女男男女女男男……”站队,第24个同学是()生;如果女生有30人,男生最多有()人。 8.一张单人学生桌64元,一把椅子28元。买一套这样的桌椅,如果都付面值20元的人民币,至少付()张;用800元最多买()套这样的桌椅。9.右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9.6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10.贺新年,莉莉想用一张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彩纸裁成直角边是3 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最多可以裁()面。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计5分) 1.小于1的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 2.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意义不同。() 3.如果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这两个梯形的高一定相等。( ) 4.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是40平方厘米。()5.五(1)班学生订阅《科学世界》、《七彩语文》和《课堂内外》三种杂志,最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 P28-29页例1和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1—5题。 教材简析: 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例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例2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

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零点零五0.48 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问题解答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 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2、举例说明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刀可以切菜等。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2、怎样移动重物 问题1、什么叫杠杆?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 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 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 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如天平。 3、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生活中的费力杠杆有:镊子、理发用的剪刀、赛艇的桨、钉书机、钓鱼杆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杆有:钳子、小推车、羊角锤、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4、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 答:他说得有道理。条件是需要找到一个支点,并且杠杆要足够长,正所谓“四两拔千斤”。 3、斜坡的启示 问题1、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吗?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 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锛和凿、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变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链、台阶等;斜面的变形之二:螺旋,如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 3、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 4、拧螺丝钉的学问 问题1、要想又快又轻松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应选用哪种螺丝钉? 答:应选用比较粗一些的螺丝刀更好。 2、什么叫轮轴? 答: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3、生活中的轮轴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辘轳、自行车把、轮盘、汽车方向盘、门锁、水管开关、螺丝刀等等都属于轮轴。4、轮轴的实质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轮轴的实质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且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教育资料】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

【教育资料】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 材分析 第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二,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教材编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 第三,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本单元编排的四部分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后面三个内容的教学又促进了小数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渐深化。 第四,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价钱,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数据,集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

1.以两、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和计数方法。 十进分数除了可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具体地说,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就是学生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教学小数的概念编排了四道例题。前两道例题联系具体的数量复习一位小数,引出两位、三位小数,初步概括小数的意义。后两道例题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和计数方法,进一步加强小数的概念。 (1)例1从已有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例题呈现三种物品的单价,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其中0.3元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认识,0.05元和0.48元都是两位小数,它们的读法与意义都是新知识。例题里设计了三项教学活动。第一项是把0.3元、0.05元、0.48元这三个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来。这是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以旧引新,既消除对两位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第二项活动是以0.05和0.48为例,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教材在正文里写出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期末复习 认识负数 1、定义:像+4,19,+8844这样大于0的数叫正数;像-4,-11,-7,-155这样小于0的数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可以省略。 2、负数的意义: 在温度计上,零上记作正的;零下记作负的,在数字前面加上“-” 在海拔高度上,高于海平面记作正的;低于海平面记作负的,在数字的前面加上“-” 在盈利、收支以及东西南北走向问题的记法也是如此 注:0刻度线的规定看具体的题目。比如:小明考试的分数是105分,记作+5分,那么小红考试分数记作-4分,问小红考多少分? 3、比较大小: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数轴】 注:(1)数轴上,右边的数始终大于左边的数; (2)可将数想象成温度计上的温度再比较冷暖,即小大。 5、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 多边形的面积 1、 图形 形状 面积公式 字母公式 平行四边形 底×高 S=ah 三角形 底×高÷2 S=ah ÷2 梯形 (上底+下底) ×高÷2 S=(a+b)h ÷2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高等底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此时,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且平行四边形的低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 3、 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注: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割补变成一个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小;由长方形割补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大。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xx。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xx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xx。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6、两个质数(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1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苏教版数学__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星级AB卷五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解决问题 1、一块平行四边形麦地长40米,高35米,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1.2千克,这块地共收小 麦多少千克? 2、一个梯形操场的上底是20米,下底是35米,高是40米,那么,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3、在一块三角形地里种橘树,三角形地的底是60米,高是40米,每棵橘树占地3平方米, 这块地可种橘树多少棵? 4 两个同样地梯形,上底是21厘米,下底是27厘米,高是15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5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米,如果底延长1米,那么,面积就增加2平方米。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 平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7、用一张长是6米,宽是4米的长方形纸,裁成直角边是1米的等腰三角形,一共可以裁几个? 8、若把一个梯形的上底延长2米,则面积就增加4平方米,且原梯形变成一个底是6米的长方形,求原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四、五单元测试卷 1.学校买课本,五年级的课本费是每人43.28元,比四年级多了7.69元,四年级的课 本费是多少元? 2有两块麦田,第一块收小麦178.49千克,第二块比第一块多收了13.74千克,两块麦田共收多少千克小麦?

3 工厂第一次运来4.82吨原料,比第二次运来的多1.47吨,第三次比第二次少运0.39吨,哪次运的原料最多?三次共运来多少吨? 4.工人修铁路,第一天修了48.37米,第二天因为下雨比第一天少修了2 5.69米,两天共修了多少米? 5.大厅里的地板砖按照黑、灰、白的顺序摆放,如果你现在站在一块白色的地板砖上,向前走了29块地板砖后,你会站在什么颜色的地板砖上? 6.小雨去买文具,买笔记本花了四元5角,买圆珠笔花了9元4角,付了15元钱,应该找回多少钱? 7. 2010年的元旦(1月1日)是星期五,你能算出2010年2月1日是星期几吗? 8.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0.2,甲、乙的和为6.15,乙、丙的和为7.3,则甲、乙、丙分别是多少? 9.一桶油连桶重9.8千克,倒出一半油以后,连桶重5.5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10.一根竹竿长5.25米,把它放进一个池塘中,露出水面1.62米,入泥部分长0.74米,水深多少米? 11.小文要买的文具有:文具袋15.50元、钢笔7.35元、圆规3.75元,她一共带了25元,那么,她能买回两件文具吗?如果可以,有几种买法,各应找回多少钱? 期中测试卷 1.一块三角形菜地,底为100米,高为25米,每平方米菜地产菜2千克,这块菜地共产 多少千克的菜? 2.每枝铅笔售价是0.8元,每本笔记本售价是2.5元,小芳买了三枝铅笔和两本笔记本, 付了10元,应找回多少钱?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3分钟)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10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 (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

导学要点: 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2.(6分钟) 1.自学。 导学单: (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 2.全班交流: +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导学要点: 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2页练一练。 点拨: 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2.练习一的第1、2题。 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数表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与测试全部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与测试 第2页 1:⑴﹢4500 ⑵﹢1 ⑶﹣9074 ⑷﹢78 ⑸﹣117 ⑹﹣143 2:⑴√⑵√ ⑶ ×⑷× 3:正数﹢17 10 26 负数﹣9 ﹣38 ﹣240 第3页 4:⑴一三 ⑵ 7 5:⑴上海的平均气温高 ⑵天津的平均气温高 ⑶5>0>﹣2>﹣8 6:答:中午气温是0摄氏度 第4页 1:⑴﹣120 ⑵﹣9 ⑶﹣600 ⑷﹣6 ﹣3 4 6 ⑸﹣5

2:⑴ C ⑵ A ⑶ A ⑷ C ⑸ B 第5页 3:⑴ 260 250 ⑵三二 4:(76+75+73+72)÷4 =296÷4 =74 第一小组﹢2 第二小组﹢1 第三小组﹣1 第四小组﹣2 各小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可以依次表示为+2米,+1米,-1米,-2米 第7页 1:⑴√⑵√⑶ ×⑷√⑸ × 2:图一 20×30=600 图二 6×7=42 3:相等 45×24=1080 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面积相等,面积都是24×45=1080(cm2)。第8页

1:⑴ C ⑵ A ⑶ B ⑷ A 2:图一 12×9÷2=54 图二 16×8÷2=64 第9页 3: 15×6÷2=45 4: 38×2=76 5: 16×10÷2=80 80×45=3600 6:三个面积都相等 (图中三角形甲、乙、丙的底相等,高也相等,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第10页 1:⑴ C ⑵ A ⑶ A 第11页 ⑷ C 2:略 3:52÷4=13

4:2×2=4 (假设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2倍,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4倍。) 做一做 图一把底平均分成二份 图二把底平均分成三份 第十二页 1:⑴ 36 ⑵ 35 ⑶ 64 ⑷ 600 2:第二第三 3:分析:左图中阴影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0+6=16(厘米),高是6厘米,面积是(6+16)×6÷2=66(平方厘米);右图中阴影梯形的上底是10-6=4(厘米),下底是10 厘米,高是10厘米,面积是(4+10)×10÷2=70(平方厘米)。 解题过程: 图一 10×6÷2+6×6 =30+36 =66 图二 ﹙10--6+10﹚×10÷2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2016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一、知识点: 1.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 2.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比如: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上升为正,下降为负;零上为正,零下为负;海平面以上为正,海平面以下为负…… 有些是相对的,比如:如果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就为负……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一、知识点: 1. 面积计算公式(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必须书写完整。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S= a× h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S= a×h÷ 2 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高÷2 S = (a + b ) h÷2 2.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的2倍;4.面积计算的步骤:(1)看清图形;(2)用对公式;(3)细心计算;(4)注意单位。 注意点:(1)底和高要对应;(2)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不要忘记除以2;(3)单位统一。 5.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分割法、添补法、割补法等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或者相减。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知识点: 1. 一个社区、校园、广场的面积通常用“公顷”来表示; 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和大的土地面积时就要用“平方千米”做单位。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3.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时间单位: 1年=12个月1周=7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小数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小数练习题 一、填空 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右边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个()是0.06;0.83里面有()个0.1和()0.01。 3、70.707这个数中,左边的“7”在()位上,它表示7个();中间的“7”在()位上,它表示7个();右边的“7”在()位上,它表示7个()。 4、4角5分是1元的(),写成小数是()。 5、2个10和7个0.01组成的数是()。 6、一个数的百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非颠倒,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7、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将0.78改成四位小数是(),0.0580改成三位小数是()。 8、1里面有()个0.01;0.9里面有()个0.1,有()个0.01。 9、0.84里面胡()个0.01;()个0.001是0.01。 10.160千克=()吨 2085克=()千克 11、80700006400读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亿。 12、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13、保留三位小数 0.6800=( ) 5.6=( ) 2.0800=( ) 5= ( ) 40.1=( ) 30=( ) 0.7040=( ) 5.2000=( ) 14、把75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把98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15、6.3958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百分位()。 16、用7、5、0、0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按要求组成数。 (1)组成一个最小的三位小数: (2)组成一个最大的两位小数: (3)组成只需要读出一个零的两位小数: (4)组成两个零都要读出的小数: (5)组成一个零都不需要读出的小数: 17、把0.078、7.08、7.80、0.807、0.78、0.708、0.87、0.08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二、判断 1、把30改写成一位小数是3.0。() 2、5.62米小于5.63元。() 3、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计数单位不变。() 4、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0.1。() 5、3个十和7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30.07。() 6、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7、把6写成两位小数是0.06。() 8、大于1.2而小于1.3的小数有无数个。() 三、选择 1、在下面各数中,把数中的0去掉而大小不变的是()。 A 10.03 B 300 C 3.150 D 0.008 2、49948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A 200 B 159 C 3.150 D 260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第 1 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3分钟)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10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 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 导学要点:

2019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如:20+30=50 a+20=30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如:X+Y=40,30+b=50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9、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②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③稍复杂的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