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用光耦817选型和TL431配合设计建议

开关电源用光耦817选型和TL431配合设计建议
开关电源用光耦817选型和TL431配合设计建议

一、反馈式开关电源选用光耦时候必须正确选择线性光耦匹配的型号及参数,不然所设计电源总会工作在不稳定环境中,容易出现失效。

二、我们常注意光耦一个参数CTR (如下表)电流传输比,从LED端传送到光敏端的放大能力CTR=(IC/IB)*100%。

三、一般人关注和认为:光耦的电流传输比(CTR)的允许范围是50%~200%,这是因为当CTR<50%时,光耦中的LED就需要较大的工作电流(IF>5.0mA),才能正常控制开关电源IC的占空比,这会增大光耦的功耗。若CTR >200%,在启动电路或者当负载发生突变时,有可能将单片开关电源误触发,影响正常输出。

四、确实CTR是光耦一个重要参数,但我们不要片面追求这一个参数而忽略其他重要细节,工作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区域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和其他器件配合设计也是不可忽略的。

五、首先讲一下工作区域,光耦最好的工作和最稳定工作区域是线性区域就是光耦1-5mA工作的一个区域间IC=IB*X(X是固定数),这样输入和输出电流时成线性比率的,低于和高于这个电流值,线性特性就没这么好了。线性特性好就说明这个工作区域稳定可控,这是我们要设计要抓住的区域。

六、再来就是开关速度或工作频率,一个光耦在不同负载下工作频率和开关速度是不一样的,负责越重工作频率越慢,开关速度越慢,整个电路控制精度就会降低,影响空载和负载输出电压差。一般光耦最佳工作速度区域是2mA左右。一般的器件在2mA时候开关速度不会大于80KHZ,如果电流再小一点如1mA 时候工作频率会有所提高,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电路设计选择。

七、一般来讲开关电源上817是和TL431配合使用的,所以建议设计其配合最大工作电流不要查过2mA,当然也不能低于0.8mA,一些TL431维持电流和817工作电流都必须大于0.8mA,当然一些特别TL431和817(有些维持电流只有0.5mA或更低)除外,这些低维持电流产品待机功耗更低,工作速度会更快。这样在大负载电流输出时候也是有好处的,速度快纹波小,带载能力强,空载和负载后差值小。

开关电源原理解析

3711C开关电源原理解析 LCD工厂PE部:开文魁 导 师:陈炳红『摘 要』 本文针对GC32机芯平板液晶电视中常用的3711C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简介美国Onsemi(安森美)公司的NCP1650型功率因数校正(PFC)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 PFC(功率因数校正),同步整流。 3711C电源是带PFC(功率因数校正)的开关电源,即通过PFC集成电路来控制开关管进行高速的导通与截止,将直流电转化为高频交流电,提供给变压器进行变压,从而产生所需要的一组或多组稳定的直流电压。此开关电源由于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不共地,所以可以利用变压器的多个次级绕组实现多路输出,满足整机的主板、显示屏以及电源板内部IC的供电需求,其原理框图如下所示: 一、交流输入及桥式整流模块 交流市电从火线(Live)、零线(Neutral)线输入,F1为保险管,在电流过大时熔断,以保护电路。为了避免输入端电压由于雷电、电感性开关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电压尖峰对电源造成不利影响,采用在交流输入端并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ZV1(压敏电阻两端电压较低与其两端之间的电阻成反比)来对瞬态电压进行抑制,

当高压尖峰瞬间出现在压敏电阻两端时,它的阻抗减小到一个低值,消除了尖峰电压使得输入电压达到安全值,使瞬间能量消耗在压敏电阻上,防止瞬间尖峰高压将后续电路损坏。 输入滤波器是由共模电感(LF1、LF2)和CX电容(CX1、CX2)及CY电容(CY1、CY2、CY5)组成的低通滤波器电路构成,对频率较高的噪声信号有较大的衰减。R1、CX1、CX2用来抑制差模干扰(来自电源火线而经由零线返回的杂讯);R69、CY1、CY2、CY5用来滤除共模干扰(自电源火线或零线而经由地线返回的杂讯)。LF1、LF2 是共模电感,L1是差模电感。交流电经过整流桥堆BD1全波整流滤波后变为直流。 图1.交流输入及滤波网络图2.桥堆整流 二、12V输出模块 1、12V输出 此12V电压仅给主板供电。 经过桥堆(BD1)整流后的直流分两路经过D9、D1(PFC控制IC1在P_ON高电平信号到来之前不工作,电感L2对低频的市电来说,相当于导线)。然后,再经C16、C17滤波,变成稳定的约310V直流电压(定义为HV)。 在PFC未工作之前其电压值U C=220×2=310V。 HV通过二极管D11给IC6(NCP1377)的PIN8脚供电(PIN8脚上最大能承受的电压为500V),通过IC内部电流源给PIN6脚的外接滤波电容C34充电,当充电到达12.5V时,PWM控制器IC6开始工作,从PIN 5脚DRV输出脉冲信号,驱动功率MOS管Q5快速的导通或截止;当Vcc>=Vcc(0n)=12.5V, Pin5脉冲波输出;当Vcc

开关电源基本术语

ATCA(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uting Architecture) 高级电信计算架构:主要为了解决电信系统目前面临的系统带宽问题、可扩展性、可管理性问题、现场升级及可互操作问题,并最终降低成本。Artesyn公司 ATC210-48D12-03J 二路(A路和B路)输入ATCA的总线变换器,输出功率达210W(12V/17.5A),带有一个 3.3V/6W 的独立管理电源,具有I2C和热插拔等功能。 AUX(Auxiliary power supply) 辅助电源:在有些AC/DC电源和DC/DC变换器中,有一个辅助的电源,一般加上输入电压以后就会有输出 (少数辅助电源,例如,给风扇的电源也有受控的),它主要用作控制信号的电源,例如Cosel的DBS400B12,它是一个输入200-400Vdc,输出12V/400W的模块,它有三个开关控制端,一个是输入端RC1,负逻辑,把它和-Vin端短接。这时可以利用AUX、RC2、RC3和-S之间的不同连接方法来控制模块的输出。一般多个模块并联使用时,每个AUX输出端应该加接隔离二极管。 Brick “砖”:DC/DC变换器中,“Brick”是用来表示模块大小的“单位”,有所谓的全砖、半砖、1/4砖、1/8砖、1/16砖等,例如,密封的半砖模块,其大小为2.40×2.30×0.50(单位为英寸),而开架结构半砖模块的大小为2.40×2.28×0.30(单位为英寸)(高度还有0.34英寸等不同的数值)。 CB (Current Balance)

均流端:为了增加输出功率,把多个具有相同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电源并联使用,把它们的“CB”端连接在一起,以达到各个模块的输出电流大致相等,以免由于不均流而导致个别电流太大的模块损坏,均流端也有用“PC”,“SWP”,“ C Share”等表示。 CFM(Cube feet minute)、LFM(Line feet minute) 立方英尺/分钟和英尺/分钟:风冷的流量单位,CFM=LFM×面积S。风速的另一个单位为米/秒。 Common Mode Noise 共模噪声:指两导体对某个基准点具有大小基本相等,方向相同的噪声,通常指交流输入L 线和N线对地的噪声,可通过共模电感和Y电容来抑制它们。 Derating 降额: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例如50℃以上),有的电源必须要降低使用的输出功率,另外,有些电源在规定的输入电压范围的低端,不能满足所有的输出参数(例如:电压可调范围或功率),要降额使用。 Differential Mode Noise 差模噪声:排除共模噪声后,在两条电源线之间测出的电源线对公共基准点的噪声,测试结果为两电源线的噪声分量之差,在电源系统中通常在直流输出端和直流返回端测试噪声。DIP(Dual in-line package) 双列直插封装:模块的一种封装形式。一般为小功率模块采用。例如,Artesyn公司的BXA3系列,C&D公司的NMV0505DA都是双列直插封装。

几种常用的光耦反馈电路应用

几种常用的光耦反馈电路应用

————————————————————————————————作者:————————————————————————————————日期:

在一般的隔离电源中,光耦隔离反馈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式。但对于光耦反馈的各种连接方式及其区别,目前尚未见到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很多场合下,由于对光耦的工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光耦接法混乱,往往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本研究将详细分析光耦工作原理,并针对光耦反馈的几种典型接法加以对比研究。 1 常见的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常用于反馈的光耦型号有TLP521、PC817等。这里以TLP521为例,介绍这类光耦的特性。 TLP521的原边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原边电流If越大,光强越强,副边三极管的电流Ic越大。副边三极管电流Ic与原边二极管电流If的比值称为光耦的电流放大系数,该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作反馈用的光耦正是利用“原边电流变化将导致副边电流变化”来实现反馈,因此在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场合,由于放大系数的温漂比较大,应尽量不通过光耦实现反馈。此外,使用这类光耦必须注意设计外围参数,使其工作在比较宽的线性带内,否则电路对运行参数的敏感度太强,不利于电路的稳定工作。 通常选择TL431结合TLP521进行反馈。这时,TL431的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部基准为2.5 V的电压误差放大器,所以在其1脚与3脚之间,要接补偿网络。 常见的光耦反馈第1种接法,如图1所示。图中,Vo为输出电压,Vd为芯片的供电电压。com信号接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脚,或者把PWM 芯片(如UC3525)的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接成同相放大器形式,com信号则接到其对应的同相端引脚。注意左边的地为输出电压地,右边的地为芯片供电电压地,两者之间用光耦隔离。 图1所示接法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出电压升高时,TL431的1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电压上升,3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脚)电压下降,光耦TLP 521的原边电流If增大,光耦的另一端输出电流Ic增大,电阻R4上的电压降增大,com 引脚电压下降,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减小;反之,当输出电压降低时,调节过程类似。 常见的第2种接法,如图2所示。与第1种接法不同的是,该接法中光耦的第4脚直接接到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端,而芯片内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必须接成同相端电位高于反相端电位的形式,利用运放的一种特性——当运放输出电流过大(超过运放电流输出能力)时,运放的输出电压值将下降,输出电流越大,输出电压下降越多。因此,采用这种接法的电路,一定要把PWM 芯片的误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引脚接到固定电位上,且必须是同向

开关电源安规详述

开关电源安规详述 一.安规申请 1.为什么要申请安规认证? 许多国家都要求出口到其国家的特定产品应通过安全认证且印有相应的安全标记,如欧洲的CE Mark认证,中国从2002年5月1日起强制实行的3C认证等。另外,欧洲国家的许多消费者认为仅仅只有CE Mark是不够的(因为厂商可以自我宣称CE Mark),还必须有一个标记如TUVGS、NEMKO等,以确认此产品已经公认的认证机构认证过。可以看出,申请安规认证是进入上述市场所必须的。另外,认证分强制型认证和非强制型认证。强制型认证有CE、3C、PSE(日本)等,非强制型认证有TUVGS、UL等,非强制型认证没有强制的认证要求,但出于保障消费者的信心等原因而申请此认证。 2.安规申请步骤 安规申请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申请前: ?确认产品需要哪种认证、适用哪种安规标准; ?研究相应的安规标准并通过相应的测试和评估来确保产品能够符合此标准; ?联系信用、声誉佳的安规测试机构或实验室; ?从安规测试机构或实验室取得申请表和报价单,商讨认证费用和其它认证事宜; ?准备充足的测试样品、材料和充分的文件; (2)申请中: ?提交申请表、初期费用、测试样品、材料及文件,开始认证程序; ?监测认证进程,出现较小的问题时和测试机构讨论、协商解决; ?出现较大的问题后,需要修改结构或设计时,应立即修改,且相应的文件和测试样品也应立即提交。 ?测试通过后,安规机构首次工厂检查; ?交清所余申请费用,取得测试报告和证书,检查,存档; (3)申请后: ?在产品上打上该认证标记; ?安规机构每年不定期工厂检查; ?当设计有改动时,不管是小改动还是大改动,均须通知安规测试机构并得到其认可,当有大改动时,安规机构会可能要求补做测试。 3.安规申请需准备的文件有: 公司与产品的说明文件及产品说明书(如果有); 简单的性能测试文件与产品规格书; 重要的元器件与材料的认证书; 元器件清单(编号、规格、供应商、UL认证文件) 原理图、PCB板图(插件图、焊盘图、走线图); 火牛与线圈的结构图; 外壳外观图(如果有),铭牌图(标签图); 4.安规申请需准备的材料有: 开关电源的认证申请需准备的材料有: 8-12个完整的样品;

TL431与光耦反馈回路设计

前言:回授迴路的設計需要仔細地思考與分析。未被發現的不良回授路徑很容易被忽略,並且會危害電路設計。本文將探討一種常見的回授電路,與設計人員所面臨的潛在問題,並將提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TL431/光耦合器回授電路 TL431與光耦合器是電源轉換器設計人員常用的一種組合。但若不謹慎思考與設計,此組合會讓工程師感到十分棘手。本文將討論許多經驗不足甚至連部份有經驗的設計人員皆容易落入的窠臼。 圖1是典型電路。R1與R2組成的電阻分壓器在輸出電壓達到目標值時,會讓R1與R2的接點電壓剛好等於TL431的內部參考電壓。電阻R3以及電容C1與C2提供TL431所需的回授迴路補償以便穩定控制迴路。迴路增益值決定後,即可計算這些元件值並將它們加在一起。 圖1:典型的TL431回授電路。

圖1的TL431電路增益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其中Zfb等於: ω則代表角速度(radians/sec)。 光耦合器迴路增益=(R6/R4)×光耦合器電流轉換比(Current Transfer Ratio;CTR),設計人員必須知道光耦合器的電流轉換比,才能計算該增益。 但實際轉移函數是由光耦合器的LED電流決定,所以圖1的TL431電路總增益還包括另一因數。該函數是(Vout-Vcathode)/R4,其中Vout等於進入TL431的Vsense電壓,這使得TL431與光耦合器的「總增益方程式」等於: 上式的+1項在本文裡代表「隱藏」的回授路徑,只要Zfb/R1遠大於1即可忽略。在後面的示波器圖片中,將進一步解釋和顯示該項的影響,我們現在先假設這個公式是正確的。 設計人員只要將電源轉換器的各項增益元素相乘,就能得到不考慮回授電路影響下的轉換器開迴路增益。這些元素包括:變壓器圈數比;PWM主動輸出濾波器元件效應和TL431增益以外的相關負載效應;以及光耦合器的影響。 轉換器會在特定的開關頻率下操作。設計人員知道開迴路總增益須在低於該頻率6分之1的某個點跨過0dB,因此多數設計人員會留下適當的元件公差,其它人則會將跨越點設計在大約該頻率10分之1的位置。在此例中,我們假設開關頻率固定為100kHz。 由於已知控制到輸出增益(control-to-output gain)在目標跨越頻率點的增益值,接下來只要讓TL431回授迴路和光耦合器的增益等於該增益值的倒數即可。

光耦合器的作用及其电路

光耦合器的作用及其电路 摘要线性光耦合器是目前国际上正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光电隔离器件。文中介绍其性能特点、产品分类,以及它在单片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耦合器线性电流传输比通信单片开关电源 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或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普通光耦合器只能传输数字(开关)信号,不适合传输模拟信号。近年来问世的线性光耦合器能够传输连续变化的模拟电压或模拟电流信号,使其应用领域大为拓宽。 1 光耦合器的类型及性能特点 1.1 光耦合器的类型 光耦合器有双列直插式、管式、光导纤维式等多种封装形式,其种类达数十种。光耦合器的分类及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是8种典型产品的型号:(a)通用型(无基极引线); (b)通用型(有基极引线);(c)达林顿型;(d)高速型;(e)光集成电路;(f)光纤型;(g)光敏 晶闸管型;(h)光敏场效应管型。 1.2 光耦合器的性能特点 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单向传输信号,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它广泛用于电平转换、信号隔离、级间隔离、开关电路、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在单片开关电源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反馈电路,通过调节控制端电流来改变占 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1.3 光耦合器的技术参数 主要有发光二极管正向压降VF、正向电流IF、电流传输比CTR、输入级与输出级之间的绝缘电阻、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V(BR)CEO、集电极-发射极饱和压降VCE(s at)。此外,在传输数字信号时还需考虑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延迟时间和存储时间等参数。 常用参数: 正向压降VF:二极管通过的正向电流为规定值时,正负极之间所产生的电压降。 正向电流IF:在被测管两端加一定的正向电压时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 反向电流IR:在被测管两端加规定反向工作电压VR时,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 反向击穿电压VBR::被测管通过的反向电流IR为规定值时,在两极间所产生的电压降。 结电容CJ:在规定偏压下,被测管两端的电容值。 反向击穿电压V(BR)CEO:发光二极管开路,集电极电流IC为规定值,集电极与发射集间 的电压降。 输出饱和压降VCE(sat):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IF和集电极电流IC为规定值时,并保持I C/IF≤CTRmin时(CTRmin在被测管技术条件中规定)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降。

TL431的反馈回路设计

TL431内部有较好的参考电压和运放,成为工业界减少控制回路成本的好方法. 本文是有关TL431的反馈回路设计. 1.通常放大器反馈 如图1,由运放和参考构成的电路(在非隔离电路通常由脉宽控制器提供)2型补偿网络.适用于被多数工程师采用的电流模控制. 低频增益由R1 C1提供.数倍低于带宽的频率有一个零点,中频带增益由R2比R1决定.根据功率部分特性确定的高频段,电路又是积分形式,增益由R1C2决定. 波特图如下:

用TL431实现分立器件的功能没什么不同.如图2. 区别是1. R5上拉电阻(提供足够电流).2. 431电路驱动能力不强,但输出接高阻抗,工作很好. 也是一个2型补偿网络. ******图太多,不贴了,详细的见pdf file.*******************

2. TL431 隔离应用 图3是隔离的应用. 与图2最大区别是输出不是电压Ve,而是光耦电流.电流由:TL431电压增益;R5; Vo 决定.(图2传函与R5,Vo无关).C3代表光耦输出电容和频响rolloff.图3也是一个2型补偿网络. A. 低频段: TL431放大器由C1R1构成的积分器的增益高,是补偿网络的主导. 图4a给出低频等值电路 B. 中频段: TL431积分器达到单位增益,超过这点,积分器输出减弱.然而总有Vo通过R5流过光耦提供增益(它是中频段的主导).图5给出中

频等值电路.交越频率在中频段,设计R5达到想要的交越频率. C. 高频段: 高频段遇到光耦自身的极点(由图6a中C3代表).图6b显示光耦增益的折点.好的光耦能到10k.然而折点是偏值电流的函数.大电流对应高带宽.在额定电流下取小R5.(有些R5被集成在控制器中不易改变).

光耦合TL431联合用在开关电源中的电压反馈电路

光耦通常与TL431一起使用。下面是led电源驱动芯片(开关电源芯 片)TMG0321/TMG0165/TMG0265/TMG03655的部分电路。两电阻串联取样到431R端与内部比较器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出的信号再控制431K端(阳极接光耦那一端)对地的电阻,然后达到控制光耦内部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光耦内部一边是一发光二极管,一边是一光敏三极管)通过发光的强度.控制另一端三极管的CE端的电阻也就是改变了led电源驱动芯片(开关电源芯 片)TMG0321/TMG0165/TMG0265/TMG0365检测脚的电流(1脚:电压反馈引脚,通过连接光耦到地来调整占控比).根据电流的大小,led电源驱动芯片(开关电源芯 片)TMG0321/TMG0165/TMG0265/TMG0365就会自动调整输出信号的占空比,达到稳压的目的 TL431是这样工作的: 上图中的431不是用于稳压,而是用作一个电压门限开关。它与R10、R11一起监测+12V 电源的变化,当+12V升高时,431的K极和A极短接,然后将光耦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光耦导通,电源芯片TMG0165的第一管脚(FB)被拉低,芯片便调整输出占空比,使+12V 电压降低。当+12V降低时,光耦不导通,电源芯片FB端为高电平,它就调整输出占空比,使+12V升高。 TL431的原理框图如下

TL431用作稳压电路时,典型电路如下 当输入电压变化时,431会将变化的电压通过电流的作用转化到输入端的电阻上。其过程为:当输入端电压升高时,431的K极和A极间的三极管CE极电流增大,即电流Ik变大(而R1和R2上的电流不变),输入端的电阻上的压降升高,从而保证Vka不变;当输入端电压降低时,431的K极和A极间的三极管CE极电流减小,即电流Ik减小(而R1和R2上的电流不变),输入端的电阻上的压降减小,从而使Vka不变。

TL431与TLP521的光耦反馈电路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TL431与TLP521的光耦反馈电路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在一般的隔离电源中,光耦隔离反馈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式。但对于光耦反馈的各种连接方式及其区别,目前尚未见到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很多场合下,由于对光耦的工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光耦接法混乱,往往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本研究将详细分析光耦工作原理,并针对光耦反馈的几种典型接法加以对比研究。1 常见的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常用于反馈的光耦型号有TLP521、PC817等。这里以TLP521为例,介绍这类光耦的特性。 TLP521的原边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原边电流If越大,光强越强,副边三极管的电流Ic越大。副边三极管电流Ic与原边二极管电流If的比值称为光耦的电流放大系数,该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作反馈用的光耦正是利用“原边电流变化将导致副边电流变化”来实现反馈,因此在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场合,由于放大系数的温漂比较大,应尽量不通过光耦实现反馈。此外,使用这类光耦必须注意设计外围参数,使其工作在比较宽的线性带内,否则电路对运行参数的敏感度太强,不利于电路的稳定工作。 通常选择TL431结合TLP521进行反馈。这时,TL431的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部基准为2.5 V的电压误差放大器,所以在其1脚与3脚之间,要接补偿网络。 常见的光耦反馈第1种接法,如图1所示。图中,Vo为输出电压,Vd为芯片的供电电压。com信号接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脚,或者把PWM 芯片(如U C3525)的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接成同相放大器形式,com信号则接到其对应的同相端引脚。注意左边的地为输出电压地,右边的地为芯片供电电压地,两者之间用光耦隔离。 图1所示接法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出电压升高时,TL431的1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电压上升,3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脚)电压下降,光耦TLP521的原边电流If增大,光耦的另一端输出电流Ic增大,电阻R4上的电压降增大,com引脚电压下降,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减小;反之,当输出电压降低时,调节过程类似。 常见的第2种接法,如图2所示。与第1种接法不同的是,该接法中光耦的第4脚直接接到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端,而芯片内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必须

光耦反馈常见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光耦反馈常见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2017-11-07 14:12 ? 23793次阅读 在一般的隔离电源中,光耦隔离反馈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式。但对于光 耦反馈的各种连接方式及其区别,目前尚未见到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很 多场合下,由于对光耦的工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光耦接法混乱,往往导致 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本研究将详细分析光耦工作原理,并针对光耦反馈的几 种典型接法加以对比研究。 1、常见的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常用于反馈的光耦型号有TLP521、PC817等。这里以TLP521为例,介绍这类光耦的特性。TLP521的原边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原边电流If越大,光强越强,副边三极管的电流Ic 越大。副边三极管电流Ic与原边二极管电流If的比值称为光耦的电流放大 系数,该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作反馈用的光耦正是 利用“原边电流变化将导致副边电流变化”来实现反馈,因此在环境温度变 化剧烈的场合,由于放大系数的温漂比较大,应尽量不通过光耦实现反馈。 此外,使用这类光耦必须注意设计外围参数,使其工作在比较宽的线性带内,否则电路对运行参数的敏感度太强,不利于电路的稳定工作。 通常选择TL431结合TLP521进行反馈。这时,TL431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一个内部基准为2.5V的电压误差放大器,所以在其1脚与3脚之间,要接 补偿网络。常见的光耦反馈第1种接法,如图1所示。图中,Vo为输出电压,Vd为芯片的供电电压。com信号接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脚,或者把PWM芯片(如UC3525)的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接成同相放大器形式,com 信号则接到其对应的同相端引脚。注意左边的地为输出电压地,右边的地为 芯片供电电压地,两者之间用光耦隔离。图1所示接法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出电压升高时,TL431的1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电压 上升,3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脚)电压下降,光耦TLP521的原 边电流If增大,光耦的另一端输出电流Ic增大,电阻R4上的电压降增大,

TOP246-TOP249系列单片开关电源应用

TOP246-TOP249系列单片开关电源应用 1.高效率70W通用开关电源模块 TOPSwitch GX适合制作低成本、高效率、小尺寸、全密封式开关电源模块或电源适配器(adapter)。由TOP249Y构成的密封式70W(19V,3.6A)通用开关电源模块,电路如图1所示。当环境温度不超过40℃时,模块的外形尺寸可减小到10.5mm×5.5mm×2.5mm。设计的交流输入电压范围是85V~265V,这属于全世界通用的电压范围。该电源能同时实现输入欠压保护、过压保护、从外部设定极限电流、降低最大占空比等功能,其主要技术指标为: 额定输出功率PO=70W; 负载调整率SI=±4%; 电源效率η≥84%(当交流输入电压U=85V时,满载效率可达85%;当U=230V时,电源效率高达90%); 空载功率损耗<0.52W(U=230V时); 图1高效率70W通用开关电源模块电路 输出纹波电压≤120mV(峰峰值)。该电源共使用3片集成电路:TOP249Y型6端单片开关电源(IC1);线性光耦合器PC817A(IC2);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IC3)。电阻

R9和R10用来从外部设定功率开关管的漏极极限电流,使之略高于满载或输入欠压时的漏极峰值电流ID(PK)。这就允许在电源起动过程中或输出负载不稳定但未出现饱和的情况下,采用较小尺寸的高频变压器。当输入直流电压过压时。R9和R10还能自动降低最大占空比DMAx,对最大负载功率加以限制。R11为欠压或过压检测电阻,并能给线路提供电压前馈,以减少开关频率的波动。取R11=2MΩ时,仅当直流输入UI电压达到100V时,电源才能起动。TOPSwitchGX的欠压电流IUV=50μA,过压电流IOV=225μA。有公式 UUV=IUV·R11(1) UOV=IOV·R11(2) 将R11=2MΩ分别代入式(1)和式(2)中得到,UUV=100V(DC),UOV=450V(DC)。过压时最大占空比DMAx随流入X端的电流IX的增大而减小,当IX从90μA增加到190μA时,最大占空比DMAx就从78%(对应于UUV=100V)线性地降低到47%(对应于375V)。在掉电后,欠压检测能在C1放电时减少输出干扰,只要出现输出调节失效或者输入电压低于40V 的情况,都会使TOPSwitch GX关闭。当开关电源受到450V以上的冲击电压时,R11同样可使TOP249关断,避免元器件受到损坏。 由VDZ1和VD1构成的漏极钳位电路,能吸收在MOSFET关断时由高频变压器初级漏感产生的尖峰电压,保护MOSFET不受损坏。VDZ1采用钳位电压为200V的P6KE200型瞬态电压抑制器,VD1选用UF4006型超快恢复二极管,其反向耐压为800V。将电容C11和VDZ1并联后,能减少钳位损耗。选择全频工作方式时,开关频率设定为132kHz。为了减小次级绕组和输出整流管的损耗,现将次级绕组分成两路,每路单独使用一只MBR20100型20A/100V的共阴极肖特基对管(VD2、VD3),然后并联工作。输出滤波电路由C2、C3、L1、C4和C14构成。空载时,TOP249Y能自动降低开关频率,使得在交流230V输入时电源损耗仅为520mW。TOP249Y具有频率抖动特性,这对降低电磁干扰很有帮助。只要合理地选择安全电容C7和EMI滤波器(L2、L3、C6)的元件值,就能使开关电源产生的电磁辐射符合CISPR22(FCCB)/EN55022B国际标准。将C7的一端接UI的正极,能把TOP249Y的共模干扰减至最小。需要指出,C7和C6都称作安全电容,区别只是C7接在高压与地之间,能滤除初、次级耦合电容产生的共模干扰,在IEC950国际标准中称之为“Y电容”。C6则接在交流电源进线端,专门滤除电网线之间的差模干扰,被称作“X电容”。 精密光耦反馈电路由IC2、IC3等组成。输出电压UO通过电阻分压器R4~R6获得取样电压,与TL431中的2.50V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后产生误差电压,再经过光耦去改变TOP249Y的控制端电流IC,使占空比发生变化,进而调节UO保持不变。反馈绕组的输出电压经VD4、C15整流滤波后,给光耦中的接收管提供偏压。C5还与R8一起构成尖峰电压滤波器,使偏置电压在负载较重时能保持恒定。R7、C9、C10和R3、C5、C8均为控制环路的补偿元件。 2由TOP249Y构成的DC/DC变换式250W 开关电源

tl431反馈电路

在一般的隔离电源中,光耦隔离反馈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式。但对于光耦反馈的各种连接方式及其区别,目前尚未见到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很多场合下,由于对光耦的工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光耦接法混乱,往往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本研究将详细分析光耦工作原理,并针对光耦反馈的几种典型接法加以对比研究。 1 常见的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常用于反馈的光耦型号有TLP521、PC817等。这里以TLP521为例,介绍这类光耦的特性。 TLP521的原边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原边电流If越大,光强越强,副边三极管的电流Ic越大。副边三极管电流Ic与原边二极管电流If的比值称为光耦的电流放大系数,该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作反馈用的光耦正是利用“原边电流变化将导致副边电流变化”来实现反馈,因此在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场合,由于放大系数的温漂比较大,应尽量不通过光耦实现反馈。此外,使用这类光耦必须注意设计外围参数,使其工作在比较宽的线性带内,否则电路对运行参数的敏感度太强,不利于电路的稳定工作。 通常选择TL431结合TLP521进行反馈。这时,TL431的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部基准为2.5 V的电压误差放大器,所以在其1脚与3脚之间,要接补偿网络。 常见的光耦反馈第1种接法,如图1所示。图中,Vo为输出电压,Vd为芯片的供电电压。com信号接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脚,或者把PWM 芯片(如UC3525)的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接成同相放大器形式,com信号则接到其对应的同相端引脚。注意左边的地为输出电压地,右边的地为芯片供电电压地,两者之间用光耦隔离。 图1所示接法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出电压升高时,TL431的1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电压上升,3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脚)电压下降,光耦TLP521的原边电流If增大,光耦的另一端输出电流Ic增大,电阻R4上的电压降增大,com引脚电压下降,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减小;反之,当输出电压降低时,调节过程类似。 常见的第2种接法,如图2所示。与第1种接法不同的是,该接法中光耦的第4脚直接接到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端,而芯片内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必须接成同相端电位高于反相端电位的形式,利用运放的一种特性——当运放输出电流过大(超过运放电流输出能力)时,运放的输出电压值将下降,输出电流越大,输出电压下降越多。因此,采用这种接法的电路,一定要把PWM 芯片的误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引脚接到固定电位上,且必须是同向端电位高于反向端电位,使误差放大器初始输出电压为高。

浅谈彩电电源电路的维修

彩电开关电源维修教学三步曲 [摘要] 让学生知道在彩电故障中电源电路的损坏率较高,现在的彩色电视机电源电路多数是采用开关式稳压电源电路。开关稳压电源电路大致可分为并联型和串联型两大类,其振荡电路均是自激式振荡电路,有些还引入了行同步功能,而有些则没有,本文采用三步曲的教学步骤介绍一下并联型开关电源的主要检修方法。 [关键词] 开关电源、稳压、检测 [正文] 一、首先教会学生掌握好开关电源电路组成 一般的开关电源是由启动电路、振荡电路、稳压电路和保护电路四大部分组成。 1、启动电路:由启动电阻、启动电容和厚膜集成电路或开关管与相关元件组成,它提供开关电源的启动电压。 2、振荡电路:开关电源振荡电路分为晶体管振荡电路和厚膜集成电路两类,如长虹2158K是用晶体管振荡电路,而CHD2918则是用厚膜集成电路振荡的。 3、稳压电路:开关电源的稳压原理多数采用脉冲调宽式的稳压方式,即通过自动改变开关功率管的关闭和导通时间的占空比。稳压部分的电路由取样、比较、放大三个部分组成。而很多大屏幕彩电采用的电源集成块本身就集成了这部分电路(如部分并联型开关电源集成块)。 4、保护电路:彩电开关电源都设有保护电路,其保护方式均是使电路停振。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欠压保护,还有过热保护。 过流保护电路其过流取样点,大部分电视机中都是在开关管的源极上;过压保护电路的取样点一般取自220V交流经整流滤波后的电压或主负载供电电压等,通过一个齐纳二极管(稳压管)来进行取样判别。短路保护电路的取样点一般在稳压电源输出的低压组电源上,通过一个二极管来进行判别取样。 二、其次让学生至少了解一种典型开关电源检修方法 引起开关电源故障的成因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里我们只谈谈并联型开关电源的基本维修方法。 开关电源损坏后,大多数都可独立进行维修,将负载全部断开,在主负载供电组电源上用一只220V/60W的灯泡作为假负载,即将该灯泡并联于滤波电容两端。这种维修方法可避免了因电路存在隐患而再度损坏元件的现象,一般正常的开关电源(并联式)的输出电压都应固定在其预设的电压值上不变。如果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则可大致确定其稳压电路部分有问题,如果没有电压输出则说明启动电路或振荡电路部分有问题。我们以并联型光耦控制稳压式开关电源为例,讨论一下其维修方法: 第一种情况:当开关电源不能正常稳压时,第一步是要确认引起故障的部位,

光耦隔离电路(参考提供)

光耦电路设计 目录 简介: (2) 输入电路(原边) (2) 输出电路(副边) (6) 电流传输比: (7) 延时: (9)

简介: 外部信号可能是电压、电流或开关触点,直接接入电路可能会引起瞬时高压、过压、接触点抖动等。因此在外部信号输入之前,须经过转换、保护、滤波、隔离等措施。对小功率信号处理时: 通常简单采用RC 积分滤波或再添加门电路;而在对大功率信号处理时:输入与内部电路电压或电源电压的压差较大,常常采用光电耦合器来隔离。 使用光耦设计隔离电路时,特别要注意电流传输比的降额,驱动电流关断和开通的大小,与延迟相关的负载大小及开关速率。在进行光耦输入电路设计时,是以光耦为中心的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即原边与副边的电路),光耦的工作原理就是输入端输入信号V in ,光耦原边二极管发光使得光耦副边的光敏三极管导通,三极管导通形成回路产生相应信号(电压或者电流),这样就实现传递信号的目的。在进行光耦输出电路设计时,计算公式与输入部分相同,同时需关注电平匹配、阻抗匹配、驱动功率、负载类型和大小。以下针对光耦输入电路设计为例。 输入电路(原边): 针对于光耦原边的电路设计,如图1 , 就是设计发光二级管的驱动电路。因此须 首先要了解光耦的原边电流I F 和二极管的导通压降V F 等相关信息。根据必要的 信息来设计LED 驱动电路,和通常的数字输入电路一样,输入端需要添加限流电阻对二极管起保护作用。而这个电阻的阻值则是此处的关键,对于图1的限流电阻R 的阻值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 ……………………… ① 波。并且RC 电路的延迟特性也可以达到测试边沿,产生硬件死区、消除抖动等 图1 LED 驱动电路

TL431与TLP521的光耦反馈电路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1 常见的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常用于反馈的光耦型号有TLP521、PC817等。这里以TLP521为例,介绍这类光耦的特性。 TLP521的原边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原边电流If越大,光强越强,副边三极管的电流Ic越大。副边三极管电流Ic与原边二极管电流If的比值称为光耦的电流放大系数,该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作反馈用的光耦正是利用“原边电流变化将导致副边电流变化”来实现反馈,因此在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场合,由于放大系数的温漂比较大,应尽量不通过光耦实现反馈。此外,使用这类光耦必须注意设计外围参数,使其工作在比较宽的线性带内,否则电路对运行参数的敏感度太强,不利于电路的稳定工作。 通常选择TL431结合TLP521进行反馈。这时,TL431的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部基准为 V的电压误差放大器,所以在其1脚与3脚之间,要接补偿网络。 常见的光耦反馈第1种接法,如图1所示。图中,Vo为输出电压,Vd为芯片的供电电压。com信号接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脚,或者把PWM 芯片(如UC3525)的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接成同相放大器形式,com信号则接到其对应的同相端引脚。注意左边的地为输出电压地,右边的地为芯片供电电压地,两者之间用光耦隔离。 图1所示接法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出电压升高时,TL431的1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电压上升,3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脚)电压下降,光耦TL P521的原边电流If增大,光耦的另一端输出电流Ic增大,电阻R4上的电压降增大,com 引脚电压下降,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减小;反之,当输出电压降低时,调节过程类似。 常见的第2种接法,如图2所示。与第1种接法不同的是,该接法中光耦的第4脚直接接到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端,而芯片内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必须接成同相端电位高于反相端电位的形式,利用运放的一种特性——当运放输出电流过大(超过运放电流输出能力)时,运放的输出电压值将下降,输出电流越大,输出电压下降越多。因此,采用这种接法的电路,一定要把PWM 芯片的误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引脚接到固定电位上,且必须是同向端电位高于反向端电位,使误差放大器初始输出电压为高。 图2所示接法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出电压升高时,原边电流If增大,输出电流Ic

线性光耦原理与电路设计

可编辑 线性光耦原理与电路设计 1. 线形光耦介绍 光隔离是一种很常用的信号隔离形式。常用光耦器件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由于光耦电路简单,在数字隔离电路或数据传输电路中常常用到,如UART协议的20mA电流环。对于模拟信号,光耦因为输入输出的线形较差,并且随温度变化较大,限制了其在模拟信号隔离的应用。 对于高频交流模拟信号,变压器隔离是最常见的选择,但对于支流信号却不适用。一些厂家提供隔离放大器作为模拟信号隔离的解决方案,如ADI的AD202,能够提供从直流到几K的频率内提供0.025%的线性度,但这种隔离器件内部先进行电压-频率转换,对产生的交流信号进行变压器隔离,然后进行频率-电压转换得到隔离效果。集成的隔离放大器内部电路复杂,体积大,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模拟信号隔离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使用线形光耦。线性光耦的隔离原理与普通光耦没有差别,只是将普通光耦的单发单收模式稍加改变,增加一个用于反馈的光接受电路用于反馈。这样,虽然两个光接受电路都是非线性的,但两个光接受电路的非线性特性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反馈通路的非线性来抵消直通通路的非线性,从而达到实现线性隔离的目的。 市场上的线性光耦有几中可选择的芯片,如Agilent公司的HCNR200/201,TI子公司TOAS的TIL300,CLARE的LOC111等。这里以HCNR200/201为例介绍 2. 芯片介绍与原理说明 HCNR200/201的内部框图如下所示 其中1、2引作为隔离信号的输入,3、4引脚用于反馈,5、6引脚用于输出。1、2引脚之间的电流记作IF,3、4引脚之间和5、6引脚之间的电流分别记作IPD1和IPD2。输入信号经过电压-电流转化,电压的变化体现在电流IF上,IPD1和IPD2基本与IF成线性关系,线性系数分别记为K1和K2,即 K1与K2一般很小(HCNR200是0.50%),并且随温度变化较大(HCNR200的变化范围在0.25%到0.75%之间),但芯片的设计使得K1和K2相等。在后面可以看到,在合理的外围电路设计中,真正影响输出/输入比值的是二者的比值K3,线性光耦正利用这种特性才能达到满意的线性度的。 . . 精品

开关电源中的光耦经典电路设计分析

开关电源中的光耦经典电路设计分析 光耦(opticalcoupler )亦称光电隔离器、光耦合器或光电耦合器。它是以光 为 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 与受光器(光敏 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线,光敏三 极管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 “电一光一电”转换 典型应用电路如下图1-1所示。 光耦典型电路 TTL ? i=ow 0=OFF ■ 1_1 ■耦开关控 制流电机怕路图 光耦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前端与负载 完 全的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减小电路干扰,简化电路设计,工 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光耦合器是 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 型器件,现已广泛用于电气绝缘、电平转换、级间耦合、驱动电路、开关电路、 斩 波器、多谐振荡器、信号隔离、级间隔离、脉冲放大电路、数字仪表、远距离 5V icon R3 330 -----------------------

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 )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 在单片开关电源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反馈电路, 通过调节控制端电 流来改变占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常用于反馈的光耦型号有 TLP521、PC817等。这里以TLP521为例,介绍这 类 光耦的特性。图2-1所示为光耦部结构图以及引脚图。 21 TLP521内部結构及管脚庄 TLP521的原边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原边电流 If 越大,光强越强,副边 三 极管的电流Ic 越大。副边三极管电流Ic 与原边二极管电流If 的比值称为光耦 的电 流放大系数,该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作反馈用的光 耦正是 利用“原边电流变化将导致副边电流变化”来实现反馈,因此在环境温度变 化剧烈 的场合,由于放大系数的温漂比较大,应尽量不通过光耦实现反馈。此外, 6

变频器开关电源故障检修五例

变频器开关电源故障检修五例 例一:康沃CVF-G1 型开关电源故障检修 接手了3台康沃CVF-G1型小功率机器,故障皆为开关电源无输出,无屏显。该机开关电源的IC为3844B,手头无此型号的IC,况不可能3台机器都是3844B 损坏了吧?故先从其外围电路查起。 所有开关电源不外乎有以下几条支路:1、上电启动支路,往往由数只较大阻值的电阻串联而成,上电时将500V直流引至3844B供电脚,提供开关管的起振电压;2、正反馈和工作电源支路,由反馈绕组和整流滤波电路组成(有的机器由两绕组供电支路组成,有的兼用。);3、稳压支路,一般由次级5V供电支路,将5V电压的变化与一基准电压相比较,其变量由光耦反馈到初级3844B 的2脚,但该机型的电压反馈是取自初级。 电路起振的条件是:1、500V供电回路正常,500V直流经主绕组加至开关管漏极,开关管源极经小阻值电流采样电阻形成供电回路;2、上电启动支路正常,提供足够幅度的起振电压(电流);3、正反馈和工作电源支路正常,提供满足幅度要求的正反馈电压(电流)和工作电源;4、负载侧无短路,负载侧短路无法使反馈电压建立起来足够的幅度,故电路不能起振。以上电路可称之为振荡回路。 为缩小故障,应采用将稳压支路开路,看电路能否起振。应施行降、调压供电并将易受过电压冲击损坏的电路供电切断,确保安全。若能起振,说明满足起振条件的4个支路大致正常,可进而排查稳压支路的故障元件。若仍不能起振,说明故障在振荡回路,可查找上述的四个支路。 依上述检查次序,甲、乙、丙机开关电源的故障都在振荡电路。检查甲机四个支路及3844B外围元件都无异常,试将一块3845B代换之,电源输出正常,修复;乙机,换用3845B后仍不能起振,4个支路元件都无异常,试将上电启动支路的300k电阻并联200k 电阻后,上电恢复正常;丙机也为3844B损坏,换新块后故障排除。 只有乙机的故障稍微有趣,试分析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