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如何品味“树栖鸦”这三个字?
“树栖鸦”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个三个字, 简洁、凝练、朴实,明写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 暗写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既写了鸦鹊栖树 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品读诗意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 物怎样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鸦栖树”的倒装
用作动词,体现桂花的晶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看到的 听到的
感受到的
译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 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品读诗意
“地白”二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却 给人以澄澈素洁、清冷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 静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说一说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 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明亮的样子。
织机发出的响声。
伸出,抽出。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 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理解词语
【机杼】 【章】 【涕】 【盈盈】 【脉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织机的梭子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眼泪。 形容清澈。
想一想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抒 发了怎样的感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1.《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渔家傲·采芙蓉》
淡荡春光寒食天,燕子双双渡江边。

采芙蓉一场锦绣,折节仗手欢聚时。

绿汀汀渔船唱晚,芙蓉帐暖度瑶池。

将盏金醴芳,谈笑有馀风。

惜春春去也,留芳芬芳后!
3.《虞美人·一夜长吟几度伤春晚》
一夜长吟几度伤春晚,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许人,今宵寝边谁共剑?
汉家大少辞家乡,只为从公遨游荒。

自称太岁引诗篇,更比文房四侯高!
家住黄河一曲边,亲朋无一别离家。

更喜登高出万重,临风犹唱《虞美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最新)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人看到了,听到了,又 感受到了哪些景物的存在?
在诗中圈划出来吧。
庭院 树 露水
月光 乌鸦 桂花
庭院中铺满了月光,像撒了一层白霜 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露水悄无 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这幅画面给大家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 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 染了一种清幽、寂静、 凄凉的气氛。
牵牛星喝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 相望。织女深处纤纤素手拨弄 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 只有泪如雨下。这银河看起来 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 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一 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从这几句诗中,你看到 了一个怎样的织女,圈画出 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 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 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泣”的本义是眼泪,特 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眼泪。“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 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 女泪。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那泪如雨下的神态, 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达。
寒食节这天老百姓们都不 能用火,吃的都是冷食。 可皇宫贵族却灯火通明, 吃香喝辣的,老百姓们又
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讽刺
《寒食》因为只是描绘了几种景象,没有直接 抒情的语句,所以对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自古就有 不同的观点。
《寒食》写成之时,皇帝唐德宗刚刚即位。唐德宗试图将国家 恢复到盛唐大一统的气象,而韩栩这首《寒食》诗正是这一气象的 诗意再现,所以深受德宗皇帝的激赏。在他即位的这一年(建中初), 中书省两次送来知制诰的人选,都被德宗否定了,独独看中了闲居十 年又辞疾在家的“小幕吏”韩翃,凭的就是这首诗。皇帝的制语一 般要求在温文雅正之中体现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寒食》诗 恰恰让德宗读出了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课古诗三首

古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历代文人追求的境界。

在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第三课以古诗三首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了解古诗的形式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一、《长恨歌》1.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以长恨秋水共长天的方式,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深思念之情。

2. 通过学习《长恨歌》,学生可以了解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感受到诗人的深情款款,以及我国古代诗人对爱情的歌颂和追求。

3. 《长恨歌》的开头两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通过这两句诗,诗人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出汉皇对杨贵妃的深情之爱和对长久未能得到杨贵妃芳心的痛苦之情。

4. 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长恨歌》的背景知识、诗歌的结构特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二、《将进酒》1.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李白以壮志豪情的诗篇,将饮酒作为表达自己豪情壮志的形式,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概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2. 通过学习《将进酒》,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更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作风和精神面貌。

3. 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现了李白坚定自信的个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4. 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朗读《将进酒》,并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故事、特点、意境等,引导学生对《将进酒》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三、《江雪》1. 《江雪》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使人们仿佛看到了大雪纷飞、江河结冰的壮丽景象。

2. 通过学习《江雪》,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捕捉和高超抒发,使人在诗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翻译)、精读课文(重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翻译)、精读课文(重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文言文(翻译)日积月累、精读课文(重点)第一单元3 古诗三首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积月累一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单元日积月累二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风,还是南风 北风,都不能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把它吹倒,不 能让它屈服。
任凭。 你。
直接抒怀,表 达作者永不屈 服的坚强意志 和骨气。
诗意升华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

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

骨的强劲。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何时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 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悟诗情
请结合作者资料思考,作者想要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知诗人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 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 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 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因长期的抑郁 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 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古诗讲解
作者把竹子拟人
化,用“咬”字
牢牢咬住青山 绝不放松,将
咬定青山不放松,歌颂竹子顽强的
意志和个性
竹根扎在山石
的裂缝中。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岩”形容生活极其艰苦。这里“咬 定青山”“立根”“破岩”既是实写竹, 也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迢迢牵牛星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作品简介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
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
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想一想,小组交流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 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5.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 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6.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 7.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 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
语文3 古六诗年级三首下册
3 古诗三首
第第一二课课时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3 第古诗一三课首 时
寒食
韩翃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作家简介
韩翃,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 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 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 卒于建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 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 《寒食》诗较有名。许尧佐作传奇 小说《柳氏传》,即写他和柳氏的 恋爱故事。有《韩君平诗集》。
2.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 侯家”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风 俗画?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1第.一课有时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 有什么联系?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 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 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 受?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并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带着伤感、哀怨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 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 了一层霜一样。 栖:歇,休息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 绪。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你知道这首诗 的意思吗?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谢谢观看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1.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2)“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 飞花”?“飞”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 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 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用“深衷浅貌, 短语长情”评价 最为贴切。再次朗读诗歌, 体会诗歌“深深的话,浅浅 的说”的语言之美。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纤纤擢素手 (xiān) 札札弄机杼 (zhá) 泣涕零如雨(qìtì) 盈盈一水间 (jiàn) 脉脉不得语 (mò)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
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非一
时一人所为,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
起读者广泛共鸣。
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
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
冕”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
3
古诗三首
作家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 ,字 仲初,许州人,唐朝诗人。早年 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 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 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