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响应应用实践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需求响应与负荷管理策略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需求响应与负荷管理策略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需求响应与负荷管理策略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并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力需求响应和负荷管理策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需求响应和负荷管理策略的相关问题。

一、电力需求响应的概念与重要性电力需求响应是指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消费者的用电行为和电力消费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电网运行状况和供需平衡。

电力需求响应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调整电力消费时间和用电强度,尽可能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峰值,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电力系统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电力需求响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电力需求响应,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峰值,减轻电力系统的负荷压力,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其次,电力需求响应可以促进电力系统的能源高效利用,通过调整电力消费时间和用电强度,避开高峰时段,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此外,电力需求响应还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用电选择权,激励消费者降低用电峰值,降低用电成本。

二、电力需求响应的实施策略要实施有效的电力需求响应,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策略。

1. 峰谷电价策略峰谷电价策略是一种通过调整电价,引导消费者在低峰期集中用电的策略。

这种策略可以激励消费者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并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从而平缓负荷曲线,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2. 负荷调度策略负荷调度策略是一种通过调整电力系统的负荷分配,实现负荷均衡和负荷错峰的策略。

通过征用当地的发电设备和能源资源,进行负荷调度,可以达到有效利用电力系统的能源和资源,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峰值。

3. 分时用电策略分时用电策略是一种通过设定不同时段的电价和用电要求,实现用电时段合理分布的策略。

通过制定鼓励消费者在低峰期用电的政策,可以减轻电力系统的负荷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4. 智能电网技术策略智能电网技术策略是一种通过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调控和管理的策略。

需求响应介绍

需求响应介绍

第六节需求响应需求响应是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在电力市场中的最新发展。

智能电网可以促进需求响应的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与推进市场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节主要介绍了需求响应、自动需求响应、能效电厂等关键技术,并简要介绍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概述(一)基本概念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在政府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通过电网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电力用户等共同协力,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变用电方式,在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为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最优、各方受益、成本最低的能源服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电力需求侧管理包括提高能效、负荷管理和能源替代、余能回收及新能源发电;而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可采取多种手段,概括起来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引导手段、行政手段四种。

(二)主要作用第一,激励电力用户参与电网调峰,减少电网安全运行压力,平衡电网负荷,引导用户科学、合理用电。

通过价格杠杆,调动电力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调峰,减轻电网运行压力,平衡电网负荷。

如峰谷电价、可中断负荷补偿电价等价格手段,为用户提供了对用电方式进行选择的机制,即用户可以选择在用电高峰期继续用电(辅以较高的电价),也可选择在高峰期中断部分用电,以获得电费支出的降低。

因此,这种机制可以引导用户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和要求选择用电方式,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用电。

同时,电力也带来了电网高峰负荷降低、负荷曲线平稳。

第二,实现电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综合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用户的用电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减少或推迟了发电机组的投资,实现了整个电力系统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了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委员会提出如下实施方案:1. 供方(供电部门)(1)控制电力系统设备,如电压调节、控制功率因数等。

电力市场下需求侧响应的研究

电力市场下需求侧响应的研究

电力市场下需求侧响应的研究摘要:电力市场下的需求侧响应(DSR)是政府利用市场价格信息和鼓励政策措施来保证社会系统安全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在总结了国内开展DSR的成功经验后,将电力市场下的DSR界定为二个类别,即基于价格信息的DSR和基于鼓励政策措施的DSR。

根据市场价格的DSR涵盖了分时段电费、即时电费和尖峰电费等举措,而根据激励措施的DSR则涵盖了直接负载管理、可暂停负载以及需求侧竞价等举措。

系统分析了开展DSR的成本因素与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用户参加DSR的工作流程展开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发展DSR的有关意见和设想。

关键词: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研究发电行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行业,在传统的发电垄断运营管理模式下,系统通常通过拉闸限电等负荷管制的手段,来达到降低系统峰荷和推迟供电企业升级与投资的目标。

这样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用电供需紧张的形势,但却牺牲了使用者的最大利益,同时没有供需侧的合理参与以及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

而随着用电市场变革的不断深入,发电侧、输电侧和供电侧都将形成单独的经营主体,任何一方都将无法通过以牺牲其它一方的权益的方法来获得自身的收益,所以传统的负荷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用电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负荷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目标也都有了全新的扩展与外延。

另外,需求侧资源不充分反映供给侧边际成本变化的问题,也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破解。

在供电市场竞争中通过引导需求侧响应,并利用市场价格信号和机制来增强需求价格弹性在市场中的影响,从而把供给侧的资源与需求侧的资源当成一个总体来规划,是适应用电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

一、需求侧响应机制概述(一)电力市场的特殊性通常的商品交易市场,价格定价都是在市场交易、供需双方之间复杂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1]。

不过对电能这个特定产品,因为电能没有大量的经济储备,而供需双方又不得不保持价格瞬时均衡,而电能系统运作的这种特点又需要国家电网进行先期策划以确保系统运作的安全性,也确定了电能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理想的充分竞争市场地位,导致了电能这个产品在很多方而不同于普通的产品。

电力需求响应培训课件

电力需求响应培训课件

市场化
建立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促 进需求响应参与度和效果
课程问题讨论
挑战 电力需求响应在实际应用中可 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制度瓶颈
解决方式 采用定制化方案、政策支持和 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应对挑战
课程作业
分析
评估
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电力需 求响应机制和效果
评估现有电力需求响应措施 的成效和问题
设计
制定一套适合特定场景的电力 需求响应方案
电力需求响应培训课 件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电力需求响应培训课件简介 电力需求响应技术 电力需求响应案例分析 电力需求响应的政策与市场机制 电力需求响应的未来发展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电力需求响应培训课件简介
电力需求响应概 述
电力需求响应是一种通过调整电力使用行为来 平衡供需关系的灵活性资源。这种灵活性资源 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奖励机制 参与者获得奖励
市场潜力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电力需求响应的影响因素
政策支持
鼓励用户减少用电峰值 提供奖励措施
技术支持
智能电网技术发展 设备智能化改造
市场需求
用户对电力需求响应的耗 降低碳排放
电力需求响应的好处
节约能源
降低用电峰值
环保减排
减少碳排放
电网稳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响应技术
学习用户用电行为模式
实现节能减排
通过数据分析和学习,系统能 通过智能电力需求响应技术,
够了解用户的用电习惯和需求, 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
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用电方 少碳排放,为可持续发展做

用电需求响应解读

用电需求响应解读

5
用户可自主参与需求响应,也可通过售电公司代 理参与。
需求响应
开展步骤
01 确定方案
每年3月15日 前,国网山东 省电力公司提 出年度需求响 应方案,报省 经济和信息化 委审核批复。
02 开展竞价
每年5月中上旬, 进行竞价交易, 按照补偿价格由 低到高、申报时 间由前到后的顺 序统一出清,确 定出清价格。
的补偿费用,最高暂定不超过30元(实时不超过60元)。响应量工业用户原则上不低于
500千瓦,非工业用户的约定响应能力原则上不低于200千瓦。
响应量申报按四种响应类型分别填报,补偿价格的填报不区分,实时响应按照申报价
格两倍计算。
响应量(千瓦)
价格(元)
削峰(约定)
1200
30
示例
削峰(实时)
500
60
06 结果评估
执行需求响应次 日,国网山东省 电力公司通过山 东省电力需求侧 管理平台自动记 录并判断需求响 应结果。
07 核发补偿
次年6月统计 需求响应结果 并测算补偿金 额,用户审核 确认后,完成 相关补偿资金 结算。
需求响应
申报要点
需求响应竞价交易需申报响应量和补偿价格,其中补偿价格为每响应1千瓦负荷需要
填谷(约定)
200
30
填谷(实时)
0
60
需求响应
补偿计算
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和售电公司每年至 少参与8次响应,响应不足8次的,按照响应 次数百分比获得补偿,响应不足一半的按违 约处理,不享受补偿。如因发布需求响应次 数少于4次而导致用户和售电公司响应不足, 则按照响应次数百分比(邀约次数不足8次 的,分母为实际邀约次数)获得补偿(表 1)。实时需求响应的补偿价格按照约定补 偿价的2倍计算。

主要发达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践及启示

主要发达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践及启示

DOI: 10.14092/11-3956/c.2020.06.006主要发达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践及启示黄 韧,张素芳(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摘 要: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side Management, DSM )是指电力部门采取行政、经济及技术等综合措施,影响消费者用电行为,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电力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 DR )与能源效率管理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中国DSM 发展较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借鉴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国DSM 工作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分析了DSM 在美、英、德三个发达国家的实践,从发展DSM 的动因、政策法律体系、需求响应模式及能效管理措施几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在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议中国首先应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抓紧完善DSM 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与设备标准,同时加大对能源效率管理的支持力度并积极创新DSM 商业运作模式。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需求响应;能效管理中图分类号:F407.61;F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20)06-0047-09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side Management, DSM)最初由美国电力研究所的Clark Gellings 所提出,它是指电力部门采取行政、经济及技术等综合措施,影响消费者用电行为,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1]。

DSM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其意义与内涵也在不断深化:1970—1990年DSM 在全球主要体现为:紧急需求响应与简单的能效管理;1991—2008年随着各国法律制度与市场模式的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需求侧管理中来;2009年至今随着分布式电源、智能电表及相关技术规范的成熟,DSM 正向电力供需耦合发展过渡[2]。

自1990年代初引入DSM 后,由于电力市场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中国DSM 发展缓慢,一直处于紧急响应的初级阶段。

电力工程技术响应方案

电力工程技术响应方案

电力工程技术响应方案电力工程技术响应方案1. 简介在电力工程中,技术响应方案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制定的策略和计划。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针对电力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效运行。

2. 目标•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效率和可靠性。

•降低工程风险和不确定性。

3. 方案步骤问题分析在制定技术响应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 了解电力工程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 分析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和风险。

- 确定关键任务和工作流程。

技术评估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进行技术评估以确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研究相关技术和最佳实践。

- 分析技术可行性和适用性。

- 评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方案设计根据技术评估的结果,设计出详细的技术响应方案。

方案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 确定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工作流程。

- 制定资源和人力需求计划。

- 制定监控和评估机制。

实施和监控按照方案设计的要求,执行技术响应方案并持续进行监控。

实施和监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 进行实时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方案并提供决策支持。

- 定期评估和反馈工程进展情况。

4. 结论电力工程技术响应方案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系统的问题分析、技术评估、方案设计和实施监控,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和可靠性。

本方案旨在为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套科学、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工程项目成功完成。

5. 建议和措施提供技术培训和知识共享为了提高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建议在项目开始前提供相关技术培训。

同时,建立一个知识共享平台,促进工程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引入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定期进行技术评估,更新和优化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建立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和可靠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及时获得所需的技术支持和设备。

电网管理中的需求侧响应策略分析

电网管理中的需求侧响应策略分析

电网管理中的需求侧响应策略分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加剧,电力系统管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传统的电网管理中,供应侧一直是主导角色,而需求侧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需求侧响应策略正在成为电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求侧响应,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调整用户的电力需求来参与电网的管理和运营。

这一策略的核心目标是在实现供需平衡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效率。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需求侧响应策略的意义更加凸显。

首先,需求侧响应策略能够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供电是通过不断增加发电能力来满足需求的。

然而,这种方式在面对高峰期需求激增或突发故障时,往往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需求侧响应策略的应用可以通过降低用户的电力需求来缓解电网压力,保证供需平衡。

例如,通过智能电力调控系统,用户可以在高峰期减少用电负荷,为电网运行提供更大的弹性。

其次,需求侧响应策略对于电网的节能减排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断性给电网的平稳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需求侧响应策略,用户可以根据电网的实时状况和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情况,调整自己的用电模式,从而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和减少碳排放。

第三,需求侧响应策略有助于提高电力市场的竞争性和透明度。

电力市场的开放竞争对于促进能源产业的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电力市场往往只注重供应侧的角色,缺乏对需求侧的关注。

而需求侧响应策略的引入,可以激发用户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并通过需求灵活性的提高,优化价格形成机制,使电力市场更加公平和有效。

在实施需求侧响应策略时,还要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技术支持是实施需求侧响应的基础。

智能电力调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新技术的引入,为需求侧响应策略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电网和电力需求响应在建筑的应用 -美国加州的大规模实践

许鹏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背景 电力需求响应是解决电力供求矛盾的有效工具,是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可 靠资源。本文介绍电力需求响应及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系统地阐明电 力需求响应的分类及实施项目,列举电力需求响应措施在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并通过介绍国外的成功实例指出电力需求响应的有效性,最后,为中国电力需求响 应的开展提出建议。

电力需要响应的意义 和很多服务业为主的地区一样,加州的电力需求,并不是平稳的。如下图所示,加州的电力需求的峰值持续时间并不是很长。如果用全年的数据来看,峰值是50GW左右。但是其中超过45GW的时间只有57个小时。电力负荷超过40GW 的时间只有270个小时。如果一年中的57个小时能够降低负荷的话,那么整体的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可以减少10%。 如果实现全年10天左右的响应控制的话,那么整体的发电装机容量可以减少20%。 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什么是电力需求响应 电力需求响应是指当电力批发市场价格升高或系统可靠性受到威胁时,电力用户接收到供电方发出的诱导性减少负荷的直接补偿通知或电力价格上升的信号后,改变其固有习惯用电模式,达到减少或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并抑制电力价格上升的短期行为。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在行政或诱导措施下,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引导用户长期或短期改变用电模式,进而达到节约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和保证电网安全性的用电管理活动。相对于单纯的供应满足需求的传统电力管理方式,需求侧管理通过减少或推移需求来平衡电力供需矛盾,延缓新电站及变输配电设施的建设。

电力需求响应是需求侧管理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为特定的时间设计,并在特定的短期时间内执行。它利用电力需求的弹性特点,运用经济与市场的杠杆作用,来快速调节电力供应与需求的矛盾。需求侧管理可以通过需求侧单方面的努力来实现,而电力需求响应需要供电和用电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供电方提供给用户可参与的电力需求响应项目;电力用户选择参加一个或多个项目,并在必要时候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主动调整其需求以响应电力供应。

为什么建筑响应控制很重要 在加州全年的峰值负荷中,建筑负荷的比例很大。如下图所示。建筑夏季空调超过了峰值负荷的一半左右。其中空调负荷中的一半是商业建筑的空调负荷,另外一半是居民住宅的空调负荷。 所以,在加州全年57个小时中的负荷,一半以上是空调负荷。如果能把空调负荷降低25%,那么全州的总用电装机容量能够降低20%左右。

在这里,空调负荷的降低不是全年的空调负荷降低。紧紧局限于最热的几天中的下午几个小时。如果通过被动式和主动式蓄冷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那么空调系统是能够在保证舒适度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在这个几个小时里的用电的。

建筑响应控制的大规模实践

Cal ISO Daily Peak LoadsJanuary 1, 2000 - December 31, 2000

20253035404550

Jan-00Feb-00

Mar-00

Apr-00

May-00

Jun-00

Jul-00

Aug-00

Sep-00Oct-00Nov-00Dec-00

GWPeak Day August 16 - 43.5 GW

Commercial AC

Residential AC 加州是在能源危机之后开始推广建筑响应控制。上图是一组建筑参加响应控制的实际案例。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建筑的实际用电负荷情况。 每个建筑通过峰值负荷的调节,分别降低了其峰值能耗。加在一起,在下午3-5点这个时段,整体的峰值负荷降低了接近2MW。和建筑节能不同,峰值负荷的调配不一定是节能行为,通常做法是通过被动式技术的楼宇负荷控制,比如全楼宇温度重设,静压控制,台式控制等。

从2001年的能源危机开始实行的电力响应控制的应用规模一直在攀升,2010年,加州整体加入建筑响应控制的楼宇总负荷占到了10GW,解决总峰值负荷的1/4左右。 同时也孕育而生了一大批响应控制和虚拟电站的企业。

电力需求响应的分类及实施项目 根据上节的定义电力需求响应可以分为两类:补偿激励型需求响应和分时电价型需求响应[ 。补偿激励型需求响应是指用户在系统需要或电力紧张时减少电力需求,以此获得直接补偿或其他时段的优惠电价。分时电价型需求响应是指用户当接收到电价上升的信号时减少电力需求,而在其他时段则享受优惠电价。在实际执行中,这两种类型的电力需求响应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分时电价型需求响应的大规模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电力需求模式,减少电价波动及电力储备短缺的严重性和频度,从而减少补偿激励型需求响应发生的可能性。 电力需求响应根据电力的紧张程度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可靠性需求响应和价格需求响应两大类。可靠性需求响应是在电力高度紧张时以保证电网安全为主要目的;而价格需求响应是在电力相对紧张时通过价格上调来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从而避免电力高度紧张局面或电力危机的出现。

目前,在加州比较普遍应用的电力需求响应项目现列举如下: 3.1 补偿激励型需求响应 (1) 直接控制负荷管理 供电方直接远程控制用户的电器或设备,在必要并发出紧急通知后,系统操作员可以中断向被控制电器或设备的电力供应,而用户则获得相应的补偿。该项目通 常适用于住宅以及商业建筑,并且在一年或一季度内用户被中断的次数或小时数是有限制的。 (2) 可中断负荷响应 供电方与用户签订协议,在电力短缺或系统突发事件发生时要求用户减少需求,而用户则享受优惠电价或直接经济补偿。如果用户不减少需求,则受到处罚。该项目通常适用于负荷在 200kW以上的用户,并且在一年或一季度内用户被通知减少需求的次数或小时数是有上限的。通常,用户必须在接到通知后 30min至60min内,作出减少电力需求的反应。 (3) 紧急电力需求响应 该项目是为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时而设计的。供电方为用户减少负荷而提供补偿,用户则自愿选择参与或放弃,而不受到处罚。

(4) 可保证电力需求响应 当系统突发事件发生或稳定性受到威胁,该项目被触发时,执行方为参与者提供可保证补偿,而用户则有义务减少预定电力负荷,否则将受到严重处罚。通常,用户必须证明确实能够达到预定负荷减少量,才被接受参与该项目。所以该部分需求可以认为是电网系统的容量或保险,在必要时可保证其发挥作用。

(5) 需求竞价/回购响应 该项目鼓励大型用户在其提议的价格下自愿减少电力需求,或在被公布的补偿价格下明示自愿减少多少负荷。该项目通常根据电力需求预测提前一天通知用户,但在必要时也可当天通知。如果用户选择参与,但没有能够减少需求,将受到处罚。

3.2 分时电价型需求响应 (1) 分时电价响应 电价随一年不同的季节或一天不同的时段而不同,但电价的变化幅度不太大。它通常是根据以往经验,将电力需求高的时段设定为高价段,而在其他时段给用户优惠的电价,并期望用户响应电价,改变其需求模式。这种形式是电力需求响应的雏形,也是最普及、最成熟的一种,它通常实施于一年的某季节或全年。经验证明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需求曲线。 (2) 临界峰值电价响应 是一种新式的分时电价,它的高价时段电价远远高于其他时段价格,并且只有在电力趋于高度紧张,需求趋于临界峰值,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时,由供电方发出短期通知后方可实施。这种电价通常是提前设定好的,为了保护用户利益,通常这种形式的电力需求响应的年实施天数被限制。作为用户,在临界峰值电价响应实施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临时减少电力需求。 (3) 实时电价响应 电力零售价格不是提前设定,而是直接受批发价格的影响而呈逐时持续变化状态,也有根据预测或经验提前一天通知逐时电价,以便于用户提前计划需求以响应电力供应市场

电力需求响应成功实例 电力需求响应自 21 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例如,2006 年是美国历史记录上的第二个最热夏季。美国加州的全部内陆地区 38℃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长达 10d,局部地区长达 21d,洛衫机的近郊Woodland Hills地区并创下48℃的高温历史记录,沿海地区及湾区的温度也屡创历史新高。热风暴确实给加州电网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但加州却没有发生停电事故。这是因为电力需求响应的实施降低了电力负荷 150 万kW,超过全州总电力需求的 2%。美国其他地区通过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新英格兰独立系统运行机构(New England ISO)服务区域降低负荷 53 万kW,爱克森电力公司(Exelon Corp) 服务区域降低负荷 110 万kW,东北电力(Northeast Utility)降低负荷 9.5 万kW, 美国中部能源公司(MidAmerican Energy)降低负荷 25 万kW。据调查统计,美国全国现行的电力需求响应项目的降低负荷总潜力可达 3,750 万kW。电力需求响应被证明是一种在必需时可以减少负荷的可靠的资源。目前,美国电力需求响应的实施一般是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通过专门的能源咨询服务公司以及研究机构,来管理、评价并进一步促进项目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