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教程 第一章 采访的定义及基本方式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一是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
二是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要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的特点。
三是项目的突发性,即新闻采访的事件存在突发性状况。
四是需要的广泛性,新闻采访所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稿件信息,属于大众传播,受众广泛。
五是知识的全面性,新闻采访的范围广各色素材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六是活动的艰辛性,根据报纸、电台、电视的每日播出刊印特点,新闻采访需日日进行。
有女莫嫁新闻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一袋破烂脏衣裳。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共分哪几种?一是个别访问,二是开座谈会,三是现场观察,四是参加会议五是蹲点六是查阅资料七是改写八是问卷九是电话采访十是网络采访,网络采访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邮箱,博客等交流,查阅手机资料。
新闻从性质上分,共分哪几种?一是常驻采访。
二是突击采访。
三是交叉采访。
四是巡回采访。
五是隐形采访。
六是易地采访。
易地采访的好处有:①开阔记者眼界;②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③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易地采访的注意事项有:①不要自视高明,指手画脚,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
②要利用易地采访的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四节:新闻体裁什么是新闻体裁?新闻体裁就是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
什么是消息?消息就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
分动态信息和综合信息两类。
狭义的新闻解释,即消息。
什么是通讯?所谓通讯,就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
我国最早的通讯是出自王韬之手1872年,《普法观战纪》。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特点和方式

整理完资料,已是午夜时分。山村的夜异常寒冷,身子在被窝里紧缩着,不 敢伸展,只能温暖身边一小块地方……
2、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进行的社会交往 它是肩负一定使命的交往 它是采访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自由的 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事实真相
记者的工作就是为那些不能目睹或了解影响他们的 事件的人们,查清并说明真相。
缺陷:不能保证每次书面采访都得到答复。
注意的问题: 1、表明身份,说明采访意图。 2、设计好问题。(具体、数量恰当) 3、要求答复期限。 4、对回复反馈,表示感谢。
四、体验式采访
即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 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 进一步采访。也称亲历式采访。
小知识点
第一手材料(First hand material)记者亲自感知, 不经过任何中介转换而获取的材料。
第二手材料(Secondhand material) 记者从当事人 或目击者那里获得的材料。
第三、四手材料 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 获取的材料。
对二、三、四手材料,记者要认真分析、解读、辩 别、验证。
五、隐性采访
又叫微服采访。记者采访时,不公开自己的 身份,隐姓埋名,使用权对方不知道你是记 者,也不知道你工作的意图 。
六、电话采访
即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 话采访的最大优势是快捷,美国称之为“快 餐式采访”。
七、网络采访
时间:暑期 地点:自己所在的市县和地区。 要求: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亲戚和朋友的家
庭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写出真实的调查报告。 字数在3000字左右。
《乡村八记》节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
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
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 新闻采访

1. 你约扬扬周末去漆器厂采访,可扬扬说何必那么辛苦,不 如在家上网搜点资料,轻松又省时。你劝说道: “_示__例__:__扬_扬__,__实__地__采_访__才__能__得__到_第__一__手__资__料_,__更__加__真____ ___切__地__感_受__“__文__化__遗_产__”__漆__器__的_魅__力__,__你__说_对__吗__?________ __________”
(1)守时赴约,注意仪表。(2)彬彬有礼,机智倾听。 现场问答 (3)有效提问,讲究技巧。(4)过程流畅,轻松自由。
(5)做好记录,重视笔录。
后期整理 (1)整理材料,去粗存精。(2)成果确认,保持联系。
采访指导
3. 采访技巧——现场访谈如何提问
正面问 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绕圈子。
侧面问
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问出真实、 具体的新闻材料。
对于采访对象不愿回答或有想法不敢谈的问题,采用反面 反面问 提问的策略,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其兴趣,让对
方变成“我要谈”。
追问法
根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适 时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层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
采访指导
4. 模拟采访 学生相互采访,5 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每个
中考这么考
2 . 扬扬同意前往。请你针对他采访提纲中的“采访问题” 提出修改意见。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 月× 日,×× 漆器厂 采访对象 厂长 采访目的 了解漆器的特点以及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采访用具 纸、笔、参观参观吗? ②你厂有多少年历史了?产品现在受欢迎吗? 采访问题 打算开发哪些新产品? ③你厂产品最贵的卖多少钱? ④你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
新闻采访基础

新闻采访基础第一篇:新闻采访基础采访―――凡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可以称为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记者―――调查,访问,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的人.一,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通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1,选题的社会性:记者采访的第一个特点,即是选题的社会性.也就是要选择那些涉及迫切的问题的,又为大众关心的问题.的目的是向大众传播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是将事实保密而在要将采访来的事实采访成报道,让广大读者,听众,观众都知道.2,的时效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和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要求记者迅速了解到新闻价值的事实:它为什么发生它的意义何在这一切都要求记者用几天的时间搞清楚,才能满足大众了解新闻的需要.3,的广泛性:指调查内容要广泛,记者对象要广泛.选材的生动性:即要扑捉到生动的,有趣的事实.既然是向大众传播,就要求所写的报道生动有趣.只有生动的文字,才能被大家接受.二,如何获得采访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苗头或信号.有了新闻线索,有编辑部获得,然后指定记者去采访.但大多数新闻线索却要靠记者去扑捉.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2,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3,从读者来信,群众来电中.4,广交朋友.5,建立自己的情报网.三,采访前的准备:1,对采访的题目的基本情况要了解.2,相关的知识准备:准备的内容非常广阔,不仅要有科技知识,还有各行各业的知识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活意识.3,研究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只能作为提供他人或事实材料的消息来;另一类本身就是报道对象,即新闻人物.4,思想准备.5,问题准备:记者提出的问题,最好在采访准备好时就设计好,特别是初当记者的,应在本子上记上几个,十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6,物质准备:发稿准备.四,怎样选择新闻选择新闻有一个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必须是新发生的事实或新发现的事实:这个事实必须带有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熟悉实际情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但是,寻找新闻却不能一开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实上,而必须首先熟采旧的事实,熟采了实际情况,就等于在脑子里画出了一条清晰的地平线.要时刻处于采访状态.要求记者具新闻敏感第二篇:新闻采访整理新闻采访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新闻采访给新闻采访下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俗词所进行的活动。
第一章 采访概述(一)

着重解决新闻如何到 群众与实际中去的问 题
从因果关系看
从新闻报道的质量来 看
前提、基础
结果、归宿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 接决定新闻报道写作 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报道的质量是指 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 度。
讨论: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何不同?
3、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实质是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在新闻与其他上层建筑领域方面的关系中,新闻与文学的关 系最为密切。 二者的联系: (1)本源的联系:都是精神性产品,都来源于社会生 活。 (2)历史的联系:新闻写作脱胎于文学的母体。从新 闻写作史的角度看,新闻写作的发展始于文学,是在文学的 乳汁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写作理论体系。随着新闻写 作的发展与成熟,它力图摆脱文学,成为独立的写作体系, 但在其向更高阶段发展之际,则又重新靠近文学。如随着深 度报道或解释性报道的兴起,新闻与文学的关系日益密切。
三、新闻采访的地位和作用: 讨论1: 你是如何认识采访和写作的关系的? 纵观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行等全过程,采 访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纵观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行等全过程,采访起 到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2、采访和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辩证统一关系,采访决定写作,写作 对采访具有反作用。二者相濡以沫,缺一不可,有时还须交替 使用,即在采访过程中兼有写作,或者在写作过程中再做采访。 但二者关系又不是完全对等的。其中,采访是占第一位的、决 定性的因素,采访的成败决定写作的成败,要搞好写作,必须 重视采访的决定作用。
场 的 稿 件 遭 毒 打
夜往报《 总位资重 会于深庆 ,重女商 采庆记报 写市者》 关南罗报 于坪侠道 红的受, 酒渝命该 市堰前
南京众记者被打事件调查
女记者拒绝陪酒遭毒打Fra bibliotek8月1日,江苏南京发生一起“记者被打事 件”:当天下午,《金陵晚报》女记者谈洁带着在该 报实习的大二女生刘佳,与《南京晨报》女记者王晶 卉一起前往江苏省教育厅采访,遭到拒绝,并被保安 从二楼推搡到一楼,后被推出大门。接到汇报后赶来 的单位同事和南京当地其他几家媒体的记者在与江苏 省教育厅保安交涉时,双方发生更严重的冲突,4家 报社的多名记者被殴致伤。(《采访教育厅众记者遭 围殴》)
新闻采访学01

正常差价是多少
药品从生产到批发再到零售都有差价,通俗理解就是 加价部分。据安群介绍,一般情况下,厂家按不同的 剂型给批发商20%左,对企业按作价办法定价的药品, 可以有5%的工商让利。这些都是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允 许的正常经济行为。 如果按厂家报的实际价格进行推算,每支环丙沙星滴 眼液的批发价大体上应为4.75元,零售价应为5.46元。 若如此,作为这种眼药水在北京的规定价格,已按市 场规律充分照顾到了各个环节的利益。但事实并非如 此。
2.1.4 基本形式: 公开式访问 要明确告知采访对象记者的身份,包括记者所服务的 媒体、记者的职务和姓名等。 要明确告知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准备进行哪些报道, 在什么时候刊出或播出。 隐蔽式访问——暗访 作为旁观者或者与采访对象相关的角色出现
2.2 现场观察
定义: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爱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 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 基本要求: 记者必须要到新闻现场去采访。 记者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感官来收集材料的。
1.2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大众传播
1.2.1 采访得到的素材是为了广泛传播 广泛传播与窄播有何不同? 1.2.2 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2.3 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而又不断变化 1.2.4 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 现场材料-背景材料
1.3 新闻采访活动的任务
出厂价最多每支3.8元
按照环丙沙星滴眼液中的使用说明书,记者按图索骥 拨通了江西萍乡制药厂的电话。接通电话后,记者问: 如果想经销这种眼药水,按什么价格拿到货?这个厂 的销售科彭科长报出了出厂价:“一次进货一箱以上, 每支价格3.8元。” 记者问:“如果多进货,这个价格还有商量的余地 吗?” 彭科长回答:“可以,但是优惠不了多少,顶多也就 几角钱。” 记者几经辗转与这个厂负责在北京市场推销产品的业 务员取得了联系。这位业务员说,如果从他那里进货, 每支滴眼液的价格可以降到3.5元。
新闻采访教程知识点总结

新闻采访教程知识点总结一、新闻采访的定义和意义新闻采访是指新闻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消息源或相关人士获取新闻信息和素材的过程。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采访,记者可以获取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和信息,为新闻报道提供可靠的素材,为新闻报道注入新的内容和价值。
二、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1. 准备工作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记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背景知识,包括其身份、职务、工作单位等;其次要了解采访对象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和话题,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2. 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新闻采访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采访对象的身份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采访方式。
3. 走访采访对象如果选择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采访,记者需要提前与采访对象约定时间、地点,并在采访前确认好采访的内容和要点。
在进行走访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待人,尊重采访对象,切忌出言不逊,严肃认真。
4. 电话采访在进行电话采访时,记者要注意控制采访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提出明确的问题,并充分倾听对方的回答,尽量避免打断对方。
5. 电子邮件采访电子邮件采访是一种常见的采访方式,记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采访对象发送问题,等待对方回复。
在进行电子邮件采访时,记者需要确保问题清晰明了,尽量简洁精炼,并保持礼貌,尊重采访对象。
6. 采访中的技巧在进行采访时,记者需要注意一些采访技巧,包括倾听对方的发言,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情绪和表情,根据情况适时提问,避免问问题过多或者过于冗长,尊重采访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
7. 采访后续在完成采访后,记者需要及时整理采访的素材和信息,核实采访的内容和细节,做好采访的记录和备份,以备后续的新闻报道。
三、新闻采访的注意事项1. 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进行采访时,记者需要谨慎对待采访对象提供的信息,注意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采访的基本方式
采访主要有四种基本方式:
(1)访问。 (2)现场观察。 (3)体验。 (4)阅读文献。
2020/6/27
一、访问 访问是采访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
种方式,它指的是记者通过向新闻事实的 知情人以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材料的活动。
2020/6/27
访问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一对一的访问 (2)一对多的访问 (3)多对一的访问
2020/6/27
四、阅读文献 采访中的“采”就是采集材料。可以用
眼睛去观察,用嘴去询问。那么阅读文献 也是一种必要的采集方法。
2020/6/27
2020/6/27
二、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在新闻 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 用眼睛采访”,现场观察是除了访问之外 的另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
2020/6/27
三、体验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 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 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这种采访 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新闻采访教程
2020/6/27
张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采访的定义有三个要素:
(1)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2)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3)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
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
2020/6/27
一、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采访的主体是新闻工作者,采访活动是 新闻工作者代表公众的利益所进行的公开 的、经常性的活动。这是采访的第一个必 要条件。
2020/6/27
访问的基本步骤有:
(1)明确采访目的。 (2)进行采访的预约。 (3)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 (4)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
,提一般性问题。 (5)提问敏感问题。 (6)结束采访,与采访对象告别。
2020/6/27
访问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1)公开式访问。 (2)隐蔽式访问。
2020/6/27
二、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一)采访得到的材料是为了广泛传播 (二)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三)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四)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
2020/6/27
三、新闻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
新闻采访活动包括的三项内容分别是:
(1)收集材料。 (2)认识事物。 (3)发掘报道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