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远古的动物朋友苏少版 (2)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4远古的动物朋友|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远古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运用泥巴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欣赏远古动物的图片和相关艺术品,了解远古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习用泥巴进行造型表现,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远古动物作品。
3. 进行作品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远古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运用泥巴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泥巴生动、形象地表现远古动物的特点和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视频、泥巴、工具、范作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泥巴、绘画工具、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远古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远古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远古动物在地球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泥巴进行造型表现,让学生初步掌握泥巴造型的技巧。
4. 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对远古动物的了解,运用泥巴进行造型表现,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六、板书设计1. 远古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泥巴造型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作品欣赏和评价的标准。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远古动物泥巴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远古动物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远古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程度,以及运用泥巴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
3.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开端,它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关注的作用。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远古的动物朋友》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7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远古的动物朋友》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远古的动物朋友——恐龙世界
一、教材分析
说到远古的动物,学生知到的就是恐龙,因为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它们繁衍生息了亿万年之久,如今,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儿童对恐龙越来越感兴趣。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生存环境,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和其他的远古动物。
用绘画的方式想象再现恐龙和其他动物的生活场景。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恐龙特别感兴趣,一说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找找恐龙的资料,下节课我们画恐龙,整个教室都沸腾了。
绘画的方式也是学生所熟悉的,三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造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简化,概括的造型能力会得到一定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恐龙为代表的远古动物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
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恐龙的学习欲望,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
第14课 远古的动物朋友(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4课远古的动物朋友(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远古动物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现远古动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远古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远古动物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3. 远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远古动物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远古动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生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图片、课件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远古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远古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远古动物。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老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14课远古的动物朋友2. 内容:远古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绘画技巧、与人类的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自己喜欢的远古动物。
2. 家庭作业:收集有关远古动物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远古动物的基本特征,学会了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远古动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生动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绘画时,对线条和颜色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部分学生对远古动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远古的动物朋友》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4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远古的动物朋友》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远古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
课题:《远古的动物朋友》
版本:苏少版社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4课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背景:
恐龙一直以来都是已灭绝的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数千万年之久,在此期间又不断发展、进化,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恐龙世界”。
恐龙学家对恐龙的起源、种类、形体、生活习惯、灭绝原因等一直做着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本课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教材中和学生平时积累的恐龙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恐龙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想象,尽情发挥,创作以恐龙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通过此课让学生能简单完成各种类型恐龙的外形塑造及环境描绘。
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的课件快速准确的为学生普及了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知识,给后面的动手绘制和课外延展起了很大的帮助。
本课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小短片、小视频,合理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给本次的“恐龙探秘之旅”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对于绘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对于动物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在恐龙的世界里有些。
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4远古的动物朋友 |苏少版 (共21张PPT)

• 作业: • 1.拿出材料,画一画你心目中喜欢的远古动 物。 • 2.也可以给你感兴趣的远古动物编绘一段故 事。 • 3.别忘了加上它们生活的环境哦!
拓展
• 现在见到的远古动物是根据化石推测复原 的,也只是猜测,在你心目中,你觉得远 古的动物会是什么样的?
• 远古的动物朋友
•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时期的动物? 举手说说看 。三叶虫ຫໍສະໝຸດ 螃蟹似的海蝎邓氏鱼
旋齿鲨
史前鳄鱼
剑齿虎
猛犸
巨犀
同学们除了在书籍,影片中见过远古的动 物,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远古动物呢,它们 都是什么样的呢?
• 猜猜它们会不会像今天的小动物一 样有自己的情绪呢?
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4远古的动物朋友 |苏少版 (共13张PPT)

你心目中的恐龙是什么的?
1.形象物进行绘画。 3.颜色鲜艳丰富,构图合理。
4.添上恰当的背景,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远古的动物朋友
恐龙,是对一些史前爬行动物的统称。他们生活在遥远的中古时代。
恐龙有多么庞大?它有多高?多长?你从哪里看出恐龙身体的庞大?
谈谈你对恐龙的了解
你能简单的分析一下恐龙的身体结构吗? 头 颈 躯干
尾
四肢
我们所现在见到的远古动物 都是根据化石推测复原的,在你 的想象中,这些 恐龙的模样、颜 色、神态和叫声 与复原物一样吗?
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4课 远古的动物朋友丨苏少版 (共34张PPT)

远古动物的特点: 体型巨大、 长相怪异、夸张
做一做:
1、想一想:做什么远古动物?
2、找一找:最大特点是什么?
3、愿意小组合作的也可以和身边的小 朋友组个队。
要求:
抓住特征、大胆制作、形象生动、动态夸张。
神秘宝箱三:
遨游远古世界
走进生活
象红黄橙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的 颜 色,被称为是暖色.
远古的
动物朋友
神秘宝箱一:
想一想:
1、地球上的生命历史可以分成几个时期? 2、每个时期以什么类动物为主?
1. 进入古生代: 巨大的爬行动物 2. 进入中生代: 恐龙时代 3. 进入新生代: 大型哺乳动物
古生代:
(巨大的爬行动物)
中生代:
(恐龙时代)
新生代:
(大型哺乳动物)
神秘宝箱二:
1、它有什么特点? 2、它最有特点的部位是哪里?
象红课后拓展:
古马陆
海蝎子
巨蛙
甲龙
剑龙
棱背龙
剑齿虎
后弓兽
真猛犸 象
恐象
三角龙
槌尾兽
霸王龙
翼龙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4课远古的动物朋友|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时代的动物,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以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远古动物。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欣赏远古动物的图片,了解远古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以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远古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远古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远古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彩泥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远古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远古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新课教授:讲解远古动物的分类、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
3. 示范:教师以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示范表现远古动物,讲解制作过程和方法。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示范,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远古动物。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远古动物的特点2. 绘画与手工制作的表现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亲朋好友,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他们。
2. 让学生关注自然生态,观察身边的动植物,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它们。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让学生了解了远古动物的特点。
2.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3. 反思作业设计,是否让学生关注自然生态,增强环保意识。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细节: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作业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绘画和制作技巧,还鼓励学生将这些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升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龙
“甲龙”,它是恐龙大家族中较晚出现的类群,直到白垩纪之末才 刚刚登上历史舞台,属于恐龙族群中最后灭绝的一支。“甲龙” 吃植物,最大的甲龙可达9米,重达7吨。显著的特征是背部有厚重 的“铠甲”,尾巴如巨型棒槌。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 去有点像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龙”。
石炭纪的标志性生物早期是两栖类,中晚期则逐渐被爬行 动物取代。
石炭纪时期,陆地上已经生机盎然。湿地和沼泽附近都是各种蕨类 植物构成的森林,大气含氧量比现在高30%。蕨类森林里到处是巨 型昆虫。2米长的马陆(千足虫),1米的蜻蜓和巨蜘蛛。
林蜥是最早出现的爬行动物。
在二叠纪爬行动物进化出楔齿龙和基龙两支分支。楔齿龙是凶猛的 食肉动物;基龙则是植食动物。这二者虽然食性不同,但有不少共 同点,二者体型都比较大,长达三米。二者最重要的共同特征是背 上都有巨大的“帆”。关于“帆”作用,有人推测可能与调节体温 有关。下图为楔齿龙捕食基龙。
许氏禄丰龙
“五彩冠龙”生活在侏罗纪 晚期的原始暴龙类恐龙,因 为头顶有冠且发掘地有色彩 绚烂的岩石而得名。由于它 的头冠很脆弱,没有争斗等 实用功能,可能就像孔雀的 尾巴,是用来吸引伴侣或炫 耀地位的装饰品。虽然它身 长仅3米左右,但像暴龙一 样,它们也有强壮的后肢和 锋利的牙齿,表明它是一种 凶猛的食肉恐龙。因此,它 的发现证明了暴龙类恐龙在 进化过程中体型是逐渐变大 的。
森林鳄
至于蛇类,其实算是爬行动物中最高等级的品种了,直到白垩纪晚 期才由蜥蜴进化而来。 最早出现的是蟒,曾出现过体长超过12米的史前巨蟒,总体上来说 蟒蛇是蛇类中的原始品种。
现在开始说新生代——哺乳动物的时代。新生代开始后,首先登 场的并不是哺乳动物,而是恐龙的直系继任者鸟类。恐鸟高3米, 有着暴龙一样的大脑袋,分布在亚欧大陆、南美和大洋洲的一些 岛屿上。早期恐鸟以各种动物为食,包括早期的始祖马。
海口鱼
文昌鱼
寒武纪过后的奥陶纪,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化石是“ 角石”。其中“震旦角石”是角石化石中的代表。震旦角 石又称“中华角石” 。
其中角石中的鹦鹉螺奥陶纪海洋的霸主,它现代的章鱼和 乌贼和它们算是近亲。
帝王鲎(hòu )
这个时候的海洋还出现 了帝王鲎这种节肢动物 杀手,体长2.5米,很 像海蝎子。 不过跟体长13米的鹦鹉 螺比真实大巫见小巫, 它们也是鹦鹉螺的食物 。
至于羽毛,不仅仅小盗龙、鸟类拥有,一些大型恐龙也具 有羽毛结构,比如镰刀龙,某些特型的暴龙化石遗迹上也 有羽毛的痕迹。
下图是始祖鸟和圣贤孔子鸟复原图。
恐龙蛋
目前发现最原始的恐龙是叫做始盗龙,这是一 种个头不大,只有一只公鸡大小。用两足行走 的肉食性恐龙。可不要小看这种两足行走的爬 行动物,它们可是生物进化的里程碑,虽然当 时它们经常被别的爬行动物和兽孔目动物捕食 ,但后来的所有恐龙都是由这种当初不起眼的 小家伙们进化来的。
永川龙
侏罗纪最著名的的素食恐龙当是我国的马门溪龙。
“合川马门溪龙”是老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多 次到国外巡展。
“合川马门溪龙”是马门溪龙家族中最富盛名的,多 年以来一直被誉为“亚洲第一龙”。它生活在距今约 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身体长22米,光脖子长度达 到9米以上,占据体长的一半左右,有19枚颈椎,是脖 子最长的恐龙,也是中国恐龙中最为闪亮耀眼的“明 星”。
偷蛋龙
“偷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1923年人们第一次发现窃蛋龙的 化石时,同时发现了一窝恐龙蛋和一只“偷蛋龙”的化石,美国纽 约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奥斯本认为它是在偷吃原角龙的蛋,所以把它 命名为“偷蛋龙”。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偷蛋龙”窃蛋的这宗 冤案才被洗清。1990年,中外国科学家在我国内蒙古联合考察的时 候,发现了完整的“偷蛋龙”骨架,它正卧在一窝恐龙蛋上面,很 像是在孵蛋。看样子是正在孵蛋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掩埋了 。
“上游永川龙”生活在距今1.8亿~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大型肉 食性恐龙,永川龙全长约10米,站立时高4米,复原的骨架放置在 重庆博物馆的展示厅中,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龙。 它们的性情异常凶猛,以捕捉其它植食性恐龙为食,包括躯体巨大 的蜥脚类恐龙。它们是恐龙时代的“狮虎”,以凶猛残暴而称霸于 侏罗纪时代。在同一时期的合川马门溪龙常常是它们的美餐。
始盗龙
到了三叠纪晚期才出现了身长超过1米的大型恐龙,如黑瑞龙。
黑瑞龙
恐龙骨架
“许氏禄丰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的湖泊岸 边或沼泽地区。 “许氏禄丰龙”是中国第一具装架的恐龙化石 ,被称为“中国第一龙”,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之一。在 世博会期间,它与旁边的巨型禄丰龙一起在云南馆展出饿,后由 云南政府送给自然博物馆,在这里安家前,它们还在上海科技馆 登台亮相过。
中生代时,爬行动物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 时代,并诞生了最初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最像哺乳动物的犬齿兽。身体结构和哺乳动物已 经非常像了。
犬齿兽
大如河马的二齿兽,看着凶猛实际上吃素。
二齿兽
侏罗纪重大的历史事件便是鸟类的诞生。
从左到右:中华龙鸟,小盗龙,孔子鸟。
实际上始祖鸟并不是鸟类的直系祖先,只是鸟类进化 史上的一个旁支。
恐鳄生活在白垩纪中晚期,体长大约10—12米。是种已灭绝 大型鳄类,属于短吻鳄超科,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东 部海岸地区。恐鳄是史上出现过最大型的鳄类之一,会以恐 龙及大型动物为食。
恐鳄
森林鳄
“森林鳄”,生活于白垩纪晚期到第三纪始新世。化石几乎遍布在 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欧洲、非洲与美洲。“森林鳄”是少数生 存过白垩纪末灭绝事件的海生爬行动物。它具有修长的颌部,内有 众多牙齿,显示它们主要以鱼类为食,类似现今的长吻鳄。“森林 鳄”身长可达6米,是种大型的食肉动物。
到了白垩纪晚期,最早的灵长类动物也出现了,但 最早的灵长类是老鼠一样大小的动物,如珀加图里 猴,长约10厘米。
珀加图里猴
经过白垩纪大灭绝,大概超过75%的生物种类从地球上消失了。 残存下来的爬行杀手主要是鳄鱼。鳄鱼这动物非常了不得,诞生 的年代和恐龙差不多,早期的鳄鱼如普利斯托鳄比当时的恐龙强 悍很多,不仅个头不小,而且四肢有力,擅于在陆地奔跑,下图 就是普利斯托鳄,看起来像不像爬行版的暴龙
到了泥盆纪中期,海洋中出现了一种非常恐怖的鱼类杀手 ,应该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鱼类掠食者——恐鱼。
恐鱼
最凶猛的恐鱼是“邓氏鱼”。 “邓氏鱼”身体长约9米, 重量可达3.4吨,头上有坚硬无比的“盔甲”,使咬合力 可达5000千克。
鹦鹉螺大部分虽然灭绝,但幸存的一部分进化成菊石。
到了泥盆纪晚期,最早的两栖动物开始出现。 鱼石螈
阿根廷龙
“阿根廷龙”,他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龙之一,身高12 米,身长42米,体重约88-107吨,在现代所有生物里,只 有蓝鲸比他大。它生活在白垩纪中晚期南美洲的阿根廷。
三角龙,植食性恐龙最强的一属,生活在约6800万年前到65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经常被作为晚白 垩纪的代表恐龙之一。它全长大约在7-8.5米之间,臀部高度为 2.45-2.85米左右,一般体重在5-6吨之间,而最重可达10吨,它有 非常巨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
风神翼龙
白垩纪的繁荣随着一声炮响,就这么结束了。打炮的就是那颗 落在尤卡坦半岛的直径10千米倒霉小行星。
白垩纪就是在这样一场天地大冲撞中悲壮地落幕,科学家们原以为 恐龙在撞击发生后的很短时间内就完全灭绝。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 深入,以及对已发现化石的进一步分析,科学家发现恐龙在白垩纪 并没有完全灭亡,它们在新生代最初的时间里还曾活跃过一段时间 ,并且这个时间段不是以百年,千年计算,而是长达五十万年。
远古的动物朋友
那时候的陆地还是一片荒凉,大气氧含量很低。
大约5亿4200万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昆明市澄江县5亿2千万年前,远古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 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
三叶虫
奇虾
那儿有很大一片区域布满了这种化石,这些化石 总称为“澄江生物群”。
在寒武纪晚期,又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出现了 ——脊椎动物的出现。
楔(xiē )齿龙捕食基龙
软骨鱼中的肋刺鲨类此时继续发展,旋齿鲨其中的著名代表。下午 为旋齿鲨复原图。旋齿鲨的牙齿看着很奇怪,作用很可能是模仿海 洋中悬浮的菊石来吸引其他以菊石为食的动物。
旋齿鲨
这时海洋中还有一种外形奇特的,有点像预警机的鲨鱼— —胸脊鲨,作用可能是吸引异性吧。
胸脊鲨
由于与之前的古老物种区别太大,由三叠纪开始,地球和古生代告 别,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中生代。中生代按时间顺序包括三 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由于中生代在化石方面保存较多,我们能 了解到的关于那个时期的信息也更丰富了。
鱼龙
蛇颈龙,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的统称,是一类适应浅 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个体较大,且长颈,因以得名。从三叠纪 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纪末灭绝。蛇颈 龙体型硕大无比,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 的海洋。
蛇颈龙
《侏罗纪世界》里的沧龙
沧龙
在白垩纪恐龙从体型上来
鱼龙化石
鱼龙,像鱼一样的蜥蜴。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 。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 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 早约2500万年。在三叠纪中期今天还未能确定的陆栖爬行动物逐渐 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 。在侏罗纪它们分布尤其广泛。在白垩纪它们作为最高的水生食肉 动物被蛇颈龙取代。
奥陶纪之后就是志留纪,脊椎动物登上进化舞台。鱼类是 最早的代表。这个时候主要以头甲鱼为主。这种鱼躯干前 部覆盖厚厚的铠甲,运动能力迟缓,虽然数量众多,但不 是食物链的顶端。
头甲鱼
进入泥盆纪以后,腕足类和三叶虫的比例大大减少,鱼类 开始呈现辐射性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