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4
3.分配负面效应显现
(1)企业财富向公众转移; (2)政府财富向公众转移。
35
4.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使得市场实际利率升高,致使借 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导致银行资产 质量下降。
36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及我国的实践
(一)通货紧缩的治理 1.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应 量,压低利率,以刺激投资与消费; (2)赤字财政政策,即政府要用举债的办 法发展经济,扩大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 政支出两种方法。 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缺陷: 一方面,若财政赤字会超过承受能力,会 引发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带动 作用也有限。
39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扩大中央银行基础 货币的投放、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 款、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下调利率 和存款准备金等。 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一是以间接调控为 主;二是调控货币总量与调节货币层次相 结合;三是在需求管理的同时兼顾供给管 理;四是寻找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和防范 金融风险的结合点。
28
一、通货紧缩的涵义与标志
(一)通货紧缩的涵义
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 下跌,表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在增 加,货币在不断地升值,即通货在收缩。
通货紧缩往往与经济萧条、失业上升相伴 随。 通货紧缩与负通胀之间的差别: 一要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变负; 二要看这种下降是否持续了一定的时限。
治理: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 控制物价。
24
(二)1983—1986年
成因: 1.财政和信贷的同时扩张; 2.过高的货币供给; 3.物价放开 治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 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本章共四节,重点了解和掌握:①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和形成机理;②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③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④通货紧缩的基本含义与标志;⑤我国通货紧缩的判断、原因及采取的缓解对策。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一)含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量大于经济正常发展对货币的需要量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是货币符号流通条件下所固有的经济现象吗?●★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吗?●★通货膨胀与社会制度有必然联系吗?●(二)度量1.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指数2.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短缺程度●(三)类型可以根据价格上涨程度、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原因等分为若干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与运行过程(一)需求拉上1.含义是指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通货膨胀。

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需求过度的原因——国民收入超分配,即国民收入分配额超过国民收入生产额(企业超分配、财政超分配、信用超分配)。

●(二)成本推动1.含义如果一种通货膨胀是由于上游产品成本和工资率的过渡上升而引起的,那么这种通胀即是。

2.类型工资推进型、利润推进型●3.运行过程图示:(三)供求混合1.含义2.运行过程图示:●(四)结构型、体制型、效益型等(五)过多货币如何生成的,为什么会导致通货膨胀呢?●1.银行发票子弥补财政赤字2.银行信用膨胀3.基本建设投资过度4.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六)我国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1.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失误2.经济管理体制上的偏差3.深化体制改革的影响4.通货膨胀预期的诱导●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效应一、产出效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一)争论: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二)经济体系存在资源闲置时的通货膨胀之经济效应如果存在大量的资源闲置,现实产量大大低于最大潜在供给,这时,通货膨胀会带来什么结果呢?●从理论上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需求的上升是有可能刺激经济的短期增长的。

金融课件第十二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金融课件第十二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三、通胀的度量 1、消费物价指数(CPI) 2、批发物价指数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四、通缩衡量的标志
第二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
一、西方国家的通胀成因理论
(一)需求拉动型
(二)成本推动型 (三)结构失调型 二、我国的通胀成因 (一)需求拉上(投资膨胀、消费膨胀) (二)成本推动 (三)结构失调
第三节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三种观点: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 • 我国:促退 二、通胀对生产的影响 1、破坏在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过程紊乱 2、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长期稳定发展
三、通胀对流通的影响
1、打破原有平衡,使正常的流通 受阻 2、促进和加剧供需矛盾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概述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1、传统观点:由于货币供给超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2、现代: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3、通货紧缩: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持续态势
二、通胀和通缩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胀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通缩反映的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3、通胀恶性循环。
四、通胀对分配的影响
五、通胀对消费的影响
第四节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一、治理的一般措施 (一)财政金融紧缩政策 1、财政:减少政府投资;限制公共投资;增加赋税 2、金融:货币政策手段 (二)管制工资和物价
(三)实行币值改革
(四)西方供应学派:刺激生产
二、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治理通胀经验的发展 (二)调节社会总需求(固定资产、财政、银行) (三)增加商品 有效供给(根本之道) 三、反通胀的代价
第五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影响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是以可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不变 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或名义 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或名义GDP与实 与实 之比。 质GDP之比。 之比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 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 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 胀。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加税收 削减政府支出 发行公债
(三)物价和收入管制政策
1、指导管制冻结物价和工资; 、指导管制冻结物价和工资; 2、制止垄断价格; 、制止垄断价格; 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4、降低关税。 、降低关税。
第四节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通货紧缩是指由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所 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持续地较大 幅度地下降和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幅度地下降和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同学们了解货币 通过本章的学习, 失衡的两种现象, 失衡的两种现象,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发 生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 生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理解 通货膨胀的类型和成因 通货紧缩的表现及成因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 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 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 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 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 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第8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8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二)中国反通货膨胀的长期性对策
第二节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1.单要素论 2.双要素论 3.三要素论
单要素论,即认为通货紧缩就是价格 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 双要素论,即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 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 三要素论,即认为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 平的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和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降
总的来说,国内和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 观点都主张以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作 为通货紧缩的定义。
从造成物价下跌的因素看, 通货紧缩可分为狭义的通货紧缩 和广义的通货紧缩。
狭义的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 狭义的通货紧缩 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滞后于生 产增长的幅度,以致于引起对商品和 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导致物 价总水平下降的现象。
(三) 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和经济、 社会稳定的影响
1.通货膨胀降低储蓄 1.通货膨胀降低储蓄 通货膨胀减少了人们的实际可 支配收入,从而削弱了人们的储蓄 能力,同时增加了人们的即期消费。
2.通货膨胀减少投资 2.通货膨胀减少投资 (1)从事生产和投资的风险较大。 (2)当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价 格上涨在个行业中是不一致的, 投资者也无法判断价格上涨的结 构,投资者行为就会变得盲目。
第8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我国一般表述为:通货膨胀是 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 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 币的客观需要量,导致货币贬值, 从而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 的经济现象。
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定义: 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 的持续上涨。 的持续上涨
3.结构型通货膨胀论 这是从经济结构变动上去寻 找通货膨胀的根源。该理论认为 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 直接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或通过推动成本上升间接助导通 货膨胀。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012 年 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 ( CPI ) 较上年同期 增长2.5% ,较上月上升 0.5 个百分点。 11月工业 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9%,连续 十个月维持负增长。
CPI:当月同比增长 %
2010-07
2010-09 2010-11 2011-01
2011-03 2011-05
上月回落幅度扩大,鲜蛋和水产品也继续保持回落,
而牛、羊肉、水果和牛奶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非 食品价格较上两月季节性高位后回落;此外,服务价 格环比增幅-0.2%,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但仍位于历 史同期均值水平以上,反映出经济回暖面临压力。
2、11月CPI同比上涨3.0%。由于负的产出缺口连续两个 月扩大,11月CPI同比较上月回落,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为 3.0%,12月通胀或由于翘尾因素叠加产能过剩回落至3%以 内,预计为2.8%。食品价格中肉禽类价格略有回落,但仍保持 今年以来的较高位置,能繁母猪和生猪存量均处于历史高位, 受原料成本上升压力小影响,猪粮比位于盈亏平衡点上方,养
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购买力变迁
100元法币的购买力 1937:两头牛 1941:一头猪 1945:鱼一条 1946:鸡蛋一个 1947:油条1/5根 1948:大米两粒 1937,6——1949,5;物价上涨3.68*1013倍, 年均上涨近14倍
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 (1923年每月上涨2500%)
2008-10
2008-12
2009-02
2009-04
2009-10
2009-12
2010-02
2010-04
2010-06
2010-08
2010-10
2011-04
2011-0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过多; ●二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不断减少; ●三是商品和劳务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5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的。
当期通货膨胀率? 当期价上格一水期平? 上价一格期水价平格水?平100%
◆较为常见的物价指数衡量指标有: ?1、消费物价指数( CPI); ?2、批发物价指数( WPI); ?3、国内生产总值( GDP)平减指数
◆( 3)结构型通货膨胀 ? 认为在社会总供求大体处于平衡时,由于经济
结构方面的某些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物价持 续上涨。 ◆( 4)输入型通货膨胀 ? 是指一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各种输出 途径将通货膨胀传散出去,造成他国或地区的 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17
★国外通货膨胀传导途径 ? ①价格途径:从低价国购进,高价国出售→低价
以及治理措施。
3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和较为
明显的上涨的现象。 ◆理解要点:
1、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2、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上涨 3、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和较为明显的上涨
4
一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必然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纸币流通量与纸币的客观需要量相比显得
6
1、消费物价指数 (简称为CPI) ◆又称为零售物价指数,是衡量居民用于日常消费 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 ◆CPI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
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优点是:资料较易收集,便于及时发布,能及时 反映社会公众生活费用的变化。 ◆缺点是:消费品只是社会产品的一部分,不能 准确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
15
◆(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是指由于生产成本自发性增加,引起商品价格 上升,进而带动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 ★生产成本提高来自二个方面: ? ①是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造成工资—物价循环 上升。(工资推动) ? ②是垄断企业或寡头企业操纵着企业的产品价 格,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利润推动)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金融学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1.工资推动型员工工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资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工资提高使生产 成本增加而导致物价水平上涨。
在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中,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即并非任何货币工资的提高都会导致工资推 进型通货膨胀,如果货币工资率的增长没有 超过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工资推进型通 货膨胀就不会发生。
金融学基础
2.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 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又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制 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我国尚 未公开发布批发物价指数资料。由于统计范围 狭窄,所以许多国家没有将批发物价指数列为 测定通货膨胀的代表性指标。
金融学基础
3.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 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率。
价格出现抢购和价格上涨,这是非常明显 的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测量 1.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 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由各国政府根据各自国家若干种主
要食品、衣服等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 住房、交通、医疗等服务费用而编制计算出来的。 我国通常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来测度通货膨胀率,官 方文件中对通货膨胀率的分析,通常以此指数为准。
*
二、通货膨胀的测量(程度)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为0为下界,通货膨胀率达到 8%时为上界。低通货膨胀率也并非越低越好。目前, 还没有哪个国家把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的中点定为零。
金融学基础
案例分析:
王女士是一位公司白领,其工资收入为5000元/月。央 行公布的2008年1月的通货膨胀率是7%,请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 提纲 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 (1)物价持续下跌。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 (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5)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 二、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1)投资需求 (2)出口需求 (3)消费需求 (4)供给原因 三、我国通缩的治理方略 (一)结构调整 首先,调整所有制结构。 其次,调整行业结构。 再次,调整产品结构。 最后,调整技术结构。 (二)货币政策 (三)财政政策 (四)解决供需问题应与推进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相结合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 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 (1)物价持续下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份,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分别连续下跌21个月和16个月;另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已经连续下跌50多个月(其中仅有几个略有回升)。物价的下跌,使得企业亏损面扩大,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并最终导致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1998年已经降到58%这种状况,使得消费需求难经发挥启动经济的作用。消费难以启动,使得增加投资需求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然而,从1996年以来,我国投资的增长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去年以来更有下降的趋势。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去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微不足道。 (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货币供应所增长看起来似乎呈扩张性的。但是,注意到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较快,存款增量连续数年大于贷款增量(所谓存差扩大),以及M0

/M1,M1/M2连续数年下降的事实,应当认为,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利率虽然连续下调数次,但由于物价下跌的幅度更大,实际利率仍然连续数年保持较高水平。问题是,考虑到稳定汇率的目标,名义利率下调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5)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1998年虽然增发了大量国债,但由于绝大多数国债并没有货币化,其扩张作用并不明显。去年以来,税收增长一直高于支出的增长,紧缩的特征更为明显。 二、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总量平衡关系上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原来的供给制约型的经济转变为需求制约型的经济。这次通缩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及消费需求趋于萎缩造成的。当然,除了需求方面的原因之外,供给方面同样存在很多问题。 (1)投资需求:在1993年以前,国企对待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就如对待一块公共牧地一样,一旦银根松动,大家都去积极地“抢购”资金,结果是“赢了归企业,亏了归银行”。为了应付这种对信贷资金的饥渴,往往倒逼政府印刷更多的钞票。据统计,1980、1985、1988及1993年,国家所投放的信贷分别为2414.3亿元、6430.87亿元、10551.33亿元、26461亿元,(1)隔几年就上一个台阶,这种信贷投放的膨胀必定带动消费的膨胀。因受产出能力的限制,结果促使零售价格与消费价格指数迅速上升。但到1993年以后,政府加强对信贷资金的风险管理,陆续出台了《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于是国企向银行伸手的难度大大增加。国有投资(国有经济和国有控股的投资)在1993年以后增幅明显放慢,1993年的增长还有44.1%,到了1996年、1997年分别降为10.2%、9.0%,因政策上的导向,到1998年又上为19.6%,但仍低于1981-1996年的平均拉长水平(20.0%)。不仅国有企业投资乏力,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增长更不容乐观。1981-1996年非国有投资的平均增幅达到29.9%,快于同期国有投资9.9个百分点。但近两年以来明显回落,1997年、1998年分别降为8.6%、8.0%,低于同期国有投资增长0.4和11.6个百分点。除此之外,非国有企业投资占全社会的投资比重也有所下降,1996年为47.6%,1998年降为45.0%。(2)根据乘数——加速数原理,随着投资需求的增幅回落,产出增幅的倍数就会下降,而产

出的下降,通过加速数的作用,造成投资进一步的下调,在乘数与加速数的交互作用下,经济陷入相对萧条的阶段。 (2)出口需求:1981-1997年我国出口增长7.3倍,年均增幅为13.2%;进口增长了5.5倍,年均增幅为11.2%;进出口的贸易占GDP30.0%以上,根据张曙光等人的研究。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80年代平均为0.5%,1990-1997年年均上升到7.5%。(3)但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需求增速滑坡,甚至出现3个季度连续负增长的现象。去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共3239.4亿美元,比1997年下降0.4%,其中出口1837.6亿美元,仅增长0.5%,远远低于90年代的出口平均增长16.7%的速度(4)。除了出口需求萎缩之外,因受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逃汇现象。据国际金融研究所统计,资本外逃规模达661亿美元(宋文岳的估计为474.41亿美元)。如果按8.3的汇率计算,光该项就减少了5486.3亿元的基础货币,这对通货无异是雪上加霜。 (3)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一个最终需求,若想维持一种持续的投资要求,必须有一种持续的消费需求作为引力。然而,过几年国内消费需求不增反降。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的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短期的由0.885下降为0.795,长期的由0.9812下降到0.8548。(5)同时我国的消费率也由“六五”、“七五”的66.5%、62.4%降到“八五”的59%,1996年、1997年也分别只有59.2%、58.8%,都低于同期的世界平均水平(78%-79%)。(6)居民的消费需求趋淡的原因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1.在近几年内,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幅下降,1997年与1998年分别只增长了3.4%与5.8%,比“八五”期间下降了4.4 和1.2个百分点,(7)如果加上价格水平下降的因素,按现价计算的人均货币量基本上没有增加的感觉,因此人们就认为收入不增还降,最终导致消费“人气”不旺。2、与国外比较,我国保障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随着近几年住房、医疗及养老制度等改革方案的推出,人们预期未来的支出会增大。理性地减少了即期消费,增加了储蓄。对我国居民的一项储蓄动机的调查表明,其中为了应付“医疗、养老”的储蓄动机占38.4%,而为子女上学作准备的占44%。(8)3、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一大批冗员裁减,同时国企改革也导致大量的人员下岗或正面临下岗。为了防止因失业而造成前后生活水平的剧烈反差,选择持久性储蓄也是人们一种着眼于长远考虑的谨慎理财手段。 (4)供给原因:近几年随着国企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转制方面已取得某些成就,但国企产权的管理仍停留在一个相对混乱的状态中,国企改革的深化显得举步维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国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1999年、1995年与1997年亏损面分别为27.6%、33.8%、38.2%。(9)由于国企产权管理问题尚未解决,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亏损面仍在逐年扩大,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国企将经受更大的考验。由于国企改革不到位,其生产不仅低效率,而且产品无法形成有效供给。没有有效的供给,也无法形成有效的需求。 三、我国通缩的治理方略 (一)结构调整 通货紧缩的物质基础是过剩经济产生大量的“多余”产品。这些产品由于超过了正常的社会消费以及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储备而成为多余的,从而形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在市场机制下,这些多余的产品为了实现其价值,完成这最后的“惊险一跳”,通常采取降价销售的形式,并引发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水平走低,进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社会投资受到抑制,社会再生产速度减缓,总供给也相应减少遂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可见,通货紧缩是对社会再生产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是社会总供给总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应该说,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这一特殊的“纠错”功能,如果与时间变量结合,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供需矛盾。但由于通紧缩导致的生产下降,投资,失业增加,经济衰退等往往是当局所无法忍受的,为缩短市场调节供求所需要的时间,使一国经济尽快复苏,政府总要采取各种政策对市场进行有限的干预。众所周知,当供需矛盾突出时,在供需总量矛盾的背后,通常隐含结构性矛盾,这在我国的宏观经济中表现的就更为突出。因此治理目前的通货紧缩也必须从调整结构入手。 首先,调整所有制结构。在亏损的国有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这说明大部分国有大中小企业效益低下。因此,应通过所有制结构的战略调整,对那些长期亏损的国有中小企业进行彻底清理,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卖掉的卖掉。收缩国有企业的战线,把主要力量放在提高质量、提高水平上,而不是放在外延型的规模扩张上。通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会有大量的产品无市场的国有企业退出竞争领域,将有助于减轻市场积压产品的压力,减少一部分无效供给。 其次,调整行业结构。应果断地减少对煤炭、纺织、制糖等传统行业的投入,加大电子、航空、新材料、计算机等代表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美国之所以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国际市场上始终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美国始终在那些高科技领域以及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占有优势甚至是霸主的地位。我们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也必须向高新技术产品倾斜,以求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指日可待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我们更应抢占高新技术产品这一下世纪经济的战略制高点,从那些步入衰退期的行业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却,也会减少大量的无效供给。 再次,调整产品结构。目前我国市场产品滞销并不是所有档次的产品都处于饱和状态,有些质优价廉的商品仍然是市场的宠儿,只是受大量的质次价高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销售空间挤小,有些名优商品,只要有一点点品牌效应,马上就有大量的假货涌入市场,而一般消费者又难辨真假,使一些正品反倒没了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就是要将那些假冒伪劣商品淘汰出局,特别是对那些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和生命的假药、假酒、劣质仪器等要通过工商、技术监督、卫生防疫、公安等部门的联合行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强制收缴、销毁,对那些制假、贩假者予以严厉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达到净化市场、减少无效供给的目的。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还应继续加大打击走私的力度。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加强了对反走私活动的领导,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国内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