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重大党内活动回顾

合集下载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2015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局作为第一批活动单位,在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在上级督导组的具体指导帮助下,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密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紧密聚焦“四风”突出问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完成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现将活动总结报告如下:一、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局xx年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局**名党员,共**个党支部全部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覆盖面达100%。

局党委在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统一部署的基础上,立足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整个活动“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

截至目前,列为xx年完成的整改工作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后续整改工作也已作出有序安排。

(一)高度重视,深入部署,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局党委把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在上级部门的部署下迅速召开党委会议学习中央精神,围绕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开展周密部署,为活动整体有序开展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

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集合全部力量,确保统一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实施保障。

制定下发全活动工作方案和联系点工作方案,确保在组织推进、活动内容、进度安排和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精神;各级党组织分头制定本级活动开展计划并报领导小组审核,建立起层层落实的机制保障。

三是大力开展宣传。

开辟“**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二)深入学习,广泛听议、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质量过硬**局全体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作为基础环节,从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为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能力

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能力

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能力作者:王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31期摘要: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土壤、生存环境、自身特点及肩负的历史使命等,决定自我净化对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多次通过自我净化及时化解因为自身错误而引发的严重危机,由此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民主集中制原则、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等,使其具备自我净化的优势和有效武器,并把自我净化当作生存和发展之道。

关键词:自我净化;民主集中制;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这是党中央着眼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而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抉择,是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最新要求。

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是增强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基础,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与完成新的使命任务的紧迫需要。

一、自我净化能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障作为执政党之所以要提高自我净化能力,是因为执政党较其他在野党拥有更多的权力,也更容易被权力蒙蔽初衷、脱离人民群众,从而为党的发展埋下隐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彰显了自我净化的重大意义。

1、提高自我净化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方式自建党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保持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政党本色的根本任务,十分重视党的自我净化工作,历史上多次的整风运动、思想教育运动,特别是近年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等活动的开展。

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教育,认识到时代的变化带来的使命的转变,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同时通过整风运动、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查找自身问题,保持了党的纯洁性。

2、提高自我净化能力,是完成新的使命任务的客观需要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外在要求则是要党员明确肩负的使命,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势的变化,各级党员可以通过自我净化的方式方法不断调整自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词英语翻译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词英语翻译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各界期盼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被称为“定调的大会”,各界期待中央推出一揽子改革方案,并明确推进时间表,真正拉开中国第四轮改革大幕。

三中全会期间,哪些议题最热,又涌现了哪些新的流行词? 让我们看看这些热门词汇用英文如何表达。

公报Communique回顾以往历次三中全会,一般都会审议通过一份“决定”,会后有时还会发布“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闭幕并发布全会公报,中国未来十年改革路线图随之揭晓。

回顾以往历次三中全会,一般都会审议通过一份“决定”,会后有时还会发布“公报”。

那么,全会通过的“决定”、“公报”等文件有什么区别呢?《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指出,“公报”(Communique)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Communique of the Third Plenum of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决定”(Decision)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决议”(Resolution)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Resolution of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Report of its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报告”(Report)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如,《政府工作报告》(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3.国民革命失败 (1)标志:1927 年, 蒋介石 和 汪精卫 发动了四一二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2)原因 ①国民党 右派 背叛革命。 ②中共犯了 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 导权。
第1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即时练 1.1927 年,国民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混入革命 阵营中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致使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些政变包括 ①九一八 ②七一五 A.①② C.③④ ③四一二 ④八一三 B.②③ D.①②③ ( )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即时练 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 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 与分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 A.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解析]
1922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 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 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 D 项。
[答案] D
第1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第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背景 ① 五四 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 的新途径。 ② 马克思主义 开始在中国广泛流传。 ③ 李大钊 、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促成了马克思主义 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四次重大改革和反思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四次重大改革和反思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四次重大改革和反思2010-01-29 21:23自辛亥革命至今,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近百年的跨世纪的变革。

站在新中国60周年的历史关节点上回望之,它给我们带来强烈震撼和深思: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村土地关系演化有中国之剧烈、之频繁;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土地归农是民心趋从的重要条件;土地制度变革常常成为社会革命的动因和前导,引发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因此土地制度变迁中的政治稳定权衡多于经济效率权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土地政策、法律和制度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本文梳理了我国传统的土地经济理论、政策思想和制度特色,分析了中国革命和风暴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主张和实践,重点回顾了新中国60年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改革,反思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世纪变革中土地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历次变革中的经验和教训。

自辛亥革命至今,现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经历了98年的历程。

近百年的历史跨越了两个世纪,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中国革命和风暴的时期(1911~1949.9),就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而言,先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后有共产党的“耕地农有”的思想和打土豪分田地的实践。

蒋介石控制下的南京政府实际执行的土地政策,则背叛了三民主义的主张,极力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种做法实际上为共产党以“耕地农有”为号召,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推翻反动政权创造了条件。

“得民心者得天下”,“土地归农”再次成为民心趋从和革命成功的关键。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时期(1949.10~今),其间,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运动、家庭承包经营等三次重大变革,至今已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的一套完整的新型土地制度,从而加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纪检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纪检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纪检干部个人工作总结篇一:我局纪检监察工作是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监察局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行风评议、加强效能建设、推行政务公开等活动,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有力地推动环保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一)加强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1、继续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业务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环保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

2、局领导能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规范个人的行为,在排污收费、建设项目审批等工作中,能坚持原则、不搞权钱交易,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能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未发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案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案件。

3、班子能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的有关规定,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做到分工不分家,起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作用。

4、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的制度,在重要经费支出时,班子集中研究、集体决定,防止多头审批、权利失控;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和庆典活动,有力地杜绝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的现象发生。

5、认真执行省纪委、监察厅《关于制定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赠送和接受“红包”的暂行规定》,做好礼品、礼金登记、上缴申报工作。

广大党员干部在公务活动中,能主动拒绝各种请客送礼,对一时未能拒收的礼品、礼金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纪检组、监察室。

(二)注重教育,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1、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和省纪委四次全会、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纪委四次全会、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

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回顾与思考

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回顾与思考

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回顾与思考[摘要]司法改革运动是建国初期社会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秉承中共一贯的法制建设思想,以对司法机关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整顿为主要内容,对此后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司法改革运动;法制建设;历史回顾;思考从1952年到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反对旧司法观点和改革整个司法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改革运动。

作为建国初期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它上承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制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制建设整个历程的关节点。

因此,关于此次司法改革运动的回顾与思考,对于加深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发展历程及其发展取向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一、关于司法改革的必要性相对于建国初期的其他大规模社会改革运动而言,司法领域的改革在1952年至1953年司法改革运动进行之前,确实是社会改革运动中的薄弱环节。

从1950年开始,在土改、镇反、“三反”、“五反”等运动中,各地司法机关积极参与,在打击反革命残余势力、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司法机关本身也在运动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鉴于此,在当时的政务院政法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央五个政法机关即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司法部、法制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署组织了四个视察组,于1952年5月中旬,分别前往华东、中南、东北、西北及华北山西、平原等地,着重视察各地人民法院的情况,同时又召集各大行政区的司法、行政工作负责人开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搜集到许多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发现各地司法机关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方面的严重不纯在建国初期,由于以国民党六法全书为中心的旧法观点的影响未得到有力清除,加上新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不少问题的处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在当时的司法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思想比较混乱的问题。

小学开展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方案

小学开展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方案

小学开展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方案为隆重纪念党的100华诞,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切实增强师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2021年学校拟开展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1.活动主题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喜迎建党100周年2.活动时间2021年3月--2021年7月3.活动安排(1)“童心向党”艺术作品秀。

引领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百年奋斗中汲取滋养、激发灵感,以优秀的艺术作品讴歌党,用五彩的画笔赞美党带给自己的幸福生活,展现少先队员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和爱党爱祖国的精神风貌,为庆祝建党百年献礼。

(2)以“百年辉煌有我同行”为主题,开展摄影作品秀。

展现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以“我爱祖国童心向党”为主题,童眼看祖国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文明城市风貌、文明校园场景等内容。

(3)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闪闪红星照我心”主题演讲、诗歌朗诵、情景剧表演,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参赛,并视疫情防控情况,邀请各级主管部门、街道和社区、关心学校的各民族人士参加。

(4)结合“七一党的生日”举行一场红歌赛。

喜迎党的百年诞辰,举行全校学生红歌大赛活动,营造爱党爱国歌声唱响校园的氛围,大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展示青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5)开展“寻访红色足迹”活动。

各班充分发挥红领巾社团作用,利用节假日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今夕对比,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感党恩。

(6)校园“七彩阳光”艺术节活动结合学校教师工会和学生社团,开展“七彩阳光”艺术节活动,期末各社团开展竞赛和成果汇报活动,以优异的学习成果,向党的100年生日献礼。

4.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好氛围近年来,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校园的一草一木,校园的第一个班级、每一个走廊、每一面墙壁都有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次重大党内活动回顾
从革命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勇于突破教条主义束缚,大胆理论创新,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不断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体现了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清除教条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运动(1947年至1948年)。

“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开辟了“开门整党”新途径。

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1950年下半年和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

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和提高全党的政治素质。

1957年整风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整党运动(1957年4月至1958年夏,1969年至1971年)。

本意是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克服党内的不良倾向,但后来出现了“反右”扩大化的错误。

改革开放期间的整党运动(1983年10月至1987年5月)。

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

“三讲”教育(1996年至1999年)。

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0年至2002年)。

在全国农村开展,达到了“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效果。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至2006年)。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2008年至2009年)。

着力解决发展思路不清、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至2012年)。

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成为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至2014年)。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