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会美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社会美 ppt课件

ppt课件
34
推荐书目
1.朱光潜:《谈美》,中华书局2010年版。 2.[法]泰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3.[俄]米哈伊尔·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时期的民间文化》,《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 出版社1998年版。 4.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年 版。
ppt课件
32
图13.端午节龙舟比赛
ppt课件
图14.上海城隍庙的春节期间情景
33
本章小结
关键词:社会美 ; 实践; 社会交往; 日常生活 ; 节庆狂欢 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存活动——劳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审美形态。它是人 类最早、最基本的审美领域,也是与人的社会存在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审美形态。 从马克思的视域来考察社会美的范围和特征,社会美存在于实践的活动、实 践的成果和实践的主体方面。社会交往和人体美也属于社会美表现领域。 日常生活和节庆狂欢是社会美的两个不同表现形态。
西方:酒神狂欢 狂欢广场式生活
ppt课件
30
图11.狂欢节盛景
图12.狂欢节中的“女王”
ppt课件
31
二、节日欢庆中的美
中国文化中缺少西方的狂欢节传统,这与中国文化中的理性化特质有关,但 中国传统节庆活动同样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
中国人在节日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世间感,体验到的是现世生活的欢乐与愉 悦。
ppt课件35思来自题1.社会美在审美形态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2.描述人际伦理交往如何可能引起美感。 3.如何全面看待人体美?如何感受一个人的美?
ppt课件
36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PPT课件

.
32
.
33
.
34
《竹石图题诗》
(清)郑板桥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35
❖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 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 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 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 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沈之 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 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 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 林共朝哉!
.
28
.
29
山园小梅
(宋)林逋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30
.
31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 吾家洗砚池头树, ❖ 个个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43
.
44
.
45
(四)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美的特征:重在形式
.
46
蝴 蝶
.
47
. 杜鹃
48
❖ 杜鹃鸟叫声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锦瑟》)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 王令《送春》)
践的产物,是社会大生产的有机组成。 布迪厄:《艺术的法则》
5 社会美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人的内在美
(二)性格美
• 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
• 性格总是与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相联系,体 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反映其处事原则,对待生 活、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莎士比亚
人是社会美的体现者、开拓者和欣赏者。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
• 人的美,是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外在形式表现 出来的内外兼修的整体美
• 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
一、人的外在美
• 指人的容貌、形体、行为、语言、举止等外观形 态的美
• 是对容貌美、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风度美、 气质美等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美的总称。
第五章 社会美
• 社会美是社会实践产物最直接的美的存在 形式,是美的本质的最直接展现。
• 社会美包括生活美、生产劳动美、人的美 等等,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社会在发展,实践在进行,在改造自然和社会 的活动中,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不断得以发挥,
从而创造出社会美来
第一节 社会美的内容和特征
一、社会美的内容
• 可归纳为先天的美和后天的美 • 先天的美就是“天生丽质”之美丽;后天的美又
称“修饰”的美丽
一、人的外在美
(一)行为美
• 指人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所作所为而表现 出来的美。
• 是心灵美的轨迹 , 是善的外化 •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美,关键是看行为的效果是否
对他人、对社会有益。
李春燕
模块五:社会美PPT共69页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模块五:社会美
4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模块五:社会美
4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社会美精品PPT课件

娇羞时,玉容上晕红流霞,丽色生春,登 现喜色,有如鲜花初绽,娇美无限,彷若 月之女神。举止间那份俏丽之韵,时而妩 媚照人,时而清秀绝俗,当真是个天上人 间少有的极其美貌之女子。
课外作业:从现当代作品中找出三位女性 形象,分析人体美三要素。
人体美三要素及其评价标准
体形美:体形指人体结构的外部形状,什 么样的体形是美的?就是人体各组成部分 的结构及其比例关系既合乎属种的一般要 求,又表现出形式美的规律。
《西厢记·惊艳》的崔莺莺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 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他那里尽人调戏(身单)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 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 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旦云] 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末云] 我死也!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体态美
体态美:人体处于空间的姿态所具有的美, 包括静态美(如坐、立、卧等)和动态美 (如走、跑、跳等)。什么样的体态是美 的呢?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静态
和体形美的要求一致。 艺术美中的静态美则需要夸张。我们来看
看名模常春晓的几张艺术照:
嘴“疼” :突出唇形,增加诱惑力;
男女之美不同由其性选择决定。
《诗经》中的“硕人”
《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 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佳人”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 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 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 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 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美学概论第五章2 现实美 社会美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1914—1973)
50至60年代宣传画
❖ 二 社会事物为什么 美
❖ 1、人的生活的直接呈现。 ❖ 2、人的社会创造活动的直接
呈现。 ❖ 3、人的精神的集中表现。
❖ 三 社会美的特征
❖ 1、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 ❖ 2、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 3、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联系。
内在精神显现在外 在形象上,纤毫毕 现,气质、性格、 学识、修养等。
❖
思考题
❖ 1、社会美的特征是什么? ❖ 2、人的美包括哪些方面? ❖ 3、如何理解人的心灵美?
❖ 社会美直接表现对人、对人 生的热爱。
❖ 爱的精神,爱自己,爱他人, 爱他人即为爱自己。
❖ 长沮桀溺耦而耕。……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 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 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 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 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 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 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 易也」——
❖黄金分割比例:0.618
❖毕达哥拉斯
❖五角星中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 符合黄金分割比的。
❖维纳斯雕像,修短适度、美妙绝伦,体 型结构符合黄金分割比。
黄金矩形内截取掉一个正方形, 剩下小矩形仍为黄金矩形。依次无 限截取下去,会获得邻近边长比为 黄金数,并且依次呈螺旋形排列的 自相似正方形。将这些正方形内 1/4 圆弧连接起来,会构成黄金螺 旋。
❖2、内在美
❖内心世界的美,知识修养、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的美。 ❖心灵美、精神美或人格美。 ❖天生禀赋、知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
❖《 刘伶传》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 宇宙齐万物为心。”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社会美PPT

三
1. 社会美一般显示出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
《簪花仕女图》 近代女装短袄套裙
四
2. 社会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侧重于内容美
咸 摄 ︶
五
3. 社会美具有实在性、明确性和稳定性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六
社会美的内容
• 社会美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美.是美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现实生活 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 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 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作家要有才情;认为悲剧创作要给人以 自然的印象;认为悲剧接受主要源于案头阅读
二
社会美的特征
第一,以内容取胜。美的社会存在既要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真),又要体现人对社会生活 的需要、目的和尺度(善),因而它在内容上与真、善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一个社会事物、 一种社会现象是否呈现为美的存在,最重要的不在于它是否有华丽的外表、动听的言辞,而在于它 是否真实合理地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直接现实性。这种直接现实性,导致人们在评判社会事物、生活和现象时,常常首先考 虑它是否对社会和人生有益,即社会功利性因素成为人们主要的评判标准。在美的社会存在中,这 种社会功利性因素突出表现为内容的善:作为道德领域判断是非善恶的尺度,善不等于美,但当它 以感性形式展现于社会生活并呈现为美的形象时,便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第三,实在性、明确性和相对稳定性。美的社会存在通过感性形式直接呈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直接显示出社会事物、生活和现象的深刻价值,它是一种实在的、确定的存在。而一般说来,凡是 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事物、生活和现象是美的,反之则是丑的。由于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阶段性,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人们评价社会事物、生活和现象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稳定性,它直 接影响并体现在美的社会存在之中,使其在不同时代、民族、社会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性。
社会美.ppt

南江大峡谷全景图
印尼爪哇省中部,默拉皮火山喷发出炙热的熔岩,山顶 的火光如同帽子一样。
二、人的美
• 内在美包括人生观,理想,修养等,它 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语言、风度等形 象表现出来; • 外在美主要是形式的美,它显现着内在 美,但又具有相当独立性。
(1)、外在形态的美
• 外在美又称形象美,包括生理、表情、 语言、动作、服饰打扮,衣着,发型, 言谈举止给人的感受,身高,体重,曲 线,三围等等方面的美。
• 三、结束语
一、社会实践的美
• 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美。社会实践 不仅是美的源泉,而且社会实践本身也 是美的。人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美。
(1)、社会活动的美
• 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 的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发挥, 人类主体实践的巨大力量,如人的智慧, 品德,意志,性格,创造力等得以充分 展现,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人类实 践力量的崇高与伟大,由这种对自身才 能与力量的积极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愉悦 情感,人类的劳动活动本身获得了审美 的价值。
(2)、内在心灵的美
• 内在美包括人生观,理想,修养等,它 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语言、风度等形 象表现出来; • 在人的美中,内在美是更根本、更持久 的美。
晁磊刚2004年进入富士康文工团,两年后成长为一名魔术师。 他的观众总是打工仔、打工妹。凭借一双“魔掌”,他成为 劳务工心中的偶像。
80后美女林晓薇学过声乐、当过兵、住过民房、试过每 星期生活费50元。如今,她每年为外来务工人员演出200 多场,成为农民工心中最美的明星
台北中正纪念堂,“蛙人”士兵进行 “双十节”预演操练活动
吉隆坡塔国际跳伞节在马来西亚举行,跳伞员从塔上一 跃而下,进行跳伞表演。
广州,河南塔沟武术学校学员在亚运会开幕式现场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交融美:心灵交融是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实现 的彼此心意相通、精神交融的效果。心灵之间的沟 通与交融成为社会交往中的理想境界,也体现出审 美的意味。
图6.日常语言交流 中的美
可分为人体美(主要侧重于外在的方面)和人格美 (主要侧重于内在的精神方面)两个方面
1.人体美 人体美通常是指人的相貌、身材、姿态、动作、肤色、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人物美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与节日欢庆
一、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最为直接,对社会美的研究在美学研究中也具有特 殊意义。
在对社会美的理解上,马克思对人及人类实践活动 的思考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视域出发来考察社会美的范围 与特征。
西方:酒神狂欢 狂欢广场式生活
图11.狂欢节 盛景
图12.狂欢节中的 “女王”
中国文化中缺少西方的狂欢节传统,这与中国文化 中的理性化特质有关,但中国传统节庆活动同样具 有独特的审美意味。
中国人在节日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世间感,体验到 的是现世生活的欢乐与愉悦。
图13.端午节龙舟比 赛
“孔颜乐处”、“曾点气象”
对人格美的欣赏,表达的是人对自身精神力量的崇 敬与向往,对人的超越性与自由的追求。
一、日常生活中的美 二、节日欢庆中的美
日常生活和节日欢庆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两种不同的 呈现方式,也是社会美的两种不同的存在领域。
日常生活体现出的是常态化的生活,而节日欢庆则 是这种常态化生活的片断中断与升华,由此二者也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审美意味。
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人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 的美。)
图1.米勒 《拾穗者》
社会美的范围扩大:人类的实用活动与审美出现了 相互融渗的趋向。
实用器物的意义在于其实用性,即与人的生活之间 的关联。
实用器物的审美化实际上反映出人的生活世界的审 美化以及人自身的审美化,它代表着实用性、功利 性开始成为现代技术条件下审美活动的内在需求, 这无疑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来临。
图2.现代生活中的木 制餐具
首先,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实践产物的最直接的物质 存在形式。
其次,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
第三,社会美具有较为直接的功利性,体现出明显 的价值取向。不同民族由于社会历史、地域、文化 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追求 的社会美,体现出社会美的民族性特质。
日常生活的美还体现为对生活中某些细节与瞬间的 感悟和体验。
日常生活的美还体现在某种生活氛围的营造与构建。
图9.北京四合院影 壁装饰
图10.苏州园 林内的“台亭 榭坊”
节日欢庆是对生活日常状态的打破,显现出不同于 日常生活的独特的存在方式。人处在节日中,就进 入一种兴奋欢乐的氛围中,甚至处于心醉神迷的状 态。这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也展现出完全不同 的审美内涵。
日常生活和节庆狂欢是社会美的两个不同表现形态。
1.朱光潜:《谈美》,中华书局2010年版。
社会美具体的大致范围:社会实践活动的美,社会 实践成果的美,以及社会实践主体即人的美。
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形式的人类社会实践,诸如工 作学习、闲暇娱乐、饮食起居等等都可以成为社会 美的对象。(不断扩大、多样化)
社会实践成果:指人类社会实践的对象化形态,包 括人文环境、人类文化遗存、文化传统等等可成为 社会美的对象。(人类的创造性、智慧)
日常生活作为人的存在的最经常、最直接的体现方 式,实际上也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这也引起了 不同学者的关注,构成了我们今天思考日常生活的 美的重要理论资源。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费瑟斯:“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的美首先体现在对生活的点缀与装饰,它 既包括对生活空间的装饰,也包括人的服饰与行为, 其中往往折射出人的审美品位与追求。
第四,社会美的形式感从属于其直接的美的内容。
图4.民族服 饰
图5.现代服 饰
一、社会交往中的美 二、人物美
社会美体现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而社会交往 则是社会实践活动最为直接的体现。同时,作为社 会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始、 发展与深化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社会交往与人物美 就成为社会美的重要形式。
图14.上海城隍庙的春节期 间情景
关键词:社会美 ; 实践; 社会交往; 日常生活 ; 节庆狂欢
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存活动——劳动为核心所 形成的审美形态。它是人类最早、最基本的审美领 域,也是与人的社会存在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审美形 态。
从马克思的视域来考察社会美的范围和特征,社会 美存在于实践的活动、实践的成果和实践的主体方 面。社会交往和人体美也属于社会美表现领域。
社会美的理论基础:人以实践作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因而人之为人,就是以实践的方式不断展开和生成 的人,这样的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符合美的规律 的,就是美的。
社会美的范围:实践活动的范围就是社会美的范围。 由于社会美自身的功利性和价值特性,只有那些符 合人类实践活动需要、体现出人类正面的价值追求 的社会实践,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仪表等方面的美。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人体美并不单纯是自然因
素,还包含着人类的实践活动成果的积淀。 在人体美中,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形式因素起
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形式因素不能脱离人的生命整
图7.古希腊人体雕 塑
图8.现代舞 者
2.人格美
是指在人的形体,行为之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人格 魅力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社会交往主要体现为人际间语言、形体、思想心灵 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语言美: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语言美主要体现为语 言的生动、准确、得体。恰当的言语行为往往能够 体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形体交际美:当形体交际不仅以外在的形体动作实 现了特定的交际功能,并反映出主体内在的精神境 界和生活追求的时候,就具有了审美意味。
图6.日常语言交流 中的美
可分为人体美(主要侧重于外在的方面)和人格美 (主要侧重于内在的精神方面)两个方面
1.人体美 人体美通常是指人的相貌、身材、姿态、动作、肤色、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人物美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与节日欢庆
一、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最为直接,对社会美的研究在美学研究中也具有特 殊意义。
在对社会美的理解上,马克思对人及人类实践活动 的思考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视域出发来考察社会美的范围 与特征。
西方:酒神狂欢 狂欢广场式生活
图11.狂欢节 盛景
图12.狂欢节中的 “女王”
中国文化中缺少西方的狂欢节传统,这与中国文化 中的理性化特质有关,但中国传统节庆活动同样具 有独特的审美意味。
中国人在节日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世间感,体验到 的是现世生活的欢乐与愉悦。
图13.端午节龙舟比 赛
“孔颜乐处”、“曾点气象”
对人格美的欣赏,表达的是人对自身精神力量的崇 敬与向往,对人的超越性与自由的追求。
一、日常生活中的美 二、节日欢庆中的美
日常生活和节日欢庆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两种不同的 呈现方式,也是社会美的两种不同的存在领域。
日常生活体现出的是常态化的生活,而节日欢庆则 是这种常态化生活的片断中断与升华,由此二者也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审美意味。
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人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 的美。)
图1.米勒 《拾穗者》
社会美的范围扩大:人类的实用活动与审美出现了 相互融渗的趋向。
实用器物的意义在于其实用性,即与人的生活之间 的关联。
实用器物的审美化实际上反映出人的生活世界的审 美化以及人自身的审美化,它代表着实用性、功利 性开始成为现代技术条件下审美活动的内在需求, 这无疑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来临。
图2.现代生活中的木 制餐具
首先,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实践产物的最直接的物质 存在形式。
其次,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
第三,社会美具有较为直接的功利性,体现出明显 的价值取向。不同民族由于社会历史、地域、文化 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追求 的社会美,体现出社会美的民族性特质。
日常生活的美还体现为对生活中某些细节与瞬间的 感悟和体验。
日常生活的美还体现在某种生活氛围的营造与构建。
图9.北京四合院影 壁装饰
图10.苏州园 林内的“台亭 榭坊”
节日欢庆是对生活日常状态的打破,显现出不同于 日常生活的独特的存在方式。人处在节日中,就进 入一种兴奋欢乐的氛围中,甚至处于心醉神迷的状 态。这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也展现出完全不同 的审美内涵。
日常生活和节庆狂欢是社会美的两个不同表现形态。
1.朱光潜:《谈美》,中华书局2010年版。
社会美具体的大致范围:社会实践活动的美,社会 实践成果的美,以及社会实践主体即人的美。
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形式的人类社会实践,诸如工 作学习、闲暇娱乐、饮食起居等等都可以成为社会 美的对象。(不断扩大、多样化)
社会实践成果:指人类社会实践的对象化形态,包 括人文环境、人类文化遗存、文化传统等等可成为 社会美的对象。(人类的创造性、智慧)
日常生活作为人的存在的最经常、最直接的体现方 式,实际上也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这也引起了 不同学者的关注,构成了我们今天思考日常生活的 美的重要理论资源。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费瑟斯:“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的美首先体现在对生活的点缀与装饰,它 既包括对生活空间的装饰,也包括人的服饰与行为, 其中往往折射出人的审美品位与追求。
第四,社会美的形式感从属于其直接的美的内容。
图4.民族服 饰
图5.现代服 饰
一、社会交往中的美 二、人物美
社会美体现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而社会交往 则是社会实践活动最为直接的体现。同时,作为社 会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始、 发展与深化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社会交往与人物美 就成为社会美的重要形式。
图14.上海城隍庙的春节期 间情景
关键词:社会美 ; 实践; 社会交往; 日常生活 ; 节庆狂欢
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存活动——劳动为核心所 形成的审美形态。它是人类最早、最基本的审美领 域,也是与人的社会存在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审美形 态。
从马克思的视域来考察社会美的范围和特征,社会 美存在于实践的活动、实践的成果和实践的主体方 面。社会交往和人体美也属于社会美表现领域。
社会美的理论基础:人以实践作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因而人之为人,就是以实践的方式不断展开和生成 的人,这样的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符合美的规律 的,就是美的。
社会美的范围:实践活动的范围就是社会美的范围。 由于社会美自身的功利性和价值特性,只有那些符 合人类实践活动需要、体现出人类正面的价值追求 的社会实践,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仪表等方面的美。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人体美并不单纯是自然因
素,还包含着人类的实践活动成果的积淀。 在人体美中,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形式因素起
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形式因素不能脱离人的生命整
图7.古希腊人体雕 塑
图8.现代舞 者
2.人格美
是指在人的形体,行为之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人格 魅力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社会交往主要体现为人际间语言、形体、思想心灵 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语言美: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语言美主要体现为语 言的生动、准确、得体。恰当的言语行为往往能够 体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形体交际美:当形体交际不仅以外在的形体动作实 现了特定的交际功能,并反映出主体内在的精神境 界和生活追求的时候,就具有了审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