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审批申请表

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审批申请表
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审批申请表

小(二)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审批申请表

专家审查意见:

专家组长:分管领导:

审批意见:

主管领导:单位盖章:

申请日

期:

大坝除险加固措施

全省现有大小水库6300余处,其中总库容l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47处(包括丹江、黄龙),总库容1000万立方米至l亿立方米中型水库227处,总库容100至1000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库1091处,其余是总库容10至100万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库。 水库的主要作用是对陆地降水即河川径流在时间、空间上进行调节,以达到防洪、灌溉、发电、养殖、航运以及城乡工业与生活供水等目的。 确保水库安全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每座水库都关系着下游城乡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旦倒坝失事,洪水倾刻泛滥,所到之处会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确保水库安全,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们就水库安全有关的防洪调度和小型水库土坝的几种常见险情的处理分述如下。 第一节水库防洪调度 水库调度,就是根据来水和安全、兴利的关系进行优化运用,选定合适的控制指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防洪调度是指安全控制运用这个方面。 对某个水库来说,其防洪标准确定之后,实际防洪能力是随工程情况而变的,所以每年汛前要认真检查,以确定当年的运用计划。 防洪调度的原则: l、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协调好水库上下左右,防洪与灌溉、发电等各方关系,以确定最优的防洪、兴利水位和运用方式。 2、防洪能力未达到设计标准或水库枢纽工程有险情不能正常运用时,须限制蓄水位予留防洪库容。 3、对校核标准洪水,或可能遭遇的超标准洪水,每个大小水库都要提前落实保坝措施,做到心中有数。 4、在灌溉方面要充分发挥灌区内水源联合工程(包括塘堰)的作用,进行水量平衡,搞好统一调度。 第二节土坝裂缝及其处理

土坝裂缝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对土坝的安全威胁很大,尤其细小的横向裂缝也有可能发展成为坝体内集中渗漏通道;而有的纵向裂缝则可能是坝体滑坡的预兆,也有的坝体内部产生裂缝,因此,对于土坝的裂缝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土坝裂缝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系由于坝体的土体中水分大量蒸发,在土体收缩时而产生的裂缝。 干缩裂缝一般只发生在坝体的表面,多是不规则分布,纵横交错裂缝深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米,缝宽小于1厘米,因此也把这类裂缝称为表面裂缝。 干缩裂缝一般不影响坝体安全。但如不及时处理,雨水沿缝渗入,将增大土体含水量,降低裂缝区域土体抗剪强度,促使其他病害情况的发展。必须指出,斜墙和铺盖的干裂缝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渗透破坏,应予及早处理。 (2)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 坝体和坝基,在荷重作用下,其土体发生垂直方向的压缩,就叫做沉陷。同一个土坝,沿坝轴线方向的坝高不同,由于坝体和坝基的土质不同,其压缩性不同,因此土坝将产生不均匀沉陷,当不均匀沉陷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一般可分为横向沉陷裂缝,纵向沉陷裂缝,内部裂缝三种形式。 α.横向沉陷裂缝,其走向与坝轴线垂直或斜交.一般垂直(或稍有倾斜)伸入坝体,深达几米至几十米,缝宽几毫米至十几厘米,裂缝两侧可能错开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严重的可能穿裂心墙,、造成集中渗透通道,危及大坝安全,因此对于土坝的横向裂缝应予以重视。坝体的下列部位,容易产生横向不均匀沉陷裂缝。 河床坝段与台地坝段的结合处; 坝体与两岸山坡的结合处; 坝下涵洞位置与相应的坝顶或坝坡上。

大坝加固分部工程施工方法

大坝加固分部工程施工方法 一、概述:大坝加固分部工程主要包含左岸坝体补强灌浆、右岸坝体补强灌浆、溢流堰坝体补强灌浆、左岸坝基帷幕灌浆、右岸坝基帷幕灌浆和河床帷幕灌浆、坝基钻排水孔等七个单元。 二、计划工期: 计划开工时间为2007年11月15日至2008年3月13日。 三、主要施工方法: 3.1帷幕灌浆工程 坝基帷幕灌浆在1#~10#坝块沿廊道进行布孔,布双排孔,孔距为2.5m,钻孔机具采用岩芯100型钻机。分三序孔,第一序孔距为10m, 第二序孔距为5m, 第三序孔距为2.5m。 左右坝肩在坝顶布双排孔并向两岸延伸(其中左岸10m,右岸5m),排距1.5m,孔距3m。钻孔深入坝基以下25~21m。施工时宜先进行下游排孔的灌浆,然后进行上游排孔的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1、施工前准备 (1)在灌浆施工前,承包人应按施工图纸《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2)中规定的灌浆方法进行施工机械设备试运行。 (2)施工场地布置应进行全面规划,开挖排浆沟和集浆池做好冒浆排放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 (3)在现场帷幕灌浆作业开始前,应按施工图纸的要求选择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区段并按室内试验选定的配合比进行灌浆工艺试验以确定布孔方式、孔段、孔距、排距和孔深以及喷射流量、灌浆

压力、旋速等工艺参数。 2、钻孔 钻孔机具采用岩芯100型钻机,钻孔过程中要确保孔深、孔向、孔位符合设计的要求,力求孔径上下均一,孔壁平顺,钻进过程中产生的岩粉细屑较少。钻孔开位位置与设计要求位置的偏差应控制在10cm以内,孔深的允许偏差在25cm以内。 3、冲洗 钻孔以后要将残存在孔底和粘滞在孔壁的岩粉冲洗出孔外,并将岩层裂隙和孔洞中的充填物冲洗干净。冲洗时将冲洗管插入孔内,用阻塞器将孔口堵紧,用压力水进行钻孔和岩层裂隙冲洗。钻孔冲洗可在钻孔结束后,将钻杆下到孔底,从钻杆通入压力水进行冲洗,冲孔时流量要大,使孔内回水的流速足以将残留在孔内的岩粉冲出孔外,一直要进行到回水澄清10min才结束。对岩层裂隙进行单孔冲洗,采用高压压水冲洗,冲洗时的压力尽可能高,以便将裂隙中的充填物沿着加压的方向推移和压实,冲洗时的压力可采用同段灌浆压力的70%~80%,高压压水冲洗结束的标准可通过冲洗试验确定。 4、灌浆压力 根据地层特点,参照原灌浆经验,在设计灌浆过程中,建议:灌浆压力:孔口为0.3~0.5MPa,第一段0.5~0.6MPa,第二段0.8~ 1.0MPa,第三段1.5MPa,孔深增加1m,增加压力0.06~0.1MPa。 5、灌浆材料的选择 根据基础灌浆的要求,灌浆材料主要以水泥为主, 水泥: 浆液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水泥标号应不低于425#。

陈丹仲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毕业论文

丹仲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毕业论文 4 工程任务与规模 4.1 工程存在问题 1. 下游坡的抗滑稳定不能满足规要求。 2. 大坝坝坡太陡,坝体不能按照设计要求挡水。大坝心墙高度严重不足,坝基清基不彻底,特别是岸坡削坡或清基不符合要求,导致坝体坝基渗漏,部分地段坝体与坝基的接触渗漏及坝体与岸坡的接触渗漏。大坝存在坝基渗漏和大坝中部转折处山体两侧坝肩绕坝渗透问题。 3. 溢洪道施工质量较差,且大部分未衬砌,由于浆砌石衬砌的基础处理不好,普遍存在不均匀沉降,砌体质量差,所以出现了边墙破损严重,底板老化,已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一旦宣泄较大洪水时,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4. 高剅为隧洞形式,边墙衬砌出现局部脱落,混凝土强度低,老化严重。低管与与坝体土料接触处的密实度达不到要求,一直存在沿管壁的接触渗漏问题,止水已老化和局部破坏。 5.输水建筑物闸门锈蚀,漏水严重,运行已超过使用折旧年限;启闭设施旧、老化,附件难以更换,属淘汰产品,不能满足正常运用。 6.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 7.水库无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无洪水调度系统。通讯及管理设施落后。 4.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丹冲水库位于红安县上新集镇丹冲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水库建成以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水库建设过程中诸多不规因素,纯属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水库兴建时既没有作地基岩体性质调查,也没有作筑坝土料的物理学性质试验。 该工程已运行了37年,目前,该水库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丹冲水库的设计灌溉面积8000亩,实际灌溉面积为2500亩。1975年、1982年两

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水库工程特性表 1综合说明7 1.1绪言7 1.2水文10 1.3工程地质11 1.4安全鉴定主要结论12 1.5工程任务和规模13 1.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17 1.7机电及金属结构20 1.8施工组织设计20 1.9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20 1.10环境保护设计21 1.11工程管理21 1.12工程投资概算22 1.13经济评价22 2水文24 2.1流域概况24 2.2水文气象特征24 2.3水文基本资料24 2.4洪水25 2.5泥沙36 3 工程地质37 3.1概述37 3.2工程地质情况37 3.3水文条件39 3.4大坝稳定性评价39

3.5结论及建议40 4 工程任务和规模41 4.1概述41 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3 4.3工程建设任务及内容45 4.4工程建设规模48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50 5.1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50 5.2设计依据50 5.3除险加固前大坝安全复核结论51 5.4工程总体布置52 5.5大坝工程设计52 5.6溢洪道工程改造设计62 5.7放水涵洞工程设计72 5.8水库管理房及防汛道路工程设计73 5.9除险加固后大坝安全复核73 6机电及金属结构98 7施工组织设计99 7.1施工条件99 7.2施工导流99 7.3工程主要施工方法101 7.4施工总体布置106 7.5施工总进度106 7.6主要技术供应107 8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108 8.1水库淹没处理108 8.2工程永久占地108

9环境保护设计109 9.1设计依据109 9.2环境影响评价109 9.3环境保护措施110 9.4工程水土保持设计112 9.5环境监测113 9.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14 9.7环境保护管理114 10工程管理115 10.1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115 10.2工程管理范围和管理办法115 10.3工程管理设施建设116 10.4工程管理运用116 10.5管理费用117 11工程投资概算118 11.1编制依据118 11.2编制说明118 11.3工程总投资121 11.4工程投资概算表122 12 经济评价123 12.1概述123 12.2经济评价依据123 12.3国民经济评价123 12.4综合评价125 附件:1、《×××××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图纸

水电站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电站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工程特性表........................................................................ I 1 综合说明.. (1) 1.1工程概况 (1) 1.2工程前期工作概况 (1) 1.3工程现状简述 (3) 1.4大坝安全评价结论 (4) 2 水文 (11) 2.1水文及复核 (11) 2.2洪水复核 (20) 2.3调洪计算 (29) 2.4泥沙 (33) 2.5下游河道安全性评价 (34) 3 工程地质 (35) 3.1区域地质概况 (35) 3.3水库工程地质条件 (38) 3.4建筑物区工程地质条件 (39) 3.5坝基(肩)渗漏分析 (44) 3.6天然建筑材料 (47) 4 除险加固设计 (49) 4.1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 (49) 4.2设计依据 (49) 4.3坝体安全复核 (51) 4.4泄水建筑安全复核 (69) 4.5大坝渗漏处理设计 (72) 4.6大坝下游护岸处理设计 (80)

4.7除险加固处理工程量 (82) 5 施工组织设计 (87) 5.1施工总布置 (87) 5.2施工导流 (90) 5.3施工工艺 (91) 5.4安全文明施工 (91) 5.5施工进度与工期 (91) 6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93) 7 环境保护设计 (94) 7.1项目区环境状况 (94) 7.2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 (95) 7.3环境保护设计 (100) 7.4投资概算 (104) 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06) 8 水土保持设计 (106) 9 设计概算 (107) 9.1工程概况 (107) 9.2投资主要指标 (107) 9.3编制依据 (108) 9.4基础价格 (108) 9.5费率计算标准 (110) 9.6工程部分概算 (110) 9.7总概算表 (112) 10 经济评价 (115) 10.1社会效益分析 (115) 10.2生态效益分析 (115)

大坝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大坝加固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本文由鼎峰加固整理) 一、护坡砌石工程 1、砌筑石料 砌石所用石料采用外购,石料选用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的岩石,其抗水性、抗冻性、抗压强度等均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原材料经监理或业主验收、许可后进场。 2、砌筑砂浆 砌筑砂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号、和易性,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砂浆的配合比经试验确定,并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砂浆必须拌和均匀,其拌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不少于2min,一次拌和应在其凝结之前使用完毕。 3、浆砌块石施工 (1)施工顺序: (2 ~5cm,当气候变化 时应进行适当调整。在铺筑砂浆之前,石料就洒水湿润,使其表面化充分吸收,但不得残留积水。 浆砌块石在监理验收基础后开始砌筑,砌前先按设计要求放好样架,然后水平方向拉横线,依线分层砌筑,砌筑前先将砌料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先砌面石,砌筑前先将砌料试放修凿,合适后翻起,在底边及已砌石周边铺好砂浆,厚3一5 cm,再将块石按试砌位置砌好。面石每2M内需设一块丁石,丁石伸入腹石不少于20 cm,腹石先坐浆,使大面朝下,用铁钎插实,控制腹石每层高度小于30cm,腹石与腹石间错缝砌筑,灌浆分二次灌入,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块石间较大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每层块石砌筑时,应拉统线,以头角石出面作业控制。石块砌筑应先砌面石,后砌腹石,要抓住平、稳、满、错,“平”就是同一层石块应大致砌平,相邻石块高差不宜过大,以利第二层水平座浆结合严密,也有利于丁、顺石交叉安砌。“稳”则每块石料安砌务求自身稳定。要求大面朝下砌筑,砌忌轻重倒置或依赖支撑维持稳定。“满”就是砌体之间上、下、左、右起、砌缝中砂浆插捣密实,胶结紧密。“错”就是同一层砌筑体,要做到石块错缝砌筑,上下相邻层的石块也要错缝搭接,不得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砌筑砂浆不得超过初凝时间。

毕业设计__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安徽省石台县 方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石台县水务局设计室 二○一○年五月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绪言 (6) 1.2水文 (9) 1.3地质 (10)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1)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加固设计 (13) 1.6电气与金属结构 (15) 1.7施工组织设计 (16) 1.8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占地 (21) 1.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21) 1.10工程管理 (23) 1.11设计概算 (24) 1.12经济评价 (24) 2水文 (27) 2.1流域概况 (27) 2.2气象及暴雨特征 (27) 2.3水文基本资料 (30) 2.4径流 (30) 2.5设计洪水复核 (30) 2.6 施工洪水 (33) 2.7 泥沙 (33) 3工程地质 (34) 3.1区域地质概况 (34) 3.2坝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5) 3.3坝基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35) 3.4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36) 3.5放水涵洞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37) 3.6结论和建议 (37)

4工程任务和规模 (39) 4.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9) 4.2工程社会经济效益 (39) 4.3工程现状和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40) 4.4水库调洪计算及特征水位 (41) 4.5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任务 (43) 5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 (45) 5.1设计依据 (45) 5.2工程布置 (47) 5.3历次险情及处理情况 (47) 5.4大坝加固设计 (48) 5.5溢洪道加固设计 (55) 5.6放水涵洞加固设计 (58) 5.7主要建筑项目及工程量 (59) 6电气与金属结构 (61) 6.1电气设计 (61) 6.2金属结构设计 (61) 7施工组织设计 (62) 7.1施工条件 (62) 7.2施工导流 (63) 7.3砂石料及土料的选择与开采 (65) 7.4主体工程施工 (65) 7.5施工总布置 (67) 7.6施工总进度 (69) 7.7主要技术供应 (69) 8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占地 (72) 8.1淹没处理 (72) 8.2工程占地 (72) 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73) 9.1设计依据 (73)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概述 1.1.1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沅水一级支流怡溪上游,XX县XX乡XX村,坝址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8°28′,东经111°36′之间。距XX县城45km,汽车可直达坝址,交通较方便。 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的小(二)型水库工程。水库大坝控制集雨面积0.78km2,坝址以上干流长度1.2km,干流平均坡降32.6‰。坝型为均质坝,最大坝高18m。水库正常蓄水位318.00m,正常库容76.31万m3。校核洪水位318.56m,总库容81.8万m3。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输水管涵等建筑物组成。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灌溉涵管等建筑物组成,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该水库工程始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12月投入运行,属小(二)型水库。 大坝为均质坝,大坝坝顶高程320.00m,坝顶宽度3.5m,坝顶轴线长132m。大坝下游坡在高程314.30 m设总宽度为6.9m的乡级公路一条,在305.5m设一道2.7m宽的马道。坡比从上至下分别为1:2.23、1 :1.77、1:1.94,下游无排水棱体。大坝上游坡比为1:2.53。 XX水库未设溢洪道。 灌溉输水管涵设在左岸坝体内。输水涵为浆砌石方涵型,断面尺寸为0.7×0.5m,涵管进口底板高程302.6m,长85m。涵管底板坡降1/100,最大放水流量0.3m3/s。1.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大坝坝基存在渗漏;水库建设时未设计溢洪道,不满足防洪要求;输水涵管存在大量的纵向裂缝,伸缩缝拉裂,渗漏日益严重,对涵管周边填土产生破坏、危及坝体安全;大坝无观测、监测设施;防汛设施不配套,无雨水情监测设备,防汛通讯手段单一,防汛公路狭窄不平,行车困难,不满足防汛抢险要求;管理所缺少工作人员和所需的工作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

最新整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docx

最新整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 为顺利实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预期目标,根据自治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工作会议”及xxx市水利局《关于编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基本情况 ××水库始建于1973年,建成于1975年 ,属小(1)型水库。水库主要由土坝、溢洪道、输水洞组成。6月xxx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6月10日xxx市水利局对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进行了审定,并提出了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3月xxx水利厅以内水建管[]27号对安全鉴定成果进行了核查,水库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坝。水库主要病险情为:水库防洪标准不满足规范要求;大坝上游干砌石护坡损坏严重,98大水坝顶溢流下游坝坡严重冲刷变形,且无排水体;溢洪道98大水已冲毁;输水洞进口淤积严重,下游段输水管及出口段冲毁,进水塔断裂,闸门、启闭机严重损坏;水库无监测管理设施。 ××水库位于××*东南部伦河左侧无名支流上,属嫩江流域。库区以上地形属山地丘陵交错,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不严重。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7.6km2。 (二)计划工期和质量要求 1、计划工期

计划开工日期:9月30日,计划竣工日期: 9月30日,计划工期:一年。 2、质量要求 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三)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 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详见工程量清单: 编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一主体建筑工程 (一)大坝工程 土方开挖m36845 坝体土方填筑m336460 干砌石拆除m32662 上游干砌石护坡m33707 砂砾石垫层m34127 下游石渣护坡m34973 下游棱体排水干砌石m36671 下游棱体排水土工布m25135 坝顶砾石基层厚0.1米m23420 坝顶碎石路面厚0.2米m22520 无纺布铺设m216420 细部结构m331693 (二)溢洪道工程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报告书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报告书

1 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XX水库坝址位于醴陵市栗山坝镇上湖村,属湘江水系渌江支流,集雨面积0.52km2;XX水库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设计260亩,有效260亩,最大实灌260亩,供水量9.6×104 m3)、养鱼(养鱼水面45.3亩,最高总产11.3t)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库。 水库于1958年2月动工,1958年11月完成,设计单位醴陵市水利局,施工单位醴陵市栗山坝镇上湖村。主要建筑物为4级,水库洪水标准重现期,设计按30年,洪峰流量4.19m3/s,洪水总量9.6×104 m3;校核洪水重现期300年,洪峰流量6.45m3/s,洪水总量14.5×104 m3,水库为年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65.0m,水库正常库容19.8万m3,总库容23.1万m3。 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66.0m,最大坝高14.4m,坝顶轴线长56m,坝顶宽5m;上游坡坡比为:1:2.6;大坝下游坡坡比自上而下为1:2.4、1:2.5,平台共1级,宽度为2m。 溢洪道位于右岸山体边,为岸边正槽式宽顶堰,堰顶高程65.0m,堰顶宽4.0m,最大下泄流量5.3m3/s,溢洪道长度35m。 涵洞位于坝体左端,为砖砌拱涵,断面为0.5×0.3 (m),进口底高程53.0m,输水流量0.13m3/s。 设计灌溉面积260亩,实际灌溉面积52.4亩。 1.2 主要工程现状 XX水库枢纽工程于1958年11月竣工蓄水。由于水库建设阶段所处历史环境,XX水库是一个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施工以群众运动为主,采用土法上马,前期准备工作严重不足,施工仓促。工程设计标准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加上后期管理工作也没很好跟上,致使工程存在重大缺陷,虽然经过多次局部处理,至今仍未彻底解决问题。主要工程现状为:

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导则

湖南省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 程 初步设计导则 湖南省水利厅建管处

目录(暂未改) 一、水文 (1) 二、地质 (12) 三、除险加固设计 (17) 四、施工组织设计 (22) 五、工程概算 (24) 六、经济评价 (37)

总则 1、为认真搞好我省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2、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应针对安全鉴定(或安全核定)阶段所提出的各项病险问题,作出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 3、对于坝高在20米及以上、地质构造较复杂的小(2)型 水库,应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试验工作。对于坝高在20米以下、地质构造较简单的小(2)型病险水库,可由地质人员进行查勘,提出地质报告。 4、在除险加固设计工作中,首先要认真作坝址和库区的测理工作,复核大坝控制流域面积和水库库容曲线。 5、我省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除应参照本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国爱、水利水电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一、水文 1 水文 1.1 流域概况 简述水库所在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属河系;坝址控制流域面积,流域地貌特征,植被情况;流域内水利工程情况及水库有无外引,如有外引,要说明外引水源及渠道情况。 特别要注意复核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和水库库容曲线,对于喀什特地区还有调查清楚是否有相邻区域汇入的地下水。 1.2 气象 收集邻近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主要是降雨、风速(特别是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气温等。简要叙述流域暴雨特性。 1.3 径流 方法之一是用水库所在位置地理坐标查水资源成果中的径流深等值线图,用多年平均径流深计算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方法二是用水库自身雨量观测资料或借用下垫面条件相似的就近雨量站的雨量资料及当地水利部门分析的径流系数计算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 1.4 设计洪水复核 小(2)型水库一般无实测洪水资料,洪水复核可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1984年版)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1.工程概况 潘村水库位于湄潭县黄家坝镇,距县城19km,距黄家坝镇9km。所在河流属乌江水系湘江河一级支流湄江牛场河,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88km2。 潘村水库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4260亩,实际现有保灌面积2500亩。主要由水库枢纽和灌区渠系建筑物组成。水库枢纽包括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等建筑物。 大坝为均质土坝,采用塑料薄膜防渗,坝顶高程833.5m,最大坝高33m。坝顶宽6m,坝顶长90m,坝顶无防浪墙。上游为厚30cm的块石护坡,坝坡为1:2、1:2.3、1:3.19,在818.0m高程处设有宽2m的一级马道;下游为厚50cm 的块石护坡,坡度为1: 1.43、1:1.85、1:2.42、1:2.4,设有三级马道,宽度分别为2m、5m、2m,在马道内边和坝面与左、右坝肩连接处设0.3m×0.4m的排水沟;下游坝趾处设有顶宽2m的排水棱体。 2. 大坝现状描述 由于该大坝未设置安全监测设施,也未进行过大坝表面变形观测,只能由现场检查情况来分析评价坝体变形。现场检查结果如下: 在库水位处于低水位时(现场检查时库水位816.8m),下游坝脚见有渗流现象,渗量约1L/s。分析存在大坝与基岩接触面,以及坝基裂隙渗漏问题。据安全复核阶段钻孔压水试验资料,坝基岩体透水率大,为9~29.2Lu。 右坝肩虽经帷幕灌浆处理,但大坝右坝肩与岸坡接触带漏水严重,渗漏出流点主要有3处,位于下游坝坡右上裂隙、右坝肩与岸坡接触带。下游排水棱体旁坝基也存在2处渗漏出水点。库水位为825.5m时,漏水点渗漏量达57.02L/s。当库水位超过放水涵顶部(高程808.0m)时,下游左坝肩绕渗出流点亦可见多处,渗漏量随上游水位增加而增大。由于绕渗通道距坝体太近,极有可能影响土坝坝体。经现场调查发现排水棱体马道以上有小型凹坑,怀疑绕坝渗漏已波及坝体接触带。渗水经右坝肩与坝体接触带出露后,直接冲刷下游坝面,危及大坝安全。2007年4月20日,潘村水库进行了大坝现场检查及大坝安全鉴定,通过对该水库大坝安全各方面综合评价,鉴定潘村水库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坝”。 3.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3.1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 根据GB50201-94《防洪标准》及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有关规定:水库为小(1)型水利工程,工程等别Ⅳ等,大坝为4级建

大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模块的分析

大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模块的分析 为了满足水利工程的建设应用需要,展开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体系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就大坝加固方案展开分析,进行大坝横断面设计环节、防渗加固环节等的分析,保证护坡加固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通过对新型的大坝除险加固模块的应用,以满足当下工程设计的应用需要,提升其应用效益。 标签:除险;加固工程;解决问题;设计 前言 在大坝除险加固应用模块中,影响其设计环节正常开展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有大坝建设的环境,施工人员的因素,施工的设备、大坝设备及其应用技术等。为了提升大坝建设整体的稳定性,进行除险加固方案的更新非常必要,从而应对当下大坝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应用需要,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进行大坝建设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这需要引起大坝负责人的重视,保证大坝整体建设体系的优化。 1 关于大坝横断面设计环节的分析 为了满足大坝建设的应用需要,展开横断面的优化设计是必要的,这需要根据其坝顶高程的具体情况,展开坝顶高程计算模块的应用。一般来说,要想实现大坝的工作使用寿命的延长,进行坝顶高程的优化是必要的,以此满足大坝工作的建设需要。这需要实现其防渗板墙施工模块的正常开展,按照实际环境的坝顶高程的建设需要,进行工程投资模块的优化。为降低工程投资,确定坝顶高程为200.00m。同时考虑安全需要,上游侧设置0.6m高的防护墙,墙顶高程为200.60m。坝顶的构造。现状坝顶宽度为5.5~9.3m,根据规定坝顶宽度应不小于5.0m。考虑防汛和交通要求,本次设计确定坝顶路面的净宽为 5.0m,坝顶路面的两侧绿化,设置路缘石,上游一侧设坝顶照明。 为了提升坝体的应用质量,展开坝坡及其戗台施工模块的协调是必要的,将其大坝上游坝坡设置在一个有效的高程范围内,进行戗台顶宽度的优化。实现戗台之上坝坡部位比例的协调,也要协调好上下坝坡之间的应用比例,从而实现大坝下游坝坡的有效控制,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2 防渗加固设计方案的优化 2.1 在当下工作模块中,防渗加固方案的优化是提升坝体牢固性的重要措施。受到其坝基及其坝体质量的影响,其交界处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渗透系数,这就是说,其坝体的压实度不同,其合格率情况也是不同的。在该模块中,要避免不合格的渗透系数的应用,要切实满足日常工作规范的需要,保证坝体及其坝基接触带的防渗加固模块的正常开展。经技术方案比较,确定大坝防渗加固采用塑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导则

浙江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导则 目次 1 总则 1 2 综合说明 1 3 水文 2 4 工程地质 2 5 加固设计 3 6 施工组织设计 4 7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5 8 工程管理设计 5 9 设计概算 5 10 结论与建议 6 11 附图 6 附录A:工程特征表 条文说明 附:相关设计规范 1 总则 1.1 为规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提高编制质量,特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斜体黑字部分为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必要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初步设计报告可有所取舍和侧重;不涉及的,可以直接简略。 1.3 初步设计在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或安全鉴定,余同)的基础上,按有关规程、规范和本导则进行编制。 1.4 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复核、充分利用工程已有的资料,并根据加固工程设计要求补做必要的勘察、试验、调查工作,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中的有关参数,经设计分析确认后,可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 1.5 初步设计应根据安全技术认定阶段查明的工程问题做出相应的加固设计。加固方案应有分析论证,有多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意见;比较方案和选定方案应有分析计算和相应图件,文字简明扼要,图件完整清晰。工程方案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适用;选用新技术时,应进行专门论证。 1.6 初步设计报告附件包括以下各项: 1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书。 2 设计图纸。 3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 其它专题报告。 1.7 设计文件应汇编成册。 1.8 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导则第2章至第11章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2 综合说明 2.1 水库基本概况 1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水系、水文气象要素特征值。 2 简述水库建设过程。 3 简述加固前工程任务、规模及各项特征值。 4 简述加固前主要建筑物布置及结构型式。 2.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简述水库存在的问题及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结论,阐述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2.3 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简述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2.4 工程特性表(详见附录A) 3 水文 3.1 基本资料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附近流域)水文测站分布、主要测站资料整编情况等;明确水库集雨面积、库容曲线。 3.2 设计暴雨 说明设计暴雨的分析方法,明确设计暴雨的计算参数;提出设计暴雨成果。 3.3 设计洪水 3.3.1 说明产、汇流计算方法,对产流和汇流计算参数进行合理性检查;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3.3.2 与原设计洪水成果和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阶段洪水复核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周边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成果的协调性;对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3.4 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 4 工程地质 4.1 概述 4.1.1 简述水库原施工质量及施工情况。 4.1.2 简述坝址区域地质情况。 4.1.3 概述已有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简述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及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4.2.1 提出挡水建筑物(坝体、坝基)、泄水建筑物(溢洪道)、输水建筑物(坝下涵管)、等工程质量评价。 4.2.2 阐述挡水、泄水、输水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提出地质参数建议值。 4.3 天然建筑材料 简述主要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来源,提出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常峪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坝渗漏处理

常峪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坝渗漏处理 摘要:常峪口水库大坝运行多年,坝体出现多条纵横裂缝,渗漏较为严重,两坝肩存在地基渗漏和绕渗问题,对于不同部位,采取了相应的防渗加固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坝;渗漏;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常峪口水库位于河北省宣化县东望山乡常峪口村盘肠河上游的火烧沟U 形峡谷内,距宣化县城26km,控制流域面积144.6km2。水库库容214万m3,兴利库容178万m3,防洪库容36万m3,灌溉面积4.2万亩,属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殖的小(1)型水库。水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大坝由左、右岸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排沙洞、灌溉洞和发电洞等建筑物组成。大坝坝型为浆砌料石外壳埋石混凝土芯墙的双曲拱坝,坝顶高程1092m,最大坝高37m,坝顶弧长134.2m,坝顶宽2.0m,坝底宽10.0m,坝顶中心角125°20′,溢流坝段总长80m。左岸布置有重力墩,作为拱坝的人工拱座,重力墩长30m,最大墩高22m。溢流坝中间部位设有坝内排沙洞,为2.5m×3.0m(宽×高)的矩形有压洞,进口底高程1060m。排沙洞的左右侧各设有坝内埋钢管灌溉洞和发电洞,钢管直径0.8m,进口底高程1061m,采用阀门控制泄量。水库汛限水位1088.00m,正常蓄水位1088.00m。水库于1976年兴建,1982年竣工。 水库所处流域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多风少雨、夏季凉爽短促,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漫长,气候干燥。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7.5℃,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达-34.7℃。坝址区河谷呈“U”形,左右岸不对称。左岸上部平缓,岩石出露位置较低,岸坡平缓宽阔,右岸峭壁岩体完整,局部节理发育。坝基岩体主要为强风化角闪斜长片麻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完整性较差,具中等透水性.。 2 问题分析 水库经过20多年的运行,大坝存在的主要渗漏问题: (1)经过多年运行,大坝坝体出现多条纵横裂缝,坝体渗漏较为严重;由于存在裂缝削弱坝体的整体性,对坝体的安全存在较大的威胁;上游坝面水位变动区及下游坝面渗漏部位,受冻融破坏,条石之间的勾缝脱落严重。 (2)左坝肩重力墩基础为角闪片麻岩,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存在地基渗漏和绕坝渗漏问题,右坝肩岩体局部出露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具有中等透水性,存在绕坝渗漏问题。 (3)大坝坝体和左、右坝肩地基均存在渗漏问题,下游坝面有析出物,

最新版水电站大坝加固修复施工方案

最新版 水电站大坝加固修复施工方案

某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 179.5m,坝顶长427.79m,宽高比为 2.38,属狭窄河床高面板堆石坝。其余枢纽 建筑物均集中布置在左岸。右岸坝体上、下游分布 2 个石料场, 其底部高程与坝顶高程相近,距坝体水平距离100~150m。坝址 处河谷断面为不对称“V”形,左岸陡峭,为70 °~ 80 °的灰 岩陡壁,高差300m 左右。右岸相对较缓,为 35 °~45 °的坡地。 工程计划于 2001 年 10 月 15 日截流, 2004 年 4 月 1 日下闸蓄水,2004 年 10 月 1 日第 1 台机组发电,2005 年 9 月 30 日完建。总工期为 5 年9 个月,其中第 1 台机组发电工期为4 年 9 个月。 2、坝肩开挖 坝肩及坝基开挖工程量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其中左坝肩 陡峻,开挖边坡高达300m,为工程施工关键项目之一。开挖施工 要尽量石渣落入河床,阻塞河道,另一方面又要求截流前尽可能开 挖到河床水位附近,以保证直线工期。左岸坝肩开挖必须通过 泄洪洞、引水洞等建筑物进口,施工干扰较大。 2.1 施工布置 左岸开挖结合泄洪、发电引水系统进口开挖统一布置开挖公 路,分高程布置了1087.5m公路、1117.5m公路、1147.5m公路、1227.5m 公路,路基宽8m,泥结石路面。另外在陡壁上游斜坡 1030m 高程布置了一条 4 号支洞,直通陡壁1030m 高程,在4 号

支洞出口至下游地面厂房1000m高程布置一层截渣公路,宽15~30m,可拦截部分下河床石渣。 右岸开挖公路结合天生桥、卡拉寨两石料场上坝填筑道路进 行布置,在高程 1147.5、1097、1050、996m 布置了 4 层开挖公路。其中 996m 公路是由进厂交通洞接3 号施工支洞以交通洞的形式避开发电厂房基坑,通到上游围堰。 2.2 开挖方法及进度安排 左岸坝肩开挖由分岔支线公路进入开挖面,分别在1250、1175m 高程分上、下游两区同时施工,采用边坡预裂、15m 一层台阶微差挤压爆破开挖。为减少石渣下河,爆破作业掌子面尽量 垂直河床布置,靠陡壁边缘部分预留岩坎最后爆除。工作面石渣采用 4m3 挖掘机、 2~5m3 反铲装 20~32t 自卸汽车出渣。下河石渣在 1030m高程截渣平台及河床用反铲及时清除。边坡支护与开挖平行作业。2000 年5 月开工,2001年 10 月底完成1010m 高程以上开挖,历时18 个月,完成石方明挖98 万 m3,平均开挖 强度 5.4 万m3/月。 右岸坝肩开挖采取自上而下6~15m 一层台阶开挖。工期安 排与左岸坝肩同时开工,截流前要求挖到996m 高程,历时18 个月,完成石方明挖34.04 万m3,覆盖层 17.31 万m3,平均开挖 强度 2.9 万m3/ 月。 3、坝体填筑 3.1 上坝运输方式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

1 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某水库位于某市太平镇北张庄村,东经112°59 ′,北纬32°3′,距某市城区25km,拦截泥河支流,承雨面积4.2km2,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本次设计复核总库容188.1万m3,兴利库容116万m3,死库容4.5万m3,调洪库容67.6万m3。 水库库区周围为低山丘陵地形,大坝两肩为云母岩、大理岩。库区上游系桐柏山系西南麓之余脉,库区下游为岗坡状平原,地面坡度10°以下,在地貌成因上,属风化剥蚀及水力侵蚀堆积共同作用的结果。库区地层主要分布有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冲积粘土、壤土和太古应山群云母片岩和大理岩。 水库枢纽及其灌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严冬酷暑短、雨热同季和气候多宜等特点。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15.1?,无霜期229天,日照时数2100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为108—114千卡/平方厘米。 1.1.2枢纽工程现状

某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涵管等建筑物,现将主要基本建筑物情况分述如下: (1)大坝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91.4m,坝顶长425m,坝顶宽3.0m~3.8m。大坝内坡1:2.7,外边坡较陡,外坡1:2.0。大坝内坡189.7 m高程以下采用干砌块石护砌,外坡为草皮护坡。坝顶兼有交通功能,是北张庄村通往西袁庄的乡村公路。 (2)输水涵管 输水涵管位于大坝0+410处,为城门洞形现浇钢筋砼管,内径宽0.8m,高1.2m,管底进口高程181.90m,输水流量3.0 m3/s。进口安装有直径0.8m的圆筒活塞闸门,启闭机为3T手摇螺杆启闭机。涵管出口紧接灌溉渠道,可灌溉下游2900亩的农田。 (3)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系利用一处较低的山凹开凿而成,其泄流型式为开敞宽浅式明渠,进水渠渠首底部高程189.7m,底宽7m。溢洪道范围为强风化云母片岩及中-微风化大理岩,强风化云母片岩成状,抗冲刷能力极低,未衬砌,且洪水季节易冲毁。 1.1.3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 某水库于1971年12月由太平人民公社自行组织修建。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投标文件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投标文件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项目名称:湖南省邵阳县张家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勘察与设计项目 招标编号: 技术标书 投标时间:2014年2月11日 1 对本工程认识 工程概况 张家冲水库位于东经104°30′、北纬25°59′、水库大坝座落在郦家坪镇栗树庙村,系资水二级支流槎江水系,距县城塘渡口56km,距邵阳县62km,有简易公路可达。 水库控制集雨面积㎡,外引㎡,坝址以上干流长,平均坡降35‰。水库正常蓄水位425.2m,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死水位,相应库容分别为1010万m3、 1168万m3、1196万m3、死库容3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主坝、溢洪道、输水低涵、副坝、副坝输水高涵、引水渠及引水隧洞组成。 主坝设计为粘土斜心墙坝,大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33.507m,坝顶轴线长121.5m,坝顶宽6.0m,坝顶设0.8m高防浪墙。坝内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在、、均设有1.5m宽的平台,外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1:(棱体),在、、均设有宽1.5m的平台、平台宽2.0m。 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垭口,坐落于强风化岩石上,为宽浅式,溢流堰堰顶高程为425.2m,由进口段、控制段、一级陡坡段、二级陡坡段、消力池、泄洪渠组成,其中进

口段长15.0m,控制段长35.5m,坡降2%,一级陡坡段长(宽×高=5m×1.8m),坡降%,二级陡坡长,坡降%,消力池长14m,宽5m,下接泄洪渠,未衬砌。 灌溉输水低涵位于主坝中部,为圬工拱涵。进口底板高程、断面尺寸为×1.2m、输水能力为s,卧管取水,闸门型式为悬臂铸铁闸门,启闭设备为3t手摇绞车。刘家院副坝为均质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12.45m,坝顶轴线长172m,坝顶宽4.0m,坝顶高防浪墙未建成。灌溉输水高涵位于刘家院副坝中部,已损毁,具体情况不明,取水设施未建成。王家皂副坝设计为均质坝,未建成。 引水渠共5条,总长为,分别是地田冲、蔡家田、城天堂、付家坪、刘家院引水渠。外引集雨面积为㎡。引水隧洞共2条,总长996m,分别是喷水岩及东塘岭引水隧洞。 该工程于1964年动工兴建为小(Ⅰ)型水库,坝高20.6m,蓄水量万m3。1978年冬,将小(Ⅰ)型水库扩建改造,主坝设计坝高34.46m,设计坝顶高程427.943m,由于沉陷,实际坝顶高程426.80m,坝高。水库扩建后,由于水源问题,一直未正式批文升级。1986年3月,打通了栗树庙岩溶水入库,年增水量万m3。1995年10月,打通了东塘岭岩溶水,通过引水隧道引入已建的城天堂引水渠入库,年引水量达万m3。湖南省水利厅于1998年6月23日正式批复,同意张家冲水库从小Ⅰ型水库级为中型。 工程任务 任务篇章: (1)综合说明 (2)水文 (3)工程地质 (4)除险加固设计 (5)工程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