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检测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检测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检测题

(满分70分,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A. 教室的高度

B. 课桌的高度

C. 物理课本的宽度

D. 一名同学的身高

2. 下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 卷尺

B. 游标

C. 螺旋测微器

D. 挂钟

3.下列长度测量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0.39dm ②6.85cm ③11.0mm ④2.76m ⑤8.26mm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4.用托盘天平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A. 把一枚邮票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B. 先测出一枚邮票和一螺母的总质量,再减去螺母的质量

C. 先测出200枚邮票总质量,再除以200

D. 先测出200枚邮票的总质量,再加一枚邮票测出201枚邮票的总质量,求其差就是一枚邮票的质量

5.班主任老师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

A. 18.77cm

B. 18.76cm

C. 18.74cm

D. 18.89cm

6.咱校校长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2.8 cm

D. 1 mm、2.80 cm.

7.要比较准确的测量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 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皮卷尺进行测量

B. 打开地图,根据地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再进行换算.

C. 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 将公路等分成n 段,测出每段的长度,再由ns算出.

8.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某小组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做法,正确的做法是()

A. 图甲所示的做法,只需一次测量

B. 图乙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C. 图甲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D. 图乙所示的做法,只需一次测量

9.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 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

B. 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C. 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D. 人步行10m路程所用的时间

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的程序有7个步骤,分别是、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

12题图13题图14题图

12.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乙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是________ cm .

13.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其中准确值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

14.图中沉香木块的长度为是________ cm.

15..在测量中,测量得到的数值称为测量值,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________;若测量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等就会造成测量的________.在测量中,________是能够避免的,而________是不能而且也是不可能避免.

16..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________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cm.

17.你班主任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μm,合_____ __m.正常平静时的一次

心跳所需的时间大约是0.8___.

18 .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19 .

(1)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 ______.

(2)小平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请指出测量中的三个错误:

①______ _;

②______ __;

③___ _____.

20.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层数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12%

1

天蚕丝

2 2 5%

1 28%

3

化纤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 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 ____.(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 ___.

四、综合题(每空2分,共16分)

21.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 (选填“A”或“B”)刻度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该物体长度为________ cm.

(2)如图2所示,测得圆筒的外径为________ cm.

22 .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勇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________m。

(2)小勇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BCD 6—10 DCBCC.

二、填空题

11. 提出问题;交流与合作12.1cm;2.40 (2.38~2.42均可)13. 3.3cm(3.2~3.4均可);3cm;0.3cm 14. 3.00 15.误差;错误;错误;误差16.A;1mm;2.21cm(2.20~2.25cm均可)

17. 8.2×10﹣6;s;18.337.5;0.0250;1

三、实验探究题

19.(1)3min 4.4s

(2)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测

20.(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四、综合题

21.(1)A;1mm;2.55 (2)1.22cm

22.(1)0.6000 (2)2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电流约为1A B.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8×105Pa C.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km/h 2 . 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A.7.25 cm B.2.25 cm C.2.3 cm D.2.251 cm 3 .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飞机正常飞行的速度约为60km/h C.—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00g D.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4 . 小滨同学喜欢物理,平时很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他收集的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cm B.成年人的体重约为50N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5 .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B.普通教室的高度为7dm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N D.北海夏天温度为50℃ 6 . 从图中读出金属球的质量、体积大小,则(). A.该金属球的质量是75 g B.若将该金属球放到月球上去,它的质量变为约14g C.若该球是铁质空心球(已知ρ铁="7.9" g/cm3),则空心部分体积是8cm3 D.若金属球是实心的,则该金属球的密度是3.95 g/cm3 7 . 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7.81cm、17.82cm、17.83cm和17.58cm,其中错误的是 A.17.81cm B.17.82cm C.17.83cm D.17.58cm 8 . 下列各种说法中的有关数据.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中学生的体重约50N B.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105km/s C.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D.小明跑步速度可达7m/s 9 . 在使用天平时,取砝码要用镊子,其主要原因是 A.轻拿轻放,不至于损坏天平 B.不致把砝码弄脏、弄湿,避免锈蚀,影响称量的精确度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知识点

班级姓名学号 引言 1.物理学是的科学,是的科学,是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2.开创了以实验和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的科学家是;经典物理学大厦的奠基者是;提出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看法的科学家是。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1.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比它大的有,比它小的有(依次填写,注明符号) 、、、、,换算关系是:、、、、。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比它大的有, ,比它小的有.换算关系 是, , . 4.使用刻度尺之前,先观察, , ; 使用刻度尺时:(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2)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一端;(3)刻度线要与被测物;(4)读数时视线要与. 5. 物理实验中测长度要估读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的。记录测量结果 的三要素是、、。 6.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误差。任何测量结果都有,错误是可以的。 7.一本书宽28.57cm,则用于测量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8.小花用某一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下几组数据:1.1cm,1.2cm,1,1cm,则该物体长度应记为cm. 9.我们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因素A、B、C、D会造成影响,现在我们要探究因素B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要控制因素不变,改变因素,这种研究方法叫。

初二物理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专项练习 题型1长度的估测: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B ) A.10cm B.20cm C.1.3dm D.80mm 2、1.76×106μm,可能是() A. 一本书的长度 B. 一个人的高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3、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 A.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85 B. 一名同学的高度:16.4 C. 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0.21 D. 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0.135 4、下面是同学对长度单位的估测值,其中基本正确的是() A. 普通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70㎝ B. 普通教室房门的高度一般都有3m C. 教室中标准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2.1m D. 一只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dm 5、物理测量练习中,同学们得到了很多的答案,其中错误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dm B. 教室高度是30dm C.一张纸的厚度是30mm C. 墨水瓶的高度大约为6cm 6、下列是一位同学测量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一本字典的厚度3.5m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m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cm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7×10-3m 7、现有1km、10m、2m、1dm、1cm、1mm、1μm六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完成填空:一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______ ,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______ ,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______ 。 8、请在下列数据上填上合理的单位: 课桌长1.21cm______ ;物理书的宽18.41_cm_____ ; 太阳的半径大约是7×105______ ;王刚的身高大约是161__cm____ ; 课桌的高是80cm______ ;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______ ; 成年人的腿长是1_m_____ ;手机的长度大约是12__cm____ ; 题型2刻度尺的读数: 1、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几种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50.40毫米B.50.5 C.50.5毫米D.5.050厘米 2、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12厘米,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完整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单元测试(教科版八年级上)

图1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单元测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dm 的是( ) A .兵乓球的直径; B .拳头的宽度; C .2分硬币的厚度 D .保温瓶的高度. 2.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 ,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 .12.38cm . B .12.365cm . C .12.36cm . D .12.37cm . 3.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7.2m=7.2×100=720cm . B .7.2m=7.2m ×100=720cm . C .7.2m=7.2×100cm=720cm . D .7.2m=7.2m ×100cm=720cm 4.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 ( ) A .最小刻度是mm 的米尺. B .最小刻度是cm 的3m 软尺. C .最小刻度为mm 的2m 直尺. D .最小刻度为mm 米的2m 卷尺. 5.图1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 A .2.40cm . B .2.4cm . C .13.40cm . D .2.40m .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 A .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 .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 .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 .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8.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9.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m ,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 ,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A .大于0.98m ; B .小于0.98m ; C .等于0.98m D .无法判断. 10.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刻度尺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 B .记录结果时,要在数后加单位 C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必须将尺的最左端与被测物体左边对齐 D .尺的放置和读数时视线均不能歪斜 11.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 .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 .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 ,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D .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12.李焕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 ) A .18.77cm B .18.76cm C .18.74cm D .18.89cm 1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在实验室内不可能重现 B .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C .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D .实验完毕后,不需要整理仪器,这是实验员的事 14.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 A .猜想与假设 B .交流合作 C .提出问题 D .分析论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用写出演算过程。 15.物理学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声学、光学等许多分支学科,研究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实验器材,依据你在实验室中的收获,写出测长度的仪器 ,温度的测量仪器 ,质量的测量仪器 ,时间的测量仪器 。 16.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8 (填上适当的单位). 17.填下列数值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圆珠笔长度约 1.35 ;学生鞋子的长度约24 ;床的宽度约14.5 。 18.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8μm =_________mm ; 60km=____________dm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教案 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 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

初二物理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一、知识点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 测量值是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走进实验室》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A. 日 B. 小 时 C. 分 D. 秒 2.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 B. 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 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 D. 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 3.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 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 直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4.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则该同学所选择的测量工具 是( ) A. 米刻度尺 B. 厘米刻度 尺 C. 毫米刻度 尺 D. 分米刻度尺 5.一名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在调节天平时,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后,忘记了移动游码,当时游码处在的位置,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放入50g、10g、5g的砝码各一个,指针正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A. 65g B. C. D. 无法确定 6.一架天平的游码指在处,小明同学忘记将游码拨回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就调好平衡了,称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然后在右盘放了50g砝码后,天平刚好在水平方向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

A. B. C. 50g D. 55g 7.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砝码因长期使用被磨损,导致测量出的质量() A. 相等 B. 偏 大 C. 偏 小 D. 无法确定 8.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 A. 毫米 B. 厘 米 C. 毫 米 D. 分米 9.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 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 A. 只能验证猜想 1 B. 只能验证猜想2 C.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10.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A. 摆锤的轻重 B. 摆动的角 度 C. 摆的形 状 D. 摆的长短 11.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检测题 (满分70分,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A. 教室的高度 B. 课桌的高度 C. 物理课本的宽度 D. 一名同学的身高 2. 下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 卷尺 B. 游标 C. 螺旋测微器 D. 挂钟 3.下列长度测量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0.39dm ②6.85cm ③11.0mm ④2.76m ⑤8.26mm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4.用托盘天平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A. 把一枚邮票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B. 先测出一枚邮票和一螺母的总质量,再减去螺母的质量 C. 先测出200枚邮票总质量,再除以200 D. 先测出200枚邮票的总质量,再加一枚邮票测出201枚邮票的总质量,求其差就是一枚邮票的质量 5.班主任老师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 A. 18.77cm B. 18.76cm C. 18.74cm D. 18.89cm 6.咱校校长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2.8 cm D. 1 mm、2.80 cm. 7.要比较准确的测量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 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皮卷尺进行测量 B. 打开地图,根据地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再进行换算. C. 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 将公路等分成n 段,测出每段的长度,再由ns算出. 8.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某小组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做法,正确的做法是() A. 图甲所示的做法,只需一次测量 B. 图乙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C. 图甲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关于初二物理上走进实验室

关于初二物理上走进实 验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一、知识点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二、练习题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分米的是: A、兵乓球的直径; B、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2、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000=1800mm; B、=×1000=1800mm; C、=×1000mm=1800mm D、=×1000mm=1800mm。 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2008年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单元测试题(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单元测试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分米的是: A、兵乓球的直径; B、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2、教室里照明用的40瓦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 A、10厘米; B、1.2米; C、1.2分米; D、0.12千米。 3、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5、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C、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D、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6、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D、24厘米。 7、某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其结果分别是1.41cm、1.42cm、1.34cm、1.41cm、 1.43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A、1.4cm; B、1.4175cm; C、1.42cm; D、1.418cm。 8、以下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的是: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科学幻想; D、制定计划、设计试验。 9、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10、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分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 11、在测量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中比较合适的是: A、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15米皮卷尺; B、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米尺; C、最刻度是1厘米的1.5米钢卷尺; 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12、下列测量工具及其作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温度计——温度、电流表-—电压; B、刻度尺——长度、天平——质量; C、秒表——时间、电压表——电流; D、测力计——力、量筒——面积。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 室测试题 一、选择 题 (每空3 分,共27 分)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 B.20cm; C.30cm ; D.40 cm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3、下列是一位同学测量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一本字典的厚度3.5m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m C.一枚壹角硬 币的厚度2.4cm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7×10-3m 4、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5、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几种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50.40毫米 B.50.5 C.50.5毫米 D.5.050厘米 6、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是() A、采用正确测量方法 B、只要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C、只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D、既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又多次求其平均值 7、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的记录是23.06厘米,乙的记录是23.063厘米。你认为符合测量要求的是() A、甲 B、乙 C、都符合 D、都不符合 8、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教学案(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二) 重点、难点: 1.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的方法。 3.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4.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5.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分析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化曲为直:用无伸缩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如测地图上长江的长。 2. 化直为曲法(滚轮法):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长度为圈数×滚轮周长。如测一个椭圆形花坛的周长。 3.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化零为整):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或总厚度,再除以个数或张数即可。如测一本书纸张厚度。 4. 侧少算多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长度。 5. 平移法(等量代替法):将被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如测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直径。 (二)误差 1.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 产生误差的原因:(1)与测量工具有关; (2)与测量的人有关。 3. 减少误差的方法: (1)改进测量方法,选用先进而又精密的测量工具; (2)测量的人要细致、认真地进行测量; (3)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4. 误差和错误不同: 测量误差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而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三)关于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1. 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 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七步骤。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组建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其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观察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科学推理法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阅读教材,课前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模块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1、观察课本图1-1-1 奇妙的物理想象,发挥你的想象力,解释这些奇妙的想象是怎样产生的: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光带,这是由于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 ___________而产生的,由此而联系到雨后天空出现的美丽彩虹。 (2)用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敲击右边的那个音叉,我们能听到声音,同时左边的小球被弹开也说明了左边音叉也振动起来了。这又是___________现象,现在你应该可以解释18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一座102米长的大桥上有一队士兵经过。当他们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过桥时,桥梁突然断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丧生的原因了吧!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试着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生活中遇到的一两个物理想象,并试着解释其原因

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因此实验室中有很多测量工作,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些测量工具吧,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这些朋友以后会经常与我们打交道的哈! 长度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时间测量仪器__________ 质量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 体积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 力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温度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 电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1.伽利略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做出的猜想是什么? 3.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知识点分析: (一)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 参观实验室: 长度测量基本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实验室质量测量的基本工具: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测量的仪器:秒表 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温度计 电流的测量仪器:电流表 电压的测量仪器:电压表 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直接测液体体积的测量仪器:量筒 2.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5)分析和论证 (6)评价 (7)交流与合作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二)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1. 测量的重要性: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量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国际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 ·常用单位: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1mm=10-6m 1nm=0.001μm=10-9m ·换算方法: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 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如:××。正确的125125101251075nm cm cm ==--.换算过程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 ·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 ·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一章 复习 《走进实验室》(含答案)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复习 设计人: 审核人: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 目 标 1.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2.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学会“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 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自主 学习 合作探究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 和 ,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 、 、 、 、 。 四、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 测量是将待测量与一个 基准进行 的过程。这个公认的基准量就叫 , 2.为了方便国际间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称为 制。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 。 4.长度的常用单位: 二、实验: 测量长度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装 订 线 103 103 103 103 10 10 10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dm cm mm μm nm

降落伞比赛 达标检测1.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理课程,小刚很喜欢,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来源:学。科。网Z。X。X。K] C.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2.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 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 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 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 3. 1.60×106μ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78cm=78cm×10mm=780mm B.78cm=78cm×10=780mm C.78cm=78×10=780mm D.78cm=78×10mm=780mm 5.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如果换用分度值 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 A.320.6cm B.32.06cm C.32cm D.32.1cm 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是尽量减小,而不能消灭 B.测量时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 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可 以避免 7.如图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 ml,量程 为 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读 要求: 独立完 成。积极 动脑, 做完后, 举手回 答。让思 路方法不 一致同学 介绍自己 的解题情 况, 教师引导 学生开展 质疑评价 。

2018_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本章复习练习新版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本章复习课 1.对一些常见物品长度的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 ) A.圆珠笔的长度约150 mm B.拇指甲的宽度约5 cm C.教室门框的高度约4 m D.课桌的高度约120 mm 2.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镜子的宽度,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只有一个正确,正确的是( B ) A.118.7 cm B.118.75 cm C.118.753 cm D.1 187.5 cm 3.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C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C.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D.可以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一个人的身高 5.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 B.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然后用圈数乘以车轮的周长 D.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量取一定的较小的半径,从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圆规所量次数×半径,就可算出曲线的长度 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00微米=__0.05__厘米; 8×109 nm=__8__m; 40 m=__0.04__km; 2×10-6km=__2×106__nm。 7.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1_mm__,纽扣的直径是__1.10__cm。 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尺测得的结果是__2.7__cm,乙尺测得的结果是__2.70__cm。两次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分度值不同__。 9.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取平均值减小误差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 cm、26.02 cm、26.4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26.42_cm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26.00_cm__。 10.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25圈铜丝的长度为__1.90__c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__偏小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类型之二时间 11.下列各种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D )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打一个哈欠 D.人心脏跳动一次 12.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对于两次时间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教科版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单元测试 一、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A、兵乓球的直径; B、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2、教室里照明用的40瓦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 A、10厘米; B、1.2米; C、1.2分米; D、0.12千米。 3、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5、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C、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D、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6、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D、24厘米。 7、某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其结果分别是1.41cm、1.42cm、1.34cm、1.41cm、 1.43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A、1.4cm; B、1.4175cm; C、1.42cm; D、1.418cm。 8、以下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的是: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科学幻想; D、制定计划、设计试验。 9、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10、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分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 11、在测量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中比较合适的是: A、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15米皮卷尺; B、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米尺; C、最刻度是1厘米的1.5米钢卷尺; 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12、下列测量工具及其作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温度计——温度、电流表-—电压; B、刻度尺——长度、天平——质量; C、秒表——时间、电压表——电流; D、测力计——力、量筒——面积。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1×31=31) 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 、、、。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主单位是。 3、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4、在下面的变换单位的式子中, 填上缺少的部分: (1)2.8厘米=( )米=2.8×10-5 ( )。 (2)3.5米=( )毫米=3.5×106( )。 5、1000页的一本书, 厚度为4 厘米, 每张纸厚度是微米。 6、在下面的测量数据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1)一支钢笔的长度是: 0.13( )。 (2)地球的半径是: 6400( )。 (3)一根头发的直径是: 70( )。 (4)一本书的厚度是: 18.5( )。7、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7.52厘米, 17.52厘米,17.53厘米,17.51厘米,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是厘米,他所 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8、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 最小刻度值是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厘米。 9、一支钢笔的直径是36.1mm,这个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 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 10、某人准备去商场为丈夫买裤子, 她在家先粗测了一下丈夫所穿的裤子的长度, 她以一 的长度作为“单位长”, 测得裤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 5.5倍, 则裤子的长可记作, 其中数字部分为, 单位部分为。 二、选择题:(3×15=45) 1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分米的是() A、兵乓球的直径; B、物理课本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杯的高度。 1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C、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D、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13、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D、24厘米。 14、一个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数据为1.41厘米、1.52厘米、1.43厘米、1.41 厘米,则测量结果应该是() A、1.416厘米;B、1.43厘米;C、1.42厘米;D、1.44厘米。 15、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长度,图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