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2011)(教科)答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答案)一、学习科学探究知识要点1.走进科学探究基地:(1)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及其规律(2)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4)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的测量: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时间的测量:秒表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和圆盘测力计体积的测量:量筒或量杯电的测量:电流表或电压表等3.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例题:例题1.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
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
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将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
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阅读以上这段材料,请同学们思考、回答下面几个问题(2)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3)伽利略提出了怎样的问题?(4)伽利略做出了什么样的猜想?(5)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6)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答案:(1)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2)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3)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4)伽利略将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知识点分析:(一)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 参观实验室:长度测量基本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实验室质量测量的基本工具:托盘天平和砝码时间测量的仪器:秒表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温度计电流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的测量仪器:电压表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直接测液体体积的测量仪器:量筒2.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5)分析和论证(6)评价(7)交流与合作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二)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 测量的重要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量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1mm=10-6m1nm=0.001μm=10-9m·换算方法: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 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
如:××。
正确的125125101251075nm cm cm ==--.换算过程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2)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题型总结和练习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本章是接触物理的第一个章节,主要是认识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和物理方法,比较简单,常见题型有6种题型1:简单知识点积记(可能考察简单填空选择)1、认识物理: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物理学是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2、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进行评估、交流与合作3、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5、最早提出蒸汽机设想的是物理学家巴本【例】小明做的以下试验中不属于物理实验的是()A.把两个条形磁铁相互靠近,发现它们之间有力的作用B.把一个冰块放入水杯中,发现冰块越来越小C.在超市买一瓶饮料,打开盖子发现中奖了D.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现三棱镜后面出现了一条彩色光带【例】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B.任何实验资料都要保密不要交流C.制定尽可能详尽的实验计划D.大胆地猜想与假设【例】小明买了一种叫做“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对于他想到“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题型2:实验室常用工具和家庭实验室【例】物理学分为电学、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等许多分支,研究不同的分支需要不同的实验器材(1)测量长度的仪器(2)测量温度的仪器(3)测量时间的仪器(4)测量力的仪器(5)测量质量的仪器(6)测量体积的仪器(7)测量电的仪器题型3: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估测【例】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还有等;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还有等。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单教材解读:本章是初中物理的开篇章,共有三节,均为物理学科的启蒙课。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主要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
教材设计各个板块的主要目的,其一是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其二是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其三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其四是让学生体验物理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以及物理学习的实践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不仅好玩,还非常有用。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主要介绍长度的测量,即刻度尺的使用,因为长度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只有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其他测量仪器的使用才容易理解。
安排学习本部分测量知识,可为学生以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教材中还简单介绍了误差的初步知识,说明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只能设法减小。
如果不能掌握误差知识,在学习物理规律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关系就困难了,这些知识都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基本技能。
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是一节活动课,其实也是一节探究课,通过“降落伞比赛”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为学生以后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究指明方法。
总的来看,本章是对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进行“入门教育”,为整个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打下基础。
单元总体目标:1.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聚,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3.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4.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5.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6.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7.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8.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物理课程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学生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案 教科版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页内容及图1-1—2,完成下列填空。
1.a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b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c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d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
2。
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和。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3.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知识点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页内容及图1—1-3,完成下列填空。
1.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很多物理测量是通过仪器进行的,2.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名称:;用途:。
用途:.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0 1 2 3 4 5 6 7 8 9 00 1 2 3 4 5 6 7 8 9 1测 C.量杯 D.游标卡尺2。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量筒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B.体积的测量用托盘天平C.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质量D.时间的测量用秒表3.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D。
分析与论证4。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西北部的比萨城里。
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但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使他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数学,后来,由于家境原因而被迫积极动脑,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教师引导退学,但他却在25岁时被聘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的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却注重以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教科版新教材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知识梳理解读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基本知识点梳理一、认识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研究内容有力、热、、、电等。
二、认识科学探究1.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其中的和。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是科学探究的基地。
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
3、认识一些科学探究的仪器A 、长度测量:、游标卡尺、千分尺B 、质量测量:、杆秤、电子秤C 、时间测量:秒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D 、温度测量:温度计E 、体积测量:F 、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G 、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等4、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评估、交流与合作。
三、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及单位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符号是______;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分米()、(cm )、毫米()、微米()和(nm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 m dm mm μm l μm= 1dm = m 1cm = m 1mm =m 1μm =m 1nm =m2、正确使用刻度尺①使用前:(三观察)(1)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2)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
(3)分度值(测量工具的叫分度值,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决定的。
)②使用时:<1>正确放置(三放):(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2)刻度尺与被测物体重合或平行即放正,不能歪斜;(3)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悬空”。
<2>正确读数(二读)(1)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
(2)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三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即,,。
3、正确认识误差①误差:_________________ 叫误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课件

3.如图1-1所示,选择序号填空,并写出测量仪器的名称。 图1-1
(1)测量长度的仪器是___A___,其名称为__刻_度__尺___;(2)测量时间 的仪器是___C____,其名称为__机_械__停_表__;(3)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____B____,其名称为_托__盘_天__平__;(4)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H_____, 其名称为__温__度_计___;(5)测量力的仪器是____F____,其名称为 ____弹_簧__测__力_计______。
个数据相差太大,所以是一个错误数据;最终结果应为其他 3 次测
量的平均值:
L=36.3
cm+36.4
3
cm+36.4
cm
≈36.4
cm。
[方法指导]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 ②改进测量的方法; 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四舍五入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过多则 没有物理意义。
类型四 时间的测量
类型三 减小误差的方法
例4 林红同学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 ,测量结果分别是36.3 cm、36.4 cm、39.4 cm、36.4 cm, 其中错误的是__3_9_._4_cm__,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3_6_._4__cm。
[解析] 分析 4 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39.4 cm 这个数据与其他 3
课堂小结
测量
长 度 的 测 量
误差
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测量工具
定义 产生原因
认识 使用
量程
分度值 一“看”、二“放” 、 三“读” 、四“记”
课堂反馈A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D ) A.km B.cm C.mm D.m
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D ) A.10.5 cm=10.5 cm×10 mm=105 mm B.10.5 cm=10.5 cm×10=105 mm C.10.5 cm=10.5 cm÷100 cm=105 mm 1 D.10.5 cm=10.5×100 m=0.105 m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ppt

• 10、Life is measured by thought and action, not by time. ——Lubbock 衡量生命的尺度是思想和行为,而不是时间。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
• 11、To make a lasting marriage we have to overcome self-centeredness.要使婚姻长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识。Wednesday, August 5, 2020August 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8/5/2020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August 5, 2020August 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8/5/2020
小思 26.05 18.41
平均值(cm) 26.05 18.43
?
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分度值不够小时,可将较小的 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累积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如何测量硬币直径
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 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1h=
1min=
注意:60光m年in是长度单6位0而s 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 1015m
小盘: 分度值0.5min 大盘: 分度值0.1s 时间: 3min 38.3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一、知识点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
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
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二、练习题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分米的是:
A、兵乓球的直径;
B、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2、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m=1.8×1000=1800mm;
B、1.8m=1.8m×1000=1800mm;
C、1.8m=1.8m×1000mm=1800mm
D、1.8m=1.8×1000mm=1800mm。
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C、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D、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5、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D、24厘米。
6、某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其结果分别是1.41cm、1.42cm、1.34cm、
1.41cm、1.43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A、1.4cm;
B、1.4175cm;
C、1.42cm;
D、1.418cm。
7、以下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的是: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科学幻想
D、制定计划、设计试验。
8、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9、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分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
10、在测量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中比较合适的是:
A、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15米皮卷尺
B、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米尺
C、最刻度是1厘米的1.5米钢卷尺
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11、下列测量工具及其作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温度计——温度、电流表-—电压;
B、刻度尺——长度、天平——质量;
C、秒表——时间、电压表——电流;
D、测力计——力、量筒——面积。
1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B、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
C、实验过程中那些有误差的值应该被舍去;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13、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山东蓬莱海面出现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钱塘江口出现大潮,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14、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15、小玲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正确的是()
A、184cm
B、18.4cm
C、1.84cm
D、184.0cm
二、非选择题:
16、一本200页的书, 厚度为2mm, 每张纸厚度是 mm,合µm。
17、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18、填写适当的单位:教室高为450 ,头发的直径为70 ,一元
硬币的厚度为0.001 。
19、张强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由图可知,所测木块的长度
是________cm。
20、如图所示是用来测____________的仪器,当前的示数是___________℃。
21、如图表示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量筒
的量程是 ml,分度值 ml,
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ml。
22、小利同学对某物体进行了测量,记录的结果是
15.56cm,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记录的结果中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23、原来乒乓球的直径为 3.8cm,在第四十六届世乒赛改为“大球”所谓“大球”
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将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2 ,请你猜想一下改为大球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只需答出一条)。
24、如图;将铁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共缠了
30圈,读出30圈铁丝的宽度 cm,铁
丝的直径是 cm;如果测量时缠绕
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时间的主单位是
,实验中,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2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m=________dm=_________mm=__________nm ;
0.6×102dm=________km=___________μm ;
5.4 x 103s= mim ;360s= h
12min= h= s。
27、某同学进行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如下:32.56cm,则他的数据中准确数字是______,估测数字是______;从记录结果中可以判断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28、、在下面的测量数据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1)一支钢笔的长度是: 0.13 ;
(2)地球的半径是: 6400 ;
(3)一根头发的直径是: 70 ;( 4)一本书的厚度是: 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