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合集下载

手足口护理问题和措施

手足口护理问题和措施

手足口护理问题和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是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很容易传播。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护理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1. 发热:手足口病常伴随发热。

措施包括:
- 给患儿穿轻薄的棉质衣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 多饮水、多休息,帮助降低体温。

- 清洁室内空气,保持通风。

2. 疱疹和溃疡: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和手足上的疱疹和溃疡。

措施包括:
- 饮食宜选择软食或流质,减少对口腔和手足的刺激。

- 勤换洗干净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个人卫生。

3. 接触传播:手足口病通过接触病毒患者的口腔分泌物、颜面部分泌物、粪便等传播。

措施包括:
-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特别是避免共用餐具和毛巾等个人
物品。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并避免将污染手部
接触到口腔或眼睛。

4. 消除室内污染:手足口病的病毒在空气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

措施包括:
-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定期对室内进行适当的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地方,如
门把手、桌椅等。

5. 加强免疫力: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增强免疫力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措施包括:
- 注重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 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质。

- 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疲劳。

以上是手足口病的护理问题和相应的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尽快就医进行治疗。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幼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在4岁以下儿童中传播。

该病毒通过口腔和手部细菌传播,会导致口腔、手部和臀部皮疹、溃疡和疼痛等症状。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1. 隔离:将受影响的幼儿隔离在家中,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特别是在患病儿童接触的其他家庭成员也患有手足口病的情况下。

2. 清洁:保持家庭和幼儿的卫生,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之前。

使用消毒剂杀死细菌,尤其是在儿童使用的餐具、玩具和毛巾等物品上。

3. 饮食:给幼儿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

避免给幼儿吃辛辣、油腻和酸性食品。

4. 水分:给幼儿充足的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和防止脱水。

避免给幼儿喝含糖的液体,以免加重症状。

5. 观察:观察幼儿的症状,如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和疼痛等症状。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6. 治疗:如果幼儿的病情轻微,通常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和退烧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

7. 预防: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如避免与患病者接触、勤洗手、使用消毒剂、保持通风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然而,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病情,并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该病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流行,对于0-5岁幼儿来说,容易感染。

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我在本文中进行详细阐述。

一、治疗方案1. 病情轻微时的治疗: 病情轻微时,主要是进行辅助治疗,如保持患者室内空气流通,杜绝对空气中的病毒的传播,适当使用温水、温凉开水或糖水来口服,防止患者发生脱水。

同时要避免患者感冒,减轻症状。

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在一周内自愈。

2. 病情严重时的治疗: 当病情较为严重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中成药。

抗病毒药物一般为瑞德西韦、阿昔洛韦、洛匹那韦等。

中成药多以清热解毒、润燥止痛为主,如银翘解毒片,连花清瘟、麻黄扁豆汤等。

3. 对于皮疹严重的患者,可进行局部护理,如擦上消炎药点霜和使用去痒药水,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同时要做好休息,增强体内免疫力,加强营养。

二、预防措施1.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多喝白开水或蜜水,避免输入过多的垃圾食品,增加日常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改善孩子体质,增强免疫能力。

2. 食品烹饪卫生,家长应严格遵守食品烹饪卫生规范,并严格检查购买食品的卫生标准和检疫证明,避免家庭内食品交叉污染。

3. 保持室内环境清新,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要注意定期清洁家具、织物和家庭用品。

4. 洗手频繁,避免与其他感染小儿接触,增强个人卫生意识。

儿童应常洗手,重点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地面物品后,应及时清洗手部,避免病毒通过手部传播。

5. 定期检查儿童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孩子有不适的感觉,如发烧、咳嗽、呕吐、口疮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进行专科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家长应及时进行预防,并注重儿童个人卫生,并应根据宝宝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次宣传和推广相关的疾病预防措施,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并减少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要点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要点

健康域护理小儿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因肠道病毒而引起的传染病,在我国北方,一般7月是患病高峰期,南方是5月、9月、10月。

5岁以下的儿童是该疾病的易感人群。

该病具有一定潜伏期,大约在2~10天,并且具有一定的死亡风险,下面就谈一谈日常生活中HFMD的预防要点和护理要点。

H F M D是什么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EV71这类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患儿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可通过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等方式传播。

表现为发热,口腔、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皮疹大小不等,不痛,不痒。

重症多由EV71病毒引起,致死原因为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

H F M D的预防要点1.加强健康教育家长应该积极参加HFMD健康宣教,了解该疾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传染源、防治措施等。

HFMD 预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个人卫生情况,孩子常用的物品、玩具之类的需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孩子吃熟食,饭前便后要洗手。

同时,幼儿园等儿童密集的机构,需要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宣教,发现感染及时上报。

2.开展消毒工作若是出现密切接触感染者,需要进行全面消毒,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方式。

楼梯、厕所、地面、孩子的常用物品、教室、居住房间均需要进行消毒。

3.接种疫苗注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疫苗接种只针对肠道病毒EV71型,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属于自费疫苗。

通常需要注射两针,两针间隔1个月,建议在孩子12月龄之前完成注射。

H F M D护理要点1.隔离消毒在确诊为HFMD后需要及时到定点医院隔离,病情较轻可选择居家隔离。

通常无特殊情况,需要隔离2周左右。

患儿居住的地方需要每日通风1~2小时,室内所有物品均要每日消毒。

尽量减少患儿的探视次数,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等需要置于专门的容器,在经过充分消毒后再倾倒。

衣物被褥等可在阳光下暴晒消毒,若是无阳光,可使用开水浸泡。

餐具、水杯等物品每次使用之后用高温消毒并分开放置。

2.心理护理生病后患儿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在治疗期间需要安排患儿家属陪同照护。

《手足口病的预防》课件

《手足口病的预防》课件
并发症的治疗
手足口病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采 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心脏疾病治疗等。
并发症的护理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儿,需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各种症状 。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04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 控制策略
饮食卫生预防
喝开水
饮用开水,不喝生水。
洗净果蔬
在食用之前,应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避免生食
尽量少吃生食或半生食,特别是肉类和海鲜。
集体预防措施
健康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预防 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疫苗接种
鼓励易感人群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提高免疫力。
03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 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
轻度病例通常采用口服抗病毒药 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阿昔 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 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轻度病例的护理
家长应保持患儿的口腔和皮肤清 洁,避免继发感染。同时,注意 患儿的饮食和休息,提供充足的 营养和休息环境。
重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 等。
呼吸道传播
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 打喷嚏等。
消化道传播
通过食物、水等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传播。
手足口病的症状
皮疹
患者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 出现疱疹或溃疡,并伴有疼痛 和不适感。

手足口病的防治及护理

手足口病的防治及护理

患儿最小年龄 1 个 月 , 大 l 1 最 2岁 , 均 年 龄 2 9岁 , 平 . 体 温在 3. 7 5℃ ~ 7 9℃ 者 1 3. 6例 , 温 超 过 3 . 体 8 5℃ 者 8例 , 白
细胞 升高者 4例 。
2 护 理 措 施
2 1 消毒 隔 离 .
般 约 需 隔 离 2周 。将 患 儿 安 置 于 空 气 流 通 、 湿 度 适 宜 的 房 温 间, 房门的把手 、 头柜及患儿 的玩具 、 病 床 口杯 每 天 用 含 氯 消
注射 、 合氯醛灌肠等 。 水 23 门腔 护 理 . 鼓 励 患 儿 多 饮 水 , 持 f 清 洁 , 强 口腔 保 腔 加
旦 患 儿 确 诊 为 手 足 口病 , 交代 家 长 2周 内 勿 送 患 儿 到
幼 儿 园 或公 共 场 所 ; 未住 院 治 疗 的 患 儿 要 教 会 家 长 口 腔 护 对 理 、 肤 护 理 及 饮 食 调 理 。 在 家 中 隔 离 的患 儿 可 服 用 板 蓝 根 皮
体 温 在 3 . ℃以 下 者 给 予 散 热 、 喝 温 开 85 多
暴 晒 。 家 长 平 时 要 多 注 意 观 察 孩 子 身 体 状 况 的变 化 , 现 疑 发 似 患儿要及时隔离治疗 。
4 健 康 教 育

22 发热护理 .
水、 洗温水 浴 等物 理 降 温。体 温 超过 3 . 85℃ 者 适 当降 温 , 如: 温水擦浴 、 部冷敷 , 头 烦躁 者给予 镇静 剂 , : 巴比妥钠 如 苯
率加快 、 四肢发 凉 、 肝肿大 、 血压升 高或 降低等 。如 发现 以上
情况及 时与医生联系 , 出相应的处理 。 做
3 预 防 措 施

手足口病治疗及护理

手足口病治疗及护理

手足口病治疗及护理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

该病通常在夏秋季流行,多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之间。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口腔溃疡以及手、足、臀部的皮疹。

以下将介绍手足口病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治疗方面,手足口病一般是自限性的疾病,大多数患者症状可在7-10天内缓解。

在此期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和加快康复:1.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帮助身体恢复。

2.饮食: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建议多喝水、吃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3.发热:如果患者发热,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但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并避免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以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4.口腔护理:患者可能出现口腔溃疡,此时应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治疗性漱口液或含硼砂的外用溶液进行口腔护理。

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柠檬等,以减少疼痛感。

5.皮疹:对于皮疹,可以使用外用类固醇霜或凝胶来缓解瘙痒和不适。

同时,要避免挤压或搔抓皮疹,以免引起感染。

另外,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防止感染的扩散,下面是一些护理措施:1.勤洗手:经常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患者应该经常洗手,并鼓励其他家庭成员和接触者也要洗手。

2.保持清洁环境:患者的床上用品、衣物和玩具应保持清洁,并经常清洗和消毒。

3.避免接触病源:避免与病菌直接接触,特别是患者的唾液、分泌物和粪便等。

对于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园儿童,应暂时停课并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直到病愈。

4.个人卫生:教育患者和儿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等。

5.积极健康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够迅速康复。

重点是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传播病原体,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他人的健康。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该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并可能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包括潜伏期、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

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症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多数病例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表现为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护理措施包括消毒隔离、饮食营养和口腔护理。

一旦发现感染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并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宝宝应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应进行口腔护理,包括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总之,及时发现手足口病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健康。

宝宝口腔疼痛会导致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症状。

为了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可以在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此外,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并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对于皮疹,要保持宝宝的衣服和被褥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并经常更换。

同时,要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对于手足部皮疹,可以在初期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以涂0.5%碘伏。

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3年6月
~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比较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住院
时间(4.98±2.09)d及治愈时间(3.35±1.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
(7.90±3.31)d、(5.56±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
过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
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促
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手足口病为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常见于5岁
以下儿童,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因此易合并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
康[1]。

因此我院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00例,并对其中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
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
龄2~7岁,平均(2.6±1.4)岁。

干预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6岁,平
均(2.8±1.6)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儿体温,嘱患儿多饮水,做
好患儿皮肤护理等。

干预组给予患儿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预防措施①隔离:医院管理人员应建立完善的医院分诊制度,建立一、二级分诊处;严格执行各项隔离措施,建立隔离诊治区,切断病原传播途径[2]。

②消毒:严格遵照规范对医院进行有效消毒;彻底消毒空气、厕所及生活垃圾等;注意患儿手部的卫生管理。

③宣教:与患儿家属及时做好沟通,同时对其进行各项卫生、消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疾病防范意识。

1.2.2 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告知疾病的
相关知识及医院环境,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和疾病治疗方法,消除其恐惧、焦
虑心理;②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患儿潮湿被褥及衣物,嘱患儿穿着柔软宽松衣裤;勤剪指甲,避免搔抓;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对于
破裂疱疹,可给予涂擦软膏保护。

③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通过分散患儿注意力,耐心给
予喂食;对进食少及拒绝进食者,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④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餐前餐后应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及时漱口;对口腔溃疡处可使
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或碘甘油保护,促进愈合[3]。

⑤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护理人
员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发生合并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一旦
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抢救护理。

⑥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儿高热、意
识障碍、呼吸、心率、外周血细胞数量、胸部X线及血糖等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
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住院时间(4.98±2.09)d及治愈时间
(3.35±1.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7.90±3.31)d、(5.56±1.49)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快、传染性强的特点,患
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等,少数患儿出现脑炎、病毒性心肌炎
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4]。

临床上应针对病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
及护理措施,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个人卫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临床发现常规护理对患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有研究表明,对手足口病患儿采
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促进患儿的康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结束后,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住院时间
(4.98±2.09)d及治愈时间(3.35±1.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
(7.90±3.31)d、(5.56±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
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
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李芹,高虹,周文等.210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证候及疗效分析[J].中医杂志,2013,54(7):584-586.
[2]黄自珍.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104-105.
[3]彭剑雄,李枝国,刘美华等.4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临床护理[J].当
代护士(中旬刊),2011,9:110-111.
[4]程红梅.小儿手足口病预防与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3145.
[5]颜梅.专病护理流程和措施对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9:1426-1428.
作者简介:
李婧,湖北省随州市疾病防控中心,副主任护师;
胡春梅,湖北省随州市疾病防控中心,副主任护师;
通讯作者:
汪德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护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