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设计暴雨雨型分析_霍勇峰
山西省设计暴雨雨型分析

山西省设计暴雨雨型分析
霍勇峰
【期刊名称】《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1(22)6
【摘要】根据山西省气候特点,将全省分为4个暴雨分区。
无资料地区多利用设计暴雨计算设计洪水,在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时要用到设计暴雨的雨型。
本文简述了设计暴雨日雨型及时雨型的分析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分别对每个暴雨分区进行分析,综合得出了各分区的设计日雨型和时雨型,并且还针对工程控制面积小、汇流历时不足1h的流域,构造出了派生雨型,使小流域利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所需的设计暴雨雨型更加完善。
【总页数】4页(P158-161)
【关键词】设计暴雨;雨型分析;山西省
【作者】霍勇峰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2
【相关文献】
1.由暴雨推求中小河流设计洪峰中设计雨型的分析 [J], 刘连梅
2.新暴雨形势下上海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 [J], 蒋明
3.芝加哥雨型法在短历时暴雨雨型设计中的应用 [J], 戴有学;王振华;戴临栋;曹巧
莲;王通
4.彭水县县城设计暴雨雨型分析 [J], 代建君;豆俊川;余燃;张玉坤;左斌
5.概化的累计暴雨量百分数法在太湖区域设计暴雨雨型研究的应用 [J], 纪小敏;杨娜;陈霞;曹帅;鲍庆煜;林炳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近46年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分析

最近46年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山西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之一,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频繁,给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小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频率逐渐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对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规律性和特点,为灾害防治和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强度、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极端气候事件的特点和规律,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通过对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气候变暖对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为预防和应对未来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做好准备。
本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最近46年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探讨其频率、强度、时空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为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及趋势,并分析其变化规律;2. 研究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变化特征,了解降水量的分布情况;3. 揭示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点,找出影响降水事件分布的因素;4. 分析影响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5. 探讨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防治的对策并提出建议,为科学有效地应对降水事件提供倡议和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更好地认识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促进山西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预警预防工作。
1.3 研究意义山西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西部,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频繁且强度较大,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山西晋中东部“2016.7.19”暴雨特性分析

现极 值 , 大暴 雨产生 的洪水不 仅冲毁 了道路 和房 屋 , 而且 度大 。 给 当地 基础 设施 及 农业 生 产造成 了严重 经济 损 失 。 据不
中高层 西风槽 东移 、 副高 东西两地 北抬 、 中低 层低 涡
要环流形势特征 。
2 - 2形成原 因
完 全统 计 , 受 灾较 重的 昔 阳 、 和顺、 左 权直接 经 济损 失达 暖式切 变线 、 地 面低压 倒槽 、 地面 辐合线是 此次暴 雨的主
榆次 区 、 介休市和 太谷 、 祁县 、 平遥 、 灵石 4 个县 。 市 内河流 高压 边缘输 送 的西南暖 湿气流 交汇 , 产 生 降水 。 此次 降水
分属黄河流域 汾河水 系和海河流域 的南运河水 系、 子牙河 过程 主 要受 西风 槽 和副 高边 缘西 南 暖湿 气流 共 同影 响 , 水系, 南运 河水 系在晋 中市有 清漳河和 浊漳河 北源 ; 子牙 5 8 4 线在河 西走廊 和东部 海上不 断北抬 , 在 山西东 部形成 河水系在晋 中市 内主要是松溪河 。 切断 低涡 , 由于东 部副 高的 阻挡 , 使得 西风槽 在东移 过程 中移动缓慢 , 降水持续 。 2 0 1 6 年1 9日8 时到 2 0 时, 副热带高压 5 8 4 线在河西走
V o 1 . 2 7 N O . 5 0 c t . 2 0 1 7 I 第2 7 卷 第5 期2 0 1 7 年l O B
合 线是暴 雨的触 发系统 。 1 9日8 时到 2 0日8 时, 晋 中暴 雨 次暴 雨有 2 个暴 雨中心 区, 一个在松 溪河下游支流 王寨河 出现在 5 8 0 0 ~5 8 4 0 g p m线之 间、 低空急流附近 、 7 0 0 h P a 郝 家站场 次降雨量 5 6 2 . 4 mm ; 另一 个在清漳河东源 支流 加 ∞ 如 ∞ 如 加
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流 系统 结 构特 征 , 出 中 B 流 云 团是 造成 暴 雨 的 指 对
直 接 系统 , 的发生 发展伴 有 明显 的中尺度 雨 团 , 它 但 这种 中 对流 系统 活动造成 强 降水 的“ 造雨 ” 制还 机
北伸展 的 高 能 舌 , 大 部 分 县 市 1 <6 但 1 8℃ , 2 到 6
反 映大 气湿度 状 况 , 而且 与拔 海高度 相联 系 , 考虑 了 地形 的作 用 , 因此 , 它实 际上是 大气热 力状 况和地形
动力 状 况的综合 。 分 析 2 0 年 7月 2 ~2 01 5 7口 1 :0山西总温度 40 场 ( 1 分 布发 现 ,5日 1 :0 山 西 中部形 成 向东 图 ) 2 40 ,
日1 0 4:0山西 中部 出现 Q型 , 中南部 大部分 县 市 >7 2℃ , 量 积 聚 已较 大 , 面风 向之 间 出 现东 南 能 地 风和偏 北风 的切 变 , 切变 线 近似东北 一西 南走 向 , 位
有 待进一 步研究 。
‘
鉴 于此 , 通过 分 析 总温 度所 表 示 的 能量 场 分布
度系统相 互作用 下 发 生 发展 的 , 就 是 在 一定 的大 也 尺 度环流 形势下 , 由嵌 入 天气 尺 度 系 统 的 中小 尺 度 系统 直 接造 成 J 。一 些 学 者 对 暴 雨 的 中 尺 度 特 征
进 行过分 析研究 [ 5, 玉春 等 _ 分 析 了 中尺 度 对 2 赵 -J 6 J
维普资讯
第3 5卷第 4期
20 0 7年 8月
气
象
科
技
Vo . 5. . 1 3 No 4
Au g.20 07
METE oR oL CG I CAL S ENC AND CI E TECHNoL G Y 0
山西中尺度暴雨云团演变个例分析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7)作者简介 贾晓霞(1985-),女,山西朔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灾害天气预报技术和气候分析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01A Case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Mesoscale Rainstorm Clouds in Shanxi JIA Xiao-xia et al(Shuo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Shuozhou, Shanxi 0360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inuous rainstorm process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part of Shanxi Province on August 15, 2016 b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high-altitude and ground observation data and hour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township regional st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is a cumulative rainstorm with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the precipitation time is less than 12 hours, and the intensity is high. The divergenc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upper-level jet axis strengthened the upward movement, and the transport of warm and wet airflow around the subtropical high enhanced the instability and water vapor accumulation in the rainstorm area. The heavy rainfall rainstorm area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instability area and the superposition area of the 700hPa shear line and 850hPa convergence line. The maximum hourly rainfall on the ground occurs during the mature period of cloud development. Key words Upper-level jet stream; Subtropical high; β-scale cloud山西中尺度暴雨云团演变个例分析贾晓霞,徐卫丽朔州市气象局,山西朔州 036002摘要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乡镇区域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2016年8月15日山西中北部连片暴雨过程。
吕梁山两次夜间暴雨的边界层特征及能量来源与转换

夏日午后由于太阳短波辐射,地表强烈增温,加热近地层空气,引起强烈的上升运动,容易形成雷暴、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1-6]。
一般来说,入夜以后,地面辐射降温,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情况会减少。
但很多情况下,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或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等原因,夜间也会发生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7-13]。
边界层是地面和大气间的过渡带,地面水汽是大气水分的重要来源,地面的感热、潜热及辐射热通量是大气的重要热源。
边界层系统与强降水之间有着紧密联系[14],边界层中尺度系统是对流降水的重要触发因子之一,而边界层急流为对流降水过程提供水汽和能量,且其日变化会影响强降水发生的时段[15-19]。
天气尺度辐合为边界层中尺度涡旋提供涡源,涡旋发展会导致上升运动加强和降水的维持[20-22]。
智协飞等[23]研究表明,华南地区双急流日即低空急流和边界层急流共存日,夜间对流层低层水汽通量比白天增大约30%。
何佳玮等[24]研究表明:暴雨过程的发展演变与边界层内动量增减率的变化密切相关。
孙继松[25]发现北京地区边界层急流一般出现在白天高温背景下或发生局地暴雨的夜间,并指出局地暴雨与边界层急流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反馈现象。
2015年8月1日和2017年7月25日,吕梁山脉附近发生了夜间暴雨,降水量级大,以对流性降水为主,有多站次出现短时强降水(雨强≥20mm/h )。
本文利用多源资料,采用数值模拟和诊断方法,揭示特殊地形下夜间对流性降水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完善短时强降水预报技术指标,为今后的预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吕梁山两次夜间暴雨的边界层特征及能量来源与转换王一颉,赵桂香*(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利用常规观测、NCEP/NCAR 1°×1°再分析、FY-2E 卫星数据等资料,对分别由β-中尺度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M βECS )和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造成的两次吕梁山夜间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粒子后向轨迹追踪,结果表明:过程1受边界层南风急流和西南气流影响,山西西部低空急流偏西分量和晋中盆地边界层西南气流的增强是对流不稳定能量重建的重要因子。
山西中部一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及降水估计

山西中部一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及降水估计景淑贞;郝玲英【摘要】利用卫星云图资料、云顶亮温TBB等卫星观测资料对2009年8月25日发生在山西中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形势背景下,由中小尺度系统直接造成的,地面降水强度随着云顶亮温的不断降低,不仅降水强度明显增大,而且出现大雨和暴雨等强降水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利用卫星资料作雨量估计,是做好暴雨短时、临近预报的基础.【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暴雨;卫星;中尺度;降水估计【作者】景淑贞;郝玲英【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气象局,山西,榆次,030600;山西省祁县气象局,山西,祁县,03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气象卫星在日常的天气分析预报,特别是在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暴雨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由嵌入天气尺度系统的中小尺度系统直接造成[1]。
由于暴雨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匀性,日常的天气分析预报中,常规观测不能予以正确和详尽描绘,静止气象卫星能够提供某一地区内连续的云的信息,使得利用卫星资料来估计降水成为降水估计的主要手段之一[2]。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资料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卫星估计降水的方法发展很快,利用卫星云图作定量降水估计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卢乃锰等[3]通过对四川、湖南、河南三省强对流过程的分析,得出红外云图的云顶温度、温度梯度、云团的膨胀等与云的降水强度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方竹君等[4]在气候条件均匀及范围足够大取样区域,运用云覆盖率、云顶表面亮度温度的标准偏差、云覆盖率随时间的变化率进行降水估计。
研究表明,利用卫星云图作短时雨量估计首先要弄清降水云团(系)的云图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才可提出较为合理的云图降水估计方法。
2019年7月山西省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2019年 7月山西省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环流形势的演变过程及各种物理量变化,对2019年7月28-29日我省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到暴雨是由高空冷涡、低空切变线和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产生。
200hPa上山西处于急流分流区,强烈的辐散作用加强了低层的上升运动,山西中部地区位于急流出口区左侧的强气旋式切变区,有利于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高层辐散, 低层辐合, 使中层上升运动得以维持。
高湿区与高能区的出现,并配合有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两层水汽通量辐合区重叠位置与暴雨区相对应。
关键词:高空冷涡;低空切变线;水汽输送;上升运动1过程特征及实况受高空冷涡高空槽和西太平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7月28~29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均出现了降水天气过程,过程降水量介于0.1~84.8mm(祁县),强降雨中心分别位于大同、朔州、忻州、晋中、临汾、运城等地。
降水主要从28日夜间开始,雨带自西北向东南逐步东移南压,北部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28日夜间,29日09时后山西北部的降水逐渐减弱,而南部的降水逐渐增强,南部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29日白天。
此次降水主要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大部分县(市)伴有雷暴,局地伴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7月28日20时~29日20时,山西各地共107个县(市)出现降雨,24小时全省降雨量介于0.4~84.8mm(祁县)之间,大同、忻州、晋中、临汾、运城等地的局部共12个县(市)降暴雨,北中部部分和南部局部共37个县(市)降大雨,另有31县(市)降中雨。
此外,共265站(含区域站)出现≥20毫米/时的短时强降水,大同、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长治等地的共22个县出现≥20毫米/时的短时强降水,其中安泽(49mm)、榆社(46.5mm)、曲沃(42.5mm)出现1h40mm以上的强降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次典型暴雨的时雨型往往缺乏代表性,地区 综合时雨型的成果比较稳定,对设计流域代表性较 好,明显优于单场典型暴雨时雨型。所以,设计时雨
160
得出用时段雨量大小排位的位序号表示设计时雨型。
3. 2 时雨型结果
用百分比( % ) 表示的设计暴雨时雨型及用时
段雨量按大小排位的排位序号表示的设计暴雨时雨
型,称为设计暴雨时雨型“模板”。用两种方法计算
出的时雨型,特别是主雨历时内各时段雨量彼此可
能不完全一样,会存在一些出入,对后续推求设计洪
水可能产生影响,进行设计暴雨的时雨型设计时,应
非主雨日的时段雨量 ΔHj 占各日雨量的百分比为:
B2j
=
ΔHj H2
,B3,j
=
ΔHj H3
j = 1,2,…,24 ( 4)
⑵ 排位序号表示法。设计暴雨的时雨型也可
以用时段雨量大小排位序号表示,即根据设计时雨
型的时段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给定一个位序号,以
便把利用设计暴雨公式计算出的第 i 时段的雨量安
排在相应位序号的位置。用设计暴雨公式计算第 i
时段雨量的公式为:
ΔHp,j = Hp ( tt-1 + Δt) - Hp ( ti-1 ) ,
i = 1,2,…,t0 = 0
( 5)
式中: i 为时段雨量按大小排位的位序号。位序号为
1 的时段雨量最大,安排在主峰的位置; 位序号为 2
的时段雨量次之,安排在主峰的一侧; 以此类推,可以
项目
H2 H3d - H1
H1 H1 H3 H3d - H1
西区 中区 东区
46
56
36
100 100 100
54
44
64
项目 北区
H2 H3d - H1
37
H1 H3d - H1
63
H1 H1
100
3 时雨型分析
对于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来说,只有日雨型 还不够,还需要有更细的时雨型。记录完整的场次 暴雨是分析设计暴雨时雨型的基础。实际的场次暴 雨过程往往 由 几 个 降 雨 强 度 相 对 较 大、被 称 为“一 阵降雨”的“雨峰过程”所组成。每个阵雨过程,强 度一般先由小变大,到达峰顶后由大变小,共持续几 个时段。两个阵雨之间往往具有持续若干时段的停 雨或雨强很小的间隙期。所以,场次暴雨的时程分 配特征主要包括阵雨个数、阵雨持续时段数、两阵雨 的间隙时间、以及阵雨雨量和各时段雨量大小时序 位置等。
3. 3 派生雨型
当工程控制流域面积较小、汇流时间不足 1 h
时,可将基础雨型细化为 Δt
水利部门习惯上采用单位时段为 Δt 的时段雨 量 ΔH 随时间 t 而变的柱状过程图 ΔH ~ t 表示雨型。 Δt 通常采用 1 d、1 h 或某一个标准历时( 如 3 h) 。因 此,暴雨的时程分布又分为日雨型、时雨型及段雨型 3 种。
设计暴雨雨型的时间分配,目前一般采用的方 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3],即: 典型暴雨法、数理 统计法和综合法。
设计暴雨雨型,主要反映降雨成因和地理特性 相 互 作 用 的 结 果,确 定 时 应 照 顾 到 以 下 几 个 方
面[3 - 4]: ①应反映本地区大暴雨的一般特点,如雨 峰的个数及其出现的位置,降雨过程的连续及间歇 情况,各时段的雨量分配等。②应满足工程设计对 防洪的要求,如长短历时的包纳和定量上应服从同 频率控制关系,使据此推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既能 反映实际情况,同时又达到安全和经济的目的。③ 所确定的雨型应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同时尽可能 减少繁琐和复杂的统计工作。因此,从调洪的实际 效果出发,各时段可采用不同的分段精度。
收稿日期:2011-06-22; 修回日期:2011-08-11 作者简介:霍勇峰( 1976-) ,男,山西文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计算、水文预报及泥沙研究工作。
第6 期
霍勇峰:山西省设计暴雨雨型分析
159
则和标准,结合山西省水文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 具体状况,将全省划分为 4 个暴雨分区,即北区温带 半干旱区、西区暖温带半干旱区、中区暖温带半干旱 半湿润过渡区和东区暖温带半湿润区[5 - 6],见图 1。
的流域,构造出了派生雨型,使小流域利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所需的设计暴雨雨型更加完善。
关键词: 设计暴雨; 雨型分析; 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P33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43X( 2011) 06-0158-04
Analysis of design storm pattern in Shanxi Provience
山西省以往只使用 3 日雨型与时雨型。
2 三日雨型分析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区,因其东邻华 北大平原,距海洋较远,且有太行山屏障,形成了典 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属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汽 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由于南北地跨温 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加之地形多变、高差悬殊, 因而南北气候特征迥异,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 及水文现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按照一定的分区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 年
型宜采用多次暴雨综合时雨型。综合时雨型可以用
百分比( % ) 或排位序号两种方法来表示:
( 1) 百分比( % ) 表示法。使用 3 日雨型中已
被选中的暴雨场次,对比同一个暴雨区内各场暴雨
时雨型的主峰位置,尽量以主峰偏后、对工程安全不
利的场次暴雨为准,把各场暴雨的主峰对齐,而不打
该针对计算设计洪水的方法而分别采用之。在山西
省,用双曲正切模型计算设计洪水时宜选用百分比
( %) “模板”,用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时应采用排
位序号“模板”。
表 2 为山西省设计暴雨时雨型分析成果表。表
中最后一行括号内的数字为时段雨量按大小排位的
位序号,倒数第 2 行为时段雨量占彼此嵌套的两个
标准历时雨量差值的百分比。
百分比为 100% ; 其余两日雨量占非主雨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和
( H3 d - H1 ) 的百分比分别为:
B2
=
H2 H3 d - H1
× 100
B3
=
H3 H3 d - H1
× 100
( 1)
经分析,综合出了山西省暴雨分区内 3 日雨型
分配结果,见表 1。
表 1 山西省 3 日雨型分配表
%
图 1 山西省暴雨分区
H ( 24 h) 、H ( 3 d) ,按照 4 个标准时段依次嵌套的
原则,用以下方法计算时段雨量占两个相邻标准历
时雨量之差的百分比 B :
①主雨日。主峰时段雨量与 H ( 1h) 相比,B1 = 100% 。主峰前后两侧 6 h 以内的时段雨量 ΔHj 占[H ( 6 h) - H ( 1 h) ]的百分数为:
1概述
中小流域除少数河流外,绝大多数都无实测资 料,即使个别河流有实测资料,年限也很短,很难通 过频率计算得到设计洪峰流量。因此,中小流域多 由暴雨途径推求设计洪水[1 - 2]。为推求设计洪水过 程线,一般需要计算设计暴雨的降雨过程。描述一 次设计暴雨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称为设 计暴雨的时程分布,或称为暴雨的雨型。
第22 卷 第6 期 2 0 1 1 年 12 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 Water Engineering
Vol. 22 No. 6 Dec . ,2 0 1 1
山西省设计暴雨雨型分析
霍勇峰
(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西 太原 030001)
HUO Yongfeng
(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Bureau of Shanxi Provience,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characters in Shanxi province,the whole province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orm partitions. The paper used design storm to calculate the design flood in the region without flood data,and utilized the rain storm type in design flood hydrograph. It described the method of analysis for the daily and hourly design storm,and used these methods to analyze each rainstorm district,obtained the rainfall pattern. Aimd at small basin and short confluence time of lasting less than 1h,It constructed out the rain derived type,so that the rainfall pattern used in design flood was more consummate. Key words: design storm; rainfall pattern analysis; Shanxi Provience
Bj
=
ΔHj
H( 6 h) - H( 1 h)
× 100
j = 2,3,4,5,6
( 2)
其余时段雨量 ΔHj 占[H ( 24 h) - H ( 6 h) ]的 百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