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爱丽丝钢琴谱-致爱丽丝阅读理解附答案

致爱丽丝钢琴谱-致爱丽丝阅读理解附答案
致爱丽丝钢琴谱-致爱丽丝阅读理解附答案

致爱丽丝钢琴谱|致爱丽丝阅读理解

附答案

【--圣诞节祝福语】

人们齐聚在像城堡一样的大厅里,参加一场盛大宴会和舞会。周遭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颊像玫瑰,鼻子似樱桃,带着欢乐笑容,两腮长满白胡须”的可爱圣诞老人,有摇曳的蜡烛和红酒……丰盛的圣诞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肩香鬓影,舞姿翩翩,人们快乐的笑声就像那飞舞的雪花四处飘散……

一切就像童话一样。这就是我们印象中关于圣诞节的一个场景。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信仰者纪念基督诞生的节日,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在1600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已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在这个节日里,信教或不信教的人们都以圣诞节的名义恣意而纵情狂欢,忙碌和欢乐使人们早已把上帝抛至脑后。

1810年那个寒冷的圣诞之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有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嗦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好的老头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之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祗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雷德尔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

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对于苦难中的人们,贝多芬是他们最好和最亲密的朋友——当他们感到忧伤的时候,贝多芬会悄然来到他们身边,一言不发,只在琴弦上唱出他那隐忍的心曲,抚慰着那些忧伤着的人们。

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快乐成为一串透明的珠子,连成项链,不经意地在我们耳边叮当作响,使施与者和接受者、祝愿者和被祝愿者都能心安。

其实,过不过圣诞节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我们所要的只是一份快乐和平安,所要倡导的和体现的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在平凡的日子里,有太多使我们忽略过又期待过、忘却过又祝愿过的人和事,只要这些都于人于己能够带来快乐,那它必然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贝多芬创作《致爱丽丝》钢琴曲的全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末“忙碌和欢乐使人们早已把上帝

抛至脑后”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十自然段说:“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创作的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故事含义深刻,它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中说:“其实,过不过圣诞节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贝多芬被爱丽丝引到雷德尔老人的身边,为他创作并弹奏了表现阿尔卑斯山雪峰、塔希提岛自然风光的钢琴曲。

2.人们以圣诞节的名义纵情狂欢,完全忘记了应该纪念基督的诞生和信奉基督教义的宗旨。

3.①贝多芬的快乐是创造了不朽的乐曲,献给了爱丽丝和雷德尔;②雷德尔的快乐是因为看到了他热爱的大自然,他的灵魂可以升入天堂;③爱丽丝的快乐是她帮助雷德尔找到了贝多芬,满足了老人的愿望。(意思对即可)4.示例:①过不过圣诞节其实并不重要,我们所要的

只是一份快乐和平安。②在平时也要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平安。

5.“略”。提示: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致爱丽丝(钢琴谱)学习资料

致爱丽丝(钢琴谱)

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德语:Für Elise,又译献给爱丽丝、给爱丽丝),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作曲的一首钢琴曲。创作于1810年4月27日。A小调轮舞曲,此曲在贝多芬生前未公开发表。关于曲名中的“爱丽丝”是谁,迄今仍然没有定论。一般认为,真正的曲名其实是“致特蕾塞(Therese)”,由于笔迹潦草而被误解读为“爱丽丝(Elise)”。特蕾塞·玛尔法蒂(Therese Malfatti)是贝多芬生前爱上的一位女性,本曲的原稿在她的书中被发现。 1 乐曲简介 《献给爱丽丝》(for Elis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但乐谱发现于1867年,因此贝多芬生前并未发表。[2] 2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有许多种说法。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则认为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

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可以确认的是,贝多芬十分喜欢她。 另外的两种说法如下: ——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莎》的原名,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 ——贝多芬42岁时,到一个富商家里去教钢琴,贝多芬非常喜欢这家的女儿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是贝多芬那个时候创造的。 贝多芬画像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现为钢琴五级曲目)。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

致爱丽丝钢琴谱-致爱丽丝阅读理解附答案

致爱丽丝钢琴谱|致爱丽丝阅读理解 附答案 【--圣诞节祝福语】 人们齐聚在像城堡一样的大厅里,参加一场盛大宴会和舞会。周遭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颊像玫瑰,鼻子似樱桃,带着欢乐笑容,两腮长满白胡须”的可爱圣诞老人,有摇曳的蜡烛和红酒……丰盛的圣诞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肩香鬓影,舞姿翩翩,人们快乐的笑声就像那飞舞的雪花四处飘散…… 一切就像童话一样。这就是我们印象中关于圣诞节的一个场景。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信仰者纪念基督诞生的节日,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在1600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已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在这个节日里,信教或不信教的人们都以圣诞节的名义恣意而纵情狂欢,忙碌和欢乐使人们早已把上帝抛至脑后。 1810年那个寒冷的圣诞之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有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嗦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好的老头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之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祗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雷德尔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

致爱丽丝(钢琴谱)

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德语:Für Elise,又译献给爱丽丝、给爱丽丝),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作曲的一首钢琴曲。创作于1810年4月27日。A小调轮舞曲,此曲在贝多芬生前未公开发表。关于曲名中的“爱丽丝”是谁,迄今仍然没有定论。一般认为,真正的曲名其实是“致特蕾塞(Therese)”,由于笔迹潦草而被误解读为“爱丽丝(Elise)”。特蕾塞·玛尔法蒂(Therese Malfatti)是贝多芬生前爱上的一位女性,本曲的原稿在她的书中被发现。 1 乐曲简介 《献给爱丽丝》(for Elis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但乐谱发现于1867年,因此贝多芬生前并未发表。[2] 2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有许多种说法。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则认为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

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可以确认的是,贝多芬十分喜欢她。 另外的两种说法如下: ——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莎》的原名,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 ——贝多芬42岁时,到一个富商家里去教钢琴,贝多芬非常喜欢这家的女儿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是贝多芬那个时候创造的。 贝多芬画像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现为钢琴五级曲目)。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