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4)

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 (4)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6)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11)

第一节建设条件 (11)

第二节用地面积的确定 (14)

第三节场址选择 (14)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6)

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6)

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7)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方案 (18)

第一节规划设计方案 (18)

第二节设计方案 (25)

第六章环保与节能 (33)

第一节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33)

第二节环境保护 (34)

第七章节约用地 (37)

第八章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38)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

第一节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39)

第二节投资估算 (41)

第三节资金筹措 (42)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唐县唐王湖休闲公园

二、项目承办单位

唐县富尧娱乐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点

唐县经济开发区南,唐王公路西侧距县城6公里。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唐县富尧娱乐有限公司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

一、国家和河北省及保定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等。

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三、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五、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可行性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3)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4)规划设计方案

(5)环境保护和节能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二、研究工作的重点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的确定;

3、规划设计方案;

4、场址选择与配套建设条件;

5、环境保护、节能等工程方案;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

我公司接受保定市唐县县委关于编制保定市唐县唐王湖休闲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调研工作。在全面了解保定市唐县总体规划及湿地

公园规划方案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磋商,同时对研究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讨论,在了解和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后,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了全面研究。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后,征求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意见,经院审核后,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近几年来,唐县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唐县城区建成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人。

规划建设工业新区是县政府批准并作为唐县"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是拉开城区布局框架的重要项目,也是60多万市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强烈愿望。建设唐县工业新区项目对于做大做强做美城区,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组群结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公园为山水园林式综合性公园,公园的建设将有效的改善城市环

境,带动区域发展,很好的提升地域旅游价值,又可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旅游休闲、运动、娱乐、酒店住宿的需求。

依据唐县城市规划建设新的目标定位,按照“实施西跨东拓南联北延,加快中心城区突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该方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切实可行。

本项目投资总额7984.25为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5175.07万元,其他费用(包含征地)1076.63万元,预备费1732.55万元。

项目所需建设资金7984.25,全部自筹。

本项目计划2015年5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约为2年。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河北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唐县城市总体规划,改善优化空气质量及生态环境的目的,解决周边村庄及开发区的缓洪及污水处理厂中水排放问题。是实践“中国梦”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一个生活、学习、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经济建设、构筑和谐唐县,加快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保定市唐县位于华北平原,北靠太行山,南临华北大平原,东接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西连省会石家庄市。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尧帝的故乡及封地之地。有京广铁路,京昆高速,保阜高速等穿境而过。历来为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

唐县历史悠久,为古唐侯尧之封地,其名肇于上古,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唐县位于太行山东麓,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辖20个乡镇,345个行政村,54.67万(2007年)。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总面积82%;唐河、通天河由西向东南纵贯全境,汇入华北明珠——西大洋水库。全县地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闻名遐迩的南水北调大运河穿境而过。

唐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位于京津冀组群结构大城市的腹地,是唐县城区拓展的基地和商家投资兴业的乐土。闻名遐迩的南水北调大运河穿境而过,京昆高速、保阜高速横贯东西,京广铁路107国道和108国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给唐县经济的腾飞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

唐县拥有1417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呈包围之势的城乡格局,成

为工业新区目前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然而,有区无城的尴尬局面使工业区的城市建设停留在单打独斗的较低层面上,而无法实现系统整体的全面开发。

为了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城区建设“东拓、西跨、南连、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为搭建工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经保定市政府批准,唐县县政府按照唐县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论证了工业新区开发建设项目,并作为唐县“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城市湿地公园为新区规划的一部分。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湿地公园项目及新区道路的建设落实,可有效改善工业新区的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极大地提升周围的地块价值。

二、是落实唐县城市发展规划、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需要。

在唐县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面貌,绿化美化唐县,为市民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环境。湿地公园位于唐县工业新区南部,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唐县的总体规划,是工业新区规划有效组成部分,可为唐县市民,特别是新区百姓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旅游休闲、运动、娱乐、餐饮住宿等需求。

三、是唐县工业新区开发建设的要求

工业新区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人口55万,长期以来工业区有区

无城,尴尬的局面使工业区的城市建设停留在单打独斗的较低层面上,无法实现城区的全面开发建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工业区迫切需要建设自己的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良好的新城区。

四、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在进位争先建强县征程上阔步前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实力实现了大的飞跃。但全县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文化体育等公益活动场所。

2、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富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构成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不仅要靠经济强县,也要靠文化立县,因此,应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的统筹协调发展。

3、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建设好文化基础设施,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一个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构筑和谐社会、构筑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经典案例)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版权归属: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8572193.html,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咨询公司,我们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我单位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以质量高、速度快、分析详细、财务预测准确、服务好而享有盛誉,已经累计完成6000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可以出具如下行业工程咨询资格,为企业快速推动投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

某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化大纲版)

********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 二零一零年五月

项目名称:********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编制单位:**** **** 项目负责人: 编制小组成员: 成果审核:经审查,本项目符合有关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同意提交。签发日期: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要 (1) 二、研究范围与方法 (1) 三、研究依据 (1) 第二章项目背景 (3) 一、宏观背景 (3) (一)经济背景 (3) (二)旅游发展背景 (3) (三)旅游政策背景 (3) (四)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背景 (3) 二、项目概况 (3) (一)自然地理 (3) (二)社会经济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三章旅游资源条件评价 (5) 一、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5) (一)景观资源 (5) (二)文化资源 (5) 二、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5) 三、项目区资源条件 (5)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7) 一、市场分析 (7) 二、游客规模预测 (7)

一、空间布局的依据与原则 (9) 二、总体结构布局规划 (9) 三、旅游规划设计 (9) 四、旅游投资估算 (13) 五、建设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14) (一)建设总目标 (14) (二)近期目标 (14) (三)中期目标 (14) (四)远期目标 (14) 六、永久性建筑及辅助设施 (15) 第六章效益评价 (16) 一、经济效益评价 (16) 二、生态效益评价 (16) 三、社会效益评价 (16) 四、风险分析 (17)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 一、区域环境状况评价 (19) 二、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19) 三、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20) 第八章组织管理、人力资源需求及安全消防 (21) 一、组织管理构架 (21) 二、运营规划 (21) 三、保障措施 (22) 四、防火和安全 (23)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 用投资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项目概论 (1) 一、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 1 二、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 6 七、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6)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 二、厂址选择方案 (17)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 一、建设内容 (20)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置 (20) 二、建设规模 (21)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6)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回用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7) (一)设备配置原则 (27) (二)设备配置方案 (28)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9)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上海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上海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上海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这次实习是我们有关生态景观规划的一次实践。让我们有机会将课堂上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强化拓展,从而更好的认知有关湿地公园的相关规划措施。 我们第一天去了有“城市中心的肺”尊称的梦清园,第二天去了鸟儿的天堂——东滩湿地公园还有国家地质公园——西沙湿地公园,第三天我们去了坐落了世博园区的历史文化的后滩公园。在实例中体会和深入理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生态规划理念在湿地公园中的体现与运动。通过实习对城市绿地和郊外湿地有一个实地探索的认识,使的自身有关湿地生态景观规划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二: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从2015年4月13日开始,4月17号结束,历时五天。 三:实习地点: 梦清园、东滩湿地公园、西沙湿地公园、后滩公园 四:实习心得 在这几个湿地公园的实习中,我认识到一些当前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并了解了湿地公园的建设意义。 湿地公园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

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可以从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概念上看出,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结合非常紧密。湿地公园的设计,建造,运行,中间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景观理理念。可 以说湿地公园式生态景观理念的体现于实际的运用。 我们从上海的这几个湿地公园可以归纳出当代湿地公园建设的几个优点: a.湿地资源保护与城市绿地多样性建设的契合 这可以从上海梦清园看出,苏州河梦清园占地约,位于上海市中心区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的半岛地块。对于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每块地都显得十分珍贵,城市建设其周边区域“两湾一宅”被市民视为城市死角,并成为环境恶化,水体黑臭,沿岸混乱,建筑破旧的区域。2003年在市政改造项目中, 梦清园的建设为此处的滨水社区增加了一块可呼吸的绿肺,缓解了因人口密集而带来的压迫。一方面,过度围垦和城市建设造成湿地资源逐步消失退化,另一方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or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China. W Hongkong Wetland Park, Ecological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一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第二作者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邮编200092 电子信箱titan999@126.com 收稿日期20080225图1香港湿地公园区域位置图1关于湿地城市湿地公园。至此,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湿地是指一些水域和陆地交接的环境,包括一数为26个(第一批1个,即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些低洼地区、泛洪平原、淡水或咸水覆盖的地方,城市湿地公园,第二批9个,第三批12个)。在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众多的湿地公园的

设计理念中,虽不乏成功的能和效益,特别是与人类最为密切相关的城市湿案例,但由于我国对湿地及湿地公园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设计手法和认识并不成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熟。本文通过剖析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理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念,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区域中湿地的设计和保自1971年《拉姆萨尔湿地公约》诞生以来,到护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2006年5月,已有152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1608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2香港湿地公园概况积140123652hm2。我们国家1992年7月31日加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由于港岛和九龙土地资“湿地公约”,目前已有30处湿地被列入名录,面源紧缺,向外寻求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并于1987积达3.43×106hm2。年在新界天水围建造了供20万人居住的设施和场近几年,我国开发和建设湿地公园的项目所,发展天水围新市镇。在此期间,香港特别行政逐渐增多,“湿地”似乎成了时髦的名词。至区政府对天水围预留区进行了一项环境影响评估工2007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作,认为需要为开发天水围预留区而损失的天然环公园、山东省临沂市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境进行补偿,即在天水围北建造一个面积约60hm2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河南省南的生态缓解区(图1)。阳市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我国第四批国家香港湿地公园是由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成果, 第26卷3/ 2008 HUAZHONGARCHITECTURE华中建筑

人工湿地地一些原理

目录 耗氧有机物的去除 (2) 湿地系统对磷的去除 (3) 对重金属的去除 (3) 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 (5) 湿地植物的管理 (6) 湿地野生动物的管理 (7) 湿地系统的防止堵塞 (8) 湿地的监测 (9) 进出水装置的管理 (9) 湿地系统的启动 (10)

人工湿地的一些原理 耗氧有机物的去除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较好,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是由于人工湿地植物的吸收利用、基质的吸附及湿地内填料上微生物膜的联合作用的结果。污水中的有机物分为不溶性有机物颗粒和可溶性有机物两部分: 不溶性有机物颗粒在湿地系统的处理原理与悬浮物处理原理相似,通过静置、沉淀、过滤被截留下来,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作用被去除。可溶性有机物的去除速 度较慢而且在好氧、缺氧和厌氧区,其去除途径各不相同。氧气主要是通过植物的传输进入湿地介质中,因此根系区域内含氧相对较高,属于好氧区域,在此区域有机物的去除通过微生物的增殖和异化作用实现,即有机物经由同化作用合成为新的原生质和通过胞内酶在好氧条件作用下迅速完成生化反应,把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水等并放出能量。 其中,前者占大部分,所有这些增殖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对填料的定期更换或者对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其从湿地系统中除去。在远离根系的缺氧区域,有机物通过生物膜被吸附,缺氧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把好氧条件下难降解的有机物降解。而在离根系区更远的厌氧区域,由于缺乏进行以上生化反应的溶解氧条件,因此发生的是厌氧消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兼性细菌和厌氧细菌的发酵作用降解有机物,使部分有机物经过一级代谢和二级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所释放的能量供微生物增殖用。有研究表明COD和BOD的去除与各种微生物数量都有明显的相关性。由此可见,微生物的作用是人工湿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机制。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4) 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 (4)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6)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11) 第一节建设条件 (11) 第二节用地面积的确定 (14) 第三节场址选择 (14)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6) 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6) 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7)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方案 (18) 第一节规划设计方案 (18)

第二节设计方案 (25) 第六章环保与节能 (33) 第一节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33) 第二节环境保护 (34) 第七章节约用地 (37) 第八章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38)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 第一节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39) 第二节投资估算 (41) 第三节资金筹措 (42)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市**新区湿地公园 二、项目承办单位 **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三、项目建设地点 **市**新区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 一、国家和山东省及**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等。 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三、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五、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农村污水处理可行性研究精修订

农村污水处理可行性研 究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农村污水处理可行性研究 活动小组:张秋代表小组 小组成员:张秋、梁珲、黎首文、余广诚、陈美君、周芝先、廖心悦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危机,使耕地危机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村的生存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二引起的农村河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目前全国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只有34%左右,还有3亿多农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在玉林市农民家庭用水水质的抽样检测结果中,63个水样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水源地水质低的状况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因果关系。 与城市生活污水相比较,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自身特色: 1、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 2、无统一污水收集管网;

3、以家庭生活污水为主(部分区域有农家乐); 4、部分地区存在小型工厂和作坊。 目前这部分农村生活污水(部分生活污水中混有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均直排入周边河道中,对农村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造成水体发黑发臭,对周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周边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农耕,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完成这些自然村落的污水整治与改造。 编制目的 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和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达到如下目的: ⑴ 论述建设污水就地处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⑵ 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选择。 ⑶ 对污水处理系统的位置和面积进行论证。 ⑷ 对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处置工艺、工程投资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以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和论证。 ⑸ 根据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式以及项目实施进度、通过以上研究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本项目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 根据现状以及调查资料显示,为进一步改善福棉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西湖村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致富门道明晰,

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贵州省黔南州 贵定县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研报告 一、项目名称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区位 贵州贵定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的贵定县境内,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贵定县,厦蓉高速、长昆高铁及贵广高铁穿境而过,是国家层面支持贵州“黔中带动”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民族文化灿烂,布依族苗族等21个民族聚居于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湿地公园地处沿山镇(原巩固乡区域范围内,现已撤乡并镇,下同)摆龙河流域,由东至西呈带状走向,主要包括摆龙河、凉水井水库及周边一定区域,是贵定县第一大河独木河的重要干流,属乌江水系。 三、项目类型 生态型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 四、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景区旅游公路26公里,湿地漫游观光道35公里,生态停车场3个共40200平方米,景区环保厕所7座,旅游服务中心6000平方米、游客集散中心15000平方米、景观改造8000亩,公园安防系统一套、消防及应急设施配套建设一项、路灯工程建5.5千米,公园环境综合治理两处。 五、项目级别建议

省重点项目 贵定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贵定县巩固乡(今属沿山镇),距县城36公里,位于贵定县沿山镇摆龙河流域,由河背大桥(贵定县与龙里县交界处)始,至光辉村白岩止,涵盖威远村边沿、细米寨、摆乍寨,石板村白畅寨、火烧寨、石板、偏坡寨、平寨,新龙村月亮寨、栗木寨,光辉村新寨、旧司、后寨和凉水井水库等主要区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6°17′44″~ 26°19′37″,东经107°3′55″~ 107°8′13″之间,总面积为380.24顷,长度为16公里,具体范围包括摆龙河、凉水井水库水域周边河流两岸的水土保持林、洪泛平原湿地、部分稻田。园内具备河流、库塘、喀斯特湿地、洪泛平原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独特的西南喀斯特地貌湿地特征的生态、生物多样性在岩溶高原地区具有代表性,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天然基地。湿地公园蜿蜒动感,景色怡人,具有科普价值及较高湿地的观赏性。园内典型的湿地景观、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休闲胜地。 六、项目建设重要条件分析 (一)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范围及位置 贵定县位于贵州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北纬26°05′—26°46′和东经106°59′—107°22′之间,东邻福泉市、都匀市和麻江县,西靠龙里县,南与平塘县、惠水县接壤,北与开阳县毗连。全县南北长76公里,东西宽38公里,国土总面积达1630.8平方公里。贵定县距省会贵阳市80公里,龙洞堡机场68公里,州府都匀96公里,凯里市90公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一、公园简介 1、公园范围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 1、公园绿化 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在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松等进行种植,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湿地公园,应尽量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

人工湿地机理

水质中的悬浮物的去除主要靠物理沉淀、过滤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与影响物理沉淀可沉淀固体在湿地中重力沉降去除、过滤,通过颗粒间相互引力作用及植物根系的阻截作用使可沉降及可絮凝固体被阻截而去除。 BOD的去除主要靠微生物吸附和代谢作用,代谢产物均为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使处理后水中残余的BOD浓度很低。污水中COD去除的原理与BOD基本相同。 湿地基质的过滤吸附作用 污水进入湿地系统,污水中的固体颗粒与基质颗粒之间会发生作用, 湿地基质 水流中的固体颗粒直接碰到基质颗粒表面被拦截。水中颗粒迁移到基质颗粒表面时,在范德华力和静电力作用下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下,被粘附与基质颗粒上,也可能因为存在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而被吸附。 此外,由于湿地床体长时间处于浸水状态,床体很多区域内基质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本身具有极大的吸附性能,也能够截留和吸附进水中的悬浮颗粒。 物理过滤和吸附作用是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湿地植物的作用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根据主要植物优势种的不同,

湿地植物 被分为浮水植物人工湿地,浮叶植物人工湿地,挺水植物人工湿地,沉水植物人工湿地等不同类型。湿地中的植物对于湿地净化污水的作用能起到极重要的影响。 首先,湿地植物和所有进行光合自养的有机体一样,具有分解和转化有机物和其他物质的能力。植物通过吸收同化作用,能直接从污水中吸收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水体中的氮和磷等。水中的铵盐、硝酸盐以及磷酸盐都能通过这种作用被植物体吸收,最后通过被收割而离开水体。 其次,植物的根系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植物的根茎叶都有吸收富集重金属的作用,其中根部的吸收能力最强。在不同的植物种类中,沉水植物的吸附能力较强。根系密集发达交织在一起的植物亦能对固体颗粒起到拦截吸附作用。 再次,植物为微生物的吸附生长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植物的根系是微生物重要的栖息、附着和繁殖的场所。相关文献表明,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多得多,而微生物能起到重要的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最后,植物还能够为水体输送氧气,增加水体的活性。 由此可见,湿地植物在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消解作用 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厌氧细菌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细菌将铵盐硝化,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为微生物细胞的一部分,其余的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无机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中还存在某些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甚至一些湿地昆虫和鸟类也能参与吞食湿地系统中沉积的有机颗粒,然后进行同化作用,将有机颗粒作为营养物质吸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①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

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湿地公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湿地公园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湿地公园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修订版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2) 1.3编制原则及目的 (3)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1.5可行性研究简要结论 (5) 第二章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 第三章项目地址及建设条件 (29) 3.1项目地址 (29) 3.2建设条件 (37) 第四章设计方案及建设内容 (41) 4.1总平面布臵及设计指导思想 (41) 4.2项目设计方案 (42) 4.3项目建设的目标 (46) 4.4人工湿地的工艺流程 (47) 4.5项目建设内容 (53) 第五章环境保护 (57) 5.1环境现状 (57) 5.2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57) 5.3环境保护措施 (58) 第六章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66)

6.1项目组织机构 (66) 6.2项目施工管理 (67) 6.3项目运营管理 (69) 6.4项目进度计划 (69) 第七章项目招标方案 (72) 7.1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 (72) 7.2招标 (73) 第八章劳动安全 (76) 8.1设计依据和原则 (76) 8.2劳动保护措施 (76) 第九章节能 (79) 9.1节能法律法规 (79) 9.2能耗的构成 (80) 9.3节能措施 (80) 第十章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2) 10.1投资估算 (82) 10.2资金筹措 (86) 第十一章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88) 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89)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模板)

https://www.360docs.net/doc/9b8572193.html,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版权归属: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8572193.html, 编制工程师:范兆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9b8572193.html,/ 【微信公众号】: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或 xmkxxbg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咨询公司,我们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我单位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以质量高、速度快、分析详细、财务预测准确、服务好而享有盛誉,已经累计完成6000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可以出具如下行业工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水.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积在基质中;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生物作用则是指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生物酶将复杂大分子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1.1基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中的基质由土壤、细砂、粗砂、砾石、碎瓦片、粉煤灰、泥炭、页岩、铝矾土、膨润土、沸石等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构成,是湿地植物的直接支撑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营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污染物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不同的基质有不同的处理能力.湿地基质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直接决定湿地植物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湿地动物的类群、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基质也是湿地微生物、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在基质颗粒的周围形成生物膜,通过提供能源和适宜的厌氧条件加强氮的转化.研究表明,在不考虑植物因素的条件下,经过湿地处理的模拟生活污水的CO D、BOD 5、"TSS、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下降,水质得到改善.研究还表明,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和厚度,对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至关重要. 1.2植物净化机制 植物是湿地中最重要的去污成分之一,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植物对污水净化机理的差别,可分为直接净化作用和间接净化作用.直接净化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吸附和富集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间接净化作用是指植物根、茎输送氧气,增强和维持基质的水力传输,影响水力停留时间,通过根系巨大的表面积创造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

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修订版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 总论 (6) 1.1 项目概况 (6)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6)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7) 1.3.1某某社会经济概况 (7) 1.3.2 某某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7) (1)生态破坏严重 (7) (2)湖滨污染严重 (8) (3)面源污染严重 (8) 1.3.3某某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 (8) (3)项目的建设是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9) 1.3.4项目分析(SWOT) (10) 1.4.1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3) 1.4.2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应用效果 (14) 1.4.3湖滨湿地的研究进展 (15) 1.4.4 生态湿地的恢复技术 (17) 1.4.5 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 (18) 1.4.6本项目湿地公园定位 (20) 1.5责任单位介绍: (21) 1.6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2) 1.7计划目标 (22) 1.7.1总体目标:项目计划投资60508.73万元,建设2340亩城市湿地公园。 . 22 1.7.2 工程目标 (23) 1.7.3 工程建设目标 (23) 1.7.4 出水水质目标 (23)

2项目概况 (23) 2.1地理(或地块)位臵介绍 (23) 2.2 某某概况 (24) 2.2.1 某某自然概况 (24) 2.2.2 某某社会经济概况 (25) 2.2.3 某某水污染概况 (25) 2.2.4 某某湖滨区概况 (26) 2.3 项目区现状 (27) 2.3.1 自然及经济概况 (27) 2.3.2 项目区水环境概况 (27) 2.3.3 项目区防浪堤状况 (28) 2.4建设规模与目标 (29) 2.5周围环境与设施 (29) 2.6 本项目与其它工程的关系 (29) 2.6.1 与城市污水处理厂间的关系 (29) 2.6.2 与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0) 2.6.3 与内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0) 3项目开发内容及指标 (31) 3.1工程建设目标 (31) 3.2工程设计规模 (31) 3.3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项目的工艺路线 (31) 3.4湿地方案设计 (32) 3.5拟采用湿地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34) 3.6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比较方案 (34) 3.7湿地公园游赏区 (37) 3.8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 (37) 4湿地公园生态规划 (38)

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概论 (1) 一、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7)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产品说明 (16) 第三章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

市场分析预测 (16)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6)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 二、厂址选择方案 (17)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8)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 一、建设内容 (20)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1) 二、建设规模 (21)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2)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2)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2) (二)原辅材料来源 (22)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 二、基本生产条件 (24)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5) 二、工艺技术方案 (26)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6) (二)技术保障措施 (26)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6) 华东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提升改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7)

湿地公园设计方法

精心整理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1.2 (1) (2) (3) (4) (5) (6) 1.3 1.3.1 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

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 (7) (8) 1.3.2 (1) (2) (3) (4) (5)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约生态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必须要治,将生态园丰富的水系利用好,形成具有特

色的水系,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使“水“成为促进生态园快速发展的因素。燕岭湿地15万吨尾水深度处理后排入南畲朗排洪区西北端,补水口流至东部,流程约8公里长,沿程难免会有一定的面源污染,同时枯水期排洪渠需补水量大,为了保证南畲朗排渠南段水体的水质及排洪渠的水位要求,需从东引河引水,但东引河水水质较差,无法满足排洪渠水体功能。下沙湿地公园的垂直流湿地主要作用是处理引入的东引河水,经集中强化处理后出水作为南畲朗渠景观用水补充,保证水系水位, (2) (3) 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计划(项目)。实现东莞市污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建设东莞市“第三代新城”的需要,对东莞市各镇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可以改善生态园及周边镇区生态环境,进而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东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湿地公园游赏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昆明市西亮塘湿地公园游赏区建设 责任单位:云南长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滇池北岸官渡区西亮塘 项目投资:38839.82 万元 实施时间: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湖滨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也是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都将湖滨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环湖道路、污水处理工程和湖滨生态带建设在内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是未来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面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滇池流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增加和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基本遏制住了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多的矛盾

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滇池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滇池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3.1 滇池社会经济概况昆明市主城区是滇池流域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全省全市经济、文化、商贸活动的中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调查统计,流域总人口308.4 万人(包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根据2000 年昆明市土地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滇池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920 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21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66 %;建设用地34200 公顷,占11.71 %;未利用地45625 公顷,占15.63 %。 1.3.2 滇池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湖滨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滇池近几十年来, 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 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湖滨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湖滨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破坏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