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总结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89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89例临床分析
不 良反应 , 值得 临床 推广 。
参 考 文 献

别 n 例 体温正常 流涎消失 疱疹愈合 食欲增加 /
4 1 8±O5 1 6±O6 34 0 . 6 . 5 . 8 .2 . 5±1 6 22 . .5±15 5 .2
治疗组
对 照 组 4 26 O .5±0 8 25 . . 6 5±06 55 .6 . 8±O6 33 .2 .5±1 8 . 3
报 道如 下 。
呕 吐 9例 , 秘 5例 。 助 检查 : 组 患儿 腹 部 超声 便 辅 两
1 临床 资料
( 彩超 )检查 示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肠 系膜 淋 巴结肿 大 ,
我 院儿科 2 0 07年 1 月一 2 l 00年 1 收治 儿 童 大 多位于 右下腹 及脐 周 。血常规 :4 中 中性 粒 细 0月 16例
软腭 悬 雍 垂 等处 , 见 于齿 龈 、 黏 膜 。 不 颊 夏秋 季 发 病 率 高 。 巴韦林是 一种 人工 合 成 的鸟苷 类衍 生 物 , 利 为 广谱 抗 病毒 药 , 多种 R A和 D A病 毒 有效 , 数 对 N N 少 患儿可 出现食 欲减退 , 白细胞减 少 , 轻度腹泻等症状 。 本组 未 见不 良反 应 。 儿鼓 翘 清热 颗粒 是 以 “ 小 透解 表
浙 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 1 0 2年第 2 2卷第 2 期 Z  ̄ ag Ic h in T wM( 02 o 0 2 J V 1 2N . 2 1 ) . 2
宣泄 郁热 ” 的淡 豆豉 和长 于“ 心泻 火 , 散上 焦 清 解 例 中痊愈 3 , 例 显效 1 例, 8 有效 l , 5例 无效 6 , 例 总 邪 , 有效率 8. 5O %。两组 比较 ,差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 之 热 ” P 的连翘 为 主 , 以薄 荷 、 介 、 子花 、 芩 、 辅 荆 栀 黄 青 00 )治 疗 组体 温 正 常 时 间 、 涎 时 间 、 疹 愈 合 时 蒿 、 .5 。 流 疱 赤芍 等 1 味 中药 , 到 疏风 解 表 、 0余 起 清热 导滞 的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治体会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治体会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治体会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为其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系统诊治和分析。

结果肠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都会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生,当前尚不存在显著的治疗措施。

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经腹部超声检查可获得明确诊断,经过有效的处理可获得良好预后。

标签: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治疗;临床特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常见的肠系膜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多见,是导致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因素。

由于患儿临床期间无特异性症状,与阑尾炎的症状表现和体征十分相近,很容易导致误诊的发生[1]。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其中男孩74例,女孩84例,患儿年龄在2~9岁,平均年龄(3.12±2.01)岁,患儿临床期间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腹痛、急性腹痛。

,病程在2 d~3年,平均病程(5.64±1.24)个月。

1.2检查所有患儿均因反复腹痛或急性腹痛就诊,经解痉药物治疗效果不加,腹痛程度和部位多变,压痛不固定,在右下腹部位和脐周较明显。

其中120例患儿1例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20例患儿有肠胃炎病症,18例患儿无呼吸道和胃肠道病史。

经临床检查可见,患儿的WBC水平在2.8~20×109/L,其中130例患儿淋巴细胞升高,42例白细胞升高,2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经腹部彩超检查可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3治疗所有患儿临床期间均给予以下抗炎、抗病毒及对症和补液治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用药剂量为30 mg/Kg/次,2次/d;利巴韦林的用药剂量为10 mg/Kg,1次/d;腹痛且可耐受服药的患儿给予颠茄合剂口服治疗,2~3次/d,剂量为0.2~0.6 mg/Kg,不能耐受口服药物者给予山莨菪碱静脉滴注治疗,用药剂量为0.2~2.0 mg/Kg,对于发热患儿可给予布洛芬、退热贴、柴胡等治疗,根据患儿是否存在脱水情况进行相应补液治疗。

《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一、引言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中,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病情较为严重,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西药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存在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具体方法如下:1. 病例选择:选取符合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的患儿,年龄在3-12岁之间。

2. 治疗方法:采用清热安腹汤进行治疗,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药量及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实验室指标变化等。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过清热安腹汤治疗后,患儿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的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体温恢复时间也明显提前。

2. 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后,患儿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说明清热安腹汤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感染作用。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清热安腹汤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说明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

四、讨论清热安腹汤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消食导滞等作用来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研究结果表明,清热安腹汤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腹痛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同时还能改善实验室指标,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感染作用。

此外,该治疗方法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3.2
两组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比较
见表 3。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长径、
短径均明 显 缩 短(P<0.05),且 治 疗 组 缩 短 更 显 著 ,
优 于 对 照 组(P<0.05)。
3.3
两组腹痛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 1 个月对
治愈患儿进行随访,治疗组无腹痛复发病例,对照组
14.69±2.13
6.80±0.73
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黄帝内经》云“针所
14.26±1.71
7.10±1.12
灸神阙穴,能够温通任脉,理气和血,
“ 通则不痛”。肺
6.12±2.18① ②
8.10±2.56①
3.23±1.37① ②
不为,灸之所宜”。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予以艾
4.25±1.28①
[10]丁延华,蔡劲,刘丽萍,等 . 基于阴道彩色超声评价加味生
化汤在早孕药物流产中的价值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4,38(12):1410-1413.
[11]赖力耘 . 益肾逐瘀止血汤联合缩宫素防治药物流产后出
·24 ·(总 184 )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107-1108.
[14]黄宜红 . 生化汤辅助常规西药辨治药物流产的临床研究
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J]. 医学综述,2015,21(10):
[15]陈桂芳 . 生化汤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
[9]LIU Y.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vaginal bleeding after drug
收稿/编辑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病因病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简称肠淋)是由腹部淋巴结感染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外感邪气: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感邪气的侵袭,导致淋巴结堵塞,淤积上腹部淋巴管道和腹膜后淋巴管道,进而导致肠淋。

2.饮食不当:小儿饮食偏食、嗜食辛辣、油腻或凉性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进而导致肠淋。

3.情志不畅:小儿情志波动较大,心气易紊乱,若长期情志不畅,可造成气滞血瘀,影响淋巴循环,从而引发肠淋。

4.先天不足:小儿先天基础较弱,正气亏虚,易受外邪入侵,也易患肠淋。

证候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外感病证和脾胃病证两类。

外感病证外感病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恶寒、鼻塞、喉痛、咽喉干燥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所致。

脾胃病证脾胃病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贪食嗜饮、口渴、消瘦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在中医的治疗中,针对不同的证候分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病证对于外感病证,应以祛邪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葛根汤等解表止汗方,加减选用紫苏叶、荆芥、辛夷花等祛邪解表药物。

对于鼻塞咳嗽较重者,可在中药方中加入菊花、板蓝根、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不良加重病情。

对于咳嗽症状严重者,可饮用梨汁、冰糖炖雪梨等润肺化痰的食物。

脾胃病证对于脾胃病证,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调理脾胃功能。

1.中药治疗可选用健脾益气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加减选用柴胡、黄连、山楂等化湿燥湿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冷凉等食物,调理脾胃功能。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防止因腹泻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

对于贫血者,应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怎么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怎么治

肿 止痛 液调 匀 ,
湿贴 中脘 、
神阙、
天 枢 等 穴 。
每 日 次 1 ,
7 天 为 1 个 疗 程
病 腹 痛 腹 舌 太 2 .




泻、
呕吐 ,
红 ,
苔 白 , 脉缓。
处方 : 桂枝 、
芍 姜 丁 香 白
干 、


甘草、
附 子、
吴茱 萸各

克 ,
穿山甲 3克 ,
共 研 细 末 。 每 次 辨 证 后 取 以 上处 方 中 的 适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炎 在 临 床 上 分 型 辨 证 用
药 。
便 秘 证 阳 明 1 . 见 :

舌 红 脉 洪 等 热 象 。
处 方 : 大 黄 、 芒 硝 、 厚 朴 、 枳 实 、 黄 连 、 法
半夏各

克 ,
穿山 甲 3克 ,
共 研 细 末。

次 辨 证 后 取 以 上 处 方 中 的 适 量 药 物 用 消 ,
邪 、 利 咽 开 音 。 甘 草 补 脾 益 气 、 缓 急 止 痛 、
调 和 诸药 。
冰片苦 寒清热 ,





火 、
解 毒 、 止 痛 之 功 效 。
临 床 资 料 【

共治疗
30
例年龄

个月



患儿 ,
两天痊愈 的 1 9 例 ,
痊 愈 例 3 天
的 11

体 会 【
園 2 〇 1 9 年 7 月 第 7 期
播 贴 敷

孩子肠系膜淋巴结发炎肚子疼咋办

孩子肠系膜淋巴结发炎肚子疼咋办

孩子肠系膜淋巴结发炎肚子疼咋办
肠系膜淋巴结炎一种多见于儿童的常见疾病,孩子如果有肠细膜淋巴结炎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

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非常明显,肚子疼也是比较典型的症状。

对于肠系膜淋巴结发炎引起的肚子疼的症状,治疗的时候一般早就对准下药,要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1.对症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和病毒细菌感染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导致腹痛,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容易反复发作的,如果明确的话,是需要及时的抗炎,抗病,解痉等对症治疗,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劳累和熬夜,注意卫生。

★2.药物治疗
孩子罹患肠系膜淋巴结炎之后,可以积极口服药物,如果症状有些严重的话,可以采取输液的方法治疗.儿童罹患肠系膜淋巴结炎往往是由于不注意饮食,不规律饮食,感冒没有积极治疗,就很容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临床上也较为常见.一般都是输液,配合口服药物治疗的.可以服用颠茄片或山莨菪碱片,丽珠肠乐,头孢克肟颗粒治疗.输液可以使用菌必治或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治疗.以后应当规律饮食,减少生冷刺激性强的食物的摄入。

★ &nbsp;3.其他
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见于感冒或病毒性肠炎等疾病之后,主要的症状是呕吐、腹痛、发热等,这时可以使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是腹痛剧烈的话,可以使用654–2进行解痉止痛治疗,也可给宝宝做做腹部的按摩与热敷,这样也可起到减轻腹痛的作用;平时要注意避免,感冒受凉,饮食上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凉的食物. 若病史比较典型,腹部压痛范围比较广泛,无腹肌紧张,可先行非手术治疗,静脉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热解毒剂.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如发现其他诱发疾病应及时治疗.。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发达 , 腹 肌紧 张可 不 明显 。约 6 8 的患儿 曾有 腹 痛 病
被 入侵 。中医学 将, ' V J L 肠 系膜淋 巴结 炎归 属 于“ 小儿 腹 痛” 范 畴 。外 邪 侵袭 , 或 内有 所 伤 , 以致 气 血 运 行 受 阻 , 或 气血 不足 以温 养者 , 均可 致腹痛 。, ' bJ L 的生理 特点 决
毒、 细菌感 染 所致 , 常 在 急 性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病 程 中 并 发
显高 于对 照组 ( P d0 . 0 5 ) , 见表 1 。
讨 论
肠 系膜 淋 巴结炎 目前 尚无 统一诊 断标 准 , 根据 临床
或 继发 于肠 道炎症 之 后 。近年来 , 该 病发 病率有 增 长趋
观察 , 笔者 体会 有 以下 情况 应考 虑 为 肠 系 膜淋 巴结 炎 : 发病前 有上 呼 吸道感 染 或 肠 道 感 染 ; 临 床 表现 有 发 热 、
腹痛 、 呕 吐等症 状 ; 腹痛多位于脐周, 为 阵发 性 、 痉 挛 性 痛, 少 有反跳 痛 及腹肌 紧张 ; 腹 部 B超提 示 多 发肠 系 膜 淋 巴结 肿 大 , 并 排除其 他 引起腹 痛 的常见病 。小儿肠 管 及 肠 系膜相 对 比成人 长 , 且 肠 系 膜 淋 巴结 、 肠 壁 血 管 丰
特色疗法中国民阍疗珐snaturopath丫1novchna2014vol22no11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申清涛山东省平原县中医院253103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jjl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
特 色 疗法 中国民阍疗珐
CHI NA’ S NATUR0PATH No v 2O1 4 Vol 22 N0 1 1
本组 为 2 0 1 0年 6月 ~2 0 1 3年 1 0月 以腹 痛 为 主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总结
发表时间:2018-08-21T14:32:27.0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作者:李慧梅
[导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病,是造成儿童反复腹痛发作的常见病因之一。

(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总结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发作的特征,并可根据特征,较明确、迅速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经过治疗、观察3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

结果:300例患儿,264例治愈或者好转,有效率88%,36例无效。

结论:本病多见于12岁以下小儿,多呈阵发性疼痛,脐周疼痛为主,疼痛多可耐受,上呼吸道感染时本病易发作,特别是本病患儿出现发热时,多会出现腹痛或者腹痛症状加剧。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治疗总结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病,是造成儿童反复腹痛发作的常见病因之一,现对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300例儿科门诊及住院的本病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诊断、救治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儿中,男167例,女133例;发病年龄1~17岁,其中1~6岁161例(53.7%),6~12岁135例(45%),12~17岁4例(1%)。

1.2 临床表现疼痛特点:阵发性疼痛250例(83.5%),持续性疼痛50例(16.5%);疼痛部位:脐周121例(40.3%),右下腹70例(23.3%),左下腹2例(0.7%),脐周伴右下腹104例(34.7%),具体位置诉说不清3例(1%);疼痛加剧时间段:吃饭前饥饿时加剧42例(14%),吃饭时加剧97例(3
2.3%),饭后加剧31例(10.3%),晨起加剧38例(12.7%),睡前加剧3例(1%),活动后加剧19例(6.3%),大便前加剧15例(5%),无明显规律例55(18.3%)。

疼痛加剧诱发因素:食生冷海鲜等食物诱发89例(29.7%),腹部受凉诱发66例(22%),上呼吸道感染诱发125例(41.7%),无明显诱因发作20例(7%)。

1.3 伴随症状伴发热97例(3
2.3%),特别指出的是97例伴随发热患儿,疼痛加剧者95例,伴恶心、呕吐40例(1
3.3%),伴咳嗽76例(25.3%),伴鼻涕和(或)鼻塞111例(37%),伴腹泻32例(10.7%),伴便秘15例(5%)。

1.4 诊断方法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细致查体,行腹部彩超检查等检查,必要时行血常规、大便常规、血尿淀粉酶、腹部平片及CT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1.5 治疗 300例患儿,其中200例患儿符合并由家长(监护人)同意选择纳入“中药烫熨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的课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使用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使用头孢曲松针静脉注射。

另有100例患儿因各种原因选择使用中药内服或者西药抗生素口服、静脉滴注等方法综合治疗。

2 结果 300例患儿,264例治愈或者好转,有效率88%,36例无效,无死亡病例。

其中,随机选择纳入“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观察”课题的100例治疗组患儿,通过外敷中药,烫熨患儿腹部来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治愈7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93%,痊愈率78%。

随机选择纳入对照组的100例患儿,使用头孢曲松针(过敏者使用其他抗生素)静脉注射,其中治愈50例,有效31例,无效19例,有效率81%,痊愈率50%。

另外,未纳入课题,选择综合治疗的100例患儿,治愈57例,有效33例,无效10例,有效率90%,痊愈率57%。

因而,本病临床中、西医治疗均可达到满意效果,积极治疗本病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主要表现是腹痛,由于小儿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差,大多不能准确描述病情,给临床诊断增加了许多困难,甚至因为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1]。

通过观察300例的患儿临床症状可以看出,本病多见于12岁以下小儿,多呈阵发性疼痛,脐周疼痛为主,疼痛多可耐受,上呼吸道感染时本病易发作,特别是本病患儿出现发热时,多会出现腹痛或者腹痛症状加剧。

确定本病主要检查是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超声提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1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cm或短轴直径>0.5cm,纵横比>2,或淋巴结成簇排列,彩色多普显勒血液显像(CDFI)显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多[2],医生初步判断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诊断本病。

故临床出现小儿腹痛为主诉时,可根据疾病发作的特征,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查体,观察疼痛的特点,重视辅助检查,较明确、迅速的与阑尾炎、肠痉挛、肠套叠、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作出鉴别诊断,准确判断出本病,排除内、外科疾病,并积极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

同时,通过临床治疗对比可以看出,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相比较西药抗生素静滴或者口服、以及中药内服,中药烫熨疗法治疗本病疗效好、患儿接受度高、治疗方便(可带回家治疗),为临床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开辟了中医外治的新途径。

另外,观察发现,本病的预防及护理[3]也要引起重视:忌食生冷海鲜、贪凉饮冷、防止过饥过饱,注意腹部保暖,餐后忌剧烈运动,注意预防调护,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利亚.腹痛贴治疗小儿腹痛58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515-1516.
[2]孙远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3):297-299.[3]张静,张云洲.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西医研究概况[J].贵阳中医学院报2010,32,(6):66-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