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中赤霉素生理作用论文

高中生物教材中赤霉素生理作用论文
高中生物教材中赤霉素生理作用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教材中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激素中赤霉素的作用机理和生理效应,以及对于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赤霉素生理作用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赤霉素生理作用

一、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1. ga与酶的合成

大麦籽粒在萌发时,贮藏在胚中的束缚型ga水解释放出游离的ga,通过胚乳扩散到糊粉层,并诱导糊粉层细胞合成α—淀粉酶,酶扩散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水解产物供胚生长需要。ga不但诱导α—淀粉酶的合成,也诱导其它水解酶(如蛋白酶、核糖核酸酶、β—1,3葡萄糖苷酶等)的形成,但以α—淀粉酶为主,约占新合成酶的60%~70%。

2 ga调节iaa水平

许多研究表明,ga可使内源iaa的水平增高。这是因为(1)ga 降低了iaa氧化酶的活性,(2)ga促进蛋白酶的活性,使蛋白质水解,iaa的合成前体(色氨酸)增多。(3)ga还促进束缚型iaa释放出游离型iaa。

3 赤霉素结合蛋白

胡利(hooley)等(1993)首次报道了野燕麦糊粉层中有一种分子量为60 000的ga特异结合蛋白(gibberellin binding protein,gbp)。小麦糊粉层的gbp在与ga1结合时需ca2+参与,这是因为ga1促进α—淀粉酶合成也需要ca2+的缘故。有人测得质膜上有两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类型特点 常染色体隐性无中生有,女儿患病 常染色体显性有中生无,女儿正常 X染色体隐性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X染色体显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Y染色体遗传病男性患病 分析与答案:甲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乙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丙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丁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 [例题3] 根据下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

生物制药专业简介

生物制药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生物医药分析和药品检验技术,能在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医学检验、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及工业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学科:药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解剖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理学、药剂学。 专业特色和优势: 1、生物制药专业是高新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我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发展生物技术制药作为迎头赶上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重点领域之一。由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是激起了人们对生物药物研究领域的关注。生物制药产业迅猛崛起,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急需应用型创新人才。 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

本专业设立了由行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专业培养方案,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瞄准社会和行业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3、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理论水平高、改革意识强、专业能力强,热心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生物制药专业带头人为潘扬教授,教研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实验师1人。目前承担生物制药、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等专业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用真菌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部省级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部省级科研教学成果奖6项。

最新微生物生理学总结

微生物生理学总结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微生物生理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微生物细胞的形态学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 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 类脂A 脂多糖: 核心多糖 o-特异侧链 包括: 脂蛋白 蛋白质层: 基质蛋白 外壁蛋白 磷脂. 内壁层:紧贴胞膜,仅由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占细胞壁干重5— 10%,无磷壁酸。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肽聚糖:是由 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糖胺(NAG)以及少数氨基酸短肽链组成的亚单位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体。肽聚糖单体:是由NAG 、 NAM 、肽尾、肽桥构成。 青霉素(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两者互相竞争转肽酶的活性中心):作用于肽聚糖肽桥的联结,即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故仅对生长着的菌有效,主要是G+菌。 革兰氏染色原理:

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古细菌细胞壁没有肽聚糖、胞壁酸和D-氨基酸,含有假太聚糖骨架是以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 缺壁细菌 原生质体: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或者溶菌酶处理G+菌而得到的去壁完整的球形体。 原生质球: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或溶菌酶处理G-细菌而得到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形体。L型细菌:某些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无壁类型。在一定条件下L 型细菌能发生回复突变而恢复为有壁的正常细菌。 支原体:在进化过程中天生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质膜;: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细菌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质膜很相似,但不含胆固醇等甾醇 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细胞质:是在细胞膜内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内含物 ?贮藏物: 1、异染粒:是普遍存在的贮藏物,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功能: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多聚偏磷酸盐对某些染料有特殊反应,产生与所用染料不同的颜色,因

赤霉素的作用

.变温及药剂处理打破休眠后,播种才能出苗。将种子放在种子重量3倍的250mg/l的赤霉素溶液或1%的硫酸铜溶液中浸种24h,. 赤霉素 gibberellin 简称:GA 一类主要促进节间生长的植物激素,因 发现其作用及分离提纯时所用的材料来自赤霉 菌而得名。 赤霉菌是水稻恶苗病的病原菌,感病植 株的高生长速率远远超过无病植株。1926年日 本黑泽英一用赤霉菌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处理无病水稻,产生了与染病植株相同的徒长现象,这提示赤霉菌中有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1938年日本薮田贞治郎和住木谕介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鉴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赤霉酸。1956年 .韦斯特和 .菲尼分别证明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类似赤霉酸的物质。到1983年已分离和鉴定出60多种。一般分为自由态及结合态两类,统称赤霉素(见图)。 赤霉素都含有(-)-赤霉素烷骨架,它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是双萜化合物。在高等植物中赤霉素的最近前体一般认为是贝壳杉烯。各种不同的赤霉素之间的差别在于双键、羟基的数目和位置。自由态赤霉素是具19C或20C的一、二或三羧酸。结合态赤霉素多为萄糖苷或葡糖基酯,易溶于水。 赤霉素可以用甲醇提取。不同的赤霉素可以用各种色谱分析技术分开。提纯的赤霉素经稀释后处理矮生植物,如矮生玉米,观察其促进高生长的效应,可鉴定其生物活性。不同的赤霉素生物活性不同,赤霉酸(GA3)的活性最高。活性高的化合物必须有一个赤霉环系统(环ABCD),在C-7上有羧基,在A环上有一个内酯环。 植物各部分的赤霉素含量不同,种子里最丰富,特别是在成熟期。 赤霉素最突出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茎的伸长和诱导长日植物在短日条件下抽薹开花。各种植物对赤霉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遗传上矮生的植物如矮生的玉米和豌豆对赤霉素最敏感,经赤霉素处理后株型与非矮生的相似;非矮生植物则只有轻微的反应。有些植物遗传上矮生性的原因就是缺乏内源赤霉素(另一些则不然)。赤霉素在种子发芽中起调节作用。许多禾谷类植物例如大麦的种子中的淀粉,在发芽时迅速水解;如果把胚去掉,淀粉就不水解。用赤霉素处理无胚的种子,淀粉就又能水解,证明了赤霉素可以代替胚引起淀粉水解。赤霉素能代替红光促进光敏感植物莴苣种子的发芽和代替胡萝卜开花所需要的春化作用。赤霉素还能引起某些植物单性果实的形成。对某些植物,特别是无籽

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方案

2016级生物制药1班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生物制药 学制年限:高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预备技师班 试点时间:2016年~2018年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技、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生物药物生产一线岗位需要,掌握生物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所必需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行业,从事生物药物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根据工作任务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并在工作中有效应用。 3、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生物制药设备,完成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等常规工作任务。 4、能按照工作要求,执行本岗位工作流程,并能规范填写工作记录。 5、能熟练使用常用仪器,并能熟练地进行基础化学实验、生物药物实验,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 6、能利用本专业理论和技能解决岗位的技术问题。

7、能做好生物药物生产与技术保障工作。 8、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并达到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 9、具有药学服务与指导能力。 10、具有质量监测与控制能力。 11、具有事故防范、评价、救助和处理能力。 12、具有获取及应用本专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信息的能力。 13、能与领导、同事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质量意识、道德品质、职业素质、竞争和创新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生物制药企业及相关企业从事生产与管理等工作,取得微生物发酵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三级)或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二级)。

植物生理学论文..

题目:紫杉醇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 学院:林学院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班级:水保122 学生姓名:徐永服 指导教师:江龙 2014年5月

摘要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目录 1简介 (1) 2发现缘由 (3) 提取方法 (3) 4功用作用 (4) 5药理毒理 (4) 6药代动力学 (4) 7适应症 (4) 8用法用量 (5) 9不良反应 (5) 10禁忌症 (6) 11注意事项 (6) 1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6) 13药物相互作用 (6) 14药物过量 (6) 15规格 (6) 16贮藏 (7) 17分离方法 (7)

1简介 【药物名称】紫杉醇 【结构式】 【药物别名】泰素,TAXOL,紫素,特素 【英文名称】 Paclitaxel 【说明】注射液:每支30mg(5ml)。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 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 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 酸酯] 【分子式】C47H51NO14 【分子量】853.92 【CA S NO】33069-62-4 【产品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的干燥根、枝叶以及树皮。

浅谈保护地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农民致富之友_3.doc

浅谈保护地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农民 致富之友, 《农民致富之友》 浅谈保护地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芹菜是人们喜食的保健蔬菜之一,叶柄肥大,质脆味甜,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保护地栽培是人为地创造出适于蔬菜生育的环境条件而进行生产的,与露地栽培管理技术的不同之处但在生产上受多种因素影响,芹菜在保护地栽培,常受叶斑病、菌核病和软腐病等病害为害,影响芹菜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如下: 1 保护地芹菜病虫害预防 1.1选用无病虫种子 种子繁育要选择地上部分不带病的母株栽植,不与芹菜连作或邻作,搞好田间管理,使田间无杂草、无污物,采收无病种子。根据病菌在种内只能存活1年左右的特点,可选择2年以上的陈种播种。 1.2清理田园与土壤处理 很多病虫易在土壤中大量积累。所以要及时清洁田园,把上茬有病植株残体和残根彻底清除干净,集中深埋或烧毁。最好做到深翻土壤25厘米,或起土30厘米,并施用不带病原的腐熟有机肥。播种或移栽前可用10%益舒丰颗粒剂1000倍液处理土

壤预防和减轻根结线虫病。 1.3加强栽培管理 施用农家肥要经高温处理,使其充分腐熟,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灌水宜小水勤浇,忌大水漫灌,同时抓好通风排湿和夜间保温管理。注意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菌虫源。 1.4化控技术 采用合理的化控技术,可提高芹菜抗逆性,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如喷施赤霉素、增施锌肥。一般芹菜在定植后一个月左右,当植株体长到20厘米左右或是在采收前15-30天前后,这一时期是芹菜植株体处于旺盛生长期,是喷施赤霉素的最佳时期。施用浓度一般为10毫克/升,如在赤霉素溶液中按1%的浓度加人蔗糖;或按0.1%加入磷酸二氢钾效果会更好。 锌元素在植株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某些酶系统的活动,直接影响着芹菜的生长速度。芹菜是需锌元素较为敏感的作物,缺锌时表现为植株顶端生长受抑制,出现茎叶细小畸形,叶呈簇状。锌肥可以以基肥的形式每亩施入硫酸锌4公斤。也可进行叶面喷施,一般喷施的浓度为0.01-0.05%的硫酸锌或氯化锌,也同样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满足锌肥的前提下,同时也能调节根部锰元素的含量,叶部位铁的含量,茎柄部位糖含量都有所提高,纤维素含量明显下降,提高了芹菜的商品质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1.5及时喷药保护 当芹菜苗高3cm左右时就开始喷药保护。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此外,当病害发生时必须抢在始发期喷药封锁。常用药剂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05060 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 英文名称:Bio-pharmaceutical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专业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建议教材:《生物制药工艺学》(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从事各种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的目 标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当前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 技术,重点讨论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制造原理、工艺过程与生产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旨在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生 物药品研究、生产和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 掌握各类生物药品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3. 熟悉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 4. 了解本学科的成就、新进展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为 36 学时,实验课教学为 12 学时。 大纲的使用说明:凡本大纲所列各章节项目中划有横线“”的,表示必需掌握熟识的重点内容.注明“*”的,一般课堂上不作讲授,供学生参阅或学有余力的自学提高,其余均为应当了解的理论和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生物制药工艺基础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药物的含义及特点;熟悉生物药物的分类;了解生物药物研究范围,用途和研究趋势。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物制药;生物药物;特性;分类 2、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生物制药的含义 (2)生物药物的研究范围。 (3)生物药物的特性、分类与用途 (4)生物制药的研究发展前景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材料的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及生化物质分离纯化的基本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由3.5nm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 类囊体(th ylakoid)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 高尔基体是一种内膜结构,由许多小盘状的扁平双层膜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等有关是合成、分泌糖蛋白和脂蛋白以及进行酶切加工的重要场所。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 / Fe3S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水解酶 微体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但其所含的酶与溶酶体所含的不同 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微生物是细胞内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 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谢和很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

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谢,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的方式也基本相同 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小(通常直径小于 2um)较大(通常直径大于2um) 细胞壁主要成分多数为肽聚糖纤维素、几丁质等细胞器无有 鞭毛结构如有,则细而简单如有,则粗而复杂鞭毛运动方式旋转马达式挥鞭式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无性等多种 细胞核核膜无有 组蛋白无有 DNA含量高(约10%)低(约5%)核仁无有

赤霉素类型与生理应用

赤霉素类型和生理应用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现主要阐述赤霉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以利于赤霉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正确使用。 关键词:赤霉素;剂型;生理功能;化学调控 赤霉素(GAs)是控制植物生长并作用于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一种激素。其化学结构属于二萜类酸,由四环骨架衍生而得。可刺激叶和芽的生长。已知的赤霉素类至少有38种。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提早开花结果等作用。被广泛用于多种粮食作物,在蔬菜上应用更为广泛,对作物、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赤霉素剂型 1.1赤霉素粉剂 1.1.1赤霉素结晶粉。赤霉素结晶粉是赤霉素发酵液经一系列过滤、浓缩、萃取、结晶制得。赤霉素结晶粉稳定性好,便于运输,且保质期较长[1]。但使用时需先用少量酒精或白酒将其溶解,然后再按所需浓度对水稀释,但加水不当容易再结晶,从而影响药效,也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 1.1.2赤霉素可溶粉。赤霉素可溶粉是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程序将赤霉素结晶粉和其他辅料烘烤、粉碎、混合而制得。可溶粉细度均匀、流动性好、易于计量,在水中溶解迅速,有效成分以分子状态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因此与其他剂型相比,更能充分发挥药效;因该剂型不含有机溶剂,不会因溶剂而产生药害和污染环境;贮存时稳定性好,生产成本较低,且使用安全。故近年来赤霉素可溶性粉剂得到了较广泛的发展。 1.2赤霉素乳油赤霉素乳油是将萃取后的赤霉素母液与溶剂和乳化剂配制而成的棕色透明液体,其中常用的溶剂是酒精,乳化剂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赤霉素乳油的生产历史较长,具有成熟的加工技术,且药效高,施用方便,性质稳定,所以产量大、应用范围广,已成为我国赤霉素市场上一个主要剂型。然而乳油剂型中的有机溶剂,对幼果有刺激作用,可使果面皮孔增大,降低果面光洁度,还有增加农药渗入动、植物和人体内的作用,如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药害。 1.3赤霉素水剂赤霉素水剂是赤霉菌通过深层发酵、板框压滤、薄膜浓缩后,在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保护剂和乳化剂而得到的一种赤霉素产品。该生产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生产周期短、收得率高、成本低、安全且无酸性废液处理[2],但其水溶液在5℃以上时易被破坏而失效,故市场上赤霉素水剂产品应用较少。 1.4赤霉素片剂片剂是医药上常见的基本剂型,而在农药中的应用并不普遍。赤霉素片剂是用一定比例的赤霉素原药和其他填料等经酒精喷浆得到的粒剂压片制得。它克服了粉剂和水剂的缺点,可直接投入水中溶解,溶解彻底,无粉尘污染,对作业者安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剂量准确,使用时勿需称量,操作方便;减少有效成分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有效成分及产品的理化性质容易保持稳定,延长保质期。目前赤霉素片剂主要用于出口。 2赤霉素的生理功能 赤霉素是一种高效能的广普性植物生长促进物质。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茎伸长,叶片扩大,加速生长和发育,使作物提早成熟,并增加产量或改进品质;能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减少器官脱落,提高果实的结实率或形成无籽果实;还能改变一些植物雌雄和比率,并使某些二年生的植物在当年开花。 2.1赤霉素使茎叶伸长 赤霉素能刺激茎的节间伸长,而且效果比生长素更为显著,但节间数不改变,节间长度的

浅谈赤霉素在“绿色革命”中的作用

浅谈赤霉素在“绿色革命”中的作用 李婉琼 前言绿色革命就是要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工业制品、绿色消费等,使基要生产函数和碳排放量挂钩,最终实现生态要素资本与经济发展间的“全面脱钩”。绿色革命缩小了人与自然的差距,人与人的差距,以及人与国家之间的差距。而这里,谈及的主要是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绿色革命”,以及引发“绿色革命”的赤霉素在其中扮演的重要地位。 正文这些年,植物激素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植物科学界的热点和重点。植物激素一般以多种衍生物或修饰形式存在,是调节激素在体内平衡与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方式。植物激素参与调控农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例如控制作物株型、水分和营养的利用以及通过与环境因子的互作调控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性胁迫的适应性等,对作物产量的形成与品质的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半矮秆水稻和小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有效地解决了“高产和倒伏”的制约矛盾, 使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对粮食安全带来的严峻危机, 这一历程即为众所周知的“绿色革命”。经过了4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 人们才逐渐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到, 第一次“绿色革命”原来都与植物激素有关。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D1是控制水稻赤霉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而小麦“绿色革命”基因Rht1则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元件DELLA 蛋白基因。 赤霉素作为五大植物激素之一,是一种高效能的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实现了赤霉素的产业化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上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是利用农作物本身的赤霉素合成和信号转导缺陷所产生的矮化植株来培育抗倒伏农作物新品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至此,人们把越多的目光投注在了植物激素,赤霉素上。 赤霉素由日本植物病理学家在研究水稻恶苗病(Rice bakanae)的过程中发现. 1934年,Teijiro Yabuta等最先从恶苗病菌的发酵滤液中分离获得有效成分的非结晶体,发现该成分能促进水稻的徒长,并于1938年正式命名为赤霉素。目前,已经从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发现赤霉素类物质136种,其中大多数种类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一部分存在于真菌或细菌中,另一部分属真菌和植物共有. 按发现的顺序,分别命名为:GA1, GA2, GA,……GA136。 在植物激素中,仅只有赤霉素类物质是根据化学结构来分类的. 此外,赤霉素还分为游离态和结合态. . 在植物不同发育时期,结合态赤霉素和游离态赤霉素可以相互转化. 如在种子成熟时,游离态赤霉素不断地转化为结合态赤霉素而储藏起来;而在种子萌发时,结合态赤霉素通过酶促水解的方式释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态赤霉素,从而发挥其生理作用。 经过50多年的研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已比较清楚,尤其是赤霉菌中基本合成途径已经相当清楚几种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这些酶为真菌和植物所共有.分别是:古巴焦磷酸合酶、内根-贝壳杉合成酶、GA-20氧化酶、GA-3β羟化酶。赤霉菌的贝壳杉烯的合成由单一的CPS/KS双功能酶将GGPP直接催化. 这种CPS/KS双功能酶与植物的CPS和KS 同源性比较,无论在核酸水平还是在氨基酸水平都较低. 因此,GA的复杂生物合成途径在高等植物和真菌是各自独立进化的,而不仅仅是水平的基因迁移。 根据对外源激素的敏感程度,可把GA突变体分为GA缺陷型突变体和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两大类。对于GA缺陷型矮化突变体的研究,目前,很多采用克隆G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功能验证。一些控制矮化性状的基因也已经被克隆出来,证实这些矮化基因的功能在于干扰GA的合成或作用,从而使植株达到矮化的表型。 众所周知,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功能。而用于叶面施肥的肥料又称为叶面肥料。根据当今国内外肥料发展总趋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机理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机理 高考真题分析: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 B.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 C.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 D.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 【答案】:A 【解析】:根据乙图信息可知,外源添加生长素会抑制GA8和GA29的合成,另一方面会促进GA1和GA20的合成,结合甲图可理解为外源生长素阻断了GA1合成为GA8和GA20合成为GA29的 路径,从而使GA1和GA20的含量上升。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的IAA的含量减少,从GA1合成GA8的路径不会被IAA阻断,GA8的含量比保留顶芽的豌豆苗高,A正确;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 添加IAA,能促进GA1至GA20的合成,B错误;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下降,理由是乙烯与生长素是拮抗关系(教材上有相关知识),C错误;若去除顶芽后,GA1的含量减少,所以豌豆苗茎节段伸长速度减慢,D错误。 赤霉素的发现史 1926年日本黑泽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感病稻苗的徒长和黄化现象与赤霉菌有关。1935年薮田和住木从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离出了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赤霉素(GA)。从50年代开始,英、美的科学工作者对赤霉素进行了研究,现已从赤霉菌和高等植物中分离出60多种赤霉素,分别被命名为GA1,GA2等。 赤霉素广泛存在于菌类、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商品生产的赤霉素是GA3、GA4和GA7。GA3又称赤霉酸,是最早分离、鉴定出来的赤霉素,分子式为C19H22O6,即6-呋喃氨基嘌呤。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生物制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制药方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在医药公司、制药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药物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竞争力强,能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制药工程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药物分析、检测的基本方法、原理;具有制药工艺设计、设备选用、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3.具有对生物药物的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制药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具有创新意识、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 三.主干学科: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化工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系列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制药学、生化分

离工程、制药机械与设备、生物药物分析、基因工程、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免疫学基础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多门)、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大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学制 四年,实行学分制。 七、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九、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 注:形势与政策、军训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会实践等3门课程共6.5学分不统计入上表,上表总学分按总学分165计算,百分比为约数。

微生物学小论文

微生物学小论文 关键词:原核生物多样性形态结构应用类型能量代谢 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开始是没有生命的。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化学演化,就是说大气中的有机元素氢、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种能源(如闪电、紫外线、宇宙线、火山喷发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机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氢、氨、磷酸等等)。这些有机分子进一步合成,变成生物单体(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这些生物单体进一步聚合作用变成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这一段过程叫做化学演化。蛋白质出现后,最简单的生命也随着诞生了。这是发生在距今大约36亿多年前的一件大事。从此,地球上就开始有生命了。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最基本区别是:它能从环境中吸收自己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排放出自己生活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这种过程叫做新陈代谢,这是第一个区别。第二个区别是能繁殖后代。任何有生命的个体,不管他们的繁殖形式有如何的不同,他们都具有繁殖新个体的本领。第三个区别是有遗传的能力。能把上一代生命个体的特性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的新个体能够与上一代个体具有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特性。这个大致相同的现象最有

意义,最值得我们注意。因为这说明它多少有一点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这种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叫变异。这种变异的特性如果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它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把这种变异的特性加强并成为新个体所固有的特征。生物体不断地变异,不断地遗传,年长月久,周而复始,具有新特征的新个体也就不断地出现,使生物体不断地由简单变复杂,构成了生物体的系统演化。 地球上早期生命的形态与特性。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很简单,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它没有细胞核,我们叫它为原核生物。它是靠细胞表面直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料来维持生活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叫做异养。当时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缺乏氧气的,这种喜欢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中生活的叫做厌氧。因此最早的原核生物是异养厌氧的。它的形态最初是圆球形,后来变成椭圆形、弧形、江米条状的杆形进而变成螺旋状以及细长的丝状,等等。从形态变化的发展方向来看是增加身体与外界接触的表面积和增大自身的体积。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细菌和蓝藻都是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的发生与发展,加速了地球上氧气含量的增加,从20多亿年前开始,不仅水中氧气含量已经很多,而且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也已经不少。细胞核的出现,是生物界演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原核植物经过15亿多年的演变,原来均匀分散在它的细胞里面的核物质相对地集中以后,外面包裹了一层膜,这层膜叫做核膜。细胞的核膜把膜内

种子处理和包衣

种子处理和包衣 摘要:种子加工(seed processing),即对采收的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干燥、消毒、脱毛或包衣等处理,是提高和保证种子质量的主要措施。清选是从采收的种子中去除未熟、空瘪、受损种子及杂物的过程。种子必须干燥,达到安全贮藏的含水分标准,才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活力和种用价值。种子消毒和包衣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杀死病原生物,提高种子抗逆性和改善播种质量。脱毛是指种子表面脱毛和对伞形花科植物的果实(如胡萝卜的双悬果)除去其表面刺毛的加工工艺。脱毛后便于保存、包衣和播种。 关键词:种子处理种子包衣种子水分种衣剂 正文: 种子包衣的意义 种子包衣技术可根据所用材料性质(固体或液体)的不同,分为种子丸化技术(pelletting)和种子包膜技术(film coating)。种子丸化技术是用特制的丸化材料通过机械处理包裹在种子表面,并加工成外表光滑,颗粒增大,形状似“药丸”的丸(粒)化种子(或称种子丸)(图版3)。种子包膜技术是将种子与特制的种衣剂按一定“药种比”充分搅拌混合,使每粒种子表面涂上一层均匀的药膜(不增加体积),形成包衣种子(或称包膜种子)。种子包衣技术与传统的种子处理技术相比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点: (一)确保苗全、苗齐、苗壮 种衣剂和丸化材料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等经特殊加工工艺制成,故能有效防控作物苗期的病虫害及缺素证。 (二)省种省药,降低生产成本 包衣处理的种子必须经过精选加工,籽粒饱满,种子的商品品质和播种品质好,有利于精量播种,因此可降低用种量3%左右。同是,由于包衣种子周围形成一个“小药库”,药效持续期长,可减少30%的用药量。也减少了工序,节省了劳动时间。投入产出比一般为1:10~1:80。 (三)利于保护环境 种衣剂和丸化材料随种子隐蔽于地下,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天敌的杀伤。而一般用粉剂拌种,易脱落,费药,对人畜不安全,药效不好;而浸种(闷种)不是良种标准化的措施,只是播前对种子带菌消毒的植保措施,且浸种式闷种需要立即播种,而不能贮藏,因而不能作为种子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措施。(四)利于种子市场管理 种子包衣上联精选,下接包装,是提高种子“三率”的重要环节。种子经过精选、包衣等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商品形象,再经过标牌包装,有利于粮、种的区分,有利于识别真假和打假防劣,便于种子市场的净化和管理。 另外,对于籽粒小且不规则的种子,经丸化处理后,可使种子体积增大,形状、大小均匀一致,有利于机械化播种。

微生物生理学论文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 摘要:L-色氨酸是人体和动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在人体内不能自然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它以游离态或结合态存在于生物体中,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在食品、饲料和医疗等诸多行业应用广泛。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近年来,随着代谢工程在色氨酸菌种选育中的成功运用,微生物发酵法逐渐成为主要的色氨酸生产方法。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色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包括生物合成色氨酸的代谢调控机制以及途径改造的措施和效果,此外,还探讨了L-色氨酸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L-色氨酸;代谢工程;微生物发酵法 1 L-色氨酸的理化性质〔1~3〕 L-色氨酸学名为B-吲哚基丙氨酸,英文名L-Tryptophan,化学名L-B-(3-吲哚基)-A-丙氨酸,别名L-胰化蛋白氨基酸,化学式C11H12O2N2,相对分子量204.23。L-色氨酸属于中性芳香族氨基酸,呈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L-色氨酸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氯仿中不溶,在甲酸中易溶,在氢氧化钠试液或稀盐酸中溶解,在酸液和碱液中较为稳定,但在存在其他氨基酸或糖类物质时则易分解。L-色氨酸有3种光学异构体,长时间光照易变色。L-色氨酸在水中加热产生少量吲哚,在与氢氧化钠或硫酸铜共热时则产生多量吲哚。 图1-1 L-Trp的分子结构 Fig.1-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L-TRP

2 L-色氨酸的用途 L-色氨酸在生物体内不能自然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是动物和一些真菌生命活动中的必须氨基酸。L-色氨酸在蛋白质中含量很低,平均含量约1%或更少[4]。L-色氨酸能调节蛋白质的合成、调节免疫及消化功能[5]、增加5-羟色胺代谢作用以及增强认知能力[6]等,因此在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L-色氨酸的这些营养和药用价值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饲料和食品等行业。 3 L-色氨酸的合成方法 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由于存在工艺复杂、产品成分复杂等原因,已逐渐被淘汰。而转化法( 酶转化法和微生物转化法) 虽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仍然存在原料昂贵、低转化率等问题。以葡萄糖等廉价原料来生产色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是最早开发的色氨酸生产方式,但这种方法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无法实现工业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单一依靠传统的化学或物理诱变方式选育色氨酸生产菌株; 但是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存在极其复杂的调控机制,仅通过诱变方式无法根除其所有的代谢调控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无法获得优良的菌株用于 L-色氨酸生产。近年来,随着 DNA 重组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代谢工程育种方式的兴起,研究者逐渐选育出一批高产的色氨酸生产菌株,大幅提高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色氨酸的效率,使其成为工业上主要的色氨酸生产方法〔7〕。本文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4 L-色氨酸的微生物合成机制 4.1 微生物合成L-色氨酸的代谢途径 目前用于生产 L-Trp 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枯草杆菌、酵母等菌种。各种微生物的 L-Trp 合成机制略有差异,以大肠杆菌为例,L-Trp 合成代谢包括中心代谢途径、芳香族氨基酸共同途径和L-Trp 分支途径三个部分[8]。中心代谢途径指以葡萄糖为起始物经磷酸戊糖(HMP)途径的赤藓糖-4-磷酸(E4P)和糖酵解(EMP)途径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二者缩合形成 3-脱氧-α-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DAHP)的过程;共同途径指从 DAHP 开始,经莽草酸(SHIK)、到达分支酸(CHA)的过程;余下的从 CHA 至 L-Trp 部分,则称为 L-Trp 分支途径(图1-2)。目前关于 L-Trp 的代谢工

浅谈赤霉素与绿色革命

浅谈赤霉素与“绿色革命” 上世纪中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而作物育种中遇到的“高产和倒伏的矛盾”制约着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以Nonnan Borlaug博士为代表的育种家,把来自小麦品种“Norin l0”的半矮秆基因册RHT运用到小麦育种中,培育了一系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品种。与此同时,中国台湾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育种家,利用起源于我国的水稻农家品种“Dee-geo-woo-gen”携带的半矮秆基因SD1,育成了一系列高产抗倒伏的水稻品种。 植株高度大大降低的小麦、水稻半矮秆新品种,因表现出抗倒伏能力强、产量潜力大和对化肥反应敏感等显著特点,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使得世界粮食总产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当时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对粮食安全带来的严峻危机,这一历程即为众所周知的“绿色革命”。Nonnan Borlaug 博士因此而荣获诺贝尔奖。40多年后,借助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发现原来是植物激素“赤霉素”的巨大生物学效应带来了造福全人类的“绿色革命”。i 到今天,人们已经在维管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分离和鉴定出130多种赤霉酸,分为自由态和结合态两种,统称赤霉素。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命名为GA1,GA2……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赤霉素都对种子植物有生物活性,其中活性最好的是GA3,稀释至生理浓度的GA3能够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在一些物种比如水稻和拟南芥中,赤霉素还能够诱导成花,参与花器官和果实种子的发育。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D1是控制水稻赤霉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而小麦“绿色革命”基因Rht1则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元件DELLA蛋白基因。 综上所述,赤霉素在“绿色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如下: 一、赤霉素引发了第一次“绿色革命”。 二、由赤霉素引发的“绿色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并引发了人们对植物激素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赤霉素从生理水平上,在水稻苗期杂种优势的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随着赤霉素种类被越来越多地发现,科学家们开始从它的生物合成以及合成途径,更加深入地研究赤霉素的其他方面的绿色优质的作用。随即掀起了一场,植物激素的研究热潮。 四、继引发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赤霉素之后,发现其它激素在调控农作物产量方面也具有重大贡献,这为新的绿色革命提供了可行的新思路。 五、赤霉素被开发出很多新型绿色环保高科技产品,如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一些经济作物生长、发芽、开花、结果,防止器官脱落和打破休眠等。 总结研究赤霉素合成及其调控机理,对进一步应用赤霉素改良作物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且,我国激素研究方向应该围绕植物激素作用机理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最迫切的重大需求,了解激素控制农作物产量及质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加速推进“第二次绿色革命进程”。 i 植物激素的二次“绿色革命”,科学时报

微生物论文

微生物学发展史 关键词:微生物史前应用发现了解生理学前景在这大千世界,有着难以统计的生物生活在我们周围,其中数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最多,但是由于其形态微小,长时间以来一直无法对其有所深刻了解;虽然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但是更多的只是处在浅显的了解和一些基本的应用;一直到17世纪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人们才真正的开始进入到微生物的世界,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 微生物从应用到发现再到了解,人们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之间跨度达8000多年;而在这悠久的发展史中根据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微生物的史前时期;这个时期主要从远古时期的人们开始应用微生物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这段时间最明显的表现是,人们只是依据长时间的实验了解某一些微生物的习性从而达到服务人类的目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第二、微生物的认识时期;时间从此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到19世纪中期,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逐步了解微生物,但更多的是处于微生物的形态方面和基本生活习性。第三、微生物的深入了解时期;该时期从19世纪中期一直到现在或之后更久,此时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生理学上面。 第一阶段 人类应用微生物的历史相当久远有8000多年。在这个时期,实际上人们在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微生物作用的经验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创造财富,减少和消灭病害。民间早已广泛应用的酿酒、制醋、发面、腌制酸菜泡菜、盐渍、蜜饯等等。 我国人民在距今8000年至4500年间,就发明了制曲酿酒工艺,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知道制酱制醋,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有白僵蚕治病的记载。公元六世纪的《左传》中,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在10世纪的《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古埃及人也早已掌握制作面包和配制果酒技术。尽管这些还没有上升为微生物学理论,但都是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可放大160~260倍)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后,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过了不久,意大利植物学家米凯利也用简单的显微镜观察了真菌的形态。 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38年,德国动物学家埃伦贝格在《纤毛虫是真正的有机体》一书中,把纤毛虫纲分为22科,其中包括3个细菌的科(他将细菌看作动物),并且创用细菌一词。1854年,德国植物学家科恩发现杆状细菌的芽孢,他将细菌归属于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