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安全结构的秘密 爱唯欧整车拆解
雪佛兰爱唯欧全车电路图 11.3.3.7 行李厢-车辆后部部件视图

11.3.3.7 行李厢/车辆后部部件视图行李厢左侧部件(两厢车)图标(1) E8S 行李厢门控灯行李厢部件(三厢车)图标(1) E8S 行李厢门控灯举升门内部部件(两厢车)图标(1) M45 后窗刮水器电机(2) M30 举升门锁闩行李厢盖内部部件(三厢车)图标(1) M40 行李厢盖锁闩车辆后部部件(两厢车)图标(1) E18 后窗除雾器格栅(2) T4M 收音机天线(3) E6 中央高位制动灯(4) E5AB 右侧尾灯/制动灯(5) E4RR 右后转向信号灯(6) E5B 右侧倒车灯(7) B78H 右外部后物体传感器(UD7)(8) E7R 右侧牌照灯(9) S46B 举升门解锁开关(10) E7L 左侧牌照灯(11) B78F 右中部后物体传感器(UD7)(12) B78E 左中部后物体传感器(UD7)(13) B78G 左外部后物体传感器(UD7)(14) E5A 左侧倒车灯(15) E4LR 左后转向信号灯(16) E5AA 左侧尾灯/制动灯车辆后部部件(三厢车)图标(1) E5AA 左侧尾灯/制动灯(2) T4M 收音机天线(3) E18 后窗除雾器格栅(4) E5AB 右侧尾灯/制动灯(5) E4RR 右后转向信号灯(6) E5B 右侧倒车灯(7) B78H 右外部后物体传感器(UD7)(8) E7R 右侧牌照灯(9) S58A 车外行李厢盖解锁开关(10) E7L 左侧牌照灯(11) B78F 右中部后物体传感器(UD7)(12) B78E 左中部后物体传感器(UD7)(13) B78G 左外部后物体传感器(UD7)(14) E5A 左侧倒车灯(15) E4LR 左后转向信号灯。
2012雪佛兰爱唯欧维修手册11.3.3.1 主要电气部件列表

LDE
发动机舱右侧, 进气管内 乘客舱内,中央 控制台下,驻车 制动把手的基座 上 发动机舱内,自 动变速器总成内 部 乘客舱内,驾驶 员安全带锁扣总 成的一部分
发动机舱右侧 部件
B80
驻车制动开 关
—
中央控制台部 件
B80 驻车制动 器开关
B81B
驻车档位置 开关
MH9
—
—
B88D
驾驶员安全 带开关
• B52A 加热
型氧传感器 1 (LDE) B52B 加热型氧 传感器 2 (LCU) B52B 加热型氧 传感器 2 (LDE)
B52B
加热型氧传 感器 2
LCU
发动机舱内,发 动机前部,排气 管内,正好越过 催化转换器 发动机舱内,发 动机后,排气管 内 发动机舱前侧,
发动机右前部 件 (LCU)
发动机舱左侧 部件 发动机舱左侧 部件 仪表板下方部 件
B19C 制动助力 器真空开关 (MH9) B20 制动液液 位开关 B22 制动踏板 位置传感器
B20
—
B22
—
B23
凸轮轴位置 传感器
LCU
发动机左后部 件 (LCU)
B23 凸轮轴位 置传感器 (LCU)
B23E
凸轮轴位置 传感器 – 排气
—
E7L
舱背门
车辆后部部件 (两厢车)
E7L
牌照灯 – 左
折背门
车辆后部部件 (三厢车)
E7L 牌照灯 左
E7R
牌照灯 – 右
舱背门
车辆后部部件 (两厢车)
E7R 牌照灯 右
E7R
牌照灯 – 右
折背门
车辆后部部件 (三厢车)
E7R 牌照灯 右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雪佛兰爱唯欧车身结构件材料强度实测9》

如今好多网友在选车看车的时候,都喜欢按一按车门,或者A及CNAS资质,依据CNAS与美、英、德、日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达成的互认协议,公司出具的检验报告得到国际认可,具有国际公信力。
在此之前他们也为其他车企进行过包括Pa〔兆帕〕,而曲线到达最顶点才算是得到了材料的抗拉强度。
不过要想彻底征服它还得需要一番工夫,虽然此时的力已经不需要明显增加,但是持久仍是必须的。
最终伴随着一声巨响〔动静跟小时候看到街边大爷爆米花出炉的感觉差不多〕,让人揪心的一次试验终于圆满完成了。
毕竟是专业的测试机构,整整10个样件的测试及测量只用了短短2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通过电脑显示的数据以及技师们的赞不绝口我们也体会到了各材料的强度果然非常强悍。
不过在最终的测试报告没有出来之前,我们还不能妄下结论,而作为一家专业的材料测试机构,最终的测试结果还需要进行认真地审核之后才能为大家清晰呈现,让我们一同期待吧!●测试结果:强度超出预期等待了两天,测试报告终于到手了,本来我们是想和同级车型做一个比照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其他公布了国产A0级车型相应部位的钢材强度,所以对于我们所测试的这几处钢梁材料强度,只能和通用以往宣传的1250兆帕这一强度值相比照〔根据通用官方的信息,和、等车型一样,在乘员舱的主要支持部件如、车顶横梁、车门等均采用屈服强度为1250兆帕的高强度钢材〕,那么实际测试的强度到底是多少呢?还是一一看来吧。
前实验结果:屈服强度:样品一:1270兆帕/样品二:1260兆帕抗拉强度:样品一:1450兆帕/样品二:1440兆帕结果评价:与宣传数值相当在车头结构引入了专门为行人保护设计的,而前部主的作用是将碰撞能量引入到吸能盒和舱内的纵梁,并尽可能保持机舱的完整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前和事故中的车辆损失关系很大。
车门实验结果:屈服强度:样品一:1230兆帕/样品二:1250兆帕抗拉强度:样品一:1470兆帕/样品二:1480兆帕结果评价:与宣传数值相当车门的作用是主要是在车辆遭遇侧面碰撞时,防止车门被外来物体侵入,导致车门和内饰部件飞脱对乘员造成伤害〔此前有的网友认为车门可以保持车身侧面的形状,其实那是误解,保持车身侧面形状是侧围和B柱的任务〕。
雪佛兰爱唯欧全车电路图 安全气囊系统示意图

13.5.2.1 安全气囊系统示意图电源、搭铁、串行数据和指示灯正面安全气囊、传感器和预紧器侧碰撞传感器和安全气囊13.5.3.1 安全气囊系统标识视图下图为安全气囊系统标识视图,显示了车辆上所有可用的安全气囊系统部件的大概位置。
该图有助于确定特定维修程序所需的相应安全气囊系统的解除和启用,参见“安全气囊系统的解除和启用”。
图标(1) 中央正面碰撞传感器—位于发动机舱盖下车辆中央处(2) 前发动机舱盖支撑杆—位于前发动机舱盖下的一个气体减振装置,在乘客侧(3) 乘客仪表板安全气囊—位于仪表板下右侧顶部(4) 右侧车顶纵梁安全气囊—位于车顶内衬下,从乘客前挡风玻璃立柱延伸到乘客后窗立柱(5)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和诊断模块(SDM) —位于中心架下(6) 乘客感知系统(PPS) —位于乘客前排座椅上,在座椅底部装饰件下(7) 乘客安全带锚定器张紧器—位于乘客座椅的外侧(8) 右前侧碰撞传感器—门槛板下的B 柱处(9) 右侧车顶纵梁安全气囊充气模块—位于B 柱上车顶内衬后侧(10) 乘客座椅侧安全气囊—位于乘客座椅靠背上(11) 乘客安全带卷收器预紧器—位于车辆乘客侧中柱底部附近的装饰板下(12) 右后侧碰撞传感器—位于门槛下C 柱(13) 后舱盖支撑杆—位于乘客侧行李厢盖下的一个气体减振装置(14) 后舱盖支撑杆—位于驾驶员侧行李厢盖下的一个气体减振装置(15) 左后侧碰撞传感器—位于门槛下C 柱(16) 驾驶员安全带卷收器预紧器—位于车辆驾驶员侧中柱底部附近的装饰板下(17) 驾驶员座椅侧安全气囊—位于驾驶员座椅靠背上(18) 左侧车顶纵梁安全气囊充气模块—位于B 柱上车顶内衬后侧(19) 左前侧碰撞传感器—门槛板下的B 柱处(20) 驾驶员安全带锚定器张紧器—位于驾驶员座椅的外侧(21) 左车顶纵梁安全气囊—位于车顶内衬下,从驾驶员前挡风玻璃立柱延伸到驾驶员后窗立柱(22) 驾驶员方向盘安全气囊—位于方向盘上(23) 前舱盖支撑杆—位于驾驶员侧前舱盖下的一个气体减振装置(24) 车辆蓄电池—位于发动机舱盖下左侧。
这个可以有!6款车型防撞梁拆解调查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对车辆的了解程度也是逐渐深入,以前大家买车之前可能就看看价格、配置、油耗之类的表面内容,但现在这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有些挑剔的消费者,他们更加关注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发动机技术、车身结构以及此篇文章即将提及的防撞梁等。
而我们的防撞梁系列文章已经进行到第七期,今天又有6款车型的防撞梁将展示在大家眼前。
调查防撞梁的车型都是我们随机抽取的,什么车有条件拆就拆哪个,所以每次文章里也会出现不同级别的车型,希望大家理解。
我们的拆解更多的是一种展示,而不是对比什么,因为防撞梁与整个车身框架都有联系也无从比较,不过多多少少还是能看出厂商的一些态度问题。
爱唯欧采用了双防撞梁的结构,当然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在于上面的横梁,它拥有着防撞梁+可拆卸低速吸能盒的标准结构,很明显这是近几年新设计的车型。
下面的小横梁主要起到在碰撞中保护行人的作用,在碰撞瞬间尽量避免让腿部弯曲,从而减低受伤程度,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下,这不难理解。
主防撞梁采用滚压成型的B型结构,它的制作成本比D型或者单片的成本更高,同等情况下,B型结构的强度更高,在同级车里爱唯欧的设计还是比较严谨的。
行人保护横梁的结构同样很标准,当然了,在低速碰撞时对保护水箱和节约维修成本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总的看来,爱唯欧的前防撞梁设计得比较厚道且到位。
国内不乏有些小型车在防撞梁设计上比较马虎甚至为了节约成本而省略掉的现象存在,因此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也对家用车的后防撞梁特别关注,让我们一起拆开后杠来看看爱唯欧的表现。
有些同级车尾部的防撞梁其实是象征意义的,爱唯欧并没有这么做,长度比前面的还长,只是换成了片状的结构,不过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让人感觉很踏实。
其实这与之前预想的相似,因为这款车原本就比同级对手贵一些,做得厚道一点也是应该的。
我们又拆开了一辆两厢版的车型,发现它的后防撞梁与三厢版是完全一样的,在没有尾厢作为缓冲的两厢车上,防撞梁显然更加有必要。
10万公里车辆全面拆解车身底盘拆解篇

车辆在经过一段里程的行驶后,往往会出现与新车略有不同的驾驶感受,而之所以这样,最终还要归结于构成车辆的零部件。
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件事,把一辆在短期时间内行驶了10万公里的家用轿车进行了彻底的拆解,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
正因为是第一次制作这样的选题,在策划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难题,这些都可能导致拆解项目无法进行,比如拆解场地、用于拆解的车辆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等。
因此,最终决定与汽车厂商进行合作,经过较长时间的沟通,东风日产启辰接受了我们提出的方案。
● 为什么要选一辆行驶10万公里的车进行拆解?之所以要选定10万公里的里程,是因为一辆车当行驶超过10万公里后,一些毛病和问题就会逐渐显露出来,而这与车辆的品牌和价格关系不大,也就是说即使是上百万的高端品牌车辆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通过对一辆行驶10万公里的车辆进行拆解(拆解到最基本的零部件级别,比如一个螺栓或一个轴承),来告诉大家究竟哪些零部件会产生磨损,特别是底盘系统和动力总成系统,而这些磨损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非正常的,同时这些磨损与最终的车辆表现又会有哪些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告诉大家在日常用车的时候可以怎样减小这种不必要的磨损。
● 拆哪款车最初,我们对车辆的选择有几个基本要求:1、行驶里程在10万公里的基础上越长越好;2、车辆未做任何动力以及性能上的改装,全部是原厂设定;3、车辆未出过任何事故;4、车辆为原厂车漆;5、车辆按照规定在4S店进行正常的保养维护。
车辆未经过改装以及未出过事故,同时进行正常的保养维护这些条件,也尽可能地排除了一些干扰因素,只有这样,最终通过拆解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才更有代表性。
基于以上几点,(详情可点击)我们在论坛进行了车辆的征集,另外,在4S店你也可能看到车辆的征集信息。
通过筛选,最终锁定了一辆启辰D50。
● 一年跑了10万公里!我们选择的这辆启辰D50在1年多的时间里行驶里程超过10万公里,掐指一算,平均每天的行驶里程超过了300公里,通过问询车主才得知其中的缘由。
【图解】汽车构造拆解详细介绍

【图解】汽车构造拆解详细介绍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汽车拆分平面图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但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少一个点火系统。
1.冷却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和放水开关组成。
汽车发动机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即空气冷却和水冷却。
一般汽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却。
2.润滑系:发动机润滑系由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及油尺等组成。
3.燃油供给系:汽油机燃油系统包括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气滤清器等。
柴油机燃油系统包括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主要部件及柴油箱、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喷油提前器和高、低压油管等辅助装置。
4.启动系:起动机、蓄电池。
5.点火系:火花塞、高压线、高压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
6.曲柄连杆机构:连杆、曲轴、轴瓦、飞轮、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曲轴油封。
7.配气机构:汽缸盖、气门室盖罩凸轮轴、气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空气过滤器、消音器、三元催化增压器。
底盘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组成。
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的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五部分组成。
一.传动系: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
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主要是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桥等组成。
离合器:其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和换档等操作。
变速器:由变速器壳、变速器盖、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倒档轴、齿轮、轴承和操纵机构等机件构成,用于汽车变速和变输出扭矩。
这个可以有!6款车型防撞梁拆解调查.pdf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对车辆的了解程度也是逐渐深入,以前大家买车之前可能就看看价格、配置、油耗之类的表面内容,但现在这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有些挑剔的消费者,他们更加关注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发动机技术、车身结构以及此篇文章即将提及的防撞梁等。
而我们的防撞梁系列文章已经进行到第七期,今天又有6款车型的防撞梁将展示在大家眼前。
调查防撞梁的车型都是我们随机抽取的,什么车有条件拆就拆哪个,所以每次文章里也会出现不同级别的车型,希望大家理解。
我们的拆解更多的是一种展示,而不是对比什么,因为防撞梁与整个车身框架都有联系也无从比较,不过多多少少还是能看出厂商的一些态度问题。
防撞梁系列文章(点击查看)涉及车型第一期飞度、嘉年华、雨燕、雅力士、同悦、炫丽、Polo、晶锐第二期思域、骐达、悦动、卡罗拉SX4、福克斯、FRV、A3、速腾第三期锋范、307、世嘉、科鲁兹、F3、明锐、新宝来第四期F0、精灵、乐驰、QQ3、奔奔、北斗星第五期骊威、轩逸、翼神、荣威550、英朗景程、天籁、君威、C5、奇骏、普拉多第六期MG3、Polo、408、MG6、传祺、S6每次在防撞梁系列文章之前,我都会反复强调它的作用,防撞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低速碰撞下能够阻挡水箱或者车体等受伤,节约维修成本;第二是在偏置碰撞过程中会分散力量给另外纵梁,100%正面碰撞过程中它的作用几乎为零。
因此,防撞梁不是什么救命稻草,请大家正确认识它的作用,但是没有防撞梁也是不应该的,这明显是厂商在耍心眼,节约生产成本所致。
前段时间,我们专门为防撞梁相关的问题采访了长城汽车的安全工程师,安全专家详细讲解了防撞梁的作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回顾。
● 通用雪佛兰爱唯欧雪佛兰爱唯欧是小型车市场的新成员,时尚的外形得到了不少年轻朋友的钟爱,驾驶起来也是挺紧凑的一款小车,只是价格稍稍贵了些。
今天我们的侧重点不在这儿,而是拆开它的前后保险杠瞧瞧它的防撞梁到底怎么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确保小型车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安全保护是始终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道难题,由于受先天“体型”的限制,小型车往往需要在车身安全结构以及被动安全系统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辆车出厂后,车身表面有车身覆盖件,坐入车内,所能看到和摸到的则是内部装饰件,而夹在它们中间而且往往也是消费者很难看到的白车身则是一辆车的骨架,更形象的说,它就类似于支撑人体的骨骼。
车上的零部件都是或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白车身上,而且它的结构设计也决定了车辆在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我们就通过对爱唯欧这款小型车进行拆解,来看看车身结构以及相关零部件在设计上是如何保证乘员安全的。
●车身安全设计理念当层层剥去它的“皮肤”和“肉体”后,车身骨架便清晰的浮现在眼前。
其实对于小型车来说,由于车身相对较短,所以就需要车头和车尾的溃缩吸能区在碰撞后出现溃缩变形的同时也要保持有一定的刚性,也就是相对要“坚硬”一些,这样则不至于使得碰撞对乘员舱造成破坏。
当然,如果吸能区过于“坚硬”,那么碰撞时的能量最终则会转移到乘员身上,对其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如何平衡好“软”与“硬”的关系,往往是车身设计中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除此之外,如何在一点受到撞击后,将这种能量传递给整个车身,也就是分散可溃缩车身设计同样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溃缩区相对狭小的小型车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溃缩区用尽这种极端碰撞情况下,高强度的乘员舱则是对车内乘员的最后保障,对乘员舱的设计就是要足够“坚硬”以防止任何物体对乘员舱的侵入。
明白这两个道理后,我们就更容易理解车身的设计的缘由了。
●双前防撞梁同时具有行人保护设计两道车身纵梁从前防撞梁一直贯穿至车尾,这两根纵梁可谓是整个车身的“中流砥柱”,它一方面起到支承车身的作用,另外当车辆发生纵向碰撞时,用来分散撞击能量和抵御车身的变形。
爱唯欧的前防撞梁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与车身固定,方便快速更换。
在副车架上设计了一个可用于行人保护的防撞梁,它与主防撞梁处在同一垂直面上,在更深入的溃缩中,副车架可以将能量有效的传递给车身。
●发动机为下沉式设计故不建议安装发动机护板在防火墙的位置设计了一道加强梁,在极端碰撞下,它可以减小发动机等部件对乘员舱的侵入程度。
在碰撞发生时,爱唯欧的设计理念是让发动机下沉,这种设计也是为了减小对乘员舱的侵入,所以并不建议爱唯欧的车主去加装发动机下护板。
●双后防撞梁设计车尾处设计了内、外两道钢梁,外防撞梁用来抵御在低速碰撞中的撞击,高速碰撞中,当外侧防撞梁完全吸能变形后,内侧防撞梁可以进一步抵御车尾的变形,同时将撞击能量分散至两根主纵梁上。
●6道车底纵梁和2个“工字梁”确保乘员舱的绝对坚固乘员舱通常不作为溃缩吸能区,所以对它的设计要足够的坚固以确保车内乘员的安全,同时在几乎无溃缩区的侧面碰撞中,乘员舱的坚固程度往往也决定了车内乘员的生还希望。
在油箱区域有两道主纵梁,同时为了加强这一部位的强度,工程人员又设计了三道横梁来确保油箱在激烈碰撞中的安全。
●天窗并不影响车顶的强度在发生侧翻事故时,车自身的重量加上运动时产生的加速度,将很大程度的作用在车顶上,那么它的支承强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和A、B、C柱相关,同时与车顶的钢梁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有没有天窗对车顶的强度不构成任何影响,因为它并不用来承受事故中的撞击力。
●可溃缩式转向柱和刹车踏板现今很多车型都配备有可溃缩式转向柱和溃缩式刹车踏板,因为这两个部件直接与驾驶员接触,那么在事故中,也会对人造成最直接的伤害。
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虽然会有安全带对驾驶员进行约束,但巨大的惯性还是会导致驾驶员有一个向前冲的动作,这个动作会通过安全气囊传递到方向盘,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巨大的冲击力往往会对驾驶员的胸部造成巨大伤害。
如果转向柱可以发生溃缩,那么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一些冲击能量,从而减小对人造成的伤害。
溃缩式刹车踏板的设计初衷与溃缩式转向柱可谓如出一辙,在车辆碰撞的瞬间,会有一股强大的冲击力通过刹车踏板传递给驾驶员的右脚,而这股冲击力会随着车辆本身的行驶速度成几何倍数增长,人体的骨骼往往无法承担这种负荷,从而导致右脚严重受伤。
溃缩式刹车踏板则会在事故发生时发生弯折,即有效的将来自车头的冲击力释放以减小对驾驶员的伤害。
当然,这个设计具有单向性,你不用担心在正常行驶时,大力制动会将刹车踏板踩折。
●乘员约束系统车内的装饰覆盖件通常会使我们不清楚安全带或者儿童座椅接口是如何对乘员进行有效约束的,当去除这些装饰件后,可以看到这些约束系统通过高强度螺栓或者铆接的形式与车身固定在一起,在碰撞发生时,安全有效的约束系统将乘员牢牢的束缚在车辆内。
●谜一样的安吉星模块通用的安吉星系统集成了导航、人机交互、救援、防盗等功能,驾驶员通常只注意到后视镜上的安吉星按键,但是它的核心模块却并不为人所知。
在这次拆解中,我也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黑匣子”,如果将它盗走,车辆的定位查找等功能也就失去了作用。
当然它的位置是个不能说的秘密,不过你要是设计人员,出于最保险的考虑,会将它安装在车辆的什么地方呢?小结:高效分散可溃缩车身设计、高强度的乘员舱和完善的乘员约束系统组成了车辆被动安全系统的核心。
在明白了车身安全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后,车身上的这些梁以及一些辅助的加强部件的设计初衷也就不难理解。
虽然小型车在碰撞事故中有着先天性的劣势,但是通过结构上的优化以及高强度材料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之前我们对爱唯欧的车身结构进行了讲解(点击查看:车身安全结构的秘密爱唯欧整车拆解),通过结构上的优化以及高强度材料的应用,爱唯欧最大程度的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本文中我们来看看爱唯欧在静音工程以及座椅等方面有什么值得寻味的东西。
●静音工程对于一辆日常使用的代步车来说,车内的隔音和降噪是与车主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
其实,与车内静谧性直接相关的便是车身刚度,如果车身刚度不够,当车辆在不同路况行驶时,车身的钢架就会扭曲变形,在购车几年后便会发现自己的爱车会出现各种异响,这就是车身刚度不够带来的影响。
所以,一般厂家所说的NVH静音工程的工程难度丝毫不亚于车身安全结构的设计。
在之前爱唯欧车身材料强度一文中可以了解到,爱唯欧使用了“笼式车身”,在车身、底盘、副车架等部位采用加强件,增强底盘与车身的整体刚性(点击查看:雪佛兰爱唯欧车身结构件材料强度实测)。
爱唯欧的车身刚度还算到位,但这仅仅只是车内隔音的基础。
首先是隔音棉材料,爱唯欧在发动机盖内侧、座舱前围、地板、门柱内侧等都铺上了隔音棉,用来达到更好的密封性并过滤车内噪音与振动。
除了车内地毯外,工程师介绍1.4L 车型掀开地毯后还可以发现加装了一层地板隔音垫,这层隔音垫重达16公斤,材料的质感有种橡胶的感觉,遗憾的是在拆解的爱唯欧1.6L车型中并未发现这层地板隔音垫,而是采用一层玻璃纤维棉。
除了以上所说的地板隔音垫与发泡材料外,还可以看到爱唯欧钢架上的部件和线束基本上都采用了胶布包裹,并且设计了很多卡子,避免了在颠簸路面上发出异响。
在日常使用中,与乘客息息相关的座椅一般除了要装饰时才能发现里面的奥秘,至于安全带和气囊,更是鲜为人知。
下面,我们接着看爱唯欧座椅与安全气囊方面的秘密。
●爱唯欧配件供应商将爱唯欧拆解后可以看到日常见不到的配件,爱唯欧使用的配件几乎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
例如,座椅来自江森自控,玻璃升降机是博世,空调系统是德尔福,雨刮器总成来自法雷奥,安全气囊则来自奥托立夫(Autoliv)。
●解剖爱唯欧座椅不要以为座椅很简单,就是骨架+海绵的结构。
其实,座椅骨架结构的设计与安全性息息相关。
泛亚的工程师表示,爱唯欧座椅面料和骨架与国外版本车型一致,现场他们找来一个与爱唯欧同级别的车型座椅骨架做对比。
上图黑色的是爱唯欧的座椅骨架,银色的是同级别车的座椅骨架,从这张对比图中可以清晰看到两款产品直接区别,爱唯欧的座椅背部采用“板板式”结构,靠背处则是钢丝组织,而座椅底座则是“半盆式”结构,使用一体式冲压而成,有更强的刚性。
右侧的普通座椅则是以钢管焊接而成,结构是常见的“管板式”。
采用“板板式”骨架结构的座椅好处显而易见,非常结实、牢固。
然而在座椅骨架与底座的接触点上,爱唯欧的座椅用上了激光焊接,增加支点强度。
可别小看这样一个采用激光焊接的接触点,在发生严重撞击时,这个小小的支点承受座椅和驾驶员体重总和以及更大的重量,不牢固的座椅会产生移动变形的情况。
如果座椅发生位移,那么安全带和气囊的作用就被大大削弱了。
爱唯欧的座椅结构到椅套材料的选用与国外版本Aveo一致,并没有因为国产后成本问题而变更座椅的材质和用料。
织布椅套采用进口面料,防水性与坚韧的特质兼具。
在座椅骨架的几个关键部位采用蓝色关键点,这几个关键点使用翻边冲压螺纹,不容易脱落,碰撞后不易变形,对提升安全有不小的帮助。
爱唯欧侧安全气囊位于座椅外侧,所以在换装椅套要注意不要遮挡这个位置。
侧气囊的传感器则位于车辆B柱内侧下方,在感应到撞击后,侧气囊会引发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瞬间充气弹出。
与此同时,爱唯欧还采用二级预紧式安全带,除了常规的肩带预紧功能,还增加了腰带预紧功能。
在碰撞发生时,将乘客最迅速紧贴的固定在座椅上,避免了二次碰撞带来的伤害。
●编辑点评:通过对爱唯欧拆解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很多消费者购车时看不到的东西。
这些东西深深影响到车辆的安全舒适性,而且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是厂商最方便偷工减料的位置。
但爱唯欧并不是如此,我们能看到它在静音工程、座椅等方的努力。
在讲究控制制造成本的今天,爱唯欧显得比较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