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一、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区,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经过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七个省区,最终在山东半岛注入渤海湾。

二、黄河的特点1.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

2. 黄河的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约88亿立方米,但年内分配不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3. 黄河流经的地区地势平坦,河谷宽阔,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4. 黄河水质较差,常年携带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泥沙负荷最大的河流之一。

三、黄河的发展历程1. 古代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流域的人类开始农业生产,形成了许多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shan文化等。

2. 黄河内外移道:由于河水泛滥和决堤频繁,黄河自古以来的河道多次迁移,历史上共有六道主流,被称为“母亲河的泪水”。

3. 黄河治理: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中国历代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黄河治理工程,如太清河、黄河直道等,但治理效果有限。

4. 黄河改道:20世纪以来,为了解决黄河泛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黄河南北水转移工程,将一部分黄河水引入南方干旱地区,实现了黄河的改道。

四、黄河的地理环境与地貌1. 黄河的地理环境:黄河流经的地区属于中国的内陆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势逐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且盆地和山脉交错。

2. 黄河的地貌特征:黄河上游地区主要是高原峡谷地貌,中游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貌,下游地区则是平原地貌。

黄河的河道有时具有“宽阔蓄水段、侵蚀深谷段、堆积平原段”三段变化。

五、黄河的水资源与水系规划1. 黄河的水资源: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区之一,黄河年径流量丰富,但由于水文调控不当,水量利用效率较低。

2. 黄河的水系规划:为了保护黄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黄河的水系规划,包括黄河河道的整治和灾害预防、水量调控等措施。

长江黄河流域

长江黄河流域

.一、长江流域材料1 长江流域图见地图册P97及P177材料2 长江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

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及上海11个省区市。

流域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长江流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中国的七大流域中居首位,约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34%,另外,淡水面积、水运资源等均居全国之冠,并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按照水文、地貌特点,可以把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①上游段。

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

(青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②中游段。

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渐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尤其是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③下游段。

水深江宽,是我国著名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

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流域的自然背景(1)地形:(2)气候:(3)水文:(4)自然资源:2、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______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迅速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以 _武汉___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 _重庆___ 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工农业 ______ ,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4、三峡工程(1)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效益:________(首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5、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6、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治理措施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图见地图册P97及P178一、黄河流域的自然概况1.黄河流域西起 _______山,东临 ___海,南至___ 山脉,北抵 ____ 山脉,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

七年级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地理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中,黄河长江是必学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黄河长江知识点,进行系统的介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

一、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概述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它的发源地在青藏高原,全长约为5464公里。

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约6300公里,发源于川藏高原,流经中国的横跨11个省市。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路运输干线,也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二、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 黄河地理位置和特点:黄河位于中国的北部,流经黄土高原和平原区域。

它是中国最大的沙区,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农业区域。

黄河沿岸建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壶口瀑布、颐和园、皇家园林等。

2. 长江地理位置和特点:长江位于中国的南部,从川藏高原开始流动,并最终注入东海。

它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河之一。

长江沿岸建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和景点,如:三峡大坝、重庆辣子鸡、上海外滩等。

三、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1. 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水位波动大,水流湍急,蓄水能力弱。

在夏季,雨水充沛,河水增加,如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洪灾。

而在冬季,由于降水量较少,黄河的河段经常会出现断流的现象。

2. 长江的水文特征:长江水流湍急,流速快,水位波动较小。

由于长江沿岸山峦众多,在降雨季节,河水大量增多,但长江拥有非常强的蓄水能力和调节能力,因此不会发生严重的洪灾。

四、黄河长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1. 黄河的自然环境:黄河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河道淤积,河水污染严重。

这对母亲河的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长江的自然环境:长江的自然环境比黄河要好,拥有着许多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长江沿岸也存在着一些污染问题。

《黄河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

《黄河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

【授课题目】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授课班级】初一年级【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的核心知识及其教育价值核心知识:学会分析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方法以及人河之间的关系。

教育价值:在学习长江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河各段特征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核心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上游中游下游梯级开发。

修水库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加固大堤,修建分洪、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沟壑打坝淤地等。

关键是做蓄洪疏沙工程。

好水土保持工作。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科学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黄河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诗文、电影及有关的歌曲中,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加之有了学习长江的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对分析地理特征形成原因还有欠缺,在分析能力方面还需要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黄河水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长度、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理解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2.通过对黄河各段特征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能力及对某一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河段主要水文特征,说明黄河上中下游出现的问题、及其存1在的原因、危害,积极参与对黄河的治理,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治理黄河的措施。

3.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点】黄河各段水文特征,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教学难点】对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引导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2。

中国的河流-黄河

中国的河流-黄河

宁 夏 平 原
2、黄河的贡献
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我国
②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
三大灌溉农业区中的两个:宁夏平原和河套
平原就是引黄河水灌溉的。
③ 丰富水能:尤其是黄河的上游
龙羊峡: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
青铜峡水电站(宁夏境内)
三门峡水电站(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
(6)上、中、下游的划分及水文特征
河南旧孟津
上游
中 游
内蒙古河口镇
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
水量大(占全流域水量的70%以上) 水体清澈,含沙量小 多峡谷、水能丰富。
2018/7/31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0
黄河中游的水文特征
河口
黄河中流多。
2018/7/31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3、黄河的忧患
中、下游泥沙含量大—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根据位处黄河中游的陕县站统计,每年经过这里向下游输送的泥沙达 15.7亿 吨(最大的年份达39亿吨)。而泥沙经过黄河入海口进入渤海、黄海以至东海的 有11.5亿吨,其余4.2亿吨均在沿河沉积下来。(如果把这15.7亿吨泥沙筑成高宽 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一碗水,半碗沙
3、黄河的忧患
黄河泥沙含量高的原因: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面破碎,沟壑纵横, 自 然 谷坡陡峭 原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植 因 被稀疏 土质疏松(湿陷性强)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人 过度樵采 为 原 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 因 露天开矿及城市建设
植被破坏
小浪底水利枢纽
目的 调(diao)水调(tiao)沙
开闸放出的挟带着泥沙的黄河水,凭借巨大的冲力冲刷黄河下 游河床内淤积的大量泥沙,最后一起冲进渤海。达到利用小浪底水 资源获得对黄河冲沙减淤效果。

(完整版)黄河重点知识整理(1)

(完整版)黄河重点知识整理(1)

2。

3滔滔黄河一、河流概况: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省2、长度:5464公里,中国第二长河,不能说中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五长河3、注入海洋:渤海4、干流流经省市(9个):青海省(青)、甘肃省(干或陇)、四川省(川或蜀)、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或秦)、河南省(豫)、山东省(鲁)5、干流流经地形区(4个):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6、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7、上、中、下游划分: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8、黄河干流形状像汉字“几”字,其中“几”字形内有一个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那一部分属于内流区。

二、河流水文特征(一)上游:1、河段位置:源头到河口。

2、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3、特点:多峡谷,多支流,多水能,水量较大且清澈(二)中游:1、河段位置:河口到桃花峪2、流经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3、特点: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

从河口到潼关的黄河谷地被称作晋陕峡谷(位于陕西、山西交界处),壶口瀑布位于其中。

在中游,由于①众多支流汇入,②气候变得更为湿润一些,黄河流量增大,黄河含沙量也急剧上升。

(三)下游:1、河段位置:桃花峪到入海口2、流经主要地形区:华北平原三、河流开发利用: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 中游:三门峡、小浪底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P58阅读)位于河南省,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

主要功能是:防洪、防凌、减淤(放水冲沙,有淘沙的作用),兼顾供水、灌溉、发电。

四、存在问题及治理(一)断流(P57阅读材料)1、发生河段:下游2、断流原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流量小/上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少有支流汇入②人为因素:上游、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过多等3、防治措施:①统一调配(如:南水北调等);②推广节水农业(二)凌汛(P59活动三)1、发生河段:①刘家峡至包头段②开封至入海口段(读P55图和P9图,可得出可能发生凌汛的省份: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2、发生凌汛的条件:①有结冰期②有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3、危害:河水泛滥、河堤决口4、防治措施:破冰。

3.3黄河流域内部协作课件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3.3黄河流域内部协作课件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任务三】漫谈黄河流域未来的发展规划,探讨内部协作的必要性。
探究活动:
阅读教科书第102页“分析黄河小浪底 水库泄洪排沙的作用”,讨论:小浪底水库 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 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 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控 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小浪底水库 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
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
1 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来水减少、人为干扰

流 域
2 水生生物减少
环 境
水电资源开发集中河段对鱼类生存环境改变较大
问 题
3 水质污染
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 流入黄河的农药、化肥、工业废渣、垃圾等
【任务三】漫谈黄河流域未来的发展规划,探讨内部协作的必要性。
探究活动:
课程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 标准 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习 目标
1.结合示意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黄河流域的水 文、水系特征、资源与工业、农业区位条件。
2.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 资源的方式和内容及问题,进而能说明流域开 发过程中保护环境的意义。
黄河流域概况
01 河流水系特征
【任务二】调查探究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论证黄河 流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决策的关系。
探究活动:
结合教科书第99、100页内容,进行讨论: 1.目前,黄河流域资源主要有哪些开发方式? 2.这些资源开发方式与当地的环境保护会产生哪些 矛盾?

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要点影响因素气候气温降水植被覆盖率表层岩

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要点影响因素气候气温降水植被覆盖率表层岩
高考地理复习
河流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一、建立河流知识体系
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 7、 8 区,水量不大。黄河流域降水集中在___两月,汛期较 短 大 ___,黄河径流的年际变化___,最大流量和最小 流量相差一百多倍。此外,黄河还有凌汛的特殊水文现 象。黄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 中 沙主要来自__游,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分布着大面积深 低 ,地形 厚的黄土,又是主要的暴雨区,植被覆盖率____ 破碎,水土流失特别严重。黄河位于历年河流封冻线以 北,冬季结冰,冰期一般为40~50天
二、理清思路找出因果
(一)河流的水文特征 分析要点

影响因素
气候(气温、降水)
水量 汛期(水位季节变化) 水位的年变化 结冰期(凌汛) 含沙量 落差(水能)
植被覆盖率 表层岩性 地势相对高度、
注意河流补给类型对水量、水位的影响
例2、(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图中甲、乙两区域都 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对比两大半岛水系特征有何明显的异同点 相 同 点 : 流 程 短 流 域 面 积 小 不 同 点 : 河 流 流 向 不 同
,
二、理清思路找出因果
(二)河流的水系特征 分析要点 影响因素

支流多少 河网密度 流程长短 流域面积 河流流向
气候 地形地势特征
注意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
例4、读右图“我国东南部分 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
B
A
简要说明A河和B河的水系特征有何明显的差异(8分) ⑴A河流支流少,B河流支流多 ⑵A河流流域面积小,B河流流域面积大 ⑶A河流流程短,B河流流程长 ⑷干流流向不同,A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B河流 干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

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地处中纬度,处于大气环流西风带。

影响气候的大气团主要是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它们相互交绥,形成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流域内各区气候有明显差异,兰州以上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

上中游的大部和下游全部为半湿润带,上中游偏北的
带。


);
%,
12
(强
雨一般
生在840天
11.04万km2,降雨中心九治站总雨量313.2mm,仅有1天雨量达43.2mm,其余各天雨量均<25mm。

黄河中游降雨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而频繁,雨区面积较上游小,但大于50mm的暴雨面积则较上游大。

河口镇~三门峡区间次暴雨历时一般<24小时,日暴雨(>50mm)面积一般在1~2万km2,大的可达6~7万km2,1977.8.1木多才当(陕蒙交界)9小时雨量达1400mm(调查)创世界记录,其50mm雨区范围达2.4万km2;渭泾北洛河中下游常出现一些连阴雨天气,降雨历时5~10天或更长,日降雨强度较小(100mm左右);三花区间暴雨频繁、强度大,点暴雨300~500mm/日以上,
降雨历时一般2~3天,最大可达5~10天,暴雨区面积一般为2~3万km2,最大4万km2,如1982年7月底8月初的一场暴雨,历时5天,暴雨中心石蜗站7月29日最大24小时降雨量734.3mm,5日总雨量(7.29~8.2)在200mm以上的面积超过4.4万km2。

由于黄河面积大,各地暴雨天气条件不同,上中下游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多不同时发生,同属中游的河口镇~三门峡区间和三花区间的大暴雨也不同时发生。

2.四川九寨沟的美景与水文的关系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
108个
年5月8
特别
?成为
?厚
持续进行;流域内植被发育?土壤中富含CO2及腐殖酸?岩石中还含有可产生酸类物资的有机质和含硫矿物?这给地下水提供了较丰富CO2来源?使地下水具有了较强侵蚀能力。

九寨沟喀斯特溶蚀主要表现是发育有规模客观地下的岩溶通道。

例如:长海无地表出水口?日则沟、丹祖沟的下段呈于谷?均证明有地下的河存在。

通过水均衡观测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已证明?长海的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长海至原始森林、长海至'鹰爪的洞一带地下暗河补给到日则沟?使得日则沟成为九寨沟内水量充沛、海子最为集中风景的地段。

九寨沟的湖水五彩缤纷,主要是由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所致。

在红橙黄绿青蓝紫单色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变短。

由于九寨沟湖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透明度和洁净度极高,瑞利散射效应较为突出。

同时,由于湖水透明度高,湖底的灰白色钙华、黄绿色藻类对透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增加了湖水色彩的层次和变化。

另外,九寨沟的湖泊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切峡谷中,不同地段同一时间或同一地段不同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及入射量、湖水表面对光的反射状况和湖水的透明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而也造成了湖水色彩的更加变幻多姿。

3.
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

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km,宽3~5km,最窄处约2.8km。

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km,最宽处达74km。

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泄长江。

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

在我国长江流域,鄱阳湖是重要的通江湖泊之一,于长江进行着复杂的水文和水动力交互作用。

鄱阳湖流域内五河水系的来水量是影响鄱阳湖水位以及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长江的顶托和倒灌作用是次要的,五河对鄱阳湖作用较强的时期是1970s和1990s,其中1990s是五河水系对鄱阳湖作
用最强的时期,同时也是长江对鄱阳湖作用最弱的时期。

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

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