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胡萝卜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理

β-胡萝卜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理
β-胡萝卜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理

动物营养学报2018?30(8):2931 ̄2937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doi:10.3969/j.issn.1006 ̄267x.2018.08.008

β-胡萝卜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理

李一超1?2一贾炳玉1?2一高一民2?一宋利文2一胡红莲2

(1.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31)

摘一要:β-胡萝卜素是哺乳动物体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重要前体物?β-胡萝卜素及其代谢产物是组织代谢中的关键调节信号因子?因而在哺乳动物(包括人)机体中发挥了许多有益作用?本文概述了β-胡萝卜素对动物生产性能二免疫功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理?

关键词:β-胡萝卜素?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繁殖性能

中图分类号:S811.5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6 ̄267X(2018)08 ̄2931 ̄07收稿日期:2018-01-12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 ̄36)?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 草原英才 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作者简介:李一超(1990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E ̄mail:lichao806668945@126.com?通信作者:高一民?研究员?硕士生导师?E ̄mail:gmyh1588@126.com

一一β-胡萝卜素是人类饮食和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及其代谢产物是组织代谢中的关键调节信号因子?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中发挥了许多有益功能?尽管β-胡萝卜素被认为是维生素A的一种安全形式?但由于其高度受控的肠吸收机制?至少在特定情况下其有害作用是由于摄入量不当引起的?本文概述了β-胡萝卜素的代谢情况?明确区分了其可能对动物健康产生的有益或有害影响?从而为不同动物的β-胡萝卜素可摄入的适宜剂量提供理论依据?

1一β-胡萝卜素的结构和特性

一一自然界中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种类繁多?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二α-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是分子的一端或两端为线性或具有环状烃的非氧化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如玉米黄质二内消旋玉米黄质二虾青素和角黄素)是胡萝卜素的氧化衍生物[2]?在胡萝卜中发现了β-胡萝卜素?

同时发现了其3种异构体(α二β二γ)?其中β-胡萝

卜素活性最强?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3]?

一一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之间的联系是由VonEuler等[4]确立?并进一步证明结晶胡萝卜素具有维生素A活性?Moore[5]进一步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可在大鼠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根据类胡萝卜素本身是否具有维生素A前体作用?将其分为维生素A原和非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及其在酶切和非酶裂解后的代谢物(类维生素A)能产生维生素A?β-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维生素A前体[6]?β-胡萝卜素是含有40个碳原子二分子结构两端有15个共轭双键和2个β-紫罗兰酮环的短直链分子?这种结构特性使β-胡萝卜素本质上具有高疏水性和非极性?在动物体内?与非极性类胡萝卜素相比?极性类胡萝卜素似乎更容易被吸收[7]?总的来说?类胡萝卜素都具有高度疏水性特性?

2一β-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二转运二代谢和沉积

2.1一β-胡萝卜素在动物肠道内的吸收

一一β-胡萝卜素在消化道内的动力学参数大多来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82.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62J】JJPublicHealthandClinicalMedicineV olume6,Number2,May2010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翁幸鐾,糜祖煌 术专家论坛术 通讯作者:糜祖煌(1962一),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1982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现改为江苏 大学),研究员,任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所长;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常务编委,编辑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世界感染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审稿专 家,中华医学会微免学会支原体学组成员,亚洲支原体组织(AOM)理事;先后在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Ⅸ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感染杂志》 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论着,述评,专家论坛栏目文章共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个,省市基金项目多个;参编专着3部.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分子鉴定,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及菌株亲缘性分析等. 摘要:人体肠道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它们就像器官一样行使实质性功能. 一 旦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以及微生物群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并探讨了治疗方案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Q939.121文献标识码:A 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ndDiseasesWENGXing-beM1Zu—huang2(| Departmentof MedicalLaboratory,NingboNO.Hospital,Ningbo,31501~China,2Departme ntofBioinformatics,Wuxi CloneGen—TechInstitu把.Wuxi,214026.Chma1 Abstract:Themajorityof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reharmlessorevenbene ficialbyperforming functionsessentialforoursurviva1.Shiftsinthemicrobialspeciesthatresideino urintestineshavebeen associatedwi也alonglistofpathogenesis.Thereviewprovidedanoverviewontheformationof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功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011 21 11 103 112 收稿日期 /01041/4/0!!修回日期 /0114054/6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00678050029016' /0057805002900: /005780500;9001 /00678050109012' 通讯作者 电子信箱 < $%-<$)<=>,$?*@+(A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功能 霍!培!季!静 !王!罡!关春峰 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20003/ 摘要!详述了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 并从突破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上游瓶颈限制 类胡萝卜素代谢各分支途径的改造 提高植物细胞对类胡萝卜素物质积累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酶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研究现状 最后对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工程 中图分类号!B 51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 普遍存在于动物 高等植物 真菌 藻类和细菌中 不同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在植物中 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植物叶绿体以及许多花和果实的有色体中 其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发挥两个重要功能 即参与光吸收和防止前体细胞发生光氧化 1 同时 类胡萝卜素也是植物对外界刺激响应的信号分子前体物质 因此 在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具有促进光形态发生 参与非光化学抑制反应 脂质过氧 化反应及吸引传粉昆虫等作用 /42 近期研究还发现 类胡萝卜素可以参与传统植物激素 如脱落酸 和新型植物激素 如独角金内酯 的生物合成 ;4: 在动物细胞中 类胡萝卜素物质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但其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 只能从日常饮食中摄取 C 类胡萝卜素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 可以保护人类远离一系列的慢性病 是健康饮食中必须的 重要成分 3 其中 4胡萝卜素广泛的存在于各种橘黄 色水果及深绿色和黄色蔬菜中 如花椰菜 菠菜 甘蓝 胡萝卜 南瓜 番薯和西葫芦等 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 的重要前体物质 而维生素D 在人体正常生长和组织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维持人体视觉系统和免 疫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尤为重要 5 番茄红素是一种红色素 存在于许多水果和蔬菜中 如番石榴 西瓜 葡萄柚和番茄 可以作为单线态氧的有效猝灭剂 能消除羟自由基 在细胞中和脂类结合而有效抑制脂质的氧化 是非常好的食用抗氧化剂 对降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发病率起着重要作用 6 叶黄质和玉米黄质存在于绿色 某些黄色和橙色的水果和蔬菜中 如玉米 油桃 橘子 木瓜和南瓜等 是人体视网膜黄斑的主要构成成分 10 可以预防老年人群中由黄斑病变所引起的失明 11 正是由于类胡萝卜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密切 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价值 有关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基因的遗传操作调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主要对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及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酶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应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 类胡萝卜素是含;0个碳的类异戊烯聚合物 即四萜化合物 是含有5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四萜化合物 由两个二萜缩合而成 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两条合成途径 即甲羟戊酸途径 A *?&,(%&)* E F D 和/4"4甲基4G 4赤藻糖醇4;4磷酸 /4"4A *)#.,4G 4*H .)#H $)(,4;4I#(J I#&)* E K L 途径 7#&%等 1/ 综述了植物帖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并以图表形式清晰的给出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异戊烯二磷酸 $J (I*%)*%.

凝集素在生物分子分离提取中的应用

植物凝集素最早发现于1888年,Stillmark在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籽萃取物中发现了一种细胞凝集因子,它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它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 植物凝集素对真菌的抗生效应可能与它特异结合暴露于真菌细胞壁表面的糖复合物并导致真菌细胞壁及菌体结构形态改变有关,凝集素可与真菌表面的葡聚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多糖结合,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其细胞的正常代谢。 凝集素(Lectin)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凝集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肽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膜表面的碳脂化合物决定簇。一种凝集素具有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如刀豆素与α—D—吡喃糖基甘露糖(α—D—Mannopyranosy)结合;麦芽素与N—乙酰糖胺(N—acetyl glucosamine)结合;菜豆凝集素与N—乙酰乳糖胺结合(见本章表6—1)。因此,凝集素可以作为一种探针来研究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另一方面,凝集素具有多价结合能力,能与荧光素、生物素、酶、胶体金和铁蛋白等示踪物结合,从而在光镜与/或电镜水平显示其结合部位。 凝集素可为荧光素、酶和生物素等所标记,分别进行下列染色法: 直接法 标记物直接标记在凝集素上,使之直接与切片中的相应糖蛋白或糖脂相结合。 直接法的优点是简便,目前商品用的凝集素药盒已能购得。但灵敏性不够高。 间接法 将凝集素直接与切片中的相应糖基结合,而将标记物结合在抗凝集素 凝集素受体表达 抗体上 间接法较直接法和直接法敏感性高5~10倍或更多一些,但必须购买或自制抗凝集素抗体。

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C40H56)是类胡萝卜素之一,也是橘黄色脂溶性化合物,它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也是最稳定的天然色素。许多天然食物中例如:绿色蔬菜、甘薯、胡萝卜、菠菜、木瓜、芒果。..等,皆存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解毒作用,是维护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在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白内障及抗氧化上有显著的功能,并进而防止老化和衰老引起的多种退化性疾病。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其分子式为 C40H56,紫红或暗红色的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乙醚,易溶于氯仿苯和油。熔点176~180℃。在动物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的物质称为前维生素A(Provitamin A)。其代表性物质就是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分为α-、β-、γ-三种异构体。其中β—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效力也强。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和黄色蔬菜,水果中的天然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由4个异戊二烯双键首尾相连而成,属四萜类化合物,在分子的两端各有1 个β-紫萝酮环,中心断裂可产生2 个维生素A 分子,有多个双键且双键之间共轭。分子具有长的共轭双键生色团,因而具有光吸收的性质,使其显黄色。β-胡萝卜素主要有全反式,9-顺式,13-顺式及15-顺式4 种形式。β-胡萝卜素有20 余种异构体,不溶于水,微溶于植物油,在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烃中有中等溶解性,易溶于氯仿,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在光照和加热时发生氧化反应。 作用与功能 1、维持皮肤粘膜层的完整性,防止皮肤干燥,粗糙; 2、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 3、促进生长发育,有效促进健康及细胞发育,预防先天不足。促进骨骼及牙齿健康成长; 4、维护生殖功能; 5、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数据介绍,胡萝卜具有预防和抑制肺癌的作用。胡萝卜所含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成维生素A。每一个胡萝卜分子可以转化成2 个维生素A 分子。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研究进展综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9年 第4卷 第1期 Vol.4 No.1 1999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研究进展(综述) 韩雅珊 摘 要 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卡素广泛存在自然界中。作为维生素A的前体,可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可淬灭与清除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重要的是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能预防癌症和减缓癌症的发展,细胞缝间联结的理论支持了类胡萝卜素的具有这一效果的看法,但是根据人群调查也出现类胡萝卜素具有负结果的报道。本文就类胡萝卜素的营养功能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要综述。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免疫; 抗氧化剂; 癌症; 细胞缝间联结Advances of the Function of Beta-carotene and Carotenoid Han Yash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CAU)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β-carotene and carotenoids is reviewed. It is a common knowledge that β-carotene is the precursor of vitamin A. Besides this, it is known that β-carotene and carotenoids have th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mune system. They can incrcase both the activities and the numbers of T and B lymphocy and NK cell. The main effects of β-carotene and carotenoids are that they hav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can quench or scavenge the free radicals, reduce the damage of cell, cell membrane and its main genetic composition, e.g. nucleic acid, protein, lipid etc. Therefore β-carotene and cartenoids can prevent cancer, reduce cancer mortarity and morbidity. This positive function of carotenoid is supported by the hypothesis of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Though the contrary result was reported by epidemic investigation, it will be clear in the near future. Key words β-carotene; carotenoid; immune function; anlioxidant; cancer;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自然界中存在着600多种类胡萝卜素,而其中有50余种能形成维生素A。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家族中的一名成员,从理论上说,β-胡萝卜素可分裂形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而且人体中的β-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血浆之中,被认为是人体必需的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分子中重要的共同结构是有一个带有9个双键的异戊二烯的链,在其两端各有一个β-紫萝酮,此β-紫萝酮可能以异构型,取代型和开环型的形式存在,双键的数目可能表明其抗氧化的能力,因而Di Mascio[1]认为:在番茄红素中这种能力表现得最强。

安利纽崔莱天然类胡萝卜素胶囊

安利纽崔莱天然类胡萝卜素胶囊 眼睛是心灵之窗。如果眼睛蒙上了阴翳,那么世界就会变得灰暗。叶黄素及其异构体玉米黄质正是两种保护人类心灵之窗长明的重要营养成分。2009年3月,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北京市眼科学会主办的“叶黄素与眼睛健康”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公司作为赞助方为大会特邀叶黄素人体研究的先驱——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研究院副院长John Landrum博士,到会进行精彩演讲,为人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眼睛健康的重要作用。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眼睛的“天然墨镜” 对于白内障的研究显示:美国人群中受白内障影响的比率高达5.8%,每年新增35万个受到白内障困扰的病例;而中国患白内障的人数高达550万,占到人口总数的0.5%,而且每年新增病例为40万。550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假如能将这些人的发病时间推迟半年,就意味着为中国挽回大量的劳动生产力,而这些生产力足以兴建一座新的颐和园!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助降低眼病风险 叶黄素是眼睛视网膜和晶状体内不可缺少的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则是叶黄素的异构体,它们对维持眼睛健康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多中心联合眼疾病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的摄入量较高时,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病风险较低,而在各种类胡萝卜素中效果最突出的是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相比每天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仅为0.6毫克的人群,每天摄入量达到约6毫克的人群中该疾病的风险下降了接近60%。 膳食中摄入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为什么能降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风险呢?这与提高了血液和视网膜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浓度有着紧密联系。 这一系列试验表明:膳食中摄入充足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以提高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血液及视网膜中的浓度,从而降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风险。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刊登的另两项研究则表明,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也有助于降低白内障的风险。其中一项研究对3万多名美国男性医疗专业人士进行了为期8年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相比于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仅为1.3毫克/天的男性,摄入量达到6.9毫克/天的男性中白内障的风险降低了19%;另一项研究在5万多名护士中展开,经过12年的追踪监测,研究人员发现:相比摄入量仅为1.2毫克/天的部分女性,摄入量达到11.7毫克/天的部分女性,其白内障的风险降低了22%。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三重功效 为什么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保护眼睛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Landrum博士介绍道,这主要与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具有遮蔽蓝光、抗氧化、帮助释放热量等作用相关。 遮蔽蓝光 阳光中能量高的蓝光对视网膜的损伤作用最强,而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以吸收蓝光。当视网膜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些黄色色素的浓度较高时,蓝光难以穿过色素层,对后方的感光细胞造成损害。因此,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视网膜黄斑就像是眼睛的“天然墨镜”,可以保护后方的感光细胞免受伤害。

胡萝卜素的提取

β-胡萝卜素的提取分离研究

β-胡萝卜素的提取 摘要:β-胡萝卜素是安全的、无毒的天然色素,在生物食品等领域均有展应 用。β-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众多,工艺各有特点。简要介绍了溶剂提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柱色谱分离β-胡萝卜素,薄层色谱法检验分离效果的方法。学习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及其方法。掌握从胡萝卜中分离提纯β-胡萝卜素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色谱法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并鉴定之。 关键词:β-胡萝卜素提取分离 引言: 胡萝卜是传统蔬菜和食用天然胡萝卜素的重要来源。β-胡萝卜素是500多种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橘黄色脂溶性化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食用天然色素和营养强化剂,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氯仿。几乎不溶于丙二醇、甘油、酸和碱‘不溶于水。β-胡萝卜素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营养元素,具有解毒作用。是维护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在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白内障及抗氧化方面有显著的功能,可预防因老化引起的多种退化性疾病。另外,β-胡萝卜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是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蔬菜之一。本文以胡萝卜为原料,采用色谱分离的方法研究了胡萝卜素的提取。 正文 1.1胡萝卜中的成分每100克胡萝卜中,约含蛋白质0.6克,脂肪0.3克,糖7.6~8.3克,铁0.6毫克,维生素A(胡萝卜素)1.35~17.25毫克,维生素B1 0.02~0.04毫克,维生素B2 0.04~0.05毫克,维生素C12毫克,热量150.7千焦,另含果胶、淀粉、无机盐和多种氨基酸。各类品种中尤以深橘红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各种胡萝卜所含能量在79.5千焦~1339.8千焦之间。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1应用化学 摘要概述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 酶(phytoene desaturase, PD酶)抑制剂的结构-活性关系。简要介绍了进入商品化开发应用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品种以及它们的除草活性。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是极佳的除草剂作用靶标,经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后的植物最明显的症状是产生白化叶片【1】。植物产生白化叶片的首要原因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被抑制,其次是叶绿素生物合成被抑制,而且已合成的叶绿素还会遭到破坏。尽管经药剂处理后的植株仍能生长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不能产生绿色的光合组织,因此其生长不可能持续下去,随后生长停止,植物死亡【2】。由于此类除草剂以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为作用点,确保了动植物之间的选择毒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成为新型除草剂开发的热点。 1、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 类胡萝卜素在植物中的生物合成途径见图l:首先,异戊烯焦磷酸(IPP)在IPP异构酶作用下生成二甲基丙烯基二磷酸(DMAPP),然后DMAPP在拢儿基抛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酸(CGPS)作用下与三个IPP缩合,依次生成10碳的拢牛少L焦磷酸(GPP)、巧碳的法尼基焦磷酸(FPP〕即碳的橄儿基推牛儿基焦磷酸(GGPP)。2个GGPP在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作用下形成第一个40碳的、无色的举胡萝卜素一八氢番茄红素(Phytone)。Phytone再经过连续的脱氢反应、共扼双键延长,经八氢番茄红素脱氮酶(PDS)脱笨形成δ一类胡萝卜素,直至在δ一胡萝卜素脱氢酶(ZDS)作用下形成番茄红素(Lycopene)。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进一步合成代谢的分枝点,可被环化形成β一、ε一环两大类胡萝卜素分支。番茄红素分子的两个末端在番茄红素β一环化酶(LycB)作用下形成β一环,即为β一胡萝卜素;若只有其中一个末端在番茄红素ε一环化酶(LycE)作用下形成ε一环,即为δ一胡萝卜素;而若分子的两个末端分别被LycB及LycE作用形成β一环和ε一环,即为α一胡萝卜素[3][4]。α一、β一胡萝卜素还可形成结构更为复杂的叶黄素等[5]。 类胡萝卜素是含 40 个碳的类异戊烯聚合物,即四萜化合物,是含有 8 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四萜化合物,由两个二萜缩合而成。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两条合成途径,即甲羟戊酸途径( mevalonate,MVA)和2-C-甲基-D-赤藻糖醇-4-磷酸( 2-C-methyl-D-erythritol-4-phosphate,MEP) 途径。Zhan 等【6】综述了植物帖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并以图表形式清晰的给出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异戊烯二磷酸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2018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单选题】(B)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2 【单选题】通过(B)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A)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4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对)

【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错) 1.2 霍乱与破伤风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3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A)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4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错)5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错) 1.3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C)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3 【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B)是其原发地。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 【判断题】 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对) 5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错) 1.4 黑死病 1 【单选题】通过(A)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开题报告】胡萝卜中提取β-胡萝卜素的优选工艺研究

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胡萝卜中提取β-胡萝卜素的优选工艺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β-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植物、藻类和真菌中。其稀溶液呈橙黄色至黄色。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 ,也称维生素A 原。由于人体内不能合成β-胡萝卜素 ,所以必须从外界摄人。传统上β- 胡罗卜素就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强化剂 ,主要用作色素和营养强化剂。近些年来 ,随着各方面的需要和进展 , β-胡萝卜素的提取和制备以及在保健和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天然β-胡萝卜素的应用及市场主要应用领域作为食品添加剂,β-胡罗卜素主要起色素和营养强化剂的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委员会一致推荐并认定β-胡萝卜素是类营养色素。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给以批准使用,我国也将其列入了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除了用于维生素缺乏症和光敏感患者的治疗外,在医学上,关于β-胡萝卜素在机体内的生理活性与防治疾病的机理,人们也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与探索。现在倾向于认为β-胡萝卜素是极好的抗氧化剂,在人体内能起到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因而使得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并起到预防癌变、防止肿瘤转移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多吃富含β-胡萝卜素蔬菜、水果的人血清内的β-胡萝卜素高于平均水平,可降低肺癌、胃癌、食道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天然β-胡萝卜素还对结肠癌、口肠癌、口腔溃疡、皮肤病等有很好的疗效。美国已于年将天然胡萝卜素编人“美国药典”。 这已为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美国癌症学会确认目前的市场概况根据胡萝卜素的功能和作用,目前一般将β-胡萝卜素产品的市场划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食品、化妆品的天然色素产品。加有β-胡萝卜素的食品色泽金灿诱人,又加上它所具有的营养作用,国内外许多食品商都在考虑向各种食品中添加β-胡萝卜素。在口红、胭脂等化妆品中添加β-胡萝卜素,色泽丰满自然,又能保护皮肤,目前已有胡萝卜素护肤品市售。随着化学合成色素的限制使用和我国食品饮料、化妆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作为食品、化妆品的添加剂,β-胡萝卜素有着广泛的市场。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不为人知地“居住”着许多微生物。在人体内,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0%可以被培养和研究。绝大多数的“人体房客”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还不被理解。 1、基本概念及综述 1.1 肠道微生物的定义:是一类生长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在已发现的生态系统中细胞密度最高的系统之一。该系统中积聚着大量的微生物,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 人类肠道微生物:即生长在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 1.2 肠道微生物的类别: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正常菌群,第二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为外籍菌群。 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约为1014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1.3 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小肠微生物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的微生物结构之间。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1012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活性及保护作用

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活性及保护作用 威廉?斯塔尔,赫尔穆特·瑟斯 2004年9月1日接收,2004年12月8日修订,2004年12月16日确定, 2004年12月28日可在线 摘要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存在于大多数水果和蔬菜的天然脂溶性色素。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饮食使多种疾病的风险较低。本文研究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防御基本机制。与β-胡萝卜素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有关干预研究的数据已经提出质疑的概念。然而,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类胡萝卜素是抗氧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氧化损伤被认为是影响皮肤和眼睛的几种疾病的生物化学路径,而类胡萝卜素可以保护光暴露的组织。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视网膜的主要类胡萝卜素,被认为是作为光防护剂,预防视网膜变性。独特的分布,定位和高水平的类胡萝卜素在黄斑以及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成为防御的恰当选择。β-胡萝卜素作为预防晒伤的保护剂,同时已被证明其单独或与其他类胡萝卜素和抗氧化剂维生素组合均有效。保护作用在番茄红素含量丰富的饮食中也可体现。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预防;疾病;信号;抗氧化剂 1.简介 充足的营养是一个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的关键因素。水果和蔬菜的消费量(每天五份“五天”)提出了维持最佳健康的食品,特别是有色食品。从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一致显示,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和几种疾病如心血管病,眼科发病率,胃肠道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之间呈负相关[ 1 ]。目前已有假设不同的水果和蔬菜的膳食成分中,所谓的二次植物成分在疾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这些植物化学物质,使植物具有明亮颜色。在各种天然色素中,类胡萝卜素是由一个混合了[3], [4] 和[5],并且有600多种不同结构的重要化合物组成。 2.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属四萜类化合物,合成于植物和其他的光合生物,以及一些非光合细菌,酵母菌,霉菌。大多数的类胡萝卜素是由一个中央的碳链的交替的单键和双键,并进行不同的循环或非循环的末端基团构成的。其主要的生化功能是由共轭双键的扩展系统承担,他们同时也是颜色的来源[ 6 ]。选定了类胡萝卜素在叶绿体光系统的组成,并且在防止对光氧化损伤植物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许多水果和鲜花的黄色,橙色和红色,是由含有类胡萝卜素且通常缺乏叶绿素的有色体引起的。大量存在于植物包括叶片的一些叶绿素掩盖了类胡萝卜素的绿色部分。许多动物中也有类胡萝卜素的存在,是鸟类,昆虫,鱼和甲壳动物重要的着色剂。然而,动物和人类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更新并且取决于膳食供应。根据其

糖生物学作业-植物凝集素概述

植物凝集素概述 摘要:植物凝集素是来源于植物的一类能凝集细胞和沉淀单糖或多糖复合物的非免疫来源的非酶蛋白质。植物凝集素具有细胞凝集、抗病毒、抗真菌及诱导细胞凋亡或自噬等多种能力,因此在生命科学、医学及农业方面均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物凝集素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凝集素的定义,植物凝集素的结构特性、分类、分离纯化、功能及其应用。 1凝集素的发现及定义 目前已经发现了近 1 000 种植物凝集素,并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它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豆科植物凝集素有600多种。植物中,不仅种子中存在凝集素,根、茎、叶、皮、果汁中也发现有凝集素。1888年Herman和Sti11mark首次在蓖麻萃取物中发现了凝集素,它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Renkonnen 发现它们对血细胞凝集时具有选择性。随着对红细胞凝集反应中血型特异性认识程度的逐渐深入, Watkin 和Morgan 建立了人类ABO 血型系统凝集反应中严格的糖特异性结合理论。Go1dstein 给出了凝集素的第一个较确切的定义:凝集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能凝集细胞、多糖或糖复合物的非源于免疫反应的糖蛋白。现在研究表明,它还能够特异性识别并可逆结合复杂糖复合物中的糖链,而不改变所结合糖基的共价键结构。 另外,1980 年,Nature 杂志发表了5 位凝集素研究方面著名科学家的联名信,提出了当时较有权威性的凝集素定义:凝集素是指非免疫来源的糖结合蛋白或糖蛋白,并应有使细胞凝集或糖复合物沉淀的能力。此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凝集素是蛋白质或糖蛋白;(2)凝集素必须有专一的与糖基结合的特性,但是排除了免疫来源的针对糖基的抗体;(3)因为规定了能使细胞凝集或是糖复合物沉淀的特性,所以凝集素分子必须具有两个或更多糖结合位点,这样把一些虽有糖结合能力但是糖结合位点仅有一个的酶、转运蛋白、激素、毒素等排除在外。 2植物凝集素的结构特性 目前已经获得纯化的凝集素中,阐明氨基酸序列的并不多,多数是对甘露糖(或葡萄糖)专一的凝集素。从已分离的凝集素看,分子量变化范围约为10 kDa~100 kDa ,亚基数目为2~4 个。关于亚基产生的分子机制,有三种解释:(1)不同亚基是不同基因编码的产物;(2)不同亚基由统一基因编码,但经翻译过程形成分子量相同或不同的肽链;(3)翻译后不同程度的修饰导致。 现己知道,凝集素与糖的结合是通过其分子中肽链的活性部位,即专一结合糖的区域实现的,与凝集素分子中共价结合的糖无关。凝集素至少应该具有2 个与糖结合的位点,而且结合是可逆的。它有以共价键相连接的蛋白质和糖2 个部分。其中前者占较大的比例,一般是几个单糖构成寡糖链,再以2种方式与蛋白质肽链相连,分别构成N-连接糖蛋白和O-连接糖蛋白。现已知的糖肽连接键主要有三种:(1)血清型糖蛋白,亦称天冬酰胺2连接或N-连接的糖蛋白;(2)粘蛋白型糖蛋白,糖链与肽链由Ga1NAcα1-Ser/ Thr 连接;(3)真菌中的Man-Thr 连接。凝集素不仅可以识别不同的单糖而且也可以特异结合不同的寡糖。此外,凝集素2糖互作也较好地解释了细胞识别系统的机制。基于细胞表面含有大量的凝集素和糖复合物,使细胞以凝集素为桥梁进行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凝集素除了有与糖结合的位点外,还可以与其它生物大分子几丁质、糖脂和多糖等结合。 凝集素一般为二聚体或四聚体结构,其分子由一个或多个亚基组成,每一个亚基有一个与糖分子特异结合的专一点。豆科植物凝集素至少有一个非催化结构域,并可逆地结合到特异单糖或寡糖上。结构域的数量由凝集素的复合体数目来决定。二体或多体凝集素可以形成多种结构的蛋白糖复合体。单体凝集素不能形成这种复合结构(Ron 等,1992)。通过豆科植物凝集素晶

胡萝卜的7大功效与4大禁忌

胡萝卜的7大功效与4大禁忌 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胡萝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胡萝卜汁还可以祛斑美白。除此之外,胡萝卜还有什么样的功效呢?下面就赶紧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胡萝卜早餐饼 1、益肝明目 胡萝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这种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相当于2个分子的维生素A,进入机体后,在肝脏及小肠粘膜内经过酶的作用,其中50%变成维生素A,有补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疗夜盲症。 2、利膈宽肠 胡萝卜含有植物纤维,吸水性强,在肠道中体积容易膨胀,是肠道中的“充盈物质”,可加强肠道的蠕动,从而利膈宽肠,通便防癌。

胡萝卜炒金针菇 3、健脾除疳 维生素A是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有助于细胞增殖与生长,是机体生长的要素,对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4、增强免疫功能 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轼能,在预防上皮细胞癌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胡萝卜中的木质素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制,间接消灭癌细胞。

清炒胡萝卜杏鲍菇 5、降糖降脂 胡萝卜还含有降糖物质,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懈皮素、山标酚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还有降压,强心作用,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6、改善贫血 胡萝卜素既有造血功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血液,从而改善贫血或冷血症,同时含有丰富的钾。 7、促进骨骼增长 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是骨骼正常发育的必需物质,有利于细胞的生殖与增长。

蕃茄葫萝卜羹 四大禁忌 1.胡萝卜、辣椒不宜一起生吃胡萝卜除含大量胡萝卜素外,还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而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所以胡萝卜不宜与辣椒一起生吃,否则会降低辣椒的营养价值。但维生素C分解酶不耐热,50℃时就能被破坏,所以熟吃时不必担心。 2.胡萝卜怕酸炒时勿放醋胡萝卜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吃胡萝卜最好油炒或与肉同炖。胡萝卜素怕酸,吃胡萝卜切忌放醋。 3.胡萝卜、白萝卜不要一起食用虽然胡萝卜、白萝卜对人体都有很多好处,二者一起食用却会让两者营养降低。 4.白萝卜因含有多种酶、芥子油、木质素、干扰素诱生剂等,表现出良好的助消化、抗癌、抗病毒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产生干扰素等功效。但上述物质均不耐热,在70℃的高温下便被破坏。而胡萝卜则恰恰相反,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生吃时,70%以上的胡萝卜素不能被吸收,用食用油将其炒熟后食用,方能提高胡萝卜素的吸收利用率。另外,胡萝卜中因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二者混吃时,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

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可见分光光度法

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4330 规格:50T/48S 产品简介: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是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的总称,普遍存在于动物、高等植物、真菌、藻类的黄色、橙红色或红色的色素之中。类胡萝卜素是体内维生素A的前体,同时还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癌、减轻心血管疾病及着色剂等作用。 植物的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各种黄色质体或有色质体内;如黄叶,黄色花卉,黄色和红色的果实和黄色块根等组织,样本通过溶剂萃取,分离提取类胡萝卜素,在440±10nm处有特殊吸收峰。 大部分高等植物和藻类微生物的叶绿体内也含有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叶绿素a 和叶绿素b既吸收红光又可吸收蓝紫光。所以针对含叶绿体的组织,为排除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根据经验公式先计算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再进一步得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针对不含叶绿素的组织可以直接根据类胡萝卜素的经验消光系数进行计算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1mL玻璃比色皿、天平、可调式移液枪、研钵/匀浆器、10mL离心管/试管、蒸馏水和丙酮。 产品内容: 提取液:自备,80%丙酮,即将丙酮:蒸馏水(V:V)=4:1混合待用。 试剂一:粉剂×1瓶,4℃保存。 操作步骤: 一、样本制备: 1、新鲜植物叶片(去掉中脉)或其他组织用蒸馏水洗干净,然后吸干表面水分,称取约0.1g,剪碎放入研钵或匀浆器中。 2、加入1mL蒸馏水,少量试剂一(约10mg),在黑暗或弱光条件下充分研磨,转入10mL离心管或

凝集素生物学功能及应用_综述_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28(4):445~447 Journal of A nhui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凝集素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综述)α 赵寅生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39) 摘 要: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具有糖结合专一性,是可促使细胞凝集的蛋白质。凝集素对糖的特异结合性决定了它在动植物体内具有一些重要而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凝集素在生物养殖、生物工程、生 理活动调控、疾病防治等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凝集素;生物学功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Q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2197(2001)0420445203 凝集素具有糖结合专一性,因此可与生物体内大量功能各异的糖复合物结合,形成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在动物和植物体内,凝集素又有一些不同的功能。凝集素的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为其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以下就其部分功能和应用做一个简要评述。 1 植物凝集素的生物学功能 111 防卫作用 凝集素在植物保护上起着重要作用。植物凝集素可识别并结合入侵者的糖结构域,从而干扰该入侵者对植物产生的可能影响。许多植物凝集素可结合到诸如Glc、M an或Gal的单糖上,尤其对植物中不常见外来的寡糖具有更高的亲和性。例如:结合几丁质植物凝集素识别真菌细胞壁及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另外,许多凝集素在较大pH值范围内稳定、抗热、抗动物及昆虫蛋白酶等等。有些凝集素甚至是完全稳定的蛋白质,如从刺荨麻茎中分离出的凝集素在三氯乙酸中保持稳定,沸煮也不会失活。因此,植物凝集素是植物防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1,2]。 11111 对真菌的作用 凝集素可与真菌表面的葡聚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多糖结合,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其细胞的正常代谢。体外研究表明W GA抑制孢子发芽及T richod er m av irid e菌丝生长,具有抗真菌性。棉花抗病品种种仁凝集素粗提物对棉枯萎病菌(F usarlum ox y sp orum f1sp1vasinf eclum)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86141%~93175%,根部提取液抑制效果为86157%~89106%[1]。 11112 对植物病源细菌和植物病毒的作用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凝集素不能进入细菌细胞质,因此不能改变细胞膜结构或渗透细胞膜扰乱侵入微生物的正常细胞间进程。但凝集素可通过选择性识别对细菌产生作用。如马铃薯凝集素(一种胞壁蛋白)能使P seud o m onas solanacea rum的无毒株系固定在胞壁上。毒性株系不能被凝集素识别,避免被吸附到胞壁上,因而能够在植物体上繁殖、扩展。在土壤中,种子迅速释放凝集素,阻止细菌向萌发种子的趋化性运动,由此可以避免潜在有害细菌对种子根的侵染。植物病毒不含聚糖,没有凝集素的作用位点,因此植物凝集素对植物病毒无抑制作用。但有杀虫活性的凝集素可能会阻止或减少虫传播病毒病害的传播。现在,有研究表明,许多单子叶植物中结合甘露糖的凝集素对人类及动物反转录病毒(包括H I 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 11113 对昆虫的作用 植食性昆虫消化道表皮膜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因而在肠的内表皮上有凝集素潜在的结合位点。当凝集素随食物进入昆虫肠道后,就可结合到这些糖蛋白的受体上,阻碍昆虫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昆虫。花生凝集素的剂量每增加011%,豇豆象鼻虫的发育延缓0149d(花生凝集素与桑橙凝集素都对N2乙酰半乳糖胺 半乳糖有专化性)。W GA的剂量每增加011%,豇豆象鼻虫的发育延缓147d,同时死亡率增加2179%(W GA与马铃薯凝集素、曼陀罗种子凝集素都对N2乙酰葡糖胺有专化性)[1]。 11114 对高等动物捕食者的作用 同昆虫一样,高等动物消化道上布满了细胞膜糖蛋白及高度糖基化的粘蛋白,这就成了植物凝集素的无数作用位点,保护植物免受食草动物侵食。如,动物食用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或生豆后会引起急性恶心伴有呕吐和腹泻,以至于动物宁肯挨饿也不食用含PHA饲料[1,2]。 α收稿日期:2001207226 作者简介:赵寅生(1980-),女。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转自中科院救星益生菌小组编辑 文章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时间:2015-12-09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不可否认的现实却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家,特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逐步变化及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各种慢性病更是呈井喷趋势。虽然人们常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吃的东西比以前营养丰富了,国人的健康水平却并没有明显改善,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 号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大家不禁要问: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产生的真正原因 又是什么?真正健康的身体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但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有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总数约10的14次方、1000-2000 余种、重量约为1-2 公斤 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 万,约为人类 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 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我们利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高脂肪的饮食可以导致有益的双歧杆菌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物质合成与代谢功能外,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维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