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艺术论文
版画的毕业论文

版画的毕业论文版画的毕业论文版画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刻划、雕刻或蚀刻的方式将图像转移到印刷媒介上。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对于我来说,版画是我毕业论文的主题,因为我深深地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首先,我将研究版画的历史和发展。
版画起源于中国,最早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
随后,它传播到日本和欧洲,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
我将深入研究这些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版画作品,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版画作品,我希望能够揭示出版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和演变。
其次,我将探讨版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版画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互相借鉴、影响和启发。
我将研究版画作品中的绘画元素,如线条、色彩和构图,以及它们与绘画作品的异同。
同时,我还将探讨版画与雕塑之间的联系,如版画作品中的浮雕效果和雕塑作品中的细节刻画。
通过这些研究,我希望能够揭示出版画在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第三,我将研究版画的技术和材料。
版画的制作过程需要熟练的技巧和专业的工具。
我将深入了解版画的各种技术,如木刻、铜版和丝网印刷等。
同时,我还将研究版画所使用的材料,如木板、金属板和油墨等。
通过对版画技术和材料的研究,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版画作品的制作过程和艺术效果。
最后,我将分析版画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版画作品通常通过图像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我将选取一些经典的版画作品,分析它们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同时,我还将研究版画作品在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版画作品的主题和意义的研究,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将通过对版画的历史、发展、技术和意义的研究,探讨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我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版画,并为未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版画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简洁而有力的图像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版画现状与思考论文

版画现状与思考论文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步成熟,版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在国内外艺术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出现,如作品缺乏原创性、产业链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解决。
首先,版画现状中存在着作品缺乏原创性的问题。
在当下,随着艺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版画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往往采用现成的艺术元素或者模仿多种风格,导致作品缺乏独特性和个性化。
对此,我们应该强调创新和个性,鼓励艺术家在创作中探索自己的风格和独特性,提高作品的原创性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倡导更富创意性的版画创作。
其次,版画现状中产业链不完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版画艺术作品面临着诸多生产和销售环节上的困难,例如制作工序繁琐,一些小工作室无法满足市场大规模生产需求;销售方面,一些艺术家缺乏维护自己作品版权的意识,导致他人的侵权行为。
对此,我们需要完善版画制作工艺和流程,建立更完善的产业链,建议版画艺术家掌握基本的版画制作技巧,提高自己的作品生产效率和质量;而在销售环节上,我们应该提倡版权意识,加强维权保护,并利用现代网络科技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增加艺术家的影响力和收益。
最后,版画现状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宣传推广不足。
尽管版画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拥护和认可,但是在大众中的地位较低,观众对于版画缺乏较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对此,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组织展览、推送新闻和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版画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了解版画艺术的价值。
综上所述,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改变,版画作品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有必要完善版画产业生态系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改进生产方式、加强版权保护、扩大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让版画艺术得以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浅谈版画的表现语言艺术论文

浅谈版画的表现语言艺术论文浅谈版画的表现语言艺术论文摘要:在版画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是画家的思想以及其艺术观念,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观念就决定着用什么样的版画表现语言去作特定的艺术追求,并最终将决定作品的成败及作品内涵的深度,所以在版画创作中重视和强化版画的表现语言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版画语言艺术观念作品内涵版画因其版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直截了当的表现过程,通过对不同媒材的刻制处理,去寻求特殊的艺术效果。
因为无论媒材是石、木或金属,在经过刻制之后大都体现出很强的力度,最后所形成的画面效果往往都具有表现主义倾向,而表现主义是最主要的艺术手法。
谈到表现语言就首先要明确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是表现语言;二是版画表现语言。
所谓表现语言就是表现手法,是画家表现个人情感和实现创作目的的手法。
而版画的表现语言则首先是使用个性化的版画语言去表现画家的艺术观念和思想情感,其次是通过对版画材料的选择以及版画技法的个性化制作,呈现出独具特性的版画符号。
这两者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使版画外在表现形式产生内在本质的艺术升华。
因此一幅优秀版画作品的产生,不仅需要画家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厚的思想内涵,更需要画家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版画表现语言,这在版画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
我国版画虽有上千年的历史(图1),但真正的版画艺术创作始于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
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木刻,深受20世纪初以欧洲柯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一批世界著名版画家创作形式的影响。
虽然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他们在作品中表达的不仅是个人主观的情感,而是基于民主和人道的思想,对终日劳作而生活贫困的劳动人民群众寄予的深深同情。
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着更多人的命运和痛苦,这在动荡的一战后的欧洲社会特别是德国表现的尤为突出,所以具有撼人的感染力(图2)。
它们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
尤其是欧洲表现主义的版画作品,在版画表现语言上所作出的突破和所取得的成就,都大大加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造就了世界性的影响。
论版画艺术与艺术理念

论版画艺术与艺术理念在艺术的广袤天地中,版画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它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同时,版画艺术所蕴含的艺术理念,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世界、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版画艺术,简单来说,是通过制版和印刷的方式来创作图像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包括木刻、铜版、石版、丝网版等多种类型。
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制版和印刷技巧,从而赋予作品不同的质感和效果。
木刻版画,是最为古老和传统的版画形式之一。
艺术家使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出图案,然后通过油墨印刷在纸上。
木刻版画的线条简洁有力,黑白对比鲜明,往往能够展现出强烈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铜版版画则需要在铜版上通过腐蚀、刻线等方式制作图案。
它能够表现出极为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层次,给人以精致而优雅的感觉。
石版版画则利用石板的亲油疏水特性进行创作,其画面效果柔和而富有韵味。
丝网版画则借助丝网的网孔进行印刷,色彩鲜艳,表现力丰富,适用于现代艺术的多样表达。
这些不同的版画类型,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段和表现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情感需求,选择最适合的版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然而,版画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形式的展现,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艺术理念。
首先,版画艺术强调“复数性”。
这意味着一幅版画作品可以通过印刷制作出多个相同的版本。
这种复数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艺术中“独一无二”的观念,使艺术作品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被更多人所欣赏。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印刷出来的作品都是完全相同的,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油墨的多少、压力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每一张作品都会有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其次,版画艺术注重“间接性”。
艺术家不是直接在纸上进行创作,而是通过制版这一中间环节来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
这种间接性使得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规划,也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小学版画实践活动论文

摘要:版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小学版画实践活动为例,探讨了版画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了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效果以及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版画;实践活动;综合素养一、引言版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版画教育逐渐走进小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小学版画实践活动为例,分析版画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版画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1.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版画艺术培训,提高教师对版画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购置了必要的版画材料,如木板、刻刀、油墨、纸张等。
2. 实践阶段(1)选题与构思: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创作。
如: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
(2)版画制作:教师讲解版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画稿设计、版面制作、刻制、印刷等。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与评价: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邀请家长、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3. 总结阶段教师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的版画教学提供参考。
三、版画实践活动效果分析1. 提高审美情趣:版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 锻炼动手能力:版画制作过程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3. 激发创新思维:版画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尝试和改进,培养了创新思维。
4. 提升综合素养:版画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版画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浅谈中国版画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中国版画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论⽂相关推荐浅谈中国版画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论⽂(通⽤11篇) ⽆论在学习或是⼯作中,⼤家都接触过论⽂吧,论⽂可以推⼴经验,交流认识。
你知道论⽂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编整理的浅谈中国版画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论⽂,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中国版画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论⽂篇1 前⾔ 我国的版画是在上千年的历史⽂化中孕育产⽣的,它是中国古代劳动⼈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的⾮物质⽂化遗产之⼀,对我们所有的中华⼉⼥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使版画与时代的融合在新的环境下传承与创新是⾮常有必要的⼀件事情。
中国版画的概念及历史 1.中国版画的概念 虽然⾝为中国⼈,但是⼤多数⼈未必会知道版画是什么。
所谓的版画⼀般是指刻在⽊头、铜等材质上的⼀种画,当然,除了⽤⼑刻以外还有⼀种叫做套⾊漏印。
通过刻画然后上⾊,这样的画不仅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且还带着⽊头特有的淡淡清⾹,⽆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嗅觉或触觉上都能给⼈⼀种普通美术作品⽆法传达的舒适。
2.中国版画的历史发展 中国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汉朝,在后来的唐朝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版画得到了进⼀步的发展,⼑法锋利,在内容上与当时的普通绘画作品同步,倾向于⼭⽔画,寄情于景;明清时期的版画可谓达到了中国古代版画的顶峰,版画艺术家分成了不同的流派,各种内容的版画欣欣向荣,特别是⼩说的插图、刻本等尤为繁荣。
到了中国近代,版画的发展常常是复制前⼈的作品,在时代的推动中,虽然现代对于版画的发展有了些许创新,但仍然未能爬出传统版画的困囿,因此对版画的传承与创新迫在眉睫。
传承与创新中国版画的措施 传承与创新中国版画需要我们每个中国⼈的努⼒更是每⼀个中华⼉⼥的义务。
那么选择正确的传承⽅式尤为重要,如何创新也需严谨对待。
⾸先我们应该做好版画的基础教育。
现在的学⽣⼤都接触不到版画这门艺术,因此,我们可以加强版画的基础教育,也就是说可以在⼩学⾥开展版画教育的课程,传授⼀些版画的基础知识给学⽣,让他们对版画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开展版画的实际绘画,让学⽣亲⼿体验绘制版画的过程,对版画有个更深的了解的同时体验动⼿的乐趣。
版画毕业论文

版画毕业论文版画是中国传统美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印刷术。
在我国印刷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版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当代艺术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版画的定义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印刷术。
在古代印刷术发展的过程中,木版画是一种主要的印刷方式。
它的特点是使用木板雕刻制作印刷版,然后使用墨汁涂抹在版面上,再将纸张覆盖在上面,用力压制使墨汁转移到纸张上,最后实现印刷的效果。
这种制作方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因此在古代广泛应用于书籍、绘画等领域。
而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版画也在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
它通过线条、形状和颜色的组织与变化,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理念。
与绘画相比,版画更注重形式的凝练和线条的锐利,通过反复的雕刻与印刷,使得形象更加饱满,具有一种特殊的质感和神秘感。
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和调整,通过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艺术感觉的把握,才能完成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
同时,版画也具有艺术传播和社会扩散的功能。
由于版画的制作相对简单,复制和传播也相对容易,使得艺术作品可以迅速传播到更广阔的社会范围。
这对于传播艺术作品和宣扬社会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版画还在艺术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版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科技的进步,数字印刷和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出现,使得版画的制作过程更加简单快捷,但也导致了版画技术的失去和艺术品质的降低。
同时,版画市场的泛滥和商业化也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劣质作品,影响了版画的价值和地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并保护版画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努力提高版画的艺术品质和市场认可度。
综上所述,版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艺术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关版画的论文

有关版画的论文【摘要】中国是版画故乡,流传世界各国经七百年。
版画返乡之时面目大进,不再单单是黑白木刻,不再是“黑糊糊”一片。
铜版、石版、木版、丝网、数码、套色,花样之多,令炎黄子孙目接不暇。
伴随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版画在创作中也有了许多新的方式和新的元素融入其中,让版画有很大的突破。
【关键词】版画;设计;黑白木刻一、版画的过去版画作为一种古老的画种,有着辉煌的历史。
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当代,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版画的平,凹、凸、漏、印痕、印版、复数性等是区别于其他画种所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版画家在创作时,除了考虑绘画的基本因素以外,更要考虑手工印刷和技术技巧等精湛性表达,这类制作上的范畴,使得很多画者创作时注重技术,迷恋技巧、制作工艺,而轻视或不重视作品的精神内涵,意境和内在情感的表达,作品中只体现精湛的制作技术,使得技术和内容不能完美统一,这是令人遗憾的。
创作者应将版画本体语言以最具感染力的形式充分发挥出来,恰如其分地表达艺术家对所处时代、社会、文化的审视和思考,创作出具有精神内涵,文化力量的作品。
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
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中国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先生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二、版画的不同毛笔是国画家作画的工具,鬃笔刮刀是油画家作画的工具,而版画家用以在纸上着色着墨的就是那块印版。
版画家们使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在印版上,或层层落笔,或反复用刀,或使用种种材料作不同的处理。
想要完成一块印版,须苦干数日数月以至经年。
画家制版便是在薄薄的一块印版上积聚能量,拓印好比能量释放,颇有有厚积薄发的味道。
黑白木刻是中国现当代版画的主要表现版种,很多与版画接触不多的人对版画的认识常以黑白木刻为由,实际随着倡导三版,许多前辈的不懈努力和竭尽一生的建设推广、铜版、石版和丝网版的进步远比黑白木版大的多,并且伴随着手段的丰富,版画的审美趋向更为多元丰富了,早已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画艺术论文-版画艺术的生活化
摘要:通过一些画廊机构的拍卖和艺术家作品的题材来观察版画的生活化过程和发展前景。
也就是版画越来越能被大众接受以及喜欢的一个过程。
无论是从画廊拍卖行来看,还是从版画艺术家的创作形式来看,版画艺术的生活化过程已是必然。
虽然版画至今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上还是处于边缘化状态,同时这种进程也许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通过市场宣传和艺术家的努力,我国的版画艺术界也会和国际市场接轨并成为一颗新星。
关键词:生活化版画艺术艺术家拍卖行创作形式
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版画早在1000多年前就作为一门重要的画种占据画坛一席之地。
但是对于版画艺术,我想大多数人在概念或者形式上都是一种空白。
然而随着艺术市场越来越红火,版画与人们见面机会与日俱增,也使之慢慢开始进入人们的脑海。
甚至在市场上还出现了许多专家级的收藏家都加入了版画艺术生活化的道路中。
艺术家们也受这种潮流的冲击,在版画作品的创作方面,也纷纷采取多种手段来迎合市场和大众的需要。
我想对于版画,对于美术,对于艺术这都代表了一种进步,一种艺术和生活的自然融合。
下面我想通过两个重要方面来论述这种生活化的体现。
一个是从客观方面来看这种进程,即通过版画在市场中的行情来窥其全貌。
版画最早源于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然后通过路上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在欧洲生根发芽,演变。
在欧洲迅速的成长起来,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后又由鲁迅先生带回了版画艺术创作历史上的辉煌,版画艺术当时风靡全国。
虽然在现在的市场上,版画好像并没有出现他该有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生活化
的过程。
因为生活化就是这么一个静悄悄的过程,可能你不注意,它就已经沿着这条路走着。
就这样,许许多多为版画向人民大众铺路的组织的画展纷纷亮相。
上海苏河艺术于2008年6月15日推出的“版画生活馆”。
主办方希望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要引领艺术生活化的潮流,为人们搭建一个“可拥有”的艺术品平台。
从人们的消费需求着眼,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也就是说这给了人们一个了解版画的机会,才会产生购买的机会。
【3】
上海的北京版画制作机构百雅轩在2008年7月在上海“800号”举办了一个名家版画的联展,主题为“版画盛典:为奥运喝彩——中国著名艺术家丝网版画巡展”。
【3】
广州嘉德宣称要长期致力于中国原创版画的推广,他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中国原创版画。
【3】
这些机构纷纷开始用自己的力量使版画更好的进入人们的视野,更进入人们的生活,有些拍卖行的专家还表示版画艺术作品前景无量。
因为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版画形式——复制版画。
复制版画使版画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理解、认可。
即使会被同行所歧视,但是对于一种大融合过程来说,他又成了一种推动力量。
复制版画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将某些名家名作以版画的印制手段再现,大部分其实都可以做到和真的一模一样。
这种版画印制手段的出现并且受很多非专业人士的推崇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因为复制版画确实在艺术品市场上有用很多的粉丝。
有些看重原创版画的版画家也许会反对我这种观点,但是这样做确实适应版画艺术生活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只要在拍卖的同时多做些有关版画详情的宣传工作,我想版画这
个概念就会离人们大众越来越近,那么对于今后的原创版画的发展和进步无疑
就是一种推动了。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从主观意识来表现的,即画家的主流意识观以及题材构
思的生活化。
随着艺术理念和形式爆炸的今天,无论媒体银屏,还是公交广告无不为艺术生活化创造平台。
又加上潮流的冲击使艺术多元化和商业化。
使我们更喜欢生活,享受生活。
所以艺术家们让自己的艺术作品更好的反映生活,也就是反映自己真正存在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艺术最高境界的完美展现。
但是也有某些追求个性的艺术家们认为生活化会让自己世俗化。
你的作品能被大家接受,
你的为人能被大家认可,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每个健康的人都会有的心态和期望。
因为我们所要创作出来的作品本来也是要人人共享的,至于那些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作品无疑也是生活化最理想的作品。
所以我推崇更容易和大众的生活有联系的作品。
大多数版画艺术家门也都及时出动,在近来的版画创作上不断追求,无论是从形式表现上还是从思想表现上,都在试图同大众拉近距离。
比如现在的新型版画——PMMA版、综合版画、丝网版画、吹塑版画都是为了能将艺术家所要表现的题材发挥到理想状态。
这些新开发出来的版画形式远远比木刻,铜版,石版更容易让大众接受,也更容易走进生活。
PMMA版画结束了版画不方便表现之说,也很可能会代替铜版画的世界地位,材料轻便也是一个更容易被接受的方面。
综合版画开创了版画的新材料时代。
它打破了版画的材料限制,更打破了版种限制,可以利用任何所需的材料以任何形式来表现和制作。
丝网版画逐步完善了复制版画和逼真版画的市场需求。
吹塑版画使版画打破了
工作室的限制,可以再家里自由完成,材料和印制方法更容易学习,更容易普及。
我想通过这些途径都给版画爱好者一个更贴近版画,学习版画,收藏版画的机会。
使版画生活化有了更大的空间,也使人们能把版画“带进”自己的生活中去。
另外这些年来,版画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也更时尚了。
不再是曾经的那套刀法和技法、颜色和色调了。
我想通过我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论述,版画艺术的生活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已经有了些许眉目吧!这不仅仅是版画界的一种返璞归真
的现象,也是艺术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一种趋势。
我们设计和创作出的作品,能够让大众接受,受到大家喜爱,难道还有谁会来固执的抗拒这种“化”的过程么?
最后,艺术源自生活,服务于大众永远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