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沉淀池(高效沉淀池).

合集下载

高效沉淀池和高密度沉淀池的区别

高效沉淀池和高密度沉淀池的区别

高效沉淀池和高密度沉淀池的区别
1高效沉淀池(高密度)工作原理
原水投加混凝剂,在混合池内,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保证一定的速度梯度,使混
凝剂与原水快速混合。

高效沉淀池分为絮凝与沉淀两个部分,在絮凝池,投加絮凝剂,池内的涡轮搅拌机可
实现多倍循环率的搅拌,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剪切,重新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

沉淀池由隔板分为预沉区及斜管沉淀区,在预沉区中,易于沉淀的絮体快速沉降,未
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最终高质量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
收集排出。

2高效沉淀池(高密度)与传统高效沉淀池的比较
与传统高效沉淀池比较,高效沉淀池技术优势如下:
1、表面负荷高:利用污泥循环及斜管沉淀,大大高于传统高效沉淀池。

2、污泥浓度高:高效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含固率高,不需再设置污泥浓缩池。

3、出水水质好:高效沉淀池因其独特的工艺设计,由于形成的絮体较大,所以更能拦截胶体物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出水更有保障。

3高效沉淀池工艺的关键之处—污泥循环和排泥
污泥循环:部分污泥从沉淀池回流至絮凝池中心反应筒内,通过精确控制污泥循环率
来维持反应筒内均匀絮凝所需的较高污泥浓度,污泥循环率通常为5-10%。

排泥:刮泥机的两个刮臂,带有钢犁和垂直支柱,在刮泥机持续刮除污泥的同时,也
能起到浓缩污泥,提高含固率的作用。

4高效沉淀池(高密度)的四大特点
1、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显著;
2、处理水质优、社会效益好;
3、抗冲击能力强、适用水质广泛;
4、设备少、运行维护方便。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1、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浦东威立雅自来水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

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石英砂,纤维球高密度沉淀池属于水处理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一族。

高密度沉淀池是沉淀技术进化和发展的最新阶段,在水处理技术中,属于三代沉淀池中最新的一代。

二十世纪二三是年代采用的是第一代沉淀技术——“静态车垫”;五十年代开发了称为“污泥接触层”的第二代沉淀池并投入使用;八十年代被称为“污泥循环型”的第三代沉底池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密度沉淀池为代表。

石英砂,纤维球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用沉淀筒实验说明,在充满悬浮物的量筒内进行沉淀观察,上端为自由沉淀,特点是悬浮物浓度低,颗粒小,沉降速度慢;下端主要是集团沉淀,特点是悬浮物凝聚,颗粒大,沉降速度快。

所以要提高沉降速度,要求将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

石英砂,纤维球优点:高密度沉淀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洲引入国内。

其特点是集良好的机械混合、絮凝、澄清和高效混合于一体,分离效率高、陪你水量低、占地面积小,出水浊度低。

石英砂,纤维球特点:最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

在装置中回流一部分沉淀污泥至絮凝段,利用回流污泥与金水混合,使金水中的脱稳微粒与活性泥渣充分接触,再加上高分子助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有利于使水中的脱稳微粒形成大颗粒絮凝,提高絮凝沉淀效果。

石英砂,纤维球回流污泥中的混凝剂、助凝剂在絮凝池中得到充分利用,节约混凝剂及助凝剂的投加量。

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可达到泥水快速分离的目的,水力停留时间明显减少,使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明显减少,节约工程费,经初步工程方案比较,相对于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可降低工程造价约20%。

斜板分离,水力配水设计周密,原水在整个溶气内被均匀分配。

提高的上升流速,上升速度在15~35m/h之间。

外部污泥循环,污泥从浓缩区到反应池。

集中污泥浓缩。

高密度沉淀池排泥浓度较高高你读沉底池具有以下优点:优质的出水;除去剩余的矾花;适用于多类型的原水;由于循环使污泥和水之间的接触时间较长,从而使耗药量低于其他的沉淀装置,在特点条件下达30%;节约用地,高密度沉淀池的沉淀速度较高,它是世界上结构最紧凑的沉淀池,结构紧凑减少了土建造价,并且解药安装用地无以下负作用:原水水质变化,药处理率调节不好,关机后再启动流量变化;由于污泥循环,反应。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课件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课件

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的需求。
城市污水处理
02
扩大高密度沉淀池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高城市污水
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农村污水处理
03
将高密度沉淀池引入农村污水处理领域,解决农村地区污水处
理难题。
研究方向的展望
理论研究
深入研究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和机制,建立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
工艺优化
进一步优化高密度沉淀池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提高其处理效 果和稳定性。
运行状态的监测
沉淀效果监测
定期检查沉淀池出水浊 度,评估沉淀效果。
污泥状态监测
观察污泥颜色、气味及 流动性,判断污泥状态

设备运行监测
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如 电机、泵、搅拌器等。
水质指标监测
定期检测进出水水质, 了解水质变化情况。
运行故障的排除
沉淀效果不佳
分析原因,如加药量不足、进 出水流量不稳定等,采取相应
高密度沉淀池适用于处理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地表 水等,尤其适用于处理悬浮物和杂质含量较高的水质。
限制条件
高密度沉淀池对进水水质的要求较高,应确保进水水质稳定 且符合处理要求;同时,在处理含有大量油类、藻类、微生 物等难以沉降的物质时,可能需要采取预处理措施或调整工 艺参数。
06
高密度沉淀池的未来发展与 研究方向
04
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管理
运行参数的控制
01
02
03
04
进出水流量控制
保持进出水流量稳定,避免流 量波动过大影响沉淀效果。
加药量控制
根据水质情况,合理控制加药 量,确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

污泥回流量控制
合理安排污泥回流量,保持沉 淀池内污泥浓度稳定。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1、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别离速度,外表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

高密度沉淀池(磁混凝澄清池)水质出现波动时采取的措施方法探讨

高密度沉淀池(磁混凝澄清池)水质出现波动时采取的措施方法探讨

高密度沉淀池(磁混凝澄清池)水质出现波动时采取的措施方法探讨[摘要] 高效磁悬浮沉淀池系统是一个集混凝反应、磁粉混合、絮凝、斜板沉淀、污泥沉淀、污泥回流、污泥排放、磁粉回收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处理系统。

探讨在实际水质提标工程中水质变化波动时采取调整措施,促进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关键词] 污水处理高密沉淀池水质变化应对措施高效磁悬浮沉淀池以下简称高密池是目前应用于污水水质提升的一种处理工艺,广泛的用于市政污水提标改造,在传统的絮凝沉淀和化学沉淀基础上投加磁粉,磁粉能在沉淀区高效率的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对TP、SS、氨氮、总氮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鹅公岭、埔地吓两个水质净化厂设计处理污水规模5万m3/d,每年污水处理量1800万m3左右,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采用的是改良A2/O工工艺,根据深圳市水污染治理规划,以上两厂出水水质由原来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提高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准Ⅳ类水标准,其中总磷出水≤0.3mg/L,悬浮物(SS)≤10mg/L,氨氮≤1.5mg/L,这样对其出水提出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出水总磷标准由原来的0.4mg/L提高到0.3mg/L,出水氨氮标准由原来的5mg/L提高到1.5mg/L,增加了处理难度;为此,两座水质净化厂在二沉池后设计安装了用于深度处理的高密池,以改善出水水质。

改造后工艺流程为污水-粗格栅-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高密度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渠-出水达标排放达标。

一.高密池的处理原理磁混凝澄清工艺是在污泥循环加载型沉淀技术的基础上再投加磁粉,微细的磁粉颗粒作为沉淀析出晶核,使得水中胶体颗粒与磁粉颗粒更容易碰撞脱稳而形成絮体,从而提高了悬浮物的去除效率。

同时,磁粉超高比重可以大幅提高沉淀速度。

污泥回流的设置一方面优化了絮凝条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回流的效率,既提高了系统冲击能力,又节约了运行消耗药剂。

高密池的系统构成:二.高密池系统的特点:(1)沉淀效率高为形成能快速沉淀的矾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辅以斜管分离的特性以及完善的水力设计,使系统的上升流速可以做到很高。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

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
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这种类型沉淀池的 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 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并 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斜管及出水槽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出水槽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沉淀池的特点
表出水悬浮物含量低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澄清池是集反应、 澄清、浓缩及污泥回流为 一体的高效水处理构筑物, 分为絮凝反应区、预沉浓
缩区、斜管分离区、后混
凝反应区。 主要设计参数: 高密度澄清池共4座,单池 最大流量为1072 m³/h。单
高密度池--出水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污泥井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浓缩刮泥机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表面负荷
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借助于
16 14 12 10 8 6 4 2 0
表面负荷比较
污泥循环和投加聚合物,表
面负荷可以达到15m-25/h。 平流沉淀池表面负荷一般仅 为1.5m/h-2m/h。 表面负荷的提高意味着占地 面积和土建费用的减少。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 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 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
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
影响出水水质。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沉淀池 介绍
高密度沉淀池是法国利得 满公司专利技术, 20 世 纪 90 年代中期被引入国 内 。 特 点 是集 良 好 的 机 械 混 合 、 絮凝 、 澄 清 和 高 效 混 合 于一 体 , 分 离 效 率 高 、 排泥 水 量 低 、 占 地 面 积 小, 出 水 浊 度 低。

80吨每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方案

80吨每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方案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方案项目名称:方案编制:日期:目录1. 工艺设计 (3)1.1. 进出水水质水量 (3)1.2. 工艺选择 (3)1.3. 高密度沉淀池示意图 (4)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4)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5)1.5. 高密度沉淀池配置目的 (5)1.6. 高密度沉淀池优点 (5)1.7. 设备规格 (5)1.8. 技术参数 (6)1.9. 设备清单 (8)2. 运行成本 (8)2.1. 运营支出明细 (8)2.2. 运营支出汇总表 (9)3. 商务报价 (9)1.工艺设计1.1.进出水水质水量1.2.工艺选择根据业主提供进水水质,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段主要去除钙镁离子。

高效沉淀池设计非常紧凑,它把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污泥浓缩集合于一体。

1)PH调节区:原水进入PH调节区,加碱使得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

反应区设置搅拌器,使得原水和碱液能快速并充分地进行反应,形成絮体,以便在后续处理中进一步沉淀去除。

2)混合反应区:混凝反应混合过程中应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聚,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

该过程是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

混凝反应区投加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去除水中钙离子。

投加PAC生成污泥絮体。

3)絮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也就是慢混区,由可调速搅拌机控制加药后混合水的搅拌速度,以促进矾花的增大,使矾花密实均匀。

絮凝反应区中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浓度的悬浮泥渣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乳化油、COD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省药剂投加量,而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絮凝反应的目的。

絮凝区通过投加PAM使絮体更紧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主要配套设备 混凝区搅拌机 絮凝区搅拌机 斜管分离区内斜管及配套集水槽 可调速电机的浓缩型刮泥机 用于污泥循环的螺杆泵 用于污泥排放的螺杆泵
Page
18
工作特点
(1)采用合成的有机絮凝剂PAM。混凝时添加PAM作助凝剂,使得反 应可产生较大的矾花,污泥回流可进一步增加矾花的密度和沉 降性能,加快其沉淀速度。 (2)从慢速推流反应区到斜板沉淀区矾花能保持完整,并且产生的 矾花颗粒大、密度高。 (3)高效的斜板沉淀可保证沉淀区较高的上升流速(可达2O~40 m/h),絮凝矾花可得到很好的沉淀。 (4)能有效地完成污泥浓缩,沉淀池排泥浓度可达15%,无须进行 再次浓缩,可直接脱水处理。 (5)处理效率高。有文献显示,高密度沉淀池对SS的去除率在85% 左右,对COD的去除率可达85%一96%,BOD的去除率高达92%。 (6)集混凝、沉淀和浓缩功能为一体的水处理构筑物,结构紧凑, 降低了土建造价并且节约了建设用地。 (7)运行费用较高,因此需对药剂的投加进行优化控制,以使完整 的运行费用降至最低。
Page
10
斜管及出水槽
Page
11
澄清出水区
Page
12
污泥回流 沉淀池的沉淀污泥在池底刮到泥斗中,污泥循 环采用污泥泵从泥斗中抽取回流至絮凝池。沉淀 池中的污泥有一定的凝聚性能,污泥的回流增加 了污水的悬浮物,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絮凝体 的污泥层,回流污泥颗粒能够增加絮体的沉降速 度,同时污泥中生物絮体的絮凝吸附作用能够较 大程度的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起到强化一级处 理的效果,同时可以避免过量投加药剂。
Page 3
高效沉淀池设计非常紧凑, 它把混凝池、絮凝池、 沉淀池和污泥浓缩集合于一体。
Page
4
混合反应区:混凝反应
混合过程中应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 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 聚,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该过程是靠搅拌器的提 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 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 的絮凝体。
Page
20
定量参数
进、出水水量 污泥回流比 剩余污泥排放量 停留时间(SRT、HRT) 污泥浓度 常规污染物检测(pH、COD、BOD、 SS、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 SV%、MLSS、MLVSS等)
Page
21
在斜管上的污泥可以顺利地滑向底部而不至于淤积。斜管的剖面是六边型可
以得到较大的有效沉淀面积。
Page
8
优点: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 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处理能力比一般沉淀 大的多,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④表面负荷高、占地面积小 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 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 备。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池
16 14 12 10 8 6 4 2 0
表面负荷 立米/ 平米.日
高密度沉 淀池 平流沉淀 池
Page
16
污泥循环效果
1
2 絮凝 - 无污泥循环的絮凝 - 有污泥循环的絮凝 开始沉淀 沉淀接近结束
1
2
1
2
1
2
有污泥循环: 矾花的大小更为均匀
矾花沉淀效率更高 经过沉淀后的水更清
Page
Page
13
高密度池--浓缩刮泥机
Page
14
高密度池--污泥井
Page
15
表面负荷
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借助于污 泥循环和投加聚合物,表面负 荷可以达到15-25m/h。
平流沉淀池表面负荷一般仅为 1.5m/h-2m/h。 表面负荷的提高意味着占地面 积和土建费用的减少。 表面负荷比较
高密度沉淀池 (Densadeg)
适用于饮用水生产、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 和污泥处理等领域。
Page
1
絮凝
高密度池
出水
斜板模板
进水
取样口 污泥循环泵
至污泥脱水机
Page
2
1—混凝பைடு நூலகம்投加; 2—絮凝剂投加; 3—反应池; 4—斜管; 5—澄清水槽; 6—栅型刮泥机; 7—出水渠; A—原水进水; B—澄清水出水; C—污泥回流; D—污泥排放
Page
6
斜管沉淀区:浅池理论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 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 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 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
Page
7
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 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 排出。这种池体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 3~5倍。斜管的的安装倾度一般和水平方向呈60°,这个倾度可以保证沉淀
Page
9
斜板沉淀池的缺点:
1. 单位面积上的泥量增加,如排泥不畅,将产生反泥现 象,使出水水质恶化。
2. 水在池中停留时间短,若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来不及 调整运行,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差。
3. 斜板或斜管管径较小,若施工质量欠佳,造成变形,容 易在管内或板间积泥。 4. 斜板或斜管在上部阳光的照射下会滋生大量的藻类。
Page
19
优缺点
优点: 高密度沉淀池具有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 适应性强、抗冲击负荷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且占地面积小 等优点,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高密度沉淀池这 种带有外部泥渣回流的专利澄清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必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缺点:该处理工艺的机械设备多,能耗大,运行管理杂, 施工难度也较大,投资总体较高。
Page
5
絮凝反应区
絮凝反应区也就是慢混区,由可调速搅拌机控制加药后混合 水的搅拌速度,以促进矾花的增大,使矾花密实均匀。 絮凝反应
区中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浓度的悬浮泥渣
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乳化油、COD 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省药剂投加量,而 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 絮凝反应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