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年病
老年病临床诊治(中年老年病学)

总之,由于老年人有与其他年龄段人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因 而其发病具有以上特点,临证时当善于辨识。
第二节 老年病辨证概要
老年病临床表现常常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疾病的证候特点,临 床上对于老年病的辨证,常多种辨证方法综合运用,以脏腑辨证、 虚实辨证为主系的整体,五脏之间有生克制化的 关系,脏与腑之间有互为表里的关系。老年人随着增龄,脏腑功 能日益衰退,脏腑之间的协调变得极为脆弱,一旦发病,常累及 多脏,或身兼数病,气血阴阳相互波及,虚实寒热参合更迭,病 机演变尤为错综复杂。因此,对老年病进行脏腑辨证时,一定要 从整体观出发,不仅要考虑一脏一腑的病变,还应该注意脏腑之 间的联系和影响,这样才能把握病变的全局,抓住主要矛盾。
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 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在病理上,脏腑功能发生病变 也必然要影响到气血阴阳的变化,而气血阴阳的病变也要影响到某些 脏腑。总之,气血阴阳的病变是与脏腑密切相关而存在的。
因此,老年病的脏腑辨证,应着重辨明脏腑气血阴阳之虚,兹就五脏 常见虚证的辨证要点分述如下。各脏腑的实证请结合“虚实辨证”。
有些老年病的症状表现似与原来的疾病关系不大。如贫血患者并无 明显头晕、气短、面色苍白,但可表现为无欲、消沉、失眠,甚至 精神错乱等;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无黏液性水肿面容,仅有怕冷、 便秘、疲倦、皮肤干燥,易误认是衰老的一般表现。甚至有些老年 病还可出现与典型症状和体征相反的病理信息。如老年人患甲状腺 机能亢进,不仅不多食,反而还厌食;患恶性肿瘤及其他严重疾病, 红细胞沉降率数值却正常,而某些健康老人反升高至35~40mm/h。
老年人脏腑生理功能日渐减弱,精血不断衰耗,阴阳气血的生 理状态逐渐失去平衡,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因阳气虚弱而 致阴精生化不足,或因阴精亏损而致阳气生化无源,进而阴阳 两亏、多脏虚衰。
老年综合评估(中年老年病学)

三、高级日常生活能力
高级日常生活能力(advancedactivityofdailyliving,AADL)指老 年人高级功能的活动,包括参加社交、娱乐、职业活动等,是 反应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AADL目前暂无相关量 表可用,但可通过了解老年人一天的活动安排大致得知。一旦 发现老年人AADL下降,需要进一步做BADL和IADL的评估。
正常参考值:<12秒。在10~20秒之间,说明可独自做大部分活 动;在20~29秒之间,说明活动不稳定,具有较高的跌倒风险, 需要做跌倒风险的进一步评估;230秒,说明活动功能障碍。
2.5次起坐试验
(five—timessit—to—standtest)要求受试者双手交叉放于胸 前,从椅子(座高46cm)上站立并坐下5次,尽可能快且不用 手臂支撑。本试验反映下肢肌力与关节的活动能力。
第三节 平衡与步态评估
平衡与步态评估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上,包括移动、步 态和平衡等情况,以了解跌倒发生的风险。步态不稳定和跌倒在 老年人中很常见,每年有1/3的居家老年人和半数养老院老年人发 生跌倒,其中10%~25%后果严重。跌倒可导致骨折、软组织损 伤、脑损伤和死亡,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
二、目的与意义
CGA的目的是能够及时识别和发现老年人所有现存的和潜在的 问题。除此外,CGA还有多种目标,如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需求 和费用、改善居住环境的适宜性、增加居家保健和社会服务的 利用度等。
三、对象
CGA的适宜对象是病情复杂(有许多慢性疾病、老年综合征、伴有 不同程度功能损害以及心理、社会问题)且有一定恢复潜力的虚弱 老年人。虚弱老年人一般是指:①大于75岁,有身心疾病的老年人; ②入住医疗、养老机构的老年人;③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老年人。 严重疾病(急危重症、疾病晚期、重度痴呆、日常生活完全依赖者) 或健康和相对健康的老年人不宜进行CGA,因为他们不能从中受益。 对于健康和较少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疾病预防 和健康促进,如改变生活行为、调整饮食、注射疫苗和疾病筛查等。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日益成为医疗保健的重点和难点。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患病和复杂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
传统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在老年人的日常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老年疾病的症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经络理论中医经络学是中医独有的理论体系,通过观察人体局部穴位、经络及其分布与全身的关系,研究人体内在阴阳、气血、生理和病理的关系,从而达到防病养生、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包括十二经络和八奇经络,十二经络分别对应正常人体的十二个脏器,八奇经络则与八个特定的人体部位和特定的脑神经有关。
2、穴位培养中医经络学的基本理论是“穴位”学说,孟诚印认为:穴位指的是身体表面上能反映人体内脏、经络、神经活动的特定部位。
通过按摩、艾灸等手段刺激穴位能够改变人体气血运行的状态,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
按摩穴位:按摩穴位有利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按摩可以通过手法、针法等方式实现,穴位的按摩时间和强度应该因人而异。
艾灸穴位:艾灸是一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较为常见的两种灸法是直接艾灸和隔离艾灸。
艾灸能够通过热量的作用,使得人体内的气血得以畅通,增强身体免疫功能,从而治疗多种疾病。
3、养生保健老年人的身体康复时间相对较长,且常常伴随着多种健康问题,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养生。
中医经络穴位的养生保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养保健、运动保健、心理保健。
营养保健:在饮食中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和铁等营养素的食品,如鱼、肉、奶制品、水果和蔬菜等,这样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生长。
此外,如果有营养素不足,可以通过食品营养补充剂来解决。
运动保健: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强调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维持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通过按摩、推拿、艾灸等方式来调节人体奥妙的经络系统,从而达到生理和病理的较好效果。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老年病问题日渐突出。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老年病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进行阐述。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可以刺激穴位,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老年人血液循环缓慢,血液黏稠度高,容易出现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水肿等问题。
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改善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可以调节老年人的气血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老年人身体衰弱,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调节老年人的气血平衡,增强体内阳气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度。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可以舒缓老年人的身心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面临着许多生活压力,如养老、经济、身体等方面的压力。
经络穴位养生可以调节心理状态,舒缓老年人的身心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刺激手心内侧的"劳宫"穴位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舒缓疲劳,提高心理抵抗力。
刺激足部的"三阴交"穴位可以改善睡眠,缓解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可以预防老年病的发生。
老年病多与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状态有关,中医通过调节经络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经脉的阴阳平衡,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态,预防老年病的发生。
刺激"百会"穴位可以促进脑部的氧气供应,提高脑部功能,预防老年人常见的脑血栓、脑梗塞等疾病。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系统,调节气血平衡,减缓身心压力,预防老年病的发生。
在老年病防治中,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老年病门诊病历中医

老年病门诊病历中医主诉:患者李某,女性,72岁,老年病门诊就诊,主诉头晕乏力,胃脘疼痛。
现病史:患者头晕乏力已有半年余,经常感到头重脚轻,行走时容易摔倒。
同时,患者还有胃脘疼痛的症状,食欲不振,口干口苦,大便干结。
近期体重减轻明显。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物。
此外,患者还有慢性胃炎和便秘的病史。
个人史:患者平时饮食清淡,喜欢吃素食,不喜欢吃辛辣刺激食物。
睡眠较好,每天保持八小时的睡眠时间。
患者经常外出散步,适当参与社交活动。
家族史:患者父母均有高血压病史,无其他明显疾病。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气色稍差,面色苍白。
血压为150/90mmHg,心率为80次/分,脉搏规整。
头部无异常,双眼未见明显异常。
颈部无肿大,无压痛。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腹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
四肢无水肿,肌力正常。
辅助检查:患者进行了常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检查。
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偏低,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指标正常。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老年人失血性贫血、慢性胃炎、便秘。
治疗方案为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老年人的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容易出现头晕乏力、胃脘疼痛等症状。
针对患者的症状,中医医生开具了中药方剂。
主要方剂包括补气养血汤、四君子汤和大柴胡汤。
同时,中医医生还建议患者调整饮食,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适当运动,增强体力,改善血液循环。
随访与疗效评估:患者按时服用中药方剂,并且遵循医生的饮食和运动建议。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头晕乏力、胃脘疼痛等症状逐渐减轻,食欲逐渐恢复,大便通畅。
患者的体重也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结论:老年病门诊中,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的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可以改善老年人的体力和免疫力,减轻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老年人常常面对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困扰。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式,具有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等作用。
因此,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护理作用。
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中枢器官,所以养心气至关重要。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又称为“穴位保健”,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流通,达到调节心脏、血管功能的目的。
例如,按摩“心包穴”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循环,减轻心脏病的症状;按摩“风池穴”和“大椎穴”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因此,老年人可以通过经络穴位养生来调节心脑血管功能,达到预防和缓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其次,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护理作用。
中医认为,骨骼与肝脏、肾脏、心脏、脾胃等器官相互关联,如果这些器官功能失调,就会影响骨骼的健康。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气血环境,促进骨骼组织的修复和代谢。
例如,按摩“风门穴”和“关元穴”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肾脏功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因此,老年人可以通过经络穴位养生来增强骨骼的健康,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老年人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预防和缓解各种疾病的目的。
当然,在进行中医经络穴位养生时,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类型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操作。
只有正确地应用经络穴位养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中医老年病科建设总结汇报

中医老年病科建设总结汇报中医老年病科建设总结汇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的中医老年病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
首先,我将给大家总结和汇报我们的工作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设情况总结在中医老年病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各个部门和团队的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主要工作包括:1. 老年病科室的成立:我们成功地设立了老年病科室,提供中医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案,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2. 专业医护团队的建设:我们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中医老年病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生和护士,形成了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医护团队。
3. 设备和设施的改善:为了提高诊疗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并改善了科室的环境和设施。
4. 科研和学术交流:我们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提高了科室的学术水平,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
以上是我们在中医老年病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中医老年病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1. 人员不足:由于中医老年病领域的专业医生和护士相对较少,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完善的医护队伍。
2. 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我们虽然引进了一些设备和器械,但与一些先进的中医老年病科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缺乏科研支持:由于科研项目经费的限制,我们在科研和学术交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
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策略来解决和改进。
三、未来发展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中医老年病科,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人员培训:大力引进和培养具有中医老年病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生和护士,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2. 提升设备和设施:继续引进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不断改善科室的环境和设施,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满意度。
3. 加大科研投入:增加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鼓励医生和护士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产出。
名中医老年病方汇

【名医简介】陈乔林,生于1937年,湖南益阳市人。
出身中医世家,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
现为云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务处长,兼任云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委员。
陈氏注重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尤着力于外感热病和老年病。
其治热病既融汇贯通仲景六经辨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学说,又注意摄取以吴又可为代表的庚气学派大师之所长。
强调传统的综合辨证体系决不可废,而致力寻求针对病因病理之专方专药的方法尤应加强,认为孙思邈《千金方》治五脏温病阴阳毒,主以清泄、升散与清泄并施最得治热要领。
其治老年病重视肾,亦不忽略脾,善于妥善处理气血食痰热湿诸般郁结。
认为朱丹溪的相火说及所论六郁和张景岳的命门学说,很值得当今之世诊疗老年病借鉴。
陈氏广征博采,重视从实践中检验理论的价值,临证思路开阔,投药中的,疗效显著。
其代表作有《172例少阳证回顾分析》、《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初探》、《中医内科急症病因病机治疗述要》、《老年危急重证辨证救治规律初探》等论文20多篇,主编《中医内科急症讲义》。
【名方】疏肝暖土汤【组成】白术10克,苍术10克,炮姜10克,吴萸6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防风15克,羌活10克,藁木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功能】疏肝暖土,顺气解郁。
【主治】老年结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脾土虚寒、肝气郁滞者。
临床见症为脘痞纳呆,左下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肠鸣,大便不爽,或泻或结,甚或少腹胀痛即欲如厕势极窘迫。
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多弦缓乏力。
有的还伴有情绪不安、失眠、心烦。
腹胀痛作泻易在餐后,受寒后及情绪受刺激时诱发。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3次分服。
【方解】老年结肠功能紊乱乃老年整体机能衰退在结肠局部的反映,疾病性质多责之于脾肾阳虚,治当湿补脾肾以求其本。
然临床所见,在脾肾虚惫的基本特性上又多有厥阴之气郁滞、脾阳不振、寒湿蓄聚的证情,此又不宜轻用温补,须疏肝培土、顺气解郁,令肝气伸达、能升能举后,再予温补图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5 1.老年病中医临床表现特点 年老体衰,发病隐匿 症不典型,变化多端 易感外邪,传遍迅速 多病相兼,缠绵难愈 2.老年病病机特点 xx失衡,xx两虚 脏腑失调,多脏受损 气机失常,诸症由生 孤寂xx,多痰多瘀 3.老年人高血压中医辨证要点 (P79) (1)辨标本虚实: 高血压病以肝 肾阴虚为本,xx、火盛、內风、 痰烛、淤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 夹杂;久病可阴损及阳,xx两虚。 (2)辨缓急: 若头晕头痛不著且 时发时止,血压升高不明显,则病 势较缓,病情相对平稳;若血压突 2 / 15
然升高或持续升高伴剧烈头痛、恶 心、呕吐、手足xx、四肢抽搐, 则病势急,当积极救治。 4.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 型和方药是什么 (1)心血瘀阻证 症状: 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 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或痛引 肩背,伴有胸闷,可因暴怒而加重; 舌质黯红,有瘀斑,舌下瘀筋,苔 薄,脉涩或结代促。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2)寒凝心脉证 症状: 卒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或感寒痛甚, 心悸气短,形寒肢冷,xx 3 / 15
自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 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方药: 当归四逆汤加减。 (3)痰浊内阻证 症状: 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 痰多气短,遇xx易发作 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xx 呆便溏,口黏,恶心;苔xx 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 xx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 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 症状: 心胸刺痛、绞痛,固定不移, 或心胸隐痛,时作时止,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质 4 / 15
紫黯或淡紫,脉沉弦或细涩。 治法: 益气活血。 方药: 补阳还五汤加减。 (5)心肾xx 症状: 胸闷、心痛不著,气短,心 悸怔忡,自汗,动则更甚, 神倦祛寒,面色少华,四肢欠温; 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 补益阳气,xx心阳。 方药: 参附汤合xx甘草汤加减。 5.肺脾肾三脏在老年人DM中的作 用(P110) 消渴症病位在肺、脾(胃)、肾, 尤以肾为关键。肺为水之上源,敷 xx津液,xx肺燥,不能敷xx津液, 则脾胃失其所养,肾失滋润;胃为 5 / 15
xx海,脾主运化,为胃行津液, 脾胃受燥热所伤,则消谷而不充肌 肉,津无所生而燥热内炽,又上灼 肺液,下耗肾阴。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而寓元阴xx,肾阴不足则 xx火旺,上灼肺、脾(胃),故 肺燥、胃热,肾虚常同时出现,互 为影响,而多饮、多食、多尿、消 瘦也常相互并见。 6.前列腺增生中医治疗: 如何辨证 分型及选方 (1)肺热壅盛证: 清肺饮加减 (2)肝郁气滞证: 沉香散加减 (3)膀胱湿热证: 八正散加减 (4)痰瘀阻塞证: 代抵当丸加减 (5)中气不足证: 6 / 15
补中益气汤加减 (6)肾阳衰惫证: 《济生》肾气丸加减 7.如何辨别xx的闭证和脱证 (P194) 闭者,邪气内闭清窍,症见神昏, 牙关紧闭,肢体强痉,根据有无热 象,分阴闭、阳闭 阳闭为痰热郁闭清窍,症见面赤身 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 腻、脉弦滑而数 阴闭为湿痰内闭清窍,症见面xx 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 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缓二者 可相互转化脱症是五脏真阳散脱于外,症见昏 聩无知、耳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 手撒肢冷xx、二便自遗、鼻息低 微,为xx危候。 8.老年人便秘的中医治疗要点 由于便秘的病机主要为腑气不通, 因此,便秘的治疗,以通腑排便为 7 / 15
原则,但临症须辨明寒、热、虚、 实,针对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之 实者以驱邪为主,泻热、温散通导 为xx之法,可辅以顺气导滞之品, 标本兼治,邪去便通; 虚者以xx为先,滋阴养血,益气 xx为xx之法,辅以xx温润肠之 药,标本兼治,由于老年人血虚肠 燥多见,故治疗应以养血润燥为主, 不可妄用硝黄之类泻下药攻下,以 免伤阴耗气反致大便更难排出。 9.老年期恶性肿瘤的中医认识是 什么 (1)脏腑亏虚为本: 免疫器官萎 缩,功能下降,对肿瘤细胞的免疫 监视功能下降,不能识别并清除突 变的癌细胞,xx肿瘤的形成和发 展。其xx失调,脾肾日衰,其他 脏腑亦渐亏虚,无力抵抗邪气,是 肿瘤发生的内因。癌毒耗散人体正 8 / 15
常气血津液,加之手术或放化疗的 损害,正气更衰。常出现脾肾亏虚、 气血衰弱、气阴两虚、xx俱损等 症候特点。 (2)淤血、顽痰、邪毒为标:脏器功能下降,抗病及机体调节能力 下降,易受邪而产生各种邪实之症, 及“因虚致实”。如肺虚失于xx 或脾虚失于运化而致痰湿积聚,气 虚鼓动无力致血脉瘀阻。随气血逆 乱,血瘀痰阻日渐加重,癌毒耗散 人体正常气血津液,体质渐衰,又 属“因实致虚”。淤血、顽痰,邪 毒是老年肿瘤的病理产物又是致 病因素,在老年人肿瘤的发生发展 中起重要作用。 10.辨大肠癌之正邪转化的辨证要点早期邪盛而正气未虚,故辨证要点 在于明确邪气之性质、特点;随病 情进展,正虚渐现,气血、xx逆 乱,而湿毒瘀滞邪气仍存,当仔细 把握病情之演变,明辨正邪之xx。 11.结合“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9 / 15
谈谈老年慢阻肺的辨证治疗要点 语出《素问.标本病传论》“间者并 行”是说治疗时应当采取标本兼治 的方法,“甚者独行”则是说对于 病势危重者要根据情况加以xx, 采取标急治标,本急xx之法。 COPD病位在肺,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之虚,标实为痰 烛淤血停留,本病初期在期,日久 病由气及血则呈痰烛内停,气滞血 瘀。故其病理因素为痰烛、淤血、 气滞,则化痰、祛瘀、降气平喘是 其基本治疗大法。缓解期以补虚为 要,补虚之法有益肺、健脾、xx、 xx双补等。发作期以驱邪为急, 应注意表邪的宣散。 12.颈椎病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的基 础上又加上外伤、劳损及感受风寒 湿邪等因素而致病。这些因素影响 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运行不畅, 10 / 15
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筋骨失养, 不荣则痛。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 本虚以肝肾气血不足为主,标实有 风寒湿邪阻滞,痰瘀交错等。 分证病机有: 风寒痹阻、气血瘀滞、 痰湿阻络、肝肾亏虚 13.退行性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 炎的鉴别 OA RA 病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全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人群中年以后,男早于女 绝经妇女多见,男少于女 症状缓慢起病,逐渐加重,受累 出现关节单发或对称性肿 关节疼痛、肿胀。xx僵时间 痛,xx僵多持续1h以上, 短,小于30分 出现关节肿有一部分患者 11 / 15
急性起病 体征关节肿大、触痛、骨擦音 关节早期肿胀呈梭形,晚 畸形,功能障碍 期功能障碍呈强直畸形 最常累侵及远端指间关节,其次最常累及掌指、腕关节及 及关节为负重关节,掌指少受累 近端指尖,很少累及远端 指尖关节 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的 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 血液学变化 阳性 X线早期无异常,中后期可见 关节软骨破坏、骨质疏 关节缘增生,间隙变窄, 松,关节变形或半脱位 软骨下骨质硬化、囊性变等 中医治疗补肝肾,通经络,活气 血补肾驱寒 止痛利关节 12 / 15
14.中医如何认识原发性骨质疏松 的病因病机,临证如何把握痛与xx 的关系? 本病主因精血亏虚,筋骨失养,骨 之形质损伤所致。与先天不足,劳 损过度、饮食所伤、淤血、风寒湿 邪痹阻有关。本病病位在骨,与肾、 肝、脾xx。病机关键是肾虚。 分证病机为: 肾精不足气血亏虚 风寒湿邪痹阻淤血 总之,本病病机是以肾虚为本,淤 血、风寒湿邪痹阻为标 临证把握痛与松的关系,主要是从 本虚标实来论治 实证为淤血,寒湿阻络所致,证 见腰背冷痛、肢体重着,活动不利, 遇xx或感寒后加重,体倦乏力, xx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沉紧或 沉迟。应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可 用益蜀痹汤加减。 13 / 15
虚证责之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前 者可见骨痛隐隐,腰膝酸软,喜揉 喜按,遇带则甚,头晕耳鸣,齿摇 发脱;舌淡苔xx沉弱。应补肾填 精,强筋xx骨,使用河车大造丸加 减。后者可见肢软乏力或肢体xx, 疼痛,甚则筋脉拘急,面白无华, 少气懒言,头晕眼花,食少心悸, 舌淡苔xx细弱。应补气养血,强 筋健骨,使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15.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年长则求 之于xx”在中医老年病防治的意义 (自由发挥) 这里的“ 腑”, 主要是指后天 生化之源胃.肠而言,而胃肠 与脾又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故一同并论。人的生长发育一赖 于先天精气的充盛,二靠后天 水谷的滋补。人至高年,肾气 渐亏,xx功能衰退,先天之 本既已虚衰,人体必然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