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中医治疗要点

合集下载

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与康复

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与康复

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与康复老年病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临床应用经验,对老年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老年病的治疗与康复。

一、老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预防为主,强调整体调养和防治早期病症。

在老年病的治疗中,中医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

1.草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老年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老年人体质的特点和疾病表现,中医师会开出适合的药物组合。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中医常使用降血压的中草药,如天麻、丹参等,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这些中草药通过长期服用,可以有效安抚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老年病的治疗中。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关节炎患者,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

这样可以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推拿和按摩患者的身体,可以调理经络,改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

在老年病的治疗中,推拿按摩常被用于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减轻病痛和舒缓紧张情绪。

4.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的姿势,调整气血循环。

老年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气功来增强体质,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气功调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老年病的中医康复方法除了治疗,中医还注重康复,即通过锻炼和调理,帮助老年人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康复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和针对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1.中医体质辨析中医体质辨析是中医康复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的体检和症状分析,确定其体质类型。

根据体质类型,中医师可以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

老年病及老年综合征中医证治概要PPT(完整版)

老年病及老年综合征中医证治概要PPT(完整版)

中青年可发病而老年人患病率明显增高的慢性疾病。
病的人
医人
5.谵妄、抑郁症、失眠----心、肝、肾
6.疼痛------痰瘀毒阻蔽经络

脾,主运化,充盈肌肉,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肾,主骨,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肝,主筋 ,司运动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肾者主骨髓,脑为髓之海
三. 二便失禁、便秘
肺为水之上源,肺与大肠相表里 肾主水,司开阖,开窍于前后二阴
-如---:跌---钙--化养倒性生心保、脏健瓣,尿膜延病缓失、衰老老禁年期、痴呆便、骨秘质疏、松及认白内知障等功能障碍(痴呆)、谵妄、抑 郁、
通过中医辨证,通常可以概括为二、三个“证”
衰老使机体功能减退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衰 只老要睡使“机 证眠体 ”功 相障能 同减 ,碍退 就而 可、引“起 异晕的 病急 同厥性 治疾 ”和病 ,。 而眩“证晕”不、同,疼痛、多药共用和不良反应等
通过中医辨证,通常可以概括为二、三个“证” 只要“证”相同,就可“异病同治”,而“证”
不同, 则需“同病异治”
1.痰瘀毒互结---相同的“证”
涉及:内分泌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 消化科、呼吸科、眼科、外科或骨科
2.阴阳、脾肾心肝虚实辨证
冠心病
脑血管意外 肾功能不全
眼底病变
高脂血症 脂脂肪肪肝肝
肝体阴用为阳风木之脏,主升 肾藏精主骨髓,脑为髓之海
五.谵妄、抑郁症、失眠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肝主疏泄 ,调畅神志,肝
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肾者主骨髓,脑为髓之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均为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
痰瘀毒阻蔽经络
多瘀多痰
老年病的发病特点及中医的对策
发病缓慢过程,往往缠绵,逐渐加重而告终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渐

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对老年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对老年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对老年疾病的治疗方法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面临着许多老年疾病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丰富的治疗老年疾病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老年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对老年疾病的辨证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老年疾病时,注重辨证施治。

辨证是指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状况、病情表现和辨证分型等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确立准确的诊断,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还重视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因素的了解,以综合治疗的方式提高疗效。

1. 辩证施治中医倡导“辨证论治”,即通过观察老年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结合病史和相关症状,辨别病情的来源和性质,进而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老年人出现的痰多咳嗽的症状,中医可以辨别为“痰湿阻肺”、“肺热痰盛”等不同的辨证类型,并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

2. 个体化治疗中医重视个体化治疗,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时,中医会结合患者的体质、合并症等因素,选用适合个体的中药方剂,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方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二、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老年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因进行选择。

以下是中医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老年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中药的配伍和煎煮等方式,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调理老年人的身体。

常用的中药包括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滋阴养血、益气健脾等功效,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整体状况。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细针,调理经络、激活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老年疾病治疗中,针灸疗法常常被用于改善老年人的脾胃功能、缓解疼痛和改善睡眠质量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的疗法,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常用的推拿按摩包括推、拿、捏、掐等手法,可以应用于各种老年疾病的治疗中。

中医对于老年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老年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老年病的辨证与治疗老年病是指在人类生命发展中,由于年龄逐渐增长而引起的一系列身体状况的变化和相关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中医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对于老年病的辨证施治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医的基本理论、辨证方法以及常用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气血运行理论、脏腑学说、八纲辨证以及阴阳平衡等。

其中,气血运行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强调人体内气机的畅通与血液的充盈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而脏腑学说则将人体内脏器的功能与病理联系起来,强调脏腑间的相互作用与调节。

八纲辨证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病情的观察与分析,将疾病分为表里、寒热、虚实三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而阴阳平衡则是中医调节人体阴阳失调的重要手段,通过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老年病的辨证施治1. 阳虚衰弱型老年病:阳虚衰弱型老年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精神疲倦等。

中医治疗上强调调补阳气,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四神汤等,同时可配合食疗措施如多食温热之物、参鸡补阳汤等。

2. 阴虚内热型老年病:阴虚内热型老年病主要表现为口干燥渴、潮热盗汗等。

中医治疗上强调滋阴清热,常用的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同时可配合饮食调理如多食富含水分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痰湿阻滞型老年病:痰湿阻滞型老年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腹胀、脘腹胀满等。

中医治疗上强调化痰祛湿,常用的方剂有半夏泻心汤、消积安中汤等,同时可配合适量运动,促进湿气排出。

4. 血瘀气滞型老年病:血瘀气滞型老年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胁痛、舌质紫暗等。

中医治疗上强调活血化瘀,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通络解瘀汤等,同时可配合保持良好的情绪,缓解气滞血瘀。

三、常用治疗措施除了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病进行辨证施治外,中医还有一些常用的治疗措施可以辅助治疗,如针灸、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等。

针灸作为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老年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病防治

中医老年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病防治

中医老年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病防治中医老年病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老年人群体的特点和疾病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老年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一、中医老年病学的基本理论1. 老年人体质论:中医认为,人的体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老年人的体质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阴虚和气血不足等方面。

因此,在防治老年病时,需要注重调补阳气、滋阴补虚和益气养血。

2. 藏象理论:中医重视人体脏腑功能的平衡,认为老年人容易出现脏腑功能减退的情况。

因此,在治疗老年病时,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调理脏腑功能,增加其抵抗力。

3. 干预理论: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

老年人体质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预防老年病时,需要注重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和适度运动等方面,提高老年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二、常见老年病的防治措施1. 高血压的防治: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从调节肝气、平衡阴阳和益气活血等方面入手。

建议老年人多食用黑豆、山药、红枣等具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并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2. 糖尿病的防治: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从调节脾胃、清热解毒和益气养阴等方面入手。

建议老年人控制糖分摄入,多食用苦瓜、黄豆、草莓等对糖尿病有益的食物,并适当进行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

3. 骨质疏松的防治: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容易发生的疾病,中医治疗骨质疏松主要从益肾填髓、壮筋健骨和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

建议老年人多食用芝麻、枸杞、黑豆等具有滋补功效的食物,并进行适量的骨质密度检查和骨密度评估。

4.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从活血化瘀、通络消瘀和调理气血等方面入手。

建议老年人多食用红枣、黑木耳、山楂等具有活血功效的食物,并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情绪稳定。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疾病,中医治疗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从化痰止咳、平喘开窍和养阴清肺等方面入手。

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

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

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老年病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慢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针对老年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方法和其理论基础。

一、中医诊断与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老年病的首要步骤是准确的诊断和辨证。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疾病视为机体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观察舌苔、测量脉搏等手段,中医师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并根据中医理论对病因进行分析和推断。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方法。

中医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不同的证候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肺气虚证的老年患者常表现为气短、咳嗽、乏力等症状,此时可以采用益气健脾的中药治疗;湿热内蕴证的老年患者常表现为口干、尿黄、腹痛等症状,此时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

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中医师会选择合适的药物或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老年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多种药物的组合应用,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使用,包括内服、外用和熏蒸等。

内服是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可以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药物的口服。

外用是指将中药制剂直接应用于患者的皮肤表面,如贴敷、搽洗等。

熏蒸是将中药煮沸或烧烤后,让患者吸入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中药治疗老年病的优点是疗效持久,并且副作用较小。

中药的配伍和用量需要经过医师的严格判断,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和不良反应的最小化。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老年病的另一重要方法。

通过在患者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和调节气血运行,针灸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缓解其症状。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手法和药物两个方面产生治疗效果。

手法方面,针灸师会使用细针刺入患者的皮肤和肌肉,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促进气血的流动。

药物方面,针灸师也可以在针的尖端涂抹中药药物,使药物随针刺入穴位,增加疗效。

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

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

中医对老年病的治疗老年阶段是人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常见的老年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

在老年病的治疗中,传统中医药学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老年病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独特的辩证施治理论,通过辨证施治,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一、中医辨证施治老年病在中医看来,老年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因此,治疗老年病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比如针对高血压患者,中医会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等症状进行辨证,进而开出对症下药的中药处方,进行中药调理。

二、中医治疗老年病的优势中医药治疗老年病有其独特优势,首先是疗效稳定、安全性高。

中药疗效温和,对老年人的身体没有副作用,更适合老年人服用。

其次,中医药可以综合调理人体的阴阳五行,起到治标和治本的作用。

通过长期的中医药治疗,可以加强老年人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药治疗老年病的具体方法针对不同的老年病,中医药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用逍遥散、天麻钩藤饮等中药进行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苦瓜、金银花等中草药进行治疗;对于关节炎患者,可以选用桂附地黄丸、活络丸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药治疗常常结合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医疗法,综合施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中医药预防老年病的重要性除了治疗老年病外,中医药还非常重视预防工作。

中医认为,早预防胜于晚治疗,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食疗、运动、养生等方法来增强体质,预防老年病的发生。

比如老年人可以多食用蔬菜水果、少摄入油腻食物,多参加有氧运动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老年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通过辨证施治、调理阴阳、综合治疗等手段,中医药可以有效治疗各种老年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进程,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保障。

中医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病问题日益突出,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中医作为我国悠久的医学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尤其在老年病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医理论对老年病诊疗的指导作用中医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等基本概念。

这些理论为老年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例如,老年人身体虚弱,易感受外邪入侵,中医强调“治未病”,重视强壮体质,提高免疫力。

同时,中医将老年人的病理状态归纳为虚、实、寒、热等类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中医药物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草药的应用中医药物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广泛应用于老年病的治疗中。

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老化、调理脏腑、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对老年病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黄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常用于治疗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等问题;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等作用,在治疗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等老年妇女疾病中广泛应用。

2. 中成药的应用中成药是中草药制成的复方剂型,具有药效稳定、用法简便等特点,适合老年病患者使用。

例如,参苓白术丸可以缓解老年人的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改善饮食吸收;复方丹参片可治疗老年冠心病,平喘、活血、舒筋活络等。

三、中医特色疗法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节气血运行和组织功能,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在老年病治疗中,针灸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气血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失眠、抑郁等老年常见问题。

2.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等技术,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老年人常见的颈椎病、膝关节炎等疾病可以通过推拿疗法得到缓解。

此外,推拿还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对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消除疲劳等问题也有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医论老年病中医治疗要点宋兴(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老年病治疗要点是祛邪不可峻攻,扶正不可蛮补,以护养脾肾,确保先后天功能相对稳定为首务。

外感当究正气之虚实,治外不忘安内;内伤当究五脏之生克,治此不忘调彼。

气血俱亏者,益气尤急于补血;阴阳两虚者,扶阳尤重于救阴;虚实难判者,治虚当先于治实。

关键词:老年病;治疗;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R242;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668(2011)01-0007-06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编号:06-07JP37)作者简介:宋兴,男,195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医学术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中医各家学说。

人至老年阶段,阴阳两亏,气血俱虚,脏腑功能低下,废浊堆积,生命信息递减,机体防卫能力和对治疗的应答能力都相对低下,且日甚一日。

这样的机体,表现在发病学上的特点是:最易遭受邪气侵袭,且邪气易于深入,形成胶固难解,变证百出,甚至呈摧枯拉朽之势。

对治疗的反应特点是:既不堪峻猛之剂的强烈攻击,力度过大则不堪;又对药物作用很不敏感,力度过小则无效,治疗难度增大。

临床所见,要么一剂难知,二剂不应,连投数剂也未必能收良效;要么补之则滞,攻之则危,稍有不慎,变生不测。

但凡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人,都会得出:宁治十小儿,不治一成人;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老人的深切感悟来。

老年病症的治疗,难矣!要解决好这个难题,最关紧要的是如何站在对老年生理病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绝不是一方一药的简单经验记取。

首先必须深刻理解疾病状态下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和自然万物一样,出于自我保护以求发展壮大的生物本能需要,从被创造的那一刻起,大自然就赋予了自我保护的要求和抗病祛邪的神奇潜在能力。

疾病状态下的机体,一般情况下,并不是这种能力的丧失,只是被压抑,被障碍,被削弱而已。

中医治疗学的主导思想就是排除障碍因素,帮助机体恢复自身抗病和自我修复能力,最终实现组织更新,功能重建目的。

从保护人在进化遗传过程中所获得的原始生物学特性这个角度看,中医药的治疗,无疑具有最积极的意义。

所以,严格地讲,无论治疗什么病症,也无论是针对哪个年龄层次的患者,都应该从这个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去设计治疗方案。

对于原本就反应低下,应答能力甚差的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就更应如此了。

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设计治疗方案时,切切不可把自己的学术眼光凝固在病因一个环节上,而要抬高视角,扩大视野,充分解放思想,把与患者病情相关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入微分析。

在今日之医学环境中,参考现代医学理化检测结果,以便对某些特殊疾病或恶性疾病早期发现,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却不可被其左右!如果把眼光仅仅聚集在某个现代检测发现的病因病理环节上,虽然把这一点看得很精细、很准确、很生动,但却有可能因其具体而使自己的学术眼光变得近视,忽视整体状态的巨大影响;因其精细而使自己的学术思维变得狭隘,忽视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互间的复杂影响;因其生动而使自己的学术灵魂变得僵化,忽视超越形式之隐潜因素的微妙变化和影响。

总之,这种只见具体病因,忽视患病主体和时空条件的认识,虽然形式上很唯物,但在本质上反映出的却是典型的机械认识观,是学术的严重偏盲,这也正是现代医学与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第34卷学的最大差异所在。

在中医学的认识观念中,一般情况下,疾病的发生发展,患病主体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时空环境都具有复杂微妙的影响。

只有随时动态把握这些要素,才有可能因时、因地、因人、因证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来。

1祛邪不峻攻,扶正不蛮补,着力稳定先后天老年患者阴阳俱虚,气血两亏,脏腑功能低下,既对药物作用的承受能力较低,又对药物作用的反应性不敏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治疗老年病症时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祛邪不可峻攻,二是扶正不可蛮补,三是着力稳定先后天。

1.1祛邪不可峻攻祛邪是治疗邪实性病症的基本原则。

治邪实之证,原本以祛邪为急务,速战速决为好,药力不避峻猛,邪去则正自安。

然而,对于生命脆弱,已似风前烛,瓦上霜的老年患者,却未必是妙图良策。

因为无论是行气还是活血,祛风还是除湿,清热还是攻下,但凡祛邪之治,大多“杀敌三千,自损八百”,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峻猛之剂,就更有突出的耗气耗血,伤阴伤阳弊端了。

这样的治疗,施之于中青年实证患者,可收邪去正安的良好效果,无疑是最佳选择。

而对生理发展趋势日渐衰减的老年患者,后果就大不一样了,稍过即伤,过甚即危,最易造成猝不及防的灾难性剧变!尤其是年逾古稀的高龄老人,就更是如此了!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没有任何病痛,脆弱的生命随时都可能因一丝不慎而突然终结,所以自古民间就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之戒,所虑者就是这种突发性变故。

高龄老人在饮食起居各个方面,都得处处小心谨慎,疾病状态下生命的脆弱程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治疗当然应该慎之又慎!治老年疾病,祛邪切忌峻攻,从立法、处方、到选用药物,都以势缓力薄,潜消渐磨为好。

这种和风细雨似的治疗手法,纵有损伤,也所伤甚微,不致动摇根本,纠偏不难。

若贸然投以峻剂,则可能在邪气受到有力打击的同时,正气也遭受重创,造成邪正同归于尽,甚至邪未祛而正先亡的悲剧结果。

虽用心良苦,却事与愿违。

1.2祛邪当与扶正相结合治疗老年邪实性病症,避免峻攻,采用和风细雨式的治疗方法虽相对较为稳妥安全,但同时又存在老年正气不足,机体应答能力低下,用药过于平淡轻微,则效果甚微的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老年患者邪实之证的形成,无论表证里证,都与正气不足的体质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多因虚而起。

凡因虚而起的病症,机体正气的上升或下降,对疾病内在矛盾的发展转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从而决定了病势进退的演变趋势。

正气渐充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与治疗效果成正相关关系。

得一分药力,便有一分疗效,邪气渐退,危证转安,重证转轻,轻证可不药而自解。

正气渐衰者,病情变化与治疗效果成不应答状态。

得二分药力,也未必有一分疗效,邪气可以在无抵抗状态下乘虚深入,轻证治而无功,重证迅速转危,危证则难以挽回。

总之,没有正气的积极内应,机体反应水平低下,单一的祛邪之治,是难以见到功效的。

所以在对老年患者施行祛邪之治时,无论是发表还是攻里,化饮还是涤痰,行气还是活血,只要实证特点不是十分突出,一般不宜单一运用祛邪的治疗方法。

而应祛邪扶正,双管齐下,视正气虚衰程度,适当配合补益正气之治,才能有效调动机体自建自新的防卫修复能力,积极参与到药物治疗过程中来,共建事半功倍之奇功。

即使实证特点突出,确需单一祛邪,甚至需要峻攻以缓标症之急者,也应守定“中病即止”的原则,以防过量生变!因为对于老年机体而言,要想提高体质水平难,而要动摇体质基础却十分容易,针对这种成之难、败之易的体质特点,矛盾稍有缓解即应虚实兼顾。

只有把祛邪或峻攻方药的运用限制在可控范围内,才能避免高强度治疗可能造成的正气因遭受重创而变生不测。

只有虚实兼顾,才能提高机体对治疗的应答敏感度,为祛邪甚至峻攻方药的续用创造稳定的内环境条件,也才能真正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质量,共收四两拨千斤之奇效。

1.3扶正不可蛮补扶正是治疗虚性病症的基本原则。

治疗虚损病症,原本以扶正为急务,从理论上讲,大滋大补为好,施一分补益,得一分长养,药力不避厚重。

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正虚多是先天禀赋薄弱、或营养不良、或大病久病、或年老生命水平递减所致。

正虚到一定程度时,脏腑功能也明显减退,这在老年患者表现更为突出。

这样的患者,纵是性味纯和,清清淡淡的一日三餐,也受纳吸收有限,更何况性味偏胜的药石。

无论何种治疗方药,施之患病机体时,第一应该考虑的是:机体能否吸收利用?能吸收利用,则米饮一盏胜甘露,脏腑生机立·8·第1期宋兴老年病中医治疗要点苏;不能吸收利用,则浓煎参汤如浊水,反增脏腑负担,造成气机障碍。

所以,对于老年虚损病症患者来说,无论是滋阴还是养血,益气还是温阳,大剂量单一运用某类药物的蛮补都不是最佳选择。

只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气中求血,血中求气,精中求液,液中求精,充分考虑各种机能的协调平衡,各种物质的互相转化,才能互生互济,才是产生最佳效应的科学治疗方案。

方案的具体实施,还应从低剂量开始,只有像润物的春雨那样,细缓无声地慢慢渗透,坚持长程治疗,才能循序渐进,创造出让枯朽生命重新焕发活力的奇迹来。

追求急功近利的蛮补,结果大多和治实证之用峻攻一样,适得其反。

1.4稳定先后天对于老年患者,无论实证虚证,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确保脾肾两大系统的功能正常。

中医谈脾,大多数情况下,胃肠俱在其中。

谈肾,则大多数情况下阴阳俱在其中。

脾为后天之本,是饮食水谷的摄纳运化之所,也是疾病过程中药饵吸收布运的第一关,这一系统功能正常稳定与否,不仅决定了患者营养供给状态,也决定了治疗能不能持续进行。

因为任何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让病人能吃能消化,只有水谷不废,才能营卫不竭,机体自身抗病修复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老年患者气液精血俱衰,更是只有在基本营养保证的前提下,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

所谓“得谷者昌,绝谷者亡”,正是源自生活实践的真知灼见。

也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后续治疗才能得以实施。

安定后天的要点在于:高度重视老年患者脾虚胃弱,痰湿易生;升降无力,清浊易乱的基本特点,不滥用苦寒,不盲用攻伐,不乱用滋填。

而以刚柔互济,升降并调,温燥适中,凉润有度之治为佳。

若滥用苦寒,中气受困,轻则纳运失调,功能障碍;重则出入俱废,生机立危。

盲用攻破,中气不支,轻则气机受损,运转无力;重则升降失调,变症百出。

乱用滋填,中气阻塞,轻则郁滞不行,转增废浊;重则清浊淆乱,阴阳格拒。

老年患者,尤其承受不了这样的巨大变故。

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原动力所在,对全身各个系统的气化水平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在疾病状态下,则是生命水平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

肾气未败,重证犹安,肾气衰败,轻证亦危。

所以,古人称为元气之根蒂,阴阳之窟宅。

对于元气大衰,而且与日俱减的老年患者而言,安定肾气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了。

肾气安定,则阴阳根本稳定,生生之气不绝;五脏六腑安和,气血升降有序,清浊出入无碍。

一个生命水平稳定,内环境良好的机体,自然会对提高治疗敏感度,产生积极影响。

安定先天的要点在于:高度重视老年患者肾精枯竭,阴阳根本不固,命火衰微,气化不力的基本特点,不滥用渗利,不盲用阴寒,不乱用刚燥。

而以阴阳并调,水火互济,尤重气化为宜。

老人肾气虚衰,日甚一日,守护最难。

渗利之剂,最易因其有助肾主水功能的修复且性极平淡而滥用,滥用则气随液耗,阴阳两伤,浊阴未去,虚损又至。

阴柔寒凉之剂,最易因其有助肾精封藏而盲用,殊不知肾为水火之窟宅,盲用阴寒,则火衰而水凝,真阴难复,虚寒渐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