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实验报告三相电路实验报告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三相电路实验报告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三相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六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法。

2、验证对称负载作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时,相电压和线电压及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

3、了解非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

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型号:TH-DT 。 三、实验原理

1、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对有中线的星形连接,不论负载是否对称,其线电压与相电压有U L =3U P 。若没有中线,在对称负载的情况下,上面关系式不变;若负载不对称,则上式不成立,此时三个电压将是不等的。

2、三相负载的三角形接法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接法的特点为:在对称负载的情况下有U L =U P ,I L =3 I P ;在不对称负载的情况下电压关系式仍然成立,电流关系式则不成立。

表6-1 三角形连接各电压、电流关系

四、实验内容

1、负载星形连接的测量

按图6-1连接电路,分别测量对称负载(UX端、VY端和WZ端都接两个灯泡)

和非对称负载(UX端、VY端接两个灯泡,WZ端接一个灯泡)的相电压(Uu、U v、

Uw)线电压(Uuv、Uvw、Uwu)、相电流(Iuv、Ivw、Iwv)、线电流(Iu、Iv、Iw)、

中线电流(有中线时)U0,记录于表6-2中

图6-1 三相交流负载电路的星形连接

2、负载三角形连接的测量

按图6-2连接电路,分别测试线电压、相电压(Uuv、Uvw、Uwu)、线电流(Iu、

Iv、Iw)和相电流(Iuv、Ivw、Iwu),将测量数据记录于表6-3中。

测量项目

负载情况

电流

(A)

线电压

(V)

相电压

(V)

中线

电压

(V)

电压

关系

I U I V I W I O

U U

V

U V

W

U W

U

U U U V U W U O U L/U P

有中线

0.1

33

0.12

9

0.13

0.0

05

3803753802252152200非对称

U L=U P I L≠3I P

无中线

0.1 300.13

0.13

3803803802202152205

非对称有中线

0.0

65

0.13

0.13

2

0.0

65

3753753802222182180

无中线

0.0

725

0.12

3

0.12

3

37538038027020020050

图6-2 三相交流负载电路的三角形连接

测量项目

负载情况

线电压

(V)

线电流

(mA)

相电流

(mA)

电流关系

U UV U UW U UW I U I V I W I UV I VW I UW

P

L

I

I)

对称2002002000.1

100.1

10

0.1

10

0.0

60

0.0

60

0.0

60

非对称2002002000.1

650.1

05

0.1

65

0.0

60

0.0

60

0.1

25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表6-4

表6-5

数据分析:

由表6-4可知,U L/Up的值在星形电路中对称时有中线(不论中线有无阻抗)、无中线和非对称时有中线(中线无阻抗)近似等于1.732,非对称无中线时UL/Up的值不等于1.732。线电流都等于相电流。中线电压在对称有无中线时以及非对称有中线(中线无阻抗)时等于0,在非对称无中线时不等于0。线电流在对称有中线时等于0,在非对称有中线(中线无阻抗)时不等于0。

由表6-5可知,U L=U p,I L/Ip的值在负载对称时近似等于1.732,在非对称时不等于1.732。

实验结论:

对有中线(中线无阻抗)的星形连接,不论负载是否对称,其线电压与相电压有U L=1.732Up。若没有中线,在对称负载的情况下,U L=1.732Up;若负载不对称,则上式不成立,此时线电压、相电压、中线电压是不等的,三相负载的三角形接法的特点为:在对称负载的情况下有U L=Up ,I L= 1.732Ip;在不对称负载的情况下U L=Up ,I L不等于1.732Ip。

思考题:

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线有何作用?为什么中线上不能接保险丝和开关?结合实验数据说明之。

答:三相四线制能提供220伏与380v两种电压,当三相220v负荷不平衡时,零线起到平衡电压的作用,防止中性点偏移。当中性线断开时,单相负载没有回路,就在中性线断开处产生相电压,危及人体安全。同时三相负荷会因中性点偏移,所承受的电压升高或降低,损坏电器设备。所以中性线不准装熔断器或开关。

基本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实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成绩: 实验名称:基本运算电路设计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设计。 2、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实验要求: 1、实现两个信号的反向加法运算 2、用减法器实现两信号的减法运算 3、用积分电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 4、实现同相比例运算(选做) 5、实现积分运算(选做) 二、实验设备: 双运算放大器LM358 三、实验须知: 1.在理想条件下,集成运放参数有哪些特征? 答:开环电压增益很高,开环电压很高,共模抑制比很高,输入电阻很大,输入电流接近于零,输出电阻接近于零。2.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电路,为啥均以差分放大电路为基础? 答:(1)能对差模输入信号放大 (2)对共模输入信号抑制 (3)在电路对称的条件下,差分放大具有很强的抑制零点漂移及抑制噪声与干扰的能力。 3.何谓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线?根据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 息? 答: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是指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比。4.何谓集成运放的输出失调电压?怎么解决输出失调? 答:失调电压是直流(缓变)电压,会叠 加到交流电压上,使得交流电的零线偏移 (正负电压不对称),但是由于交流电可 以通过“隔直流”电容(又叫耦合电容) 输出,因此任何漂移的直流缓变分量都不 能通过,所以可以使输出的交流信号不受 失调电压的任何影响。 专业: 姓名: 日期: 地点:紫金港东

5.在本实验中,根据输入电路的不同,主要有哪三种输入方式?在实际运用中这三种输入方式都接成何种反馈形式,以实现各种模拟运算? 答: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反相减法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都为负反馈形式。 四、实验步骤: 1.实现两个信号的反相加法运算 实验电路: R′= Rl//R2//RF 电阻R'的作用:作为平衡电阻,以消除平均偏置电流及其漂移造成的运算误差 输入信号v s1v s1输出电压v o ,1kHz 0 2.减法器(差分放大电路) 实验电路: R1=R2、R F=R3 输入信号v s1v s1输出电压v o ,1kHz 0 共模抑制比850 3.用积分电路转换方波为三角波 实验电路: 电路中电阻R2的接入是为了抑制由I IO、V IO所造成的积分漂移,从而稳定运放的输出零点。 在t<<τ2(τ2=R2C)的条件下,若v S为常数,则v O与t 将近似成线性关系。 因此,当v S为方波信号并满足T p<<τ2时(T p为方波半个周期时间),则v O将转变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 +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赵军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14 春石油开采技术高起专 学习中心:江苏油田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4 年 6 月8 日

一、实验目的 1 . 练习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星形接法。 2 . 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1 .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的关系,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一般认为电源提供的是对称三相电压。 ( 1 )星形连接的负载如图1 所示: 图1 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A、B、C表示电源端,N为电源的中性点(简称中点),N'为负载的中性点。无论是三线制或四线制,流过每一相负载的相电流恒等于与之相连的端线中的线电流: (下标I 表示线的变量,下标p 表示相的变量) 在四线制情况下,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线电流的相量之和,即 端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线电压)和每一相负载的相电压之间有下列关系: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中线电流等于零,而线、相电压满足: ( 2 )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图2 所示: 其特点是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此时线、相电流满足: 2 . 不对称三相电路 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若负载不对称,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的电位不再相等,称为中点位移,此时负载端各相电压将不对称,电流和线电压也不对称。 在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中线的阻抗足够小,那么负载端各相电压基本对称,线电压也基本对称,从而可看出中线在负载不对称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负载不对称,因此电流是不对称的三相电流,这时的中线电流将不再为零。 在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负载不对称,负载的线、相电压仍然对称,但线、相电流不再 对称。 如果三相电路其中一相或两相开路也属于不对称情况。

实验2.1直流电路分析和仿真 实验报告

实验2.1直流电路分析和仿真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直流电路分析和仿真 实验目的: 1.学习Multisim建立电路,分析直流电路的方法。 2.熟悉Multisim分析仿真模式中输出结果的常用后处理方法。 3.熟悉伏安特性的仿真测量。 4.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理解。 实验内容: 1.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 (1)建立如图所示仿真电路。 (2)通过操作的到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2.验证叠加定理 (1)建立如图所示仿真电路。 (2)仿真开关后分别在每种电源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时,用电压表测量个支路电压,记录在表格中,验证叠加定理。

可以发现,理论值与实际值十分接近,仿真模拟十分准确。 3.求戴维南等效电路 (1)建立如图所示仿真电路。

(3)用直流扫描分析方法求出a,b做端口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让测试电流源从0变化到10mA,测量得到的扫描曲线,得到a,b端口的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 直流扫描分析: 导入excel,做出函数图像,求出其函数表达式为y=708.5x+8.25 则仿真结果的开路电压为8.25v,等效电阻为708.5Ω。 理论计算值为 V=15*330/(270+330)=8.25,R=560+270*330/(270+330)=708.5Ω。 两者相符。 4.验证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建立如图所示仿真电路。

(2)选择simulate/analyses/parameter meter,设定R4阻值从500Ω变化到1.6k,步长为0.5,输出选择为R4的功率。启动分析仿真后得到R4功率随其阻值变化的曲线。 (3)打开测量游标,查找曲线最大值,得到最大功率值及其对应的负载电阻值。 其中最大功率值为24.016mW,对应的负载电阻为708.333Ω 思考:如何让软件自动寻找曲线的最大值? 答:得到参数扫描分析图像后,点击曲线图中的属性,选择光标开,在点击选择数值,仅勾选max y,点击确定做出有光标的图像,再讲光标移到max y出,此时x的坐标即为所对饮的负载电阻值。 思考:在验证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时,如何同时显示R4消耗功率和V1输出功率的曲线? 答:在进行参数扫描时,在输出选项中,同时勾选p(v1)和p(R4)再进行仿真即可。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MultiSim2001建立电路、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2)掌握伏安特性的测量。 (3)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理解。 实验内容: 1)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建立如右图所示的仿真Array电路。 (2)启动Simulate菜单中的 Analyses下的DC Sweep 设置相应的参数后,单击Simulate按钮,得到二极管的伏 安特性曲线。 2)验证叠加定理Array(1)建立如右图 所示的仿真电路。 (2)启动仿真开 关后,用电压表分 别测出V1、V2单 独作用和共同作 用时个支路的电压值,验证叠加定理。 3)验证戴维南定理 (1)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仿真电路。(其中a对应2的位置,

b 对应0的位置) (2)用电压表测量R3断开时a 、b 端口的开路电压。 (3)将电阻R3短路,用电流表测量a 、b 端口短路电压。 (4)计算出等效电阻。重新建立一仿真电路,调出一个直流电压源,设置其电压为测量出的开路电压值,调一个电阻值为计算出的等效电阻,与R3电阻串联成一个等效电路。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R3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流,验证戴维南定理。 实验过程: 1) 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如右图,建立仿真电路图后,启动Simulate 菜单中的Analyses 下的DC Sweep 命令,设置相应的参数后,单击Simulate 按钮,得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下:

2)验证叠加定理。 V1单独作用: 令V2=0.启动仿真开关如下图: U11=8.727V U21=3.273V U31=3.273V V2单独作用: 令V1=0,启动仿真开关如下图: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原理及说明 1、电压源是有源元件,可分为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理想电压源在一定的电流 范围内,具有很小的电阻,它的输出电压不因负载而改变。而实际电压源的端电压随着电流变化而变化,即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以及它们的伏安特性如图4-1所示(参阅实验一内容)。 2、电流源也分为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电流是恒定的,不因外电路不同而改变。实际电流源的电流与所联接的电路有关。当其端电压增高时,通过外电路的电流要降低,端压越低通过外电路的电 并联来表示。图4-2为两种电流越大。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 S 流源的伏安特性。

3、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电源,尤其外部特性来讲,可以看成为一个电压源,也可看成为一个电流源。两者是等效的,其中I S=U S/R S或 U S=I S R S 图4-3为等效变换电路,由式中可以看出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一个参数为U s 和R s 的 电压源变换为一个参数为I s 和R S 的等效电流源。同时可知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两者 之间不存在等效变换的条件。 三、仪器设备 电工实验装置: DG011、 DG053 、 DY04 、 DYO31 四、实验内容 1、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1)按图4-4(a)接线,毫安表接线使用电流插孔,R L 使用1KΩ电位器。 2)调节恒流源输出,使I S 为10mA。, 3)按表4-1调整R L 值,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变化。将测试结果填入表4-1中。 2、实际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按照图4-4(b)接线,按表4-1调整R L 值,将测试的结果填入表4-1中。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日光灯功率因素改善实验

实验题目: 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日光灯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 3、学会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P 、S 、I 、V 分别表示电路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总电流和电源电压。按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IU P S P = = ?cos 。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 就越少。 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且功率因数很低,约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如图7-1所示: 图7-1 图7-2 图7-1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电路 图7-2 并联电容后的相量图 图7-1中L 为镇流器的电感,R 为日光灯和镇流器的等效电阻,C 为并联的电容器, 设并联电容后电路总电流I ,电容支路电流C I ,灯管支路电流RL I (等于未并电容前电路中的总电流),则三者关系可用相量图如图7-2所示。由图7-2知,并联电容C 前总电流 为RL I ,RL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L ?,功率因数为L ?cos ;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为I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功率因数为?cos ;显然?cos >L ?cos ,功率被提高了。并联电容C 前后的有功功率??cos cos IU U I P L RL ==,即有功功率不变。并联电容C 后的 总电流I 减小,视在功率IU S =则减小了,从而减轻了电源的负担,提高了电源的利用率。 三、实验设备 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一台,型号:TH-DT 、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 1、功率因数测试 按照图7-3的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7-3所示,将三表测得的数据记录于表7-1中。 图7-3 日光灯实验电路 W 为功率表,C 用可调电容箱。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表7-1 感性电路并联电容后的原始数据 C (μF ) P(瓦) V (伏) I (安) Cos ф 0 44.7 220 0.410 0.42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理与电阻串并联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 表测量电压、电流。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 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 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 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 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三、实验数据分析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测量值验证 (1)对于最左边的外围网孔,取逆时针为参考方向得:U1-U2-U3?20V-8.889V-11.111V?0故满足KVL。 (2)对于最大的外围网孔,取逆时针为参考方向得: U1?I5?R3-U2?20V?(-0.111?100)V-8.889V?0 (3)对于节点4,取流进节点的电流方向为正得: -I1?I2?I3?(--0.444)A?(-0.222)A?(-0.222)A?0 (4)对于节点7,取流进节点的电流方向为正得: -I3?I4?I5?(--0.222)A?(-0.111)A?(-0.111)A?0 理论计算值 U1?I1?(R1?R2//R3//R4) IU1204 1?(R?A?A 1?R2//R3//R4)459 I3//R4 2?R RR?I?1?4A?2 1A 2?R3//4299 I(I422 3?1-I2)?(9-9)A?9A IR1 312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 组长:曹波组员:袁怡潘依林王群梁泽宇郑勋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加深对“节点电流代数和”及“回路电压代数和”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线性电路中可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①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KC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结点,所有流出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②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KV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③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三、实验准备 ①仪器准备 1.0~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2.±15V直流稳压电源 3.200mA可调恒流源 4.电阻 5.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6.实验电路板 7.导线

②实验电路图设计简图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1、启动仪器总电源,连通整个电路,分别用导线给电路中加上直流电压U1=15v,U2=10v。 2、先大致计算好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同时调好各电表量程。 3、依次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 AB、U BE、U ED,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4、再换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I2、I3,并记录好电流读数。 5、然后断开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6、然后断开电压U1,接通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7、实验完毕,将各器材整理并收拾好,放回原处。 实验过程辑录 图1 测出U AB= 图2 测出电压U BE=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 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百度文库(精)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百度文库(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毕义合学号:12952112061 年级专业层次:网络12春高起专 学习中心:建设工程分院函授站 提交时间: 2013 年 6 月 23 日

一、实验目的 1. 练习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星形接法。 2. 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1.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的关系,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一般认为电源提供的是对称三相电压。 (1)星形连接的负载如图1所示: 图1 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A、B、C表示电源端,N为电源的中性点(简称中点),N' 为负载的中性点。无论是三线制或四线制,流过每一相负载的相电流恒等于与之相连的端线中的线电流: (下标I表示线的变量,下标p表示相的变量) 在四线制情况下,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线电流 的相量之和,即 端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线电压)和每一相负载的相电压之间有下列关系: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中线电流等于零,而线、相电压满足: (2)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图2所示:

其特点是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 流都对称,此时线、相电流满足: 2.不对称三相电路 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若负载不对称,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的电位不再相等,称

为中点位移,此时负载端各相电压将不对称,电流和线电压也不对称。 在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中线的阻抗足够小,那么负载端各相电压基本对称,线电压也基本对称,从而可看出中线在负载不对称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负载不对称,因此电流是不对称的三相电流,这时的中线电流将不再为零。 在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负载不对称,负载的线、相电压仍然对称,但线、相电流不再对称。 如果三相电路其中一相或两相开路也属于不对称情况。 3.三相负载接线原则 连接后加在每相负载上的电压应等于其额定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4.理论计算 根据KVL和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 Is=I1+I2, U1+U2=U3, U1=I1*R1,

U2=I1*R2, U3=I2*R3 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 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 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 实验心得 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电压源单独作用:

相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三相电路不同连接方法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 1. 理解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三相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与测量方法。 三、实验原理 1.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发电和输配电一般都采用三相制。在用电方面,许多负载是三相的或连接成三相形式的,如三相交流电动机。 三相电路是由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三个频率相同且随时间按正弦函数变换的电动势,如果每相电动势的振幅相等,相位依次相差120o,则称为三相电动势。产生对称三相电动势且各阻抗相等的电源称为对称电源。当三相电动势的相序依次为U相、V相和W相时,称为正序或顺序,反之称为负序或逆序。本实验在三相电源的相序为正序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三相电源由DDSZ-1型实验台台面左侧的DD01三相调压交流电源提供。如下图所示。

在三相电路中,负载一般也是三相的,即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相。如三相负载各相阻抗值相同,则称为对称三相负载。三相负载有两种连接方式: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 在三相电路中,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压称为相电压,端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流过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流称为相电流,流过各端线的电流称为线电流。星形联结时,各相电压源的负极连在一起称为三相电源的中性点或零点。各相负载的一端接在一起称为负载的中性点或零点。电源的中性点与负载中性点的连线称为中性线或零线。流过中性线的电流称为中性线电流。 2.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三相四线制) 3.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ou 负载为三角形联结时,线电压等于相电压。当电源与负载对称时,线电流和相电流在数值上的关系为 L P I 。 四、实验设备 1.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 2.D42三相可调电阻器 3.D33交流电压表 4.D32交流电流表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1. 组接实验电路; 2. 三相四线制,三相负载为星形联结时,分别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3. 三相三线制,三相负载为星形联结时,分别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表5-2

三相交流电路-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指导老师:张伯尧成绩:___ _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四、实验结果 五、心得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的连接。 2.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3. 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电路板 2. 三相交流电源(220V) 3. 交流电压表或万用表 4. 交流电流表 5. 功率表 6. 单掷刀开关 7. 电流插头、插座 三、实验内容 1. 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按图1接线,图中每相负载采用三只白炽灯,电源线电压为220V。 图1

1) 测量三相四线制电源各电压(注意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U UV/V U VN/V U WU/V U UN/V U VN/V U WN/V 217.0218.0217.0127.0127.0127.3 表1 2)按表2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各电灯的亮度。表中对称负载时为每相开亮三 只灯;不对称负载时为U相开亮1只灯,V相开亮2只灯,W相开亮3只灯。 测量值 负载情况相电压相电流中线电 流 中点电 压 U UN’/V U VN’/V U WN’/V I U/A I V/A I W/A I N/A U N’N/V 对称负载有中线1241241240.26 3 0.26 3 0.26 5 00 无中线126.1126.8126.50.26 3 0.26 3 0.26 6 0 1.1 不对称负载有中线1241251240.09 2 0.17 6 0.26 6 0.1560 无中线168144770.10 5 0.18 8 0.21 6 051.9 表2 2.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 按图2接线。测量功率时可用一只功率表借助电流插头和插座实现一表两用,具体接法见图3所示。接好实验电路后,按表3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电灯的亮度。 表3中对称负载和不对称负载的开灯要求与表2中相同。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记录数据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实验报告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三相负载作星形联接、三角形联接的方法,验证这两种接法下线、相电压及线、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充分理解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 二、基本原理 1 、三相负载可接成星形(又称“Y ”接)或三角形(又称“△”接)。当三相对称负载作Y 形联接时,线电压U l 是相电压Up 的 倍。线电流I l 等于相电流I p ,即 在这种情况下,流过中线的电流I 0 =0 ,所以可以省去中线。 当对称三相负载△形联接时,有,。 2 、不对称三相负载作Y 联接时,必须采用三相四线制接法,即Y 0 接法。而且中线必须牢固联接,以保证三相不对称负载的每相电压维持对称不变。 倘若中线断开,会导致三相负载电压的不对称,致使负载轻的那一相的相电压过高,使负载遭受损坏;负载重的一相相电压又过低,使负载不能正常工作。尤其是对三相照明负载,不能无条件地一律采用Y 0 接法。 3 、当不对称负载作△接时,,但只要电源的线电压U l 对称,加在三相负载上的电压仍是对称的,对各相负载工作没有影响。 三、实验步骤 1 、三相负载星形联接(三相四线制供电)

联接实验线路电路,即三相灯组负载经三相自耦调压器接通三相对称电源。将三相调压器的旋柄置于输出为 0V 的位置(即逆时针旋到底)。经检查合格后,开启实验台电源,然后调节调压器的输出,使输出的三相电压为 220V ,并按下述内容完成各项实验,分别测量三相负载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流、电源与负载中点间的电压。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观察各相灯组亮暗的变化程度,特别要注意观察中线的作用。 表(一) 开灯盏数 线电流( A ) 线电压( V ) 相电压( V ) 中线电流 I 0 ( A ) 中点 电压 U N0 ( V ) A 相 B 相 C 相 I A I B I C U A B U B C U CA U A0 U B0 U C0 Y 0 接平 衡负载 Y 接平衡 负载 Y 0 接不 平衡负载 Y 接不平 衡负载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报告

院系专业:信系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年级班级:20111105) 姓名:涂明哲 学号:20112601524 本课程实验全部采用workbench 作为试验仿真工具。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理与电阻串并联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

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 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 i3 = i1 + i2; u1 + u2 + u7 + u6 = 0; u4 + u3 +u7 + u5 = 0; u1 + u2 + u3 + u4 + u5 + u6 = 0;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

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 200Ω + 100 Ω=300Ω; (100Ω+200Ω)//600Ω = 200Ω; i1 = 15/(200+200+100) = 30mA i2 = i1*(600/900) = 10mA i3 = i1*(300/900) = 20mA u1 = u3*(200/300) = 4v u2 = u3*(100/300) = 2v 实验心得: 1.使用大电阻可以减小误差 2.工具不能熟练的使用而且有乱码。。。 实验二叠加定理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三相四线电路实验报告doc

三相四线电路实验报告 篇一: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姚贵阳学号:年级专业层次:网络12 春油气储运专升本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 XX 年 6 月 9 日 篇二:三相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三相电路不同连接方法的测量二、实验目的: 1. 理解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三相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与测量方法。 三、实验原理 1.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发电和输配电一般都采用三相制。在用电方面,许多负载是三相的或连接成三相形式的,如三相交流电动机。 三相电路是由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三个频率相同且随

时间按正弦函数变换的电动势,如果每相电动势的振幅相等,相位依次相差120o,则称为三相电动势。产生对称三相电动势且各阻抗相等的电源称为对称电源。当三相电动势的相序依次为U相、V相和W相时,称为正序或顺序,反之称为负序或逆序。本实验在三相电源的相序为正序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三相电源由DDSZ-1型实验台台面左侧的DD01三相调压交流电源提供。如下图所示。 在三相电路中,负载一般也是三相的,即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相。如三相负载各相阻抗值相同,则称为对称三相负载。三相负载有两种连接方式: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 在三相电路中,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压称为相电压,端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流过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流称为相电流,流过各端线的电流称为线电流。星形联结时,各相电压源的负极连在一起称为三相电源的中性点或零点。各相负载的一端接在一起称为负载的中性点或零点。电源的中性点与负载中性点的连线称为中性线或零线。流过中性线的电流称为中性线电流。 2.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三相四线制) 3.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ou

三相电路实验报告(精)

《电路原理》 实验报告 学号:1138019 姓名:文超周 实验地点:理工楼716 实验时间:2012/5/29 一、实验名称三相电路 二、实验目的: 1. 理解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三相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与测量方法。 三、实验原理 1.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发电和输配电一般都采用三相制。在用电方面,许多负载是三相的或连接成三相形式的,如三相交流电动机。 三相电路是由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三个频率相同且随时间按正弦函数变换的电动势,如果每相电动势的振幅相等,相位依次相差120o,则称为三相电动势。产生对称三相电动势且各阻抗相等的电源称为对称电源。当三相电动势的相序依次为U相、V相和W相时,称为正序或顺序,反之称为负序或逆序。本实验在三相电源的相序为正序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三相电源由DDSZ-1型实验台台面左侧的DD01三相调压交流电源提供。如下图所示。 在三相电路中,负载一般也是三相的,即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相。如三相负载各相阻抗值相同,则称为对称三相负载。三相负载有两种连接方式: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 在三相电路中,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压称为相电压,端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流过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流称为相电流,流过各端线的电流称为线电流。星形联结时,各相电压源的负极连在一起称为三相电源的中性点或零点。各相负载

的一端接在一起称为负载的中性点或零点。电源的中性点与负载中性点的连线称为中性线或零线。流过中性线的电流称为中性线电流。 2.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三相四线制) 3.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ou 负载为三角形联结时,线电压等于相电压。当电源与负载对称时,线电流和相电流在数值上的关系为 ILP。 四、实验设备 1.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 2.D42三相可调电阻器 3.D33交流电压表 4.D32交流电流表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1. 组接实验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13757)

实验一 1.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 workbench 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 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 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4.理论计算 根据 KVL 和 KCL 及电阻 VCR 列方程如下: Is=I1+I2, U1+U2=U3, U1=I1*R1,

U2=I1*R2, U3=I2*R3 解得, U1=10V,U2=20V,U3=30V,I1=5A,I2=5A 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 R1 与 R2 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 R1R2与 R3 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实验心得 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 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电压源单独作用: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1.6 三相交流电路 1.实验目的 (1)掌握三相负载正确接入电源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三相电路中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3)了解中线在三相四线制电源中的作用。 2.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中三相交流电路的有关内容。 (2)若三相电源的线电压为380V,三相负载(U N = 220V)应如何联接? 若三相电源的线电压为220V,三相负载(U N = 220V)应如何联接? (3)三相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若在无中线的情况下断开一相,其它两相电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若为三角形联接时又如何? 3.实验仪器和设备 三相负载白炽灯泡的布置图见图1.6.1所示,灯泡分为A、B、C三组,每组为两盏灯并联,其中C组的一盏灯可由短路桥控制接通或断开。 4.实验内容及要求 (1)负载作三角形联接 按图1.6.2连接电路,注意电源标识。接线完毕,必须经教师检查后方可接通电源。 按下列要求测量数据并填入表1.6.1中: →测量对称负载时的各电量:每相两盏灯泡都接入电源,测量各电量。 →测量不对称负载时的各电量:将CA相灯泡关掉一盏(拔下短路桥),另外两相负载不变,测量各电量。 B 图1.6.1 1

2 (2)负载作星形联接 将三相灯泡负载作星形联接(见图1.6.3)。接好线后,必须经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 。 按以下要求测量数据并填入表1.6.2中。 380V N 图1.6.3 图1.6.2 (b )连线图 L1 L2 L3 ~220V 220V~ (a )原理图 L1 L2 L3

→测量对称负载、有中线和无中线时的各电量。对称负载:即为每相两盏灯泡均接入。 →测量不对称负载、有中线和无中线时的各电量。不对称负载:即将C相负载的灯泡改为一盏,其它两相负载不变。 注意:a) 在负载侧测量各相电压的有效值。 b)在负载不对称、断开中线时,由于各相电压不平衡,某相负载上的电压超过其额定值,故不应将中线断开时间过长,测量完毕应立即接通中线或断开电源。 (3)测量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相电压和线电压 将实验线路拆除,直接测量两组三相电源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数值,填入表1.6.3中。 5.实验总结要求 (1)根据表1.6.2数据,计算负载星形连接有中线时的相、线电压的数值关系。 根据计算,负载星形连接有中线时的相电压为线电压的√3倍。 3

运算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 实验名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运用 班级:计算机18-4班 姓名:祁金文 学号:5011214406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的特点。 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线性应用电路的设计方法。 3.了解限幅放大器的转移特性以及转移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概述 集成电路是一种将“管”和“路”紧密结合的器件,它以半导 体单晶硅为芯片,采用专门的制造工艺,把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线所组成的完整电路制作在一起,使之具有特定的功能。集成放大电路最初多用于各种模拟信号的运算(如比例、求和、求差、积分、微分……)上,故被称为运算放大电路,简称集成运放。集成运放广泛用于模拟信号的处理和产生电路之中,因其高性价能地价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取代了分立元件放大电路。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输入输出关系: i o V R R V 1 2 -=i R o V R R V R R V 1 212)1(-+ =

输入电阻:Ri=R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仿真电路图

压输入输出波形图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输入输出关系: i o V R R V )1(1 2 +=R o V R R V R R V 1 2i 12)1(-+ =

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0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仿真电路图 电压输入输出波形图

差动放大电路电路图 差动放大电路仿真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1)设计一个反相放大器,Au=-5V,Rf=10KΩ,供电电压为±12V。

三相电路电功率的测量(实验报告电子版)

实验(二)三相电路电功率的测量(选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功率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三相电路中有功功率的各种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工业生产中经常碰到要测量对称三相电路与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的测量问题。测量的方法很多,对于三相三线制采用二瓦计法 (2)二瓦计法 在三线制中,不论对称与否,常采用二瓦计法测量三相总功率,接线方式有三种如图2所示。以接法1为例证明二瓦表读数之和等于三相总功率: 瞬时功率 p1=u AB i A=(u A-u B)i A p2=u CB i C=(u C-u B)i C p1+p2=u A i B+u C i C-u B (i A+i C) 由于在三线制中 i A+i B+i C=0

所以 -(i A+i C)=i B 于是 p=p1+p2=u A i A+u B i B+u C i C 图2 A B C 接法3 接法1 接法2

U B φC U AB U CB I C I A

U A U BC 30° 30° φA U C 图3 瓦特表读数为功率的平均值

P=P1+P2= 如果电路对称,可作矢量如图3所示 由图可得: P1=U AB I A cos(φ+30°) P2=U CB I C cos(φ-30°) 因为电路对称,所以 U AB=U BC=U CA=U L (U L为线电压) I A=I B=I C=I L (I L为线电流) P1=U L I L cos(φ+30°) P2=U L I L cos(φ-30°) 利用三角等式变换可得: P=P1+P2=U L I L cosφ 下面讨论几种特殊情况 ①φ=0 可得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 实验报告书 实验项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实验 所属课程: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代码: 面向专业: 自动化 学院(系):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室: 电机与拖动代号: 426

2012年 10 月 20 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CL-01, MCL-02组件。 2.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3.了解集成触发器的调整方法及各点波形。 二、实验内容: 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 3.观察整流或逆变状态下,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01组件。 3.MCL—02组件。 4.MEL-03可调电阻器。 5.MEL-02芯式变压器 6.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线路图及接线图

四、实验示意图:

五、实验有关原理及原始计算数据,所应用的公式: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原理 一般变压器一次侧接成三角型,二次侧接成星型,晶闸管分共阴极和共阳极。一般1、3、5为共阴极,2、4、6为共阳极。 (1)2管同时通形成供电回路,其中共阴极组和共阳极组各1,且不能为同1相器件。 (2)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1)按VT1-VT2-VT3-VT4-VT5-VT6的顺序,相位依次差60°。

2)共阴极组VT1、VT3、VT5的脉冲依次差120°,共阳极组VT4、 VT6、VT2也依次差120°。 3)同一相的上下两个桥臂,即VT1与VT4,VT3与VT6,VT5与VT2,脉冲相差180°。 (3)Ud一周期脉动6次,每次脉动的波形都一样,故该电路为6脉波整流电路。 (4)需保证同时导通的2个晶闸管均有脉冲,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宽脉冲触发一种是双脉冲触发(常用) (5)晶闸管承受的电压波形与三相半波时相同,晶闸管承受最大正、反向电压的关系也相同。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质上是三相半波共阴极组与共阳极组整流电路的串联。在任何时刻都必须有两个晶闸管导通才能形成导电回路,其中一个晶闸管是共阴极组的,另一个晶闸管是共阳组的。 6 个晶闸管导通的顺序是按 VT6 –VT1 → VT1 –VT2 → VT2 –VT3 → VT3 –VT4 → VT4 –VT5 → VT5 – VT6 依此循环,每隔60 °有一个晶闸管换相。为了保证在任何时刻都必须有两个晶闸管导通,采用了双脉冲触发电路,在一个周期内对每个晶闸管连续触发两次,两次脉冲前沿的间隔为60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图如右图所示。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用作有源逆变时,就成为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由整流状态转换到逆变状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定要有直流电动势源,其极性须和晶闸管的导通方向一致,其值应稍大于变流器直流侧的平均电压;其次要求晶闸管的 a >90 °,使 U d 为负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