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案例(深莞惠)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城市化与工业化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二、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同步教用课件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同步教用课件PPT

推 动
工业化
推动 促进
推 动
城市化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 市化— —以我 国珠江 三角洲 地区为 例》课 堂同步 教用课 件PPT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
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 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先富带动后 富)。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 市化— —以我 国珠江 三角洲 地区为 例》课 堂同步 教用课 件PPT
3.关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
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 降
国内背景---对外开放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 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珠三角地区 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 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
❖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工业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想一想:你是如何判断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在发展的?
1、城市的数量在增加 2、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城市化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 市化— —以我 国珠江 三角洲 地区为 例》课 堂同步 教用课 件PPT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同步教用课件PPT
第一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优势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

4.2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说出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图资料的分析,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特点2、通过归类对比分析,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3、通过读图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对比不同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化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2、通过对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主要动力概念: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标志:有三个标志,其一是城市从中的增加,其二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其三是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

其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

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了解什么是工业化?所谓工业化即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

3、那么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上课用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上课用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对外公开教学导学案课题: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者:夏正艳时间:11月30号上午第2节课授课班级:高二(6)班【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珠江三角洲发展的优势条件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过程,理解工业化是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3)认识珠三角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懂得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紧迫性和应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珠江三角洲”图分析讨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读“珠三角产业结构”图理解第三产业上升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的反映;读“珠三角城市分”图了解该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及城市化水平高的现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联系的观念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1、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2、珠三角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导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谈话式【导学过程】【导入】由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本课一、经济发展快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2)自然条件优越地形:气候:水源:土壤:(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与城市:交通:政策:侨乡:国际环境:历史:2.产业结构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3.蓬勃发展的工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立起以为主、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为导向,经济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

【导评】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珠江三角洲目前已经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经济区。

自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导研】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香港和珠江三角洲80年代和90年代三大产业比较图。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模式介绍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把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三个步骤:整理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回顾和总结设计思路说明本节课用内容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迅速发展为内容的经典歌曲“”引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概念,通过回顾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解。

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和讨论,思考问题。

教师及时给出各种案例,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讨论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完成案例学习的基本内容后,教师通过问题探究使同学对本课的内容进一步的进行深入思考。

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的深入和全面。

课标分析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由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本节教材是以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来体现课标要求的。

除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我国的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东北地区也分布着城市群,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比较突出,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拓展,让学生分析上述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从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和对策四个方面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以使更好地达到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多年,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有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话题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珠三角微课教案

珠三角微课教案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和差异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入:展示图片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两幅图片,左边是1975年的深圳,右边是2015年的深圳,仅仅三十年的时间,深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让我们来听段歌曲。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师:歌词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对,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创始人)这个圈在哪?(深圳)。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展示并板书题目: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师:首先来看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事物名称。

3.知道外向型经济模式,并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下师: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今天的学习展示并板书:优越的地理位置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师:请同学们看“珠江三角洲”位置图,思考并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范围,我们将请最早有答案的同学回答师:好,我们请这位最早举手的男同学来嗯,真不错,真是找的又快又好,大家掌声鼓励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中国的“南大门”;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肈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师:对于这幅地形图我们将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抢答,请说出本地区主要的地形有请这位女同学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你的肯定和佩服,你不仅告诉了大家正确答案,而且提示大家看课本阅读材料部分师:下面请各小组根据位置,地形讨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时间三分钟,三分钟后我们将请最先准备好的两个小组派中心发言人上台来展示。

刚才大家讨论得/都很激烈和认真,相信大家/已经心中有数。

现在/有请最先准备好的第一组同学来开始展示,大家欢迎(掌声)师:第一组同学表现非常棒。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市级比赛优秀教学案例)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市级比赛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结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认识。
五、案例亮点
1.紧密结合教材,突出学科特色
本教学案例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深入探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案例中,我运用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同时,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特点、相互关系及存在问题。
2.强调我国政策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认识到国家战略对地区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地理研究方法,深入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3.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区域发展,培养其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此外,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反思与评价,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区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本章节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素养,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特点。通过教材、PPT等教学资源,详细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历程、主要产业、发展优势等。

深莞惠谋一体化打造珠三角发展新引擎

深莞惠谋一体化打造珠三角发展新引擎
日程 。 !络 。
事 寅上 , 莞 惠 三 佃 城 市 在 地 理 深 上 互相 接 壤 t 史 上 都 属 惠 地 匾 。 屋
深 圳 市 委 害 到 玉 浦 此 前 曾指
出 ,“ 高效 便 捷 的交 通 系统 是 匾域 缝
深 圳人 置 柴 束 莞 、惠 州 的超 势 早 已 颞 漕 一髅 化 的勤 胍 。”他 税 , 莞 惠 三 深 耆 露 , 到 深 圳 寻 找 项 目和 资 金 、 聘 市 “ 前 要重 黠 加快 建 毅 城 隙 轨 道 交 而 招
的 核心 城 匾 , 柬莞 、 州 第 一 圈 以 惠 唇 , 深莞 惠 紧 密合 作 精 基磋 , 以 辐射
带 勤 整 倜珠 江 口束岸 地 匾骚 展 。”
交 通 互 建 是 深惠莞 一髓化突破 口
髓化”不是行政厦童词整 J I
深莞惠 一髓化 的网键 是什麽 ? 吴
深 莞 惠 一 髓化 逯 是珠


由省 委 各主 要 领 牵 弭 负责 一 项重 大
拥 研 髁题 , 束 省 委 副 害 、 圳 市 廑 深
委 害 到玉 浦 负 责 “ 一 步 襞择 深 圳 连
中心城 市 的辐 射 带 勤 作用 ” 题 , 在 逭 倜裸 题 胡研 中 ,割玉 浦 害 提 出以 深港 合 作 基 磋 , 造 圜 隙大 都 市 圈 打
“ 哥 ”载 客 入 深遭 千 元重 詈 被 断 通 规 割 重 新 謇 祝 , 通 纲 络 密度 、 的 i j, 交 便 财路的敷百名束莞本地 “ 的哥 ”遂 接 捷 程 度 都 要 求 比 遇 去 有 很 大 提 高 。” 遵 畿 次 在 莞 深 交 界庭 堵 截 深 圳 的 士 。
封面喜题
深莞惠 一髅化 打造珠三角鼗展新引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区定位为深莞惠深度合作先行区、低
碳新兴产业聚集区、高科技产业服务创新中
心,设四大功能区,即创智中心区、高端制
造区、生态景观区、生活配套区,预计到
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税收
150亿元,地区人口20万人。
本报告严格保密
6
小 结
深莞惠三市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严格保密
11
交通方面——深莞惠(广)26个收费站2011年3 月30日起同时取消收费
本报告严格保密
10
交通方面——与东莞与惠州交通的规划与工程进度。
➢ 惠州至东莞的首条高 速“大动脉”———潮 莞高速惠州段(原莞惠 高速)1月26日正式通 车,至至,惠州与东莞 两市实现高速公路直通, 深莞惠交通一体化又进 了一步: 惠州市区到东莞境内仅 需30分钟,从惠州市区 至东莞莞城等中心区也 仅需1个小时 ;
其中, 东岸都市区包括香港、深圳、 东莞、惠州四大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在珠 三角都会圈三大都市区中居首位,是实施 纲要的先行者。
本报告严格保密
2
具体案例分析:以深莞惠三市为珠三角一体化先行市,做具体分析
产业圈之深圳——充分利用周边腹地资源,引导支持优势产业参与世界竞争。
➢ 《纲要》对深圳“一区四市”(全 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的自主创新 城市、国际化城市、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的示范市 )的定位,着力建设 深圳通讯设备、生物工程、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 业基地
珠三角一体化举措分析 -----以深莞惠三市为例
本报告严格保密
1
珠三角新蓝图上升国家战略,区域一体化再加速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于2009年1月8日上午正式公布,《纲要》全面 推动粤港澳经贸、基建、产业、人才以至文化
的优势互补,把大珠三角地区的深化合作提 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打造全中国以至全世 界具有最强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都 会圈。
➢建设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 地;
本报告严格保密
5
产业圈三城联动——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风声 水起。
➢以深圳的高桥工业园作为核心启动区, 三市进行深度合作,打造“坪新清产业 生态城区” ➢ 坪新清三地合作具有天时地利人 和的有利条件,合作前景广阔。规划中 的示范区包括“一园六村”:高桥工业 园、南坑村、红卫村、红田村、约场村、 东风村、铁场村,总面积96.1平方公里, 其中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
惠盐高速
盐坝高速:分A、B、C三段,其中C段
(葵涌至坝岗段 )于2008.11.28开通;与 惠深沿海高速连接;
深惠沿海高速:从盐坝调整终点坝光起, 沿大亚湾海边东延至惠东县稔山镇新村,全 长49.94公里,已于2010年1月28日正式通 车
➢公交——2009年8月13深惠两地首条跨市
公交开通,未来了年内将增开两条跨市公交; 深惠两地路
一小时通勤圈 本报告严格保密
8
交通方面——深圳与惠州一小时交通圈打造基 本实现,未来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 地铁——意向地铁三号线延长线直过惠 阳淡水; ➢ 高速——
深汕高速:起点于深圳龙岗区荷坳,终点 于汕头,途经惠州淡水。淡水到深圳仅需一 个多小时的车程。
惠盐高速:东接机荷高速公路,西接深 汕高速公路,北联惠盐高速公路惠州段,荷 坳立交与205国道相连;
➢铁路——厦深铁路途经淡水,设惠阳淡水 设站,预计2013-2015年通车;
网衔接计划
主要项目一
览表——
厦深铁路 深汕高速
地铁三号 线延长线
盐坝高速
深惠沿海高速
高速公路 地铁 铁路
本报告严格保密
9
交通方面——深圳与东莞交通的规划与工程进度。
深圳外环 高速公路
龙凤大道
深莞两 地路网 衔接计 划主要 项目一 览表— — ➢ 地铁12号线规划,有专家献策将其延长 线连接东莞,此举有利深莞一体化的进一 步合作; ➢东莞石龙火车站新站投资8亿,预计 2012-2013年投入使用,新站用作轨道R2 线的起点站,此时广深铁路与R2线实现无 缝接驳,至此,莞深市中心行程仅需40分 钟;
从莞高速
➢ 博深高速:跨惠州、
东莞、深圳3个城市, 莞惠两地
全长63.2公里,预计 2013年左右建成通车 ;
路网衔接
➢ 莞惠城际轨道已动 计划主要
工,预计2013-2015年 项目一览
完成,建成后东莞与惠 州两地仅35分钟的车程;
表——
莞惠城际轨道
从莞高速清 溪支线
莞惠高速 博莞高速
于2010.1.1 正式通车
经济的融合,产业的一体化的推进,带动深莞惠的经 济的快带发展,创造财富,提高三市居民的消费力;
规划的利好,一体化的推进,提升了区域的价值, 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房地产的影响更是利好;
本报告严格保密
7
城市交通一体化——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实现三地高速无缝对接。
➢ 建设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区域快速通 道网络,打造“1小时通勤圈”,推动三地高 速无缝对接; ➢城市间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的互通互联,加 快推进高速路网电子联网收费和年票互认;
➢深圳在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向周边腹 地寻求资源,要发展空间,积极融入珠三角一体化的进 程当中;
本报告严格保密
3
产业圈之东莞——从产业异构、产业资源融
合、市场统一三方面推进一体化。
产业异构------在新的城市功能和产业 定位下,东莞将突出信息产业、装备 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三个重点,培育 壮大东莞的产业差异化优势;
经济社会迈向高级化、一体化,工作
生活实现同城化
本报告严格保密
4
产业圈之惠州——主攻五大产业基地建设。
➢ 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 地,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推 动大项目的建设;
➢ 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 地;
➢ 建设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 改革试验基地;
➢建设粤港澳地区休闲度假基 地,打造“休闲惠州·度假天 堂”的旅游整体新形象;
产业资源融合------在一体化的大环境 下,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优化资源 配置,整合产业资源,加强产业转移,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毛织、服装、家 具、五金模具等五大产业集群 。
市场统一------加强交流对接意识,更 加注重开放合作,积极推进珠三角大 环境下技术合作,资本联合等市场领 域的无碍障沟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