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案
2.1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备课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12节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姜屯中学渠晓军授课日期:2012年10月29日星期一第3.4节课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重点)(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难点)(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教法及学法指导:本节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及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展示自己的收获、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启发诱导为主,表扬为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收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信息.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因为是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出示课题)第二环节小组交流预习展示师:通过你对这一节的预习,你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请速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师巡视指导,对个别同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生:交流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小组内解决.师:让学生展示通过小组交流还没有解决及有困惑的问题.以上同学们发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新问题,通过本节的学习,看看能否解决你的困惑.第三环节知识探究合理应用1、认识计算器,熟悉常用功能键: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你知道计算器各键的功能吗?通过预习你能说出这些键的功能吗?多媒体出示:ON AC DEL SHIFT = + (-)x2x y ….生:熟悉并识记以上各键的功能.2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师: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出示: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总结按键顺序规律.(1)41.9×(-0.6); (2)6523⨯; (3)1.22; (4)124. 生:快速调整好计算器,操作以上的题.师:提四名同学用投影演示操作过程.生1:41.9×(-0.6)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41.9再按“×”再按(-)再按0.6,最后按“=”,显示器上就出现了结果,是37.44.生2:6523⨯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23再按“×”再按6 再按分数符号在按5在按下“=”结果就出来了. 生3:1.22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1.2再按“x 2”再按0.95再按“=”结果是1.44.生4:124.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12再按“x y ”再按4再按“=”结果是144.师:你能总结按键顺序的规律吗?小组交流.生:通过计算这四道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师: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出示 例: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523)5.42.3(12-⨯-)( ()[]⎪⎭⎫ ⎝⎛÷+⨯56-12-323)( 生:快速利用计算器计算以上两题.师:让两位同学用投影分别演示(1)、(2)按键顺序.3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题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相同形状的饮料瓶,每小组发一个,然后出示: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厘米.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整数,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生:小组合作,测量相关数据,有同学负责测量,有负责记录,并快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师:让学生派代表展示过程,并及时进行肯定,鼓励.(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环节 尝试练习 巩固新知师:出示 5235.31151.22-7.83215155-4133.32-36.2122421345-(1+⨯⨯÷+)()(;);()();();())(生:独立完成上述题目后,小组核对答案.派代表展示答案.师:巡视,对于学生展示的答案及时评价.第五环节活学巧用探索规律师:投影出示课本P70第2题生:独立完成上述题目后,小组交流得到的规律.(目的:此处设置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推理、交流等能力大有好处,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第六环节反思小结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请与小组同学交流. 生:畅谈自己的收获与困惑.(多个同学发言)第七环节当堂检测习题2.17知识技能1第八环节布置作业1.做第二章复习预习稿.2.完成本节课助学及课后剩余习题.3选做题:随着世界油价的上涨,新日电动车厂也迎来了销售旺季,利润大幅度增长,6月份的利润额为400万元,7月份提高了20%,8月份比7月份又提高了20%,9月份比8月份多47万,求9月份的利润额是多少元?第九环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计算器的使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的2.12节“计算器的使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包括键盘、显示屏、开关等。
2.学习计算器的简单操作:掌握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以及计算器上的其他常用功能键,如清除键、存储键等。
3.增加课堂展示环节,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加强计算器操作细节的教学,通过设置错误场景,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检查和修正错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对于计算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如输入错误、操作失误等,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和解决。
举例解释:
-对于高级功能键的教学,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如计算圆的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并使用科学计算功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计算步骤,如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学生需要先计算平均数,再计算每个数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最后求平均值。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同学在操作计算器时,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如输入错误、操作失误等。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同学们对计算器操作细节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准确率。
1.针对高级功能键的教学,设计更多实际案例,让同学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功能键的使用。
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学案 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诸方面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计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计算器,结合教学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认识计算器,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应用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的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
板题:用计算器计算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②小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七年级数学上册 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

课题执笔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总第 课时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 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非常有兴趣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 本节课难点是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 学 程 序 及 内 容 第一环节 动手操作 掌握运用内容:1熟悉常用功能键:ON AC DEL SHIFT = + (-) x 2 x y ….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总结按键顺序规律.×(-0.6); (2)6523 ; 2;(4)124. 第二环节 例题讲解 熟能生巧内容: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个人修订意见523)5.42.3(12-⨯-)(()[]⎪⎭⎫ ⎝⎛÷+⨯56-12-323)( 2 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厘米.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结果精确到整数,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三环节 尝试练习 巩固新知第四环节 活学巧用 探索规律内容:第五环节 反思小结 布置作业内容:小结:熟记常用的计算器功能键及注意在运算时的按键顺序。
布置作业:教科书第94页知识技能1,问题解决2、3.当堂检测板书设计 5235.31151.22-7.83215155-4133.32-36.2122421345-(1+⨯⨯÷+)()(;);()();();())(。
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课件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10
科学计算器部分按键功能的介绍
ab/c 键: 说明:ab/c 键的功能是输入分数,并能实现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2
问题:请用计算器计算:13 1 5
按键顺序是: 1 3 × 1 ab/c 2 ab/c 5 =
11
π键
问题:地球的半径是6378千 米,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地球 赤道的长度吗?
删除键,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数字或符号
=
平方运算键、乘方运算键
答案存储器
DEL
x2
xy
STO
8
试一试
示例
按键顺序
结果
28+42.5 2 8 + 4 2
5=
70.5
-7.2-10 +/- 7
2-1 0 =
-17.2
46×(- 0.25) 4 6 × +/- 0
2 5 = -11.5
3.6÷1.2 3
6÷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扶风县法门一中姚连省编制
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 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 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 理能力,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课堂小结
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 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目的: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注意:对计算器的使用,要防止学生对计算器产生依 赖心理,所以教师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处理复 杂计算要比笔算省事省时,另一方面也应指出不能对 任何运算都使用计算器,要培养自己合理选择的能力 ,掌握估计、心算、笔算、计算器等多种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教学课件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熟悉计算器的各功能键,并能正确使用.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重点) 3.用计算器探求规律(难点)
导入新课
这么多人排队交钱,收银员是怎么算的?他算的快么?准确 吗?
讲授新课
一 计算器的按键方法 开机 清除全部数据结果和运算符 清除当前数据结果和运算符
D B
二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 1 ) 41.9 ( 0.6)
(2)23 6 5
(3)1.22
(4) 12 4
你能总结按键 顺序规律吗?
典例精析
例1 用计算器计算:
( 1) (3.24.5)32 2 5
( 2) 323 16 5
( 1) (3.24.5)32 2 5
当堂练习
D
-114.063 21.27
7
9
3
1089
33
110889
11108889
333
3333 略
333333
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结
计算器的按键方法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 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 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 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 拖鞋等进入教室。 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 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
1225
解:(1)发现后两位均为25,前面的数等于原数中十位数字乘比它大 1的数.
(2)852=(8×9)×100+25=7225,952=9025.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2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2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2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内容:2.12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长2.32cm,高为7.06cm,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因此,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就要做一个较复杂的运算:,这种计算,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来完成。
计算器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利用计算器可以进行许多种复杂的运算。
二、讲授新课:1.例题:例1:①用计算器求345+21.3。
显示器上就显示出计算结果。
解:用计算器求345+21.3的过程为:键入 3 4 5 + 2 1 . 3 ,显示器显示运算式子345+21.3,再按 = ,在第二行显示运算结果366.3,∴345+21.3=366.3。
②做一做按例1的方法,用计算器求105.3-243.例2:①用计算器求31.2÷(-0.4)。
解:用计算器求31.2÷(-0.4)的按键顺序是: 3 1 . 2 ÷ (-) 0 .4 =。
显示结果为―78,∴31.2÷(-0.4)=78。
注意:(1)31.2÷(-0.4)不能按成3 1. 2 ÷ -0.4 =,那样计算器会按31.2-0.4进行计算的。
(2)输入0.4时可以省去小数点前的0,按成 .4 。
②做一做按例2的方法,用计算器求8.2×(-4.3) ÷2.5。
2.1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课时课题:七年级第二章第12节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运算授课人:枣庄市第十二中学赵傲宾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第1,2节课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科学计算器,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号?生:10月24号.师:知道吗?1024,这个数对老师意义非凡!(生非常惊讶)生1:老师,是不是你的生日?师:好聪明的孩子!生:(不约而同地)老师生日快乐!师:谢谢孩子们!2是多少?老师再考考大家的计算能力,谁能最快算出10(生陆续得出答案):1024.生2:以后一定记得102是多少了,老师的生日:1024,简单!师:看来你永远忘不了老师了,真高兴!那152是多少?还简单吗?(生愁眉苦脸)生3:如果会用计算器就简单了.师:今天就满足你的愿望,我们来研究如何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运算,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 (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老师的生日引入有些数需要用计算器计算,使学生悠然而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增强了老师的亲和力.二、引导探究,提高认识 1.认识计算器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生1:在超市结账时用到了计算器. 生2:在批发市场买菜时用到了计算器. 生3:妈妈卖废品时用到了计算器.……师:你了解计算器吗? 下面老师简单的介绍我们数学课上用到的科学计算器。
(1) 计算器的结构计算器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201209282.1514开启键关闭键清除键负号键删除键括号键数字键乘方运算键答案存储器(2) 计算器应怎样按键?键盘的每个键上都标明了这个键的功能.键 ON/C 是开机键,使用计算器时,先按一下这个键,电源就接通了;键 OFF 是关机键,停止使用计算器时,按一下这个键,电源就切断了;键 × 是乘法运算键,按这个键表示进行乘法运算,等等.有些键的旁边还注明这些键兼有别的功能(第二功能).直接按这个键,它执行除法运算;2nd F ,先按键,再按这个键,它执行第二功能,将十进制的度,化成六十进制的度、分、秒.显示器是用来显示计算时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各种计算器使用时,按键的方法有时会有不同.,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运算
教学目标:
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科学计算器,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
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
你知道吗?
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科学计算器吗?
生1:在集市上买菜时.
生2:在书店买书付帐时用到了计算器.
生3:工人在发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
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
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
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
【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
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
2.用计算器计算
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
顺序.
任务 按键顺序 结果
41.9×(-0.6) 41.60.6 -25.14
23×65 2365 1985
2
1.2
1.22x
1.44
4
12
12x4
2.0736
生: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可以仿照上面的内容,计算下列各式.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
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
例 用计算器计算:
(1)(3.2-4.5)×2325
(2)[33(2)+1](65)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
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2110.可以按
SD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2325=-12.1.
生2:我也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3(2)+1](6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156, 按
SD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
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D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
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开始:出示0.092÷1.15×25=
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
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
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课件出示:做一做
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
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 cm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生: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半径2.5cm,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
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
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
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
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
(1) 12.236(-2.3); ( 2) 513;(3) 3155;( 4 ) 12(3.87-2.21)315+31.3.
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上面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
生1: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很快.
生2: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不容易出错.
生3: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
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
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
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
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课件出示
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
(1)27= , 267= ,2667= , 猜想26667的结果是 .
(2)13= ,23= , 33= ,43= ,53= ,63= ,
73= ,8
3
=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 .
师:你们探索的结果如何?(小组合作)
生:27= 49 , 267= 4489,2667= 444889 , 猜想26667结果是 4448889 .
师:非常正确,通过计算它们是有规律的.
生:13= 3 , 23= 9 , 33= 27 , 43= 81 ,53= 243 ,63= 729 ,
73= 2187,8
3
= 6161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 9 .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
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先出示: 3+7= 2×5= 25×4= 198+2=
再出示: 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
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
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
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
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
三、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
吗,能不能说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 第71页 第1题.
选做题:课本 第71页 第2、3、4题.
板书设计
2.12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例 用计算器计算: 练习:π×22×10
(1) (3.2-4.5)×2325
(2)[33(2)+1](65)
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
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题的答案.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
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
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
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
忆,熟悉各键的功能.
2.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
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
适当使用计算器.
3.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