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当代经典散文
匠心独运 文采斐然——读散文《香港之夜》

匠心独运文采斐然——读散文《香港之夜》
陈兆奎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1997(000)007
【摘要】以叙写香港风情为题材的散文,随着九七回归的临近逐渐增多。
沈世豪先生的《香港之夜》可谓是一篇匠心独运、文采斐然的力作。
以一个大陆作家的独特视角去描写那个特殊、神秘的世界,选材、主旨的把握相当不易。
沈先生的这篇散文可谓平中取奇,角度新巧。
香港之夜的迷人,可谓无人不晓;即使未去过香港的人,也能从各种传媒中领
【总页数】2页(P4-5)
【作者】陈兆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
【相关文献】
1.香港当代散文的整体观照--《香港精萃散文赏析·前言》 [J], 王剑丛
2.博辩宏伟文采斐然--苏洵《六国论》赏读 [J], 杨道麟
3.雅俗共赏文采斐然——读苏位东的戏曲唱词 [J], 王鸿
4.“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1”在香港举行 [J], 无;
5.她的上海和香港——读程乃珊散文集《你好,帕克》、《双城之恋》 [J], 王鑫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语堂经典散文《我的戒烟》

林语堂经典散文《我的戒烟》【作者简介】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京华烟云》《啼笑皆非》。
和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1966年定居台湾。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我的戒烟凡吸烟的人,大部曾在一时糊涂,发过宏愿,立志戒烟,在相当期内与此烟决一雌雄,到了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自醒悟过来。
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兴戒烟起来,经过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责备,悔悟前非。
我赌咒着,再不颓唐,再不失检,要老老实实做吸烟的信徒,一直到老为止。
到那时期,也许会听青年会俭德会三姑六婆的妖言,把它戒绝,因为一人到此时候,总是神经薄弱,身不由主,难代负责。
但是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时,决不会再受诱惑。
因为经过此次的教训,我已十分明白,无端戒烟断绝我们灵魂的清福,这是一件亏负自己而无益于人的不道德行为。
据英国生物化学名家夏尔登(Haldane)教授说,吸烟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有影响于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
其余三大发明之中,记得有一件是接猴腺青春不老之新术。
此是题外不提。
在那三星期中,我如何的昏迷,如何的懦弱,明知于自己的心身有益的一根小小香烟,就没有胆量取来享用,说来真是一段丑史。
此时事过境迁,回想起来,倒莫明何以那次昏迷一发发到三星期。
若把此三星期中之心理历程细细叙述起来,真是竹难书。
自然,第一样,这戒烟的念头,根本就有点糊涂。
为什么人生世上要戒烟呢?这问题我现在也答不出。
但是,我们人类的行为,总常是没有理由的,有时故意要做做不该做的事,有时处境太闲,无事可做,故意降大任于己身,苦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把自己的天性拂乱一下,预备做大丈夫罢?除去这个理由,我想不出当日何以想出这种下流的念头。
香港散文诗的特色

香港散文诗的特色
春华
【期刊名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香港散文诗作家对散文诗这一独特的美文体裁的驾驭,是很灵活自如和得心应手的.盼耕、夏马的作品能给人以丰腴的思想营养;陶然的作品贵在含蓄;孙重贵能用丰富的联想,想人之未想;东瑞的散文诗,则把丰富的联系,有机地分揉于所描写的各件事物中.散文诗作家还在努力开拓散文诗的新品种.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春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香港散文诗中的都市风景线 [J], 古远清
2.真情倾慧语灵心吐芳词——简论香港诗人海若散文诗集《情绕心间》 [J], 崔国发
3.香港散文诗学会举行成立15周年庆典 [J], 昭华
4.香港散文诗学会访问山西 [J], 世华
5.牧之散文诗的文本呈现与特色初探--简评牧之散文诗集《魂系高原》 [J], 王兴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秦牧篇一:秦牧散文秦牧散文如果说杨朔是生活诗意的创造者,那么秦牧就是事物幽微的探索者。
他在当代散文家中,以知识渊博和勤于思考著称。
一、秦牧生平与创作秦牧1919年出生在香港,三岁跟随父母移居新加坡,在新加坡度过了童年时代,1932年他13岁时父亲破产,带领全家返回大陆。
回国以后他一直在沿海一带学习生活。
在学习期间,他爱好十分广泛,涉猎面也特别广泛。
最喜欢的是文学,对他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如,先秦散文、唐诗宋词、鲁迅、矛盾、巴金、艾思奇、谢冰心、叶圣陶、张天翼、托尔斯太、契诃夫、易卜生、莎士比亚等。
他打比方说:这些前辈作家是在他头脑这片土地上撒播过种子的人。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参加了革命,并入了党,主要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建国以后,他当过中山大学讲师,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秦牧的文化成就:1、理论研究。
2、文学创作。
他写作的体裁多样化:散文、小说、诗歌、剧本、儿童文学、杂文,代表作:他在“文革”中,曾经当过干校的炊事员,因而对人的口味很有研究。
他把自己的作品比作鸡、鸭、鹅、鱼、臭咸蛋、臭腐乳,谁得意哪一口就吃哪一口,见仁见智,由人评说。
他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认为可以代表他散文水平的是:《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土地》《花城》《红旗初卷英雄城》。
二、秦牧的散文的写作模式他的散文表现了重视“知识性”的特点,他60年代散文的写法,是杂文和随笔的调和,形成了“秦牧式的散文”模式:思想性+知识性+艺术年月日第周第1页共6页性。
他打比方,写好一篇散文,就像穿起一串珍珠:思想是线、知识是珍珠、技巧是一双灵巧的手。
三、秦牧的散文有明晰的观念框架(思想性)秦牧的散文非常重视思想性,他把思想称为文章的主心骨、灵魂,是原子中的原子核,细胞中的细胞核,地球中的地核,太阳系中的太阳。
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无论哪类题材的文章,都有一个鲜明突出的思想主旨: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如:《古战场春晓》:通过凭吊三元里古战场,热情地讴歌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
《乡土情结》教案

《乡土情结》教案一、教材分析:《乡土情结》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而作的散文。
作品以故园之思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充满着感情,蕴含着理性的散文,它声情并茂,立意高远,从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中,破译出了炎黄子孙们的故园情结、乡土情结和民族情结,诠释出了中国人特有的心理感悟和价值取向,让读者心为之动,情为之摇。
现代散文大家中,有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之美,有人擅长景物之中寄寓感情,也有人擅长叙事之中说理,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柯灵先生的《乡土情结》则是亦情亦理,情与理有机融合,和谐而统一。
从哲学意义上说,情是人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理是事物运动遵循的法则,也就是一般规律。
《乡土情结》所表现的是人的思乡怀旧,依恋乡土,将生命植根于乡土的殷殷之情。
在作者眼里,故乡的那方土地总是让人那样地“魂牵梦萦”,那样地依赖和守望。
《乡土情结》中的物象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它契合着文章表达乡土之情、乡土之思的需要。
文章巧妙运用古典诗文,展示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特质,构成了《乡土情结》表现艺术的又一个性特色。
恰如其分地运用古诗文,烘托渲染情境、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既是文章表达的手段,更是作家古文学养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了解本文大量引用诗文的意图。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进一步感悟散文的抒情气息。
(二)过程与方法1.深入朗读体会。
2.研究性学习,探讨本文大量引用古诗文的意图及作用。
3.探讨阅读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培养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探讨本文大量引用古诗文的意图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研读法:自主学习,反复研读,思考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情结”一词如何解释?哪位同学给大家做个解释?(提问一至三名学生)明确: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当代散文八大作家

当代散文八大作家【篇一:当代散文八大作家】林清玄林清玄,(1953--),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1. 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
2.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3. 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未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
4. 谦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
5. 玫瑰与爱是如此类似,盛开的玫瑰会一瓣一瓣落下,爱到了顶点,也会一步步地走入泪中。
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
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亦自命江南人。
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
他的散文,阳刚与阴柔并工,知性与感性并济,文言与白话交融。
梁实秋言:“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1. 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
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2. 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3.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4.期待是一种半清醒半疯狂的燃烧,使焦灼的灵魂幻觉自己生活在未来。
5.你是挣不脱的夸父,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轮回,从曙到暮。
扭曲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
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余秋雨,1946年出生于浙江,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
余秋雨的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又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表达的内容却是浓重的。
香港回归的诗歌散文

香港回归的诗歌散文【篇一:香港回归的诗歌散文】阳热追高的暑夏烈浪袭袭,炙烤着万物表达忠贞永恒,绣球抛眼江南,田间谷黄金挥漫送着奔熟的香味/蝉收薄翼,抓爬在枝桠上依仗外壳坚硬不透,抵御滚滚的热烫,鸣叫不止唱着欢热的赞歌/田塘湖角的荷莲,招引蜻蝶翩跹,水鸟盘旋停停飞飞,不时嬉水窥丽青波荡漾,扇叶轻遥,花情烂漫/栀子,茉莉,白兰花开一片梦想,守候在院落与小区的亭台楼阁间执热满腔白香致爱的梦/八仙花,带着美丽的传说张扬着青春妩媚,用美满的希望表达忠贞永恒,绣球抛眼期待着姻缘的团聚/石榴,单性扬花以成熟的美丽,花裙流火妖艳媚惑,风骚千古闭花守腹,指日子孙满堂/美人蕉,满堂红情浓蓠笆笑,尽是遍地热花斗艳,飞虫热舞一片暑烧的奇丽好看/问诗人何去夏江南不思春归只留暑月夏情【篇二:香港回归的诗歌散文】一文学掀起了新高潮1982年年底,中英开始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定。
香港开始进入“九七”回归前的过渡期,香港文学的发展从此也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香港人曾自嘲是“经济动物”,不问政治,只知赚钱享乐,这曾是众多香港人的写照。
如今不同了,“一国两制”对香港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都将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与每一个香港人都休戚相关,不管你属于哪一个阶层,从事什么职业。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的命运本应同中国命运息息相关,但以前由于香港处在英国殖民统治的特殊文化语境中,祖国意识的迷茫迫使香港作家只能以“他者”的身份来描写、评判中国。
如1949年后,一些从内地南来香港的作家大都以“难民”身份写“家亡国破”之恨。
七十年代末描写中国的作品,一味暴露十年浩劫的黑暗面。
处于过渡期的香港作家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
他们在赞扬或批评中国时,已不再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而多了一份投入的激情与承担的负重感。
今天的香港人,甚至比内地人更关心政治。
认识中国,关心“九七”,渐渐成为不同流派的香港作家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创作题材。
香港回归朗诵散文

香港回归朗诵散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成为一件历史悠久的事情。
这一天,香港的市民挥舞着五星红旗,热泪盈眶,欢呼雀跃。
香港回归意味着香港终于重归祖国怀抱,与大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和共享。
香港是一个繁荣、开放的城市,它的回归,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重大的事件。
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方面都与大陆密切相关。
香港的回归,不仅实现了香港与内地的紧密联系,也让世界再次认识、了解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香港回归,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给香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障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合作,这必将促进香港的发展和繁荣,更好地服务香港市民,让香港的美好未来真正到来。
香港回归,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启示是,在我们共同的祖国怀抱下,我们要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为家园的和平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当代经典散文
导读:香港当代经典散文
《有一种电影叫香港》
有一种电影叫香港
前言:我,文学中人,虽为90后,身上依然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色彩。
作为一个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者,我常常把目光投向过去,我怀念70年代的朴素乡村,怀念80年代的文学氛围,怀念90年代的黄金岁月。
那是一个录像厅的时代,我忘了和谁交流着各种带子。
(一)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1、墨镜背后的电影诗人——王家卫
要想走进王家卫,似乎是件困难的事。
墨镜的背后,他的眼神让人难以揣测,他的影像世界又显得格外扑朔迷离。
只有和王家卫面对面
坐下来,你才会发现其实墨镜背后有智慧、有幽默、有对生活的敏锐
体会,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非凡技艺。
有人打趣说:“如果爱一个人,那就让他爱上王家卫的电影吧!因为他的电影真的很耐看。
如果恨一个人,那还是给他介绍王家卫的电影吧!因为他的电影拍摄周期真的很长很长。
”
2、武侠世界的缔造者——徐克
正如他自己所说:“电影导演如果有宗教般的狂热和小说家的想象力,电影就会产生一种魔力。
”他适时求变,在香港新浪潮像幽魂一样难圆美梦的境况之下,却有了自己的电影王朝。
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徐克是武侠电影领域的“安徒生”。
他的电影如他自己所言:“是在现实生活纷纷扰扰的境况里一趟对末世的消除、拆建和重组。
武侠世界里的乱世情仇、江湖纷争,从徐克的脑海里开始铺陈,一直蔓延到屏幕上。
”
3、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
在他执导的那些黑帮片中,他的暴力美学极具原创的诗意化和浪漫主义情怀。
在暴力这层外衣下,他更注重描写人与人的情谊、人与时代的积极关系,将人性的暴戾与善良、人物的个人命运与时代风云呈现在银幕上。
可是好人都是即将被时代抛弃的,拥有旧式情操和道德观念的英雄人物,不容于时代转变,失去生存价值。
不合时宜的英雄,在缅怀和坚守即将失去的道义传统时,也洋溢着对逝去时代的追思和欲哭无泪的伤感。
4、影坛神雕侠侣——张婉婷与罗启锐
张婉婷是香港学院派导演,她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而新与
旧、贫与富、传统与潮流、东方与西方文化等,都是她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罗启锐是香港著名导演及编剧,作品渗透着浓厚的香港本土情怀,以朴实的情愫表达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态度。
他们是
香港电影界有名的黄金搭档,是大学同学,是多年默契的搭档,也是生活中的伴侣。
演员郑佩佩曾赞叹他们的从容淡定,说电影才真正是他们的爱情结晶。
5、香港教父——杜琪峰
杜琪峰的创作大多来说就是黑色、暴力、宿命。
人们喜欢、欣赏杜琪峰电影,除了他的黑色哲学、简约手法和对暴力诠释的审美态度以外,最重要的是他的电影总能够给予观众视觉以外的男性感喟。
《阿郎》的温情是英雄末路时的眉间苍凉,《枪火》的冷峻带着子弹出膛的灼热金属味,《黑涩会》的阴冷是史诗般的浓墨重彩。
无不具有细腻而充满张力的动作场景,设计精巧的故事桥段,老道稳健的风味和奇峰迭起的鲜明影像。
(二)每一个时代都有好演员,“角儿”却可遇不可求。
念兹在兹,只因无可替代。
1、功夫之王——李小龙
他被誉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美国人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尽管过世已久,李小龙依然是功夫代名词。
他的才华,他的正气,他的辉煌,都已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
巴西柔术之神Rickson
Gracie认为李小龙、阿里和泰森是三位搏击史上最伟大的格斗家。
可以自信认为,没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李小龙。
2、哥哥在我心——张国荣
香港最好的舞台剧导演,他曾经的学弟林奕华念书时曾情不自禁的跑到他面前说:“如果这世上真有罗密欧,我以为他便是你这样的。
”黄霑:“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世界什么样的人是中国文人笔下的翩翩俗世佳公子,我会对他说,Leslie(张国荣)就是”。
这是华语影坛的第一公子,仿佛从画轴中走出的男子。
他是精神化的绝美肉身,因为他我们更加理解王尔德在写什么——美是天才的一种形式,说真的,高于天才。
美是奇迹中的奇迹,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3、一个好人——成龙
作为演员,成龙不仅代表了香港电影的成就,而且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作为中国功夫片的代言人,他通过一部部独具风格的作品在国际影坛上树立了中国影人的形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扬者。
他在好莱坞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概念,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一身唐装下的他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面向世界舞台的榜样。
4、喜剧之王——周星驰
这个叱咤华语影坛数十年的风云人物,用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和思绪,将无厘头文化推向了整个亚洲。
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了解他的童年,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
生命的底色总是在你不谙世事的时候,就悄无声息地打好了,周星驰无疑是这样的。
他在最近的采访中
说到:“人总是会有变化,不一样的想法,随着你的经历也好,所有的东西,年龄啊,这样的东西。
一万年太久了,所以就别等那么久,有什么事情就马上要做。
”
5、英雄的黎明——周润发
他的表演大气自然,毫不勉强,一切表现,如出本能。
演技这个词对于他来说只是简单的概念,因为他的出现本身对于电影就是一种成就。
他将东方男性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著名导演李翰祥说:“周润发是西方人眼里的加里·格兰特+哈里森·福特,而在他的东方影迷看来,他代表着理想、智慧、侠义。
”周润发远走好莱坞也宣告了香港电影一个时代的结束,即浪漫的暴力和黑帮英雄主义的终结,因为只有在周润发的电影里,血腥才可以被看成是一门绅士的艺术。
【香港当代经典散文】
1.当代散文经典
2.当代经典语句
3.当代经典哲理句子
4.当代著名的爱情散文
5.当代著名爱情散文
6.当代90后散文
7.中国当代散文
8.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
上文是关于香港当代经典散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