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unit2 grammar 学案(教师版)

M3unit2 grammar 学案(教师版)
M3unit2 grammar 学案(教师版)

Module 3 Unit2 Language

Grammar and Usage 语法学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Ⅰ、预检·导入

A.温故知新

⑴在复合句中起名词作用的从句叫做名词性从句。根据其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份,可以分为下列四种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常见的引导词有哪些?

⑵判断下面各句中含有什么从句。

What is hard is to do good all one’s life and never do anything bad. (主语从句)

I can’t imagine when we will be able to travel in space. (宾语从句)

This reminded me of what he had once told us. (介词宾语从句)

The problem is whether robots will be smarter than humans. (表语从句)

Scientists have not found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why there is no life on Mars. (同位语从句)⑶根据中文完成下列句子。

我们何时举行运动会还没有决定。

When we shall hold our sports meeting is not decided.

我不知道昨天谁打破了玻璃。I don’t know who broke the glass yesterday. 我不知道他长的什么样子。 I have no idea what he looks like.

这就是我忘记眼镜的地方。 This is where I left my glasses.

B.思考:疑问词引导名词性从句的注意点有哪些?

Ⅱ、建构·应用

A.概述:由疑问词引导的名词性从句

What, which, who(m), which, where, when, why, how引导的名词性从句。这些词都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一定的成分,并且具有疑问之义,因此,选用时须确定从句是否缺少成分,缺少何成分(主语,宾语,表语或状语),然后再确定选用适当的连接词。注意:其中选用连接副词的关键是:这个词还必须符合句子的逻辑意义要求。如:

①I don’t know ________ he lives.

②I don’t know ________ he lives there.

③I don’t know ________ he lives there by fishing.

④I don’t know ________ he likes.

(解析:根据从句里面的成分,句子①可填地点、方式等连接词where / how;句子②可填that, whether / if,原因连接副词why 或方式连接副词how;句子③可填that, whether / if,原因连接副词why;句子④缺少宾语,可填what。)

⑴.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的从句做主语

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 and money. What we can’t get seems better than what we have. How this happened is not clear to anyone.

Who made the long distance call is not important.(谁打的长途电话并不重要。)

Why he didn't come here is not clear to anyone. (他为什么没来谁也不清楚。)

⑵.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的从句做宾语

①做动词宾语

I can’t imagine what made him say that. She asked me where I was going.

I wondered how he could make such rapid progress in French.

②做介词宾语Here is a copy of what I said.

③做形容词宾语I’m not sure why she refused the invitation.

⑶.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的从句做表语

This is what he has done. The question is how he did it.

注意:①where, why, how, when引导的从句做this is, that is的表语时,无疑问之意。That is why they went there. (那是他们去那儿的原因)

This is where my mother works. (这是我妈妈工作的地方)

②表语从句只用whether,不用if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we should start right now.

例:The question is which of us should go. 问题是我们哪一个应该去。

The problem was who could do the work. 问题是谁能做这项工作。

That's what he is worrying about. 那就是他在担心的事。

That is what he is worried about. 那就是他所担心的。

Go and get your coat. It's where you left it. 去把雨衣拿来。就在你原来放的地方。

I had neither a raincoat nor an umbrell a. That’s why I got wet through.

⑷.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的从句做同位语

I have no idea what he said.

注意:同位语从句引导词只用whether, 不用if.

例:The question who should be the first has not been settled.

You can have no idea what he said. 你根本想不到他说了些什么。

I have no idea when he will be back.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B. 由whoever/whatever/whichever/whomever引导的名词性从句

这些词引导的名词性从句相当于带有定语从句的名词词组:

whoever=anyone who…“任何……的人”;whomever是whoever的宾格形式whatever=anything that…“任何……的物”whichever=any … that…“任何……的(已知范围内的或上文提到过的)人或物”,它们可以用来引导主语从句。例如:

Whoever leaves the room last ought to turn off the light.

=Anyone who leaves the room last ought to turn off the light.

Whatever he had was seized by the German soldiers.

=Anything that he had was seized by the German soldiers.

Whichever of you comes in first will receive a prize.

=Any one of you who comes in first will receive a prize.

这些词还可以用来引导宾语从句,例如:

You can just say whatever comes to your mind.

=You can just say anything that comes to your mind.

Take whichever seat you like. =Take any seat that you like.

You may choose whoever/whomever you’d like to go with.

=You may choose anyone w ho you’d like to go with.

( 注:whoever在主句中作choose的宾语,在从句中又充当go with的宾语,因此可用宾格的whomever来代替)

She would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whoever shares her interest.

=She would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anyone who shares her interest.

(注:whoever在主句中作介词with的宾语,但在从句中又充当谓语动词shares的主语,因此不能用whomever代替)

C.总结:解题思路

先找出复合句中主句的谓语动词,然后根据该从句在复合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其属于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的哪一种。

“先成分后含义”-------先分析引导词在从句中的成分,然后依据含义直接翻译即可。

⑴若做名词性成分(即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引导词用what, which , who, whom, whose, whatever, whoever, whomever, whichever

⑵若不做任何成分,引导词用that, if , whether(是否) ,只起连接作用,不充当句子成份,

⑶若做状语成分,引导词用when ,where, why, how, how+形容词或副词。

What you said is true.This is why I didn’t come.

I don’t agree with what you said. The idea that w e’ll go out for a picnic is great.

D. it 充当形式主语常见的句型

1) It + be + adj. + that从句It is important that we learn English well.

常用形容词:important, necessary, obvious, clear, likely, possible, certain, true

有时为了强调不定式动作的执行者,常在不定式前加for sb

It’s necessary for the young to master two foreign language

It + be + 形容词+ of sb. + 动词不定式,这类形容词常是表示心理品质,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如:kind, nice stupid, clever, foolish, polite, impolite, silly, selfish, considerate等。某人和这些形容词可以构成主系表结构。如:

It’s very kind o f you to help me with the work.=You are kind to help me.

It seemed selfish of him not to share his dictionary with others.

=He seemed selfish not to share his dictionary

.2) It + be + n. + that从句It is a pity that you missed the lecture.

常用名词:common knowledge, a fact, a pity, a shame, a surprise, no wonder

3) It + be + 过去分词(said, believed, reported, hoped, known, etc.) + that从句

It is said that they have won the game.

此句型可转换成另一结构:主语+ be + 过去分词+ to do / to have done

It is said that they have won the game. = They are said to have won the game

It is said that he will go to America. = He is said to go to America.

4) It + vi. +that从句

It seems that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machine.

常用vi:happen, occur, appear, seem, matter, turn out

注意:①wh-从句做主语,可用it做形式主语

Who will leave for Beijing hasn’t been decided .

= It hasn’t been decided who will leave for Beijing.

②主语从句只用whether, 不用if

③主语从句谓语动词用单数Whether he will join us is unknown.

5) It + takes (sb.) + 时间(金钱) + 动词不定式,如:

It took the workers almost three years to finish building the dam.

6) It + be +名词词组+ 动词不定式,如:

It is not a good habit to stay up too late.

7) It + be + 名词或形容词+ 动名词,这类名词和形容词常常是:good, no good, no use, a waste of, useless, senseless等,如:

It’s a waste of time talking to her any more.

It is no use arguing about the matter with him.

E. it 作形式主语和it引导强调句的比较

it 作形式主语代替主语从句,主要是为了平衡句子结构, 主语从句的连接词有变化。而it 引导的强调句则是对句子某一部分进行强调,无论强调的是什么成分,都可用连词that。被强调部分指人是也可用who/whom。例如:

It is a pity that you didn’t go to see the film.It doesn’t interest me whether you succeed or not. It is in the morning that the murder took place. It is John that broke the window.

Ⅲ、检测·提炼

1. His mother did ____she could ____the boy.

A.what;help B.that;help C.what;to help D.that;to help 2.We will all appreciate ____you can come to join us in developing our hometown.

A.that if B.it if C.it that D.that when 3. Much to the couple's comfort,their income is now double ____ it was five years ago.

A.that B.than C.which D.what

4. Along with the letter was her promise ____she would join us in the work.

A.which B.what C.that D.whether

5.Human beings are different from animals ____they can use language as a tool to

communicate.

A.in that B.for that C.in which D.for which

6.____words I use can not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of your timely help.

A.Whatever B .How many C.No matter what D.Whichever

7.____seems strange to us is ____the troublesome boy is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all his teachers.

A.It;that B.That;how C.It;how D.What;that

8. Shenzhen was only a small fishing village compared to ____ it is now.

A.which B.that C.what D.where

9. ____is still a question ____will win.

A. It; that

B. It; who

C. That; who

D. This; that

10.____ gets home first is to cook the supper.

A. Who B Whom C. Those who D. Whoever

11. It suddenly occurred to him ____he had left his keys in the office.

A. whether

B. where

C. which

D. that

12. Energy is ____makes thing work..

A. what

B. something

C. anything

D. that

“享受过程”作文评讲课学案

“享受过程”作文评讲学案 【作文要求】 引论方式: 1. 2. 3. 4. 论证要求: 密度: 广度: 深度: 打造结尾: 1. 2. 3. 4. 【片段修改】 指出下列片段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一 如果一个人十分享受干某件事的过程,那么他一定会全心全意投入进去,长此以往,一定会在那个领域有着自己的成就。 问题: 修改: 二 享受过程可以使人心态平和。 第21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在面对强大的加拿大队时,意外地赢得了比赛。赛后,队长王冰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没想赢加拿大队,只是把这当着一次向强队学习的机会,认真地打好每一球,一点都不紧张。” 比赛中,患得患失,就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水平再高也许难以发挥。而只注重比赛的过程,不想比赛的结果,就会有平和的心态,往往能超水平发挥。中国队获胜原因是多方面因的,但中国队珍惜学习的机会,享受比赛中的打出的每一个冰壶,从而轻松快乐的去比赛,这应该是获胜的关键! 问题: 修改:

三 享受过程才能看淡得失,获得快乐。 居里夫人在炼镭的过程中,从没计较最后会得到什么,她享受这发明创造的过程,所以才会把自己的诺贝尔奖章送给女儿当玩具。陶渊明是这样,所以,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李白也是这样,所以,才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洒脱。是啊,生活中有得也有失,既然这样,又何必太在意呢?为了那未知的结果而无法释怀,只会让自己苦不堪言。 问题: 修改: 【精彩片段】 1.过程之藤蔓也许比成功之花更美丽!(经典语句王芬) 2.若结果是一切的终点,则世间万物都会归没于虚无。(经典语句程豫然) 3.中国著名球员孙继海曾说过:“比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确,无论是参加比赛的选手还是观看比赛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比赛结果而忽略了比赛过程,那么胜负、输赢、得失都会变得索然无味。不仅仅比赛,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学会去享受其中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快乐。(引言式开头邓琦) 4.火柴不会因熄灭而哭泣,因为它曾经燃烧过;雄鹰不会因折翼而沮丧,因为它曾经飞翔过;花朵不会因枯萎而伤感,因为它曾经绽放过〃〃〃〃〃〃我们更不应该为了失败而气馁,因为生命的价值往往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所以,享受过程才能领悟生命的意义。(比兴式开头孙晨瑶) 5.哈罗德.品特小时候极爱读书写作,他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读书写作的过程,在读书写作中他感到无比快乐。2005年,从没想过要得奖的他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品特的成功也许是他写作上过人的天赋,但不可否认,他享受读书写作的过程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享受过程给了他快乐,快乐又让他投入其中,如痴如醉,所以他的成功并不偶然。是啊,结果固然重要,过程不管怎样曲折最终也会指向结果,但我要说,不必太在意未知的结果,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叙例式开头杨克臻) 6.但是,纵观时代,还有多少人在追求过程、享受过程呢?太多的运动员为了奖牌而服下兴奋剂;太多的学生为了重点学校而去上根本不愿不上的补习班;太多的挂名作家为了提升知名度而不惜去抄袭别人的作品……人们啊,不要为了结果苦不堪言,不择手段,只要去享受过程,你会发现,结果往往比预想的要好得多。(联系实际胡子璇)

窦娥冤 公开课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单元写作 古风余韵 学案(含答案)

单元写作古风余韵学案(含答案) 单元写作提升单元写作提升训练目标人物小传的写法。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写人物传记,必须有丰富的材料作依据;充分反映主人公的曲折人生,是人物传记给读者印象至深的内容;写好一个人物传记,除了写他的形,还应写出他的神,即传神。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气质,使传主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千人一面。借刻画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突出其特质。选材精当,主题集中;既不给人物套上美丽的光环,又使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独特性。人物性格抓准了,才能表现其精神气质,才能使传主与众有别。 二.将史料的真实性与描写的生动性有机结合,力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言之,要有文学性。传记文学不是纯客观的记载传主的生平经历,而是在尊重客观史实.遵循传主的生平经历的前提下,在一些具体的细节描写和细节安排上,可以根据作者的理解和作品主题的需要,而作恰如其分的虚构,在细节处理上要有文学性。细节不一定都有据可考,但读者不会怀疑其真实性,相反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凸现人物品质。 三.择要介绍,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介绍人物的主要贡献.成长经历.所受影响。所写人物生平经历或取一个截面,只要能突出主题即可。

具体而言,人物传记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写人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1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2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 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4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等。 5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6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

庖丁解牛学案及答案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把握庖丁的形象。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难点、重点? 1.重点:理解本文对庖丁解牛场面的描写及庖丁的经验之谈,把握庖丁的形象。 2、难点:理解本文所蕴含的哲理,生发对现实的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 ?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来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是把握庖丁的形象,二是理解本文所蕴含的哲理。下面我们就走近庄子笔下的庖丁,一起领略庖丁的魅力。 ? ①庖丁解牛生涯的三个境界 师:大家齐读第三段,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PPT3)庖丁解牛生涯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请在原文中划出) 大家读的很流畅,很有感觉啊!上面我留给大家的问题有答案了吗?请举手示意。 学生:三个阶段 A.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 (一般人) B.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高? 人) C.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 (神? 人) (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 ②师:老师还有一种更形象的说法,如果说刚开始时庖丁是一个“一般人”的话,第二个阶段就是“高人”,最后就可称得上“神人”了。 PPT:那同学们庖丁的技术这般出神入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可在文中找出依据作答。 学:A.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依据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译: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依据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译: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没有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头呢?) ? B.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 依据1: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文: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写作 说明的顺序 导学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 【目标导航】 1.能够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 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一、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不少于200字。 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三、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顺序很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安排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写作中,当我们要把一个事物的外观、结构、布局写清楚,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详细又不累赘,或者是要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写作要求】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再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 2.介绍产品时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说明,也可采用问答的形式组织全文。 3.写事理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写出它的变化。查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并注意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技法点拨】 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在说明文中确立说明顺序很重要,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说明顺序的分类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像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片山水等。 (2)时间顺序:指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果要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比如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汽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历史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2.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在正确地选择了合理的说明顺序以后,还要学会恰当地使用标志性的词语。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要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要运用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的词语。

《窦娥冤》学案答案

齐河一中高一语文第三册学案 主备人:韩丽丽 审核人:贺忠燕 《窦娥冤》 【学习目标】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感悟悲剧美及浪漫主义手法 预案 一、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 ([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 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 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 个性。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 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 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 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基础知识积累 1、初读课文,给下面生字注音。 埋怨( ) 嗟怨( ) 罪愆( )盗跖( ) 甘霖( )苌弘( ) 亢旱( ) 错勘贤愚( ) 前合后偃( ) 杳无音信( ) 刽子手 ( ) 湛湛(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身影只: 杳无音信: 三、熟读课文理清情节。(这折戏可分为三个场面,即三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 上小标题)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第 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 ???)( ) ( )(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誓愿在型场窦娥告别婆婆遗嘱见蔡婆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怨天赴法场 五、根据你的预习,设计一个你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班级: 姓名: 《窦娥冤》课时案 合作探究: 一、结合具体曲子,分析窦娥的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

八下第一单元作文训练学案一学习仿写

梁开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作文训练学案(一) 班级组别姓名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大家新学期学习进步!根据教材的单元安排,结合我级的实际,在过去已经懂得如何写人和写事的基础上,本学期将进行六次作文专题训练,分别是学习仿写、说明文(学会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学写读后感、学写游记、学写故事、学会升格作文。在每次训练中还需要认真落实“字数、卷面、分段、题目、开头、结尾、中心、”等作文的常规要求。具体安排如下:第一次: 第二周——学习仿写(片段作文) 第二次:第四周——学写读后感(周记、练笔) 第三次:第六周——说明的顺序(大作文) 第四次:第九周——中段检测(大作文) 第五次:第十一周——学写游记(周记、随笔) 第六次:第十三周——学写故事(大作文) 第七次:第十五周——升格作文(片段或整篇) 第八次:第十七周——模拟测试(大作文)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学习仿写 一、仿写的好处: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语文教材中的典范文章、中考考生的高分作文、班级同学的优秀习作,报刊杂志中文质兼美、思想积极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模仿的范本。懂得模仿写作的学生,其作文水平定能快速提升。 二、仿写的方法: (一)模仿篇章结构(请认真阅读《高分突破》P17的四种具体方法及范文。)(1)一线贯穿法——用一条主线,把几件事情串连起来; (2)画面组合法——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移,把几个画面或场景组合起来; (3)欲扬先抑法——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先略写不喜欢的,或厌恶的情感,后详写喜欢的,赞扬的情感; (4)由物悟理法——描写某种景物,或与此物相关的事情,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庖丁解牛教案2

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可以了。 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三: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魅力 1:文本预习检测: 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见投影) 2:生自读文章画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一起讨论解决(课前准备) 3:欣赏“解牛之美” ○1 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视觉: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2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解牛的场面之美 二.疏通课文中词句 针对以下疑难词句以下指导:

语文教学: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语文教学: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例一: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 (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例二:(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例三:(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如话题勇敢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练习1:勇敢:a勇敢是。 b 勇敢是。 c 勇敢是。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因——为什么,并列分解为什么,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练习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并列分解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窦娥冤老师导学案

2012级语文必修4导学案 使用班级:2012级1-20班 主备人:徐凡 复备人: 刘奇珍 江涛 鲁迅:“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第1课 窦娥冤 预 习 案 【知识链接】 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18),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19)、斫不下(20)、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21)?我玩的是梁园月(22),饮的是东京酒(23),赏的是洛阳花(24),攀的是章台柳(25)。我也会围棋、会蹴踘(26)、会打围(27)、会插科(28)、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29)、会吟诗、会双陆(30)。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31),尚兀自不肯休(32)!则除是阎王亲自唤(33),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34)! 这正是关汉卿生活与性格的真实写照,多才多艺,而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为人豁达开朗,风流倜傥,滑稽多智,热情洋溢而不拘礼法。 (18)匾:同“扁”。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19)恁:通“那”,音nèn。如“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元王实甫《西厢记》)又有“恁每”一词,即“你们”的意思,所以“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于上海语文最新版八年级教材上“恁”是“如此、这样”的意思。 (20)斫(zhuó):砍。 (21)锦套头:美丽圈套。此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那些浮浪子弟们每陷入风月场所温柔之乡不能自拔,而自己却见多识广练就一身功夫,不把这些套数放在眼里,反而正好能够大展身手。 (22)梁园: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23)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总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行走的都是名胜之地。 (24)洛阳花:指牡丹。古时洛阳以产牡丹花著名。 (25)章台柳:代指妓女。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太平广记·柳氏传》载,唐韩翃与妓女柳氏有婚约,安史之乱,两人分离,韩赋诗以表思念:“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26)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唐宋时盛行(《水浒传》中的高俅即以此技得宠于皇帝),至清代渐衰。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27)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28)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 (29)咽作:不详。可能是一种表演性的游戏。 (30)双陆(lù):又名“双六”,古代一种博戏。据说为曹植所创,至唐代演变为叶子戏(纸牌)。 (31)歹症候:本是指病,借指脾性。歹:不好。 (32)兀自:还。尚兀自:仍然还。 (33)则除是:除非是。则:同“只”。 (34)烟花:指妓女。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整体感知】 1、 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 样式。 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第三折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公人),孤(桃杌)、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 2、简要概括课文节选部分每折的主要内容。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 3、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 3岁:三岁丧母 7岁:父女分离 17岁:与夫成亲 约18岁:丧夫打击 20岁: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 悲惨的 的一生。 探 究 案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2020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写作学案 语文版必修2(考试专用)

第三单元修辞立其诚 学会分析 训练目标在议论文写作中学会使用四种分析方法: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辩证分析。 学习写议论文,尤其是要学习论证。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同时也有多种的分析方法,今天重点探讨四种分析方法: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辩证分析。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亮点评析 “倔”和“笨”的力量 大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 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要 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1) 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2) 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三年,岂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只是,如此随缘、如此写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3) (1)举例论证。文章开头用朱东润老先生的事例形象地突出“倔”字,入题迅速。 (2)分析事例,从反面着笔增强分析说理力度。 (3)比较分析。联系现实,否定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的做法。

《庖丁解牛》导学案(教师版)知识讲解

《庖丁解牛》导学案 (教师版)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把握翻译技巧。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知识链接·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二、关于课文出处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教学案

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 【教学目标】 1、懂得写人必须抓住人的特点,通过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展现人物的生动形象,表达人物的独特魅力。 2 、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详细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3 、写作过程中要对所写人物倾注情感交流,做客观、中肯地评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友归纳整理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加以运用; 2、引导学友学习通过互相评点习作,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特点,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准备】1、指导学友回忆整理11月4日以来与师长相处的主要事件。 2、学习17课《洗脸》中刻画人物的写法,以“我的同学________”为题,写一篇200字短文。 第一课时 一、明确写作要求和写作步骤 一)、写作要求: 1、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写。 2、写人和写事是密不可分的,要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情当中来写,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3、写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正面记叙、侧面记叙、概括记叙、具体记叙,以事写人(一事写一人、多事写一人、一事写多人、多事写多人),以情述人,等等。 二)、写作步骤: 1、写人要写了解的熟悉的人,要尽可能掌握丰富的材料,如果材料不足,就要进一步搜集。 2、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通常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3、写人和记事密不可分。要把人放到事中去写,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二、结合上次习作,讲解写作知识与技巧 一)、点评学友上次习作 优点:1、大部分学生都能写了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方面内容; 例句:1)、王老师人很好,对我们更好。王老师有一头短短的头发,小小的眼睛,你们别看他眼睛小,可他什么都看的很清楚。他的右眼下角有一颗痣,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以往每天早上都穿着一身警服,站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我们的到来。 2)、师长长着一双又小又明亮的眼睛,有点像杜海涛那种。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镶嵌在那张圆圆的脸上。 3)、俗话说得好:眼睛小,视力好。果不其然,王老师一来就看见一个人说话,立马给我们班一个下马威,让我证实了这句话。俗话还说:嘴巴大,声音小。果然,老师声音小的我都有点听不清楚了。 2、基本上能通过事件展现人物个性,主要是用做游戏来体现“新”奇之处,少数人用上课的流程、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新颖来体现教师“新”。 例句:1)、老师让我们大胆的提出好的意见。老师还会强调不要一团乱糟糟的说,可以站起来说。老师还要我们称他为“师长”,他称我们班的人叫“学友”。这个名字让我们大吃一惊,不过我们会慢慢习惯的,这位王老师真是新奇之极,让人难忘。 2)、别看师长眼睛小,其实的眼睛很尖,一下就会看出我们讲小话或做小动作。有一次,师长拿着一本语文书走进了教室,走到讲台,读着课文时,他背后有一个学友和后面的学友讲小话,我以为师长不会发现,我就拿起东西吃。师长突然说了一句:“要讲小话的下课讲,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一、学习要点 古代戏曲的特点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 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 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 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 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 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

江河。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 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

《庖丁解牛》导学案

《庖丁解牛》导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过程与方法:质疑探究合作,探讨作品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学会翻译文言文语句。(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知识补充】 1、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2、解题: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 【预习检测】 (一)成语训练题 1、下列几组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有那些?请分别在该句子前打上“√”,并查字典解说该成语的含义。 (1)A、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羞愧得游刃有余。 B、他曾在英国专修英国文学,要他用英文写作自然游刃有余。 C、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成语含义: (2)A、他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毫无集体观念,真是目无全牛。 B、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有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C、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 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地步。 成语含义: (3)A、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的,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 B、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成语含义: (二)字词正音,识记并朗读。 踦( ) 砉( ) 騞( ) 向()中()郤()窾()綮()軱()硎()怵()謋() (三)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落实常见字词的含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乃中.《经首》之会.:(2)官知 ..行: ..止而神欲 (3)依乎天理: ...(4)批.大卻,导.大窾:

求助信写作模板。学案

1.求助信 求助信是当个人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的一种书信,一般分为三部分内容: 开头:向对方问好(熟人)或介绍自己的身份(陌生人),表明写信目的,请求帮助。 主体:要清晰陈述请求帮助的具体内容,内容要多多拓展,详细说明自己的情况。 结尾:希望自己能得到帮助,表达感谢,盼望回信。 *典型事例 假定你叫李华,想毕业后去美国的大学学习。你在网上了解到了Prof. Green,给他写一封e-mail,表示对他的研究领域及课题感兴趣,并请他指导如何选择他所在大学的专业(major)。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邮件的开头与结尾已为你写好。 词句文升华 ★词汇再现 1)去美国深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某人提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领域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表达 1)我想在毕业之后去美国深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上网时找到了一些有用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你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想知道你是否愿意给我提供一些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笔成篇 Dear Prof. Gre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hua *仿写练习 假如你叫李华,在光明中学读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遇到一些问题,如单词背诵困难语法理解有障碍,课上听不懂等,想得到老师的帮助。现在你给外教老师Caroline写一封求助信。 注意:1. 词数100~120; 2. 可适当增加细节。 Dear Carol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