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简称大峡谷)位于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是一个围绕着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 米)做了一个马蹄形大拐弯的奇特峡谷。该峡谷长达504.6 公里,最深处为6009 米,峡谷底河床宽度仅为35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种种地理特征都远远超过原认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度:370公里,极值深度2133 米)、秘鲁的科尔卡峡谷(长度:90公里,极值深度:3200 米)和尼泊尔的喀利根得格峡谷(长度:60公里,极值深度:4403 米)。

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也是世界上因地形而产生气流运移的最大通道。水汽通道的存在不仅造就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特殊降水分布,而且造就了藏东南的特殊的海洋性气候环境。

我国最大的两条海洋性山谷冰川都出现在水汽通道作用的要冲部位,这就是帕隆藏布源头的来姑冰川、易贡藏布源头的卡钦冰川,前者长达36千米,后者长达35千米。在冰川体上往往会出现巨大的冰瀑布,其美丽的弧拱构造令人叹为观止。让人惊奇的是,在冰瀑布的附近竟然还生长着大批叫做“冰蚯蚓”、“冰老鼠”的高山苔藓类植物和柳、桦、槭、杜鹃等树木,实在罕见。可是每到夏季,冰雪融化,在冰川末端常会暴发泥石流,成为这里山区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

在水汽通道作用下,往往还会出现一些美丽的高山湖泊,像尼洋河流域的巴松错、帕隆藏布流域的易贡湖和然乌湖等都是其中的典型。

大峡谷环境独特,自然奇观众多。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竟然有4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35米。在这样短的距离内出现一系列高大瀑布群,在世界峡谷河流上也是罕见的。

西藏的“西双版纳”水分和热量是一切生命生存的基础,藏东南地区因为这条水汽通道成为世界最高的“绿洲”。这里茂密的原始森林,是我国仅次于东北和云南的第三大林区。

高山峡谷加上水汽通道的作用,使大峡谷成为我国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最完整的地方。这里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带等9个垂直自然带。在不同高度的垂直自然带里,景观各异:进入大峡谷必经海拔4200 米左右的多雄拉山。多雄拉山的七八月份是菊科、报春花科的细小植物最为繁茂的季节。从多雄拉山向下走,先看到的是高山灌丛草甸。这里的灌丛以杜鹃为主,草甸的种类则比较丰富,有龙胆、园穗蓼、报春花和垂头菊等;再向下走,就会进入高山、亚高山常绿针叶林。这些针叶林以冷杉居多,林中还生长着杜鹃、忍冬、荚迷、五加等灌木;继续往下就进入了山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带。青冈树是半常绿阔叶林中的霸主,这种树上的附生植物十分发达,主要是攀缘植物和空竹等藤本竹类。这里的苔藓遍地都是,紧紧地包裹着每一棵树。栲在常绿阔叶林中也十分常见,栲林下生长着大批滇丁香和紫金牛等灌木;继续下行,将到达低山河谷进入季风雨林带。季风雨林带里生长着高大的乔木,如千果榄仁、阿丁枫、天料木等。在这些大型乔木之间,印度栲、蒲桃、厚壳桂、粘果榕等稍矮些的乔木相互交错。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野芭蕉、桄榔和鱼尾葵以及原始古老的树蕨—桫椤。藤本植物在这些林下四处攀援,白藤、扁担藤等长势良好。各种兰科植物、水龙骨、鸟巢蕨、冬叶、艳叶姜、楼梯草随处可见。这里不愧是西藏的“西双版纳”,植物的天然王国。

珍奇物种的“生命通道”大峡谷既是水汽通道,还是生命的通道。沿着这条通道,各种生物南来北往、东行西走。祖祖辈辈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生物通过这条通道转移到了北侧,而北侧的又转移到了南侧。更为神奇的是,一些世界上其他地区已经绝迹的生物物种竟然能够在这里安然生存、继续繁衍。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峡谷是最好的天然基因库。

大峡谷的通道还是人类活动的走廊,高地的藏族和低河谷地带的门巴族、珞巴族人民也多利用这条通道联系往来,互通有无。

大峡谷的水汽通道逆江西行,滋润了中游的山南地区,藏民族的起源、吐蕃王朝的兴起、雅砻文化的建立和发展等,根本上都与水汽通道的影响作用有关。

西藏墨脱县城简介

《西藏墨脱县城简介》 西藏;https://www.360docs.net/doc/9c5126502.html,/ 墨脱县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面积3.4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辖8个乡(含1个民族乡),59个村民委员会。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在祖国西南边陲,西藏高原的东南部,镶嵌着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墨脱。在这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发育、繁衍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资源。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真是“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总面积31394.67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墨脱镇,邮编:860700。代码:542621。区号:0894。拼音:MotuoXian。墨脱县辖1个镇、7个乡:墨脱镇、甘登乡、加拉萨乡、达木珞巴族乡、帮辛乡、格当乡、德兴乡、背崩乡。共有60个行政村。 墨脱,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可见,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墨脱比作“花”了。的确,墨脱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景色秀丽,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里到处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飞流急瀑,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过去墨脱也称“白玛岗”,是莲花圣地之意。由于处在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塌方、泥石流不断,加之气候潮湿多雨,使得这里成为全国惟一不通汽车的县。 墨脱又名白马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西藏着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这些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给众多西藏人的心灵播下无限的诱惑,墨脱的门巴人、珞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 墨脱的这种宗教神秘色彩,直接渗透到门巴人的心灵里。记得一个名叫曲尼的墨脱门巴族宗教画师曾绘声绘色地讲到:墨脱的地形像女神多吉帕姆仰天平卧的圣体――耸立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那座白云缭绕、难以一睹风采的南迦巴瓦雪峰,就是这位女神俊俏的容颜;东部一带密布的森林和地势平缓的沃土,是她柔软的腹部;修竹遍野、江水碧蓝的仰桑河流域是她的下身,总之,墨脱的山山水水,都是这位女神躯体的组成部份。 朵尼拉绘声绘色的述说,使我们这些外来人深切地感到,墨脱是个神秘的地方,难怪在这里有着许多可供信徒朝拜的圣地,其中着名的就有仰桑河、布达切波雪峰和宫堆颇章。清澈味甜的仰桑河。 西藏:https://www.360docs.net/doc/9c5126502.html,/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题训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区域地理专题训练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从墨脱县甘登乡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县派镇加拉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 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 【地质地貌】 大峡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因此,大峡谷地区的地质调查是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峡谷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俯冲的东北挤角,地质现象多种多样,堪称罕见的“地质博物馆”。 【气候】 1、水汽通道的作用 这条天然水气通道使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带,年降水量达4500-11060毫米;就是这条水气通道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就是这条天然水气通道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了五个纬度;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缩小了南北自然带之间的明显差异,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推动许多热带动、植物分布向北推移;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这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为许多古生物物种提供了安全庇护,不至灭绝。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峡谷地区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由高向低,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亚热带季风雨林带,宛如从极地到东南亚半岛或从我国东北来到海南岛一样。 2、山地垂直变化 高山雪线之下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再向下便是高山、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继续向下便是山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进入低山、河谷是季风雨林带。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险峻幽深,侵蚀下切达5382米,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内雨林等九个垂直自然带,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完整的地方,这里麇集了许多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怀抱南迦巴瓦峰地区的高山峻岭,冰封雪冻,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里最险峻、最核心的地段,是一从白马狗熊往下长约近百公里的河段,峡谷幽深,激流咆哮,至今还无人能够通过,其艰难与危险,堪称“人类最后的秘境”。由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环境恶劣、灾害频仍,构成人们很难跨越的屏障和鸿沟,其落后与闭塞,使墨脱成了高原上的“孤岛”、远离现代社会的“世外桃源”,至今少有人涉足。1994年,我国科学家组成一科学考察队,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才

揭开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神秘面纱的一角。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 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两侧,壁立高耸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峰(海拔7234米),其山峰皆为强烈上升断块,巍峨挺拔,直入云端。峰岭上冰川悬垂,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壮:从空中或从西兴拉等山口鸟瞰大峡谷,在东喜马拉雅山无数雪峰和碧绿的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条笔陡的峡谷,穿越高山屏障,围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大拐弯,南泻注入印度洋,其壮丽奇特无与伦比。 深: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间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深处达5382米,围绕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平均深度也5000米左右,其深度远远超过深2133米的科罗拉多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四、、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介绍西藏的导游词5篇大全

介绍西藏的导游词5篇大全 西藏地广人稀,空气清新,非常适宜和几个好友一起去游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介绍西藏的导游词,欢迎阅读。 介绍西藏的导游词1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 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此创基立业。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而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

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其他景点西藏萨迦寺导游词·西藏纳木错导游词·西藏拉萨导游词 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7、8、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介绍西藏的导游词2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今天的行程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第一单元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教材解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 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二)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 1.杨逸畴1935年4月7日出生,江苏省武进县人,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荣获中国科学院野外先进工作者、竺可桢野外先进工作者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逸畴先后二十余次上青藏高原,八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五次深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论证和发现者。他先后出版科学论著二十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科普文章百余篇,在青藏高原地貌科学研究、高原与大峡谷地貌的形成和沙漠环境演变的研充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2.作品他的关于青藏高原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其科普著作《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沙漠寻踪》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 (1)对词语的理解。 屋脊: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峡谷:两坡陡峭,中间狭而深的谷地,指河流流经的狭而深的山谷。 咫尺: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反差:指人或事物优劣、美丑、高低等方面对比的差异。 壮丽: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映衬:映托;衬托。 神秘莫测:不可理解的。 皑皑:洁白(多形容霜、雪)。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呈现:显露;表现。 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穿梭:织布机上梭子往来穿越。比喻快速或往来频繁。 无愧:没有什么惭愧之处,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预料:事前推测。 (2)对句子的理解。 ①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这句话形象地点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与珠穆朗玛峰紧紧相邻,因此,高耸的山峰和低陷的峡谷形成的反差才显得格外突出。“堪称”,“堪”是“可以、能”的意思,“堪称”是指“可以称作、可以称为”,这样的壮丽景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②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的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③“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通过生动鲜明的景色对比突出山与水的奇绝。运用“从……到……”的句式,从性质对比中描写山河特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五)课文点拨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6、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7、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长的河流——长江 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11、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13、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我的家哦~)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庆 19、最北的村庄——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23、最大的岛群——舟山群岛 2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 25、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7、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28、中国最大的盐水湖是青海湖 29、我国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约40公里。 30、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31、我国最低的冰川是云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为2650m 32、最大的狭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3、还有一个地球上最北的热带雨林——位于中国西藏的墨脱 34、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35、中国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36、最南端——曾母暗沙 37、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600万人。 38、中国最早的运河——秦朝的灵渠 39、中国最长也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40、世界上最早的船闸——灵渠的船闸 41、最西的地方——泊米尔高原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整理完美版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又用排比句式把雅鲁藏布大峡谷气势非凡的自然景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读完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篇文章容易理解。因此为了丰富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说起西藏,你们会想起什么?对这里有号称“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高高的雪山,美丽的雪莲花,还有离太阳最近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而且有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咱们就一同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浏览一番,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神奇魅力吧。(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同学们注意这个藏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读cang (藏匿,藏起来)是动词,一个是藏(西藏)是名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好,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要求:①遇到不会的字要对照拼音多读几遍。②遇到不 懂的词语先勾画出来,查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③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老师请坐的最端正的一组来读这些生字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 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况。

我们学地理时,知道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的藏文意思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冲刷出了一条很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旁。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雅鲁藏布江流到扎曲村后,突然在高原上出一个呈U字形大拐弯的,而且转向南流。峡谷旁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此处峡谷深达6000米以上。大拐弯峡谷以雄伟峻险、奇特的转折闻名于世。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多峡谷,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最深的峡谷。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考察后发现的,以其宽、深、窄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 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4、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5、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南岸区王家沱小学王智利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2、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3、挖掘教材内在因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包,学生自备笔、本子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chù)立在我国西南的西藏边境。一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视频文件,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美丽、神奇、壮观……) (三)再读课文,学习方法 1、齐读课文第一段:接着出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让学

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 (实用文本) 《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

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课时,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展实践学生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六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米林县派区-多雄拉-拿格-汗密-马尼翁-背崩。这是一条传统的大道,也是一条从喜马拉雅山北坡高原上到大峡谷下游河谷的道路。通常行走需经三天时间,中间带要翻越海拔4200米左右的多雄拉山口,过山口经拿格到汗密、马尼翁则是一路下坡。其中,汗密以下的老虎嘴一带,山路悬在陡崖上,十分险峻难行。历年运输发生事故皆在此处。从马尼翁走过钢架铁索吊桥,到达对岸的背崩区,海拔已降到了700米左右。第二条路线:从米林县派区经大渡卡、格嘎到加拉,顺江而下进入大峡谷的小道。由加拉往下进入无人区,无路可走。沿江大概走一星期方可到达白马狗熊,沿江皆为刀削般的基岩陡壁。新中国建立以前,传统的通行是从白马狗熊上山,离开峡谷经西兴拉山口(海拔4400)米沿一条支沟直下,到达大峡谷,经进大拐弯后的江边鲁古村,过溜索到甘代(东岸),由甘代顺而下经加热萨区直奔墨脱。第三条路线:从川藏公路上的帕隆起程,沿帕隆藏布江下游河谷下行,三天的骡马大道可直达大峡谷的顶端扎曲村,过新建的铁索桥(原为溜索)至达波,离开大峡谷横切过去,一路经原始森林和山梁,三天可到大峡谷拐弯下方的江边八玉村,然后经鲁古、甘代、加热萨到墨脱。第四条路线:从波密县的古乡渡过帕隆藏布江的古乡湖,上山翻过随拉山口(海拔4400米左右),西南下,直达大峡谷江边的加热萨区。沿途山路曲折,行程为三天。第五条路线:从波密县扎木镇南行沿嘎隆拉北曲直上,越过海拔4200米的嘎隆拉山口,西南下,沿嘎隆拉南河经64公里、86公里(“64公里”、“86公里”皆为波墨公路上的地段专用名,也称为64道班、86道班,到达大峡谷畔的达木。这条线路经过多次修筑,步行道比较好走,开山季节甚至可沿公路开汽车直达63公里一带。顺利的话,一般两天时间可进入大峡谷到达墨脱。第六条路线:从波密往东不远到达兴,过帕隆藏布江沿达兴河上溯到源头,由盘山小道上金珠拉山口(海拔5030米),越过金珠拉沿金珠曲下行,经提琴到金珠区(格当),由金珠区往下过蚂蟥山经达木到大峡谷江边,一般步行需四五天时间。 [提供: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常用工具,导游在线题库,导游论坛]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 整理完美版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又用排比句式把雅鲁藏布大峡谷气势非凡的自然景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读完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篇文章容易理解。因此为了丰富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起西藏,你们会想起什么?对这里有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高的雪山,美丽的雪莲花,还有离太阳最近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而且有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咱们就一同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浏览一番,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神奇魅力吧。(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同学们注意这个藏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读cang(藏匿,藏起来)是动词,一个是藏(西藏)是名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好,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要求:①遇到不会的字要对照拼音多读几遍。②遇到不

懂的词语先勾画出来,查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③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老师请坐的最端正的一组来读这些生字词) 2.交流汇报,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穆:mù珠穆朗玛峰肃穆 玛:mǎ玛瑙珠穆朗玛峰 涓:juān 涓涓细流 滔:tāo 滔滔江水滔滔不绝 脉:mài 山脉动脉 卉:hùi 花卉奇花异卉 罕:hǎn 罕见稀罕 (还有一些带拼音难读的。加上词的字词) 重点指导“秘bi鲁”的读音,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堪称”、“号称”、“美誉”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从中体会恰当运用近义词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3.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请大家把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纲写下来吧!(三)、自主研读课文,感受美景 1.结合课后“资料袋”内容,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并思考: ①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哪里?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大峡谷?③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奇异景观? 生:第一自然段。回答位置。板书1、位置 师: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分析号称和堪称的区别。 2.指名汇报学习情况,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句段加深体会。 师:哪里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最长最深的大峡谷? 生:①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师:看来你读的很认真,请坐,作者用了很多数字证明了最深最最长的峡谷,

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

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 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深度、长度)峡谷。 【简介】 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800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于2000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即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总体规划》中,西藏的有关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的动植物保护、地质地貌保护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划,划分了各个保护区域和保护物种,制定了完美的保护措施,拟议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9万人。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编辑本段]【发现与命名】 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长90千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全球为之轰动。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西藏日报20030326第2版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土地总面积120多方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l/8为中国第二次省区。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不仅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我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西藏的生态环境特征 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突出的地方特色,其原始性、多样性、特殊性、地域差异性、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在我国乃至世界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由于地处高原,我区的生态环境也存在脆弱性、干燥性和不稳定性等劣势。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优势 l、西藏生态环境的高原性与特殊性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质历史最年轻和海拔高度最大的特点,是世界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单元。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生态与环境的组合体,使得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高原性,产生世界上所没有的许多特殊的优势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为西藏高原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2、西藏生态环境的原始性 西藏幅员辽阔,人口密度低,是我国地广人稀,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许多地方迄今仍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生态环境处于原始状态;还有不少地方,虽有人类活动,但活动强度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生态环境的原始性有利于建设国家级和世界级水平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3、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西藏地势变化明显,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和形形色色的生态环境类型,既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态环境类型,又有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的生态环境类型,同时还有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环境类型和原始状态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类型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多样性生物物种资源的形成与发育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为西藏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4、西藏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与特殊人文环境的融合性。 西藏的高山自然神奇风光与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和文化胜迹的有机融合,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人合璧的壮丽而又神秘的旅游瑰宝,为建立具有世界水平的旅游圣地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也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5、西藏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域差异性 复杂的地形和强烈的地理分异,使西藏生态环境资源(主要为农、林、牧)的地区差异明显。耕地集中在藏中南部地区的河谷地带,而广大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形成了几乎清一色的牧业;东部和东南部山地区是林地集中分布区。这种强烈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区反差有利于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在自然分异基础上形成完善的劳动地域分工。这种生态环境资源地域差异性是西藏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此外,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高原强光照和强太阳辐射形成有利于植物和作物生长的“热岛效应”,表现为西藏高原温度、积温有效性和太阳有效辐射等比同纬度东部地区相同高度高,其结果有利于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达1.5万kg/hm2,森林平均生长量达4.46m3/hm2·a,这些现象均为其它地区所少见。 上述生态环境上的优势,可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经济优势,进而促进全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四年级雅鲁藏布大峡谷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上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去领略那里的神奇风光。一起来看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生齐读)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师:下面请几个同学轮流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同学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 2、师:刚才,几个同学把全文读了一遍,声音很响亮,但下面几个字在读的时 候出现了错误,下面我们再把读一遍。 3、学生齐读易错字 咫尺秘鲁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文意) 1、师:同学们已经把生字词都掌握了,咱们来挑战下一关。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说明的?(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情况) 3、检测自学效果。 先让后进生回答,如果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其余同学补充。 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总结:文中通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向我们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说明的呢? 4、生答。师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师: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受最深? 5、生默读——同桌可低声交流。 6、指名谈感受。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教学 设计(课 时一) 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四年级上册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4. 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2.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2.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3.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2.完成填空练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

林芝县简介

[基本情况] 林芝地区是青藏高原人类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川、滇入藏的必经之地,是中缅、中印边境的陆地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林芝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带,成为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园”、“东方瑞士”、“西藏江南”之称。 西藏和平解放50多年来,在经历建立--撤销--恢复7次大的演变后,林芝地区于1986年2月1日正式恢复成立。林芝地区下辖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朗县、波密、察隅和墨脱7县,共54个乡镇52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6.5万人。林芝地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除藏族外,还有汉族、回族、怒族、门巴族、珞巴族、独龙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等9个民族和僜人。 林芝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东与昌都地区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区州毗邻,西与拉萨市和山南地区交界,北与那曲地区相连,南与缅甸、印度两国接壤。林芝地区东西长646.7公里,南北宽353.2公里,边境线长约1000公里,幅员11.7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7.6万平方公里。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海拔3000米,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00余公里。 林芝地区年平均气温7℃~16℃,年降水总量4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太阳总辐射5460~753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2022小时,无霜期180天。林芝地区东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地区,西部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东北部为高原温带季风湿润地区。全地区气候日照偏少,长冬无夏,温度变化小;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林芝地区北部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是冈底斯山余脉,东部系横断山脉。前三大山脉为东西走向,后者为南北走向。山脉之间是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其中最大的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尼洋河、帕隆藏布、察隅河谷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大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三大峡谷。地形总的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差悬殊大,最高为喜马拉雅山东端米林与墨脱两县交界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最低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155米,相对高差7601米,全地区境内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与山地河谷地貌。 全地区冰川及常年积雪面积达6728.2平方千米,占土地面积的5.78%,仅次于新疆自治区,居全国第二。现代冰川大多属海洋性冰川,工布江达、朗县西部为海洋性和大陆性过渡性冰川。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南坡波密县易贡八玉沟的卡钦冰川长32千米,面积170多平方千米,冰舌末端海拔为2530米,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冰川雪线分布高度自东南向西北升高。丰富的冰雪资源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夏季冰川大量消融,常出现巨大冰川泥石流,造成自然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