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鲁迅的主要事迹

鲁迅的主要事迹
鲁迅的主要事迹有:
弃医从文。
鲁迅原本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学医,但自从他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解剖课上看到中国人被示众的肢体和看到示众的人群时,他意识到医学无法拯救中国人的灵魂。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以文字为武器,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新文化运动。
鲁迅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推广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学,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科学。
文学创作。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生平介绍

鲁迅生平介绍鲁迅生平介绍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事迹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生平介绍,欢迎参考阅读!人物经历少年时期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
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鲁迅父亲去世。
家境益艰。
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鲁迅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鲁迅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鲁迅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鲁迅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鲁迅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
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
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鲁迅剪辫。
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
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
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
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
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都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这确实是语文学习道路上的“三座大山”。
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虽然能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却始终没有办法理解语文老师所说的“内涵深刻,寓意深远”究竟是什么。
1.《呐喊》内容简介:《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
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彷徨》《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3.《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外加一篇《序言》。
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4.《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迅是这样一个人:
1、鲁迅是一个非常勤恳认真的人。
在鲁迅的散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鲁迅讲过关于上学迟到的故事,后来他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当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
2、鲁迅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
从他的文章中,从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不惧怕中,从他与批评他的人的针锋相对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3、鲁迅是一个孤傲的人。
他曾经说过最大的蔑视就是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由此可见它的傲;
4、鲁迅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
都说鲁迅的文章是一把匕首,就是这也原因;
5、鲁迅是一个寂寞的、孤独的、哀伤的、富有才情的文人;
6、鲁迅是一个甘于清贫、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有气节的人。
有篇文章说有一个青年去买鲁迅的书,但是囊中羞涩,鲁迅就把书送给了这位青年,由此可见鲁迅是一个甘于清贫的人。
鲁迅的小说集作品有些这些:
1、《呐喊》;
2、《彷徨》;
3、《故事新编》。
鲁迅20则经典名言

鲁迅20则经典名言1、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2、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3、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
4、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5、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6、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7、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8、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9、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0、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
1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12、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13、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14、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1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6、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
17、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18、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19、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中文名:周树人
别名:鲁迅,周樟寿,周豫才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文学作家,杂文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记》《华盖集》等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新文化运动。
《鲁迅的简介》课件

玩世不恭与讽刺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通过玩世 不恭的态度和讽刺的手法来揭 示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关怀与同情
尽管内心深受痛苦,他依然对 弱者怀有深厚的关怀和同情之 情。
《鲁迅的简介》PPT课件
《鲁迅的简介》PPT课件将详细介绍鲁迅的生平、文学作品和思想主张,以 及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鲁迅的生平介绍
早年生活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樹人,中国近现代文化巨匠。
成人后的经历
他在北平求学,后留学日本学医,回国后从事文化、教育和革命活动。
逝世
鲁迅于1936年病逝于上海,享年55岁。
1 秘密组织
鲁迅曾参与秘密组织,进 行反对封建统治和殖民主 义的革命活动。
2 文学与革命
他通过文学作品宣传革命 思想,唤起人民的觉悟和 对抗意识。
3 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鲁迅对中国的前途深感忧 虑,寄望于社会的彻底变 革,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 放奋斗终生。
鲁迅的内心世界
孤独与苦闷
他内心深处常感到孤独和苦闷, 这种情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并成为他思想的根源。
《呐喊》
在这部小说中,鲁迅对社会的不 平等、残酷和无知进行了深刻的 揭示与批判。
鲁迅的思想主张
1 进步与革命
鲁迅主张通过改革和革命 来拯救中国社会,推动社 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2 文化自信
他主张借鉴西方文化的优 秀成果,同时扎根于中国 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现代 文化。
3 人道主义
鲁迅关心人民疾苦,主张 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他人, 反对社会不公与残酷。
2
留学日本
鲁迅前往日本学医,认识到科学知识和现代思想对中国的重要性。
3
回国后的学术活动
他从事文化研究、教育工作和报刊编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先生生涯

鲁迅先生生涯
鲁迅先生(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杰出的思想家。
以下是对他生涯的简要介绍:
早年生活
- 1881年10月25日,鲁迅先生出生在绍兴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 他在家中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并从小展现了对文学的天赋。
- 1900年,他中学毕业后前往日本留学,开始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
文学事业
- 1908年,鲁迅先生回国后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成为了当时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推动者。
- 1918年,他发表了代表作之一的《狂人日记》,引起了巨大轰动。
- 他的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 他深刻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并对封建主义和进行批判。
-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呼吁民众觉醒和反抗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教育家和医生
- 鲁迅先生还是一名教育家和医生。
- 他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提倡科学教育和普及教育。
- 他也热心医学,投身于病理学和医学研究。
遗产和影响
-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他提出的思想和观点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启发人们思考和行动。
逝世
- 1936年,鲁迅先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
- 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范围的悼念,世人纷纷悼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以上是对鲁迅先生生涯的简要概括。
他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民革命观: 改朝换代式的“造反” : “ ” [例7] 阿Q躺在土谷祠里做他的革命梦: :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 , ‘ 阿Q饶命 , Q ! ’谁听它!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 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 , ……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 元宝 , 洋钱 , 洋纱 : 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 , , 的桌椅,——或者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 , 搬,要搬的快,搬的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 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 , 眼胞上有疤的 。……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她在那里,—— 可惜脚太大。” ”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 Q ,
《呐喊自序》谈及创作《呐喊》 的 呐喊自序》谈及创作《呐喊》 远因: 远因: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而我偏苦于不能全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而我偏苦于不能全 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 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 的来由。” 这是说——有感于大多数国人还处于蒙昧状态,所以早 这是说——有感于大多数国人还处于蒙昧状态,所以早 在年青时就抱定了启蒙主义的主张,决心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 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用文学的形式发表出来,以引起疗救的 注意。 近因: 近因: 1915年袁世凯称帝,不到半年,便在全国各地的讨袁声中 1915年袁世凯称帝,不到半年,便在全国各地的讨袁声中 羞愤交加,气绝而死;1917年张勋复辟,更是短命,仅止12天, 羞愤交加,气绝而死;1917年张勋复辟,更是短命,仅止12天, 就告失败。何况, 1915年。那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 1915年。那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 志》问世,后改名为《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1917 问世,后改名为《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1917 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发表陈 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由此又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浪潮。 创作初衷是在“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 前驱”, 所以命名为《呐喊》 。 所以命名为《呐喊》
鲁迅
众说鲁迅
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现代中国的圣人” “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 王朔:“我认为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 王朔:“我认为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 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西的……一个正经作家,光写短篇 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西的……一个正经作家,光写短篇 总是可疑,说起来不心虚还要有戳得住的长篇小说,这是练真 本事,凭小聪明雕虫小技蒙不过去。 本事,凭小聪明雕虫小技蒙不过去。” 葛红兵:“他真的是这么爱国吗?既然爱国,他为什么要拒绝 回国刺杀清庭走狗的任务?徐锡麟,他的同乡能做的,秋瑾, 一个女子能做的,他为什么不能做?难道他不是怯懦吗?鲁迅 一个女子能做的,他为什么不能做?难道他不是怯懦吗?鲁迅 的弃医从文与其说是爱国的表现,不如说是他学医失败的结 果”。“一个号称为国民解放而奋斗了一生的人却以他的一生 压迫着他的正室妻子朱安……因为童年长期的性格压抑以及成 压迫着他的正室妻子朱安……因为童年长期的性格压抑以及成 年以后长期的性压抑,鲁迅难道真的没有一点儿性变态?” 年以后长期的性压抑,鲁迅难道真的没有一点儿性变态?” 狗子:鲁迅我觉得他有相当一部分小说是在凑合事,底气不足, 笔力不足,心思完全不在这儿,我估计他刚被谁气了个半死, 强压着怒火写小说,这小说还怎么写?说鲁迅是“民族魂”, 我觉得这话不太合适,甚至可笑。
阿Q有革命性 社会地位:有压迫就有反抗 性格逻辑:革命使举人老爷害怕 心理因素:精神胜利本身已隐含着反抗的因子 阿Q式的革命 “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即:报私仇,捞一把,选女人,做新主子。 阿Q既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在他的身上又 Q 集中了封建文化所产生的各种精神特征,即国民的劣 根性。鲁迅将传统的悲剧和喜剧融于一体:一切可笑 的,同时也是可悲的;一切可悲的,又都同时是可笑 的。阿Q形象寄寓着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Q “ ” 的复杂感情。
(1)精神胜利法:缺乏自我意识。 表现之一:自尊自大 [例1] 鄙薄城里人——未庄叫“长凳” ,他也叫“长凳” , “ ” “ ” 城里人却叫“条凳” ,他想,这是错的,可笑! “ ” 鄙薄未庄人 —— 油煎大头鱼 ,未庄都加上半寸长葱叶 ,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 。 表现之二:自欺欺人 [例2] 说起家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 “ 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 挨了打——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 真不像样……” ” 嘲笑他头上癞疮疤——报复的话是:“你还不配……” “ ”
表现之三:自轻自贱 [例3] 挨了打,别人又要他说“是人打畜生” ——阿Q觉得他 “ ” 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除了“ 自轻自贱 ”不算外,余 “ 下的就是“ 第一个 ”。状元不也是“ 第一个 ”么?“ “ “ “ 你算是什么东西”呢!于是又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 表现之四:自我解脱 [例4] 赢来的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被人抢了——阿Q这回才有 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 , 用力的在自己的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刺的有些痛, 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 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 , — —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 着了。
朱正: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 1936》 ——鲁迅1881— 朱正:《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曾智中: 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 ——鲁迅与许广平 曾智中:《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
一、生平和思想发展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 生于浙江绍兴。 1、家道中落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堕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 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2、广取博收 1898年去南京求学,进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 学堂。受到维新思想与进化论的影响。 3、弃医从文 1902年赴日本留学 1906年6月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东京,从事 文艺运动。《自题小像》: 我以我血荐轩辕
《彷徨》
《呐喊》
《野草》
《朝花夕拾》
二、鲁迅的小说
《呐喊》:1923年出版,收1918至1922年所作14篇小说: ,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 《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 《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 《鸭的喜剧》、《社戏》 《彷徨》:1926年出版,收1924至1925年所作11篇小说: ,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 《长明灯》、 《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 《伤逝》、《弟兄》、《离婚》
6、“四一二”政变前后——世界观发生转变 一二”政变前后——世界观发生转变 1926年 1926年8月赴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 1927年1月转中山大学任教 7、上海十年 1927年10月开始与许广平定居上海 1927年10月开始与许广平定居上海 1936年10月病逝上海 1936年10月病逝上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前期是个进化论者,1927年后由于“血的教训” “ ” 和“革命文学论争的启迪” ,鲁迅认识到“唯新兴的 “ ” “ 无产阶级才有将来” ,从而“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 ” , 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真正友人, , 以至于战士。” (瞿秋白语)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精彩的是
《阿Q正传》
阿Q 形象 : 瘦伶仃,黄辫子,癞疮疤,破毡 帽,大搭连,瞪眼睛,懒洋洋—— 一个穷困不幸的流浪雇农。 身处辛亥革命前后,半封建半殖 民地中国的一个闭塞落后的农村小 镇未庄。 他政治上处于底层, 经济上一无所有, 思想上毫不觉悟。 但在精神上“常处优胜” 思想性格:保守、落后、愚昧、麻 其核心是: 精神胜利
表现之五:自我陶醉 [例5] 受到别人欺压后,转过头来欺压更弱小者——尼姑。自以为 “勋业”“兴高采烈”“飘飘然”。 表现之六:自我麻醉 [例6] 意识到将被杀头:“有时却也泰然……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 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绑赴刑场时的意念是:“过 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总之,变物质失败为精神胜利的核心是:自欺欺人。 在精神领域,精神胜利法可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缓解或遗 忘),但作用有限。 在物质领域,精神胜利法无用。 其危害:不能正视现实,也就永无变革之日。
关于鲁迅
王富仁: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钱理群: 心灵的探寻》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 林贤治: 人间鲁迅》 林贤治:《人间鲁迅》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与我们可以因它而深刻意识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 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 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意 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 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 金时代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的 金时代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 追随者的精神的火花。” 追随者的精神的火花。
1906年 1906年7月回绍兴完婚“母亲送给我的礼物”,成为他一生 的隐痛。 1909年出版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 1909年出版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第一集, 4、辛亥革命——兴奋失望苦闷 、辛亥革命——兴奋失望 1909年 1909年8月鲁迅回国,任教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与绍兴中 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兴奋 1911年辛亥革命——兴奋 1912年——1926年在北京任职教育部,失望、苦闷 1912年——1926年在北京任职教育部,失望、苦闷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 魂了”“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 魂了”“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 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 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 5、五四运动——怀疑呐喊彷徨 、五四运动——怀疑呐喊 1918年 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之后,小说、杂文源源不断。 1920年 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 1923年 1923年7月14日,兄弟失和,成为他的又一隐痛。 14日,兄弟失和,成为他的又一隐痛。 1925年女师大风潮、1926年 1925年女师大风潮、1926年“三一八”惨案 一八” 与许广平相识、相爱